泛舟垂釣讀書是人生極美的境界
乘小船浮游於江河溪湖之上,碧波蕩漾,天光雲影,風和日麗,如詩如畫,非常浪漫。在這樣靜謐而純潔的環境里,無論是泛舟垂釣,還是讀書寫詩,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堪稱人生極美的境界。
要說西方,散文家梭羅的《瓦爾登湖》里已經說得很濃意了,大學者培根在他的文章里也有上佳的闡述,文學史上還出現過著名的「湖畔派」如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名流,海明威先生則因為迷戀釣魚甚至顧不得去瑞典領取諾貝爾獎金——這些詩人、作家們都盡情置身於山水田園之間、划船於江湖雲月之上,垂釣讀書,寫下了許多情景交融、文采斐然的優美詩文;而當今英國知名學府劍橋大學的湖光樓台、虹橋剪影,亦令莘莘學子留連忘返、賦詩作畫,詩人徐志摩還寫有名作《再別康橋》。但本文重點不說西方,主要說說咱們中國歷代文人墨客的類似嗜好。
在咱們中國,說遠點,有屈原屈子大夫的被放逐湖南而溯沅湘直上,有陶淵明的自願棄官隱居於南山下的溪畔林間,有李白的浪跡江湖、沽酒大醉而吟唱「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有蘇軾先後在大江大湖上寫出的《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石鐘山記》、《飲湖上初晴後雨》等名篇佳作……他們都有過泛舟垂釣、讀書寫詩的美好經歷。
此後,司馬光晚年於洛陽尊賢坊北關建起二十畝地的「獨樂園」,園裡「讀書堂」、「弄水軒」、「釣魚庵」相得益彰。他藏書五千卷,平素堂中攻讀,「上師聖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原,探禮樂之緒。」到倦時,或釣魚,或採藥,獨來獨往,怡然自樂。
金代的完顏疇在《漁父詞》中寫道:「釣得魚來卧看書,船頭穩置酒葫蘆。煙際柳,雨中蒲。乞於人間作畫圖。」作者的釣魚之樂、讀書之趣,在船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詩中也描繪得盡善盡美。無獨有偶。元代詩人陳基亦沉醉於垂釣和讀書的樂趣之中,享盡自然之美。他吟道:「讀書把釣松江尾,仰看浮雲行太空。八月嚴霜下喬木,萬里青冥眇飛鵠。」
明代的江南才子唐伯虎善畫扇面,尤其是風骨清雅的山水畫;而其中一幅就勾勒了這樣的美好圖景:漁舟漂浮在懸崖下的江面上,漁人凝思船頭,吊著線輪的漁竿直立在漁舟的一側,一卷書、一杯酒擺放在舟板之上。這正是他詩中的意境:「煙水孤篷足寄居,日常能辦一餐魚。問渠勾當平生事,不弄綸竿便讀書。」漁讀之味,比起「紅袖添香夜讀書」、「圍爐向火好勤讀」來,那不知要悠然、怡然多少倍!
還有明代畫家蔣嵩,曾有多幅丹青潑灑於筆端,在其《漁舟讀書圖》上,遠山峰嶺疊障,近岩巨石相峙,虯根盤岩而發,蒼枝凌空欲飛;茫茫湖上,靜泊一葦漁舟,釣者獨坐船頭,展卷而讀;船尾一人似在聆聽書聲,那釣竿斜插船側,自不會鬧出竿兒被魚拖走的笑話。
可是現代文壇巨匠郭沫若,年少時在溪邊垂釣讀書,忽然靈感一閃,即興賦了一首充滿童趣的詩:「閑釣茶溪水,臨風誦我書。釣竿含了去,不識是何魚。」呵呵,竿兒真的被魚拖走了!泛舟垂釣是一種閑情,讀書寫詩是一種逸致,都講究一個「靜」字,「釣勝於魚」。
對愛好泛舟垂釣和讀書寫詩的人們來說,「釣於舟、讀於舟」,人與水天合一,是兩者完美結合的最佳境界。在泛舟垂釣中讀怡情之書,修身養性;在茫茫書海中釣學問之魚,長識益智。如此「生涯千頃水雲寬,舒捲乾坤一釣竿」(宋代無名氏的《釣台題壁》),確實是愜意得很,美哉樂哉!
推薦閱讀:
※據說微胖是最完美的身材,微胖到底是多胖?
※45個最美的卧室設計
※【唯美的句子】愛易逝,恨亦長,燈火闌珊人彷徨
※婺源最美的曬秋是不是在篁嶺?除了曬秋還有什麼值得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