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來香港讀Master的小夥伴們的三條建議

這是Spenser的第52篇原創文章

寫在前面:

又是一年香港研究生開學的時候,作為已經畢業了的「資深油條」,看著學校組織得如火如荼的新生orientation,各種聯誼會,進進出出的拉杆箱,內心還是腫脹,忍不住想和新來到這座城市的小夥伴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滿滿的乾貨哈。


首先還是恭喜你申上了,可以在這片土地自由出入了,不管你是是夢想照進現實,還是落下遺憾。反正你來了。

你們會看到最好的世界,也許會遭遇最壞的體驗。因為這是座最壞的城市,也是座最好的城市。

來港讀書,除了讀了PHD或者Mphil,來讀Master的同學可能會佔到九成。房產中介們笑開了花,因為你們幫他們抬高了租金,賺到了傭金;崇光百貨,海港城,Sasa和卓越的老闆們樂開了懷,除了大陸遊客,你們是最大的消費群體。你們刺激著香港消費的腎上腺,釋放著青春的荷爾蒙,讓這座城市永遠那麼年輕。

在為這座城市的繁榮貢獻著自己的荷包同時,也需要冷靜想想,這座城市,這段時光,會給你帶來些什麼?

打開錦囊,分享自己的三條心得,有用無用,全憑自己判斷,能來讀研的,都是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

一,多旁聽一些課

香港的大學資源是極度豐富的,香港的政府和大學有錢,請得起全世界優秀的講師和教授;而且專業豐富,你想學的專業,多半都有。Master的課程其實並不多(雖然作業多),一周四五堂課,還多半在晚上。所以,除了泡圖書館外,除了學習本專業課程外,多挖掘下自己的好奇心,多去旁聽些自己感興趣,或者有意思的課程,有時候還會碰到明星講師。比如自己經常去蹭閭丘露薇講的國際新聞課程,馬家輝開的中國文學課;來香港之前,我只是讀過他們的書,而現在,他們活生生的在眼前10米外和你嘮嗑。喜歡商科的,多去聽些Marketing,China Studies,Global Business的課,覺得老師講的好的,就多聽幾節;講的不好的,下次就不來了嘛。

聽多了,你會漸漸打開人類另一個知識領域的腦洞,完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你會知道你以前感興趣的學科和你真正在上的內容可能是兩回事,或者你終於知道其實有些以前有光環的學科,你其實壓根一點都不感興趣--慢慢的,會發現那些是真愛,而哪些是真不愛。

恭喜,你更了解你自己了。

有人問,不是本專業的,貿然的跑去旁聽課,真的可以嗎?這樣真的好么?

三種方式,第一,事先給教授寫個email,告訴TA你是多麼喜歡這門課和TA;第二,上課前走到教授旁邊,親口告訴TA你是有多麼喜歡這門課和TA;第三,直接坐下聽,其實大多數教授壓根不知道你是不是TA的學生。因為你們一周才見一次面。馬家輝有次在課堂上看到我,突然心血來潮問之前怎麼沒見過我,我說我是您忠實的讀者,喜歡你寫的書;他靦腆的笑了,於是我們在課後又愉快的聊天了。

學費除以課堂數,來讀過的人都知道,Mater的一堂課是很貴的。多聽一些吧,不虧,這是這座城市最棒的資源了。

二,多體驗這座城市和人

香港這座城市,在我看來,最贊的地方在於夠密集,資源夠集中。如果你去美國的東海岸留學,那麼西海岸的矽谷,或者中部的芝加哥,其實跟你沒什麼關係(除了旅遊)。甚至如果你在波士頓留學,四個小時車程外的紐約,其實也和你是另一個世界。如果一不小心大學在美國郊區的小鎮里,多半能悶死;所以為什麼好多留美的人管自己住在「村裡」,也是自嘲和無奈。所以說說都是美國留學,都是不一樣的境遇和體驗。因為人的社交距離,生活圈子是有限的。香港的好處在於,城市夠小,資源夠集中,人才密度大,在中環的寫字樓子苦逼的上班,下班後約朋友在The one吃個精緻的法餐,晚上看一場音樂會,或在哪個大學聽一場講座,周五晚在蘭桂坊度過 happy hour,周末尖沙咀登船出個海,都非常的方便,體驗很棒,而且都在一個小時內,不用開車,不會堵車。

「周末出海」- 圖片來自作者

所以,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盡情貪婪的享受這個城市的精彩和自由,放心,這座看著小小的城市,容得下你大大的慾望。

但是,比這個更贊的是,當你在星光大道看著維港對岸城市剪影的時候,你要知道,這片彈丸之地,匯聚了全世界最頂級的公司;如長江集團中心58樓的Goldman Sachs,中環交易廣場的Morgan Stanley,旁邊的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最頂級的諮詢公司,如時代廣場的BCG,花園道的Mckinsey,IFC的Bain。

To name just a few …

是的,他們都在你的視線範圍里。關鍵是,你能不能拿到通向玻璃大門後的那張門禁卡。

在這裡,你有價值,夠努力,是有機會接觸全世界可能是最優秀的人,甚至與他們為伍。不管他們來自海外,本土,還是更多的,來自大陸。

這就是一座高大上的城市,有著不一樣的逼格。

所以,在這裡讀書的時間裡,除了泡圖書館應付繁重的課業壓力外,多去social。寫完作業了,有空多參加些公司辦的酒會,不管是出於怎麼樣的商業目的;積極加入香港的同鄉會或校友會,除了找歸屬感,他們會帶你裝逼帶你飛。去玩,去high,去搭建自己的connection,熱愛這座城市的好與不好。你要相信,你現在所看到的這座城市的印象,一定僅僅是表面。

「The One 拍攝的香港夜景」-圖片來自作者

當然,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不要被忽悠了。此處省略一萬字。

尤其是有些在大陸已經工作了幾年,來這裡讀研的小夥伴們,其實你們知道,課堂上教授教的內容,遠不及這座城市帶給你的體驗。你的眼界的開拓,思想的動蕩,更多是因為這座城市。你們會更珍惜這一年的經歷。希望你能在這裡找到你真正的熱愛。

三,多學英語和粵語

英語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丟的一門技能,不管是用於生存還是為了裝逼。不要讓課堂的presentation成為你在這裡唯一說英語的理由,平常多舉手和教授交流交流,讓他(她)記住你,有印象,期末打分或許能高些,畢業後繼續申請博士或者做RA或TA的機會也會高些;有機會多和班上的外國同學多嘮嘮,不然都不好意思說是在國際大都市混過的。

還有粵語,不會寫沒關係,繁體字本來就是寫起來費勁的事,除了簽名用,也不表示你會寫繁體了就代表中華明文的傳承了。但是會講一口流利粵語,在我看來,會比說一口流利英文更cool。廣東道海港城的服務員說著生硬的普通話接客,只是為了迎合,並不表示認可。開的士的司機,街市賣菜的大媽,地道茶餐廳的服務員,他們年紀大了,多半不會講普通話;用粵語和他們交流,是需要,更是尊重。通過語言,也能更好的了解這座城市。

「尖沙咀的茶餐廳」-圖片來自作者

再說,普通話,粵語,英文三種語言隨意切換,還是件很屌的事。

也許你們現在已經開始思考一年畢業後,回大陸發展還是留港工作的問題。一方面是好的,職業規劃是要早早思考,佔據主動。但另一方面,這一年思想和觀念的衝擊,一定會改變你的很多看法。不要去排斥它,擁抱它,別想太多,畢業後,自然會有離開或者留下的理由。

就像《阿甘正傳》里那句老掉牙的台詞;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心中若無煩惱事,便是人生好時節,享受這一年吧,因為有可能是人生最美好的一年。

Welcome aboard。


後記:想了解在香港生活是種怎麼樣的體驗,歡迎關注我個人的原創公眾號-Spenser的二次學習日記(微信號:spenserandhk),或拇指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裡面寫的是我個人在香港留學和工作的體驗感悟,或許對你有所啟發。希望進一步交流的,歡迎給我後台留言或者微信我(ispenser)

我是Spenser,香港留學,留港工作,做金融,辦教育,寫公眾號文章,愛跨界,世俗的文藝大叔一枚。

回復一下數字,看我篩選的文章

1 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人在奮鬥

2 美利堅的彷徨與驕傲

3 紐約的夢

4 麥肯錫想要招什麼樣的人

5 趕早結婚是上個世紀的殘羹冷炙

5 先了解下自己,再談談讀博

7 留學就能學好英語,您別騙我好嗎?

8 馮唐文字

9 異鄉的築夢人

10體制內外,甲方乙方

推薦閱讀:

今天的香港人是如何看待當年英國的治理
關於香港滙豐銀行的收費問題
經常去港台論壇宣揚國威的人大部分是什麼心態?
作為內地人準備去香港工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香港公共房屋

TAG:香港 | 建議 | 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