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十五、佛法原理

【讀書筆記】 佛法原理、原則  一、佛法原理。  1、一切大乘經典皆依實相為體。  2、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3、以心念佛,感應道交。  二、學佛原則。  1、依聖言量。  2、以戒為師。  3、不問為什麼。  4、不做通家,做愚公愚婆。  5、契機契理。  6、恆順眾生。  7、不見他人過。  8、潛修密證,切勿張揚。  9、先成就自己。  10老實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三、附:關於素食問題。  一、佛法原理。(《要解》言:依實相理,念佛求生凈土,決定無非。)  1、一切大乘經典皆依實相為體。  佛說的一切大乘經典,其理論、方法、境界依據什麼?二個字,實相。  古代注經,非常嚴謹。天台宗在註解經文前,先講五重玄義,若依華嚴宗法,十門分列。總之,將一經綱要,綜論於前,發揮明了,使讀者先識總體,後研經文,綱舉目張,易於領會。無論是天台宗的五重玄義或是華嚴宗的十門分列,都有『辨體』這一節,而且都有這樣一句話:『一切大乘經典皆依實相為體。』  佛法中有一個術語稱「法印」,什麼叫法印?簡單說就是佛法的印契、準則,用來印證某種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一種方法。小乘法印有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稱三法印。大乘法僅有一種:諸法實相,稱實相印。  綜上所說,實相兩個字非常重要。它又是最最難解、難講、難懂的兩個字。《法華經》中講:「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菩薩也只能知其少分。處在情見中的凡夫眾生,入不了境界,所以是根本無法明了的。我們只能根據祖師大德的著作,從修行的角度,作一個大概的了解。  實相即心性、真理、真相。  佛法修行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開啟自己本有的般若智慧,證得自性本心,從而圓成佛道。要開啟自性般若(自性智慧),首先要對自性般若作一個基本的了解。也就是說,必須要依照文字般若去修行,才能達到實相般若,這是一定之理。佛所說的經典以及古來祖師大德的註解,都是文字般若。  ①實相即心性之異名。  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中,以『吾人現前一念心性』為實相,並說『不得已強名實相。』  古大德註解『心性』稱,性為體,心為用,用不離體,故稱心性。  凈空老法師講經中有說:實相,哲學家稱之為『本體』。宇宙萬法如何生的?世界如何來的?動植物如何有的?都是從一個根源生出來的,這個根源即是本體。古今中外哲學家宗教家均探討本體問題而未得到結論,有所謂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唯心、唯識諸說。佛在三千年前已經說出來了,萬法的本體是心,亦即真如本性。一切法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以上是講,實相亦即心性亦即真如本性。在佛教經典中,還有許多異名,自性本心、法性、佛性、真我、靈知心、般若智慧、本來面目、一真法界……等等等等。(有居士大德依經典彙集的同類異名有七十二個之多,講的都是一樁事情,原本就有的自性智慧。)之所以有眾多名目,為的是讓我們不要執著於名相。  ②實相即是真相。  凈空老法師有講:釋迦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  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簡說即是『一切法由心想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現識變,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以哲學言之,能夠產生現象的,稱之為本體。現象是由本體變化出來的,本體是能變,現象是所變。所以,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一切法)是所變,而且還在不斷變化之中。變化,我們可以理解為『存在而不實在』,稱其為『妄相』。在這不斷變化的現象中,能不能找到一個不變的?這不變的,就是本體,稱真相、實相。  佛法告訴我們,宇宙人生一切現象背後不變的本體就是心性,是人人都有、個個都能證到的。佛將這個真相告訴我們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我們相信,而是為了讓我們去證實。  所以,我們學佛的根本目的,即是為了求證真理,這個真理就是自性智慧(實相)!  ③以金作器,件件皆金。  這是祖師大德常用的一則比喻。經雲,諸有智者,要以比喻而得開悟。比喻者,以易知之事相比喻難知之理性,令難知者亦成易知也。以金作器,瓶、環、釵、釧,相狀各不相同。然而質地件件皆金。這就是說,在差別相中有一個平等的。又,瓶、環、釵、釧,其相狀都可以經改造而變化,所以是虛妄之相。無論改造成什麼樣子,質地不會變,還是真金。  宇宙人生,一切法(現象)如金器之相狀而有千差萬別,是虛妄之相。其中之法性(本體)如金器之質地,平等無二不變,稱為實相。  ④實相是一種境界,入者才能明了。  佛在《華嚴經》中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來智慧德相就是自性本心、實相般若。如何證得?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能證得。  實相者,離一切緣慮分別和語言文字相。古人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就是說,任你講得天花亂墜,任你如何想像,都不是實相,因為這些都是妄想分別執著的產物。只有將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即刻還源。古大德用『還源』二個字,就是強調這如來智慧德相是自己本有的!所以,實相是一種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的境界,只有放下了,才能入此境界,只有入此境界,才能明了。雖然明了,卻又無法言說。例如古人在開悟後往往說『大地平沉,虛空粉碎』。對此,你能明白?  ⑤實相者,無相無不相。明乎此,才能入。  自性本心,人人具足。實相境界,個個能入。  如何入?約理入和事入。  以理入言,實相即是無相無不相。  ○先講無相之實相。  無相者,指心中無相。我們知道,宇宙人生一切現象都是有,是有相。但是這些相,佛在《金剛經》里給我們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虛妄,就不應該當真,就不應該執著,就應當在心上舍離。  我們凡夫眾生的毛病是什麼?愚迷無知、認妄為真。把假的當作真的,放舍不下,於是就有煩惱、痛苦。所以,佛法對症下藥,告訴我們: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相即是。學佛為什麼能夠得到心地清涼的受用?就在於我們知道,自己所貪求的、所嗔怪的,原來都是虛妄,假相!於是就不會太過執著,心上就會輕鬆許多。  凈空老法師有講,中國文字充滿了智慧,想是心裡有一個『相』,思是心裡有界線,有執著,心上划了好多格子。心有相,是妄心。心上有了格子,更是妄心。心上的『相』可以去掉,那個格子『田』也可以去掉。留下的『心』去不掉,去不掉的是真心、真相、實相。  在心上把『相』、『田』都拿掉了,心就清凈了。清凈心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實相。  ○再講無不相之實相。如上所說,既然心有所想、心有所思,皆是虛妄,那就什麼也不想好了。錯!什麼也不想,屬於頑空斷滅。佛在《金剛經》里又指出:「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亦即實相之異名)。諸相者就是有相,就是無不相。這就告訴我們,非頑空斷滅,要即一切法,在諸相中修,修什麼?修清凈心,修如如不動(亦實相之異名)。  綜上所說,入實相的方法即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只修離一切相是小乘,再修即一切法是大乘,唯大乘才能印實相。  禪宗講開悟,開悟是見道,見道後才能修道,否則屬於盲修瞎煉。悟後如何起修?必須做保任功夫。保者保持,任者任運。開悟者離一切相,保任者即一切法。  念佛法門,一句阿彌陀佛,專註一心,萬緣放下(離一切相)。隨時隨地都在念,這是保持;處逆境隨惡緣無嗔恚,隨順境處善緣無貪痴,這是任運(即一切法)。  既能夠離一切相,又能夠即一切法,這才是持《金剛經》,才是理入!  ⑥實相者,寂和照,二者等恃,才能入。  寂者清凈無染,照者清楚明了。我們做功夫,比如靜坐、禪定,不是有雜念就是落昏沉,原因何在?寂不足,就有妄雜之念;照不足,就入昏沉。必須寂而照、照而寂才行。  寂是空,照是有。寂是無相,照是無不相。寂是不變,照是隨緣。寂是無住,照是生心。  念佛的時候,要「萬緣放下、一念單提」。萬緣放下,什麼都不想,這就是『寂』!一念單提,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照』!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有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都攝六根』即是寂,『凈念相繼』即是照。所以,一句阿彌陀佛,口出耳入,用心諦聽,到一切皆無,只剩下一句佛號朗朗時,即是《金剛經》里講的『無住生心』,也即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如此念到最後『自得心開』,就是實相現前了。  ⑦念佛是入實相的最妙方法。  以事言,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入實相。  ○現今念佛是心入實相。修念佛法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是妙音。妙在何處?祖師大德言,這一句佛號,是阿彌陀佛所證、所成就的果德,念這一句佛號,即是在直接享受果德,把佛的所有功德攝成自己的功德。同時,這一句佛號,是眾生本覺理性,即是實相,念這一句佛號,即是在念自性、念實相。蓮池大師說,「念佛是聲聲喚醒主人公」。澫益大師在《要解》中說,「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  ○將來往生是身入實相。修念佛法門,有念佛之因,就有往生之果。一旦往生,我們的身體不再是血肉之軀,而是蓮花化生的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我們生存的環境,佛在《無量壽經》里告訴我們,那裡「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所以,西方極樂凈土是一真法界,是實相的境界。  所以,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極樂凈土,這是進入、證得實相般若最最方便、直接、快速的唯一捷徑。  2、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實相者,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依祖師大德所說,隨緣不變名性,不變隨緣名心。  隨緣的結果,就有生十界之事。隨凈緣,生四聖法界,隨染緣成六道眾生。所以,古人對於『心』,說是「三點如星相,橫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出,成佛也由它。」  我人以心而論,一念平等即佛界,起一念慈悲心即菩薩界,生一念空寂心即二乘界,生一念五戒十善心即天界,生一念三綱五常心即人界,一念鬥爭心即阿修羅界,一念慳吝心即餓鬼界,一念貪噁心即地獄界,一念愚痴心即畜生界。這就是『心作心是』的道理。  黃念祖大居士曾經講到這樣一個事例,他講凡是真實修行的,往往有許多殊勝境界。八十年代,南方一比丘尼死後火化,其天靈蓋不化,上有『心作心是』四個字。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出於《觀無量壽佛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祖師大德將世尊如來所說的這八個字視作念佛法門的原理。為什麼要念佛?念佛即是『是心作佛』。只有『是心作佛』才能『是心是佛』。換句話說,是心作眾生,是心就不是佛,只能是眾生。  正當我們一心持念『阿彌陀佛』時,我們的心當下即是『阿彌陀佛』!所以,念佛時正是見佛時,亦正是成佛時。  3、以心念佛,感應道交。  現代科技的發展,有利於對佛法的理解。比如手機,輸入各種不同的號碼,馬上就可以與不同的對象溝通。勾通的電磁波誰也看不見、摸不著,卻是確確實實的存在。  十方三世佛菩薩,他們在因地修行的一切功德,全部濃縮到名號中。我們只要在心中呼喚他們的名號,就能夠『無線連接』、『共振同鳴』,這在佛法中稱為『感應道交』。  阿彌陀佛有大誓願故,我本是阿彌陀佛心中之眾生。現在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便是我心中之佛。阿彌陀佛誓願我去,我亦誓願念佛求生。如此同心同願,豈能不感應道交!所以,祖師大德開示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綜上所述,依實相理,念佛求生凈土,決定無非。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真,其餘都是虛妄不實。我人只要抱定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將心安住於『南無阿彌陀佛』,所謂身在娑婆、神棲安樂,即是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入了實相境界。  「一從佛向舌根念,不覺華隨足底生。」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還到此間迎。」  二、學佛原則。  1、依聖言量。  佛在《涅槃經》中說,「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此為佛的遺教,是學佛的重要原則。  第一句依法不依人,是講應當以佛的教法為依,不能以人為依。凡所說之理契合於正法的,皆可信受奉行,凡所說不契合於正法,就當舍離。(依人不依法的情況非常嚴重)  這在當今末法時期尤為重要,為什麼?佛在《楞嚴經》中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問題是,誰是邪師?我們沒有能力分辯。怎麼辦?以聖言量來鑒別!  ○從根本來說,要依佛教佛典。好在凈土五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不難讀。  ○其次,凈土宗歷代祖師的著作都是凈土聖言量。這裡有一點應該注意,不能按通途法門的教理來解釋念佛法門,所以一定要依止本宗祖師。(印光祖師說,念佛法門是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論。世有通宗通教之知識,每每以通途教理,論此特別法門,結果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所以印祖強調,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矣。)  ○再接下來,如宋代的王日休大居士,現代的黃念祖大居士、李炳南大居士等,他們以瑞相往生的事迹證明,他們的著作可信,也可依止。  ○再接下來,當代大德凈空老法師,師承李炳南大居士(李炳南老居士師承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依古代祖師大德的著作講經幾十年,述而不作,也當依止。  2、以戒為師。  「以戒為師」,持五戒、修十善,這是學佛者必須遵循的原則。  五戒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身業);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口業);不貪、不嗔、不痴(意業)。  念佛法門,雖說是以凡夫的身份帶業往生。然而,祖師大德強調說,帶業往生,帶的是舊業宿業,是八識田中的種子。一邊念佛,一邊造惡業,那真的是『喊破喉嚨也枉然』了。所以倘若誤解,以為宿業現業都能帶,大錯!舊業未消,又造新業,舊帳未還,又造新殃,決定不能成功。  眾生最容易犯的惡業,是殺生。一切惡業之最者,也是殺生。所以學佛念佛,第一要做到的,就是不殺生。非但不殺生,還要放生,以實際行動懺悔自己以往的殺生惡業。古大德告訴我們:「世間惡業不一,而殺生其首;佛門戒律多種,而犯殺最重;人生不值之事不一,最不值者,莫若以口腹細故,結萬世深仇,造最重惡業。」  肉食屬於間接殺生,應當杜絕。由於世人肉食已成習俗,一下子斷掉是件難事,為方便度脫更多眾生,可以吃三凈肉。市場上買的肉,除現殺現賣的以外,都是三凈肉。  現代社會,過多肉食帶來的危害,日趨嚴重。為健康計,也應該盡量素食。  3、不問為什麼。  我人對於宇宙人生有太多太多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是否需要尋求答案?  當年,一個叫做鬘童子的弟子,就曾以十條有名的形上學方面的問題問佛,並要求佛作一個答覆。這些問題是:(一)宇宙是永恆的,還是(二)不永恆的?(三)是有限的,還是(四)無限的?(五)身與心是同一物,還是(六)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七)如來死後尚繼續存在,還是(八)不再繼續存在,還是(九)既存在亦(同時)不存在?還是(十)既不存在亦(同時)不不存在?  佛給鬘童子的回答,對於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些問題上,從而毫無必要地自擾其心而不得寧靜的人,當大有裨益。佛說,「宇宙是永恆?是不永恆?等十問是我所不回答的。鬘童子,為什麼我不解答這些問題呢?因為它們沒有用處。它們與修練身心的梵行根本無關。它們不能令人厭離、去執、入滅,得到寧靜、深觀、圓覺、涅槃。因此,我沒有為你們解答這些問題。」  「祖師大德常勉初學者,不要涉獵許多經典,也不應該聽很多人講經說法,看多聽多,你的妄念就多,變成所知障,障礙你的本性,障礙你的智慧。要一門深入修定,八萬法門門門修定,念阿彌陀佛是修定。」(圓因老法師在茅蓬札記中講)  4、不做通家,做愚公愚婆。  ◎其實我等學佛,不再需要研教。為什麼?因為古來祖師大德早已為我們深入經藏,他們得出共同的結論:「凈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持名念佛,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我們只要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極樂凈土,定能蒙佛接引,成就佛道。  ◎凈宗八祖蓮池大師,是通宗通教之善知識,其修行的境界,深不可測。一年大旱,村民懇請大師祈雨,大師手擊木魚,循田埂念佛,一時,雨下如注。他說,「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大師有講:  「若夫聰明才辯,妄談般若,喫得肉已飽,來尋僧說禪者,魔也。愚貴安愚,吾誠自揣矣。寧為老齋公齋婆,勿為老魔民老魔女也。」  「餘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問者?必以此答。」  「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諸人以凈業為急務。」  「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他自己只是一句阿彌陀佛。  ◎蕅益大師說,「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印光祖師有講,  「凈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  「若大通家,則禪凈雙修,而必以凈土為主。若普通人,則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經奧論,但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議。良以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校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為益多多也。」  ◎圓因老法師說,  「說盡天下一切好話,倒不如一語不發,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學盡世間所有學問,倒不如一字不識,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若是真正在學佛,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單純;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謙卑;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慚愧。單純到了最後,生活中只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充盈其中;謙卑到了最後,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慚愧到了最後,好事完全向別人,過錯總是向自己。」  ◎凈空老法師在《無量壽經玄義講記》中有講:  『信』是從『解』而來的,如果沒有『解』就信,這是迷信,因為對於事理完全不知道就相信。但是迷信里也附帶條件——佛不妄語,我相信佛的人格,佛說的我全信。這樣的信還不算迷,是正信。正信是信佛,但是理事還沒有清楚;理事搞清楚之後,即是真信;如果在行持里真正體驗到這個境界,那是真正的真信。  凈空老法師還講,兩種人不需要讀誦大乘:一種是上上根人,因為他們聞佛說法就大徹大悟,一點問題都沒有。一種是下愚,他不想理解,佛說的他絕對不懷疑,絕對相信,簡簡單單一句阿彌陀佛一念到底。這兩種人決定成就!  凈空老法師又講,難在既非上根又非下愚,這種人難辦。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為這種人。上智跟下愚好度,幾句話就解決了。千經萬論都是為中根人說的,這就說明讀誦大乘非常重要。現代人講的知識分子,如果不把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難相信,很難接受。  ◎古大德有講,  「聖道門之修行者,極智慧離生死;凈土門之修行者,還愚痴生極樂。」意思是講,你修通途法門,要把智慧開發到頂點,才能成就;修念佛法門相反,要把自己當做愚痴的人。  「還愚痴生極樂」,當然絕不是靠你的愚痴到極樂凈土,而是知道自己愚痴,知道光憑自力不能了生死,只有念佛這一條路,於是就會老實念佛。  古德又講:「千悟萬悟悟不到,就是一句佛名號。悟後不願念彌陀,管保老兄未開悟。」你的智慧再高,悟性再好,就是不知道可以『單憑六字出乾坤』。你說你開了智慧,但是不願意念佛,管保你老兄沒有開悟。這些話說得都很實在。  念佛法門,不是以學問、知識、智商、能力來判斷上根與否,而是看你對念佛往生的信心與願望。雖然一字不識,聽說念佛好可以了生死,就馬上念佛願意求生,這個叫最上根。  綜上所述,如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中所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我們如果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心念佛求往生』,那麼完全可以將自己視作一字不識而只知道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愚公愚婆。在日常生活中如唐朝詩人白居易所說:「行也阿彌陀。住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卧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果真如此,決定能夠瑞相往生。  5、契機契理。  佛教是教育,其教育手段是隨機施化、因病與葯。所謂「法無高下,應機則妙;葯無貴賤,對症則良。」  機者,時機、根機。時機:娑婆末法。根機:愚迷造惡。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  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是苦惱世界。佛在三千年前就稱為五濁惡世。當今末法時代,濁惡程度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於此時機,佛早就為我們選定了念佛法門。《大集經》中佛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自己是什麼根機?是愚痴造惡之輩!佛在經中講,娑婆世界的眾生是造罪造業深重的眾生。這樣的根機,能不能救度?當然能,否則就稱不上『普度眾生』了。但是,僅僅依靠自力是根本不行的,還必須通過信願念佛,乘佛願力,才能了生死。  所以,對我等凡夫眾生而言,要遵循契機契理這一原則,唯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6、恆順眾生。  佛菩薩度眾生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恆順眾生。佛門從來沒有強迫、威脅之事。如果有,那一定不是正統的佛教。如果要叫人起誓,一定要如何如何,不然就會如何如何,有這種情況的話,不是外道就是邪教。  為什麼要講這個原則?因為有這樣的事例,有人念佛已經念到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在此緊要關頭,竟然對世事放不下,念頭一起,阿彌陀佛就隱去了(你發願去,佛就來接;你有牽掛,佛就隱去,恆順眾生啊!)。就這麼一念之差,多可惜!  佛在《阿彌陀經》中說,「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此時,心不顛倒才能去,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恆順眾生還有一個意義即是佛菩薩「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或許有問,我們念阿彌陀佛,佛像那麼多,最終阿彌陀佛現那一種來接引?答曰,你心中喜歡那一尊,阿彌陀佛就依你所喜歡的現前接引。  7、不見他人過。  《無量壽經》中講,「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善護口業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講我好,『南無阿彌陀佛』;講我不好乃至罵我欺負我,『南無阿彌陀佛』。不管順境逆境,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祖師講: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為什麼別人會對自己這樣那樣?決非偶然,乃是因果使然。這樣想,心就平和了。  再說,佛教是讓人自省、自律、自修、自改的教育。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有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們的習氣是見別人的毛病太多太多,要改過來,見自己的毛病太多太多,這才稱為開悟,開始覺悟。每天都能發現自己的毛病習氣,就是天天開悟。發現了,及時糾正,就是修行,名「悟後起修」。煩惱習氣徹底糾正了,就是證悟。證悟了,無量智慧也就自然現前。  特別要注意的是,隨便議論出家人,講出家人的過錯,這個口業就造大了,其果報非常嚴重可怕。對出家人,你可以不跟他學,可以遠離他,但是不能口無遮攔。  8、潛修密證,切勿張揚。  黃念祖大居士在《心聲錄》一書中講到,在五十年代,他的金剛上師,中央民族學院藏古典文學貢嘎呼圖克圖教授親口對他說:「前不久有一個居士,在他活著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他是一個有修持的人。等他化了光了(虹化),大家很後悔,為什麼當初不親近親近。大家回憶追想,這個人從來也沒有表現過什麼奇特。就是說話很怪,不好懂。」 黃念祖居士又講到,即身成就大虹光身是佛教密法修持的最高成就。我們中國在解放後的四十多年中,僅有六人能夠虹化。這樣一個已經達到最高成就的人,竟然誰都不知道。  被尊為中國凈土宗第一位祖師的是晉代慧遠大師。大師在廬山東林寺創白蓮社,專一心志修習凈土,並在生前三度見到阿彌陀佛,皆沉穩厚重而不向人言說。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記住潛修密證,切勿張揚。即便出現什麼善境界,是決不可以隨便對別人說的。這是祖師大德的一再忠告。  9、先成就自己。  佛教的人生態度是自覺,社會態度是覺他。因能自覺,故能自利。因能覺他,故能利他。  自覺覺他是大乘佛法的一個特徵。二者的關係是:為要覺他,故先自覺;因能自覺,故必覺他。換句話說,度生之心要先有(此為菩提心),度生之事要慎行、緩行。  佛法這麼好,念佛法門這麼殊勝,應當弘揚啊!為什麼要慎行?為什麼不要輕易勸人學佛?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觀機的能力,把握不住時機。應當知道,這是難信之法,不是一說就能信的。對方只是不信不接受也就罷了,如果因此而說出一些不好的話,乃至誹謗佛、誹謗佛法,這是重罪,後果嚴重。你說,這個責任誰來負?  為什麼要緩?因為要先轉變自己。自己多生多世的煩惱習氣,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轉得過來的,需要有一個過程。經過一段相當的時間,德行確實轉變過來了,都不用說,自然會有人來跟你學。自古以來的祖師大德,那一個不是以自己的德行來服人!  所以,弘揚佛法最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依教奉行,做出樣子來。如果自己能夠因念佛而瑞相往生,比如立化、坐化,那就更好了。凈宗八祖蓮池大師當年鄰家有一老嫗,日日念佛名,大師問為何天天念佛?老嫗回答:先夫持佛名,臨終無病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大師聞語感動,遂寄心凈土,書「生死事大」於案頭以自警策,在父母都去世以後出家了。  再說,我們今天為什麼能夠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往今來有那麼多瑞相往生的事例作證明,證明念佛決定能夠了生死!  是故,成就自己,就是弘揚佛法!  凈空老法師有講:  什麼叫弘?自己依教修行就是弘。  世間已經亂了,李炳老說得很好,佛菩薩、神仙來都救不了。我們再大的慈悲心,說實在話心有餘而力不足。這種狀況之下我們怎麼辦?全心持名念佛,決定往生不退成佛!……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自度度他。你自己成就了,別人看到,向你學習,你就度化別人了。我們今天對這個法門有這麼樣堅定的信願,還不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念佛成就的人,做出樣子給我們看,這叫做證轉;他來做證明,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清楚,聽明白了,才堅定信願,才能夠放下萬緣,專修專弘。專修跟專弘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專修就是專弘,專弘就是專修,這個綱領要記住,要明了。  10、老實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若要成就自己,唯有老實念佛。  ○蓮池大師在往生前,諸弟子哀請留囑,大師睜眼開示:「老實念佛,莫換題目。」說完,向西稱佛名而逝。  ○印光祖師有偈語講,「真為生死,發菩提心,老實念佛,求生凈土。」  ○夏蓮居老居士《凈語》深妙禪偈中講,「有大福德始念佛,發菩提心修十善;……打破人我是非關,放下生平閑知見;談玄說妙不相干,三字真傳老實念。……」  ○黃念祖大居士說,「在持名念佛之中,唯有老老實實單念一句名號。不求一心,不除妄想,不貪凈境,不參是誰 (以上四不稱為念佛四大秘訣)。只是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這就是無上深妙禪。……唯有老實念佛才是一代時教的真傳。」  ○凈空老法師在講經中,一再囑咐我們要老實念佛。  關於『老實念佛』,首先講的是態度,態度要老實。老實的態度從真誠而來,從至誠懇切而來。印祖說:念佛的秘訣,就是「至誠懇切」四個字。為什麼會至誠懇切?普賢菩薩有講「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印祖說「年過七十,如囚赴市,步步近死…」。所以,只有真為生死者,才會至誠懇切,才會老實念佛。經中講,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恐怖到極點。有善知識勸他念佛,只念十聲,甚至一聲,都蒙接引。因為他這個時候老實到了極點,誠懇到了極點,這就是『一心』,就感應道交。  所以印光祖師一再講要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講修道之人,念念不忘一個死字,則道業自成。老年朋友,眼看來日無多,更應該誠懇、老實!  其次,『老實念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不懷疑,就是要深信。不僅僅是相信,更要有信心。對念佛法門要充滿信心到無可動搖。要信釋迦如來決無妄語;信阿彌陀佛決無虛願;信瑞相往生的事迹是真;信自己念佛決定能夠了生死。  不夾雜,是要一向專念、一門深入、一心求生,不能夾雜求世福。  善導大師講:「專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雜修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五。」  蓮池大師提出:「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  夏蓮居大居士在《凈語-直念去》中說「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  為什麼會雜修?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信不足,對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或了解不多、或深信不夠,總覺得太簡單,還需要念這念那,這才保險,其結果是適得其反。  不間斷,是要每天都念,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晒網』、時念時不念。要有『定課』,每天早晚各一次,時間可長可短,但是不能缺。還要在一天當中,結合日常生活,隨時散念。定課加散念,能否做到?我們要在今生了生死,不下一番功夫怎麼行!  附:關於素食問題  關於學佛與吃素的問題,從來就有爭議。這對於剛開始學佛的人來說,就沒有方向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學佛一定要吃素嗎?  要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是很難的。為什麼?如果說「學佛一定要吃素!」那就會將學佛的門檻提高,許多人很可能會因此而望而生畏,說得嚴重一些,這將會導致斷人慧命。如果說「學佛不必素食,可以吃肉」,很顯然,與佛的教誨不符。  愚以為,學佛是一個「一門深入、長期薰修」的過程;是一個轉迷為悟、轉惡為善、轉苦為樂、轉識為智、轉凡為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昇自己的過程。處在這個過程的兩頭,真的是判若兩人。從根本上說,學佛是應該素食的。因為「慈悲」是佛菩薩的特徵,素食培養慈悲心,與佛菩薩相應。然而,我們剛開始起步,如果一下子把標準提得很高,就不合適。  弘一大師在【切莫誤解佛教】中專門講到:關於吃素,學佛先學吃素,往往會發生障礙。……不要一上來就把學佛的標準提得太高。  佛有四眾弟子:出家、在家、男眾、女眾。出家人過集體生活,素食不成問題。在家弟子要面對家庭、面對社會,堅持素食就非常不容易,因為現代社會對於完全素食不容易接受。尚且,在家者有許多具體問題要面對,例如子孫吃剩下來的菜,怎麼辦?棄之,罪過!不棄的話,你無法持素。愚見過不少居士,每每因此而煩惱。  因此,在李炳南老居士以及凈空老法師的答問開示中,就有關於肉食能不能往生等問題。老居士、老法師在答問中有講,我們學佛念佛,若要成就,應該「以戒為師」,努力持戒,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戒是活的,它有善巧方便。『五戒』裡面,只講「不殺生」,並沒有肉食素食這一條。經文中,也沒有不持素就不能往生的說法。  尤其對於老年人,幾十年的飲食習慣,要一下子改變,有難度。但是,盡量減少肉食還是應該能做到的,畢竟肉食過多對健康有害。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條件許可,還是應該堅持素食;條件不許可,可以食『肉邊菜』、『三凈肉』。身雖不凈,但是我心清凈,一樣可以成就,這有許多往生實例可以作證。  下面看一則報導:  標題是[福建惠安一百歲老嫗去世後留下五百舍利],講福建惠安縣崇武鎮一名年近百歲的老嫗無病去世,遺體火化之後留下五百多粒的舍利子。  據《泉州晚報》報道:這些舍利子大如豆,小如芝麻。顏色多而鮮艷,其中有白色、黑色、赤色,也有天然色、草青色、金色等等,還有數色雜陳的。舍利子形狀或如珠子,或如米粒,或呈不規則狀,其中有兩樣最具特色,一是牙舍利子,一是舍利花。牙舍利子為完好的牙齒骨,呈結晶體,舍利花則呈綻放的三瓣花葉狀,粉色。  老嫗名叫張快,1902年3月出生,2000年3月15日逝世,3月21日火化。家人在為其裝放骨灰時發現了這些堅固且色澤鮮艷的東西後,大感驚奇。至於是怎樣得知它們是舍利子的,則與張老的一名孫女分不開。張老的孫女來自福建省佛學院,法號心信。她發現這些東西後異常激動,因為它們便是佛門常道的舍利子。  張老四十二歲時便開始早齋,每逢農曆初九、十九、二十九則吃全齋,這種習慣一直保持至逝世。平時她日誦佛號三萬遍,自1991年起改為日誦佛號五萬遍。逝世之前,她尚在誦念佛號,而後稱感覺有點累,便躺下休息一會兒,就此與世長辭。張老一生很少生病,亦無腰酸腿痛,她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好事,且記憶力佳。
推薦閱讀:

一定要知道的基礎知識 激光切割機原理
飛星布盤原理
七政四餘基本原理簡介
學習力、學習過程的本質
尚易君校改《淵海子平》《五行原理消息賦》

TAG:佛法 | 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