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數學(四):「數學之基礎」竟源於太極之數的生數和成數!
一、周敦頤名篇--太極圖說
《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寥寥數十語,太極之韻一覽無遺,謙溪先生可謂深得太極之真意者。
太極圖乃華夏文明之圖騰,十字架乃基督教文明這圖騰。東西方之兩種文化體系,東西方之兩種哲學思維體系皆本於此。要認識華夏文明,首先得對太極圖有一定的了解,本章主要從數的角度解析太極圖。
二、太極一物、兩儀、三才、四象具、五行全
1.無極:無極者,虛也,空也,中也。道家言虛,虛不等於無;佛家言空,空不等於無 ;儒家言執中,執中不等於不為。
無極者,無窮之極也,無極而太極。
2.太極:天之一也,相當於宇宙大爆炸前的混沌狀態,天地未分,陰陽未判。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雖已生一物,但是沒有參照物,無所謂動靜(不動不靜,亦動亦靜),無所謂大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天之一併非數,而是指沒有參照物的狀態。
太極生兩儀。
3.兩儀:兩儀者,陰與陽也。陰陽互根。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了地球,以地球作為參照物,就構成了天地二元系統(地球以外的空間及天體統稱為天)。地始於2,其包含的數字為1和2。在有參照物的情況下,天對於地的周期運動就有了兩種情況:順或者逆,1為順,2為逆。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2也並非數,而是指順逆兩種狀態。
兩儀含三才,兩儀生四象。
4.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人生於天地,乃後天之產物,太極生兩儀而有三用,分而為陰陽,合而為太極,陽一用,陰一用,太極一用,陽為天,陰為地,天地之太極為人。
從數字關係來著,陽代表的數為1,為奇數,陰代表的數為2,用1和2表示,為一奇一偶,一順一逆,人代表的數字為3,即陽之1與陰之2合,為二奇一偶,二順一逆。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數始於3,3是數列的最基本結構,從地支數列和天干數列中都能夠清晰可見。《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萬,三生萬物」,即指此。天地生萬物,天為一元,地為二元,人(萬物)為三元。
《皇極經世書》云:「天始於一,數無不順,地始於二,可順可逆,人始於三,逆者可順,順者可逆」。
5.四象:四象者,老陰,老陽,少陰,少陽也。
陰陽兩儀相交,產生四種結果:陰中之陰(老陰)、陽中之陽(老陽)、陽中之陰(少陰)、陰中之陽(少陽)。
四象含五行。
6.五行:四象是如何含有五行的呢?先舉一例:一個細胞分裂為2個,繼而分裂成4個細胞,原來那個細胞去哪裡了?包含在新的4個細胞中,原來的那個細胞就是太極,新的4個細胞就是四象,由4個細胞構成的整體就是太極,也就是5。五就是指四象之整體,去四無五。
太極之五,在天為沖氣為虛,有氣而無形,在地為土為實,有體無方。何謂有體無方,有體者,土為地之體,無方者,木火金水於東南西北各居一方,土居於中宮,無處不在,無東南西北則無中也,故土無方。
這裡的氣、沖氣是古代術語,如果用現代語言解釋,類似於物理學中的「場」,「波」等。天之氣,充滿整個空間,而不見其形。
7.太極之數自1至5告一段落,但只演繹完一半;自1至5乃為生數,生數至5而終,成數自5而始。生數乃氣也,其象不顯;天地交於五,由生數而為成數,其象方顯。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生數:1.2.3.4 生者,氣也,
成數:6.7.8.9 成者,體也;
有體則象著,有氣則生生不息,二者統一於同一事物之中,不可分離;十數圖即為描述這一規律。
三、《易》云:「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何謂也?
先天,天地已交而萬物未生,天地人三才之位中,人之位還是虛位;後天生人,而人履虛位。
天地之太極為人,人之太極為心。先天之道,虛也,以心求之;後天之道,實也,以跡求之。
先天之學,數未生,象未顯,無跡可尋,唯心可達。以已心返觀天地之心,以人之太極應天地之太極,天人相應,所思所慮,所言所行皆能符合天地自然之運行規律,此為最高境界,這就是聖人的境界。天地之極為人,人之極為聖,孔子「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入於聖也。
先天之規律,天且弗違,況於地乎,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故曰「先天而天弗違」。
在後天狀態下,有了參照物,有順逆之別,數生而象顯。何為天時?春夏秋冬,為天之四時,春生、夏長、秋生、冬藏,後天四時成體,有體而象著,象著則有跡可循。後天之道在於順應天地之道所著之跡(如農耕則要春播,夏作、秋收、冬藏),故曰「後天而奉天時」。
《皇極經世書》云:「先天造理而悟理,有必至,故天弗違也。後天造形而悟形,無常然,故奉天時也。後天之易,為奉時者作,故曰其衰世之意邪!」
四、太極陰陽理論所包含的一物兩儀三才四象五行,是數學之基礎,是哲學之基礎,是分析萬事萬物之基本模型。
天之狀態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為1,無所謂動靜順逆;以地球為參照物,其狀態為順與逆,其數為2,這個地之2就是天之1在地球上之投影,2與1本為同一物。推而廣之,3.4.5與1.2也是同一物,故曰「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1.2.3.4.5自上而下是包含的關係,即1包含2.3.4.5,2包含3.4.5(天包地也),5.4.3.2.1.自下而上是分割的關係。
《春秋繁露·五刑相生》云:「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
在先天八卦圖中,乾卦為1,包含後面之7卦,兌為2,包含後面之6卦,離為3,包含後面之5卦,震為4,包含後面之4卦。乾為年,兌為月,離為日,震為辰,自上而下,包也,自下而上,分也。
推薦閱讀:
※張俊峰示範傳統楊式55太極劍劍譜
※張俊山:太極修鍊中的所悟所思
※太極拳幾個日常口訣用語
※六首太極拳古歌訣探釋
※淺談太極內功的五種呼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