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詩仙墓 ——當塗李白墓園遊覽與連環畫收藏

李白(701-762)是我國盛唐時期的偉大詩人。李白的詩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與不朽的藝術魅力,是我國古代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2006年的一個初冬,筆者到安徽出差。車進皖南的當塗縣時已近黃昏,藏友告訴我,前面不遠就到李白墓了。

陵園淹沒在一片農舍之中。剛剛雪霽,陵園後的青山還披滿殘雪,黑白雜色,落日餘暉勾出陵園的白色輪廓,整齊而古意。只是悄無人跡,在燈火點點、炊煙鳧鳧的氛圍里顯得有些凄涼。想當年詩仙「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的豪情萬丈,死後卻躺在這麼一個無名地,是為了印證詩仙說過的「青松豈知春」、「古來聖賢皆寂寞」嗎?

史志記載,李白晚年潦倒,只好投奔族叔、時任當塗縣令的李陽冰,不久回患「腐肋疾」,63歲那年,詩仙留下了抱憾無窮的《臨終歌》「大鵬飛兮嘯萬世,游持桑兮掛石袂」,在當塗撒手西去。起初葬於龍山,50年後,宣翕觀察使范偉尋覓數年,訪得詩仙「一生低首謝宣城」的遺願,遂將其改葬於此。歷千餘年興廢,經十多次修葺,今天的陵園已是亭台樓閣俱全,面積達6萬餘米。

過甬道,穿迴廊,七拐八彎,一行人跟隨導遊小姐看熱鬧,聽她牽強附會的肢解詩仙當年的生活。我獨自落在後面,邊看邊想。李白的詩歌性靈奇異、汪洋恣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正所謂「想落天外」、「橫被六合」、「獨步千古」。可詩仙自己並不看重詩作,甚至將此稱為是「中管晏之談,謀商王之術」的敲門磚,而畢生追求的卻是「為君談笑靜胡沙」,這從詩仙反壓永王磷受挫、61歲又投奔李光弼的行動中都能看出來。然而詩人畢竟是詩人,「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此等的率性、天真和浪漫,怎能出將為相,在官場上虛與委蛇呢?

走近「李白邀月像」,但見一色漢白玉造就的頎長身軀,手舉金樽,大有偉人風範。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說自己「長不滿七尺」,按現在的尺寸推算大約也就1.63米左右。吳道子曾畫過一幅《李白行吟圖》,畫面上的詩仙40多歲,柔弱的身軀微傾,一襲布衣,滿臉的敏感和聰慧,很像那麼回事。吳道子大李白20歲,一直在唐玄宗身邊做御用畫師,天寶年間曾與李白同僚,早李白四年謝世,所以他筆下的李白真實可信。吳道子筆下的那個李白,不像眼前的這個李白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彷彿不可一世的文壇霸主,無一點風騷。

走進太白堂,眾多名人題詩和輓聯在印象最深的是:「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我想世人喜歡詩仙的「東下齊城七十二」、「會須一飲三百杯」、「煙濤微茫信難求」,也喜歡他人性的彰顯、缺憾和性情。比知交友,小地主汪倫不過送了一點酒,他便受寵若驚,激動地題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他也「傍磣款」,好友元丹丘是實業家,他便猛吹「中有不死丹丘生」、「丹丘談天與天語」,有些肉麻。再比如為了當官,他便寫出了千古馬屁第一書的《與韓荊州書》。當不了官也不怨葡萄酸,於是苦歪歪地自吟:「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在西望長安,使人從此凋朱顏。詩仙彷彿生活在我們周圍,才華橫溢,有七情六慾。

出了後門就是李白陵墓了。青松無言,芳草萋萋,環繞著青石驛就的陵墓,墓碑上鐫刻的卻是「唐名賢本李太白之墓」。「名」則名矣,有詩為證,但如何論「賢」?太白好生誕語,性愛自由,並不是非禮勿聽、非禮勿施的正人君子,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賢」得實在勉強。回家後參看了一些資料,先前的稱呼多稱他「翰林」,是否古人也認為為詩不是正道,正道該是仕途呢?可詩仙太白能沾上一點官味的也就是這個「翰林」了。只是到了後來,翰林又不能與沒官位的「博士」相對應,就只好以「名賢」來搪塞了。難怪詩仙一門心思要做官,時光流逝了千年,連一個墓碑上的文字都還有這個講究。我心裡有些發酸,為詩歌,也為詩仙。

描繪李白的連環畫有許多版本,均大同小異講述李白一生的故事及在詩歌領域裡的巨大成就影響。計有:上海人美社1979年1版64開《李白》,高適繪;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1版64開《李白》,劉昌華繪(獲「1981年全國第二屆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二等獎」);陝西人美社1981年一版64開《李白與杜甫》,高適繪;朝華出版社1986年1版16開精裝本彩色《李白》(英文版),潘小慶繪;和平出版社1988年1版24開《鐵杵磨針》(李白的故事),夏書玉繪;嶺南美術出版社1983年1版64開《李白》,鄒莉繪;寶文堂書店1983年1版64開《李白戲權貴》(電視劇連環畫),錢石昌改編,杜友農攝影;海南軒際新聞出版社1995年12月1版豎32開《一代詩仙李白》(中華百傑圖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1版24開《李白與杜甫》,葉毓中繪(獲「1981年全國第二屆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二等獎」);朝華出版社1985年1版16開彩色《李白求師》(法文版)潘小慶繪;中國旅遊出版社1983年7月1版60開《李白漫遊記》,趙志田繪;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1版64開《李白的故事·捉月》,羅異、王蘇、廣全繪,等等。

江蘇版《李白》獲獎本由福建畫家劉昌華繪畫,採用鉛筆技法繪製,用筆用線熟練,特別畫江流、水勢更顯功力,構圖形式變化多樣,有的用外框,有的不用外框,特寫、近、遠景視物而空,耕耘交為細緻。李白的開解略顯清瘦,突出他懷才不遇,政治上不得志的一面。「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對李白詩歌成就的絕妙概括。四川版《李白與杜甫》獲獎本由葉毓中繪畫。畫面採用白描勾線,線條緻密,結構嚴謹。長直的線條顯出畫家堅實的用筆用線的中國畫功底。用線之餘鋪的黑塊,藉以加強畫面的表現力。人物造型略帶裝飾性,注重人物性格、表情刻畫,以及在特定環境中所起的作用。構圖多變,有的俯視,有的平視,有的仰視,少數畫幅平面構成,全篇體現著連環畫用線韻律之美。

 

                                 文:田偉明

推薦閱讀:

為寶寶取名有什麼好字,這100個取名好字千萬要收藏!
手相術靈驗知識點(五),很准,值得收藏!
文物藏於某個博物館的理由?
八字命理基礎知識匯總(愛好者可收藏)
五位頂級收藏家的家

TAG:收藏 | 寂寞 | 李白 | 連環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