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式送禮」:情重?利重?

透視「中國式送禮」:情重?利重? 2012年02月09日 08:37:4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華微博

【字型大小:大 中 小】【列印】【糾錯】

禮品小史

上世紀

50年代「溫飽型」:

一筐饅頭回娘家

在那個物資極其匱乏的年代,過年送禮仍舊以食物為主。年逾八旬的王女士說:「那個時候,一到過年,女人們回娘家,挎一籃饅頭就去了。送別的東西,一來沒有,二來也不實用。」

60年代「精神型」:

紅寶書走遍天下

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大鍋飯時代,食物不再時髦,政治因素成為送禮的主要選擇。一本《毛澤東選集》就是最珍貴的禮物。此外,《毛主席語錄》等都是送人的好東西。這些書曾經激勵了整整一代人。

70年代「實用型」:

三件寶物才算鐵

少了春聯鞭炮,少了年貨糕點,甚至連假期都取消了。最常見的禮品是毛巾、瓷茶缸,這些東西上都印著紅星,還有「抓革命、促生產」等字樣。

80年代「健康型」:

拎包點心走親戚

改革開放以後,過年的傳統重新恢復,不過物資仍舊匱乏,人們遵循著以前的規則,以需要為主。流行送點心,用麻紙一包,上面再加一張油麵兒的紅紙,印著福字,再用紙繩子捆起來。此外,一斤白糖、一包茶葉也都是很好的禮物。

90年代「時尚型」:

煙酒從來不分家

食物已經不再是稀缺品,送禮也逐步開始講求時尚。有各種外貿服裝以及從香港、廣州帶來的新鮮小玩意兒,像電子錶、墨鏡等。不過最主要的禮物還是煙酒,氣派又顯身份,轉送他人也很合適。

21世紀

00年代「檔次型」:

送禮就要送健康

進入新世紀,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上升,禮品也水漲船高。各種保健品、家用電器進入禮品的行列,腦白金的廣告,佔領了一個時代的熒屏。此外,奢侈品也浮出水面,比如化妝品、黃金珠寶、高檔煙酒等。

10年代「品味型」:

數碼不夠再送卡

那些赤裸裸地表現出「我很貴」的禮品,逐漸不再被人們喜歡,送禮講究價值不菲又別具一格。比如數碼產品、書畫、玉器等成為新寵。購物卡也很實用,不像直接送錢那麼庸俗,又方便收禮者使用。(丁楠雅整理)

小議送禮

中國人民大學禮儀專家金正昆教授:贈送禮品屬於一種私人交往。在饋贈禮品前要了解對方喜歡什麼,了解人是尊重人的前提,投其所好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尊重為本」,禮品的價值是次要的,它所傳遞的情感與尊重是首要的。

深圳大學傳播學教授王曉華:送禮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很常見,屬於一般的人際交往。同事、朋友、家人之間禮尚往來可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但如果送禮含有目的性,價值超出合理範圍,構成行賄,不但觸及法律,而且這禮也「變味」了。

網友「回家過年」:面子禮,傷不起。同事拜年在超市買了個新鮮桂圓果籃,打開傻了眼:扒開第一層桂圓,下面竟是厚厚一層粗樹枝和濕樹葉,占水果籃的一半,黑心啊!

網友「yueyue868」:春節變春「劫」。七大姑八大姨挨家挨戶去拜訪一圈下來,好幾千就沒了。本來發了年終獎還想存點兒呢,這下什麼也存不下了。老公都不敢這個時候回老家了,老家還有一大堆人呢,還有小孩,想想就發顫。親們,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呢?(丁楠雅整理)

   上一頁 1 2 3  

推薦閱讀:

你知道嗎?三 · 八節土豪都是這樣送禮的!
送禮好點子
送禮客戶讓拿回來,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呢?
這是一份以分手為目的的七夕送禮指南
掌握這些技巧,給領導送禮事半功倍

TAG:中國 | 中國式 | 送禮 | 透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