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說,住在城裡像判刑,一判就是十多年「有故事的人」

by 大寶媽

每天早上,經過樓下的那邊樹蔭地去上班的時候,總能碰到操著各地口音的老太太跟我打招呼,小寶媽媽上班去啦,這些老太太都是婆婆的朋友。

公婆來自蘇北農村,來蘇州幫我們帶孩子已經快六年,先是婆婆來幫我們帶孩子,後來公公把老家的地租給了別人,也來到了蘇州生活。雖然已經六年,公婆還是不習慣這裡,說到家裡的事情的時候,還總是說你們家,在他們的概念里,兒子成家了,這裡就是兒子的家,而他們的家,始終在幾百公里外的農村。

剛接觸婆婆是我還沒懷孕之前,我們剛裝修好房子搬進了新房,老公便想讓他們過來玩一段時間,我欣然同意。婆婆來了,每天早上算好了時間為我們做早飯,隔幾天便會吃一頓番茄雞蛋面,每天我們的座位都是固定的,一連幾次,吃飯時老公嘀咕,放這麼多雞蛋幹嘛?我很納悶,哪有什麼雞蛋,我的碗里可都是幾乎看不見的小蛋花,某一天的清晨我終於得出了答案,洗漱完無意中我往廚房一看,原來婆婆正往老公的碗下面塞雞蛋,放好之後還仔細地用麵條蓋好。突然我很想笑,覺得很滑稽,雞蛋而已!需要這樣嗎?於是我搶先坐到了老公的位置上,吃起了他的面,假裝驚訝的說,呀!怎麼這麼多雞蛋!我瞄了一眼婆婆,她的臉瞬時紅了。

後來我注意到婆婆的碗里,從來沒有雞蛋,也是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才逐漸了解,原來一直以來他們的物質生活是那樣的貧乏,對於她來說,雞蛋就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她把她認為珍貴的東西都省下來給了兒子,當然,從那次之後,這樣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婚後的某一天,我在和媽媽聊天時無意中聊起了這件事把它當做一件趣事講給她聽,卻沒想到媽媽當時一聽分貝就急劇提高,厲聲地說,她憑什麼這麼對你?雖然我後來用了很多很多理由幫婆婆開脫,這件事還是無法在媽媽心中釋懷,據她後來說,她當時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平時寬容洒脫的爸爸居然也瞬時憤怒,這是我沒想到的,甚至覺得他們有點小題大做。

直到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我才突然意識到,某些事,對我們來說可以一笑而過,而對父母來說卻是對他們視如珍寶的孩子的傷害,無論是哪個父母,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時,便無法再理性坦然。這也是我在幾年的婚姻生活中慢慢領悟到的學問,婚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適合分享給父母,因為父母對孩子強烈的情感會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由小及大的演化成家庭矛盾。

幾個月過去了,婆婆想回去,被老公攔住了,我知道老公想盡孝,他覺得這裡比老家好了許多,可是婆婆不這麼認為,她始終覺得在老家,晨起喝上一碗玉米糊糊,去地里轉上一圈乾乾活,閑時幾個人聚在一起拉拉呱,這才是她喜歡的生活。

經老公苦勸,她終於留了下來,老公的理由是我需要照顧。看著婆婆盯著我的肚子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知道她誤會了,忙跟她說沒有呢。之後的一段時間婆婆常常對我欲言又止,我知道她疑惑什麼,在老家,婚後就生孩子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一些初中畢業或沒畢業就出去打工的孩子,有的還沒到法定婚齡,大著肚子回來結婚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一些甚至還剛過青春期的孩子在青春的躁動和離家的自由中迅速的結合,於是匆忙結婚,沒有任何準備的生孩子,之後在婚姻的瑣碎和爭吵中草率離婚。對於在他們眼裡已經大齡的我們,結婚半年還沒有任何動靜,這讓她有些擔憂,於是,某一天我詳細的跟她解釋了我們的計劃,並告訴她生孩子的一個準備過程,她似懂非懂,似乎也接受了。

長久的農村生活習慣也讓他們遭遇了很多難堪,卻在目前仍然無法改變。婆婆總是感嘆這裡無地可種,有一天回家她興奮的跟我說今天她栽了點蔥在小區,我趕緊跟她說這是不允許的,她不以為然,果然第二天物業便把她的小蔥拔掉了,她為此還氣憤不已。我反覆的解釋小區綠化的用途,她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在她看來小蔥和小草一樣都是綠色的,小蔥還可以吃,栽那些小草有啥用?公婆有隨地吐痰的習慣,當然不會吐在家裡,但是幾乎每天清晨走廊的窗口就會聽到公公清嗓吐痰的聲音,在農村隨地吐痰不是什麼大事,在地上吐上兩口,用鞋底搓一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這裡卻不行。

某天我出門上班時,發現門旁的牆上被貼上了手寫的紙條,「請勿吐痰、文明做人」。我知道,是隔壁的鄰居貼的,她是一個剛退休的本地阿姨,是一個特別愛乾淨的人,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對於公婆來說,這些習慣很難改變。

時光過的不知不覺,孩子到了要入學的年齡,公公也從老家過來,我們的兩室一廳也就日益顯得局促起來,這時才逐漸發現生活在一起有許多不便,公公總是經常出去,很少待在家裡,尤其是周末,我們在家時他便會在外面逗留一天,除了吃飯的時間。聊起房子時,婆婆總說,只要給我們買個車庫就行,在她看來,旁邊的老小區里住著好多來打工的外地人,他們甚至一大家子租住在一個車庫,只要有一個車庫住她就滿足了,我不禁苦笑,跟她說,我們怎麼能讓你們住車庫!

婚後第六年,我們終於攢夠了錢,在旁邊的小區了買了個一室一廳的小房子,搬家的那天,看著公婆的笑容,我和老公感概萬千,對於許多原本就在這個城市生活的年輕人來說,和父母擁有獨立的生活空間,是在婚前父母就已經考慮好的事,但對於我們來說,用了六年的時間才勉強完成。

我們居住的小區在城市的新城,選擇這個地方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房價便宜,可以付得起首付,而和我們一樣做這個選擇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買了房、結了婚、生了孩子,老人就自然從老家趕過來帶孩子。

於是操著全國各地口音的老人們聚在一起,每天抱著孩子在樓下相聚,談天解悶,通過婆婆的轉述,慢慢的,我們才開始知道小區的一些人的情況,知道了每天帶著小孫子玩的老大爺姓馬,他們家是做生意的,知道了那個天天抱著外孫的老太太,女兒是老師,知道了小區里有一對龍鳳胎,他們是溫州人,這所有的信息都來自於婆婆。

對於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說,一般不會和同一個小區的人打招呼,即使是經常遇到的,即使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也只是互相看一眼,笑一笑或點點頭就走了過去。婆婆有了認識的朋友,我很高興,這說明她在逐漸融入這裡的生活。

小區的老年人分成了兩個群體,本地人和外地人,本地的老年人有文化、更時尚,他們有著或多或少的退休金,會講普通話,更多的時候用本地話在交流。而像公婆一樣來自外地的老年人,文化相對低,許多來自農村,有的甚至不認識字,他們不會講普通話,用著各自的家鄉方言和手勢在艱難的聊天,而聊天的內容也基本圍繞著有關孩子的一切,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退休金,只有農村的最低養老保險。

在最初生活的幾年,公婆的自卑感明顯,他們不願也無法融入本地老年人的生活圈,他們更願意和與他們情況類似的老人在一起,在搬到旁邊的小區之後,卻發現他們更活潑起來,因為這個小區是一個老新村,居住在這裡的人基本是本地年邁的老年人和外地的租房客。

本地的老人圈子自然是融不進去的,慢慢的,他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當然他們的情況基本都是和子女租住在一個狹小的房子的外地的老人,他們跟隨子女來到城市,卻買不起這裡的房子,一家幾口人住在四五十個平方的老房子里。孩子上著這裡的民工子弟學校,而老人通常找在附近的小區當保安、保潔等等,賺取一點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

讓我欣慰的是公婆對我的讚揚,常常陪女兒在小區玩時,會碰到認識女兒的老太太,每次必然是對我的誇讚,這讓我知道,在公婆看來,我已是非常好的兒媳,但捫心自問,我也只是盡了該盡的義務而已。在他們看來,這已然很難得。

老公說,他的表妹在坐月子時,因為婆婆做的湯里有一根頭髮,而當場將碗摔在了地上,引發了戰爭,最後離婚。農村的老人,通常竭盡全力讓兒子結好婚,隨著農村彩禮的越來越多,通常一個兒子的婚姻要用光他們所有的積蓄。而在兒子結婚後,他們的勞動能力也逐漸減弱,收入越來越少,只能打一些零工維持生活,甚至只能靠兒子養活。這也讓他們在家庭生活中處于越來越弱勢的地位。而文化的相對欠缺,也使得他們的理解也偏於險隘,疏於溝通,讓矛盾更加激化。而我只是給予了公婆基本的尊重,他們卻已經無比滿足。

在這裡許許多多的農村老年人就這樣生活著,他們只有來自老家農村的最低的養老保險,卻要在這個物價昂貴的城市裡依靠兒女的收入生活,他們對生活的要求只在吃飽飯、帶好孫子(孫女)。他們沒有休閑娛樂,不知道出去旅遊,住了許久甚至還不熟悉這個城市,去哪裡都需要依靠子女。

有一天,婆婆說,樓下的馬大爺說的對,住在城裡就像判刑,一判就是十五年,直到孫子上了高中,他們才能回老家過自己的日子。

我說,不能回去啊,那時你們都已經七八十歲,回老家獨自生活,我們怎能放心,婆婆嘆了一口氣說,唉,回不去了。


推薦閱讀:

同樣是偷錢,為什麼偷到錢的放了,沒偷到錢的反而被判刑了?
顧春芳判刑?
監獄裡有什麼潛規則?
16名「佔中」分子今判刑:黃之鋒入獄3個月
19 歲男子入戶搶劫 100 元和價值 543 的手機,獲刑 10 年 6 個月,這是合理的嗎?

TAG:故事 | 婆婆 | 判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