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調查凸顯老年人用藥誤區 專家總結「十要十忌」
更年期用藥有何講究?抑鬱症是否需要藥物治療?老年人用藥與年輕人有什麼不同?有些用藥誤區,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記者再次從中國藥學會獲悉,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藥學會主辦的「全國藥品安全網路知識競賽」經過兩個月的網頁、微博答題活動現在已經圓滿結束,此次競賽活動,共有154.02萬名網友參與,收到有效答卷47萬份,專家根據第四階段答題情況,總結出9大用藥誤區,其中涉及更年期用藥,抑鬱症用藥等新領域用藥問題,同時,專家還通過此次競賽活動發現,相對兒童,成年人用藥問題,公眾在針對老年人用藥問題上,存在較多誤區。因此藥學會專家整理了老年人用藥「十要十忌」,提醒公眾關注老年人用藥安全。
一、更年期用藥需謹慎,隨意服藥傷身體
女性的更年期可以說是多事之秋,主要是因為女性在這個階段內分泌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這一變化或輕或重都會引起體內一系列平衡失調,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功能與精神活動狀況的穩定性減弱,導致人體對環境比較敏感,易出現情緒波動,並可誘發多種疾病。在此次競賽中,很多網友對更年期用藥存在困擾和誤區。
女性更年期主要存在兩大誤區,一是更年期能忍則忍,不少女性認為更年期是自然過程,什麼潮熱、盜汗、渾身乏力、焦慮等到了這個年齡自然而然會這樣,祖祖輩輩都忍下來了。專家指出,由於更年期及絕經的頭5年卵巢功能下降很快,以致雌激素急劇減少,對身體存在一定的傷害。
另一個誤區是隨意服用雌激素,由於對更年期雌激素缺乏的認識存在誤區,很多女性把補充雌激素當成重返青春的靈丹妙藥,通過自行購買雌激素保養品來延遲更年期或者緩解不適癥狀,這是很危險的。雌激素不能濫用,不宜補得過早、過多或過急,單純為了保持年輕而補充雌激素更是有害無益。
專家提醒,激素替代療法應在有適應證、無禁忌證的前提下,在絕經早期(治療窗口期)開始啟動,切不可自己隨意亂用,必須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進行。原則上不推薦60歲以上的女性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如果癥狀嚴重,可個體化處理或給予其他治療。而且患有婦科腫瘤的婦女在未手術切除前不可以濫用。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身體情況,可採取單用孕激素、單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周期治療,具體方案需遵醫囑。
專家建議,婦女面對更年期時,首先應正確認識更年期,了解其臨床表現,在心理上早做好準備。其次,處理好家庭、社會關係,遇事要鎮靜。第三,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把生活安排得有節奏,適當增加業餘愛好。最後,合理安排體育鍛煉。體育活動可以通過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各器官的生理機能,以提高身體素質,同時也能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對突發事件的適應能力。宜選擇運動量小、運動節奏慢的運動。
二、口腔潰瘍切勿亂用藥,對症治療最重要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粘膜疾病,在老百姓的認識中,口腔潰瘍似乎不是什麼大毛病,無非是「上火了」或是「蔬菜吃少了,維生素缺乏」,吃點消炎藥、維生素就行了。據報道,何女士和朋友聚餐,吃了一頓火鍋,結果嘴裡出現了一處潰瘍。她買了一種磺胺類消炎藥,當晚睡前服用了一顆。沒想到第二天,何女士滿嘴都是一簇一簇的水皰,嘴巴和咽喉處都腫了,說話、喝水都疼,身上還出現紅疹,這是由於口腔潰瘍隨意用藥引發的過敏癥狀。
很多人認為,口腔潰瘍就是「上火」,中醫認為,火氣(心胃火旺)上攻口舌就可出現口舌潰瘍、咽喉腫痛等症。但實際上口腔潰瘍並不全由「火氣」所致,陰虛(虛火)、濕熱、陽虛、肝鬱等諸多因素均可導致口腔潰瘍,應該加以辯證對待,切不可一見口腔潰瘍就清熱解毒瀉火治療。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發生口腔潰瘍是維生素缺乏,補充點維生素B2、複合維生素就行。實際上,維生素缺乏只是見於部分口腔潰瘍患者,比如進食狀態差、腸道手術後、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等患者。
專家特別提醒,要警惕口腔潰瘍反覆發作或伴發其他癥狀,因為很多全身疾病會表現為局部口腔黏膜潰瘍,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白塞病等免疫病,往往會出現反覆口腔潰瘍。
專家建議,對於口腔潰瘍,我們要引起足夠重視,口腔潰瘍發作時的治療主要是鎮痛防感染,可使用具有黏膜修復作用的藥物塗抹患處,或用溫和的漱口水或鹽水漱口,也可使用潰瘍貼片。情況嚴重時需及時就醫,遵醫囑使用漱口水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口腔潰瘍治療同時,更要做好自我調節,注意口腔衛生;減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免創面疼痛;多飲水,常食水果與蔬菜;不熬夜,睡眠充足;勿過度勞累,生活有節制;保持心情愉快。
三、貧血補血分類型,確診之後再葯療
一說起貧血,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馬上補鐵,認為所有貧血都是缺鐵元素引起的。據報道,王先生無故皮膚突發出血點,到一家省級醫院檢查,顯示血小板減少,隨後出現紅細胞、白細胞減少,醫生初步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給予激素治療及升血藥物治療。出院後,王先生的妻子自行購買很多含鐵口服液及阿膠、鹿角膠等滋補藥給其服用,一段時間後,王先生雖長胖,但面色萎黃無華、神疲乏力、動則氣喘,到醫院檢查,血清鐵處於正常的高值,醫生建議暫停使用自購藥物。
鐵是人體生長所必須的元素,但鐵在體內過度沉積,尤其是在心、肝、胰腺及下丘腦等組織器官過度沉積,可導致組織器官細胞損傷和器官功能受損,臨床上常表現為心力衰竭、肝纖維化、糖尿病、不孕症、生長發育障礙等,甚至導致死亡。所以,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在補充鐵元素的同時,應注意及時進行血常規檢查,達到正常水平後應停止補鐵,同時合理調節飲食結構。需要注意的是,缺鐵性貧血患者在補充鐵劑時最好不要喝茶,過多喝茶只會使貧血癥狀加重。另外,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藥物,也會阻礙鐵的吸收。
專家建議,對於貧血患者,建議先去醫院就診,明確貧血的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並非所有貧血患者都需要補充鐵。對於缺鐵性貧血,需要遵醫囑補充鐵劑,並且治療導致缺鐵的原發病;對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病人,有些是僅缺葉酸,有些是僅缺維生素B12,有些是兩者都缺。無論食補、葯補,均應辨證施膳,辨證進補,適可而止。
四、抑鬱症應及時用藥,諱疾忌醫不可取
最近幾年在各大媒體上經常能看到對抑鬱症的相關報道,大眾對抑鬱症這個名稱並不陌生,但是公眾對抑鬱症的正確認識及抑鬱症的用藥知識了解的卻不夠多。
專家介紹,患了抑鬱症需及時治療,可以採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其中藥物治療療效肯定,使用方便,是首選治療方法。
國內常用的抗抑鬱葯有阿米替林、馬普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丙米嗪等,這些藥物主要有提高情緒、減輕焦慮、鎮靜等作用。如阿米替林有明顯的鎮靜作用,類似鎮靜和嗜睡作用較強的還有馬普替林和多塞平。此外,多塞平的抗焦慮作用比較明顯,氯米帕明則提高情緒作用較強,馬普替林的起效時間較快。總之,各種藥物的作用各有所長,稍有差異,至於選擇何種藥物治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由醫生來做選擇。抗抑鬱葯有明顯的口乾、便秘等不良反應,近年來國外推出了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普肽蘭、文拉法辛、米氮平等新的抗抑鬱葯,這些藥物的特點是不良反應小、服用方便。
專家指出,在抑鬱障礙的治療過程中,很多人存在兩種誤區。一是有人認為抗抑鬱葯有依賴性。其實,抗抑鬱藥物一般不產生依賴性,而安定類藥物是有依賴性的。二是認為病好了就不用吃藥了。如果患者是第一次得抑鬱症,通過抗抑鬱葯治療恢復正常後,還要鞏固治療6~12個月,這6~12個月不包括從剛生病吃藥到病情緩解的那段時間。
五、骨質疏鬆要謹慎,部分藥物可致病
10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骨質疏鬆日,目前,全球約有2億女性患有骨質疏鬆症,60~70歲之間的女性約1/3患有骨質疏鬆症,80歲或以上的女性約2/3患有骨質疏鬆症,約有30%的50歲以上的婦女伴有一處或多處椎體骨折,約20%的50歲以上的男性會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骨質疏鬆症是一個世界範圍的、日趨嚴重的健康問題。殊不知,很多藥物也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誘因。
專家介紹,骨質疏鬆是一種代謝性病變。骨質疏鬆可分為四種類型:普通型,好發於女性,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繼髮型,繼發於各種基礎代謝性疾病,如柯興綜合征、甲亢、肢端肥大症等。非典型型,由於長期缺鈣、營養不良、不活動等原因造成。葯源型,由於不良用藥引起的體內礦物質代謝紊亂所致。據統計,約有8%~15%的骨質疏鬆患者得的是藥物型骨質疏鬆。
專家指出,最常見的導致骨質疏鬆的藥物是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潑尼松等。這是因為該類葯促進人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增加鈣、磷的排泄,從而減少蛋白質和粘多糖的合成,使骨基質的形成發生障礙。另外,該葯抑製成骨細胞的活性及骨質的生成,可使骨小梁和成骨細胞的數量減少,從而引起骨質疏鬆。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期間,若出現難以解釋的、逐漸加重的腰背痛、關節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且疼痛與氣候無關而與活動有關,均應考慮發生了骨質疏鬆。應及時就醫,遵醫囑將糖皮質激素減量或停用,或改用其他的藥物進行治療。其次是肝素,大劑量、長時間應用肝素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第三種是抗癲癇葯,長期使用抗癲癇葯,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等,此類藥物能促進維生素的降解,使消化道對鈣的吸收減少,而導致低鈣血症。低鈣血症可使患者的骨容量減少10%~30%,進而有出現骨質疏鬆和自發性骨折的可能。因此,長期服用抗癲癇葯的患者,應在用藥的3~4個月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除此之外還有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粉等)與生長激素有協同作用,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但應用過量的甲狀腺激素則會造成人體內的鈣磷失衡,從而引起骨骼脫鈣、骨吸收增加,進而導致骨質疏鬆。
六、藥材泡茶要注意,長期飲用不可取
一些人愛用中藥材泡茶,覺得養生保健,預防疾病。殊不知,飲用藥茶要選用適當的材料,如果不對症,長期飲用,會出現反效果,比如胖大海、決明子、甘草等,很多人把它們當作日常飲用茶,其實,這三種茶不適合長期飲用。
專家指出,一般情況下,由風熱感冒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可以對症飲用胖大海;出現上火癥狀,目赤澀痛,大便秘結時可以飲用決明子;常有心慌氣短癥狀時可以飲用甘草。但飲用的量和時間必須依據病情輕重加以調整。長期飲用胖大海會產生大便稀薄、胸悶等副作用,突然失音及脾虛的老年人更應慎用。決明子雖然有降血脂的作用,但性寒涼,多食損傷正氣,傷害脾胃功能,長期會引起腹瀉。甘草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但也有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多食能升高血壓,導致水腫和低血鉀。
此外,乾花泡茶,也不是絕對安全,如飲用野菊花茶後,少數人出現胃部不適、腸鳴、便溏等消化道反應。老人最好不要將乾花、中草藥當補品飲用,無論劑量過大還是服用時間過長,都可能發生毒副作用。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更應注意,因為不適當地與西藥聯用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七、服用瀉藥分類型,亂用錯服重病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便秘雖然算不上什麼大毛病,但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於是,為了緩解便秘癥狀,許多人擅自到藥店買來各種瀉藥服用。事實上,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科學的治療應該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用藥或其他方法治療。如果隨便濫用瀉藥,不僅會使便秘的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化,還會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便秘分為原發性便秘和繼發性便秘。原發性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排便障礙。功能性便秘主要是腸道蠕動功能差,導致糞便不能被輸送至肛門,又稱為結腸慢傳輸型便秘。而功能性排便障礙主要是指盆底肌肉不協調性收縮,導致糞便不能正常排出體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出口梗阻型便秘。
在治療上,對症治療是關鍵。專家指出,對於原發性便秘,早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一些緩瀉劑。目前瀉藥主要分為四種:包括容積性瀉藥(纖維素等)、滲透性瀉藥(聚乙二醇等)、潤滑性瀉藥(甘油等)和刺激性瀉藥(番瀉葉、酚酞片等)。前三種作用相對比較緩和,可適當應用。而大家在藥房常常能買到的瀉藥大多卻屬於刺激性瀉藥。這類藥物的特點是,服用後短時間內即可引起腹痛腹瀉,腹瀉後使便秘病人感覺很輕鬆。於是不少人就認為「挺管用」,長期服用來維持排便。但是這類藥物其實只可短期(1~2次)應用,並不適合長期使用,一旦長期使用該類藥物,會形成對藥物的依賴性,導致儘管之後不斷增加用量,效果卻越來越差,臨床上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並且刺激性瀉藥長期大量使用會損傷腸道的蠕動、分泌功能,一旦停葯不僅會加重便秘癥狀,而且還會導致結腸黑病變,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
所以,專家提醒,如果短期應用刺激性瀉藥停葯後仍出現便秘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尤其是老年便秘患者,由於年齡及身體原因,本身腸道動力就較年輕人差,再加上長期濫用瀉藥,會導致腸道蠕動功能更差,從而很容易發生糞嵌塞,甚至反覆的假性腸梗阻,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還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八、咳嗽用藥有講究,錯用誤用傷身體
冬季霧霾天氣嚴重,很多人都因為空氣污濁,氣候變化等諸多原因而引發咳嗽,伴有黃痰等其它癥狀,還有很多人因為感冒後吸入大量的污濁空氣咳嗽變得越發嚴重。咳嗽是一種人體反射性防禦動作,通過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氣道內異物。但是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影響睡眠,咳嗽可使呼吸道內感染擴散,劇烈的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誘發自發性氣胸。關於咳嗽的用藥,有很多網友仍然存在誤區。
專家指出,引起咳嗽、咳痰的原因很多,首先應了解其發生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於一般的咳嗽,應以祛痰為主,不要單獨使用鎮咳葯。對無痰而劇烈的乾咳,可短期使用鎮咳葯。對痰液多的咳嗽,要謹慎使用鎮咳葯,以免阻礙痰液排出,使呼吸不暢及感染加重。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藥1周後,咳嗽、咳痰癥狀仍不見好轉,應到醫院診治。長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應先到醫院就診,診斷明確後再使用藥物。
除此之外,有一些藥物也會引起咳嗽,主要有以下幾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普利類),抗心律失常葯(如胺碘酮),降壓利尿劑(如氫氯噻嗪),β受體阻斷劑(如普萘洛爾),抗菌葯(如呋喃妥因、磺胺類、青黴素、紅霉素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利福平、異煙肼,抗腫瘤葯及免疫抑製劑(如細胞毒藥、烷化劑、長春花鹼、抗代謝類葯),抗凝血葯(如肝素、華法林),抗癲癇葯(如卡馬西平),抗過敏葯(如色甘酸鈉),抗精神失常葯(氯丙嗪、氟哌啶醇、阿米替林),中藥製劑(萬年青、烏龍散等)。服用時也需注意。
九、服藥時辰有講究
由於人體的生理變化具有周期性,在生物鐘的調節下,人體的基礎代謝、體溫變化、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節律性,如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時間多在夜間;胃酸、激素分泌有晝夜規律等。體內藥物濃度的動態變化和機體的反應性往往也受到機體節律性的影響,同一種藥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用藥其療效也會有差別。
專家指出,適宜在清晨服用的藥物有:糖皮質激素,可減少反饋抑制,避免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抗高血壓葯,人的血壓在9~11時、16~18時最高。一天服用1次的降壓藥多在清晨服用;抗抑鬱葯,抑鬱症有暮輕晨重的特點;利尿葯,避免夜間排尿次數過多。
適宜空腹服用的藥物有:胃黏膜保護葯,能附著於胃壁,形成一層保護屏障,如合併使用制酸葯,兩類藥物應間隔1小時服用;促胃動力葯,餐前服用以利於促進胃蠕動和胃排空;抗生素,空腹時藥物不被食物稀釋,達峰快,療效好;降糖葯,糖尿病患者進餐後血糖值更高,宜飯前半小時服用。阿卡波糖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與前幾口飯同服。
一般未特彆強調空腹或餐後服用的藥物,可餐後半小時服用。適宜餐後服用的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葯、補血藥,減少對胃腸粘膜的刺激;中和胃酸葯,進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因此應餐後服用;餐後服用可使藥物生物利用度增加的藥物,如普萘洛爾、苯妥英鈉、螺內酯、氫氯噻嗪、維生素B2等。
適宜睡前服用的藥物有:平喘葯,哮喘患者的通氣功能具有晝夜節律性,多在凌晨發作,故一日服用一次的抗哮喘多在睡前半小時服用;他汀類血脂調節葯,肝臟合成膽固醇主要在夜間,晚餐後服藥有助於提高療效;抗過敏葯,服用後易出現嗜睡、睏乏,睡前服用更安全;鈣劑,人的血鈣水平在後半夜及清晨最低;催眠葯,服藥後安然入睡。
專家指出,根據疾病的晝夜節律性波動現象選擇最佳用藥時間可達最佳療效,減少不良反應。
十、老年人用藥「十要十忌」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成為醫療和健康關注的一個重要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許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的發生率上升,常有一人多病、多葯共用的情況,導致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加。老年人用藥在選葯、劑量、療程、給藥方式、用藥依從性等方面都應給予特別關注。
1、要正規渠道購葯,忌輕信偽劣假冒。
老年人是非法銷售各種偽劣假冒藥品的主要對象。因此,老年人應從正規的醫院、藥店選購藥品,這裡的藥品質量不僅有保障,還會有專業的醫生和藥師為老年人提供選擇藥品的有關信息。若從網路購葯,老年人最好請子女幫助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找合法的網上藥店購買。購買藥品後索要購葯憑據。不要相信在街頭兜售和到家裡傳銷所謂藥品和保健品的商販,也不要通過電話和健康講座購買藥品。如遇到偽劣假冒藥品,可撥打電話12331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投訴舉報。
2、要諮詢醫生藥師,忌偏聽偏信廣告。
當今社會信息發達,各種藥品宣傳廣告形式多樣,老年人不易分辨真偽。老年人在選擇藥品時,最好諮詢正規的醫生和藥師。現在許多醫院藥房設有免費的用藥諮詢窗口,藥店有執業藥師,可以向他們諮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藥學會專設了安全用藥免費諮詢熱線400-030-0606,由全國藥學領域權威專家為公眾解答用藥問題。不要相信廣告中所謂的「祖傳秘方、高科技、權威專家認證、安全無毒副作用、純天然絕不含西藥、無效退款、保險公司保險、免費贈送、有獎銷售」等蠱惑性宣傳。
3、要做好用藥記錄,忌自行加藥同服。
安全用藥提倡「能少用藥就少用、能不用藥就不用」。但老年人常有一人多病的情況,需要多種用藥。多種藥物同服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導致藥物的療效降低、毒性增強、甚至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傷害。建議老年人最好將服用的葯記錄在本子上,列出藥品名稱、用法用量、服藥時間等。這樣做的好處:一是避免多服、漏服、誤服;二是在就診時將用藥記錄帶給醫生看,以便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用藥,並避免醫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出不合理的用藥處方。
4、要謹遵醫囑服藥、忌憑藉經驗自服。
用藥依從性對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療非常重要。依從性也稱順應性,是指患者用藥、飲食和運動等行為與醫務人員建議相符的程度。簡單地說,好的依從性就是患者按照醫生和藥師的指導服藥。當老年人看到別人用某種藥物療效很好,或聽到親朋好友推薦某種治療方法時,一定不要簡單地照搬他人的經驗。因為人體存在著體質和病症的差異,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會產生用藥安全風險。若想參考他人的用藥經驗,最好先諮詢醫生和藥師看是否適合自身的情況。
5、要細讀藥品說明,忌隨意丟棄包裝。
藥品說明書和外包裝上的信息是很好的用藥指導,在購得藥品後,一定不要將藥品的外包裝和說明書隨意丟棄。老年人應養成用藥前細讀說明書的習慣。在使用非處方藥物(OTC)進行自我葯療時,一定要嚴格遵照說明書的用法用量服藥。閱讀藥品說明書時要重點看藥品名稱、劑量規格、用法用量、適應證(治什麼病的)、禁忌證(什麼病症不能用),以及用藥後可能會發生哪些不良反應、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藥品應存放在什麼地方。藥品包裝盒上主要看有效期,以防藥品過期失效。老年人閱讀說明書有困難時,可以向醫生、藥師或家人求助,要明明白白用藥。
6、要按時按量用藥,忌擅自加減藥量。
按時按量用藥是保障老年人慢性病藥物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用藥的時間長短和劑量大小是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來定的,藥物的療效取決於它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時間的濃度水平,太低則達不到療效,太高則易發生毒副作用。時斷時續地服藥,漏服後擅自加服可能造成藥物在血液中濃度的大幅波動,是不可取的。不要心急治病,誤認為劑量大些,病就好得快些,而隨意加大劑量。也不要病情稍有好轉,就認為可以減量或停葯。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可做一些用藥提醒或用藥記錄,或用星期(分裝)藥盒擺放常用藥以防止漏服。
7、要定期隨診複查,忌忽略不良反應。
隨著老年人生理機能漸衰,藥物在機體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與年輕時不同,且老年人用藥品種多,時間長,更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建議老年人要定期到醫院隨診複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用藥調整。這樣既可保證藥物治療的效果,又可防止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於長期用藥的老年慢病患者,建議一般每3-6月可複查一次。不良反應是藥物與生俱來的固有屬性,要正確看待藥物的不良反應,請醫生和藥師幫助評價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之間孰輕孰重,以判斷是否停葯,不要看到說明書中寫的不良反應多就認為葯不好,拒絕用藥或自行停葯。
8、要隨身備急救藥,忌準備不足出行。
老年人外出時,要常備一些急救藥品以防萬一。老年人在較長時間外出前,應做好預防「意外」的充足準備,可以帶適量的暈車藥、外傷葯、感冒藥、防暑葯、安眠藥等。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除帶好常服的藥品外,還應備些特殊的急救藥品,如心腦血管病患者隨身帶硝酸甘油含片,哮喘患者隨身帶哮喘氣霧劑,癲癇患者隨身帶抗癲癇葯,糖尿病人帶好糖果以備低血糖時應急等。建議老年人外出時最好隨身攜帶一張「急救卡」,註明姓名、住址、親屬電話、所患疾病、急救藥存放位置、使用說明等。萬一突發疾病,路人可以根據急救卡上的信息,實施緊急救助。
9、要定期整理藥箱,忌變質過期服用。
家庭小藥箱是常用藥的「家」,如果「小藥箱」中的藥品存放不當,反而會威脅健康,應該定期清理。家庭藥箱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期管理,既防止誤服過期藥品而影響療效,又防止藥品過期造成浪費,建議每3個月檢查整理一次家庭藥箱。一定不要服用過期和變質的藥品。
整理家庭藥箱「三部曲」:一是挑出過期葯。過期藥品不僅藥效降低,延誤病情,還可能發生嚴重的毒副作用。二是整理散裝葯。對於打開包裝卻沒吃完的藥片或膠囊,如果有效期不明確,或通過觀察藥品的性狀,發現變質,就要棄用。三是根據需要添置新的藥品。老年人的家庭藥箱配備還要注意:藥物的品種和數量不宜過多,內服和外用藥分開,避光放在陰涼乾燥處,不要讓兒童拿到,最好建立藥品檔案。
10、要家人經常關心,忌誤服漏服重服。
親屬及看護人要經常關心家裡老年人的用藥情況,特別是對於記憶力或視力較差、獨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防止誤服、漏服、重服等現象的發生。家人要幫助老人建立用藥檔案和記錄,督促老人按時按量用藥,觀察老人用藥後的反應和病情的發展情況,定期整理老年人的家庭藥箱;同時也要提醒老年人不要輕信社會上的各種非法宣傳和傳銷,不要道聽途說以自己的身體試用未經驗證的秘方偏方,經常為老年人講解安全用藥常識。此外,關心也要科學適當。不要隨意為老年人購買各種補藥和補品,為補而補,盲目濫補,有可能將孝心變成傷害。
來源:鳳凰網健康
推薦閱讀:
※常見革蘭陰性桿菌肺炎用藥治療方
※用藥依從性:技術無法成為主要動力
※高血壓常見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銀屑病 常見這些外用藥
※「穀雨禁蠍」?淺談毒蠍咬傷的用藥及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