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唐人寫經欣賞
寫經體,可以追溯到兩晉和南北朝時期,北魏時期是佛教文化的興盛期。到了隋唐,寫經體就更趨於完美成熟。唐人寫經在繼承前朝寫經的基礎上,逐漸擺脫了陳腐僵硬的書寫習氣,將一些錯別字逐一地摒棄,從而使經體的觀賞性更趨於大眾化。
從留存傳世的唐人寫經看,各經生由於其藝術修養和書寫水平的參差不齊,故在鑒藏上一定要仔細區分,切不可一概而論。充滿著宗教文化的唐人寫經,能流傳至今的確不易。各個朝代的戰火以及外國列強的掠奪,使得大量珍貴的經卷不復存在,這樣的現實令人痛心。雖然這些經生墨跡大多佚名無款,但同樣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內在的書法魅力,這些古老的殘經斷片的藝術價值,的確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 由於社會歷來對充滿佛教色彩的寫經藝術不夠重視,特別是一些文人士大夫們,認為寫經體很匠氣,缺少高雅的書卷氣。覺得經生只是機械地流水抄寫,並無太高的藝術價值。這種世俗的偏見,已流傳了數百上千年。我深感此種狹隘、淺膚的思想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留傳於世的經卷大多是無名氏墨跡,他們遠離世俗的喧囂,使「真水無香」的寫經藝術逐步形成一種專門流派。寫經文化的超凡功力,的確讓人痴迷陶醉。初唐「楷聖」歐陽詢就對寫經體進行過專門的練習和研究。就連大文學家蘇東坡也十分讚賞寫經文化,認為它是不可多得的小楷範本。
一·《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號262。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凈、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凈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盤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法華經》成立年代約紀元前後,最晚不遲於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 (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另外《大泥洹經》、《大般涅盤經》、《優婆塞戒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等諸經皆列舉本經經名並援引經中文義,可見本經之成立年代較以上諸經為早。
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妙法蓮花經卷》
大般若經(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經典。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唐玄奘譯。600卷,包括般若系16種經典(即十六會)。其中第二會(《二萬五千頌般若》)、第四會(《八千頌般若》)和第九會(《金剛般若》)為般若經的基本思想,大概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其他各會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成書的。一般認為最早出現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在貴霜王朝時廣為流行。梵本多數仍存。
全經分四處(指佛陀在王舍城的鷲峰山、給孤獨園、他化自在天王宮、王舍城竹林精舍說法的四個處所)十六會(16次集會)。前五會文異義同,均為對般若教義全面系統的敘述。第六會至第九會,撮取大部般若之精要,說無所得空的法門義理。第十會為佛對金剛手菩薩等說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凈法門等,帶有密教的色彩。最後六會,依次談六度(即六波羅密多)。全經文辭典雅暢達,也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學作品。
此經宣稱大乘即是般若,般若即是大乘,大乘般若無二。它作為大乘佛教的基礎理論,被稱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其中心思想在於說明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說的一切法(即一切現象)都沒有實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雖然自性空,但並非虛無,假有的現象仍是存在的。認為世俗認識的一切對象,均屬「因緣和合」,假而不實;唯有通過「般若」對世俗認識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達到覺悟解脫。另外,此經認為佛陀有真身和法身之分,法身也就是信仰者追求的最高真理或真如,人們通過修行的六種方法(六度),可以獲得解脫。
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三·《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是眾經之王,在開闡如來秘密心髓、懺悔業障、積聚福德資糧以及弘揚佛法、護國利民等方面具有無比殊勝的功德!若能有高僧大德開演這部號稱諸經之王的經典,那真是眾生之福啊!
誦讀金光明最勝王經功德利益:
1、吉祥如意速消業障 2、 如意勝願隨願滿足
3、即時福慶遂心樂意 4、普令人天歡喜踴躍
5、能令世界和平安穩 6、護身護國家宅平安
7、去除貧窮官司訴訟 8、速證清靜覺行心性
9、普皆進趣佛道向善 10、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一切凡聖悟心之門,了悟無明妄心,即是妙慧真心,二心同體,故曰
悟心。三界以心為主,心名為地,能印心者,究竟解脫,故又名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惟經義深邃,倘不解如來所說義,則心地莫由證入,此讀誦講解之不可忽也。震旦人具有大乘根性,於此經最有緣,獨苦不解其義,講者每多依文解字,此是釋字,非屬解義,聞者複雜參我見,附會邪說,於心地法門,遠之又遠。 金剛經者,如來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凡未證三昧見實相者,無從測知其微妙,今不得已而依文釋義,說者當提空說,聽者亦當提空觀,經雲不可取不可說,從知此經以無住為宗而精義顯焉。 此經以無住為宗,無住者,非無所住也,乃不著於住也。 以金剛經分三十二分,梁昭明太子之功德也,惜其義未明,茲改判為二十分,因前後經句,文同而義異,學者每苦於不明經義之所在,故每分加以說明,以清眼目。又金剛經論,流傳中國,在梁後數百年,古人有未及見者,注述是以不同,又講經與隨說及開示法不同:對人開示,應以人為主,相機而酬,可就聽者之程度而深淺之;若講經則普對大眾,應以經為主,極度難普及於聽眾。如說大乘了義經,只可就決定了義說,視座下聽者,一切皆大阿羅漢,住於八地者然,不當稍事遷就,以為不可教授而改其經義也。故講經只可為已修證者說,在近世畢竟當機者少,若並經文亦未研究,驟聆法要,則領會更不易矣。 金剛經乃入大學之教科書,但無論初修久學,內道外道,男女老幼,識字或不識字,無不喜讀此經。則知因緣之不可思議矣,其夙世必讀誦此經,然則學佛又豈可以今世論,視為初學而輕視之哉!彼死執三大阿僧祇者,可以悟矣。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照片描述:《》敦煌唐人寫經欣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推薦閱讀:
※從敦煌到蘭州需要多長時間?
※【人物】蘇佳寶:願我的舞蹈不會辜負你
※敦煌壁畫到底應不應該進行人為的干預和保護?
※行走中國?感知五年:全球華文媒體高層採訪團走進《絲路花雨》
※一天的時間如何玩轉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沙洲夜市一個不能少)
TAG:敦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