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訪意拳推廣者崔瑞彬先生
崔:不是,早在三十年代,王老先生在河北進行過一年的集中訓練,目的是為了到世界各地旅行,宣傳國術。聽姚先生講那時就有了打沙袋的訓練,只不過那時的沙袋做工比較粗糙。
易: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說法,大成拳同意拳不完全一樣。是王薌齋先生在不同時期推廣的。內容和理念都有很大的不同。崔:王薌齋先生是一位傑出的拳術改革家。在創立意拳時主要是針對時弊,那時的拳術多是只注重形式的花拳秀腿。當時提出意拳這個名字,也是為了強調意念的重要性。那時在北京設擂,每周接待兩次比試的人,效果非常好。後張弼(辛亥革命時的元老)看到王先生設擂無敵手,意拳有獨到之處,稱它:「練之甜蜜,習之愉快」,就贈名大成拳。作為王老本人,是個搞學術的,他自己認為學無止境,不可能有大成。但因人家贈名,不好推卻,就聽之了。因此世上有了大成拳的稱謂。王老本人還是認為叫意拳比較妥當。一個人只有兩種情況可以稱為大成:一是人死了,二是不練了。其他情況都不能算大成。
易:那麼為什麼會有大成意拳之分呢?崔:這裡有一些歷史原因……易:我看過有些報道,說早期的在河北訓練時,王老先生對弟子進行過專項訓練。這其中有一些古老的訓練方法。比如用抖杆子來提高功力。後來王老在晚年比較注重意念的訓練,很少再採用這些手段。對於意拳來說哪些更重要?崔:意拳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一種完整的體系。(到姚宗勛先生的時代)它是由幾代人完成的。這其中包括精神、心理、生理的訓練。實際上,心理、生理、精神的相互作用的高度的統一,才能塑造出高水平的拳術家。有西方有些運動項目,只注重體育訓練,所以就存在缺陷。美國從50年代開始,在水中訓練拳擊手,為什麼?他們是在找出拳時與外界的阻力感,那種突破阻力突然啟動的感覺。另外,他們還撕書,這也是找兩手之間的聯繫。西方也有了簡單的意會訓練,但還不完整。現在很多體育訓練已不採用負重訓練,比如帶沙袋跑步。拳手從拉彈簧到拉皮條。讓運動員在腦子裡過電影,反覆思考一天的訓練過程。這些都是初步的意念訓練。但尚未在訓練中結合意念。在這方面意拳是領先的。
說到抖杆子,兵器是手的延長。在具備拳術基本功後,可以練習滑杠、抗桿,在兵器上體認拳術的勁兒。這不是負重訓練。有了拳的基礎,看看能否將勁力送達到手(四梢)。然後再作用到對手身上。練拳要從局部達到整體的高度統一。如果練拳都沒練好,怎麼能使好器械呢?易:也就是說意拳不僅僅是站樁的拳術。崔:意拳是一套完整的、獨到的訓練體系。它由王老先生開始,到姚宗勛先生時已成為體系。它的目的是讓人體各部分的力量更好地發揮出來。大家知道,人體的肌肉群是*神精系統來控制的,而神精系統又要由大腦來發信號,有這樣一些實例:一個女精神病人發病,幾個小夥子按不住。雖然這是病態的發作,但它給人一個提示,當人達到那種精神狀態,就會有那麼大威力。因為是病態的,等她安靜後會發現,她的肌肉組織有可能撕裂了。這是為什麼,因為精神無法同身體達成高度的統一。又比如河南有個老太太,在割草時遇上了豹子,老太太使勁兒抓住豹子的耳朵。豹子就無可奈何,兩個滾到山下,最後被人發現,把豹子打死了。一個60歲的老太太,能有多大力,這就是精神的力量。毛主席說過: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還說:一旦精神與物質統一,就會有無限的力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武術上也一樣,意拳的訓練就是為了求得這種統一的狀態,要求意念活動,統一控制肢體的訓練。
易:傳統武術有些地方很神奇,同樣體重的人,為什麼殺傷力會有那麼大的差異呢?崔:意拳上講,松才能靈活、協調,緊才能有力量。實際上就是一個鬆緊關係。對人體來說,一部分組織緊,另一部分就必須松。如果反向運動,鬆緊的組織部分也會調個個兒。比如說:從二樓潑水,到你頭上也就是嚇你個機靈,但如果這盆水在接觸你頭的一剎那就成冰,那就會要人命。人的體重不會有多大變化,但如果把分散之力合一,就能提高勁道。人就像一部完整的機器,如不統一,就沒有力量。易:傳統武術的勁兒好像同西方說的不一樣。崔:西方早期的健美,肌肉練得非常死,現在已經有了多大改進。人家現在不是鐵塊系的,而且可以鬆了再緊。這在訓練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進。現在很多舉重運動員,看上去塊頭不大,但舉起重物進,肌肉就顯出來了。肌肉的收縮能力,會影響力量的大小。意拳是通過意念訓練,將人形成一個整體。在接觸時緊,可以增加擊打和抗擊打的能力,但未接觸時,則保持松的狀態。
易:現在有一種說法,站樁的樁功是不一樣的,真正技擊的樁不可以按養生樁那麼站。用於技擊的樁功是非常吃力的完全不同的樁法。崔:很多樁形式上不一樣。但內涵有緊密的聯繫。如果身體不好的人,養生樁對他來說就是技擊樁,對於病號來說,坐著都困難,又怎麼會讓他站大勢樁呢?大勢樁要求加大步子的跨度,訓練在這種狀態下,是否還有渾圓力。因為實戰中,任何事情都能發生,如果你在這種狀態下不具有這種能力,也就只能挨打了。易:意拳前輩同摔跤手交流中,佔有很大優勢,這是為什麼?崔:我個人認為:摔跤的勁同拳術不一樣。相差一個層次。拳術是為了擊打,在古時是為了搏生死,爭勝負。它的訓練的反應能力和聽勁兒能力要快得多。易:推手技巧對摔法有幫助嗎?崔:在聽勁兒上有助於摔跤。推手是為實戰服務的,它又彌補了實戰的不足,它可以在雙方糾纏過程中控制對方,然後打擊對方。它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手段。易:現在有的人認為,如果將推手變成比賽,將有背於原來武術中推手訓練的初衷?崔:我想不會背離,形成比賽,就要求選手基本功要紮實,雙方接觸時要求更快的反應。這樣會促進選手的推手能力。易:那麼實用推手是最終的競技形式嗎?崔:意拳從原始意義上講,最終目的是無條件的徒手搏擊。易:有這樣一種說法,意拳中不強調招法是錯誤的。因為意拳前輩本人都是經過招法訓練後才練意拳的。招法訓練是否有用?崔:這要從什麼角度來看。因為套路中很多招式是為了連貫、過渡。傳統武術中也有拆手一個階段,如果師傅不講徒弟就不會用。在實戰中,不可能開好藥方等病人。意拳的訓練是一個系統,就向上學一樣,要有小學、中學、大學。意拳中有栽拳、直拳形式上同招式很像,但內容上不一樣。實戰中有角度、距離、時機等。意拳訓練是要指哪兒打哪兒。這在武術中叫做功力。當你身體位移,對方也變化了,你能跟著對方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搏擊能力就是意拳中的「招」,它是一種應戰能力,從簡單到複雜,而不是簡單的招式招法。推薦閱讀:
※耕雲先生《佛學解惑錄》四
※皇權與相權(下)——讀錢穆先生《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熟記龍脈九星峰圖,你也可以成為半個風水先生!
※「南人北相,心細如絲」 ——憶著名出版家郟宗培先生
※天地定位,雷風相博。水火不相射,山澤通氣。道先生講風水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