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親菩薩的凈土思想

世親菩薩的凈土思想

 

世親菩薩,北印度人,出生在佛滅度後900年左右,與兄長無著菩薩,名列二勝六莊嚴之中。菩薩一開始入小乘薩婆多部出家,他博學多聞,遍通經論,神才俊朗,無人能比。曾經為小乘法撰造了包括五部大論之一的《俱舍論》在內的500部論。

 

後來受兄長無著菩薩的教誨,專門造大乘論,一共造了500部。在佛教史上被譽稱為「千部論主」。

 

從《往生論》看菩薩的凈土思想

 

世親菩薩的凈土思想見於他所造的《往生論》。《往生論》全稱《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該論是古印度聖境唯一的一部凈土論典,由菩提流志大師翻譯成中文,被梁武帝尊稱為「肉身菩薩」的曇鸞大師親自為《往生論》做過註解。

 

《往生論》分為偈頌與長行文。現在,我們就按照《往生論》的偈頌,來看看菩薩的凈土思想。

 

1、         依教略宣說而修凈土法門

 

菩薩一開頭就說:「世尊我一心皈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這是造論之前,先啟白世尊,曇鸞大師云:「夫菩薩歸佛,如孝子之歸父母,忠臣之歸君後,動靜非己,出沒必由;知恩報德,理宜先啟。」

 

接下來說:「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這就是教我們,修學凈土一定要正確理解世尊所宣講的經義,所以要依止具德善知識,廣聞博學。只有深入經典,才能智慧如海。這對目前一部分人所提倡的「凈土法門不必聞思」,不失為及時的清涼劑!

 

2、         有分別心而修凈土

 

菩薩雲:「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這是讚歎阿彌陀佛佛意功德成就,阿彌陀佛發願平等教化眾生,接引所有有情往生凈土。宋譯《無量壽經》云:「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

 

又云:「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這是說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前往無邊剎土,供養諸佛、讚歎諸佛,沒有分別心。

 

菩薩這樣的教言,不能不說是對當前一些凈土行人的當頭一棒。現在許多人以一種門戶之見,甚至是誹謗正法的心態在修凈土。殊不知,法王如意寶在《懷業時語》說:「於各宗法莫作偏頗執,毀滅自他之業即舍法;有緣本尊法門當執持,他宗普現清凈我心語。」《華嚴經》亦云: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縱觀今之凈土行者,由於沒有聞思智慧,正好犯了凈土修行大忌,阿彌陀佛親口說過「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們可以仔細思維,一個自認為對凈土法門有歡喜心而又極力排斥其他正法的人,是否還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遍攝一切研磨經》云:「若於如來所說聖語,於其一類起善妙想,於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為謗法。」《法苑珠林》早已告訴他們,這種口業會導致「地獄開門待,投之以鑊湯」,請記住法王如意寶在《忠言心之明點》的教誨「今求寂樂美宅故,應當喜聞聖教海」!

 

3、         見到極樂世界器情功德無比莊嚴而修凈土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凈土教言》講到,往生凈土的竅訣是「首先了知往生的功德和能夠往生的道理」,本論云:「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

 

關於往生凈土的功德,世親菩薩從二十九種觀察門,分器世界(十七種觀察門)與有情世界(十二種觀察門)分別解說,目的就是讓凈土行人生起真信切願。

 

首先,從總體上,對比了凈土與三界,頌云:「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俗話說,貨比貨才知真貨,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三界輪迴純粹是虛偽相、輪轉相、污染相,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中從凈土「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一到彌陀安養國,畢竟逍遙即涅槃」、「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三方面來讚歎極樂世界無與倫比!

 

然後,從器情世界大力讚歎凈土功德。比如說: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現在地球上的眾生,面臨著資源缺乏、土地緊張的生存危機,大都市寸土寸金,與其整天為苦所逼,何不如求生「自然眾寶無量宮」的極樂世界!

 

又比如說:「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一旦往生,就能任運利益眾生,也能任運供養諸佛,而且供具隨意自在,《極樂願文》雲「所欲供雲手掌生」,沒有分別心,普贊諸佛海。

 

4、         明白解脫道關要而修凈土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云:「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為能縛。」菩薩云:「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出世善根來自於正道與大慈悲,要明白什麼是正道,先確定何為邪道?《往生論注》云:「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益西彭措上師云:「總的說一句,就是隨我見和貪愛而轉。說它邪,關鍵就是兩點:一、不明無我,妄執有我;二、不明三界是苦的自性。」

 

《往生論注》云:「平等道所以名為正道。」《入佛境界經》說:「菩提者,名為平等,平等者,名為真如。乃至平等者,是入不二法門。」平等指的就是法性。法性不偏在有、無、染、凈等的戲論邊上,才會流露無緣智慧,獲得往生凈土的善根。現在有些念佛人,不但沒有念出平等的法性,而且,妄加一大堆分別執著,企圖在凈土與其他佛法上橫加一道隔牆,應該記住阿底峽尊者的教言「分別大無明,墮於生死海」!

 

對於大慈悲的解釋,曇鸞祖師云:「慈悲有三緣。一者眾生緣,是小悲。二者法緣,是中悲。三者無緣,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安樂凈土,從此大悲生。」

 

世親菩薩通過「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告訴我們,解脫的關要是對治煩惱,而煩惱的正對治來自於空性智慧。薩迦班智達在《量理寶藏論》云:「慈等與我不相違,非能斷除輪迴根;無我與我相違故,現見無我即斷彼。」

 

曇鸞祖師在解釋「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時說的「無所屬,亦非不屬」,極樂國土任何一處,可觀十方無礙,證明凈土與其他國土非一非異體,不是實有法。這就知道,佛國本空,如夢如幻。《無量壽經》云:「佛國猶夢響」,《維摩詰所說經》云:「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

 

5、         深入聞思而修凈土

 

菩薩云:「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這就告訴我們,凈土之所以莊嚴無比,就是以法王無上智悲力而住持的原因,而這種智悲力的成就就是來自於平時聞思修的日積月累,法王如意寶在《教誨黎明曙光》云:「倘若不具聞思修三慧,無能踐行解脫妙道故。」

 

6、         發起菩提心而往生凈土

 

菩薩云:「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極樂凈土純一大乘菩薩境界,當然「二乘種不生」不妨「二乘來生」。曇鸞祖師云:「聲聞以實際為證,計不應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彼,必當復以神力生其無上道心。」

 

7、         從唯心凈土而修

 

菩薩云:「天人不動眾,清凈智海生。」曇鸞祖師在解釋阿彌陀佛「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時,也引用《觀經》教證:「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可見,念佛是要作佛,通過所念佛號,使能念之心逐步現前智悲雙運。

 

8、         樹立阿彌陀佛絕對威信而修凈土

 

正如前面所引用的第一個偈頌所說:「我一心皈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是最為關鍵的。

 

全知在《凈土教言》云:「對阿彌陀佛起信心及欲求往生極樂世界此二者極為重要,若具足此二者則能往生。」蕅益大師云:「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所以學人要通過聞思,確定阿彌陀佛在自己心裡的絕對威信,本論通過「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以及「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來讓我們生起信心。

 

9、         聞思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而修凈土

 

所有凈土行人,都以凈土五經一論作為修學圭臬,五經一論首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核心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凈土教言》說,凈土的功德「全部是善逝阿彌陀佛的發願力與智慧力幻變的」。

 

本論云:「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強調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不虛住持功德成就,通過聞思,深入理解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是能否往生的先決條件。

 

10、最終要明白,我們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往生凈土,目標千萬不能搞錯!

 

《極樂願文》雲「願我壽命盡立即,於彼剎或他凈剎,獲得無上正等覺;成佛後如無量光,僅聞名號熟解眾,化身無數引眾生,無勤任運利有情」本論云:「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菩薩自己也在迴向門也說:我作論說偈,願見阿彌陀,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我們也把這個偈頌作為迴向文!

 

作者:蓮花籽

 

推薦閱讀:

內心:一人一世界……
孟子和商鞅哪個更有價值?
古人觀世界(一)本體論
思想也會生病可能你想不到
內心的邪惡?

TAG:思想 | 菩薩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