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里的玄妙三步

你知道太極拳里的這三步玄妙嗎?

 

練太極拳有三步練法玄妙。其順序分別是:體練,氣練,神練。

體練即鍊形。是通過遵守拳理要求而對自身骨架構造的重新再造。這是通常所謂的「拳架子」叫法的由來。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了!

 

太極拳在民國以前不叫練拳,而是被稱之為「行功」——通過拳術運動要求,要領而進行煉功的簡稱。「行功」還有一個「盤架子」的別名。其義之妙全在一個「盤」字上。

 

「盤」有螺旋盤轉,盤圈圓活的含義。因為,太極拳是崇尚圓的運動,並且骨骼間架在運動中有「開而不散,合而不癟」的嚴格要求,此非「盤」字之妙而不能也!

現在有很多人總講神,意,氣,而且特別的痴迷。頗有不如此練的就不是太極;太極不如此就不夠神奇。可在搭手之時,平日練的氣感,妙意全都勢如破竹的稀碎一地!其中的問題就在於好高騖遠,沒有體練的根基。

 

我們說,體練這步功夫的玄妙雖然是對骨架按照拳理要求所形成的變化的強化,但是,在整個「盤」的過程當中,你的神,意,氣怎麼可能沒有參與進去?而且也不可能不參與進去。否則,你的動靜開合如果不是受著神的主導,意的支配,氣的傳遞,那是怎麼得以實現的呢?

所以,初始之時,神、意、氣以體練為歸依,並附著於拳架之中,且如絲之纏繞,膠之黏著而與筋膜,臟腑相吸相契。

 

重形而輕意和重意而輕形這兩種情況正如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提到的劍宗和氣宗的分歧。其實,它們本是一個整體,分開來各說各的理,這本身就已經不合理。

 

體練日久,由微及著(簡稱著熟),上下的勁兒就能開始上身,隨即漸漸練出前後勁兒和左右勁兒。這就是所謂的六面勁兒,也叫混元勁兒。內勁兒的形成是變化了的身體構架和神、意、氣的內外相互作用的結果。

體內有了內勁兒,就開始進入氣練這一步玄妙。

因為有了內勁兒,所以,盤架子的動靜開合也就有了尺度——根據內勁兒的舒服與否而決定了手腳腰的位置,長度,幅度,角度怎麼樣才是最好。這與沒有內勁兒的人為控制有著天壤之別。在這種情況下,人體的氣息,氣機,氣口兒就會相應的得到錘鍊。同時,氣息,氣機,氣口兒的掌握也對於搭手後的收放大有助益。

內勁兒的收放只有合著氣口兒才能致用。這就是武派太極拳的李亦畲先生所說的:「吸能提的人起,呼能放得人出。」此謂之拳勢呼吸。值此時,方可說懂得勁的運用,簡稱懂勁。

懂勁後漸能從心所欲,久之而周身通透,無有掛礙,瞻前明後,格物致知,是謂階及神明。這一步玄妙叫做神練。此時再談「無形無相無紛拏,一片神行至道誇。參透虛無根蒂固,混混沌沌樂無涯」才是真正的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乃是真正的涇渭分明。

 

古人說:「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平時「盤架子」的夯實就不會有積累到極致而升華了的的超脫清虛。一定要謹記,有很多玄妙的東西不是求來的。而是你一步一個腳印的到那之後東西自己就呈現了!

 

最後,送大家詩詞一首以做銘勵:眾說空空乃大道,誰曉平凡孕奧妙。但從有為來下手,洗盡鉛華呈素像。

歷史好文:6月3日  勸你練太極的人,都是你的貴人

7月26日  幾本必讀的原版太極教科書!


推薦閱讀:

《古太極圖》揭秘----學術界研究《太極圖》中華第一經《易經》的六大誤區
楊式四十式與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太極拳之比較
關於楊式太極拳大架步法的虛實分明問題
欲練太極,先明無極(二)
太極拳實戰 淺談太極推手實戰制勝技巧(3)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