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應綜合

星雲法師:佛法修行中的感應是這麼回事?

  有個小男孩對著山谷大叫「我討厭你」,藉以發泄心中的不滿,結果他驚訝的發現,周遭的人也都討厭他。小男孩哭著把情形告訴媽媽,媽媽安慰他,並且帶他回到山谷,要他再叫一聲「我愛你」,結果小男孩破啼為笑,因為他聽到四面八方的人也都告訴他:「我愛你」。

  空谷回音,這就是感應!敲鐘鐘響,敲鼓鼓鳴,這也是感應。烏龜望蛋,孵化小龜;螟蛉有子,蜾負之,這也是感應。毒氣外泄,襲人喪命;溫暖如電,流入心房,這也是感應。

  感應就是天地萬物、宇宙眾生之間的一種互動、呼應。看到月圓月缺,興起了歲月的流逝;目睹花開花謝,感嘆世間的無常,這都是感應。母子連心,魂牽夢繫,這也是感應。

  感應也是因緣法,感應要有因緣條件。水不清,如何能影射景物?谷不空,如何能吞吐聲納?人如果沒一顆清凈、感動的心,如何能與真理相應,如何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所謂「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月現前。」這就是感應的原理。

  生活中,一句話,就會讓人歡喜不已;一句話,也會令人痛苦不堪,這也是感應。喊一聲萬歲,就能獲得賞賜;罵一句昏君,也會鋃鐺下獄,這都是有因有緣的,這也合乎緣起法則。

  經常有人問:念佛、誦經、超渡,為什麼一定會有感應?所謂「心誠則靈」,道理是一樣的。

  有個禪師正在開示「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眾中有個青年不屑的反問禪師:「一句『阿彌陀佛』只有四個字,怎麼有那麼大的威力呢?」禪師不回答他的問題,只責備他說「放屁!」青年一聽,怒氣衝天的指著禪師責問:「你怎麼可以罵人?」禪師平靜的笑道:「一句『放屁』才兩個字,就有這麼大的力量,何況『阿彌陀佛』是四個字,你說怎麼會沒有威力呢?」

  其實,「有感則應」,日常生活中,喝茶解渴、吃飯能飽,只要你留心,何處沒有感應呢?

  有個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課都按時做的,也迴向給眾生,自認為心量很大。

  師兄讓她參加助念小組,她回答說「沒有時間」。同樣是佛門在家弟子的媳婦忍不住與老太太說了「您現在幫助別人,其實在幫助您自己……」老太太很不悅,覺得媳婦不過皈依佛門一年沒有資格來「教訓」她,讓她不解的是為何是媳婦屢屢有感應:觀音菩薩生日時竟然見到了觀音佛像,背《心經》有時竟然能聞到百合花的香味。

  其實,老太太應該讀一讀星雲法師這篇文章後,就能夠明白:感應也是因緣法,感應要有因緣條件。水不清,如何能影射景物?谷不空,如何能吞吐聲納?人如果沒一顆清凈、感動的心,如何能與真理相應,如何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所謂「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月現前。」這就是感應的原理。

修行「感應小、效果小」的原因

1、信心小:

沒有真信佛言、沒有真信因果、沒有真信善知識,

其實,連自己也不信。

將信將疑,半信半疑。修起來當然就是「欲修還休」:

不肯修、不肯下苦力修、不肯死心塌地修。

2、氣量小:

看不得別人發財、陞官、快樂、成功;

看不得別人對自己不尊敬、不順從,

受不得丁點兒氣,

忍不得丁點兒辱,

吃不得丁點兒苦。

一刺激就起蹦,

一刺激就發作;

一有好事,恨不得天下皆知;

一遇壞事,少不了怨天尤人。

3、心量小:

看人儘是毛病,難見他人優點;

只看見自己的優點,難見自己缺點。

小心眼,小肚腸,總把人往壞處看、壞處想,

不肯能把人往好處看、好處想。

只看著自己的所求、利益,不管他人感受、利益。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走不出自己的「小我」私心,小心眼,

對眾生生不起真懺悔心、真慚愧心、真感恩心、真迴向心、真出離心、真慈悲心、真菩提心。

……

如果把每個修行人都比做「容器」的話,

小心眼、小心量、小信心、小氣量的人,就屬於「小器」一類;

反之,可以稱之為「法器」。

前者,總抱怨自己「為什麼沒感應、感應小」;

後者呢,不一定求感應,重點在埋頭修心、修慈悲心、修大心。

可想而知,

將來成就的快慢、高下、大小自然不同了。

 學佛修行1年多的真實感應,相信諸佛菩薩所言,真實不虛

阿彌陀佛!弟子學佛修行1年多,因為有工作要忙、還有帶女兒、家事工作都忙,也不是很精進,屬於心有餘而力不足。修行的內容就是在家布置了簡單的佛堂,供了阿彌陀佛、地藏菩薩等佛像,請了蓮花燈念佛機24小時不停念佛,每天堅持早晚上香拜佛,供水果、水、素食等,每天上學佛網和湖心亭看雪客的博客,在此特別感恩明華居士和段師兄做的網路道場,讓我等有機會修行佛法!平時有空就參與放生、或者親自帶女兒一起放生、供僧、布施討錢的人、有機會就默念阿彌陀佛、心經、以前念了地藏經、抄寫僧伽吒經,施食做了1年,現在念經、抄經、施食都沒有堅持、估計我的學佛遇到瓶頸了,無明業障大了,不能堅持。雖然做的很懈怠,但是這1年來我的感應挺多,我的工作雖然是很累的銷售,但是可以享受帶薪年假、所有周末、所有國家規定的帶薪假期,壓力也不大,可以用清閑來形容,而1年前,我在同一個公司,做同一個工作,卻每天焦頭爛額的,回頭一想,真是奇蹟,我的家庭也很幸福,老公加薪、女兒健康漂亮聰明可愛,父母健康,朋友同事關係融洽等等,同時,我也在最後過期前幾天拿到了駕照,感恩諸佛菩薩加持!昨天我談好了一個素食食品品牌的市級經銷權,也就是說,我成了小老闆,工作的同時,開始了自己的事業,這也是奇蹟,我僅僅是個業務主管,沒有任何資質背景,卻找到了互補的合作者共同經營,明天我要帶父母女兒和朋友一起去買車了,為我的事業做準備,我感到美好的新生活就在前方,我深知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諸佛菩薩的加持,不敢浪費福報,買車也是就結了很久,但是我不是出家人,我需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賺更多的錢做功德,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說實在的,最近我該狠狠懺悔!修行不精進,還隨著順心的生活升起了貪心,隨著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以前很拮据,現在總是有很多暫時的閑錢在手裡周轉,多時20來萬,月底是要付給公司的,我就利用月中的時間差炒金,我是做銷售的,收款機會多,以前做一樣的工作卻不同,但是因為我的貪心,導致我拿公款炒黃金虧了1萬多塊。在此懺悔!真的不能賺貪心錢啊!各位引以為戒吧!我後天就忍痛拋售黃金,把公款還了,開始好好做代理的品牌,虧了就虧了,誰叫我不務正業呢?我啰嗦了這麼多,就是想各位明白,諸佛菩薩的話真實不虛,趕緊好好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行善積德,造福後代,造福來生!千萬不要懷疑佛教,真的,現世的利益是小,死後的離苦得樂才是究竟!雖然我行動上不夠精進,但是心裡真的非常想好好修行的,也許我福報不夠,不能如願,總有干擾,但是我自從學佛以來從來沒有生過退心。最後祝各位修行圓滿。

 

嚴肅地談一下佛法護法神!真修行人不可不知,不可不明!

護法是佛法成就必不可少的三根本之一,「護法酬謝」也是加行道之一。而當今修行人對護法的了知卻少之又少,甚至有很多偏見與邪見!所以,不得不略談護法神,以正視聽。

第一、護法到底護的是法還是人?

經常聽到一種說法:人家護法護的是法,又不是你。。。。

而我要對你說,這種說法絕對錯誤。所謂的「法」,這世界上並沒有某種固定的「法」。「法」是體系在修行人身上的,所以,護法所護的就是有法的修行者——也就是說,只要你修持佛法,護法護的就是你!甚至嚴格來說,及時是一個缺乏正知正見又無戒律的人,只要偶爾能念念經,念念咒,多少也會得到護法的護持。如《楞嚴經》云: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 ...

只是對於一個修行不好的人而言,護法的護持力度會相應減弱。好比正法猛利的寺廟,護法都異常「靈驗」。而在佛法衰敗的商業化寺廟,一般人就很難感應到護法的「靈驗」。這也都與寺里的修行力量有關。

第二、護法的組成?

佛教的護法嚴格說來分為兩類,出世間護法和世間護法。

出世間護法是開悟的有果位的護法,他們至少是初果羅漢或者初地菩薩以上果位,所以只會護持修佛之人修行、行善,消除障礙,他們不會發脾氣,他們不會幫你做任何不好的事情。例如瑪哈噶拉,金剛手菩薩等本身就是菩薩的化身。

  而世間護法就是還在輪迴中的生命,他們自願護持佛法或者被降服後發誓護持佛法。他們和我們一樣沒有開悟還有這樣那樣的習氣,但一般情況下他們比人類知道的更多。比如男女天人,天龍,大力鬼神甚至各種非人等,都可以是世間護法。世間護法有脾氣,如果有誓言在先的話你叫他幹啥他就幹啥,不管對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去執行。

在此,轉載益西嘉措活佛開失的護法方面的事宜。

丙四、供養護法

供護法的時候,不是祈禱讓護法給我們製造違緣,而是祈禱護法遣除自己在菩提道上的所有違緣,並為自己的修行創造順緣。

雖然顯宗也會供護法,但藏密里護法供的比較多,現在很多居士都喜歡供護法。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密宗,特別是蓮花生大師的伏藏法里一再強調,護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出世間的護法,也是佛菩薩的化身,雖然從外表現象上看,這些護法顯得很兇猛,但實際上都是佛的智慧的顯現,是為了度化某些眾生而示現出這種表象的;第二種,是世間的鬼神。雖然他們是世間的鬼神,不是佛菩薩的化身,屬於凡夫眾生,但當初蓮花生大師進藏的時候,曾以神通降伏了他們,並親自給他們灌頂。他們在蓮花生大師的座前承諾,以後要保護修行人,要保護佛法,所以他們跟一般的鬼神不一樣。

另外還有一種護法,就是突然出現的一些鬼神,他們既不是佛菩薩的化身,也沒有見過蓮花生大師。

在出現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比如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或丟了一些東西等等的時候,供養、祈禱第一種護法,效果不一定會很明顯,因為出世間的護法一般不理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世間的護法卻會把這些小事看得很重。他們的儀軌裡面也講過,哪怕是一毛錢、一塊錢等區區小利,他們都會緊追不放、護如眼目。

比如,假如某個供這種護法的寺廟或家庭的東西暫時放到別人家裡,別人家也會出現很多違緣——生病或者不順利,這就是因為護法認為他們的東西被拿走了,又因為這些護法是凡夫,所以會不高興,從而導致很多問題。再比如,如果一個人把這些護法供得非常好,那麼,假使他與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念護法,對方都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然而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要供這種護法,一定要天天供,假設中間一、兩天間斷了,它就會大為不悅,就會給你搗亂、製造麻煩。這類事例是很多的,藏地一些祖祖輩輩供這種護法的普通家庭,就是因為供法不對,或者一、兩天,一、兩個月沒有供,或者有一些不恭敬的行為,這些家裡就會出現生病、財產損失等很多不順利的事情。打卦的結果,就是護法在搗亂。

這些世間護法給我們帶來的利益,就是在一些小事情上很靈驗,而且效果很快,但在解脫方面,它不會有什麼幫助。可以說,它對我們的傷害可能遠遠超過了對我們的利益,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它的利害。

由此證明,我們不能依止世間的護法,即使要供護法,也一定要供一個出世間的護法。雖然他們不屑於去管一些小事情,但對我們的修行還是很有幫助的,因為他們是佛菩薩的化身,所以不會傷害眾生,即使一、兩天不供,他們也無所謂,決不會無事生非、隨意搗蛋,但供這類護法需要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一定要有非常清凈的密宗誓言(密宗戒律),在誓言清凈的基礎上,它會來幫助我們,反之如果我們的密宗戒律不清凈,也不願意懺悔,則哪怕我們再聲嘶力竭地念護法儀軌、盡其所能地供護法也沒有用,他們不會幫助我們,因為蓮花生大師當初就要求他們,乃至佛法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之前,必須幫助學佛的修行人,但是,如果我們破了密乘戒,又不願意懺悔,那我們就不具備修行人這個條件了,就算不上是學密宗的人了,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再怎麼念護法,他們都不會管我們的。

如果密乘誓言很清凈,則即使不那麼念護法,他們也有保護我們的責任,不論是出世間的還是世間的正規護法,都是這樣的,這是蓮花生大師交付給他們的使命,即使事到如今,他們也不敢違越蓮花生大師的吩咐。真正的修行人,它一定會保護、會幫助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念護法儀軌呢?比如說,一個人本身準備做一件事,但在他還沒有做之前,假如有另外一個人來催促或勸勉他的話,他很快就會把這件事做完。念護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如此——提醒護法不要忘記他的承諾。

那麼,該供什麼護法好呢?若是寧瑪巴,最好供三大護法——丹堅、阿仲瑪、惹哈拉以及格薩爾王,這些都是佛的化身,對我們的修行只會有幫助,不會有違緣。如果不想念那麼多儀軌,也可以只念格薩爾王的修法儀軌。包括麥彭仁波切與法-王如意寶在內的很多寧瑪巴的高僧大德的護法,就是這些了。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問題是,如果我們自己懂得怎樣修護法,則哪怕把世間最邪惡的魔鬼當成護法來供,他們也會如理如法地協助我們;如果我們自己不懂得怎樣修護法,則即使我們把寧瑪巴三大護法作為護法來供,他們也會變成我們的違緣。其中最關鍵的核心就是,我們務必要了知,所有法都是我們內心的反射,而心的本性又是光明、清凈的,是佛的壇城,所以護法也不例外,也是我們自心的現象,所以無論再邪惡,也是心的反射,是佛的壇城,就是要有這樣的正知正見,這是依止護法最首要的條件,如果缺少了這一點,則不管依止什麼樣的護法都一樣有可能出問題,這不是護法在搗亂,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的執著所導致的。

在具備上述見解與清凈密乘戒的基礎上,選擇一個出世間的護法幫助自己的修行,就能起到如虎添翼之功效。

再次提醒大家,在供念出世間護法的時候,我們不能祈禱、委託護法去做一些涉及世間蠅頭小利的事情,佛經認為,這就相當於把國王從皇宮裡迎請出來,結果卻讓他去做清潔工一樣浪費機會,國王有國王的權力,清潔工有清潔工的責任,同樣,護法的責任,主要是遣除我們修行上的違緣,讓我們的菩提心與證悟空性的智慧不斷增長,至於其它的小事情,我們還是應該用其它的方法解決。

例如在《蓮花生大師本生傳》里就記載了很多蓮師,菩薩們如何降伏天魔,另他們發誓護持佛法的。舉個例子,曾經有個叫馬扎如理的天魔,那叫一個厲害,那叫一個威猛,任何星球都沒有可以與之對抗的神靈。而他特別喜歡與高僧做對,一旦聽到哪個世界有高僧,立刻飛過去與之鬥法,從來沒有人能降伏他。最後是觀世音菩薩和文殊菩薩兩位大菩薩共同將之降伏並另其發誓護持佛法的。一般這種情況下,菩薩們都會叫天魔們交出「命咒」。所以,現在的高級修行者在遇到護法搗亂的時候,就可以利用他們的命咒降伏之。

又例如《西遊紀》里大名鼎鼎的孫猴子,豬八戒,沙悟凈甚至白龍馬他們就是護法神,護的就是唐僧的法。

  以上兩類是嚴格意義上的護法,又比如佛門常見的韋馱菩薩和珈藍菩薩也是護法。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修行人念了經,例如《地藏經》之後,各地的大小鬼前來護持。《地藏經》里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里,惡毒鬼王親口說的:「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幡一蓋,少香少花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另外還有一類廣義的護法,有些被在寺院的大護法神攝受的鬼神眷屬,比如死去的人沒能投胎成了鬼生前又信佛,就跟著寺院暫時做護法了。比如你經常供養某神,可能某神的眷屬有時就可能來幫幫你了。這類叫護法也沒錯,但和前兩類不太一樣。

密宗瑪哈嘎拉大黑天護法神

「瑪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為調伏剛強眾生而呈現忿怒相,本尊及眷屬護法眾除護持佛法外,依緣起多示現為兩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為藏傳佛教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護法;二臂瑪哈嘎拉是普賢王如來及金剛持佛之忿怒化身,四臂瑪哈嘎拉是勝樂金剛所化現,總攝諸佛之身、口、意、功德、事業,為主修勝樂金剛的密乘行者之護法神,六臂大黑天乃是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的化身,因菩薩思惟眾生難度之因,皆由魔所纏擾,於是化現瑪哈嘎拉伏魔本尊,內懷徹骨之大悲,外現無比之威猛相。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念竹與熏香修供瑪哈嘎拉,可驅除修法之魔障。

在觀音大士生起菩提心的一剎那,他在阿彌陀佛面前發心立誓:「若我救度一切眾生之心退轉,我之頭身當裂為千片!」在不斷救度眾生以後,大士見仍有無量眾生在生死六道中受苦,故又繼續以悲心救度。在一段時間後,他又再由凈土中看下來,眾生之數目仍然無量,他又再繼續度生之事業。這樣地重複數次、歷經多劫以後,大士再一次觀視,以為眾生必已度盡了,但見六道中之眾生仍然無量,似乎毫無減少之跡像。大士感到很灰心,顯現出退心之情況,他的頭及身體便馬上應誓而裂成了千片。這時,他的上師阿彌陀佛馬上現前,把他的身首碎片拾起,重合為千手十一面之相,更策勵觀音大士繼續精進不懈。觀音在這以後就想:「在末法期中,有什麼方法可以令眾生免於短壽、貧乏及昏亂而得成就呢?」,此時,大士心間之「吽」字化生出瑪哈嘎拉,頓時大地震動,世上所有魔王皆生出懼畏的心。所以我們知道,瑪哈嘎拉正是觀音之悲心的忿相化現。瑪哈嘎拉是男相護法之首,修持他的法門即等於同時修持一切男相護法的法門。

大威德明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陳居士的修行感應

陳老居士今年七十三歲了,我來象峰寺也是他和其他居士極力的幫助下促成的。他很熱心,對佛法非常虔誠!經常有空就來這裡喝茶說話,他給我講了他學佛過程中的種種感應,正因為這些感應,他的妻子女兒都轉變觀念,支持他學佛,甚至都慢慢的隨他一起學佛了,他還經常義務的到鄉下的很多小廟去對那些聽不懂普通話的老太太,老大爺們宣說因果報應的故事,特別是現身說法講了他自己的感應故事,因為大家都知道他,熟悉他,他的義務演講每一次都會感動很多人,很多人都慢慢的轉變觀念,開始到寺廟燒香拜佛了,開始做好事行善積德了。

陳居士三歲的時候,生母就亡故了,父親娶了後母,但十二歲的時候,父親也死了。長大後由於家境貧窮,入贅到柯姓人家做了柯家的上門女婿。柯家也很窮,他說結婚的時候棉被都是借的,新婚的第二天,他勞動收工回家看到床上就只有一床草席和一床薄薄的破舊棉被,妻子坐在凳子上直哭,他嘆口氣對妻子說:「不要哭,會好起來的。」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陳居士本著勤勞善良的品行和不屈不撓的堅韌個性,家庭一天天的好轉了,生育了兩兒一女,文革之後,寺廟開始恢復,社會上逐漸有佛教的書籍流通,陳居士偶然間看到了這些啟迪智慧,覺悟人生的佛書,加上他坎坷的人生經歷,很快他就皈依三寶做了一名在家佛弟子。

可好景不長,十六年前(大概是1994年),陳居士患病住院了,檢查出來是肝腫大,醫生說裡面全部化膿了,要趕緊切除,否則繼續化膿腫大,可能就會把肝撐破,陳居士自己平時也喜歡看一些養生保健的書,知道肝切除了,可能最多也只能活一兩年而已,就堅持不做切除手術,剛好看到書上介紹日本醫學家治療肝腫大的新技術,就是把肝臟裡面化膿的膿血抽出來,他就對主治大夫說了他的想法,這個醫生說他也看到了這方面的報道,理論上應該可以,但他們醫院好像沒有做過這樣的手術,他就給醫生說,你放心大膽的做,即使出現什麼問題也不要你們負責,反正我這樣了,死馬當活馬醫吧。

醫生在他的肝腹部劃開一條長長的口子,用大號的針頭刺入腫脹的肝,抽出了一大盆黑臭的膿血!由於肝裡面已經沒有纖維了,手術後醫生一直禁止他進食,也不能喝水,嘴唇乾裂了就用棉簽沾水抹一抹,沒有幾天,陳居士就已經消瘦得成皮包骨了。老婆兒女圍著他只是一味的哭,他反而輕鬆的給他們說:「哭啥哭啊,每個人都會死的,哭又不能把我的病哭好,你們還不如多念佛!如果我死的時候,你們念佛比什麼都好,那時候你們千萬不要哭喲!」同個病房的其他人都在笑:「這個老頭子,稀奇古怪的,不讓家屬哭卻叫他們念佛!呵呵!」

躺在病床上,老居士叫家人找來一些佛教的書來看,當他看到「大悲咒」不可思議的靈驗感應故事的時候,想想我也可以試試嘛,於是每天早上四點鐘,醫院對面的梅峰寺開始敲鐘的時候,他聽到鐘聲就坐起來,在床上合掌念誦大悲咒七遍,其他時間就念誦觀音菩薩的名號,這樣念誦三天之後,他突然想吃東西了,醫生聽到後就連忙說:「不能不能!你現在什麼東西都不能吃,你的肝都沒有纖維了,吃東西下去加重肝的負擔,肯定就會死!」

再過幾天,他覺得精神好多了,居然還可以下床上廁所了,他想這是菩薩的加持,就更加信心百倍的念誦,想吃東西的慾望越來越強,他給老婆說:「你去外面的餐館去給我好好的炒幾個我喜歡的菜來。」老婆不去,說醫生不同意,她生氣的對老婆說:「你聽我的還是醫生的?就算我要死,也要吃飽了死,也不要做餓死鬼!」老婆就到外面餐館去給他炒了幾個平時喜歡的菜送到病房,趁醫生不在的時候,他美滋滋的享用了久違的美味。當他吃完了,妻子端著空盤子出去清洗的時候,醫生看到了也大吃一驚:「你不想活了?!」他對醫生笑笑:「反正都要死,何不吃飽了死?」醫生無奈的搖搖頭走開了。

開始吃東西後,他的身體康復得很快,他念誦大悲咒也更加虔誠!當他要出院的時候,醫生除了驚訝之外,還叮囑他回去後要定期來複查,他回到家裡之後,除了念誦大悲咒,還每天堅持念誦一卷《金剛經》,沒多久,他的體重從住院時候的九十幾斤有恢復到了生病前的一百二十斤,臉色也越來越紅潤。半年後他一個人回到醫院複查,做完了各項檢查,他把以前的病歷和這些檢查報告單放在醫生面前的時候,醫生看了他一眼:「病人呢?」陳居士說:「我就是病人。」醫生睜大了眼睛:「啊!你就是病人?不會吧?!」這個醫生馬上打電話叫來了以前的主治大夫,大夫疑惑的看看他:「你可不可以重新去檢查一遍?」陳居士搖搖頭:「檢查一次就要好幾百塊,再加上樓上樓下的要跑好幾趟,我不檢查了。」醫生說:「免費給你檢查好嗎?」於是醫生親自陪著陳居士重新檢查了一遍,看著「完全康復」的體檢報告,醫生只得驚嘆:「奇蹟!奇蹟!」陳居士講完這個故事之後,怕我不相信,撩開衣襟給我看了他肝部的那條五六寸長的刀痕。

老居士說了這個故事之後又給我講了他的另外一個故事:他說他腿上長了頑固的定根癬,三十多年了,奇癢難忍,每到夏天天熱的時候,發癢的時候就用手抓撓,每次都抓得血淋淋的,什麼樣的葯都用過了,看了不少的醫生,但就是治不好!就從他生病住院痊癒之後,他對大悲咒的神奇信心不疑,就開始每天早上在佛前供一杯水,念誦一遍《金剛經》和七遍《大悲咒》之後,他就喝下半杯,餘下的半杯就用來塗洗定根癬,結果這幾年就一直再沒有發癢了。

另外他的糖尿病很多年了,一直靠藥物控制,他也知道糖尿病至今還是醫學界的難題,斷不了根!只能靠藥物來控制,他說糖尿病的人苦啊,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到哪裡隨身都得帶著葯。但自從服用大悲水之後,他就試著減少服藥的次數和藥量,最近一年多,都沒有吃藥了,去醫院檢查,都是正常的。

老陳居士今年七十多歲了,但每次來都是騎摩托車來,我每次送他走的時候都要叮囑他:「慢一點喲,要注意安全!」老居士又給我講了一個交通事故的故事,他說有一次他從莆田市回來,騎坐摩托車在荔城大道上行駛,突然從旁邊的支路上衝出來一輛摩托車,速度很快,避讓不及,「嘭!」陳居士覺得自己從車上彈起來了,一個空翻,落下來居然還穩穩的站在地上!旁邊看的人都嘖嘖稱嘆!「這個老頭子會不會練過的,居然還有這身手?」而碰撞的另一個人卻躺在地上直哼哼,被趕來的交警送到醫院去了。

講完這些故事,陳老居士笑眯眯的看著我,他的個頭不高,還不到一米六,胖乎乎的,紅光滿面的,眼睛小,笑起來的時候真就眯成一條縫了,呵呵……

 

佛弟子應該如何對待神通與感應(

看雪客按:本博有多篇文章談到神通和感應,但絕非博主執著神通感應,而只將之做為接引有緣者的一個方便,也正因於此,本博轉載本文意義重大。以下文章,全文轉載自雲飛月師兄博客。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a64b870100buhb.html

雲飛月按:源於我們對宇宙人生真理的探求、對生與死的思索、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往往對神通、神變、感應、預兆、奇特的夢境等興趣怏然,這些科學不能解釋的現象,成為相當多的人在尋求中走進佛教的因緣,皈依三寶之後,隨著我們對教理聞思的深入、正見與正信的逐步建立,原以為神奇的東西在智慧與慈悲面前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神通並不是自他止息煩惱、解脫輪迴的正因。這裡摘錄的是菩提網路佛學院共修論壇——精華整理區輔導員A整理的兩個相關問題。

問題一:談談為什麼不能執著神通和感應?

輔導員A:      

一.大恩上師仁波切不贊同說神通。

    大恩上師在《開啟修心的門扉》中說:「我希望住在學院里的人都是專註於聞思修行的人,對聞思修行沒有興趣,想要修建寺院的人和有神通神變的人,學院的環境不一定很適合他,此類人暫住一段時間後,慢慢離開好一些,住在學院里的人,種姓應該定下來,這一點很重要。

    「在學院的時間比較長的人在這方面會有很甚深的體會,沒有打好基礎的人喜歡說自己有神通、神變,七……我們學院的弟子們總的來講還是很出色的,言談中都可以分辨出是一個如理的修行人,其他地方來的修行人卻不一定是這樣。我們喝碗茶的工夫讓他講一講,他也許會一直講:『我的夢境是這樣的,我夢中看到了什麼,我天眼開了……』一直講著奇奇怪怪的事情,除此之外,佛法的道理什麼都講不出來。」

二.為什麼大恩上師不贊同說神通?

1.我們修行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大恩上師在《開啟修心門扉》中說:「我們很多人在上師三寶的加持下知道了自己修行的方向,這一點極為重要。一個修行人到底該怎麼做,我們的目的究竟是希求一點今生的快樂還是希求一點神通、神變,還是為了眾生生生世世的利益而發奮努力?我們的目的是什麼?這一點要明確,否則整天苦行又有何用處,無有意義。」

2.「世間上很多愚痴的人都認為這是佛法,但這不是佛法!」

    「然而現在有很多人,自己本不具神通卻經常言說神通,我曾在課堂上說過多次,我們學院里的金剛道友,經常有一些說的,也有一些聽的,常常說:『我具有神通,你前世是什麼,後世是什麼,你應這樣做……』一種神神秘秘不正常的心態,這樣不好。希望你們真正要弘揚佛法,自己也想真正變成一個修行人,最好不要亂講,有些世間人可能會對此有信心,看你很了不起,有神通神變,有他心通。如果你真有他心通,就到我面前來考試,其實沒有吧!要切記:做說神通之類的事情無有任何實義,世間上很多愚痴的人都認為這是佛法,但這不是佛法!《開啟修心門扉》」

3.「佛教的主要目的是要對治煩惱」  

    上師在《山法寶鬘論》中說:「有時練習氣功、學習外道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種感應,而佛教的主要目的是要對治煩惱,這不是簡簡單單一天兩天就可以實現的事情,即使顯現外在的神通,也不是我們希求的目標。」

4.「 解救眾生痛苦的方法即是使其證悟」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益西上師著)中說:「如當年佛講說六道眾生的痛苦時,舍利子以神通把六道眾生放置於手掌上,但佛告舍利子說:你雖具這種神通,但仍未能減輕眾生的痛苦,解救眾生痛苦的方法即是使其證悟。」

5.旁生,中陰生,鬼魔,外道都具有漏神通。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云:「所謂修法的成就也是指無明等煩惱越來越輕微。其它諸如護持氣脈明點、能在天空當中飛行、能在石頭上留下手印或腳印、能夠遙視等,旁生和外道也具有,不算是內道真實的悉地。」

6.「殊勝的成就是少欲知足」

    阿底峽尊者說:「殊勝的悉地是煩惱減少,殊勝的成就是少欲知足。」

    阿底峽尊者的弟子阿蘭若師對內鄔蘇巴說:「益希巴!以後有人問你的弟子以什麼做為教授的中心,他們肯定回答:已經顯發神通或見本尊。其實應當說:對業因果越來越具有深忍信,對所受的戒律能清凈地護持。」

7.神通第一不敵業力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云:「當年,目犍連尊者被裸形外道打得全身稀爛時,人們問他:『你是聲聞眾中神通第一,怎麼會被打成這樣?』他說:『因為被前世業力所持,我連『神』字都想不起來,更不要說顯神通了。』本來以目犍連尊者的神力,右腳指一踩,便可以撼動整個帝釋天宮,然而以前世罵母的業力成熟,在業力現行的同時,如何能施展神通呢?」

8.神通不敵煩惱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云:」有位劫撥仙人,成就了五神通。國王敬重他,他飛行往來的時候,國王都是手捧仙足,吃飯時,國王親手供奉,這樣做了很多年。

    有一次國王有事遠行,交待一位美麗的宮女說:「我奉事仙人,向來很小心,現在我要遠行,你供養時也要如我一樣。」這樣仙人飛來,宮女以雙手接足,仙人觸到女人柔軟的手,愛欲就萌發、增上,神通很快喪失,再也不能飛行,只能步行走出王宮。」

9.「……小有感應、神通,都是魔王的加持」

    益西上師仁波切在《醒夢辯論歌》中說:「檢驗我們初學者修法進步的驗相,應觀察自相續中的煩惱執著的減輕,悲心、信心的增上……否則縱然打坐一定十幾個小時,談起教理頭頭是道,甚至小有感應、神通,都是魔王的加持,這一點須認清。」

10. 「沒有無我空性智慧的指引……當神通異能被開發時,我執無明隨之而來」    

    益西上師仁波切在《因果明鏡錄》中說:「許多人由於沒有機緣遇到無我空性的善說,憑自己的智慧又不能觀照到無我空性的真實義,於是由實執所引,他們依然換湯不換藥地執有一個實有的神我或大我的存在。因為我執並沒有根除,所以它會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地顯現出來,沒有無我空性智慧的指引,修道極易誤入歧途。在修行的過程中,當神通異能被開發時,我執無明隨之而來,雖然已經淡忘了世俗的我相,但這時卻緊緊執取一個偉大、神奇的我,由這神我的執著,虛榮、我慢繼而生起,便會渲染自己、表現神異、招攬徒眾、自稱教主、妄語惑眾,極易墮入魔界。」

11.「一般的神通也證明不了具神通者的證悟層次和德性層次」

    黃教一位大德說:「 一般的神通也證明不了具神通者的證悟層次和德性層次,正如阿底峽尊者說的那樣:若無菩提心,不修福德資糧,只修神通,避免不了墮地獄、轉畜生道的惡運。」

12.「我們沒有看破今世之前,暫時的境界是一種違緣」   

    《開啟修心門扉》云:「我們沒有看破今世之前,暫時的境界是一種違緣,不是順緣,我們這裡的有些人說自己看到了本尊、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好像比無垢光尊者的境界還更勝一籌,但是你究竟看見沒有,我不清楚,我沒有他心通。」

    「對於提婆達多這個人,從大乘的角度講他是古佛的化身,有這種說法,但是從顯現上是因為神通害了他,有些經典中是有記載的,因為他有很大的神通,獲得了未生怨王對他的恭敬,他們同流合污、狼狽為奸與佛陀並戰,罪不可恕。這樣一來神通對他來講成了滅頂之災,禍患無窮。」

三.我們應該以什麼方法弘揚佛法?

1.「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證法並不是以神通來弘揚的」

    佛經云:「諸佛無法水沖罪,眾苦親手亦不除。自之證悟非移他,說寂法性令解脫。」

    「意思是說佛陀自己雖然有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等無量無邊的證悟境界,但是將這些境界直接轉移到凡夫人的身上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佛陀唯一讓我們解脫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宣說佛法。《解義慧劍講記》」

    《開啟修心的門扉》中,大恩上師說:「我對說神通的人看法不太好,經常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有些人對你很恭敬的,但是我覺得你沒有神通,所以,亂說神通沒有必要,不管是看病還是做其他事情,用神通是根本不合理的,以後不要弘揚神通,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證法並不是以神通來弘揚的,否則佛陀在世時就會用神通來弘揚了。因此,我們應努力弘揚慈悲菩提心,說那些稀奇古怪的話語,很多人對此情有獨鍾,但這並不是佛法的精華。」

2.「今後我們弘揚佛法的過程中,以一般普通人的身份來弘揚」   

    「佛陀怎麼講,我們從道理上也如是講給別人聽,也許對方不一定接受,因為末法時代的人非常愚痴,如果是一個很奇妙、很神秘的東西,他會接受,真正甚深的法,如出離心、無常觀等的法門,世人不一定認可,但即便不能接受,最好我們也不要出賣自己,不要暴露自己愚痴的行為。所以,我認為現在許多人是掩耳盜鈴,或者很多行為自己還不知道是個錯誤,就在別人面前宣說,這樣也無利益。」

問題二、能否用自己的夢境,感應,神通來利益眾生?

輔導員A:

    我們一些道友以自己的夢境,感應說服身邊的親友,希望他們能因此能相信前生後世,上師三寶的存在,效果究竟如何?每一位曾經有過這樣經歷的道友都可以再再觀察。

1.「不以正理弘揚佛法,「不僅其他人會認為佛教就是迷信,而且自己也會離解脫越來越遠。《慧燈之光》」

    「作為佛教徒,應當穩重、本分,不能像世間某些迷信的人一樣,整天神神道道,說一些神通、靈光之類的事情,否則,就會給佛法和自己的修行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慧燈之光》」

2.以神通感應的方式弘揚佛教,而非以佛法,所化不一定步入內道。

    以感應錄的方式,可以令眾生暫時對前生後世,三世因果產生信心、怖畏心,但如果不對這些眾生弘揚醍醐般的大乘佛法,所化眾生不一定因此步入內道。相反,沒有聞思修共同加行中的「暇滿難得、輪迴過患、因果不虛、壽命無常」,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或者僅追求人天福報,或加入XX功,或很容易趨入沒有解脫道的外道。

3.神通能否樹立我們對因果的正信?

    「常見又是怎麼來的呢?有些人雖然有神通,但看得不是很遠。他們用神通看到自己來自於色界,在做天人的時候,梵天、帝釋就存在了,現在自己死了,但回頭看去,帝釋梵天還沒有死。他繼續觀察帝釋梵天是什麼時候生的,什麼時候會死,但往前看了幾千年、幾萬年,發現他們都不會死,於是便認為他們是永遠不死的;然後又往後推到幾萬年、幾百萬年,但仍然沒有看到他們是哪一天生的。這時他就認為,梵天帝釋以下的眾生才會有生死,而梵天帝釋是常住不滅的。他們把這個觀點寫進書里,於是很多人跟著他學,就又形成了一個教派。常見和斷見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不要說一點正知正見都沒有的人,就連修證比較不錯的那些外道仙人,他們在因果知見上都是迷惑的。《慧燈之光》」

4.以神通弘揚佛法,容易讓人片面追求神通,誤入歧途。

    「據《俱舍論》及其它一些論典記述,要想證得真正的禪定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以這項條件來衡量當今的修行人,則很少有人能夠達到。記得無等塔波仁波切有一次曾向自己的上師表白道:『在七八天內,我的相續中連一剎那的分別念也不曾生起。』而他的上師,至尊米拉日巴僅將之確認為一種欲界禪定而已。以無等塔波仁波切的修證與成就,他當時所達到的境界尚且如此,更何況現代的這幫整日起識造境之輩呢?社會是這樣的喧囂和浮躁,人們相續之中的煩惱與分別念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片刻也未曾停息過。這樣的環境與心行讓行者又如何能證得欲界以上的禪定呢?因此,我們應時刻審視自相續,看看是否存在片面追求神通而不重真正的修定、修慧的過患。

5.以什麼樣的方式弘揚佛法和個人的知見有關。

    上師仁波切曾說,我們不應以「宣傳佛菩薩的果位」的方式弘揚佛法,以神通弘揚佛法,但末學在很長時間對此沒有生起定解,後來因聞思佛法,相續中對菩提心和空性見略有了一些感觸,此時,才一點點體會到佛法的甚深廣博之處,才漸漸體會到上師金剛語的深意。上師仁波切說:「學院當中有關看相、算命、說神通等是一律不開許的,一旦被發現,這個人一定會被開除,以前是這樣,以後也是這樣的。」

6 .「神通、神變等等能否將我們輪迴的因推翻呢?也不能!」

    「眾生流轉輪迴的主要因素有三種:第一、是與無常相違的常執;第二、是與痛苦相反的樂執;第三、是與無我相抵觸的我執。有了這三種執著,就會造作善惡之業。造了善業,就流轉於人天等善趣;造了惡業,就投生於地獄等惡趣,始終無法超越輪迴而獲得解脫。

    通過推翻三種執著,才能解決精神的束縛;如果不斷除或者毀壞這三種執著,就永世不得解脫。

    如何推翻這些執著呢?燒香、拜佛、磕頭能不能達到目的呢?不能!神通、神變等等能否將其推翻呢?也不能!唯一能推翻三種執著的法,就是智慧。《慧燈之光》」

7. 即使無有神通神變,未見本尊,也已經具足了圓滿無上菩提佛果之因。

    「如果沒有菩提心,即使你具足各種神通、天天面見本尊等,亦無有任何意義,或許是邪魔所顯;若具足菩提心,即使無有神通神變,未見本尊,也已經具足了圓滿無上菩提佛果之因。因此具有智慧的大乘根器者,應當發起殊勝菩提心。」

(附看雪客註:神通是修行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產物,本文講的是不要執著神通,不要以追求神通為目標,但絕對不是否定神通或鄙視神通,如果有人因此認為有神通的人就是修得不好的人,甚或認為行者沒有一點神通才是有修為,那就完全錯了!——不過,相當多的人的神通並不是自己修出來的真正的神通,而是因為鬼神附體導致的神通,這樣的神通叫鬼通,絕不代表證量。也正是因為大多數露神通者都屬於鬼通,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崇拜神通的好。)

 

修行不可有急於求成的偏見,不可求見佛、境界、感應

  黃念祖上師《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舉要》相關開示

  由於目前修行人中多有急於求成的偏見,走上歧路。因此介紹二件實際經驗,請參考。

  (一)圓瑛法師,他是中國佛教協會的第一任會長。他提到:他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從福建到了蘇州,參一位大德叫作冶開和尚,學禪。他就參『什 么是我本來面目?』他連參三年,決心要見本來面目,了此生死大事。等到他三年之後,二十四歲的時候,閉關打禪七,一心參究,到了吃東西也不知道滋味的程 度。一切時一切處,自己的心光就照著這一句話頭上。『什麼是我本來面目?』『什麼是我本來面目?』到了第十天的下午,打了二板香,止靜之後,參究間得力, 心身忽然空了,身也沒有了,心也沒有了。啊,內外都虛融,環境也沒有了,入了一種定境。這個時候的法樂,非言語所能形容啊。可是一動歡喜之心,境界就消失 了。底下再一枝香,還想達到這個境界,沒有了,一直都沒有了。等到圓滿之後考工時,報告了這個情況。說了之後,冶公老和尚說:『你以後還想要求得這個定境 嗎?』他說:『是呀。』老和尚就警戒他:『切不可求,若求則魔得其便。』所以這是很重要的話。吸取前人的經驗,免得走錯路。我們修行人不少哇,所謂修行者 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這個話我們要注意呀!天下有多少牛?牛有多少毛?修行者像牛毛那麼多,成功的呢,如麒麟的角。誰見過麒麟?麒麟的角有幾個?極言其 少。就是因為修行的道路很長,又多有歧路(岔路),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與開示。你有求,魔就得到機會了。圓瑛法師謹遵師教,當二十八歲時,在 浙江天童,也是打禪七,在第八天晚上,這個清靜境界又出現了,比以前更殊勝,其樂也更微妙希有,從此相信宗門真有奇特事,再讀《楞嚴》,以前所不懂的就都 懂了。底下他說,可惜以後我在廟裡擔任職務,重興道場,辦理慈善事業,主持佛教會,以致誤了禪功。『未明白本分上事』。老法師十分謙虛,我們讚歎。他越是 真實,我們越讚歎。現在有的人自誇三關齊破,我們對於他要先打一個問號。

  (二)以前我在廣化寺講《凈土資糧》之後,有一位年長的女居士,她面目枯槁,形神憔悴,心神惶恐,精神緊張。她告訴我說:『我 一生念觀世音菩薩,我就想能看見觀世音菩薩。等我真的看見觀世音菩薩,誰知從此不得了了。我現在簡直活不成了。成天眼前都滿是怪相,不知有多少都在追著 我,圍著我。請來多少人坐在自己屋子裡,還照舊是看見許多怪相,我白天不能休息,晚晌兒不能睡覺,我簡直要死了。』後來她說有人勸她念大悲咒來對治,問我 怎麼樣?我說:『你不要念咒來對治,俗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對治的話,這個結就更緊了。』我就對她說了一則公案:『有位古德在深山中看上了一個清幽之 處,他就造個茅蓬住下來,誰知各地實修的人,聞風而至,很快就搭起了一片茅蓬,成了一個共修的道場,此地本是山精野鬼等居住之地,他們要趕走這些外來戶, 所以日現怪異,大眾十分驚恐,無法靜修,紛紛請求遷居,但古德不動。三年後,一夕晚坐,有一僧說:「現在很安靜,一點也不鬧了,看來還是老和尚對了。」這 時古德笑著說:「野鬼伎倆千般有盡,老僧不聞不睹無窮。」』於是我對她說:『您就用這個不聞不睹的方法吧。』她要求我女兒把古德這兩句話寫給她,當這個字 條送到她的手中時,馬上所有一切怪相頓然完全永不再見了。可見對於瑞象、神通等等的希求心是十分有害的。

佛法與外道所言感應之不同

 (諾那華藏精舍著《學佛?學魔?》)

  目前許多不明究里的人對『感應』常執著在外相的感覺 諸如見光、見影、聞香、見佛、菩薩,甚而吸收宇宙能、太陽能、植物能、日光燈的光能、氣脈的走動,或者天眼能見種種光,看人身上之病痛以此種種感應而認為 其所學法門才是最殊勝之法。這種人整天妄想見佛見菩薩,而忘失修學佛法之真正意義。如果看到佛菩薩對他微笑,就很高興,以為有了感應,如果久修佛法,持 咒、念佛,不明攝心之旨,有口無心,不見諸幻景,就覺得所拜非明師,另求其他『名師』去了。此種人心中根本沒有佛法,唯有貪求神通的妄想,因此對邪師,邪 教,全不以智慧判斷,隨便盲從信受,像這樣的學法,是非常危險的。

  其實修持佛法進步與否,端看其妄念有無愈來愈少,及慈悲心有無愈來 愈大;而修持佛法真正的感應,乃是自心與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正見相應。修學佛法的人內心如果比以前更慈悲、更明白,就是有了感應。換句話說,修持佛法已 有進步。如果內心還充滿著憤恨、嫉妒、傲慢、貪慾、慳吝等習氣,氣質一點都沒有改變,而到處宣揚自己見佛、見菩薩者,此人絕對是著魔而不自知。修行人若不 明本心,在定中看見諸佛、菩薩,若非天魔鬼神變現,即為妄心所顯現,如果自己不察覺,而誤以為真實,此即為魔事。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 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由是應知一切境界都是虛幻不實的。如有境界當以智慧覺照,使自心如如不動, 住於無分別智中。

  大智度論云:『小菩薩,未應見佛身。』這意思是說:初發心修學佛法的人,由於無明業障末除,心性不夠清凈,且福德智 慧都非常淺薄,因此根本不可能見到佛、菩薩的清凈妙色身。如有所見,恐怕是諸魔所化現的。因此我們必須明白,若要得到正確的判斷,需要深研顯教教理,而於 修持中得到各種感應之時也不可以到處宣揚,應該要請教具德師父或善知識,以免引魔進入擾亂,反而誤了學佛大事。

念佛的人見到瑞相怎麼辦?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為釋迦世尊時代的惡王阿闍世,篡奪王位,幽禁他的父王 頻婆娑羅及母后韋提希。韋提希在被幽禁處,祈禱釋迦世尊前來慰問說法,釋尊應其所感,而以神通於韋提希夫人面前示現十方諸佛凈妙國土。夫人特選西方阿彌陀 佛的極樂世界,佛陀便為她說了求生彼國的十六種修持法門。於是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五百位侍女,均證得無生法忍,而得以往生彼國。

  該經介紹的往生西方極樂,共分為九個品位。於臨命終時,則不論生何品位,均有見佛菩薩、見蓮華台等瑞相現前。故在念佛過程中,若見到諸佛菩薩示現各種瑞相或凈土的依正莊嚴時,乃屬正常。

  在《地藏經》所說的地藏菩薩在因地為光目女時,因念清凈蓮華目如來,並設像供養,即夢見佛,放光開示,又親聞佛示現相告。另又在地藏菩薩作婆羅門女時,為度其母,乃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形象,即聞彼佛於空中相告,囑其回家端坐思惟,繫念彼佛名號,經一日一夜,即親至地獄。也說到,由於懺罪而能見覺華定自在如來,即是滅罪的瑞相。

  如果平時念佛,不以求見瑞相為目的,而是瑞相自現的話,那可能是好,也不一定是很好。見到瑞相能夠使人增長信心,因為他有身歷其境的體驗,即有真實的感受。倘若僅為求見瑞相而念佛,念佛的心便不夠純凈,瑞相的出現就可能是心神恍惚所產生的幻象了。

  在心理受到刺激、頭腦過分勞累或迫切期待、追求靈驗的情況下,很容易會產生幻象。輕者成為神經質,嚴重則成狂亂的魔障,那時,就需要相當小心了。又由於虔誠心的感應或企求心的真切下,也可能出現瑞相的幻境;也有可能是由於知見不正、心態不清,所以引來魔擾。

  因此,從正信的佛法而言,念佛的目的不在求其瑞相的現前,如果見光、見華、聞香、聞聲,例如見極樂勝景、見諸佛菩薩,只要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只管一心念佛,這樣是最安全的。

  又若臨終見相,不是出於想像,而是自然感得,此將在下一篇談到。

  萬一念佛時常出現瑞相,這並非好事,因為會使得念佛者無法專精念佛,甚至誤導使其離開佛法而成為鬼神用來做為表現異能、宣說外道思想的工具。如果自己無法辨明邪正,那就不去理它,只要把注意力隨時置於佛號,瑞相自然會消失;如果被它緊纏不放,無法擺脫時,最好去請教高僧大德居士們,依據正信的法義予以開導。(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問:「末學發願一向專念,沒多久見到了阿彌陀佛,相貌莊嚴,閃閃發光,同時出現『綿密保任』四個字,末學不懂,請師父開示,出現時間大概有一分鐘左右。」

  答: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叫你把現前的這個功夫要保持住。保任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保持。綿密就是不間斷,很細密的不間斷,你能把你的功夫保持。這是一種瑞相, 瑞相偶然現是感應,如果常常現那就不好。佛菩薩不會常常現的,偶然給你現,增長你的信心,加強你的願力;如果常常現,那就變成魔障了,那就錯誤了。你保持 你的功夫,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很好。凈土以《無量壽經》為準則,當年我們初祖遠公大師在廬山建立第一個念佛堂,他所依靠的經典就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最早到中國來,也是最早的翻譯。(凈空老法師《佛學問答》2004.4.5澳洲凈宗學院講堂)

 瑞相偶然現是感應,如果常常現那就不好。

問:「我的家婆今年九十歲,念佛三十多年,眼睛失明已經兩年,但最近又看到許多奇奇怪怪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

  答:你問得很好,這種現象要特別留意。如果這個現象與佛經上講的不相應,那這就是業障現前,她的冤親債主來障礙她修行。如果她所見的現象,與經上講的相 應,這是好現象。她說見到阿彌陀佛、見觀音菩薩、見極樂世界,這是好境界。總而言之一句話,這麼大年齡,勸她一心念佛,念佛就是正念,無論什麼境界現前都 不要去理會,就沒有事情。也不要跟人說,見如不見,這個境界就不礙事。如果把這些境界常常掛在口上,常常想在心裡,那就是魔境。所以要特別留意幫助她,念 佛念了這麼多年,一定要幫助她往生。(老法師《佛學問答》 21-90-12)

超聲波霧化片效果好,耐酸鹼,防腐蝕,選「科森」! 專業生產微孔霧化片,技術精良,可按客戶需要定製!

見相時,或喜或悲或恐或怖,皆是魔境

  見相乃魔境(標題出自於《印光大師全集凈土法要》)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當在往生西方上認定。方可不負此番三寶加被之 深恩耳。鍾英宿根固深,智識不開。夜半念佛,見一金甲神,恐是魔試,便不敢念,何無知一至於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 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致得少為足,便成退惰。不見佛不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系 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謂生歡喜退惰)不受益矣。當以至誠念佛為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

  倘正念佛時,或有忽現佛像及菩薩諸天 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唯心所現。雖歷歷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凈故,現此景象。如水清凈,月影便現,毫無奇特。了不生誇張歡 喜之心,更加專一其心,認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現有利益,即魔現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歸一。佛現則心更清凈。魔現則心以清凈不取著,魔 無所擾,心益清凈,道業自進。

  今則偶有所見,便生畏懼,不敢念佛,其心已失正念。幸非魔現。倘是魔現,由不敢念佛之故,便可令魔入彼 心竅,令彼著魔發狂,喪失正念。何不知好歹,一至於此。恐是魔現,正宜認真懇切念佛,彼魔自無容身之地。如明來暗自無存,正來邪自消滅。何得怕魔現而不敢 念佛。幸非是魔。若果是魔,則是授彼全權,自己對治之法,全體不用,則任魔相擾矣。哀哉哀哉。

  念佛偶生悲感,亦是好處。然不可專欲興此感想。若心常欲興此感想,則必至著魔,而不可救。宜持心如空,了無一物在心中。以此清凈心念佛,自無一切境界。即有魔境,我以如空之心,不生驚懼念佛,魔必自消。(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陳士牧居士書六)

希見勝境最易著魔___(印祖)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開示

  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 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既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 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此語不常對人說,因汝有此種事,固不得不說也。汝最初禮佛所見之大士像不的確,以若果實是,不至因念與 《觀經》不合而隱。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緣,但不宜常欲見像,但志誠禮拜而已,庶無他慮。

  臨睡目前白光,及禮佛見佛像懸立虛 空,雖屬善境,不可貪著,以後不以為冀望,當可不現。窺汝根性,似是宿生曾習禪定者,故致屢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關靜修,久之,遂有先知,能 預道天之陰晴、人之禍福。彼歸依蓮池大師,大師聞之,寄書力斥,謂彼入於魔羂,後遂不知矣。須知學道人,要識其大者,否則得小益必受大損。勿道此種境界, 即真得五通,尚須置之度外,方可得漏盡通,若一貪著,即難上進,或至退墮,不可不知。(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文鈔·復何慧昭居士書)

修行中出現境界、異象好嗎?

  諾那華藏精舍著《學佛?學魔?》

  所謂『異相』、『境界』,一般是指:於一念清凈或定中看到佛菩薩或護法金剛;看到佛、菩薩放光,或說法、灌頂或見到自己端坐蓮花,靜靜聽佛講 經,或者發現自己全身發光,身體飄浮在空中,而且想到哪兒就到哪兒,甚至驚異地發現自己有天眼通能知人們未來或宿命通能知人們過去世,或看人身上病痛,能 入陰府與親冤談話等等。

  但邪魔外道為了混淆眾生的修行正道,常常變化佛、菩薩的莊嚴法相來迷惑修行者以及一般精神異常者或外道的盲修瞎煉者,有時在定中幻境中,也會有幻想、幻覺、幻聽的各種感應出現,因此當所謂『異象』現前時,豈能不提高警覺、正邪不分?

  所以聽到有人說:某某人擁有大神通,會治病、會抓妖、會除魔、會當眾變化成佛菩薩法相、能飛天入地、翻江倒海、能知過去未來、能與鬼神溝通……等等,必須注意,他可能本身就是妖怪,或是被天魔鬼神附身而不自知呢?

  如此說來大家會很納悶,到底在何種情況下,佛、菩薩才會真正現前呢?一經云:『眾生心垢凈,菩薩影現中』我們所以不能看到佛菩薩莊嚴妙相,那是 因為我們自己業障太深太重,宜自懺悔!不要怨天尤人……。只要真心悔過,精進向道,深心念佛,必能獲得諸佛菩薩慈光普照。二在修持時十分虔誠,且自己的悲 心與佛菩薩大悲心相應時,佛、菩薩就會現前,另一種情形是由於行者於修持過程中;直觀佛、菩薩法相(圖相或塑相)因此其形相深印在識田中,所以修持時就會 由識田中浮現出來。唯學佛弟子應著重於諸佛菩薩身、口、意三密相應,切莫單著眼於身相,另避免『魔擾』的最重要觀念;就是於一切相『不執著』。所謂不執著 並不是像木頭一樣毫無感覺,修持若有現象現前是一定會知道的,但是在現象之外不要去想它的殊勝或者期待它,起了一連串關於它的聯想與妄想,這樣就成為『執 著』,便易著魔。

  總之,於修行中各種境界、異象絕非真實,皆系幻起,切勿執著,若有境界也好,沒有也好,不可假以思惟、追尋憶念,否則善境即是著魔。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楞嚴經『七趣總結』文中有云:『……欲得菩提,要除三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不盡三惑,縱得神 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因此於諸種修持,自心清凈,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不被境 轉,乃修行至要法門。

問:「弟子在修學中,常會聽到一個聲音與自己談話,不知此種現象是否正常?」

  答:這些都不正常,這種情形,你必須要記住,把自己的意志集中在佛號上,能夠加上觀想就最好。或者是想佛像,我們佛堂裡面供奉的佛像也行,你家 裡面供奉的佛像也行,常常想佛像、念佛號。遇到有這些現象現前,不要理它,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容易著魔,不理會就好。(出自凈空法師《學佛問答》 21-90-42)

問題:能聽見佛菩薩說話,請問這屬於內在的還是外在的?還是屬於前世修因所得?

  答:這個話很難講,能聽到佛菩薩說話,是真的佛菩薩、是假的佛菩薩?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現在冒充佛菩薩的太多了。你要是知道這些事實真相,就 是聽到、看到也不要放在心上,常常想著《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生歡喜心,這就對了。《楞嚴經》上講得好,凡是見到這些相,你不把它 放在心上,對了,一放在心上,著魔了,你就吃虧上當,為什麼?你著相了。立刻妄想分別執著全部帶動了,而且你還會炫耀:我看到佛,聽到佛,你們功夫都不如 我。不知道自己著魔了。很多,要小心謹慎。

  所以你這是聽到,你心裡想對你自己的修學是有幫助還是有損害?你要從這上看,他跟你講的對你所修的這個法門是有障礙還是有幫助。我修的這個法 門,對我的法門有幫助的我可以聽,如果他說這個法門不行,你要去改學另外一個法門,那就麻煩來了,這決定不能接受。《金剛經》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 下」,我們選擇一門,就是一門深入,你一生不改變才會有成就。常常改變,常常聽別人的這些意見,自己沒有主宰,很難成就,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凈空法 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一 2006/4/7)

  (按語:問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著魔障了。《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們又怎麼能肯定耳 邊聽到的一定是佛菩薩在說話而不是魔擾呢?佛菩薩不可能以這種方式來接應眾生。即使有也只是偶爾一兩次,應該算是感應,如果常常聽到,那肯定是魔障。)

為什麼修行沒有感應?秘密在此!

註:這裡說的修行感應,是指心清凈,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末學覺得追求見佛、見凈土、佛光不是一個好方法。文章末尾會說一說為什麼。

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這裡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名字叫: "燒98度的開水"。

今天我念3萬次佛號, 把開水燒到40度。

明天我只想念1萬次, 開水涼到30度, 又燒到35度。

後天我不想念, 開水涼到15度。

再後天我念5萬次佛號, 開水燒到50度。

就這樣涼了又燒, 燒了又涼, 精進一些的, 老在燒98度的開水。

關鍵是不能間斷, 間斷一天, 水溫就退涼了。

為什麼一些師兄每天念三萬佛號, 心清凈,佛號自動現前?這就是持續不斷的燒開水, 開水直升沸點。

希望大家能做到定課,每天念佛,初期沒有克制力的計數, 一天沒念, 重來。其中的道理就是水一直在燒, 甚至就一直燒到98度, 卻又涼了又燒, 一直不開。你每天堅持念一定數量的佛號,即使念很少,但只要堅持不間斷,這個力量也是非常大的!

關於前面說到的,為什麼末學會說不要求見菩薩、凈土境界呢?請問各位同修,我們念佛如果證得一心不亂,是什麼樣子的?凈空法師和各位大德是不是告訴我們說心無雜念,只有一句佛號綿綿密密?

那麼如果念佛能感覺到心清凈,佛號自動現前,不就是諸佛菩薩加持的結果嗎?求見佛菩薩和凈土種種,就有師兄是栽在上面了,求見佛、求開悟,結果有聲音告訴他:你不用修了,你是阿羅漢了!真以為自己是阿羅漢了,我慢心出來,進了精神病院。。。。這個我在前面的文章裡面說到過。有興趣的同修可以看一看

在此懇請同修記住廣欽老和尚一句教言:臨終不要存要見佛菩薩相,求來的不見得正確(說不見得,是說個別人太急切見到,因而走火入魔),那是不可靠的。要無所求地靜心念佛,從心裏面自然出現的,才是真的。

另一句: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驗相),那就還不是。(因為心清凈就不會有念頭,你有念頭覺得自己一心不亂了,那當然就還不是!切記!切記!!)

 

海權:為什麼一些人修行不能得到感應

——摘自《日行一善》書籍

   有一個人,在親朋的推介下認識了佛法。但是,這個人認識佛法後,原有自身的執著和不正知見依然存在。當有人說到行善做好事時,他說不能得福。當有人說到讀經功德無量,甚至可以得福時,他說讀經無用不能消災除難。當有人說到要去做點對大眾有益的事時,他阻止別人不要去做,是沒有功德好處的。故此,他原來的貧窮疾病,依然是貧窮,依然是疾病。甚至他經常飛來橫禍,本身就有病苦,有時一段時間就不知不覺弄了外傷。稍好一點,過不久再次弄傷。家庭的事一樁接一樁,都不順利。反過來,他還以身言教。對大家說,象他一樣學佛無感應,他是一個活例子。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氣,也都任他去。反正受苦又不是別人受苦,又不是他不懂佛法。請問,你一生究竟做了多少好事,為大眾利益了多少貢獻,在修行上下了多少功夫。雖然,佛力無邊。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但是,一個人的罪業有無量無邊,恆河沙那麼多。更何況他學佛後根本是在滅佛,不是行善學佛。能有感應嗎。但,他就是怨天怨地怨別人,從來就不怨自己修行不好。

      由於是這樣的情況,他的生活無法改變,身體依然不好,橫禍經常光臨。我們若是心與佛合,就是過去罪業很大,也能平穩度過很多曲折,使能順利。

     可以這樣說,只要我們肯認真修善學佛,就一定會得福,何況是避禍。

 

醍醐灌頂:修行佛法之後,你會有很多感應、征相和夢境。

以不動的心來破除對修行中征相的執著 

 進入修道以後,你會有很多感應、征相和夢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都不要在乎、不要執著,這都很正常。

 如果出現了各種不好的境界和感覺,也不要動心;如果做不到不動心也不要害怕,只要祈請上師三寶加持,相信上師三寶的加持,就不會有事的。有的時候會出現好的感應、征相和夢境,這不是解脫、成佛,也沒有什麼可高興的,不要生起歡喜心,也不要動心。如果做不到,心動了也沒有關係,要觀無常和空性,沒有真相,一切都是假的,很快就沒事了。

 各種好的境界和不好的境界都不要執著。如果執著了,無論好壞都會傷害你,都是你的違緣;如果不執著,無論好壞都不會傷害你,都是你的助緣。一定要把心安住,把心管好。

 以前很多人根本沒有真正進入佛門,沒有走進修道,也不知道該怎麼學,怎麼修。現在都知道怎麼修了,在修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征相、夢境和感覺,有的人高興、有的人害怕,這都是執著,都是障礙。如果不執著,一切都會過去的。「以前我沒有這樣,現在怎麼了?」以前肯定沒有,因為以前你根本沒有開始修行。現在你有修行了,肯定會遇到各種境界和情況,但是不要當真。如果當真了,把這個當成好事,就會停止修了,或者遇到不好的征相,害怕了然後也不敢修了。這不都是障礙么?

 比如我們要到一個地方,在途中肯定會遇到不同的境界,如果遇到好的景色,你覺得這裡太好了,就停留在這裡,那你永遠也無法到達最終的目的地。在修行的過程中也是一樣,有的時候會遇到特別舒服的境界,有神通、神變等功德,你覺得特別好放不下,執著這個境界,那你肯定會停留在這裡,不繼續向上修行了,這是不允許的。一定要放下、向前走,不要執著這些。

 如果我們在途中遇見不好的境界,比如要鑽洞,但是你害怕鑽洞,你就永遠不能到達目的地。在修行中也一樣會遇到不好的境界,那個時候你同樣不能害怕,否則也不能到達目的地。那些不好的境界,也不要當真,它們都是自心的顯現,都是虛幻的,都是假的、無常的。實在不行就祈請上師三寶。

 不要停留、不要回頭!如果你停下了、不敢走就完了。別害怕,不會有事的。越擔心越有事,越害怕越有事,但是人就是總是擔心、害怕,你徹底放下了就不會有事的。有的時候自己感覺特別好,心完全靜下來了,完全放下了,一切進入狀態了,這時心也不累,身也特別輕鬆,腿也不麻,坐好幾個小時都沒有問題,一瞬間就過去了。如果心靜不下來的時候,一個小時也會覺得長,腿也麻,身體也難受,痛苦得不得了。你要知道,這個時候你的心肯定沒有投入,沒有進入狀態。「我今天怎麼了?」還用問嗎?你做得不好,念得不好。把心態調整一下就好了。

 我們的修行已經有方向、有目標了,一定要朝這個方向走,一定要達到目標,不能停止。什麼是解脫,什麼是成佛?看見佛了,看見菩薩了,看見光了,有各種好的征相和夢境了,這也是好事,但是不能執著這些,這不等於解脫,也不等於成就。任何時候都不起煩惱、沒有痛苦才是解脫,才是成就。你最清楚自己,你還有煩惱,還有習氣,還有痛苦,還那麼昏沉,這肯定不行,還要向前走。

 真正修行了,有的時候身體會不舒服,生活中也有坎坷,然後覺得自己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著魔了?你真學佛了、真有修行了會有這些情況,這不是生病是去病;這不是著魔是去魔。你真正消業去魔的時候在身體上、心裡上都會有反應的,不要害怕,不用擔心,繼續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這都是好事不是壞事,這都是自己的心,你害怕就不行了,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智慧,不會分辨。

 不管遇到什麼境界都不能執著,不要在乎。遇到順境的時候高興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時候傷心得不得了,不要這樣,這都是暫時的,都會變,一切都會過去。沒有什麼可靠的、恆常的。

 什麼叫不動心?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聽不見,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想不到,這不叫不動心,也不叫成就,這叫傻子!

 任何時候都明明了了,都能聽得見,都能看得見,都能想得到,但是都不在乎、不執著、不當真,知道這都是假的,都會變的。不執著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沒有痛苦。遇見順境也不執著順境、不歡喜,遇見逆境也不執著逆境、不痛苦,這才是如如不動的心,這才能解脫、才能成佛。

 一切都會過去,別害怕。人都會害怕,擔心身體,擔心家庭,擔心工作,越擔心越有事,不擔心不會有事。但是從心裡放下很難,人都這樣,不肯放下。我們很多人都已經走上解脫的路了,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境界和現象,但是不會有事的,一定要相信上師三寶的加持,一切放下,一切都會好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為什麼不能執著神通和感應

一.大恩上師仁波切不贊同說神通。

大恩上師在《開啟修心的門扉》中說:「我希望住在學院里的人都是專註於聞思修行的人,對聞思修行沒有興趣,想要修建寺院的人和有神通神變的人,學院的環境不一定很適合他,此類人暫住一段時間後,慢慢離開好一些,住在學院里的人,種姓應該定下來,這一點很重要。

「在學院的時間比較長的人在這方面會有很甚深的體會,沒有打好基礎的人喜歡說自己有神通、神變,七……我們學院的弟子們總的來講還是很出色的,言談中都可以分辨出是一個如理的修行人,其他地方來的修行人卻不一定是這樣。我們喝碗茶的工夫讓他講一講,他也許會一直講:『我的夢境是這樣的,我夢中看到了什麼,我天眼開了……』一直講著奇奇怪怪的事情,除此之外,佛法的道理什麼都講不出來。」

 

二.為什麼大恩上師不贊同說神通?

 

1.我們修行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大恩上師在《開啟修心門扉》中說:「我們很多人在上師三寶的加持下知道了自己修行的方向,這一點極為重要。一個修行人到底該怎麼做,我們的目的究竟是希求一點今生的快樂還是希求一點神通、神變,還是為了眾生生生世世的利益而發奮努力?我們的目的是什麼?這一點要明確,否則整天苦行又有何用處,無有意義。」

2.「世間上很多愚痴的人都認為這是佛法,但這不是佛法!」

「然而現在有很多人,自己本不具神通卻經常言說神通,我曾在課堂上說過多次,我們學院里的金剛道友,經常有一些說的,也有一些聽的,常常說:『我具有神通,你前世是什麼,後世是什麼,你應這樣做……』一種神神秘秘不正常的心態,這樣不好。希望你們真正要弘揚佛法,自己也想真正變成一個修行人,最好不要亂講,有些世間人可能會對此有信心,看你很了不起,有神通神變,有他心通。如果你真有他心通,就到我面前來考試,其實沒有吧!要切記:做說神通之類的事情無有任何實義,世間上很多愚痴的人都認為這是佛法,但這不是佛法!《開啟修心門扉》」

3.「佛教的主要目的是要對治煩惱」  

上師在《山法寶鬘論》中說:「有時練習氣功、學習外道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種感應,而佛教的主要目的是要對治煩惱,這不是簡簡單單一天兩天就可以實現的事情,即使顯現外在的神通,也不是我們希求的目標。」

4.「 解救眾生痛苦的方法即是使其證悟」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益西上師著)中說:「如當年佛講說六道眾生的痛苦時,舍利子以神通把六道眾生放置於手掌上,但佛告舍利子說:你雖具這種神通,但仍未能減輕眾生的痛苦,解救眾生痛苦的方法即是使其證悟。」

5. 旁生,中陰生,鬼魔,外道都具有漏神通。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云:「所謂修法的成就也是指無明等煩惱越來越輕微。其它諸如護持氣脈明點、能在天空當中飛行、能在石頭上留下手印或腳印、能夠遙視等,旁生和外道也具有,不算是內道真實的悉地。」

6.  「殊勝的成就是少欲知足」 

阿底峽尊者說:「殊勝的悉地是煩惱減少,殊勝的成就是少欲知足。」

 阿底峽尊者的弟子阿蘭若師對內鄔蘇巴說:「益希巴!以後有人問你的弟子以什麼做為教授的中心,他們肯定回答:已經顯發神通或見本尊。其實應當說:對業因果越來越具有深忍信,對所受的戒律能清凈地護持。」

7.   神通第一不敵業力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云:「當年,目犍連尊者被裸形外道打得全身稀爛時,人們問他:『你是聲聞眾中神通第一,怎麼會被打成這樣?』他說:『因為被前世業力所持,我連『神』字都想不起來,更不要說顯神通了。』本來以目犍連尊者的神力,右腳指一踩,便可以撼動整個帝釋天宮,然而以前世罵母的業力成熟,在業力現行的同時,如何能施展神通呢?」

8.  神通不敵煩惱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云:」有位劫撥仙人,成就了五神通。國王敬重他,他飛行往來的時候,國王都是手捧仙足,吃飯時,國王親手供奉,這樣做了很多年。

有一次國王有事遠行,交待一位美麗的宮女說:「我奉事仙人,向來很小心,現在我要遠行,你供養時也要如我一樣。」這樣仙人飛來,宮女以雙手接足,仙人觸到女人柔軟的手,愛欲就萌發、增上,神通很快喪失,再也不能飛行,只能步行走出王宮。」

 

9. 「……小有感應、神通,都是魔王的加持」

益西上師仁波切在《醒夢辯論歌》中說:「檢驗我們初學者修法進步的驗相,應觀察自相續中的煩惱執著的減輕,悲心、信心的增上……否則縱然打坐一定十幾個小時,談起教理頭頭是道,甚至小有感應、神通,都是魔王的加持,這一點須認清。」

10. 「沒有無我空性智慧的指引……當神通異能被開發時,我執無明隨之而來」    

益西上師仁波切在《因果明鏡錄》中說:「許多人由於沒有機緣遇到無我空性的善說,憑自己的智慧又不能觀照到無我空性的真實義,於是由實執所引,他們依然換湯不換藥地執有一個實有的神我或大我的存在。因為我執並沒有根除,所以它會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地顯現出來,沒有無我空性智慧的指引,修道極易誤入歧途。在修行的過程中,當神通異能被開發時,我執無明隨之而來,雖然已經淡忘了世俗的我相,但這時卻緊緊執取一個偉大、神奇的我,由這神我的執著,虛榮、我慢繼而生起,便會渲染自己、表現神異、招攬徒眾、自稱教主、妄語惑眾,極易墮入魔界。」

11.「一般的神通也證明不了具神通者的證悟層次和德性層次」

黃教一位大德說:「 一般的神通也證明不了具神通者的證悟層次和德性層次,正如阿底峽尊者說的那樣:若無菩提心,不修福德資糧,只修神通,避免不了墮地獄、轉畜生道的惡運。」

12. 「我們沒有看破今世之前,暫時的境界是一種違緣」  

《開啟修心門扉》云:「我們沒有看破今世之前,暫時的境界是一種違緣,不是順緣,我們這裡的有些人說自己看到了本尊、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好像比無垢光尊者的境界還更勝一籌,但是你究竟看見沒有,我不清楚,我沒有他心通。」

「對於提婆達多這個人,從大乘的角度講他是古佛的化身,有這種說法,但是從顯現上是因為神通害了他,有些經典中是有記載的,因為他有很大的神通,獲得了未生怨王對他的恭敬,他們同流合污、狼狽為奸與佛陀並戰,罪不可恕。這樣一來神通對他來講成了滅頂之災,禍患無窮。」

三。我們應該以什麼方法弘揚佛法?

1.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證法並不是以神通來弘揚的」

 佛經云:「諸佛無法水沖罪,眾苦親手亦不除。自之證悟非移他,說寂法性令解脫。」

「意思是說佛陀自己雖然有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等無量無邊的證悟境界,但是將這些境界直接轉移到凡夫人的身上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佛陀唯一讓我們解脫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宣說佛法。《解義慧劍講記》」

《開啟修心的門扉》中,大恩上師說:「我對說神通的人看法不太好,經常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有些人對你很恭敬的,但是我覺得你沒有神通,所以,亂說神通沒有必要,不管是看病還是做其他事情,用神通是根本不合理的,以後不要弘揚神通,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證法並不是以神通來弘揚的,否則佛陀在世時就會用神通來弘揚了。因此,我們應努力弘揚慈悲菩提心,說那些稀奇古怪的話語,很多人對此情有獨鍾,但這並不是佛法的精華。」  

2.  「今後我們弘揚佛法的過程中,以一般普通人的身份來弘揚」  

「佛陀怎麼講,我們從道理上也如是講給別人聽,也許對方不一定接受,因為末法時代的人非常愚痴,如果是一個很奇妙、很神秘的東西,他會接受,真正甚深的法,如出離心、無常觀等的法門,世人不一定認可,但即便不能接受,最好我們也不要出賣自己,不要暴露自己愚痴的行為。所以,我認為現在許多人是掩耳盜鈴,或者很多行為自己還不知道是個錯誤,就在別人面前宣說,這樣也無利益。」

三。我們應該以什麼方法弘揚佛法?

1.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證法並不是以神通來弘揚的」

 佛經云:「諸佛無法水沖罪,眾苦親手亦不除。自之證悟非移他,說寂法性令解脫。」

「意思是說佛陀自己雖然有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等無量無邊的證悟境界,但是將這些境界直接轉移到凡夫人的身上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佛陀唯一讓我們解脫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宣說佛法。《解義慧劍講記》」

《開啟修心的門扉》中,大恩上師說:「我對說神通的人看法不太好,經常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有些人對你很恭敬的,但是我覺得你沒有神通,所以,亂說神通沒有必要,不管是看病還是做其他事情,用神通是根本不合理的,以後不要弘揚神通,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和證法並不是以神通來弘揚的,否則佛陀在世時就會用神通來弘揚了。因此,我們應努力弘揚慈悲菩提心,說那些稀奇古怪的話語,很多人對此情有獨鍾,但這並不是佛法的精華。」  

2.  「今後我們弘揚佛法的過程中,以一般普通人的身份來弘揚」  

「佛陀怎麼講,我們從道理上也如是講給別人聽,也許對方不一定接受,因為末法時代的人非常愚痴,如果是一個很奇妙、很神秘的東西,他會接受,真正甚深的法,如出離心、無常觀等的法門,世人不一定認可,但即便不能接受,最好我們也不要出賣自己,不要暴露自己愚痴的行為。所以,我認為現在許多人是掩耳盜鈴,或者很多行為自己還不知道是個錯誤,就在別人面前宣說,這樣也無利益。」

持戒修福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給予我們的重大啟迪。佛陀為什麼要制戒?由於我們有煩惱,因此我們本具佛的功德,但顯發不出來。戒是為對治煩惱而施設的,規範我們的身口七支。要知道我們得人身是靠持戒的功德才得人身的,沒有五戒的功德,沒有仁、義、禮、智、信五常的道德,我們是得不到人身的。而同樣得到人身,每個人的福報大小不同,相貌美醜不一,壽命長短各異,智慧淺深有別,這些都跟他持戒的程度相關聯。修五戒得人身,修十善得天道。如果五戒十善都不修,那就到三惡道裡面去報到了。所以持戒是我們修福的重要科目。我們在人身當中,至少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把這五戒持住,你的福報就有了。如果你五戒都不持,殺、盜、淫、妄、酒你都來,五毒俱全,那你多生多劫的福報都會由於你犯五戒的罪而減弱,甚至抵消到沒有。

一個不持戒的人,即使他的地位高,但他的品德卻是下賤的。一個社會地位很低的人,哪怕是一個清潔工,如果他能夠持五戒,他都是高貴者。那麼有人問,持戒是不是對我有所約束?對這個問題我們要這麼來看,我們現在最麻煩的就是無明。由無明引發的貪、瞋、痴三毒煩惱鼓動身口七支造作種種的惡業,才使我們遭受痛苦的果報。今生還只是五燒的花報,最後是下地獄更重的果報。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一定要把這痛苦之因給約束住。約束的是我們的煩惱,解放的是我們本具清凈的福德、智慧。所以戒律就叫波羅提木叉——保任解脫、別別解脫。持一條戒就對治了一條煩惱,開發了一份佛性。這對我們是莫大的好事啊!

五戒,包括八關齋戒、十戒的戒律,沒有佛陀應化在這個世間是制定不出來的。戒有開、遮、持、犯,原則性和靈活性兼備。如果沒有對人性的深刻把握,是沒有辦法制定出來的。我們在這個時代要修福,就要增強持戒意識。要把這種持戒意識甚至上升到超越我們肉體生命的程度。寧可守戒而死,不能破戒而生。修行就是在對治自己的煩惱,跟煩惱在作戰。我們要有披鎧上陣,一人與萬人戰的氣概。百萬魔軍都是五欲的內涵哪。我們不能在對峙當中做逃兵,或者一打就敗了。

有的人受戒了,可過段時間他的戒全破了。我在網上答疑時,常常有人問:「法師,請問我三個月前受了五戒,現在全破了怎麼辦?」我們聽了都膽戰心驚。這五條根本戒,特別是前面四條性戒,犯了就是斷頭罪,不通懺悔啊。破了這五條戒,歸宿就是地獄呀!這種因果是非常嚴重的。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五欲膨脹的時代,我們的煩惱也與日俱增,所以連這條戒都受持不了。比如有很多人受不邪淫戒,可他就常常犯。以這個高貴的人身行這種婚外戀、邪淫的禽獸行為,你說你會到什麼地方去?所以我們要持好清凈的戒律,至少要持好五戒。

持戒修福

    戒為無上菩提本

    應當一心持凈戒

    若能堅持於凈戒

    是為如來所讚歎

    持戒,即諸惡莫作,不毀傷任何一個眾生;修福,即眾善奉行,不吝惜的施予眾生安穩的快樂。諸惡莫作,能受持禁戒不犯,身口意清凈無染;眾善奉行,心意不貪不瞋不痴,則能身口調柔,由此而除邪見顛倒,去愚增慧,具足諸佛之教,諸三十七道品,自然能入般若之門。

    戒,能令修學佛法者防非止惡,關閉煩惱六根的盜賊;修福則是積極的為他人服務,給予他人種種方便,尊重一切眾生的生命與尊嚴,從而完成行者資糧道的積累。戒也是靈動而善巧的,並不只是教條和理論,也不是束縛,真正的事佛持戒,是愍念一切眾生苦,作種種的方便救濟。

    佛經中記載:佛陀在世的時候,印度波斯匿王的王后末利夫人虔信三寶,平時穿著樸素,不裝扮也不喝酒,奉守凈戒,深獲百姓的愛戴。有一天,有一天她刻意打扮了自己,並對波斯匿王說:「國王,請你命人準備一桌酒席,讓我們來談談心,享受快樂。」波斯匿王很歡喜,但是心中奇怪平日守戒嚴謹,滴酒不沾的王后,為什麼忽然想飲酒作樂呢?末利夫人和國王喝酒時,波斯匿王忍不住問道:「你今天怎麼想到要喝酒呢?」 王后說:「這樣好吃的酒菜、飯食,恐怕以後再也吃不到了,因此要和國王好好的享受。」 「為什麼呢?」「聽說這位很會煮菜的御廚,觸犯了國王,你要砍他的頭。」國王突然想起昨天打獵回來,御廚因為一時怠慢,於是下令斬殺他的事。波斯匿王明白了夫人的慈悲,就下令賜御廚無罪。

    持戒不是枯守,是為防止己心的妄變太多,是安心的法門,亦是修行的根本。末利夫人的大悲心,不為戒相戒條所迷惑,深知持戒原是以止惡行善為原則,因此不顧己身破戒之過,以塗香飲酒之相,行慈救御廚。雖然表面上看,末利夫人是犯戒不如法而行,但從戒的深義而言,卻是真正依佛陀的慈悲教誡而行,所以,戒並不是一般人眼中所看到的,或認為的,是一種禁錮,只有了解戒是以慈悲為基,才會照顧一切眾生和自己的心行,更方便的巧把塵勞為佛事,而自己卻不沾染任何的習氣,自在如如。

分享到:持戒與修福 ── 無雲

金剛經里,佛陀說過:「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意思是說:佛陀去世以後的五百年當中,有很多認真持戒和行善積德的人,遇到正法而能完全相信和肯定。這表示此人已經在過去無量的時間裡,早已跟隨千千萬萬的諸佛們修學正法,所以這一世能遇到正法,即毫不遲疑地全然接受和修持。

這一段文字里有兩個前提:第一是佛陀去世後的五百年內。第二能信受正法者都已經在持戒修福。否則遇到佛陀正法,也不容易相信和接受,更何況是佛陀去世五百年後的像法時期與末法時期。因此持戒與修福永遠是修行人的基礎,當不為過。

佛遺教經里,佛陀日益衰老,很快就要離開人間,佛弟子心中恍惚不安,特別請示佛陀,如果世尊不在人間了,我們要依靠誰呢?佛陀說:「以戒為師。」

佛陀最初成道並開始教導諸弟子修持佛法,並不曾制定戒律要大家遵守。因為當時的弟子們絕大多數都是思想純潔和行為高尚,也都能做到道德自律和光明磊落,而不需要別人一再提醒。

可是後來陸陸續續慕名前來追隨佛陀的弟子日益增加,良莠不齊,不僅自己修不好,還會影響到僧團的內部和諧及外在形象。於是在十多年後,佛陀開始根據當時比丘們所發生的種種不良事件,來制定戒律,以防止和避免未來在個人修行上及僧團的和諧上出現重大瑕疵。出家比丘之二百五十戒,便是如此長時間慢慢累積出來的。佛陀如此不厭其煩的為修行人制定戒律,就是希望正法能長駐人間,以救濟更多眾生的心靈和建立人間凈土。

持戒就是停止惡行,諸惡莫做。首先我們要能認清善惡,才不會是非不分,正邪不明,不然就是愚痴;愚痴的人是沒辦法學佛修行的。所以佛陀特別提出「十善戒」,又稱為修十善業或行十善道。這是所有修行人最基本的戒條和修行標準。十善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離貪慾、離瞋恚、離痴見。

古人翻譯佛經,用字非常精簡,現代人未必都能看懂和體會字意。如果我們想成為合格的修行人,不妨將這十善戒再翻成更白話,俾更容易了解,以隨時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觸犯,以免污染自己的心靈和種下惡因,以致於永世無法超越三界和擺脫六道輪迴之苦。

無論我們修學任何法門,都離不開持戒與修福。即便是打算死後往生凈土,也要在生前認真持戒和行善修福,不是只念念佛號便能去得成。如果一定要斷章取義或強詞奪理來曲解佛法,也不過是雖有其理,斷無此事。

無怪乎古德會感慨:自宋朝以後,禪宗逐漸衰落,凈土宗開始興起,結果卻是「諸天眾減少,三惡道充滿。」

末法時期,邪見泛濫,迷信昌盛,持戒修福早已變成迂腐之言。所謂持戒修福,就是要我們做個好人。看看佛經里任何一次法會,能親自聽到佛陀說法的在場者,無一不是善男善女。心地不善良、不厚道,即不是有福報之人,是不可能遇到正法,即使遇到也不會輕易相信和接受,因為業障太重了。

總之,如果我們不肯做個善良好人,仍要自我踐踏,例如不講誠信、互相欺騙、貪贓枉法、欺壓善良、刻薄虛偽、見利忘義、傲慢嫉妒、愚迷執著,如何能老實修行,來提升自己生命的價值?如果再妄想佛祖會保佑壞人或死後往生西方凈土,不啻是痴人說夢,自愚愚人。

持戒修福之抉擇 能海上師集誦

施等缺戒行,雜貪嗔邪計,諸染業所纏,當生入惡趣

轉施等果報,惡趣中受用,福慧無緣增,資用復轉微

我痴愛益深,超苦尤極難,從冥而入冥,誰是我救濟

作福貴有德,無德必沉淪,施等諸佛種,要清凈戒田

各各士夫類,決定自菩提,決定利他義,決定善趣生

決定身力好,吉祥無諸病,得聞大般若,聞已能生信

必持戒修福,種無量善根,此升沉之理,深思復常思

若人具戒福,如來所護念,易入二空理,早登法王地

若不具戒福,邪行多卑苦,身心難安穩,云何得深慧

聞思修之 持戒修福

    常讀《金剛經》,讀到「後五百世,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前就納悶,為什麼要把持戒與修福連在一起?

    後來有緣,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方始有悟。某蓮兄在網上發帖,說精進修道後得宿世通,看到自己前生曾經是一個出家50年的和尚,但沒有發真正的出離心,貪戀世間福報。因為出家修行的福報,後世做了富家子弟,山吃海喝,追名逐利,因福作業,又一世做了將軍,殺了很多人,結果惡報不爽,死後投入畜生道,做了三世的蛤蟆,兩世的山雞,差點丟了慧命。這個案例發人深思,讓人感痛。誠如老子所言「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看來,這世間的福報並非真正的福報。惡報能障聖道,福報同樣也能障聖道。福報可以轉為修道的資糧,惡報又何嘗不能有助於修道呢?對於世間的福報,《金剛經》說的很明白;「以菩薩不受福德故」、「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有同樣的話:「雖有榮觀,燕然超處。」——四個字:不受福德!

    我們福慧雙修,要修的不是世間的福報,而是真正的資糧。怎樣才能把世間的福報轉為修道的資糧呢?修行人精進布施,其中有一項重要活動就是放生,放生為有漏善業第一。但切莫把這有漏的福報簡單的等同於修道的資糧!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才能將這有漏的福報轉為修道的資糧,最後變成無漏的福報?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佛慈悲,早就為我們修行人準備好了一件利器,那就是:持戒。持戒修福,始知其義。把世俗的福報轉為修道的資糧,首先要靠持戒。不持戒,那就真的會漏掉了。

    對我來說,持戒,是多麼熟悉而又遙遠的名詞。熟悉是因為接觸佛法都會認識幾個基本戒律。遙遠是因為它沒有布施禪定的法喜,沒有神通智慧的炫耀,尤其是深入下去,那些瑣細的戒律幾乎完全背離了我們從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樂趣,讓人感到乏味而心煩。修行佛法,本已使我等居士與平常人、平常生活有些格格不入,就拿吃素和放生來說吧,周圍的人無不投以詫異的眼光,以為見到了外星人。在家裡搞個小佛堂,上香拜佛,人家撞見了,以為你在搞迷信活動,甚至舉報你在練法輪功。在公共場所嘴動念佛,別人說不定還以為你是精神病。如果再嚴格持戒,豈不是寸步難行?難怪,南懷瑾老先生要說:我看大部分學佛的人都是廢人,都是無用之人。也不怪老先生這麼說,別人在那裡談笑風生,葷話幽默連篇,組織各種娛樂遊戲,惹得眾生歡樂開心,可是你卻退避一邊,默默念佛,在別人眼裡,你是個多麼無趣的人;別人四處公關應酬,廣結人脈,而你卻要抓緊難得的有閑時間閉關修法。沒有人脈,出去兩眼一抹黑,你還能辦成什麼事;別人勤奮工作,加班加點,為名利奔波勞神,你卻視一切有為法為夢幻泡影,潔身自好,清凈無為,默默無聞。你說你不是個廢人,又是什麼呢?可倒底怎樣才算不荒廢人生呢?每個修行人應該都有正見。持戒,雖讓你成為俗人眼中的平庸者,卻為你修行路上打開了通途,奠定了基石。所謂:「松得世俗之肩,方可挑聖賢之擔。」

    真懂,才能真信、真用。持戒之義大哉,能為六度之首,豈是浪得虛名!末學此時方感,持戒就是學佛的基石與護法,不僅護持自己今生的福報與修行,而且形成的習氣,讓你在來生,在有機緣親近佛法前,本能的避惡趣善。所以持咒修福與持戒修福相比,還是持戒修福更為可靠。以戒為師,深刻。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持戒,也有境界的區別。末學思維:我等初學佛法的人,於一切法中皆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於一切法中不得三昧不得清凈,所以,於一切法能戒則戒,主修無為清凈!而到了菩薩境界,能於一切法中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能於一切法中生清凈心、得三昧、不起顛倒,即能於一切法中持戒,自然可以做到無不為而心清凈!從戒一切法到於一切法中戒,從淡出到入世,從閉關禪到世間覺,從自了漢到菩薩道,從無為到無不為,讓我們一起努力修行。

 

則持戒修福,是成佛基本條件。不入斷滅相,則修福者最宜。只看樓主收藏回復

【凡夫能持戒,方能離外染。如不持戒,則心不清凈。不能攝心一處,不能作觀,如何能生般若 。則持戒修福,是成佛基本條件。】  

這個條件他具足了。持戒修福這四個字真正的意思,我們要懂。它真正的意思,持戒就是守法。現在這個社會,人都不守法,不但不守法,社會上反而鼓勵你不守法,認為不守法才是英雄好漢,才是現代人;你要是守法,你頭腦舊了、落伍了,你跟不上時代了。你說這麻煩不麻煩!這個問題多嚴重。在這麼一個時代當中,你還喜歡守法,還情願守法,你就曉得你的善根多深厚;這個我們講是天性,沒人教你,沒人鼓勵你。從這個地方顯示出,無量無邊的善根福德因緣。修福,喜歡做善事,喜歡做好事。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顧自己,自私自利,你還能夠舍己幫助別人,這要不是過去生中,多善根多福德,你怎麼講法?說不出道理出來。這樣人才能夠接受如來的大法,大法就是一生成佛的修行方法,這叫大法。一生之中決定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大法。有這樣深厚善根的人,他能夠離外染,也就是說外面這個環境再惡劣,他不受影響,他能夠保持他心地清凈,能保持他的善良,能夠保持著守法的信念。  

【如不持戒,則心不清凈。】  

人不肯守規矩,不肯守法,他的心當然不清凈。「不能攝心一處」,攝心一處是得定,那他當然不行。大乘法裡面,修行的原則是講觀照,他決定提不起觀照的功夫。也就是說,無論是佛法、是世法,他接觸總是迷而不覺,總是染而不凈,這就沒有辦法接受佛法。「如何能生般若 」,他的智慧決定不能現前。所以持戒修福,是成佛的基本條件。我們學佛能不能成就,看看自己有沒有具備這個條件,守法的條件,歡喜修善的條件,願意做好事,願意行善事,自己心地清凈一無所求。如果做好事還有條件,還有所求,那就不是好事,那個也不行,那個不是真的持戒修善。持戒修善是對自己一無所求,出自於天性,這才是真正的條件。  

【持戒,必少欲知足。】  

這個人煩惱輕。一個守法的人,他跟別人不一樣,別人是全心全力在追求財富,追求享受,持戒的人他不求這些,他的生活能過得去就可以了。縱然福報很大,命裡面有的,有很多,他也不享受,他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去享受,這是持戒的人。  

【修福,必深信因果。】  

修福的人一定相信因果報應。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金剛經》教給我們原則,不住於相,行於布施。  

【不住於相,則持戒者最宜。】  

容易,佛教給他這個方法,他行,他能接受,他也很願意做。他本身具備這個條件,他就相應,他做起來不難。  

【不入斷滅相,則修福者最宜。】  

斷滅是空,決定不落空。一個人喜歡做善事,喜歡做好事,這個人怎麼會住空!住空是什麼都不想做了,什麼也不肯做了,那個人就住空了。所以修福的人,他天天都想做好事,天天做善事。  

過去了凡先生接受雲谷禪師的教誨,他的條件也就是持戒修福,他確實是這個條件,他守法、守規矩,真的是少欲知足。雲谷禪師也看到這個人可教!可教的那個條件,就是守規矩、守法、肯修善,這種人就可教。佛菩薩不肯捨棄他,一定要幫助他,要教導他,他具備這個條件。接受雲谷禪師教導之後,真的他是日行一善。以後這個善的果報現前了,信心具足,有一天做十幾樁善事的,他拚命做了,認真去做了,這就對了,決定不落空!心地清凈,不圖享受,知足常樂,不著有,不貪圖了,不著有;又肯努力做善事,不著空。空有兩邊不住,與《金剛經》上所講的理論與方法都相應,他怎麼不相信!當然生實信。世尊把這個道理說出來,為什麼會生實信,道理在此地。我們想想,確實很合情、合理、合法。要緊的,回過頭來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反省,我們有沒有具備這兩個基本條件。有具備,要認真努力,你有成就的可能。沒有具備,你有緣聽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經,也不簡單。換句話說,你的善根福德雖然還沒有成熟,接近成熟,好好努力培養一下就成熟了。

 修念佛法門是否還要持戒、修福、修慧?如何從凈土角度理解

一、念佛就不用持戒、修福、修慧了嗎?

【記者】:我們很感恩凈宗法師接受「佛門網」的訪問。第三個部分,我們有些問題要再請教法師。剛才已經提到了,凈土宗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修,有肯定、有保證的法門。如果說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往生之前,在現在的人生就不需要注重持戒,不需要修福、修慧了?還有,佛教常常說「自凈其意」,依善導大師傳承的純粹凈土宗來講,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凈宗法師】:關於持戒和修福、修慧,首先講,這些還是需要的。不過,要分兩方面來說明,就是要看站在哪一個立場上,或者在哪一個範疇內來說需不需要。如果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說,即使沒有清凈持戒,也沒有大修福慧、功德,只要念佛,也一定能夠往生。這是有經教證據的,比如說《觀經》下品往生,這三品人都沒有任何的福慧修持,也沒有持戒:下品上生是十惡罪人,下品中生是破戒罪人,下品下生是五逆罪人。這是經教的明證。在祖師的解釋當中,比如很有名的法照大師有一首偈子,這首偈子有這麼幾句話:

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凈戒,不簡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

這其中,「不簡多聞持凈戒,不簡破戒罪根深」,就是說,阿彌陀佛對這些是沒有要求的,是沒有簡別的。因為能夠持戒的人畢竟很少,而不能持戒的人很多,如果一定要持戒才可以往生的話,這樣能往生的眾生就太少了,阿彌陀佛救度的本懷就不能圓滿達成。

對於修福、修慧,也有兩句話,省庵大師所說的,他說: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

這些都是說明,只要念佛,決定可以往生,因為這句名號里已經包含了持戒、福慧的功德,往生功德通通都在名號裡面。因為凈土法門是對那些無法按照聖道法門修行的人,對那些不能以戒、定、慧三學來斷煩惱、證菩提的人——能做到就已經解脫了,如果這些都做不到,還有辦法可以救度嗎?還有什麼辦法能夠成就呢?阿彌陀佛就把他因中所修行的一切——清凈持戒的功德,福慧的功德,都收在六字名號裡面,給我們這些不能做到清凈持戒、修福修慧解脫的人,說:「你念我名號就可以往生了。」

所以,對於這這個問題,首先來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專修念佛,即使沒有戒、定、慧的修持,也沒有任何障礙。

第二句「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如果不解釋清楚,容易讓人誤解。對於佛教徒來說,還是應該盡我們的本分來持戒,以及修福、修慧。因為還活在這個世間,沒有離開的話,我們一直在一個因果鏈當中。如果你一定堅持說「我只要念佛,不用持戒」,往生決定不決定呢?也是決定的,但是你一定要承擔不持戒的後果。比如說,不持不殺生戒,你可能會多病,甚至會有冤家惱害;如果不持不偷盜戒,你也可能會犯王法,可能要吃官司,甚至坐牢。這些是保護你的,你不去做,一定有你的果報。所以,從自己的果報來說,也是要做的。

另外,從佛法總的修持來講,持戒、修福慧也是大致的要求。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關於「自凈其意」,通常完整來講有四句,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從佛教的立場來講,它的內涵是很深的,但是一般聽起來,是在強調世間的善惡。「自凈其意」就是超越善惡的,就是說,即使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還要進一步達到意地清凈。所謂清凈,就是說超越了善和惡,就是所謂的「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這樣就是清凈,這樣的清凈才可以達到解脫。所以,「自凈其意」是一個結論性的,這是佛的教導。

如果以凈土宗來講,這句話當然也是正確的,在修行當中也有這樣的要求。不過,關於「自凈其意」,可以由兩種不同的方式來達成:一種就是靠自己戒、定、慧三學的修行而達到「自凈其意」;第二種就是靠念佛,也就是靠這句名號。古德說,如果我們念佛的話,「如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句名號像一顆清凈摩尼寶珠一樣,放到渾濁的水裡面,這個濁水自然就清凈了,摩尼寶珠就有這個功能。我們「自凈其意」不是靠戒、定、慧,我們這些下劣根機的眾生修不來;但是只要念佛,心自然就清凈了,就像「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是這句名號的功能。

另外,從根本來講,「自凈其意」也有地點的不同:聖道門的修行者,是在娑婆世界,在染污、濁惡的穢土,要達到「自凈其意」,這是很難的,非常困難;凈土門的修行者,是在凈土達成「自凈其意」。

打比方說,現在空氣污染很嚴重,有些地方PM2.5(大氣中的細微顆粒)的濃度很高,整個環境都是不幹凈的。你想把自己的房間打掃乾淨,這是不容易的,因為大氣中的顆粒污染物只有直徑2.5微米,一點點小縫隙它就進得去,根本擋不住它。在這個娑婆世界,在整個濁染的環境當中,眾生也是濁染的,環境也是濁染的,一個人心中要保持「自凈其意」,你想想,這個難度多大!

反過來說,如果你來到一個環境很好的地方,來到一個原始森林中,即使你穿的衣服不幹凈,上面有點味道,但是來到這個環境里,風一吹就沒有了,自然就清凈了。所以修凈土法門的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心地自然清凈。

所以,如果站在凈土宗的角度來講,我們也可以講四句話:「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其意自凈,是諸佛教。」到了凈土以後,是沒有苦的。眾生為什麼有苦?苦是因為有罪。可是極樂世界沒有苦,也就是說沒有罪。「但受諸樂」,樂是善的果報。在娑婆世界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些在極樂世界是自然就享受到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是《阿彌陀經》的兩句話。在娑婆世界「自凈其意」,是我們要清凈自己的心。可是到極樂世界怎麼樣呢?「其意自凈」。你的心本來是不清凈的,一到極樂世界自然就清凈了,自動就清凈了。

另外還有兩句話:如果以聖道法門來講,就是「心凈國土凈」,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維摩詰經》里所說的;如果以凈土門來講,可以倒過來說,「國土凈則心凈」。國土是個環境,我們到了國土凈的環境之後,自然就清凈了,這是極樂世界阿彌陀如來功德住持的力量。而且這也符合我們凡夫日常的狀態。就如同剛才打的比喻:我們在一個城市,在濁染的環境當中,心神難以安定;一旦來到鳥語花香、風光秀麗的地方,你不就自然心清凈了嗎?這不是顯然的「國土凈則心凈」嗎?

我們之所以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以阿彌陀佛清凈願力成就的凈土來改變我們。所以說,環境塑造一個人,環境改變一個人。我們凡夫想要改造環境,想讓依報隨著正報轉,太難了,那是法藏菩薩的境界、觀世音菩薩的境界,我們沒有這個力量。

如果這樣來比較的話,也能顯示兩種法門的特色。

 

證嚴法師:持戒修福種正因

  『四諦十二緣,六法度眾生,持戒修福緣,種植善因緣。』

  學佛必定要落實於生活中,心要顧得好,念念善,時時積福。若心念一偏差,那就苦無量。到底苦是如何來?佛陀說『苦、集、滅、道』四諦法,這是我們根本的修行方向。

  我們應該要好好來分析,這輩子幾十年,到底我們做了多少善與不善的事情?起心動念、喜怒哀樂等等,稍微分析一下,這種『集』,這就是一輩子生活中所集來的苦。

  苦的事情,不只是我們自己的心,在天下間氣候不調和,一年的時間有多少的事情也是令我們擔心。一個月不下雨,開始擔心了——菜畦幹了,民生用水告急;媒體開始報導何時會幹旱。二個月過去了,就抬頭問天:有雲嗎?會下雨嗎?求雨的心。或者是一年的時間,每天都在下雨,地上的五穀雜糧種子,沒有太陽,根一直敗壞,種子爛掉等等。沒有出太陽,農夫會擔憂。

  時間若拉長,民生的食品就漲價了,生活困難的人更增加負擔。再久一點,氣候不調順,五穀雜糧歉收,人人擔心。夏天、冬天,四季氣候等等,受寒的人很辛苦,尤其是偏僻的地方,建築簡陋,這種冷要如何過一個冬天?每天我們都能看到天下不調和。

  到底我們日常生活喜、怒、哀、樂,稍微分析看看,真的令我們歡喜的事情不多。歡喜,有意義的歡喜,或是無意義的歡喜呢?這也是要再過濾。不知道有人如此用心嗎?

  所以『四諦』,『苦集』──集於人人的生活中,如何起心動念、如何的動作;這是普天下人。佛陀向我們開示,我們若能了解就能反省:要如何滅苦,如何能讓不調和的極端氣候緩和下來。現在雖然在國際間已經有警覺了,不過無法可施,只能呼籲。

  我們不是有說起了英國,聖誕節這個節日,大家的消費,每一天差不多二百萬隻的火雞丟棄當廚餘,還有餡餅幾千萬個丟棄了。總而言之,光是食物,為了過個節,浪費掉多少。

  若能將這些浪費掉的東西,轉而去幫助失業中、生活困難的人;或者在這麼寒冷的天氣,多少人餓死、凍死,將這些浪費掉的東西,變成新鮮的、保溫、吃得飽的東西,去幫助那些同樣在英國的人。若能如此,這不就是多做了很多好事嗎?光是過一個節日,逞一時的歡喜,到底歡喜得有意義或無意義?雖然國際間都警覺到了,英國也是警覺到,但是能否政令禁止浪費?沒辦法。

  台灣也是,同樣大家開始準備要如何度過節日,放煙火,又是污染、又是浪費。但是有什麼方法來制止不要放煙火?很浪費,大家知道,卻是無法可施。

  以此來比喻,就可見天底下人人的顛倒。所以佛陀教育我們,普天之下,『集』來的苦,就是變成了共業在這個時代。

  我們就要覺悟,要來『滅』。『滅』,原因是這樣這樣來,知道嗎?若知道的話,及時覺悟;覺悟就要制止,不要再繼續造業。浪費的人,叫他要省,省來要施捨給苦難人,這才是真正的方法——『道』。要他施捨,但不是強逼他施捨,是要教育他歡喜懂得施、懂得舍。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必定有道理,就說道理給他聽,所以『苦、集、滅、道』。人人若能走在這條道路——覺悟道路、菩提道路,若如此,這個世間就可以得救。『四諦法』是如此。

  『十二因緣』要再讓我們知道人來世間,計較不要很多、埋怨不要很多,因為這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因緣。我們自己所造的惡,就是好的家庭,我們到了,這個家庭就有變化,或者是自身的無明煩惱、多忤逆等等,這都叫做正報,也就是正因。

  雖然是一對很不好的父母,無論是身、心有障礙,或者是家庭貧窮多苦難,只要我們有帶著善、福的正因來,不斷努力,將來會是富甲天下。若是有人,所謂『富不過三代』,那就看他下一代的孩子,到底依於這樣的父母環境中,是否有帶著福業、善業來?若有,這個家庭就是不斷發展下去;否則,也是人生無常,國土危脆。

  所以,此『十二因緣』就是專門在為我們分析,所以不必埋怨,不必計較,顧好我們這念心。接下來就要很積極,以六法度眾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種的『六法度眾生,持戒修福緣』,人的規矩要好好守好,除了懂得布施,還要懂得守規戒,來『種植善因緣』。

  這都是佛陀這樣告訴我們,所以我們前面說用種種的方便,隨眾生根機來設教。其實,佛陀只是要說第一義,就是至高無上,唯一真實的道理。『若有眾生類』,能遇到佛,還是有緣人、有善根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種一些善因。這是昨天說過的。

  所以接下來這段(經)文說,『若聞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進禪智等,種種修福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我們過去若有因緣聽過法,曾聽法就懂得布施、懂得持戒、懂得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都是過去生中有此福業,曾遇過佛法。這樣的人,這輩子再來人間,也有因緣繼續聞法,懂得守規戒,懂得造福業。像這樣的人,『種種修福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絕對能成佛道。

  ⊙若聞法布施:諸眾生既聞法已,又能起正信心,思惟其義,依教修行,上聞諸法,並施教與眾生。

  『若聞法布施』。也就是說眾生,我們若能聞法,曾聽聞佛法過,又能起正信的心,聞、思、修,聽法之後,好好思考。

  就如剛才說『苦、集、滅、道』不是那麼容易,我們就要去想:苦在何處?那就是『集』。如何『集』?要好好想想,生活中到底如何能『集』,『集』到讓這個人世間會變化無常,影響到天地萬物,到底什麼力量『集』來的呢?知道之後,就要趕快修。不只是知道。知道氣候變遷異常,是人類怎樣的生活、怎樣的工業來影響、污染,全都知道,但是無法可施。這就是要如何『滅』,滅掉這些不應當的行為。不過好像很困難。這個大環境困難,是出於人心困難。

  要盼望大環境來改變,不如人人的環境,自己心境改變。自己的心境若改變,大環境自然好。但是,小小的環境改變有用嗎?沒辦法!所以佛陀要天下人,人人都能了解,佛法一定要在人間普遍推動。

  所以『若聞法布施』,聽法之後應該舍,捨棄了貪慾、享受,甚至要在生活中節儉,然後付出,為天下苦難人而付出。這是正法布施、正確的布施。

  『起正信』,於法中要起正信,還要思惟其中的道理。其中的道理,我們若了解,所思惟的正確,生活中就是正規、正向,這是依教修行。這就是因為過去『上聞諸法』,就是過去有聽到法,並且施教於眾生。不只是我們聽到,佛法若要能夠普遍,人人聽了,人人去輾轉施教,這樣就對了。『上聞諸法,並施教與眾生』,這是聽法最重要的。

  ⊙或持戒忍辱:人如能心常念戒,憶念受持不忘失,不作諸惡,是名持戒。若遇非理逆情相干擾事,能以寬闊情懷為恕,安忍不動,是名忍辱。

  『或持戒忍辱』,意思是說人人能心常常念戒。常常說:『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道場需要戒,社會的事業也需要戒。人人守規矩,行於軌道上,什麼樣的大公司、事業,都能做得很好。何況我們修行的道場,人人守規戒,這很有道氣的道場,就能接引眾生。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憶念受持不忘失,不作諸惡』,如此稱為持戒。這個諸惡,就是身、口、意,身體的造作、開口說話,善的心說出來的話都是法;戒不在我們的心裡,說出來的話就是偏差。我們守戒就是防非止惡,所以修行者必定要時時守戒。

  我們持戒也要忍辱。『若遇非理逆情相干擾』,對方很沒道理,就讓他吧。佛陀都會遇到提婆達多,時時逆情、逆理,佛陀要如何對付他呢?佛陀就是以寬闊的情懷來原諒他。

  『無我不原諒的人,也無我不相信的人,也是無我不愛的人』,人人若能將此『三無』看透徹,世間還有什麼好計較?所以『安忍不動,是名忍辱』。要如何將情感打開,慈悲等觀,平等去看,應該就沒有什麼可計較、可煩惱。

  ⊙精進禪智等:精者無雜,進者不退;直心向道,勤修正法,奉行眾善,無有懈怠,是名精進。

  『精進禪智(等)』。那就是精而不雜,進而不退。我們不要有雜念心,向前前進,對的事我們應該『做就對了』。昨晚在台北關渡,一群企業家,人坐得滿滿,聽他們分享,『靜思系列』這些書對人的影響。有一位大企業家,他說最受用的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而且在回答他的人就說:『是啊!了解之後,做就對了。』

  對啊,做就對了。無論是何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對的事情,及時把握時間做就對了。任何一個地點,是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付出就對了;人與人之間,我們原諒就是對了,『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一切都是法,很多企業家都很受用。所以『精』就是將我們的心如何去除雜念,然後我們往對的方向,『直心向道,勤修正法,奉行眾善,無有懈怠,是名精進。』

  各位菩薩,無論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影響天地萬物一切。當然這要人人發心,輾轉相教,將佛法好的觀念向外推行出去,這對我們的環境、人生、森羅萬象,都是好事。不過,我們世間遇到了佛法,要好好『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天下眾生共同一念心,如此就能佛法救世間。要救世間就要先救人間,要救人間就要先救自己心靈的空間,所以心靈道場照顧好,時時要多用心。

來源:證嚴法師《靜思晨語》

感悟:從觀照內心到開悟自我、從一份放下禪到一顆厚道心、從擁有包容的智慧到實現付出的力量、從舍下貪慾到心懷慈悲的人生開釋歷程,以理入事,以事入情,體會佛家的做人智慧,為那些追求幸福卻又為現實所苦、被心靈圍困而尋不到出路的朋友們指點迷津,重新找回真實的自己。心暖,則萬千皆暖。當下,很多人背負著各種壓力,覺得物質的、社會的、世俗的苦惱太多,生活就像是煩惱的無底洞。然而,有一種溫和的力量,可以使種種對立和紛擾重歸和諧,共生共贏,它是一種無形的「法則」,是一種感覺、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以此規則為人處世,人們就可以體會到愛和溫情所帶來的回饋,在命運的風暴和殘酷的現實面前,可以不失溫情和從容。文/單眼老表

凈空法師 - 布施和持戒是修福,縱然命不好,運不好,全都轉過來了

原文地址:凈空法師 - 布施和持戒是修福,縱然命不好,運不好,全都轉過來了作者:martin1973

1 佛門四眾同學,有很多確實很發心,布施財物,做義工(內財布施),可是沒有獲得像經上所講的那麼殊勝的果報,這是什麼原因?他布施修福,疏忽了戒律。

2 疏忽了戒律,罪業常常犯,於是福就抵消了。許多人在佛門裡面,發心做了很多好事,並沒有得到好的果報,原因就在此地。

3 有人果報很殊勝,什麼原因?他肯修布施,又能持戒。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這些人得了癌症,檢查是毒性的,醫生堅持要開刀、要動手術,他自己對於佛法信仰非常虔誠,他不接受手術。

4 他天天在家裡念佛,念了一個時期,就有感應,再去檢查,這個毒瘤沒有了,不見了。細心去觀察這個人,他布施、持戒,其餘的我沒有看到,只看到這兩點。

5 於是,我從這裡就得到一個結論,真正布施、持戒,幾乎就像古德所說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果你再能夠加上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那還得了!哪有不感應的道理?

6 佛法裡面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身體是一法,相貌是一法,身體的健康與否,色相的善與否,都在念頭。

7 所謂境隨心轉,你念善,相就善;念清凈,身就清凈,身就健康。我們俗話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看相的也會說,「相隨心轉」,這都很有道理。

8 相貌,確實隨著你的念頭在轉;體質,也是隨著你的念頭在轉,你真正持戒、布施,布施是修福,持戒是修福,縱然命不好,運不好,全都轉過來了。

 

持戒修福和般若空性有什麼關係?

2016-10-31 13:25 | 無錫梅村太平寺

持戒修福和般若空性有什麼關係?

一、正信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二、持戒修福和般若空性有什麼關係?

三、為什麼取著法相、非法相,就無法與般若相應?

四、如何在生活中不被諸相所迷,見自般若實相?

【講話】

  佛陀從第三分要我們「離相度生」,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第四分則是強調「無住行施」,不住色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第五分要我們明白「諸相非相」,從佛應現的三十二相是生滅虛妄相,徹見湛然空寂的法身如來。

  從第三分到第五分旨在掃蕩我們對有相、有住的妄想執著,佛陀又怕我們墮入頑空,因此,第六分以真實信心、持戒修福來引導我們踏往般若門檻。第六分的思想脈絡,我分四點來闡述。

  一、持戒修福入般若門。

  二、生實信種萬億善根。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四、佛陀說法借筏度岸。

  一、持戒修福入般若門

  須菩提在聽聞「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微妙法義,心中生起疑惑和擔憂的心情。疑惑有人能夠信解不疑嗎?有人對此甚深玄義能受持奉行嗎?於是須菩提向佛陀發問:佛陀!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

  「言說章句」指的是佛陀於《金剛經》所說的,第三分--無相度生。第四分--無住行施。第五分--如理實見如來等等般若實相真義。

  關於「實信」即是真實的信心,也就是正確的信仰,能令我們行正道法諦,到達生命圓滿解脫的境界。這個「信」有很多層次,比如,迷信,信有鬼神會賜福降災,有個神靈可以主宰我們的命運;邪信,貪恣現世欲樂,不信因果輪迴,不信有凡聖有涅槃。迷信還不可怕,因為心中有個神祇偶像可以規範身心,邪信就深陷斷滅空見,善根薄弱,犯諸禁戒,對正法三寶功德無法信受。

  我們究竟要信仰什麼?什麼樣的標準才具備正信的條件?

  (一)信實:信有真實歷史的。如釋迦牟尼佛,是實實在在於印度降生、成道、教化、涅槃,不是憑空捏造的天神或仙人。

  (二)信德:信有道德圓滿的。我們信仰的對象,道德要像白蓮清凈,已斷除貪慾、瞋恨、愚痴的污濁,可以做為我們人格道德學**的典範。

  (三)信能:信有超越能力的。信仰的對象對我們內心的煩惱痛苦已能夠超越,而且可以拔除我們的苦痛,給予我們身心安穩的力量。

  信仰確實存在者,信仰道德清凈者,信仰具有拔苦予樂的能力者。一般人都有自己執著的信仰,有人信仰愛情的神奇,有人信仰金錢的萬能,有人信仰權勢的力量,有人信仰地位的尊貴等等,這種充滿危脆不安的信仰,像寫在沙灘的字,隨時會被無常的潮汐淹沒。就拿金錢來說,聚集再多的財富,你抵擋得住,大水、大火、盜賊、貪官污吏、不肖兒女的奪取和敗壞嗎?因此,這種信仰不合乎究竟的真理,真理要有「普遍如此」、「本來如此」、「必然如此」的要素,比如經典上說的:恩愛無常、合會當離、身非己有、命不久長,即吻合佛陀所言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金剛經》所宣揚的般若自性,是顯發果上的性德,要圓滿萬德莊嚴的華果,必須要有因地上精勤的耕耘。所以佛陀告訴須菩提:如來滅後五百歲,只要有持戒修福者,就能對《金剛經》生起真實的信心。

  什麼是「持戒修福」呢?持戒者即諸惡莫作,修福者即眾善奉行。持戒三學通攝修福則六度全賅。因菩提華果皆由此生根、繁榮、結果。

  《增一阿含經》迦葉問阿難:「什麼樣的經偈能生三十七道品和一切善法。」

  阿難便說此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此偈涵蓋四阿含經,盡具足諸佛之教。諸惡莫作,是諸法本,便生出一切善法。什麼緣故呢?因為諸惡莫作,能受持禁戒不犯,身口意清白無染。眾善奉行,心意不貪不瞋不痴,則能清凈柔軟。由此自凈其意,即除邪見顛倒,去愚惑想,自然能具足諸佛之教。

  迦葉!戒清凈已,意即清凈,則不顛倒。以無顛倒故,愚惑想滅,諸三十七道品,便得成就。

  我們不要輕忽小戒微福,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都是不輕不舍細行功德所成的。我們從佛陀的事蹟來看,為病比丘凈浴其身,為朽壞的門板清理修復,為阿那律穿針引線等。就如同佛陀對阿那律說的偈語:

  世間所有力,游在天人中;

  福力最為勝,由福成佛道。

  戒,令我們防非止惡,關閉煩惱六根的盜賊,修福則是積極去資助別人,給予眾生種種方便。我們目中存有對一切眾生身命和尊嚴的珍重,心中有拔除眾生苦難的悲愍之情,由於持戒不施予一切眾生任何的毀傷,由於修福不吝給予眾生安穩的快樂,身口意清凈能調和,自然能入般若門檻。

  二、生實信種萬億善根

  《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在前文我們釐清正信的條件要合乎:信實、信德、信能。信仰的真理應契合佛陀的三法印。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信」的功德。經文中說:一念生凈信::於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為什麼,一念凈信有如此大功德?六祖惠能大師於《金剛經註解》中,談到實信般若波羅蜜的功德。

  信般若波羅蜜,能除一切煩惱;

  信般若波羅蜜,能成就一切出世功德;

  信般若波羅蜜,能出生一切諸佛。

  信自身佛性,本來清凈,無有染污,與諸佛性平等無二;信六道眾生,盡得成佛,是名凈信也。

  源於實信、正信、凈信般若波羅蜜之力,能獲平等無量功德。凈信如清水可以灌溉自性田地,令善根增長,這是就著《金剛經》的功德而言。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在心田中「種諸善根」?其實只要能自凈其意,隨力用功,比如念一句佛、持一遍咒、誦一卷經、參一刻禪等加行,都能增益我們的善根功德。

  有一天,有個婆羅門來請教佛陀。

  「佛陀,我的名字叫做增益,我要如何真正增益善根功德呢?」

  佛陀回答:「所謂的增益,是具足持守凈戒、聽聞正法、喜舍不慳、正觀空慧。有此戒、聞、舍、慧莊嚴身心,才是真正的增益善根功德。」

  六祖惠能大師指出,欲滋長一切善根,不離眾生身中求:

  於一切貧苦眾生,起慈愍心,不生輕厭,有所需求,隨力惠施。是名種諸善根。 於一切惡類眾生,自行柔和忍辱,歡喜逢迎,不逆其意,令彼發歡喜心,息剛戾行。是名種諸善根。

  於六道眾生,不加殺害,不欺不賤,不毀不辱,不騎不捶,不食其肉,常行饒益。是名種諸善根。

  由於對一切眾生有平等觀,能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信心,所以能諸惡遠離,眾善奉行不疑。我引用一則故事來說明信心的力量不可思議。

  舍衛國的東南邊,有一條大河,河水滔滔,深不可測。岸上有五百戶人家居住,他們從未聽聞佛法。

  佛陀觀察他們得度的機緣已經成熟了,便到河邊的一棵大樹下靜坐著。村民們被佛陀放射的光明吸引,紛紛圍坐於樹下,佛陀為他們說五戒十善法,村民們雖然心生歡喜踴躍,但是並未完全信受奉行。

  此時,對岸有一個人涉水而來,五體投地向佛陀禮拜。眾人驚怪說:「我們久遠居住這水邊,從來沒有人涉水登岸,你是何方天神,有什麼奇妙的法術?」

  那人答道:「我是住在河另一邊的人,聽說佛陀在此說法,我一心渴仰甘露的滋潤,於是請問河岸的人,他們表示水只齊踝,我因為深信不疑,便涉水前往,並沒有什麼神奇法術。」

  這時,佛陀歡喜讚歎道:「善哉!善哉!憑著懇切的真信,能度生死大河,這數里之水,如履平地,又有什麼神奇?」

  所以,信心是肥沃性田的土壤,灌溉的雨露,催花結果的和風煦日。菩薩欲行離相度生、無住行施的事業中,持戒修福,種諸善根,是因中修行必備的資糧位。就像《維摩詰經》所說:

  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

  雖行無相,而廣度眾生,是菩薩行;

  雖行無行,而現有受身,是菩薩行。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一念生凈信的眾生,己不取著「法相、非法相、亦無非法相」。何謂「不取法相」即已空掉我執四相。「不取非法相」意即已捨去法執的取著。「亦無非法相」,明白我法俱空,卻不滯於空。一念生凈信,應不取著我、法、空三執,方能與實相般若同聲應和。

  經文中云:「若心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此段的四相,不是對二乘行者開示的破除五蘊假合的我,而是更深入精細的為發大乘心者所說的法。這四相:

  (一)我相--以為有個我在度眾生。

  (二)人相--以為有眾生是我所度。

  (三)眾生相--有能度所度種種差別妄想。

  (四)壽者相--對於所行,執著不舍。

  我執四相是墮入「我見」,法執四相則陷於「有見」,空執四相不免又執取有個「空」可得。因此,將我相、法相、非法相等四相除凈,亦即掃蕩「我」、「法」、「空」三相。如道川禪師的偈頌:

  法相非法相,開拳復成掌;

  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

  因為手指的開合相,才有拳和掌的差別相,手指的本體沒有改變。就像佛陀在《大般涅槃經》說:

  善男子!譬如金師,以一種金,隨意造作種種瓔珞,所謂鉗、鎖、環、釧、釵、鐺、天冠、臂印;雖有如是差別不同,然不離金。善男子!如來亦爾:以一佛道,隨諸眾生,種種分別,而為說之。

  佛陀先要我們於此章句生實信,又怕我們執取世諦文辭,為了盪相除空,不得不囑咐,不應取著有個我於此言說章句生實信,獲無量福德;有個法能令吾等解脫;有個空相牢固不破。

  所謂的法相、非法相,也就是說,是佛法的有時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有時候卻是佛法。這不是哲學的辯證法,而是法無定法,生命圓通無礙的智慧。

  我們只要有慈悲有智慧,一切法皆是佛法。比如:持八關齋戒的末莉夫人,著華鬘香油塗身是犯戒不如法的,但是她是為了救御廚的性命,這何嘗有違背佛的慈悲教誡呢?佛陀在因地修行,為了救五百人的生命而殺一賊人,這種殺一救百源於慈悲和智慧,又豈能用罪相去做斷論?

  真正的事佛持戒,是愍念眾生苦,作種種方便救濟。如《分別善惡所起經》言,事佛有三等:

  (一)魔弟子事佛:雖受佛戒,心樂邪業,不知罪福因果,意智迷濛,入邪見網,是為魔弟子事佛。

  (二)天人事佛:受持五戒,行十善業,信有因果,壽終之後,即生天上,是為天人事佛。

  (三)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修般若慧,知三界苦,心不樂著五欲,行四攝六度,慈悲方便攝化眾生。知死有生,求究竟福,是為佛弟子事佛。

  我們若要會得「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的無上密意,要能拂去法相、非法相的迷翳,做個真正事佛的真凈佛子。我引用禪宗的公案,再深入解釋什麼是法相和非法相。

  有一天,蘇東坡準備去拜訪佛印禪師,事先寫信給他,要禪師如趙州禪師迎接趙王一樣,省略迎接的繁文褥節。

  蘇東坡自得已解禪心妙趣,佛印禪師以最上乘之禮,不接而接和他應和。可是,佛印禪師仍然站在寺門迎接。蘇東坡不禁得意的嘲弄,說道:

  「你的道行,比不上趙州禪師的洒脫放曠,怎麼也不免世間的俗套,空空浪費草鞋錢來迎接我呢?」

  蘇東坡以為禪師這回必定啞口無言,甘拜下風,豈料禪師揮著蒲扇,悠悠的用詩偈作答:

  趙州當日少謙光,不出山門迎趙王;

  怎似金山無量相,大千世界一禪床。

  蘇東坡看的是迎接的「法相」,佛印禪師於法、非法相俱遣,以大千為一禪床,何曾有起卧之相?

  四、佛陀說法借筏度岸

  佛陀四十九年說法,無論宣揚阿含、方等、般若、涅槃等諸法義,乃至《金剛經》所言的住心降心種種法,不過是借筏度岸。未登岸者,應以「言說章句」為度生死河流的寶筏;已登岸者,應舍筏不再揹負!

  禪宗的丹霞禪師燒毀佛像尋找舍利,也是一番老婆心切,希冀吾人揩凈心眼,從禮敬的佛像中,去探索有個不壞的金剛舍利身。《金剛經》言空不空,就像宇宙能包容大地山河的森羅萬象。禪宗史上,禪門巨匠,為生死大事,不惜血肉之軀,苦行勞役,擔柴挑水諸多行業,才有「一系忘所知」的頓悟契機。般若妙諦,絕非斷滅頑空者能納受的。

  般若是什麼?有四種階次。

  (一)人乘的般若:具正知正見,信因果罪福,聞正法能不輕毀。

  (二)二乘的般若:了知四聖諦、十二因緣,能證聲聞、緣覺等果位。

  (三)菩薩的般若:知緣起性空之理,不厭不離行度眾事業。

  (四)諸佛的般若:如空中映象,水中顯月,隨緣應現,湛然不動。

  我們從人乘的般若要進階到諸佛的般若,只要對《金剛經》的言說章句生實信,能幫助我們打破心眼的侷限,走出法相、非法相諸等自縛。

  金剛如寶石明照四方,趕走我們心性的黑闇;

  金剛如慧劍快利準確,斬斷我們妄想的亂麻。

  從佛陀演說世上第一希有珍寶,即是信心之寶。從生起的實信中截斷我、法、空妄相眾流,覓求一個不生不滅的金剛寶藏,借般若炬光,開採心靈的礦場。

  何謂金剛般若智慧,旨在不取法相非法相,從中知如來設諸方便,皆是借筏度岸的一片真心!我借用一則公案來說明。

  一個嚴寒的冬天,大雪已落了三天。有一個乞丐去敲榮西禪師的門,顫抖的說:「禪師,我和妻兒已多日粒米未進,連日的大雪又使舊疾複發,禪師你幫個忙,不然我們全家都要餓死了!」

  禪師聞言:油然生起悲愍,但是寺里也沒有多餘的食物,身邊也沒有什麼錢財,如何能幫助呢?忽然想起,有一些準備替佛像塗裝用的金箔,於是毫不猶豫拿出給乞者去應急。

  座下的弟子不滿禪師的決定,抗議道:

  「老師,那些金箔是替佛像裝金的,你怎麼輕易就送人?」

  禪師平靜的回答:「我是為了尊敬佛陀才這樣做的?」

  弟子們聽不懂禪師的話,憤憤的反駁道:「老師,你把佛陀聖像的金箔送給人,這叫尊敬佛陀嗎?」

  禪師大聲喝斥:「佛陀累劫修道,為眾生舍血肉骨髓,在所不惜!佛陀怎麼對待一切眾生?你們只看到金塑的佛像,怎麼看不到佛陀的心?」

  榮西禪師把塗裝佛像的金箔去濟乞丐,是發自愍傷眾生悲苦,與佛心契合相印。傅大士有首偈頌,可以做為吾人勘破妄相,明白密意只在汝邊,別無他處的敲門磚。

  三佛威儀總不真,眼中瞳子面前人;

  若能信得家中寶,啼鳥山華一樣春。

  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渡水,而人人有個自性天真佛,恁么劫壞空滅,亘古不燒不毀。

本文選自星雲大師著作《金剛經講話》

 


推薦閱讀:

過午不食減肥適合什麼樣體質的人?
你對《霸王別姬》里飾演程蝶衣的張國榮的影評是什麼?
網上書面綜合批八字範本
聖羅蘭有什麼品牌故事?
蘋果六升級iOS11系統有什麼問題?

TAG: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