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徐晉如:二十世紀舊詩史 (下)

徐晉如:二十世紀舊詩史——《六》

第六章 保守的自由派陳寅恪伴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地位也被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來。而與此同時,包括舊體詩詞在內的舊文學卻日益走向邊緣。舊體詩詞的作者群急劇下降,可供發表舊體詩詞的園地大量削減。從1949年以後直到文革結束,創作舊體詩詞事實上已經不具備合法性。郭沫若等人可以寫一些應酬性的句子,而對於真正的詩人來說,創作舊體詩詞成為地下行為。這些地下詩人當中首先值得注意是陳寅恪。陳寅恪生於1890年,他的父親是清末同光體江西詩派的領袖陳三立,而祖父則是維新時期力薦康梁,並參予變法的湖南省巡撫陳寶箴。陳寅恪的母親是陳三立的繼室,他的舅舅乃是南社著名詩人俞明震。1902年,他跟隨異母兄長陳師曾漂洋過海,到了東京,這是他第一次睜開雙眼看外面的世界。這年他12歲。兩年後,他第二次赴日本,進入東京巢鴨弘文學院讀高中,次年秋天因腳氣病回國,旋進入上海吳淞復旦公學攻讀。1909年,他由復旦公學畢業,立赴德國柏林大學攻讀語言文學。次年又轉至瑞士Gurich大學繼續攻讀「語言文學」。1912年陳寅恪歸國,在上海家中自修,1913年,他第四次遊學,入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社會經濟部讀書。1915年回國。1918年冬,他第五次遠涉重洋,頭三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梵文,後四年轉至德國柏林大學梵文研究所研究梵文。在國外凡18年時間,他專註於文史研究中最冷僻的然而也是很基礎的語言文字之學。陳寅恪學習了許多已經死亡了的但又是研究中古中亞細亞歷史所必備的工具的文字,僅僅為著滿足他學問欲而不厭其煩;他在國際知名的大學校多年,卻從未獲得任何學位。這就把「學者為已」的精義發揮殆盡。陳寅恪幼歲負笈東洋,足跡遍三大洲,卻始終保持著他的文化信仰。在年青的時候,他就一身長袍馬褂的打扮,決不因身在國外就入鄉隨俗。但長期國外的生活經歷使得他服膺自由主義終身。從1926年7月開始直到解放前夕,他一直在清華任教。他開始任清華學校時期的清華研究院國學門導師,其後經歷國立清華大學時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清華複員時期,他的命運都是與這個自由主義的學校聯繫在一起的。解放前夕,陳寅恪南下到了嶺南大學,在這裡,他帶著對清華園的深情懷念走過生命的最後歷程。三十年代末,陳寅恪的視網膜已經嚴重駁離,要想赴英國就醫,因歐戰爆發,未能成行。等到1945他接受牛津大學的邀請赴英,雖經過兩次手術,終未能治好。晚年的陳寅恪雙目全盲,只能依靠助手查閱資料,記錄他口述的文字,來完成他的著作。文革中陳寅恪及其夫人唐篔慘遭迫害,於1969年秋季相繼身故。陳寅恪大量創作舊體詩詞集中在1949年至1969年這二十年間,時間大致與當代文學十七年相當。陳寅恪早年為詩,隨寫隨棄,有不少賴吳宓鈔存才得以保留。而在1949年以後,他預感到自己的詩作將會是一個時代的心靈證見,每有吟詠,都由夫人謄鈔整理。不幸文革中被抄走,撥亂反正以後經其女多方奔走呼告,才尋回一部分。也許因為陳寅恪從小就目睹一個清貴世家衰微的過程,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及憂懼感。1919年春,吳宓在哈佛大學中國留學生會作《紅樓夢新談》的演說,陳寅恪題辭云:等是閻浮夢裡身,夢中談夢倍酸辛。青天碧海能留命?赤縣黃車更有人。世外文章歸自媚,燈前啼笑已成塵。春宵絮語知何意,付與勞生一愴神。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哀婉凄涼之情。即使是在生活富足安定的時候,他的詩中總是瀰漫著感傷的氣息。他對中國文化的衰亡趨向抱有清醒的認識,更由此生髮出哀惋痛惜之情。1927年王國維自沉以後,陳寅恪仿效王國維《頤和園詞》的風格寫成《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或問觀堂先生所以死之故。應之曰:近人有東西文化之說,其區域分劃之當否,固不必論,即所謂異同優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義焉。其義曰: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已之心安而義盡也。吾中國文化之定義,具於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若以君臣之綱言之,君為李煜亦期之以劉秀;以朋友之紀言之,友為酈寄亦待之以鮑叔。其所殉之道,與所成之仁,均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體之一人一事。夫綱紀本理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託,以為具體表現之用。其所依託以表現者,實為有形之社會制度,而經濟制度尤其最要者。故所依託者不變易,則依託者亦得因以保存。吾國古來亦嘗有悖三綱違六紀無父無君之說,如釋迦牟尼外來之教者矣,然佛教流傳播衍盛昌於中土,而中土歷世遺留之說,曾不因之以動搖者,其說所依託之社會經濟制度未嘗根本變遷,故猶能藉之以為寄命之地也。近數十年來,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會經濟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劇疾之變遷;綱紀之說,無所憑依,不待外來學說之掊擊,而已銷沉淪喪於不知覺之間;雖有人焉,強聒而力持,亦終歸於不可救療之局。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巨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為天下後世所極哀而深惜者也。至於流俗恩怨榮辱委瑣齷齪之說,皆不足置辨,故亦不之及雲。漢家之厄今十世,不見中興傷老至。一死從容殉大倫,千秋悵望悲遺志。曾賦連昌舊苑詩,興亡哀感動人思。豈知長慶才人語,竟作靈均息壤詞。依稀廿載憶光宣,猶是開元全盛年。海宇承平娛旦暮,京華冠蓋萃英賢。當日英賢誰北斗,南皮太保方迂叟。忠順勤勞矢素衷,中西體用資循誘。總持學部攬名流,樸學高文一例收。圖籍藝風充館長,名詞瘉埜領編修。校讎鞮譯憑誰助,海寧大隱潛郎署。入洛才華正妙年,渡江流輩推清譽。閉門人海恣冥搜,董白關王供討求。剖別派流施品藻,宋元戲曲有陽秋。沈酣朝野仍如故,巢南何曾危幕懼。君憲徒聞俟九年,廟謨已是爭孤注。羽書一夕警江城,倉卒元戎自出征。初意潢池嬉小盜,遽驚烽燧照神京。養兵成賊嗟翻覆,孝定臨朝空痛哭。再起妖腰亂領臣,遂傾寡婦孤兒族。大都城闕滿悲笳,詞客哀時未還家。自分琴書終寂寞,豈期舟楫伴生涯。回望觚稜涕泗漣,波濤重泛海東船。生逢堯舜成何世,去作夷齊各自天。江東博古矜先覺,,避地相從勤講學。島國風光換歲時,鄉關愁思增綿邈。大雲書庫富收藏,古器奇文日品量。考釋殷書開盛業,鉤探商史發幽光。當世通人數舊遊,外窮瀛渤內神州。伯沙博士同揚搉,海日尚書互倡酬。東國儒英誰地主,藤田狩野內藤虎。豈便遼東老幼安,還如舜水依江戶。高名終得徹宸聰,徽奉南齋禮數崇。屢檢秘文升上紫殿,曾聆法曲侍瑤宮。文學承恩值近樞,鄉賢敬業事同符。君期雲漢中興主,臣本煙波一釣徒。是歲中元周甲子,神皋喪亂終無已。堯城雖局小朝廷,漢室猶存舊文軌。忽聞擐甲請房陵,奔問皇輿泣未能。優待珠盤原有誓,宿陳芻狗遽無憑。神武門前御河水,好報深恩酬國士。南齋侍從欲自沉,北門學士邀同死。魯連黃鷂績溪胡,獨為神州惜大儒。學院遂聞傳絕業,園林差喜適幽居。清華學院多英傑,其間新會稱耆哲。舊是龍髯六品臣,後躋馬廠元勛列。鯫生瓠落百無成,敢並時賢較重輕。元佑黨家慚陸子,西京群盜愴王生。許我忘年為氣類,北海今知有劉備。曾訪梅真拜地仙,更期韓偓符天意。回思寒夜話明昌,相對南冠泣數行。猶有宣南溫夢寐,不堪灞上共興亡。齊州禍亂何時歇,今日吾儕皆苛活。但就賢愚判死生,未應修短論優劣。風義平生師友間,招魂哀憤滿人寰。他年清史求忠跡,一弔前朝萬壽山。在陳寅恪看來,王國維對於清王室的眷戀屬於一種文化信念,本無所謂對錯。但無論怎樣,應當獲得相當的尊重。《挽王靜安先生》中說:「吾儕所學關天意,並世相知妒道真」,即表明了文化遺民的堅韌態度。但在1929年清華為王國維樹立紀念碑時,陳寅恪撰寫碑文,思想又有所改變,云: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為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陳寅恪自稱平生議論不出湘鄉南皮之間,即持以中西體用說為核心的文化保持主義。而這篇碑文則體現了他的自由主義的思想。早在1930年,他的《閱報戲作二絕》第一首云:弦箭文章苦未休,權門奔走喘吳牛。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這首詩傳遞了他早歲的哀嘆,也成了他一生的最好註腳。文化保持主義和自由主義這兩種矛盾的思想貫穿他的終生。1949年以前,他的思想以文化保持主義為主,而1949年以後,自由主義則成為他詩歌的主要底蘊。但是在後一時期,他仍不時有東城老父之憂,許多現象被認為是用夷變夏,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侵蝕。《癸丑冬倫敦繪畫展覽會中偶見我國新嫁娘鳳冠感賦》:氍毹回首暗雲鬟,兒女西溟挹袖看。故國華胥今夢破,洞房金雀尚人間。承平舊俗憑誰問,文物當時剩此冠。殘域殘年原易感,又因觀畫淚丸瀾。作者自註:「此三十八年前舊作庚寅冬偶憶得之。」那麼,這首詩實際是體現了1950年的心境。又如《廣雅堂詩集有詠海王村句雲「曾聞醉漢稱祥瑞,何況千秋翰墨林」昨聞客言琉璃廠書肆之業舊書者悉改新書矣》:迂叟當年感慨深,貞元醉漢托微吟。而今舉國皆沉醉,何處千秋翰墨林。這個時候,他更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氣節,《辛卯廣州端午》:菖蒲似劍還生綠,艾葉如旗不閃紅。惟有沉湘哀郢淚,彌天梅雨卻相同。他把對於生命本體、對於自由的思考融入到詩詞中去。《文章》:「八股文章試帖詩,宗朱頌聖有陳規。白頭宮女哈哈笑,眉樣如今又入時。」《男旦》:「改男造女態全新,鞠部精華舊絕倫。太息風流衰歇後,傳薪翻是讀書人。」《偶觀十三妹新劇戲作》其一:「塗脂抹粉厚幾許,欲改衰翁成奼女。滿堂觀眾笑且憐,黃花一枝秋帶雨。」作為海內外知名的大史學家,陳寅恪不僅思考現實,更思考歷史。《歌舞》:「歌舞從來慶太平,而今戰鼓尚爭鳴。審音知政關興廢,此是師涓枕上聲。」《經史》:「虛經腐史意如何,谿刻陰森慘不舒。競作魯論開卷語,說瓜千古笑秦儒。」《舊史》:「厭讀前人舊史編,島夷索虜總紛然。魏收沈約休相誚,同是生民在倒懸。」陳寅恪對主流哲學的態度需要辨別,需要批判地看待,但他首先是一個詩人。他的詩蒼涼沉鬱,情豐意厚,作品中充塞著陰柔韌久之美。他以七律最稱見長。《改舊句寄北》:「蔥蔥佳氣古幽州,隔世相望淚不收。桃觀已非前度樹,藁街翻是最高樓。名園北監空多士,老父東城剩獨憂。回首卅年眠食地,模糊殘夢上心頭。」他的七律詩中,詠節令詩自成組織。《癸巳七夕》:「離合佳期又玉京,靈仙幽怨總難明。赤城絳闕秋閨夢,碧海青天月夜情。雲外自應思往事,人間猶說誓來生。笑他欲挽銀河水,不洗紅妝洗甲兵。」《乙未人日》:「嶺南此日思悠悠,愧對梅花六歲留。廢疾久遮今世眼,登臨猶發古時愁。畫符道士翻遭祟,說夢痴人總未休。節物不殊情緒異,阿龍何地認神州。」《乙巳元夕次東坡韻》:「斷續東風冷暖天,花枝憔悴減春妍。月明烏鵲難棲樹,潮起魚龍欲撼船。直覺此身臨末日,已忘今夕是何年。姮娥不共人間老,碧海青天自紀元。」陳寅恪有多首次東坡韻的詩,這就正像蘇軾和陶詩,借古人意趣,澆自家塊壘。陳寅恪晚年的詩風含蓄凄愴,隱具及汝偕亡的意態。《甲辰五月十七日七十五歲初度感賦》:「吾生七十愧蹉跎,況復今朝五歲過。一局棋枰還未定,百年世事欲如何。炎方春盡花猶艷,瘴海雲騰雨更多。越鳥南枝無限恨,唾壺敲碎獨悲歌。」對於苦難他具有相當的承受力,以勇銳的氣概直面慘淡的人生。《丙申六十七歲初度曉瑩置酒為壽賦此酬謝》:「紅雲碧海映重樓,初度盲翁六七秋。織素心情還置酒,然脂功狀可封侯。平生所學供埋骨,晚歲為詩欠砍頭。幸得梅花同一笑,炎方已是八年留。」徐晉如:二十世紀舊詩史——《七》

第七章 極左時代的獨醒者高旅從1957年開始,極左勢力統治著中華大地長達二十餘年之久。許多早年投身革命的現代文學作家長期遭到迫害。面對著理想的毀滅與價值的動搖,他們創作了大量的舊體詩詞,成為一個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心態的紀錄。1984年6月出版的《傾蓋集》就是他們的一次集體亮相。《傾蓋集》是九位作家的合集,包括:王以鑄《城西詩草》、呂劍《青萍結綠軒詩存》、宋謀瑒《柳條春半樓詩稿》、荒蕪《紙壁齋詩選》、孫玄常《瓠落齋詩詞鈔》、陳次園《朝徹樓詩詞稿》、陳邇冬《十步廊韻語》、舒蕪《天問樓詩》以及聶紺弩的《咄堂詩》。九人中聶紺弩的做詩經歷是最奇特的。他雖然從小受過古詩的聲律訓練,但青年時期「擁護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根本不做舊詩」。(《散宜生詩》自序)1959年,他在東北850農場勞動,正趕上要求全國作詩,這個指示也下達到850農場。正是在這個半強迫的情況下,聶紺弩開始了作舊詩的後半生。早在六十年代,聶紺弩的舊體詩已在小範圍內傳播,不遲於七十年代中期,就已有了追隨者。據虞愚說,七六年七七年間,有很多人都在學「聶紺弩體」。(周健強:《聶紺弩談〈三草〉》,《聶紺弩詩全編》442頁,學林出版社,1992年12月)聶紺弩在他身歿前後,啟導來路,厥功甚偉。聶紺弩的詩多用口語俗典,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時又注重對仗的工穩。《推磨》:百事輸人我老牛,惟餘推磨稍風流。春雷隱隱全中國,玉雪霏霏一小樓。把壞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環遊。連朝齊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頭。《清廁同枚子》:君自舀來仆自挑,燕昭台畔雨瀟瀟。高低深淺兩雙手,香臭稠稀一把瓢。白雪陽春同掩鼻,蒼蠅盛夏共彎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穢成坑便肯饒?何處肥源未共求,風來同冷汗同流。天涯二老連三月,茅廁千鍬遣百愁。手散黃金成糞土,天將大任予曹劉。笑他遺臭桓司馬,不解紅旗是上游。聶紺弩善於雅俗對、今古對,但他最擅長的是用典故傳遞思考。燕昭王千金求士,自古以來傳為美談,而今天的知識分子卻被迫接受改造,到北大荒舀糞,這樣的強烈反差,不能不使讀者跟著參與對歷史的思索。但是情感是詩歌唯一的內容,聶紺弩的作品形式是詩,而本質則是雜文。聶紺弩在長期的政治鬥爭當中逐漸領悟了老莊無為的思想,這使得他尤其偏愛「樗」的意象。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他的詩幽默、詼諧的境界都來自於這種思想。其實就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聶紺弩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說:「但就一般情況而論,阿Q氣總是不好的。如果我的詩真有讀者,請千萬戒備,不要受其毒害。」(《散宜生詩》後記)七月派詩人胡風的《獄中詩草》也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從1955年5月被捕時起,直至1979年1月恢復自由,詩人在漫長的25年間,惟有用舊體詩的形式記錄他的情感。在獄中,他苦苦反思自己進三十萬言書的行為,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不曾動搖,他艱難地延續著追求真理的道路。《1956年5月17日》(八首選二):「重憶評文論世時,春蠶無葉怎成絲。因攀石齒傷天足,為採花英染戰旗。能語禽蟲真友誼,有情哭笑小兒詩。何期累汝成囚首,從此低眉只浣衣。」「竟到周年受謫時,沉冤不白命如絲。慣從一面窺全面,忍見紅旗變黑旗。髮膚已焦猶烤火?舌唇盡裂怎吟詩?成千手印兼簽字,只為循真脫黑衣。」長期的鐵窗生活,使得他的詩具有國殤的精神。《曇花誄》組詩就是他精神面貌的傳神寫照。「曇花拼一現,月夜吐奇香」,他從中尋得精神的契合。他回顧當年的戰鬥歷程:「倚馬抒深蘊,長情躍躍奔。生亡狂角逐,愛恨猛煎烹。友敵千型面,悲歡百味心。飛光如吐色,一泄萬人驚!」面對現實,他把希望寄託給將來:「工耕千載苦,民憾尚難消。顆粒傷生淚,錙銖逼命刀。心驚迎破曉,肉跳待臨宵。冤血凝沉石,專求鐵筆雕。」但是上述這些人在舊體詩詞創作上的成就都遠遠不如高旅。高旅(1918-1997),新聞工作者,小說家,文史專欄作家,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生於江蘇省常熟縣一貧農之家,學名邵元成,字慎之,以字行。另有筆名家天、孫然、秋野、牟松庭、勞悅軒等。他作為新聞記者,長期參加抗日救亡的工作。日本一投降,他即參加上海《申報》(任特派員),立即由大後方以記者身份再赴前敵,先後到南京、上海和東北等地採訪。1948和1949年在青島養病時逢全國解放,1950年應當時的社長張稚琴和總主筆聶紺弩之邀,赴港任香港《文匯報》主筆,並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和電影評論,至1968年因抗議「文革」而毅然辭職。1968至1981年期間輟筆十三年,以作小生意維生,不曾發表任何文字,但在家中翻譯了大量法國、德國、義大利、蘇聯、美國、埃及等國的文學名著,積累文稿一百多萬字。1981年重新執筆,為報紙專欄不間斷地撰寫了大量雜文和小說,一直到他因心臟病急性發作而去世的28個小時前,才停止寫作。他對古典詩詞頗有研究,有《廣津陽門詩注》和《嶺南唐人詩抄》等研究著作。他自己寫的舊體詩詞逾千首,包括:《願學堂詩存》(含《戰時吟》、《戰後吟》和《禁詩》)、《願學堂詞存》和別集《北門詩抄》、《危弦集》等,僅有極少數曾在報刊發表。高旅對詩有獨到的見解。他曾說過,中國人學外國詩為拋金飯碗告化。他遵從幼時師長鄒朗懷先生之教:「到中文拉丁化之後再學新詩不遲」,甘冒守舊之名,堅持寫舊體詩詞。但這並不意味他盲目排斥新詩,他也曾寫過少數極好的新體詩,還曾翻譯了大量的法文詩和英文詩。他的手稿中有一篇題為《記者與詩》的詩話:「古時無記者,好詩人皆記者也。白樂天說:『文因時而寫,詩因事而作』。記者與詩,故極相合。再看李杜,佳作無不是因事而作。後人以吃酒看花為事,事固不錯,寫詩可大家看看,但與人則無關。惟多走路,多見識,遇各式各樣的事,方有佳作機會。蘇東坡,因為遇事,又遠到海南島。清之黃兩當、查敬業,都有事,或走了不少路,都在做記者。若問幾輩詩人的詩好不好,從這個角度看去,要看他是否在記者式的生活中得來,便可入選,再論甲乙。酬酢敷衍嘆老愁貧之作,大抵數在十之八九間,皆可篩去,故所余並不太多,盡讀之可也。」聶紺弩1962年給他的信中說:「近曾讀韓、蘇二集,對古詩略有所窺,知兄詩有大家風也。」諶震先生也曾以《深有預見的當代詩史》為題對高旅的詩詞作出極高的評價。1950年抗美援朝戰起,他的《偶感》三首就有了深刻的洞見:「未降東寇我先降,攘土寒盟事益常。大國用權支霸骨,愚夫懷義拾微芒。兵遮鴨水冬雲暖,心為雅城密約涼。抗美擊蘇先後耳,世仇千載說邊疆。」「六國奇才用斗量,連橫奪主一夫強。馬前立槊驅降卒,牛後同盟賣爛槍。(余言蘇聯援助決不可能無代價,故用賣字,人惑於「無私」,皆不信焉。)先取黃巾埋骨地,且題赤壁逐鹿場。(由此戰得保全台灣。斯大林曾謀以長江為界分中國為兩朝,今似售計於台灣矣。)天山初定遺三箭,只怕單于度晉陽。」「爛熟六經事未通,書生自比釣魚翁。曲鉤洵比直鉤妙,大網豈與小網同?天馬行空唯物論,神壇俯首急先鋒。無涯知海人生短,正是漆園午夜鍾。(或言此戰為蘇聯發蹤,大謬。蘇固欲從中取利,而中華民族自有抗美之理、之情、之道。抗美為民族主義的,基於此,他日必抗蘇。)」歷史最終證明了高旅的先知先覺。《胡風案有感》二首(第一首又題《傷胡風》):「卿雲深處棘門新,白虎堂前起殺聲。雄主殊恩九族累,嚴城大閘一肩攖。文章有價付生死,世事無常並古今。黑土黃泥俱似鐵,火犁磨盡未能耕。(曹白曾曰:「中國的黃泥,比俄羅斯的黑土還難翻。」)」 「從來聖代總如此,卻令迂人涙滿襟。頭角露時須削盡,風華當日即消沉。先生不事咸陽吏,有日終彈中散琴。賤付頭顱甘亂擲,窮通何苦冤讎深。」 詩中對於胡風案件的見解和認識,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難以企及的。1958年作《哀鳥雛雨中飛墜窗前》:「羽翼未成便學飛,鳳凰燕雀差幾希。長空雲蔽猶縱目,向晚雨來自濕衣。倘效舉棋慮失局,何堪戀巢苦啼飢。九皋千里先休問,更莫空論是或非。」借物寓意,表達了對於反右運動中受衝擊者的深摯同情。《吊前蘇聯顧問賓館四首》作於1960年:「上賓池館遍中州,錦幛聊遮國士羞。久奉載車舍利骨,難尋賃酒鷫鸘裘。嶢邊壁壘驚中夜,花里樓台拜小侯。今日憑欄休信指,興亡似失匹夫謀。」「與國修盟卻謝恩,玄冰萬丈負鯨吞。縱橫極目無餘子,遲早抽刀有裂痕。恨事最傷現眼報,快人何耐違心論?十年豈少逆鱗客,不負丹心負罪言。」「顧問三千已撤回,浮漚友誼更成灰。競懷白筆朝宗闕,虛奉紅蕖作芋魁。萬歲聲中傳解凍,百花格外要爭開。權宜滯變輕新主,苦酒盈壚是舊醅。」 「又見親蘇復反蘇,兩朝故事逐雄圖。朔風古道程猶遠,東海前人夢已枯。爭向邯鄲質世子,欲留三姓稱家奴。可知歷史必然性,楊柳玉門備說郛。」對於歷史的必然性具有極為深刻的洞見,沉鬱當中隱含著辛辣的諷刺。作於「文革」年間的《時事十七首》更是對個人崇拜和專制主義作出最為憤怒的控訴,奏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如 「未舉抗疏已逆鱗,判他永世不翻身。帝威赫戲聊嘗夏,民主空華賴劇秦。九地生死多契闊,三家分合悉沉淪。將軍今日向南面,說道此時又立新。」 (第二首)「亂說乘風更亂動,知誰慢捻與輕攏。能將大亂兼天下,遂令高明閉眼孔。毛氏紅書遍世界,牛皮黑漆做燈籠。當前擺定一條路,萬歲聲中學懵懂。」(第六首)「馬上治之十八年,一鞭擊地老三篇。代除首領飛鳴鏑,人是佃農務力田。聞道煉成萬應葯,仰看坐在九重天。沉沉王者古來有,更有家家一炷煙。」(第八首)「呼嘯而來紅衛兵,門前草木也傷情。先生抱病尤須斗,夜戰挑燈切莫停。休怪盡人呼造反,只因恃黨發神經。宋慈徒作洗冤錄,一代中官覆大明。」(第十首)他以詩人的敏感和歷史學家的深刻,認識到人民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動輒人頭千萬顆,葫蘆滾地不嫌多。(盛行一說,謂不如何如何,便有千萬人頭落地。)遂疑中土居蠻族,方令終生下奈河。已覺隨時堪沒頂,復知同室慣操戈。本錢八億成籌碼,輸個精光又若何!」(第十五首)在那個人妖顛倒的時代,作為個人完全沒有獨立的可能:「人民合是螺絲釘,天命聖王護百靈。比作渦輪憐失格,況充牌位坐空庭?規章任務要求大,血污嬰兒氣味腥。自定教條難自踐,黃堂晚節亦惺惺。」(第十六首)作者總結道:「無產只從抽象生,自操專政便專橫。幾番失意發窮惡,大叫有權開亂槍。同志忽成氧化碳,至親環護紫薇星。方知昔罵家天下,正欲爬高十二層。」(第十七首)高旅是那個時代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知識分子,他的詩以理性見長,在審美的維度上稍嫌薄弱。高旅詩作題材涉及1936年-1996年60年間中國發生的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是彌足珍貴的當代詩史。徐晉如:二十世紀舊詩史——《八》

第八章 夕陽之歌——從陳永正、劉夢芙到徐晉如、容若「文革」結束後,中國當代文學進入了新時期。舊體詩詞創作創作種群迅速擴大,全國各地詩片語織如雨後春筍,詩詞愛好者由地下創作轉為公開吟哦。1977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天安門詩鈔》,編者署名「童懷周」,即「同懷周」之意。此書正式出版之前,集中作品就已流布全國,而且大多採用了韻語的形式。但是「四五」運動畢竟是政治運動而非文學運動,由於它的發生而附帶來的韻語體詩歌的短暫繁榮也並不能表明舊體詩詞創作隊伍的復甦,也不能因其流布遍及全國就可以說舊體詩詞比新詩更加為群眾喜聞樂見。天安門運動中產生的詩歌更確切地說應當是歌謠,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同嚴格意義上的詩歌相去甚遠。同樣,此後幾年間大大小小的刊物雜誌上所發表的所謂的「舊體詩詞」,儘管有一部分在形式上合乎格律,卻在內容上同真正的詩歌迥異其趣。數量上繁榮質量上貧乏的「老幹部體」統治了詩壇,據中華詩詞學會統計,新時期舊體詩詞的創作總量遠遠超過盛唐,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後新時期。截止1996年底,全國從事舊體詩詞創作的人達一百四十萬。而其中的最大部分,則是「老幹部體」的詩詞。「老幹部體」詩詞的興盛是新時期舊體詩詞界特有的現象。「粉碎」以後,正也是新老幹部交替的重要時期。從前的各級幹部因年齡關係,紛紛離退休,他們年輕的時候,或者忙於打仗,或者忙於工作,生活安定下來需要消遣,也有記敘一生勛業的要求。但是他們文化水平大都較低,沒有讀過什麼書,加之多年生活優渥,早就失去對於底層的體驗,當年紛飛的戰火硝煙也已成為模糊的記憶,所以創作出來的韻語體文字也沒有詩的情感。從內容上講,不外是歌頌現實、憶苦思甜,從創作動機來看,不外出諸學習文件、閱讀報紙。創作思路一般秉承「文革」中提出的「主題先行論」,語言枯槁,意象貧乏,濫情濫景,千篇一律。這種情形迄未改觀。但也並非沒有例外。「文革」結束以後直至今日,從事舊體詩詞創作並取得較高成就的有劉夢芙、陳永正等人。劉夢芙1951年生,安徽岳西人。他的父親劉鳳梧也是一位詩人,平生為詩四千餘首,風格近於黃節。劉夢芙的《登采石磯翠螺峰瞻太白塑像浩然作歌》:高原萬里長江來,巨龍奔嘯濤如雷。瀉落天門阻牛渚,橫空絕壁何崔嵬!翠螺山色東南美,綽約煙鬟映江水。人道峰頭葬謫仙,白雲高卧呼不起。我來江上乘扁舟,放懷偶作名山游。百丈危崖獨登眺,水天一色空吟眸。蛾眉亭畔長松碧,巍然巨像凌霄立。廣袖迎風勢若飛,舉杯欲向青天擲。軒昂氣概渾如生,摹公千載垂儀型。嘯傲乾坤泣神鬼,酒酣喝月月倒行。悠悠往事思天寶,長安初奉君王詔。彩筆揮成白雪章,沉香亭北清歌裊。公侯眼底皆無人,珠璣咳唾懷經綸。何期狐鼠在君側,如天大道多荊榛!鯤鵬未展摩雲翮,還山卻道承恩澤。散盡黃金劍影孤,秋風仍作飄蓬客。錦袍江上垂魚竿,歌哭人間行路難。騎鯨一去不復返,明月滄波生莫寒。星河飄渺瑤池遠,光芒萬丈留詩卷。高名只許少陵齊,大音寥落徒悲嘆。拜公遺像哦公詩,靈祠長峙江之湄。異代蕭條一灑淚,公今逝矣來者誰?神州桑海驚千變,輿圖換稿開新面。劫火曾哀寶玉焚,融冰倍惜春光暖。吟旌重樹氣同求,艱難重任承前修。掃除蕪穢挽哀絕,試看光焰騰吳鉤。君不見邇來禹域歐風靡,金錢一拜靈魂死。納賄何多貪墨徒,蔽日還愁阿諛吏。又不見商潮卷地文場蹙,群儒下海爭相逐。妖嬈歌女滿銀屏,鄭聲銷盡英雄骨。風騷斷代真奇辱,青年競作「追星族」。弈葉精華棄若遺,詩魂應在蒼天哭!浩浩長江東復東,翠螺峰上斜陽紅。江山有情生我輩,揮戈返日呼群雄。風雷待辟新世紀,飛騰華夏雲中龍。文明偉業邁唐宋,詩壇首應標奇功。仙靈來歸跨黃鶴,掀髯一笑吟天風,掀髯一笑兮吟天風!是作曾經在全國性的詩詞大獎賽「李杜杯」詩詞大賽中獲得一等獎。詩作體制煌煌,辭藻雄偉,有強烈的現實性。劉夢芙的七律諸作,沉痛哀艷,近於黃仲則。劉有詩集《嘯雲樓詩稿》。同時期重要的詩人還有陳永正。他生於1941年,廣東茂名人。現為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作品集為《沚齋詩詞》。作於1970年的《再寄劉郎》:夜半朔風排天來,廣野盪坼聲何哀。城北有客獨不寐,忽憶海南真奇材。谷中樟楠高百尺,四山壁立不得出。地僻正宜屯雲雷,我今胡為長嘆息?但悲君去城中空,千樹萬樹不能紅。盡日書空誰堪語,夙昔情懷一記取。邂逅論文沙面陰,大道未同恩未深。五載相過猶貌敬,話牽時勢各沉吟。豈意地仄天欹後,眾流俱向海東就。重逢夢覺喜生還,豪氣飛揚皆改舊。故交得心成新知,吾輩有合終不移。握手雄談連朝夕,有時嗚咽各無辭。劉郎何事與我別,使我忽忽心如結。黃雲碧海行路難,朗朗唯見中天月。語句沉雄悲涼,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文革中知識分子的心態。1972年所作的七律《山川》:山川草木負前期,危涕江樓忍獨歸。東海每悲狂士蹈,中宵恰值老鼉飢。翻寒脫葉林猶黑,入夢遊魂月亦微。我欲呼天問奇字,摹崖來寫大王碑。雖稍嫌晦澀,卻字字沉痛,尾聯更見悲壯。1995年3月17日靜安詩詞社在清華大學宣告成立。這個完全由在校學生組成的詩社沒有任何風格的標榜,也沒有任何有形或無形的綱領以為統率,它的成員中真正具有成熟的藝術風格的僅有容若、徐晉如等,但是它的成立卻標誌著舊體詩詞後新時期的到來。它的主要創作成員不再像紺弩體那樣,把現代性——理性、反思、詰問作為詩歌的主體精神,而是重新開始審視「詩緣情以綺靡」這一古老的命題。情感是詩歌唯一的內容這一觀念重新受到重視。在語言風格上,靜安詩詞社推崇古雅、深邃,而力圖超離口語的束縛,完成詩歌語言陌生化的任務。社會現象不可能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惟有作為獨特自我的創作主體在當下切實的感受才是他們所關懷並為之吟哦的。徐晉如是靜安詩詞社的創始人,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於1994年進清華,並在1996年轉入北大,然而卻始終沒有中斷與該社的聯繫。更因其遭際坎坷,成為詩社創作力最旺盛的作家。早年徐晉如醉心於紺弩體,並曾刻意模仿郁達夫的創作風格。但是他後來逐漸認識到,他的人生態度過於嚴肅,是不適合紺弩體那樣的俳諧氣質的,而對於郁達夫的追慕則更多地帶有情感的色彩。同絕大多數詩人不一樣,徐晉如對於唐宋名篇多不寓目,而獨喜誦近代以來的詩歌。他不依傍任何前人。2000年的夏天,徐晉如完成了劃時代的詩詞理論著作《綴石軒詩話》,這篇詩話是在王國維《人間詞話》發表以後最重要的古典詩詞研究著作,作者建構起以生命為核心的詩學理論體系,徹底顛覆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徐晉如的詩集《胡馬集》中,他實踐著自己的文學主張。他堅持認為,文學最核心的東西是關懷,對包括自身在內的宇宙人生的終極關懷。詩歌是他獻給自己——不自由的個體的唯一慰藉,也表達了他對於生存狀態的更大自由度的的認識與嚮往。同這個時代的其他青年詩人一樣,他的詩歌也開始於愛情的憧憬,所以,早期徐晉如的詞作要多過詩作。而當他意識到愛情遠非生命的全部時,律詩便成為他作品中最大量的部分。作於1997年9月的《秋興八首》感慨深沉,寄託幽微:秋興八首也曾錦句滿蠻箋,近已無心看月圓。枕上誰知又聽雨,山中何幸未逢仙。歌場側帽青春逼,浮世存身暗夜綿。不盡前修惆悵意,蓑衣還自釣江邊。其二還鄉未及問蒓鱸,客夢秋風總笑吾。窗下時觀紅拂記,天涯苦覓海山圖。張儀辱楚徒前舌,溫嶠過江已老奴。醉里秦娥相憶便,長街又自萬人呼。其三帶葉紅菱逐水生,野塘寒柳礙人行。淹留過午蝶翻恨,聒噪盈途蟲浪鳴。入洛高才情自蹇,臨湘太傅憤難平。功參造化今誰者,肆意狂徒竊老彭。其四聲聲爛漫說花光,翠接蔭交鳥語妨。廟樂即今崇鄶下,謫心千古悵衡陽。仲尼似虎斯文警,伯道無男天盍亡?潦落頻年詩酒病,人間浮浪競輕狂。其五梧桐葉落石苔寒,蟋蟀鳴堂旅鬢殘。理想如今被花笑,河山似此遣誰看。碩人依澗終無寐,眾庶罔知盡達觀。天命豈真窮大道,琴操一曲奏猗蘭。其六向晚蟲蟬濕不飛,江頭枯樹舊知幾。三年瘦馬終延宕,四野寒陰竟合圍。塞上輕鴻還漸漸,雲中病鶴故依依。大梁豪客都安在,隨處曹商矜乘肥。其七歷落西風悵玉塵,清波頹滯昔曾春。邊城日黯塤聲咽,龍野星橫血色新。孤注澶淵情似昨,媾和絕漠使還頻。武陵早自流花信,沉睡千家未避秦。其八歧山嚲鳳向空吟,秋肅時傷萬里心。機杼猶隨城上月,干條已化日邊林。蕪城書記哀歡盡,夔府拾遺興慨深。錯與東籬商世事,刑風來處老愁侵。詩中有對於往事的追懷與悵惘,更有對於未來的憂懼與期盼。作者立足於當下的層面,努力尋求富有歷史性的話語地位。組詩的意象是文化的而非自然的,詩的主體形象在其中得到了與古人的心靈契合。徐晉如深具憂世情懷,他把他對於歷史和社會的關愛通過一個個的文化意象表達出來,哀婉深致,一唱三嘆。徐晉如能夠把古典的溫柔敦厚的陰柔之美與他自身氣質當中陽剛的、野性的美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待漏詞贈陳朴》:此夕圍爐得暫歡,酒餘長鋏不知彈。花邊仍似澤邊客,席上才消心上寒。青鳥曾傳情獨苦,天台今去路應寬。援琴人已瀟瀟瘦,夢外行雲尚渺漫。其二謔談語半轉凄清,不止詩文月旦評。禮樂原知三代妄,風雷真欲十洲鳴。孔顏凋落悲何極,世態終遷意不平。群玉山頭眠未得,仙姬綽約冷吹笙。他承繼了楚騷的傳統,用娟娟美好的女性化意象來指代不能實現的理想,卻始終不失其鬚眉身份。於是,劇飲、彈鋏這樣的傳統意象重新進入了他的審視範疇。無限的低回悱惻,都凝固入相對封閉的言語當中。但他的詩中出現得最多的是關於拯救的意象:「何當堙九仞,神禹奮雷霆」(《再酬涵元齋主人》)、「若木已燃天半燭,持將決與下方民」(《戲為》其一)、「欲作明王獅子吼,芳荃錯雜正沉酣」(《清談誤國或猶未必然士風陵替誰之過歟》)、「彭蠡眼看興孽浪,雲端誰破雪城圍」(《丁丑戊寅間感事》)。徐晉如的詩中有中國傳統詩歌所缺乏的古希臘式的悲劇精神。這種精神同樣為當代從事其他文學樣式創作的作家所不具備。像「天日盍亡及汝亡,諾亞方舟不住將!」(《今夏大暑聞自元大都以來未有若是之高溫者》)這樣的句子,只有他那樣英風俠慨的人才寫得出來。但是最能體現他焦灼不安的躁動心境的是《連朝風雨如晦總難成睡》:「海氣東來挾怒霆,中宵悚聽雨敲聲。初如靈谷佳人語,漸似劍池冰膽鳴。長夜不須愁夢穩,餘生端為俟河清。舊邦新命闡何日,一念中原猛淚傾。」徐晉如思考得最多的是自由的問題。《清華逢李孔鑄》:「摶水運風都笑休,徒然金盡敝貂裘。畸人不獨艱於世,白髮從來種在愁。避地能成真隱士?看花僅勝絕風流。沙蟲勢逼驚猿鶴,安得樂郊供自由!」無情的現實使他逐漸認識到,作為絕對幸福的自由——也就是莊子所謂的逍遙的境界是不可企及的,於是他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人生有待終誰免,卻認扶搖是自由!」(《南樓》)靜安詩詞社的另一位重要詩人容若原名劉志平,是清華大學化工系熱力學專業的博士生。他比徐晉如更能感受自然的神秘的美,更加註重最微妙的感覺。在這一點上,他的天賦是無與倫比的。他認為古典詩詞的終極之美是溫柔敦厚,詩歌需要的是一種感覺,現代人完全可能進入古人所欣賞的意境,獲得並發展意境。他為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定名為《紅牙集》(1997年夏編竣),並題詩說:「紅牙檀板寄玄音,不洗千秋述古心。偶墜風花非自主,早知天意剩微吟。思量權作董生隱,排解定須陶令琴。當日何期清意足,如今倍覺入情深。」這部分地可以見出其藝術追求。在《紅牙集》里,他把晚唐哀婉凄艷的風格與當代青年的獨特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賦予作品綿邈的美。《效玉溪生〈燕台〉詩》:「瑩瑩碧玉倚庭空,微雨雙飛意態同。山色流春天地暖,水聲盪槳玉顏紅。有情絲竹偷寫意,無限夕陽遙及風。回首無端拋一笑,浮光瀉影照驚鴻。」「濃妝不掩淡生香,愁對一簾絲雨長。寂寞輕銷金鴨冷,滄溟斜引玉肌涼。迴風不帶雲煙返,錦字須同歲月荒。紅燭光搖腰新瘦,斷腸細點舊辭章。」「遠共天涯望眼穿,明河照影有誰憐?人間乞巧多情鵲,天上重逢促別仙。白髮驚秋頻自問,紅顏易老豈幽眠!梧桐休恨敲窗雨,夢裡畫眉情倍妍。」「冰河夢斷無人語,衰柳秋深正客眠。庭上幾回吟雪亂?河陽一縣斗花妍。烏衣白袷笑深巷,翠袖紅巾認前緣。奇樹經冬猶再發,朱顏回顧黯潸然。」社會轉型期的茫然與惆悵,總歸凝成一團幽恨,他無法容忍世人對於理想的嘲弄,只好獨自擁抱無言的寂寞,於是凄迷惝怳的意象在他的詩中居最大多數。從第二部集子《冰炭集》開始,他的詩風變得蒼涼深沉,具有了歷史的滄桑感。《王靜安自沉七十一周年》作於1998年:「湘波猶自怨荊人,取義銷沉泥沼身。警世幾時成絕響,新民總惜逐微塵。斷碑挺拔苦凌俗,奇字流傳盡失真。弦上古音久凄絕,向誰刻意問天均?」「痴頑弔古又傷今,破碎千秋翰墨林。大道緣何局生計,小資由此惑人心。近春紅樓醉嫌淺,經歲青骨夢猶深。螳臂當車只須折,敢誇眉樣學浮沉。」「忍拋家國喪斯文,獨避紅塵自斷魂。縱奈高名成小隱,難逃俗累老江村。花欺舊苑生爭艷,龍賽春江死負恩。料是書生血易碧,妄為眾庶恨乾坤。」
推薦閱讀:

飽受半世紀戰火蹂躪的柬埔寨(組圖)
載入史冊的濟南世紀大審判101小時(上)
滕文生:16世紀末以後中歐思想文化的交流互鑒及影響
新世紀黃帝陵祭文選萃

TAG: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