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廣拓 創造創新(文藝新亮點)

  ●隨著廣大受眾價值觀念的轉變和審美層次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觀眾渴望通過精神上的共享共情共鳴,獲得文化滋養和審美愉悅,文化類節目巨大的市場需求,有著比以往更堅實的受眾基礎、更強勁的內在動力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廣播電視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和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既要有文化知識的傳播推廣,還要有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的傳承弘揚,更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辯證取捨、科學揚棄,推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要提倡創新精神,防止簡單模仿導致的千篇一律,警惕一哄而上導致的跟風同質化,也要發揚工匠精神,克服急功近利導致的快餐式消費傾向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年伊始,一批有內涵、高品質的電視文化類節目紛沓而至,火爆熒屏,直抵人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在火熱的現實生活中捕捉靈感和素材,已成為越來越多廣電工作者的共識。從分享知識和智慧的《百家講壇》,到探尋文字詩詞之美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中國詩詞大會》,再到以人生感悟傳遞主流價值觀和正能量的《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些電視文化精品堅定文化立場、堅守文化品格,萃取中華文化基因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凝聚中國精神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於潤物無聲中成風化人,展現了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既收穫了較高的收視率,也贏得了觀眾的口碑,社會反響熱烈。

  供給側改革以承載更多社會功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優質文化類節目在電視熒屏上蔚然成風,反映了創作者在文化建設、價值堅守、節目創新等方面理論清醒之後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是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自主創新的可喜成果。

  文化類節目從興起到興盛,既是價值的回歸,也是時代的必然。一方面源於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本質需求,另一方面來自觀眾對於真人秀場、娛樂狂歡的審美疲勞。感官娛樂固然可以解壓放鬆,但情感的共鳴、思想的愉悅,才是人類精神價值的根本體現。隨著廣大受眾價值觀念的轉變和審美層次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觀眾渴望通過精神上的共享共情共鳴,獲得文化滋養和審美愉悅。文化類節目巨大的市場需求,有著比以往更堅實的受眾基礎、更強勁的內在動力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累計吸引了近4.5億人次觀眾觀看,節目微話題熱議指數自開播後迅速攀升至上億,網路論壇、微博、微信朋友圈裡,品詩賞詞成為流行時尚。節目還帶動《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和《中國成語大會》精彩片段反覆重播,出現了文化類節目難得一見的回頭效應和長尾現象。這一節目出色的傳播效應還體現在書籍的銷售上,春節期間,全國詩詞類圖書銷售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近70%,節目播出後的日銷售數量與播出前相比增幅近90%,其中《毛澤東詩詞欣賞》《唐詩三百首》等書籍的提升幅度甚至超過了300%。而《朗讀者》播出後也引發社會熱烈反響,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陸續設立朗讀亭,吸引了眾多市民風雨無阻的駐足和等待,把「無聲的文字,有聲的情感」的理念傳遞給了更多的人。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不同時代的文化都承擔著凝聚價值觀、融化人心、化育行為的社會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社會同樣發揮著育心化人的巨大作用。作為普及文學作品、提高民族素養、陶冶國人精神情操的重要載體,文化類節目應責無旁貸地直面觀眾旺盛的文化消費需求,從供給側發力進行改革,淘汰「落後產能」,向市場提供更多文化精品,承載更多的社會意義。

  自主創新以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優秀傳統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電視文化類節目異軍突起不是偶然,《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一批節目的成功,正是因其精準地抓住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要義、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從內容到形式,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回應了時代的需求和挑戰。總結優質文化類節目的成功經驗,我們還需從以下三個方面開拓發展、勇攀高峰。

  首先要深挖廣拓內容題材,尋找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著力點。為廣播電視注入更深沉的精神力量和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既要有文化知識的傳播推廣,還要有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的傳承弘揚,更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辯證取捨、科學揚棄,推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五千年歷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供挖掘、適合表現的點和面還很多。文字、詩詞、歌賦是其重要載體、組成部分,但只是一個側面,中華大地幅員遼闊,飲食服飾、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爭奇鬥豔,即便是地名、人名的歷史沿革,都有很多可挖掘的內涵。

  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挖內涵、拓寬思路、銳意創新、觀照現實,要圍繞價值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重點著力。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價值理念是骨骼,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是經絡,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中華人文精神是血肉,共同構成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統一體。這些樸素的哲學思想和價值理念,凝聚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生活經驗和生存智慧,蘊含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文化理念,體現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創造力,放在當代社會,同樣發揮著浸潤人心、引領價值、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

  其次要研究尊重規律,創新方法手段。一方面要提倡創新精神,防止簡單模仿導致的千篇一律,警惕一哄而上導致的跟風同質化,另一方面也要發揚工匠精神,克服急功近利導致的快餐式消費傾向。

  在表達內容和表現方式上尋找規律,文化類節目不僅要成為知識的載體,更要集趣味性、審美性於一體,將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融入節目的主題選擇、情景設置、規則制定等各環節,充分調動舞美、動畫、音樂等視聽手段,詩情畫意地展示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之美、境界之美、形式之美,滿足觀眾的審美要求。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的舞台設計配以捲軸效果,讓詩詞在畫面呈現中靈動起來,第一季以「草船借箭」為理念設計賽制,「戰船」「射箭」妙趣橫生,第二季「飛花令」對詩環節懸念十足。

  在傳播手段上尋找規律,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實現多屏聯動,進一步推動全民互動,形成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媒體傳播矩陣。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播出全程開啟移動端,吸引了四五十萬觀眾與現場選手同步答題、吟詩作賦,實現了以大屏帶動小屏、以小屏深化大屏的傳播效果。《見字如面》先將讀信單曲放在互聯網上引發裂變式效應,形成熱點話題,隨後在電視和網路上同步推出合集版,引發新一輪收視熱潮。適應新的傳播格局,電視文化類節目要主動出擊,要素先行,使多樣化的節目信息在網路社群中擴散、延展,獲得更廣泛的傳播面和更強的受眾黏性。

  第三要把握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幾個關鍵點。一是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對內整合社會意識,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傳播中華文明成果和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以具有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的廣播電視節目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積極適應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點新變化,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追求中激發創作靈感,汲取創新力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三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的態度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使之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助推社會發展、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四是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五是統籌協調、形成合力,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有利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接近。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更是時代的召喚、人民的需求。清流潺潺主流歸,百花齊放總是春。自信自覺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挖掘中國智慧,體現中國思考,彰顯中國方案,讓優質文化類節目成為熒屏主流,可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文化支撐。

  (作者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


推薦閱讀:

三菱電機:智能製造 價值創造
他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
以色列特種部隊千里大奔襲,創造史上最具傳奇色彩救援行動
我們都是幸福源泉的挖掘者和發現者,更是擁有者和創造者。
《活著》▏教你創造故事精彩的情節和角色

TAG:文藝 | 創新 | 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