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對於明朝來說算賣主求榮?

清朝皇帝倚重的范文程對於明朝來說算賣主求榮? 2010年07月22日 09:43 鳳凰網歷史 【大 中 小】 【列印】 共有評論14條

核心提示:野史有一種說法,似乎可信。據說,范文程在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 年)考取瀋陽生員,時年18,次年至撫順奔喪,之後恰遇努爾哈赤克撫順等地,大肆擄掠,其「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其降民編為一千戶」。范氏兄弟,亦當在降民之列。由於范文程體魄頎長壯偉,引起努爾哈赤注意,便招至席前問話。范文程是何等聰明機敏之人。他的回答,估計令人滿意,於是,努爾哈赤便將其兄弟隸於鑲紅旗下。其實質,就是奴隸耳。因此,有人認為,范文程從被擄為奴到考試儒生再到開國元勛,這與主動降清為他人賣命有著本質不同。

范文程 資料圖

本文摘自《扒著門縫看歷史》 作者:徐世平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清宮戲中,有一人物,叫范浩正,印象深刻。不過,這個人物是虛構的。其原型,則是清初名臣范文程。也有說法,稱范浩正是范文程和洪承疇兩人的歷史 「合影」,且不論。著名清史專家戴逸先生曾著《范文程大傳》,則稱其為 「滿清開國功臣 」。他也是公認的中國歷史 「十大謀士 」之一。

范文程,字憲斗,生於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卒於1666年(清康熙五年),今遼寧瀋陽人。他曾事滿清開國四代君主,計有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福臨,清聖祖康熙玄燁。他是清初一代重臣,文臣之首。范文程是漢人,大文豪范仲淹先生之後。《清史稿》即有 「宋觀文殿大學士高平公純仁十七世孫也」,范純仁者,范仲淹次子也。現存鞍山的《范府譜書支派第十八世至二十六世》和《范府譜書支派》,也曾明確記述了范氏由來、遼東派系的遷居過程以及家譜的修訂經過等等。也就是說,范文程是中原漢族的名人後代,居然幫助後金之滿人得了天下,因此,後人對范文程,多有責難。有人直稱其為 「漢奸」,將其同洪承疇、吳三桂、祖大壽等人相提並論,因而背負著諸多歷史罵名。

然而,范文程之歸清,清史是語焉不詳的。他顯然不是降清的,至於是附清還是投清,似乎沒有什麼太明確的說法。《清史稿?范文程傳》說:「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並為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這是說,他們兄弟兩人,「共謁 」太祖,怎麼個 「謁」法,沒有說。在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文字中,也只有「得公 」、「始得公 」、「歸國 」,以及 「諧兄來歸 」、「以諸生來歸 」、「杖策揭太祖」等,現代人甚至還寫出了小說,好像叫《八旗風雲》,稱其 「仗劍遏軍門」,說范文程兄弟如何毛遂自薦投奔了努爾哈赤。情節描寫之活靈活現,也甚為奇特。但不管怎麼說,范文程與洪承疇等人的降清,似乎確是有區別的。

不過,有一點是令人懷疑的。後金天命三年四月,也就是 1618年,范文程年方 22,一個毛頭小夥子而已,他憑什麼就一眼看到明朝氣數將盡?他又憑什麼資歷,可以「仗劍遏軍門 」,從而得到器重,爭得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一番 「定性」的話?殊不知,當時的努爾哈赤,對明朝報仇心切,對漢人十分鄙薄。他當時的政策就是 「誅戮漢人,撫養滿洲」,慣常的做法,第一是殺,第二是籍為奴,同時,努爾哈赤對明朝之衣冠人物(包括儒生)亦十分反感,認為 「種種可惡,皆在此輩」。因此,依當時的既定政策,范文程根本不可能有 「重用」之說。事實上,范文程在清太祖努爾哈赤一朝,似乎也沒得到重用。《清史稿》記載:「上伐明,取遼陽,度三岔攻西平,下廣寧,文程皆在行間」。「皆在行間 」,用詞很妙,「行間 」是什麼?可以是謀士,也可以是隨從,更可以是隨軍打仗的漢人奴隸。

野史有一種說法,似乎可信。據說,范文程在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 年)考取瀋陽生員,時年18,次年至撫順奔喪,之後恰遇努爾哈赤克撫順等地,大肆擄掠,其「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其降民編為一千戶」。范氏兄弟,亦當在降民之列。由於范文程體魄頎長壯偉,引起努爾哈赤注意,便招至席前問話。范文程是何等聰明機敏之人。他的回答,估計令人滿意,於是,努爾哈赤便將其兄弟隸於鑲紅旗下。其實質,就是奴隸耳。因此,有人認為,范文程從被擄為奴到考試儒生再到開國元勛,這與主動降清為他人賣命有著本質不同。說他賣主求榮,顯然是缺乏依據的。當時的范文程兄弟,何主之有呢?范文程到了皇太極時代,地位發生顯著變化。《清史稿》說:「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左右」是什麼?那就是親信了。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死,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位。他總結了努爾哈赤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欲以歷代帝王得失為鑒,並以記己躬之得失」的思想,強調要調整滿族與漢族之間關係,緩和民族矛盾的主張。因此,皇太極需要有一批熟知漢族文化傳統的人來替他出謀劃策。這一點,在清宮戲中都有所提及,皇太極對漢族文化的尊重之心,表露無遺。范文程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才得到了破格重用。天聰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極建立了內閣的雛形——文館,范文程由此成為文館的骨幹。范文程也從此成為皇太極的親信謀臣,他因此參與了伐明策略的制定、爭取漢官的歸降、進攻朝鮮撫定蒙古,以及國家制度建設等重大問題的決策。

皇太極對范文程極為重視,關係密切。《清史稿?范文程傳》說,「每入對,必漏下數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復召入。」也就是說,他們每一次談話就得幾個小時(每晝夜是一百刻),甚至來不及吃飯和休息,又再次召入談話。軍政大事,每逢議事,皇大極常說:「范章京知否?」每當議事不決時,他也會說 「何不與范章京商議?」當臣下說 「范文程已經同意」,皇太極才會最後批准相關的決定。有一件事,可以佐證皇太極與范文程的君臣關係。有一次,范文程入侍陪皇太極吃飯,有一道佳肴,甚為稀罕,范文程是孝子,他想到父親還沒有吃過,便遲遲未下筷,皇太極明白,立即著人將這一佳肴給其父親送去。信任與忠誠都是相對應的,范文程受到寵信,當然也想盡忠報主。他在用反間計除袁崇煥,招降洪承疇,以及招攬人才、滿洲興學、發展經濟、改革體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沒有范文程,便不可能有後來滿清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原天下。

范文程是滿清開國功臣,功蓋一時。然而,他又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

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他是漢人,對滿清而言,出身卑微,一奴才也。因此,其一生處處小心謹慎,避免 「功高震主 」,以求 「安身避禍」。他既要運用謀略對付敵人,以取得政治軍事外交鬥爭的勝利,又要謹防禍起蕭牆,巧妙擺脫內部的傾軋。他的一生,憑藉智慧,應付自如,多次化險為夷,終使自己的地位安如磐石。范文程是聰慧之人,這一點,正史野史,都有記載。

他很小的時候,已熟讀四書五經,文才出眾,11歲時,便有《小屋》一詩: 「一門一窗靜,無金無銀貧。小屋書生氣,安待衝天時。」野史有此說法。

范文程為人深自謙退,從不矜伐其功。這一點,在滿清權力更迭的殘酷*中,表現尤為突出。他一生,始終在*中處於超然地位,亦是相當不易。公元 1643年9月,皇太極病死,滿清貴族內部爭奪帝位,鬥爭尖銳。范文程卻信守一條基本原則,始終保持謀臣的公允地位,從不參與權力之爭。但是,他是皇太極的最重要謀臣,難免招致皇太極之弟攝政王多爾袞的諸多猜忌,比如,順治三年(1646年)二月,多爾袞即以 「今國家一應事務,各有專屬 」為借口,以范文程「素有疾,毋過勞」為名,限制和削弱了范文程的權力,對此,范文程更加小心翼翼,處處以退為進。順治五年(1648年),攝政王多爾袞大權獨攬,曾命范文程等人刪改《太祖實錄》,范文程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一旦政局有變,恐有殺頭之禍,遂以養病為由, 閉門不出。果然,多爾袞死後即被問罪,清史記載,范文程「與同官當連坐,上以文程不附睿親王,命但奪官論贖。是歲即復官。」他的機智謹慎,終使其安然無恙。

另一件事,亦相當有意思。范文程一生所進奏章,數量驚人,尤其是皇太極當政時期,眾多重要的奏章多出自范文程之手,但是,他在纂修《太宗實錄》時,「悉焚其草,即實錄史冊,亦僅載什一」,據說,范文程生前曾焚毀了他撰寫的所有文件的草稿,在他看來,這些東西,都是危險的。事實上,歷代偉人之作,很多都出自屬下之手,但凡渲染此等事者,均無好的下場。范文程深知其中之奧秘,從不居功自傲。他的做法,就是不說,也不存,統統付之一炬。

順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順治帝福臨特加封范文程為少保兼太子太保。顯然,順治皇帝福臨對范文程是相當敬重的。他說,「文程在盛京時不附貝勒,後亦不附睿親王,眾所共知。」清史記載,福臨 「勤於政治,屢次到內院去,讓諸位大臣從容咨訪,文程每每以班首承旨,所陳述回答,均能使皇上滿意」,但是,范文程卻急流勇退了。他上疏稱謝的同時,卻以體弱多病為由請求退休。順治皇帝福臨溫諭慰勉,同意他 「暫令解任 」,一個「暫」字,說明順治皇帝還是想待病癒後再召用他的。順治甚至還親自為他調葯;遣畫師為其畫像,藏於內府;又經常賜給他御用衣物,因為范文程身體高大魁梧,還令特製衣冠。這一點,《清史稿?范文程傳》有記錄:「文程疾,嘗親調藥餌以賜;遣畫工就第圖其像,藏之內府;賚御用服物,多不勝紀;又以文程形貌頎偉,命特製衣冠,求其稱體 」。

然而,范文程去意已決,政治之兇險,他是瞭然於胸的。「乞休 」之後,他幹什麼呢?「辟東皋為別業,稍構亭館,植卉木,引親故,徜徉其中;時以詩書騎射課子弟,性廉慎好施與」。與好友親朋種種花木,寫寫詩詞,教教學生,從此不問政事世事,一心一意安度晚年了。 1666年(康熙五年)八月庚戌,自稱 「大明骨大清肉」的一代謀臣范文程去世,卒年 70。康熙皇帝玄燁 「親為文 」,賜葬於北京懷柔縣之紅螺山,立碑以紀其功績。此後,康熙還親筆題寫 「元輔高風」,以為范氏祠堂的橫額。評價之高,可見一斑。

推薦閱讀:

文化博覽系列:羅馬同♂情史(下)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如此血性的皇帝為何被說成是昏君
什麼是郭德綱老師口中的相聲的「王者之風」?
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
為什麼開國皇帝普遍性無能?

TAG:清朝 | 明朝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