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聽故事,有人喜歡看電視劇,其實歷史有時候比電視劇、故事更精彩。看看歷史上朝代興替,還有那些野史雜談,哪一個都讓人回味無窮。江湖今天說一個大清朝的,研討一下,大玉兒是否下嫁給多爾袞。 大玉兒何許人也?她乃是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太后,此人人面桃花,當時被譽為滿清第一美人,十三歲嫁給了皇太極,後金天聰初,皇太極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為大妃,稱中宮大福晉;布木布泰被封為西側妃,稱西宮福晉。但當時沒有東宮福晉,所以布木布泰在後宮位居第二位,僅次於其姑哲哲。再來看看多爾袞。多爾袞,皇太極的兄弟,因為能文能武,一直受到皇太極的猜忌。父親死後,母親阿巴亥被賜死。父母早喪,對少年多爾袞是最大的不幸,這對他一生的成長和政治生涯,產生了深遠影響。天聰二年(公元1628年),在母親死去的豎年,多爾袞就隨其兄皇太極進軍蒙古察哈爾部。多爾袞有戰功,破敵人於敖穆楞。皇太極賜給他「墨爾根戴青」的美號,這一年,多爾袞才16歲。皇太極在位期間,多爾袞參加了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逐漸成為傑出的軍事統帥。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戰役中,他親自衝鋒陷陣,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後金軍多有傷亡。事後,皇太極怒責他的部下不加勸阻,說:「墨爾根戴青也衝鋒而入,倘有疏失,必將你等處以嚴刑,斷不寬容!」進攻錦州城,他又一馬當先,沖在前面。明將祖大壽的軍隊從錦州城頭向南發炮,洪承疇的軍隊則由南向北發炮,多爾袞受到夾擊,幾乎被擊斃。(清史原文:從上圍大凌河戰,多爾袞陷於陣,明兵墮壕者百餘人。上切責諸將之不阻。)以後祖大壽投降,多爾袞向他談及當時的險狀,祖大壽說:「果有此事?如炮火擊中大王坐騎,後果不堪想像!」多爾袞卻說:「當時兩仇相敵,唯恐打不中啊。」 這兩個人物,本來驢唇不對馬嘴,似乎說不上話,但是自古美女愛英雄,英雄難過美人關。大玉兒在深閨之中就曾聽說過多爾袞的名字,何況蒙古人從來就有騎馬射箭的本領。一來二去,二人相互傾慕,況且年齡相仿。俗話說心有靈犀一點通,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的感情更是與日俱增。 皇太極死後,滿清王朝的權利屬於真空地帶。誰能問鼎朝廷寶座,答案自然顯然易見。唯有多爾袞。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說,身後兩白旗和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則是堅強的後盾,而且,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還有一個人也不容忽視,他就是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是年八月十四日,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會,討論皇位繼承問題。多爾袞提出立福臨為皇帝,當然條件很簡單,那就是要大玉兒嫁給他。事實上,政治鬥爭從來如此,大玉兒如果要保住自己兒子的皇位?她必須得嫁給多爾袞,這多少有些政治婚姻的味道。何況兩個人還真的一往情深。說大玉兒嫁給了多爾袞,有三條證據。一個是明末清初抗清將領張煌言的《建夷宮詞》中寫道,「上壽稱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上壽」就是祝壽的意思,所以應該在說一個壽宴。「合巹」是古代少數民族結婚時候的一種習俗,有點像現代的交杯酒的意思。「慈寧宮裡爛盈門」,就是說太后宮裡的人都非常高興。「大禮恭逢太后婚」,這個就說得特別清楚了。就是皇太后的壽辰與婚宴在一起辦的意思。第二個證據是多爾袞稱謂的變化,從「輔政王」到「攝政王」,到最後的「皇父攝政王」,稱謂的變化是大有講究的。最後稱「皇父攝政王」是孝庄和多爾袞結婚的一個重要證據。這恰恰證明了多爾袞與孝庄皇太后兩個人的關係從隱秘到公開的過程。還有一點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園分別為清北陵、清東陵和清西陵。皇太極的墓地位於遼寧瀋陽的清北陵,而孝庄被葬在了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兩地相距400多公里。按照清朝早期喪葬制度,皇后無論是死在皇帝之前,還是死在皇帝之後,那都是要和皇帝進行合葬。孝庄沒有和皇太極合葬,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幾分端倪。 事實上,入關之前,滿族人舊習,允許弟娶其嫂,尤其是家庭敗落或者突發大事的時候,當年,皇太極的弟弟莽古爾泰死了,他的妻妾分別給了侄子豪格和岳任,德格類死後妻子也讓阿濟格帶走。不過,因為大玉兒後來曾經是順治皇帝的母親,多少有點為尊者諱的味道。可見,大玉兒為了保住自己兒子福臨的地位,下嫁給多爾袞,沒有什麼遮遮掩掩的。
※多爾袞生前沒能稱帝,死後卻「謀逆」
※孝庄太后與多爾袞的孽緣
※多爾袞為什麼沒有當皇帝?真是孝庄施了美人計?
※多爾袞為何未稱帝?
※作為大清基業的開創者, 多爾袞為何死後身敗名裂?
TAG:多爾袞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