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智慧法--內明與明心見性

    生命於世道,總體來說都是對名利的追逐過程,對最大價值的追逐過程,在追逐中彰顯自我。這些意識物化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怎樣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收藏和佩戴各種寶物,買各類名貴的豪宅豪車及奢侈品,找這個貴人,供那個財神的內在緣由。更有甚者則迷執於各類催運發財之術,修各種財神之法。

    但究竟什麼是生命中最大的財神,什麼是真正無量珍貴的無價寶、無上寶呢?我們每個生命的真心!

    普天之下再沒有比這個更具價值更珍貴的寶貝了,再沒有比這更大的財神了。而且,每個生命本自具有,並不需要向外攝取或盜取。它既是宇宙源頭,亦是生命源頭,乃生命元神、元氣、元精的根本所在。不論任何人任何生命,均是平等,均源自這一真心,真心無二,佛家亦稱之為摩尼寶珠、如意寶、如意珠、末尼寶、無價寶珠、如意摩尼等。正因此,一切生命才具佛性、覺性、悟性,才具修為修養修證之機緣。

    不明白的人時時刻刻向外找、向外學,最易被各類旁門左道、歪門邪道所迷惑或局限。所以才會有正法門與旁門左道、邪法歪道之分。

    什麼是正法門呢?時刻與真實、真相、真理、真心相吻合,直截了當,不走彎路;秉持「了義法」而絕不為階段性方便而做什麼權宜,乃隨時隨地圓滿一切疑惑之大智慧法、無為法。在人類所有學問方法或法門中,唯獨佛法之禪宗能做到,所以,古高僧大德唯獨將禪宗定為真正的宗門、「正法門」,「攝一切法歸」,其它則只能為「教門」。這也是為什麼在歷代傳承中,禪宗素來被認為非上上根性人難入其門,成為人類最為深妙學問的根源所在。禪宗公案中真正的機鋒、轉語其實均是因時刻與實相、實境大圓滿相應之必然,並非世道不解時所謂的「無厘頭」。

    其它法門均是針對不同根性眾生作階段性接引,只能是權宜法、方便法、有為法、不了義法,亦稱為旁門左道或外道法,包括當代的科學,本質均是在探求宇宙生命的真實、真相的過程中,但總體思路均在外在事項上執著,並未真正洞見宇宙生命之真理。最後各類外道法門均要向禪宗回歸,究明宇宙生命真理,否則疑惑難消、業識難消,是不可能圓滿的。雖為外道法,但亦是為了幫助眾生覺悟,助其修為提升,發心、用心還是善的、利他的。最為可怕的是歪門邪道。所謂「歪門」,均是以「為我」為用心,為達自我目的不擇手段,不惜禍患人心,迷惑人性,誤人慧命。而「邪道」則心機極其陰險,具先天邪惡嗔心,所謂魔子魔孫出世,這輩子所作所為就是為敗壞正理、正法,斷佛法法脈。特別是末法時期,多以眾生業性為牽引,放大人性慾望。對有佛緣眾生,則披佛衣著法褲,以滿足無明者貪慾心理,以佛法敗壞佛法。

    總體來說,次第法均是有為法、初級法,不論您是觀想蓮花,還是觀想佛菩薩,還是什麼護法天尊等等,最後均要往高層次法引領。最明顯的就是密宗,最後到大圓滿法(雖說大圓滿法源於紅教,但卻是各密宗教派公認的最高層次的大法)。接觸過大圓滿法,明了大圓滿法精義的都清楚,實際就是禪宗法了,這個道理身兼禪凈密三教修為有成的母音老人、黃念祖居士都論過。高層次的法絕對不會是固化的、死的,最重「觀機設教」,即根據眾生機緣設計不同的方便法。最高層次大法則是強調時時刻刻「當機」,亦謂之當下之機,抓住當下,就是把每時每刻都當作覺悟、覺證的機緣,不放過、錯過生命任何機緣。

    對應見道開悟後的修為之士則是時時與禪定不相違背,時時刻刻身與心相應、心與相、心與事相應,其實也是「見性」消業(即消除業識)獲得「後得智」的必然過程。真到了業識全消,無疑無惑,心得大安樂,自入佛境。

    不論是觀機設教,還是時時刻刻當機,從修為來說都有個過程,怎麼進入呢?內觀、內明、內證。這是共性的,儒家強調自省、內省,如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自省也」;道家強調自知,如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佛家講得最透,內觀、內明、內證均具詳盡的內在原理。

    內觀、內明、內證圍繞的核心正是禪宗的「明心見性」四個字。這裡的「內」不是指身體內外的內,而是相對於向外馳求之心來論的。禪宗六祖慧能祖師也說:「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

    內觀,告訴我們的是不要錯用心,將心迷執在外在物相、事項上。有些外道旁門解讀成觀照身體裡面,其實,裡面、外面本質是一樣的,落在兩邊,不明中道才是正道。內觀其實是指我們應時刻觀照、體悟外在之事、相對應的心之變化,特別是身與心對應的變化。明了外在一切事、相造成我們時刻情緒、性情、性格、心態變化的根本原因。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內明過程,即內明心性,也是禪宗的「明心」和「見性」過程。

    不過,這時還只是見「我性」過程,禪宗的「見性」還要更深一步。還要從覺悟「我性」到消除「我性」至心之本源空性,心之本源空性就是佛學中說的佛性。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的修證過程,證是印證,即修為自身習性印證心之空性,即內證過程,特別是對肉體習性業識的消除。這才是真正意義的修道,見道之後才不會盲修瞎練,才不易迷失,才是真正的修道。始終與心之覺悟、印證相關。

    唯識宗對內觀、內明、內證過程揭示得最為詳盡。之所以叫「唯識」這個名稱,揭示的正是基於「有」的萬事萬物的內在真實。我們生存的時空宇宙均是因為心之識別產生的。另外發現外相對生命影響的所有渠道不過眼、耳、鼻、舌、身、意,意謂「六根」,均是生命泄漏精氣神之「竅」。

    禪宗六祖慧能祖師將生命系統比作一座城池,這座城池由多個門洞與外界溝通。將眼、耳、鼻、舌、身稱之為「外五門」,將「意」稱之為「內門」。這內外六門構築的生命城池在哪呢?在心地上,《壇經》所謂「心為地,性為王。」生命城池的主宰是誰呢,誰是其中的王呢?未成佛者均是被自我之「我性」主宰。成就後則真心佛性顯露,因真心故,必然善待一切事物,一律平等,用儒家《禮記》第一句話說就是「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對一切事物沒有不恭敬的。唯識宗所謂「轉我識為平等性智」,我識即唯識宗說的「末那識」。

    那「我性」究竟是如何起主宰作用的?我們現在將心用進去,在細節程序中觀照和放大一下我們每時每刻的識別、感知、決斷和價值選擇過程,這本身就是修為法中最為關鍵的內明智慧。

    當我們看到眼前的事物,比如看到一本書,我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本書。所謂「意識到」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一個從信息採集、傳輸、處理、判斷的識別過程。這本書反射的光子通過我們眼球的晶狀體聚焦成像,投射到我們眼球的視網膜上,視網膜上有個光電效應機制,將光能轉化成電脈衝信號,沿著我們眼球後的視神經傳輸到大腦神經中樞。這個時候大腦還沒處理信息,我們並不知道這是一本書。

    究竟怎麼處理的呢?最為關鍵的節點到了。外在電脈衝信號傳輸到神經中樞後會激發我們腦細胞中儲存的相關記憶信息,如什麼叫書,什麼是筆等其它雜物概念信息。所謂腦細胞的記憶信息是通過物質的微觀粒子排列結構形成的。外在的電脈衝信號與我們內在被觸發的記憶信息的電脈衝信號在大腦神經中樞全部呈現出來。到此一切均還是唯物的。

    此時,那個「能知能覺的」、那個思維主體、那個主宰思維過程的「我」就開始比對信息了。請讀者注意,這個能夠比對信息的「我」是虛擬的,非物質的。在哪裡比對呢?無法在物質結構上,但物質結構體露出有結構的信息。信息本身也是虛擬的非物質的。均在信息的本體——「空」上比對。

    宇宙萬事萬物均是基於「空」而存在,「空」正是宇宙萬物的真實真相真理及源頭所在。「空」能顯現一切事物,又謂之「空靈」,空靈即我們這能知能覺之「心」,佛學謂之「心地」。天下所有生命之真心是唯一的,與宇宙同源,沒有你、我、他之別,有別的是心之所生所成之「性」,佛學意謂「業性」,才形成眾多個性化的眾生。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提醒讀者思考:信息究竟是什麼?與佛、心存在怎樣的必然關聯?

    現代科技均是以信息科技為主導,但都是在信息的外在功用上,在產生信息的物質結構上執著。對信息的哲學深意、信息的本源探究得不多。其實,信息本「空」,與「心」意義一樣,我們通常說的信息是指有差異化的信息,即具結構之信息。具結構之信息也就是我們現代文明的知識和知識體系概念。佛學之「心」概念與信息概念一致,心本空,心念起動識別所成為「性」。所以說,我們世道文明的「知識」概念實際就是我們佛學概念裡面的「業性」概念,只是用的符號不同而已。我們每個生命的知識體系實際就是「業識」體系,並累積成「業性」。

    所以說,真正識別、思維的源頭是「心識」,在哪裡識?在心地上比對識別。由於信息這個橋樑,我們對信息的處理在此從物質轉化成意識,從唯物轉化為唯心了。正如易經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當外在的電脈衝信號與內在儲存的記憶信息在心地上被比對得完全一致時,我們這個「我」就可以根據邏輯三段論判斷這是一本書或一個蘋果等等日常識別。

    但最複雜的問題來了,當我們通過眼耳鼻舌身意等渠道採集的外在信息與內在記憶的相關概念信息不一致時,這時我們就不好判斷無法決斷,當然也就無法選擇,外在表現就是想不清楚、優柔寡斷等。這時內在心識就要經過一個很重要的過程——辨證。辨證的核心是以自我價值觀即以「我識」為標尺對信息量大小、多少等不同維度進行反覆權衡、比對。即多少信息是厚書,多少信息是薄書;多少信息是蘋果,多少信息是梨子等等的權衡選擇。

    對於辨證法,很多人覺得抽象,黑格爾說:「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後人類的辨證法才真正成熟」,其實均是源自思維的心識源頭,明白其理後就簡單了。當我們左右權衡最後必須做出決斷選擇時,我們世道之人均是以「我識」作為決斷所依據的標尺。(世道之人所有「我識」均是為獲取價值而建立的,所以也稱之為「自我價值觀」)

    這裡要強調的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下萬事萬物無法不呈陰陽體,「我識」也是物質與意識的統一體。它的物質基礎是我們大腦細胞的微觀排列結構,所以,一個生命體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的大腦相對來說占身體的比重也將越大。這將體現在未來人類的人體特徵上,身體結構總體趨勢是四肢越退化,腦袋越大,就如現在傳聞中很多外星人的形象。「我識」的意識狀態則是心地上具結構的信息體,所謂「心地」是基於「空性」的。具結構的信息體是可以脫離物質媒介而存在的。一個生命的整個「我識」之信息體亦謂之靈識、靈魂。

    「我識」這個內在的度量標尺對於不同生命均不相同,所以,依據它思維出的結果均不相同。究竟哪個生命,誰的思想是對的呢?這是所有生命、所有修為法門都須面臨的一個終極問題。於此能明了必得大通達、大圓融、大智慧,開悟就是必然。從世道來說,凡是圍繞自己的利益和價值即「為我」建立的價值觀均不可能是對的,由此得到的思維判斷也就不可能真正正確,充其量是對小价值、局部價值的判斷和獲取思路。從出世道來論,凡是基於「為我」的修為法門,本質均是有為法,只能是小乘法門,是不可能大覺大悟開大智慧的。

    籠統地說,只有宇宙真實、生命真實之真理才是真正對的。真理也就是國學所說的大道、大智慧、圓融智慧、大圓鏡智。只有了悟大道的生命,時刻與大道相合才能始終正確,印證生命最大價值。

    那怎樣才能從根源上直接了悟大道?直接成就生命大智慧呢?首先必須明了我們有哪些舊的「業識」,時刻在造什麼新的「業識」,在怎麼造「業識」?禪宗謂之「見性」;其次是消除「業識」,佛學簡稱「消業」,包括消除舊的「業識」及不造新的「業識」。

    從根源上直接了悟大道並不是要你躲進深山或躲進閉關房,那些不過是利用外在環境暫閉外緣的修為狀態而已,更多是偏重修為肉身(佛家亦謂之報身、業報身)轉化肉身的階段性過程,並不代表有多高深。多屬佛學「加行位」範疇,當前在修道位中閉關的極少,因為在當前龐雜的末法時代開悟見道者很少(唯識修證的五行位:福德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真正高深的法則是回到世道消業緣的過程,也最難把握,要求見地、修證、行願全在內觀、內明、內證三位一體上體現。什麼意思呢?

    好比我們生命所有的煩惱和痛苦均體現在最最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體現在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得失成敗、吃喝睡撒拉等等中。這些均是業識、業緣造成,並且,最為普遍最為常態的也正是最大覺悟機緣所在。如能在日常中識得,洞見真實轉識成智,必是大智慧法。

    怎樣在日常生活中當下就識得而入修為之道呢?

    痛苦時知道痛苦,喜悅時知道喜悅,憂傷時知道憂傷,煩惱時知道煩惱,吃飯時知道吃飯,睡覺時知道睡覺,行住坐卧時刻能意識到那個清醒的時刻在觀照的「我」,就能當即從外境中脫離出來,即以一切外緣為覺悟之機。如意識不到那個清醒的我,靈識必然處於迷失狀態,換句話說,就是心被外物、外相牽引走了。體現在世道為人做事方面,就是跑神,不認真不用心。否則,必然認真而用心,用禪宗的話說,即是對任何外相、外境、所思所想均能一念靈明地照住,身心相應,《心經》亦有「照見五蘊皆空」之言。

    照,是一門功夫,通過眼神的調理可直接入「照」的定靜功夫。古語也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生命腦部七竅中最為重要,道家有「目多視則神馳」之論,因為眼神反映的正是生命之心神。心較虛靈,難以捉摸,所以道家祖師說「調心自凝神始」。不懂得眼神的調理最容易漏神。

    怎麼調理呢?先將舌頭微微抵上顎,形成小周天任督脈循環。然後腹部微微一收,但不用力,自然調形,全身懈怠的精氣神自然被一念凝聚起來。將向外的眼神收回來,凝神,似看非看,眼神呈均勻狀態,一樣可以看物、看書、看電視、看電腦、走路、開車、思考等等。執著於某一點或糾纏於某一事件之心自然容易坦然地打開而平和,心量會自然擴大,生命之元神、元精、元氣自然壯旺而充沛,身與心均會在這種狀態中自然轉化。

    這種「覺照」狀態與禪定境界沒有差別,如能經常保持可謂是直入精進的修道位了。日常生活中再也沒有比這更究竟更圓滿的心地法門了,有慧緣者切莫錯過此用心禪定之道。

    比如走路時,腳的每一落點、手臂的自然擺動、身體每時刻的感受及對周邊環境均能同時觀照得到,身心相應,心無旁騖,所謂走路時知道走路,這亦是行走中的大道大修為。有人走路為什麼會摔跤,心對腳下及周邊環境觀照不到,心被事、境牽扯到別處緣故。

    再比如吃飯,很多人認為這是本能,還有誰不會吃飯么?其實這都是直指日常生活中的用心之道。世道之人吃飯時心之牽扯極多,一是好分別飯菜口味如何,是否好吃可口;二是吃飯時或閑談或玩笑,心不在焉;三是喜歡將吃飯當做社交公關之工具,存在較強的慾望動機,唯獨不肯用心認真吃飯。真明吃飯之禪道者,吃飯就認認真真吃飯,從端坐、端碗、拿筷子、盛飯、夾菜,飯菜扒入口中,一口口咀嚼,不緊不慢,心安體泰,有條不紊,每個過程均以心觀照,心與飯菜相應,與過程相應,心定如如。

    其它如茶道等均不離此用心之道,從而延及一切人生事宜,吃喝睡撒拉處處不離,所以,佛法特彆強調修為之人應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更強調修為者的「本分事」,均是在此處落腳。何謂「本分事」?這裡蘊含了內觀、內明、內證及禪宗明心見性的大道智慧,現代修行人因無明緣故多在此處陷入法執,以致顛三倒四,錯認宗祖。

    比如一些在家人不明在家人的本分事,總喜歡學做出家人,好以出家人的方法修為但又不肯出家,既貪戀出家人的清修清凈清福又眷戀在家人的好處。特別是一些學密法的,多以宗教形式的迷信法門弄得與社會與家庭格格不入,還自以為是實修。真實修者絕不會經常把觀注點放在外在,絕不會將一些佛學概念天天掛在在嘴,修為都是修自己,生命各有各的歷程和因緣。真實修必然覺悟而具智慧,有智慧者必然做事有思路有條理有效果,這與世道是一致的,佛法並不離世間法。

    如不明世道人性之理,不明世道學問、世道常理即佛學、佛理,做事顛三倒四,沒有輕重緩急,一味執著於一些固化的死的方式法門,被密宗一些上師光鮮的外在名號所迷,怎麼會是正法呢。佛經也有「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之論。總體均是愚痴、貪心、迷執之業力所致。每個生命在世間都有自己的「位」,我們既然在世道就應找准自己當下的那個「位」,尊重自己的本位。在修學修行中要懂得尊重現實適應環境,不應執著地要求環境來適應我們,否則,內在必是以自我為中心。

    另外,另一突出現象是,出家人又不好好出家,很多以各種迷信道聚眾斂財,爭奪名聞利養、寺產地盤。不明白出家人披袈裟出世的本義,不肯本分地清修做人天表率,卻總喜歡糾纏於在家人的俗事,將宗教商業化,還美其名曰慈悲度眾普法。自己對真實真理還弄不明白怎麼回事就涉入世道業緣,以盲引盲,將慈悲眾生當做自己慾念攀緣的借口罷了。

    這正是末法時期最為顛倒的亂象。很少人明白:認清當下的現實,做好各自的本分事最為關鍵。比如做企業的就好好把企業經營好,以正心、正念、正行幫企業賺到更多的錢。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帶領員工共同致富、安居樂業,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地助員工建立正心、正念、正行,覺悟生命大智慧,這本身就具無量功德,所謂「正位凝命」。

    而不是常常想著以歪心邪念賺錢,夢想一些一日暴富的好事,再動機不純地去做慈善公益以吆喝名聲。豈不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更何談功德福報。或修什麼財神法,拜鬼求神求佛,唯獨不肯腳踏實地,在世道以最為平實的方式做人做事成就事業。此均是不明「本分事」之大智慧、大慈悲願心故。

              源於 法喜(劉碩斌)老師新作《頓悟》一書

             (敬請關註:劉碩斌老師工作室的角落 http://u29450972.xici.net)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感覺DNA有種智慧設計的味道,更象一種編程語言,一定有人說是演化的結果,但是做個假設,如果?
二十四節氣與人體對應——《經絡養生智慧》
在城市怎樣找到高人點撥、志同道合的朋友切蹉?
獲得智慧的次第和解脫的步驟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道理?

TAG: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