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千億估值命題:千億營收能否撐起?

2018年05月04日 05:54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編輯:東方財富網

?

五月,雷軍風起香江。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文件,揭開其神秘面紗。

  八年間,小米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一家市場估值約千億美元的企業集團。如果最終達到千億美元,小米市值將超越京東、百度兩大巨頭,僅次於騰訊、阿里、螞蟻。

  產品方面,今年一季度,小米手機以8.4%的市場銷售份額居全球第四。小米手環及小米電視等產品成為行業佼佼者。

  招股書顯示,小米2017年營收達1146億元。招股書公開信中,董事長雷軍更宣稱: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過,目前小米大部分營收來自於手機硬體業務,互聯網業務營收佔比尚不到10%。要成為真正的互聯網公司,這一佔比還需提升。

  作為首家在香港遞交申請的「同股不同權」企業,其股權情況值得解構。

  導讀

  2017年,小米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的營收佔比分別為70.3%、20.5%、8.6%、0.6%。從構成來看,小米依然很像是一家硬體公司,但是,小米在IoT領域以及應用軟體等方面的布局,讓其在互聯網服務方面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5月3日上午,小米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招股書顯示,中信里昂證券、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為聯席保薦人,此次小米暫未披露具體的發行價以及募資金額。

  距離2010年4月小米成立,時間剛好過去整整八年,在招股書中,小米創始人雷軍同時發出一封公開信。雷軍在信中回憶道,小米成立之初,他和其他合伙人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即做一款讓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

  8年之後,雷軍想做的已經不只是一款智能手機,其在信中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5月3日,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雖然從目前的營收構成來看,小米依然很像是一家硬體公司,但是,小米在IoT領域以及應用軟體等方面的布局,讓其在互聯網服務方面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2014年12月,小米完成最後一輪融資後的估值為450億美元。據媒體報道,小米此次IPO估值在1000億美元左右。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千億美元的估值過高,其準確市值還有待上市檢驗。

  智能手機營收佔比超7成

  根據招股書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分別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至2017年,小米在凈利潤方面分別是虧損76億元、盈利4.9億元以及虧損439億元。小米方面表示,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多的虧損,是因為在合併損益表時,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被計入虧損。

  招股書顯示,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分別為88億元、25億元及541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在港交所上市要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製報表,所以需要將優先股與普通股轉換的差額計為虧損,包括美圖公司當時在港交所上市,有60多億元的虧損也是同樣的原因。

  如果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計算,小米2015年至2017年凈利潤分別為虧損3.03億元、盈利18.96億元以及盈利53.61億元。按照這個數據來看,小米從2016年起便開始盈利,且2017年的凈利潤率為4.7%。

  小米的營收主要來自四塊業務,分別是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70.3%、20.5%、8.6%及0.6%。從近幾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智能手機雖然仍是小米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但其營收佔比在逐步下降。

  2017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收入為805.6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為70.3%,而2015年、2016年的佔比分別為80.4%、71.3%。同時,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的營收佔比則逐年增加,2015年至2017年,小米該業務的收入分別為86.9億元、124.1億元、234.4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88.8%,總營收佔比為20.5%。

  4月下旬,雷軍曾宣布一項承諾,即從2018年開始,每年小米整體硬體產品(包括智能手機、IoT及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凈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都將回饋給用戶。

  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小米智能手機和IoT業務的收入佔總營收超9成,雷軍承諾的不超過5%綜合凈利率便是這部分業務。雷軍表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希望小米無論發展到什麼階段,都不要貪戀高毛利,而是堅持「價格厚道」的價值觀。

  雷軍此番承諾,也將小米盈利重任寄託到互聯網服務及其他業務上。

  2015年至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毛利分別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其中,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率在2017年達到了60.2%,對小米整體毛利貢獻很大。

  招股書還披露,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同時,小米擁有超38款月活用戶超1000萬的app,以及18款月活超5000萬的app,包括小米應用商店、小米瀏覽器、小米音樂及小米視頻等。

  劉興亮告訴記者,從業務架構上來看,小米可以與蘋果公司進行對標。根據蘋果最新財報,來自於其他產品及服務業務的收入分別達到39.54億美元和91億美元,同比增幅均超過30%。

  劉興亮認為,對比蘋果,小米未來在硬體以外的業務上也會有較大的增長,但是,小米目前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增值服務的營收,而不能僅依靠廣告。畢竟,廣告營收的增長空間遠比增值服務小的多。

  已投資210家生態鏈公司

  雖然還未公布具體的募資金額,但小米在招股書中已經想好了如何分配這筆資金的用途。

  據披露,小米擬將約30%的資金用於研發核心產品,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慧音箱和智能路由器;約30%用於投資擴大及加強IoT業務和移動互聯網服務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約30%用於全球擴張;約10%用於運營及一般公司用途。

  自2013年開始布局生態鏈以來到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資或孵化了210家生態鏈公司,其中超過90家是專註於發展智能硬體及生活消費產品的公司,它們和小米共同構建起了手機周邊、智能硬體、生活消費品三層產品矩陣。

  小米方面表示,這些產品互通互聯,既改善了用戶的生活,同時也為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提供了專屬平台,小米也通過發展一系列生活消費產品來提高品牌知名度,從而將用戶流量導向零售渠道。

  招股書顯示,小米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級IoT物聯網平台,連接了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若以截至2017年的連接數量計算,消費級IoT硬體全球市場份額佔比小米為1.7%,其次是蘋果0.9%,亞馬遜0.9%,三星0.7%和谷歌0.6%。

  記者從招股書中獲悉小米與智米集團的部分合作內容,這對了解小米與其他生態鏈企業間的合作或有參考價值。據悉,小米和智米合作生產的產品價格要按成本加成基準確定,利潤率一般不得超過2%,同時,小米會對智米進行利潤分享。2015年至2017年,小米向智米集團支付的採購價及利潤分享總額分別約為4.81億元、10.27億元及19.3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海外業務的發展。從收入來看,小米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別有6.1%、13.4%及28%的收入來自全球其他地區,其中2017年的收入達到了321億元。

  截至目前,小米已進入74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其在印度、緬甸、埃及、俄羅斯、以色列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進入前五。

  上述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招股書能夠展現出一個企業的真實運營數據,從小米的財務數據來看,之前傳言的近千億美元估值恐怕有些虛高。但小米這樣的公司確實不能僅以財務數據來衡量估值,其品牌價值等都應計算進去,所以,小米市值究竟能到多少,還需要市場來回答。


推薦閱讀:

慶祝女排奪冠 雷軍送1萬盒5號電池及10台小米手機
鵪鶉蛋小米羹的做法
雷軍憑什麼敢做小米平板?
健胃消食-小米南瓜粥

TAG:估值 | 命題 | 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