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嵩山腳下謀劃還權於李唐

 

 

  女皇武則天嵩山腳下謀劃還權於李唐   2013-10-30 09:54:33 (轉自:鳳凰網·李新月3186的博客) 

  石淙河景區位於登封告成鎮東的九頂鳳凰山北麓,該河發源於嵩山北麓的九龍潭,千迴百轉,南流至鳳凰山下,轉向西流至告成鎮3公里處,彙集成潭。這兒河寬約十丈,中有巨石,兩岸多洞穴……

       公元700年,一代女皇武則天率「未來皇帝」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李顯、李旦皆在武則天前後兩次做皇帝),與她的侄子、太子賓客武三思以及狄仁傑、姚崇、李嶠等宰臣,在此會飲,大概參加的人員極為特殊,類似於今天的政治局會議吧,因此名動天下,史稱「石淙會飲」。

       落座「石淙會飲」的一方巨石,環視群山,俯瞰潭澗,待收回望眼,平視近在咫尺的武則天會飲群臣時留下的「夏日游石淙摩崖詩碑」,也就是說,這方巨石,在1313年之前,也曾「托舉」過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屁股。

  「一方沾染過一位77歲老太婆屁股的石頭,風化一千三百多年,也不會留下什麼溫存與芳香。」隨行者封市史志辦的同志提示不能「意淫」。

  「不"意淫』歷史,你倒是說說,武則天的行宮為什麼叫"三陽宮』吧。」筆者問。

  「"三陽宮』,哈哈,就是《易經》上的三陽開泰,俗話說的"三羊開泰』,"羊』"陽』一轉,取的還是三陽開泰之陰消陽長、冬去春來的吉祥。」隨行者道。

  這種解讀當然沒錯,問題是,武則天,一個女人,一個貴為皇帝的女人,為什麼消陰長陽,把她的行宮命名「三陽宮」呢?就是解讀她意在淫亂,還是沒有道理。什麼采陰補陽、采陽補陰,彌補自身生命力的怪理論,畢竟都以損害對方為基礎。說什麼元陽或元陰,稟賦有限,當這種東西耗光時,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如此,為什麼她還將行宮命名「三陽宮」呢?

  陰消陽長,陽消陰長,周而復始,易變如斯,何有十全,豈有十美!晚年的武則天顯然意識到,天下因她的存在陰氣森然——她之後,男人再握天下,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否極泰來。既然否極泰來,那就三陽開泰吧!

  在中國傳統曆法中,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之後,是陰消陽長,白晝漸長。

  「三陽開泰」源自《易經》六十四卦之「泰」卦。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古人以「坤」為十月卦象,「復」為十一月卦象,「臨」為十二月卦象。卦爻是分陰陽的,「坤」卦六爻皆取陰爻,是純陰之象;「復」卦一陽生於下;「臨」卦二陽生於下;「泰」卦乾下坤上,陽爻有三——因此這種陰陽更易、陰消陽長的「陰陽交泰」,被稱作三陽開泰或三陽交泰。

  「三陽」表示冬去春來,「交泰」意為平安變易。因此,三陽交泰或三陽開泰,就成為春節之際中國人互相祝福的吉利話語。

  「三陽宮」取意三陽交泰或三陽開泰,武則天於此企望的,當是她百年之後,在天下易主時,她的婆家、娘家(即李家、武家)能和諧相處,吉祥安寧,共赴未來。

  在陰消陽長、陰陽變易下三陽開泰,是武則天的政治企望與親情歸依。

  在「三陽宮」,她是否有過什麼政治安排?「三陽」,是否暗含有什麼政治寓言?

  一代女皇的「燃眉工程」

  石淙河畔,曾經延綿著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三陽行宮,曾經逶迤著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二十里苑囿。

  曾經何等森然的女皇禁地,如今早已飛入尋常百姓之家,成為農民地里刨食或廠家堆壘煙囪的地方。站在石淙河畔放眼而望,近處是1米高的玉米地,遠處有零零星星的煙囪與灰濛濛的天。當然,如若把眼光收在石淙河上,還會收穫不少愉悅——松柏與雜樹、荊藤相交織,奏的是一曲綠色交響樂——這,是近年退耕還林的回報。

  江山易改——只要人有意改變。

  其實,現在還讓我們懷戀的三陽宮,能「飛」到石淙河畔,也只是源自「一件小事」。延綿二十里的三陽宮,從朝廷決定營建,到武則天入住,也只是用了100天的時間。

  三陽宮倉促而建,急促而成,且只「在世」3個年頭就被扒掉廢棄,材料被運到洛陽之南的萬安山,建起了興泰行宮。但在這3個年頭裡,武則天兩度「下榻」於此,且每次一待就是三四個月。三陽宮雖系倉促而建,但「對待」三陽宮,武則天異乎尋常地「認真」。讓武則天上馬三陽宮工程的這件小事,是什麼呢?這件小事,又牽動了什麼家國大事,引得武則天如此費神費力?難道朝堂或其他地方,就不能解決這一家國大事?難道只有在告成的石淙河畔,這一家國大事才能圓融起來?

  《資治通鑒·唐紀》寫到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劈頭就講了這「一件小事」——

  「正月,戊寅(二十八日),內史武三思罷為特進、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平章事吉頊貶安固尉。」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吉頊是武則天的「紅人」。內史、平章事都是宰相之職,但在這次人事調整中,武三思擔當起武則天接班人、太子李顯的老師,吉頊被貶到一個遠離京師洛陽的地方,充任小官——在武周朝堂,武三思是反對立儲李顯第一人,他做夢都想成為武則天的接班人,承繼武周大業;吉頊是力挺立儲李顯第一人,睿宗詔書稱其「首陳返政之議」,就是肯定吉頊最早提出了恢復李唐的政治主張。

  立儲李顯後,武三思、吉頊被武則天如此這般地安排各自的政治走勢,自是「妙不可言」的政治遊戲。

  但這種「妙不可言」,畢竟不是政治家的政治,只是一時的「和稀泥」之術。這一「和稀泥」事件的導火索,緣起吉頊與武則天的另一個侄子武懿宗「爭功」——在抵禦突厥人侵犯趙州(今河北趙縣一帶)的軍事行動中,他們兩人都說自己的功勞大過對方,在朝堂上爭得大失斯文。

  吉頊偉岸善辯,武懿宗矮小駝背。廷辯中,吉頊怒視武懿宗,以高凌矮,聲色俱厲。武懿宗被吉頊逼得很是狼狽,這讓武則天都有些掛不住臉面,她有點兒不高興地說:「吉頊,你在朕的面前,猶敢卑我諸武,假以他日(我不在了),(諸武)怎麼可能拿你當依靠呀!」

  過了一些時日,吉頊奏事,正援古引今、滔滔不絕,武則天發怒道:「你說的,朕早就不知聽了多少遍,你不要多說了!太宗有一匹馬,名叫師子驄(也作獅子驄),肥壯任性,沒人能馴服。朕當時作為宮女侍奉太宗,就對太宗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先用鐵鞭抽打它的身子,不服,就用鐵棍擊打它的腦袋,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太宗聽了,壯朕之志。今天,愛卿難道非要玷污朕的匕首嗎?」

  「卑我諸武」,武則天不悅,已是鐵鞭加身;奏事援古引今,廢話連篇,武則天發怒,當是鐵棍擊打腦袋。

  吉頊伏地,請求免死。武則天不會因他多說廢話就殺了他,當然會免他一死。

  但「諸武」由此認定吉頊不再是武則天的「紅人」,他們正怨恨吉頊依附太子,於是就藉此「捆綁」起來,共同揭發了一件吉頊的弟弟假冒官吏的舊事。由是,連坐吉頊,被貶為一個地方小官——吉頊被「諸武」趕出了洛陽。

  在吉頊辭別京師之日,武則天召見了他。吉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對武則天說:「臣今天就要遠離朝廷,恐怕永無再見陛下的那一天了。在此,臣想說一句心裡話。」

  武則天馬上賜坐,問他想說什麼。此時,吉頊倒反問起武則天。

  「如果水和土分別盛在兩個容器里,有爭執嗎?」

  「沒爭執。」武則天說。

  「如果把水和土和在一起為泥,有爭執嗎?」

  「沒爭執。」

  「如果把泥一分為二,一半塑佛家的釋迦牟尼,一半塑道家的元始天尊,有爭執嗎?」

  「現在就有爭執了。」武則天道。

  吉頊離坐,伏地磕頭,說:「宗室、外戚各當其分,則天下安寧。現在太子已立,而外戚還在為王,這是陛下驅趕著李、武兩家日後你死我活地自相殘殺,不得安寧呀!」

  武則天一聲嘆息:「這事兒,朕也知道。但目前已經到了這一步,就是不好,又該怎麼辦呢?」

  武則天晚年,特別是立儲李顯後,李、武兩家與朝廷官員猶如一塊和在一起的稀泥——吉頊只是到東宮走了幾趟,就被「諸武」聯手陷害。無奈之下,武則天也只好「和稀泥」。武三思擔當太子李顯的老師,不能說不是武則天調和李、武兩家矛盾的一種方法。但朝廷官員把武三思看作監視太子行蹤與大臣動向的「諸武」「間諜」,亦未嘗不可!也許武三思本人就是以此為任,監視太子的!雖業已如斯,但武則天一經吉頊「提醒」,還是立馬著手開始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三陽宮,就這樣成為武則天的「燃眉工程」。3個月後,三陽宮建成。久視元年四月,武則天率一干人馬,入住三陽宮。

  名曰避暑,農曆四月的洛陽,能熱到哪裡去?這牡丹盛開的季節,最喜愛牡丹的武則天,顧不上游賞牡丹,只好到石淙河畔還散發著油漆味道的三陽宮,「斡旋」她身後的天下安寧了。

  700年初夏三陽宮寬闊的苑囿里,77歲的武則天、70歲的狄仁傑、50歲的太子李顯並馬漫遊。

  他們到底說些什麼,一點兒也聽不清。

  突然,大風驟起,狄仁傑的頭巾被吹落在地。頭巾晃過,坐騎受驚,開始狂奔,狄仁傑無法駕馭,隨時可有不測。武則天急令李顯縱馬狂追。李顯追上驚馬,抓住籠頭,順勢套繫繩索,將狄的驚馬與自己的坐騎死死地「結為連理」。李顯駕馭坐騎,兩匹馬飛馳轉緩,慢慢地停了下來。

  狄仁傑年老多病,經不起落馬一摔。驚馬之難雖然避免,但到了這年九月,他還是駕鶴西去。

  狄仁傑入朝,武則天常阻止他跪拜,說:「看到國老跪拜,朕的身體也陣陣作痛。」狄仁傑去世,武則天流著淚,說:「朝堂空矣!」此後朝廷一遇大事無法決斷,武則天就會嘆息,說:「老天為什麼這麼早把我的國老奪走呢?」

  此時,武則天為什麼如此倚重狄仁傑?

  698年之初,武承嗣、武三思為謀求太子之位,連連派人遊說武則天:「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

  武承嗣、武三思頻繁遊說時,狄仁傑也常常對武則天說:「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高宗皇帝以二子託付陛下,現在陛下想把天下移之他族!但在姑侄與母子之間,孰親孰疏呢?陛下立子,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還沒聽過侄為天子,姑姑 於太廟的。」

  武則天說:「朕的家事,愛卿就別胡亂預知了。」

  狄仁傑說:「天下就是陛下的家,有什麼不是陛下的家事!何況君為元首,臣備宰位,我哪能不預知呢?」

  過了些時日,武則天對狄仁傑說:「朕做了個夢,夢見大鸚鵡兩翅皆折,這是什麼意思?」狄仁傑答道:「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李顯、李旦)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由是,武則天立侄之意被順利消解。

  就在這時,吉頊也在圖謀恢復李唐。但與狄仁傑相比,他顯然不夠老辣。

  吉頊是從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下手的。吉頊對他們說:「你們兄弟貴寵如此,並非德業取之。天下之人對你們側目切齒,也是自然的。不為天下立大功業,將來你們拿什麼自保呢?我為你們擔憂呀!」張氏兄弟嚇得要命,哭著討要計策。

  吉頊說:「天下之人未忘唐德,都在盼著廬陵王。陛下春秋已高,大業總要有所託付。武氏諸王並非是陛下所願意託付的。你們何不勸說陛下,立廬陵王為太子以系蒼生之望。這樣不但可以免禍,也可以長保富貴呀。」張氏兄弟認為吉頊言之有理,就屢次對武則天言說立廬陵王之事。武則天知道此出吉頊後,召他詢問。吉頊具陳利害,武則天這才下定決心,召回囚禁在外的廬陵王。

  從正月武承嗣、武三思活動「立侄」,至三月武則天以廬陵王有疾為託辭,召其回到洛陽,其間只有兩個月時間,此可謂武則天快刀斬亂麻。

  李顯回到洛陽後,舊的平衡被打亂,武則天開始「和稀泥」——六月,「太子太保魏宣王武承嗣,恨不得為太子,意怏怏,戊戌,病薨」。「以春官尚書武三思檢校內史」。

  九月,「以夏官尚書武攸寧同鳳閣鸞台三品」。「立廬陵王哲為皇太子,複名顯。赦天下」。

  699年,武則天「賜太子姓武氏;赦天下」。「慮身後太子與諸武不相容……命太子、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與武攸暨(太平公主夫君)等為誓文,告天地於明堂,銘之鐵券,藏於史館」。

  …………

  吉頊直言「和稀泥」遺患無窮,武則天驚夢大醒。

  在三陽宮,經過一個月斡旋,「三陽開泰」的政治籌劃噴薄而出——武則天心情舒暢,於是召令大家「石淙會飲」,做詩言志。

  「夏日游石淙摩崖詩碑」排序是:武則天、李顯、李旦、武三思、狄仁傑……這種排序,無疑可看作是政治遺囑;而這種政治安排,也幾乎全面倒向李家。只是武三思的存在,還寄存著武則天的企望——企望李顯、李旦、武三思「三陽開泰」,天下「惠風和暢」,日後武家能在李家的屋檐下和而相生。

  但狄仁傑不幸去世,政治變數陡然激增……

  為調和李、武兩家的矛盾,久視元年農曆四月,武則天率一干人馬入住散發著油漆味道的三陽宮,「斡旋」她身後的天下安寧。圖中帶窟窿眼的平面石頭,為武則天會飲群臣的「夏日游石淙摩崖詩碑」。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李治和武則天的故事是怎麼的?
揭秘真正的狄仁傑 武則天一直都暗戀他么
武則天立儲:不重社稷重宗廟
武則天到底有多少個男寵?
武則天正傳

TAG:武則天 | 李唐 | 嵩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