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教學設計

《雨霖鈴》教學設計(2009-05-12 13:52:33)

轉載

標籤:

詞人

長亭

上闋

景物

柳永

東坡

教育

分類: 教學設計

《雨霖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作品「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2、了解柳永詞的風格。

   3、理解善於鋪敘、融情於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在清朝末年,有一位著名學者,名叫王國維,他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其中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幾句話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蝶戀花》;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幾句出自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那麼這三種境界中的第二境界是什麼呢?那就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誰知道這兩個名句出自哪位詞人的筆下?——這兩句也是出自一位宋代著名詞人的筆下,這位詞人名叫柳永。

二、題解及作者:

    柳永生於公元987年,卒於公元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變(不是七十二變)。因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稱柳七;又因為他曾經做過屯田令,所以人稱柳屯田。他是北宋著名詞人,也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流傳很廣。著名學者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就是說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聽到柳永的聲音,可見他在當時也是詞壇大腕兒。他的詞集是《樂章集》。仕途坎坷,為人放蕩不羈,終生窮困潦倒。精通音律,創作了大量適合於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其詞多描繪淪落不遇、離愁別恨、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形成一種鋪敘、白描、抒情相結合的詞風,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在他的《樂章集》中,有一首千古名作,這首千古名作是北宋婉約詞中的一件精品,是描寫愛情,描寫離別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使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之感嘆。這首千古名作就是——《雨霖鈴》。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這首作品。

三、朗讀:

   1、范讀,注意朗讀的節奏。

   2、齊讀: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律,並且注意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賞析:

    這首詞語言文字方面的理解,參考注釋。本課重點賞析這首詞的內容和寫法。

詞作分為上下兩闋,

        上闋寫臨別之時留戀難捨的情景,

        下闋寫離別之後孤獨痛苦的心情。

1、 賞析上闋。

①開頭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內容?

明確:這三個句子交代了時間、地點以及詞人所處的特定環境。

②這三句描寫,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還有別的什麼作用嗎?(聯繫《琵琶行》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

參考:這幾句除了交代時間地點和特定環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氣氛,它渲染了一種凄楚悲涼的氣氛,從而為全詞奠定了低沉傷感情調,烘托出濃濃的離愁別緒。

[此處若學生不能回答,則啟發:我們在看一些影視作品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當好人要遭殃的時候,往往都是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狂風怒吼,陰雨綿綿,這樣的場景有什麼作用呢?]

補充資料:

寒蟬、長亭、驟雨初歇(意象)等都是最能表現他當時心情的事物。

寒蟬

    古人在文學作品中寫到「蟬」的時候,往往都是和「憂愁悲苦」聯繫在一起的。比如元代的盧摯在《沉醉東風》中說:「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宋代詞人晏幾道在《採桑子》中說:「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這些詩句都是借「蟬鳴」來抒發悲苦憂愁的思想感情的。因為蟬的鳴叫,嘔啞嘲哳難為聽,而秋蟬的鳴叫就更加凄涼,這裡再加上一個「寒」字,就愈發使人感到特別的悲苦,因而「寒蟬凄切」四字在詞作之首就為全篇奠定了一種令人心碎情感基調。

長亭

    早在秦漢時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當時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長亭」五里一短亭。詞中的長亭(短亭)是古代的人們送別的場所,許多文人學士在寫離別時經常要寫到長亭。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這些詩句都將離別與長亭聯繫在一起。正是因為長亭是送別的場所,所以它也就成了離愁別緒的象徵。面對著長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灑淚惜別,曾有多少佳侶從此各奔他鄉?作者面對此亭,睹物傷心,觸景生情,怎能不感慨萬端!更何況眼下是驟雨初歇,涼意徹骨,暮色蒼茫,雲低風冷。在這樣一種令人凄神寒骨的環境中,又怎能不讓人黯然銷魂!

教師總結:在這三句中,詞作開篇就以凄婉之筆通過環境描寫渲染了一種令人心碎的悲涼氣氛。在一個清秋的傍晚,大雨剛剛停歇,烏雲依然密布,寒蟬凄涼的鳴叫此起彼伏,面對著長亭古道,一對傾心相愛的人就要分手了。「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是多麼令人傷感的場面啊!詞作開頭這三個句子字字寫景,而字字傳情,景物特徵與人物心情水乳交融,正所謂字字情,聲聲淚,令人頓生許多愁啊。

⑵「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①活動:通過想像和聯想,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亭送別時的情景。

示例:在那樣一種令人銷魂蝕骨的環境中,城門外,帳篷中,一對情侶設宴餞行。正在難捨難分之際,縱然有山珍海味,美饌佳肴,也必然是食之無味;而船家又看不出個眉眼高低,竟然在這樣的時刻催促登程!詞人不想走不願走卻又不得不走

矛盾:留戀←→催發         情深意長→不想走,我想留)這真是令人柔腸寸斷,肝膽俱焚!

痛苦、無奈、戀戀不捨的心情

⑶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詞人用細節描寫推出的特寫鏡頭

學生描述此情景並賞析:

參考:在這個特寫鏡頭中,詞人突出的是相握的手和含淚的眼。在這個畫面中,兩雙無力而有意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離別在即,痛苦萬分,即使有萬語千言,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訴,只好我望著你,你望著我,淚眼相對,無語凝視。「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啊。

白描手法,寥寥數語便把情人間那種纏綿眷戀之情,無可奈何之意維妙維肖地表達出來了。柳永是描寫離別之情的高手,他特別擅長通過這種看似簡單平凡的詞句來傳達真摯感人的情懷。

⑷上闋的結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①這三句再次描寫景物,這裡的景物描寫與開頭三句有什麼不同?

明確:開頭三句寫的是眼前的景物,而這三句寫的是想像中的景物。這裡的一個「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像的、虛構的,它實際上是詞人內心深處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緒的形象化顯現。

②詞人這裡描寫想像中的景物,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請用幾個形容詞加以概括。

明確:詞人此時的心情是惆悵、凄苦、悲涼的。

詞人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籠罩在江面上的霧氣水波長時間難以散開與纏繞在人心頭的惆悵長時間難以消除相似;黃昏雲霧沉沉的特點與人心情的沉重相似。用這些把離愁寫得纏纏綿綿,充分表現了離別的愁緒。那浩渺空闊的楚天,更讓人感覺到前途是多麼渺茫。這樣,這些景物描寫就有力地烘托出詞人的愁緒和前途的黯淡無光,同時也暗示出情侶的分別將是久遠而漫長。 

 」字,既寫出了景物的特徵,又寫出了詞人內心的失落與惆悵。毛澤東也曾經描寫過楚地的天空,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上闋重在寫離別前的依依不捨的情景。

2、賞析下闋。

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①問題:在這兩句中,有三個字點明了這首詞的主旨,是哪三字?

明確:傷離別。

②為什麼古人比今人更看重離別?

參考: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會因為離別而感覺到悲傷。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離別在古代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謂「生離死別」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發達,遠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諸多難以預見的阻隔因素,從而讓分別之人產生前路迢迢、山重水複、歸期難料的紛繁情緒。加上離人多半因為被貶、流放,或為生活所迫,或因戰爭離亂或男女情緣,這就特別惹起人的萬端感慨。③聯繫中國古代詩歌的「悲秋」傳統,結合柳永的處境,體味作者的感情。

    離別本來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傷難過的事,更何況正處在冷落的清秋節呢!秋天本來是草枯葉落,百花凋零的季節,人在秋中往往會有一種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寫秋天的時候,經常與「愁苦悲涼」的感情聯繫在一起。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南宋吳文英在《唐多令》中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風雨夕》中則說:「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些詩句都寫出了懷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離別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又特別凄涼的,而在這首《雨霖鈴》中,詞人把離別之事與清秋之氣疊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別凄涼,這就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

(此時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離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紅顏知己前來相送,此番離別,歸期難料,猶如生離死別,往日千般柔情,萬種恩愛都蘊含在兩雙含情的淚眼中,千言萬語,百般千慮,一切盡在不言中。)

⑵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①這兩句成為千古名句你能說說理由嗎?

參考:它沒有一個字寫情,而又沒有一個字不寫情。詞人設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後,我將身在何方呢?我的身邊還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嗎?不會有了,陪伴我的將只有岸邊楊柳,耳畔清風,天邊殘月!

②句中「酒醒」照應上闋哪一句?詞人為什麼喝酒?

參考:「都門帳飲無緒」,既然是沒有情緒,為什麼還要喝呢?無非是借酒澆愁而已。詞人本指望一醉解千愁,卻不料「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酒醒之後愁緒更濃,這怎不令人潸然淚下呢?

③補充資料:

楊柳」的意象。楊柳是中國古代送別詩中描寫得最多,最優美動人情意綿綿的一個意象。古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楊柳,並經常用折柳表示送別之情,為什麼呢?因為「柳」與「留」讀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戀」之意。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去矣,雨雪霏霏。 ----《詩經。採薇》(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折柳送客,唐最盛,當時都城長安東的灞水兩岸多楊柳,灞水上的灞橋是長安東去洛陽的必經之地,唐代長安人送客,一般到灞折柳而別。

李白在《勞勞亭》中說「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北宋賀鑄在《更漏子》中說:「上東門,門外柳,贈別每煩縴手。一葉落,幾番秋,江南獨倚樓。」④品味詞中的「曉風殘月」對抒情的作用。

 曉風殘月」也是最能觸動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風是涼的,秋天早晨的風更涼,另外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時分登程,送別也在這一時刻,「曉風」意味著離;月光是清冷的,殘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殘月就顯得特別凄涼,另外「圓月」是團聚的象徵,「殘月」含別離之意。所以「曉風殘月」給人一種特別濃重的凄清冷落之感。這樣,作者就通過寫景,點染(烘托)出那種說不完訴不盡的離愁別緒。

在這短短的兩句詞里,作者集中寫了這麼多最能觸動離愁的物(意)象,又寫得那麼鮮明那麼生動。這,正是它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⑶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①詞人這裡為什麼說「虛設」?

參考:因為沒有人陪伴,無論怎樣的良辰好景,對詞人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請大家注意,詞人在這裡只寫到良辰好景,而沒有寫到平常時日。為什麼呢?因為連良辰好景都形同虛設,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千種深情,萬般愛意,又向誰去說呢?只有獨對清風冷月,望空興嘆,為伊消得人憔悴了。這樣,作者就在令人灑淚傷情的抒寫中,結束了全詞。

五、小結:

從整體上看,這首千古名詞,通篇圍繞「傷離別」三字構思:

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

次寫離別之時,重在描摹情態;

再寫別後想像,重在刻畫心理。

全詞情景交融,情深意摯,凄楚動人,具有極強的婉約美,

六、了解柳詞的風格特點:

閱讀討論:東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學士院內)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俞文豹《吹劍錄》

    問題:你認為從以上形象的評論中(選擇的不同歌者和不同的伴奏樂器)可以看出柳永的詞有何特點?

    討論後明確:具有輕柔凄惻的婉約美.具體表現

 1.景物   具有輕、柔、纖的特點。

 2.情感   具有陰柔美:悲慟的離別情懷,思念之苦,細緻入微,低婉纏綿。

 3.意境   具有婉約之美。景為冷落的秋景,情為傷感的離別,狀清秋之蕭瑟,寫別離之凄惻,情景交融。

 

板書

       別前——勾勒環境

       別時——描繪情態

       別後-——刻畫心理

    意象——意境——情感(鑒賞方法)

分享

0


推薦閱讀:

宋詞鑒賞4:柳永《雨霖鈴》賞析,宋仁宗昏君!
宋詞 《雨霖鈴》柳永(賞析)
《雨霖鈴》抒寫離愁之法淺析
筆墨詩抄 | 柳永《雨霖鈴》
劉小晴書柳永詞《雨霖鈴·寒蟬凄切》

TAG:設計 | 教學 | 雨霖鈴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