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五十四集)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五十四集)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第一百四十四頁。今天,我們開始講第三十九品: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定弘出家之後,一個多月就有殊勝的緣分,到河南大相國寺求受具足戒。師父上人對定弘講,受了具足戒,才是一個真正的僧人,升座講經搭二十五條衣,奉持如來正法,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所以定弘受戒歸來,心情很興奮,此生得以能夠搭上如來衣,學習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這是一個無比光榮的事業,當然也是一個艱巨的使命。請大家好好監督定弘、護持定弘,能夠此生不辜負三寶加持,不辜負父母、恩師、護法的期望。

 

  我出家志向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無量壽經》,專弘《無量壽經》,此生就選定了凈土法門。《無量壽經》給定弘的加持很大,它陪伴著我受菩薩戒(在家菩薩戒),陪伴我剃度,陪伴我受戒,受戒歸來還繼續講這部《無量壽經》。所以我們這《無量壽經》斷斷續續講到現在,這個身分已經換了好幾重。原來是在家居士,然後受在家菩薩戒,做優婆塞,然後剃度出家,做沙彌,當然都是名字沙彌,還沒有真正做到,現在受了具足戒,當上了名字比丘。我們現在《無量壽經》講到三十九品,很快能講完,講完之後,我們會重新,重頭開始講,一遍一遍的熏修。相信新的一遍會跟這一遍完全不一樣,不僅是我的外形改變了,我的境界肯定也是有所提升。

 

  我們現在來看這一品的經文,這一品是講慈氏菩薩,也就是彌勒菩薩,他給我們做證明,證明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裡面所說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句句都是真實話。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必定可以幫助自己斷疑生信。這是慈氏菩薩給我們講述,給我們確認所見到、所聞到的極樂依正莊嚴。我們來看經文: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凈莊嚴不。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剎不。】

 

  在這裡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尊者和慈氏菩薩說以下的話,這兩位是本經的當機者,也就是參與這次無量壽法會的兩位主要代表,阿難是聲聞眾的代表,彌勒菩薩是菩薩眾的代表。佛告訴這兩個人,『汝見極樂世界』,你們看到了極樂世界了嗎?因為在上一品,上一品是「禮佛現光」,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兩土導師用神力將極樂世界的境界展現給與會大眾看,大家都親眼看到了。看完之後,釋迦牟尼佛讓阿難和慈氏菩薩兩個人再為我們證明一下、確認一下,確確實實親眼看見了。

 

  『宮殿』,這是極樂世界佛和菩薩住的。『樓閣、泉池、林樹』,這都是講到依報的環境,這是舉幾個例子,統統是具足微妙、清凈莊嚴。這是講到極樂世界一切一切,樣樣都是微妙、清凈、莊嚴。你看見了沒有?這個『不』它不念不,它是多音字,念否,這是問,你看見了沒有?

 

  底下又問,『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剎不』。我們知道極樂世界純一的菩薩法界,不僅沒有六道,連聲聞、緣覺都沒有。為什麼佛在這裡問,「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這怎麼個說法?娑婆世界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六重天;色界就是四禪天,有十八重天;再往上是無色界,六重天。這個在我們前面有提過,這些天人其實都是菩薩,極樂世界的菩薩,在極樂世界人人都是阿惟越致菩薩。可見得,這裡講到的天人,天道的、人道的這些眾生,那是示現的。如果讀過了《華嚴》,聽過了《華嚴經》的,對這個事情就自然能明了。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證得了圓滿菩提。然後在定中,二七日中,有的說是三七日中,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法會只有一真法界裡面的法身大士能夠參與,普通的凡夫是沒有辦法參與這樣的法會的。可是我們在《華嚴經》一開端就看到,有許許多多的天龍鬼神,還有山神樹神等等,他們都來參加這個法會。他們是菩薩還是凡夫?如果說《華嚴經》大家不熟,《地藏經》大概也看過了,《地藏經》是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宣講的,參與那裡的法會的眾生那也是十法界都有。包括什麼?閻羅王,還帶了許多鬼王,這些都是惡道的眾生。他怎麼會有能力參加這樣的佛的法會?實在講,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六道裡面沒有一道不化身,佛菩薩化身在各道裡面,示現身形跟他們這些眾生一樣,教化那些眾生。所以從形象上看,他們是天人或者是鬼王,或者是閻羅王,實在講,那都是大菩薩。

 

  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看到這個情形,在極樂世界,我們也見到有天有人,他們真實的身分都是阿惟越致菩薩,不是天人,菩薩化身。再給大家透露個消息,這些都是來表演的。你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這示現的跟娑婆世界裡面的天人一樣,他們來散花,『雨諸香花』,散作供養,他們供養阿彌陀佛。他們實際上都是他方世界回來極樂世界的菩薩。換句話說,這些都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應化在他方,『遍佛剎』,到他方世界教化眾生,還常常回到極樂世界來供養自己的本師佛阿彌陀佛,這是屬於一類。

 

  另外有一類是阿彌陀佛以神力變化所作。這些天人他是阿彌陀佛變出來的,來莊嚴道場。經上講,極樂世界有鳥在說法,那些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出來教化眾生的。既然鳥能變得出來,那天人為什麼變不出來?當然也可以,都是阿彌陀佛變現,所以這樣的境界真正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在這裡問阿難,你看到這樣的莊嚴境界沒有?天人散花供養。我們看下面的經文:

 

  【阿難對曰。唯然已見。】

 

  這是阿難回答,『唯然』就是答應得非常恭敬真誠。「父母呼,應勿緩」,《弟子規》教我們的,老師呼也要應勿緩,阿難尊者在這裡給我們示現出來,他《弟子規》做得好。佛這一問,他立刻用真誠心、恭敬心來答覆,我已經見到了,佛所講的都見到了。證明不是假的,真實不虛,也不只是釋迦牟尼佛能看到,大家都能看到,阿難就是代表在法會裡面的大眾。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這是釋迦牟尼佛又繼續的問,『汝』就是你,『聞』就是聽到,你聽到阿彌陀佛法音周遍一切世界教化眾生了嗎?這裡講的『大音』是無處不聞,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聽不到,這大音!這是講範圍廣大,無有邊際。另外一個意思,是大化之音。阿彌陀佛這個法門能幫助我們一生不退成佛,不是只教你作阿羅漢或者作菩薩,這都不叫大,這個大是叫你一生圓滿成佛,沒有比這個更大。換句話說,阿彌陀佛凈土法門在十方一切世界都在宣化,十方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這個法門,所以是『宣布一切世界』,宣化流布。具體來講,就是一切世界諸佛都講這一部《無量壽經》,可見得這個法門之殊勝。善導大師講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給眾生說什麼?就說這部經,《無量壽經》是諸佛所說的第一經。

 

  在這裡我們能看到證據,這部經宣布一切世界教化眾生。那我們問了,阿彌陀佛,這《無量壽經》最主要講什麼?就是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度眾生。十方諸佛都代表阿彌陀佛宣說彌陀四十八願,接引眾生。那我們這個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是不是阿彌陀佛的代表?是不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也可以是這樣說。這個法門要細說,說之不盡。四十八願只是講的綱領,可是每一願裡面的義理、境界都是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如果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聽得就更加的具體和圓滿。

 

  正如世尊成道之後,在定中講的《華嚴經》,《華嚴經》有多少?絕對不是我們現在世間流傳的這一套《華嚴經》,這《華嚴經》分量不算大。《華嚴經》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裡面請出來的,分量有多少?經上記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這是釋迦牟尼佛二七日中,就是十四天講的,這不得了!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全部物質磨成微塵,這麼多的數量的偈子。品,這一部經,像我們《無量壽經》有四十八品,這個《華嚴經》有多少品?一四天下,就是一個天下,就是一個小世界的四分之一,把它磨成微塵,這麼多的數量的品數。這個分量太大了,要是搬到我們地球上裝不下。

 

  我們現在讀的《華嚴經》,只是那個真正《華嚴經》的目錄提要。就好像中國乾隆時期編訂的《四庫全書》,這是會集了中國經史子集的文獻的精華,分量一千五百冊。這個分量太多了,乾隆皇帝年紀也大了,他怕自己時間不夠用,看不過來,所以叫《四庫全書》的編輯總管紀曉嵐專門為他編一個《四庫薈要》,五百冊,分量也是太大了。在民國初年的時候,有一批國學大師他們想到,現代人要是讀這麼大的群書會覺得困難,所以他們從四庫裡面又精選出經史子集的這些文章編成《國學治要》,現在我們師父上人把它印出來了,一萬套,每套八冊。這可以說是《四庫全書》的一個薈要、精要、綱目,這是濃縮版。你讀了《國學治要》以後,你才可能對《四庫全書》產生興趣。我們今天讀的《華嚴經》也是原來那個大本的《華嚴經》的綱要。同理,這一部《無量壽經》裡面所講到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是十方諸佛如來所說的這個阿彌陀佛凈土法門的綱要。

 

  阿難在娑婆世界這邊,他也聽到了阿彌陀佛說法的音聲,所以當世尊問起的時候,阿難就對曰,回答,『唯然已聞』,確實聽到了。所以阿難尊者對極樂世界的狀況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明白,讓我們生起了信心,也讓我們對於極樂世界的那邊的菩薩們的生活狀況生起了仰慕、羨慕,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好,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佛言。汝見彼國凈行之眾。游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

 

  佛在這裡,這是釋迦牟尼佛繼續的問問題,問是讓阿難和彌勒菩薩他們說出來,給我們做證明。說你見到了,『彼國』就是極樂世界,『凈行之眾』,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修凈行而來的,清凈心,這是經裡面所說的「心凈則佛土凈」。極樂世界為什麼叫凈土?因為那裡的人人人都修凈行,所以感得凈土。所以我們想要到極樂世界,你要怎麼修?你也要修清凈行。清凈行包括身口意,最關鍵、最主要的是心要清凈,心清凈你生凈土,心要不清凈就生穢土。所以我們為什麼來到娑婆世界?那是因為我們心不清凈!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我們平常言語造作,起心動念,都要以清凈做為我們的標準。清凈叫凈業,不是善業,也不是惡業。你造善,你感得三善道的果報;你要是造惡業,感得的是三惡道的果報,這都是屬於六道輪迴。而修凈業,果報不在六道,在極樂世界。什麼叫凈業?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凈業。即使是行善,也不執著善,不放在心上,也不求果報,三輪體空。這樣你去修,你念佛,才能跟極樂世界相應。如果說,我這口上念佛,但是心不清凈,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的人,一切大眾都是凈行之眾。這個凈行也有等級不同,就是他的純度不一樣,所以凈土裡面分三輩九品。你的凈行的純度愈高,你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就愈高。

 

  底下是講這些極樂世界凈行之眾的生活概況,非常不可思議。你看『游處虛空』,他們很自在,在虛空當中自由自在的飛行,他們不需要藉助任何的飛行工具。我們有時候看到所謂的飛碟,不明飛行物,這個是哪一道的眾生?肯定不會是地球上的人類,應該說是外星人,外星人也是人,也是人道的。因為什麼?因為他們飛行要靠飛行工具,他們自己不能飛,他們不是天人,天人不需要交通工具,他自己神通就能夠飛行。極樂世界,他們這個神通真的是廣大,想飛動個念頭身體就飛了,想到去哪個世界,念頭一動,那個身體已經在那裡了。在虛空當中,站著飛也行,坐著飛也行,躺著飛都行,多自在!到十方世界去旅行,那真是隨心所欲。『宮殿隨身』,不僅身體能夠飛行,連他們住的宮殿,他們住的房子也能夠跟著飛,隨著身體來飛,這個就自在了。不像我們現在去旅行,即使你可以搭飛機能夠飛,飛到澳洲,飛到國外,但是你不能把房子帶走,你到了那個地方,你還要找旅館,這旅行也是很累人。不像極樂世界,想去就去,想回就回,到哪裡都不用愁房子住。即使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是念頭一起就到了,『無所障礙』。身體能夠『遍至十方供養諸佛』,這些菩薩們到十方世界去,不是光是為了玩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供養諸佛。供養是為了聞法,親近善知識。《弟子規》上講,「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所以這些菩薩們,每天他們的事情就是到十方世界去親仁,親近諸佛如來。

 

  他們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怎麼去的?是一個一個這麼去的,輪流去,一個國土一個國土這麼去,那不就累死了?他們是分身去的,可以化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供養佛,然後聽佛說法,聽完之後再回來,《阿彌陀經》上講,回來之後,這只是一頓飯的工夫。從這裡就能看到極樂世界真正是無障礙的法界,《華嚴經》裡面講到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是華藏世界的特區。世尊在這裡問阿難、慈氏他們兩位,你見到了沒有?

 

  『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這是極樂世界菩薩們的修行狀況,凡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念佛沒有間斷的。極樂世界為什麼叫凈土?因為清凈心感召。大勢至菩薩,他的修行就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人人都是凈念,個個都是凈念相繼,就是這裡講的念佛相續不斷。他們既不需要飲食,也不需要休息,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間斷,阿彌陀佛對他們來講就是最好的營養。凈念,這個營養最豐富,什麼營養都可以不需要了。

 

  我們這個世界人是所謂業障重,必須要飲食,必須要睡眠,這是沒辦法,五陰身。如果不吃飯,人就會消瘦,就沒有力氣會虛弱;不睡眠,人的精神提不起來,為什麼?原因就在於念頭不清凈,妄念太多了。所以真正要是妄念少的人,吃飯、睡眠需求就很少。現在我們人人都擔心明年二0一二的災難,都擔心有糧食危機,想儲藏糧食。今天中午,師父上人還講到這個事,災難當中不用儲藏糧食,最好的方法不吃飯,辟穀。極樂世界的眾菩薩們,個個都是這樣的,你看經上講的,「以意為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他們什麼都不用吃,連水都不用喝。我們這裡辟穀還要喝點水,他們水都不用。能不能達到?完全能。為什麼?原理我們清楚,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的物質都是你心想變現的,包括你的色身。不是說這色身是靠五穀雜糧把它培養起來的,不是,是你心想生出來的。而且是什麼?念念相續,每一念就生出色身、生出境界,這個境界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按照彌勒菩薩在《菩薩處胎經》裡面的說法,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如果按一秒鐘五彈指,也就是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這麼多的生滅,每一個念頭一生就生出正報,還有依報。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馬上就滅了,然後第二個念頭又生了,又生出一個新的正報、依報。念念相續,這正報依報境界好像在相續,實際上前念跟後念不相關,沒有聯繫。

 

  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蒙阿彌陀佛加持,個個都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在甚深禪定當中見到這個境界,所以他們信心十足,真的不需要衣物飲食,完全是用意念控制,控制一切正報依報。他們怎麼控制?就是這裡講的,念佛相續。也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凈念相繼,所以他那裡的正報依報都是清凈的。那裡的境界完全沒有任何的染污,沒有退緣。所以到了極樂世界只有進步,沒有退步,個個都住在念佛三昧之中,因此一生必定成佛。你要是精進,你成佛就早一點;你要是懶惰一點,也沒關係,你肯定能成佛,只是時間長一點,這個多好!

 

  下面世尊又問到,『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阿彌陀佛以他的神力變化出許許多多的珍禽異鳥,這些鳥是為大眾講經說法的。那我們問,為什麼佛自己不親自出來講經說法,要變個鳥出來講經說法?眾生的根性不相同,譬如在我們這個世間,有的人嚴持戒律,心地很恭敬,聽法的時候端端正正,這是聽佛講法,他很歡喜。但是有的人,對於這樣嚴肅的要求不習慣,他自在慣了,你讓他端端正正的坐著聽經,坐個一小時,坐不住了,他就想出去溜達溜達,躺在那裡舒舒服服的。對這一類的眾生,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不強求他,怎麼辦?佛在面前,他又不敢妄為,那佛就不在他面前現身,變一個鳥,給他繼續講經說法。如果鳥在旁邊講法,他就可以不需要那麼恭敬,他可以躺著聽,可以翹著腿聽,舒舒服服的聽,甚至逗這個鳥玩,都沒有關係。你看這是阿彌陀佛多麼慈悲,恆順眾生,即使你放逸,也能夠聞法不斷。所以「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這些音都是法音。不僅鳥會說法,這是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也會說法,樹也會說法,風也會說法,六塵說法。這是非常殊勝、非常自在的修行方法。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說到,釋迦牟尼佛問了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這裡就回答,『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彌勒菩薩講,統統都見到了,世尊在這本經上所講的一切,大家都看到了,都親身體驗到了。聽到了極樂世界的說法音聲,看到了極樂世界的莊嚴美好,甚至鼻嗅到了極樂世界的寶香,這統統都是真實的,佛沒有講假話。所以證實了佛在《金剛經》上講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真而不假、實而不虛;如語者,這是講恰如其分,沒有添一點,也有減一點,說的是剛剛好,是什麼樣子,他就說什麼樣子,不妄語、不誑語。

 

  世尊跟慈氏菩薩和阿難尊者這一問一答把我們的疑問斷掉了,目的在此地。所以凈土法門最關鍵的是信心。你有了真信,你才有肯切的求生願望;如果有懷疑,懷疑就會有障礙,障礙我們的信心,障礙我們的願心,換句話說,障礙我們往生凈土。縱然你能夠念佛很用功、很精進,可是這個懷疑也會讓你產生障礙,這是底下講的,到邊地疑城。所以佛在底下特別提醒彌勒菩薩,就是提醒我們。我們來看經文:

 

  【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佛在這裡提醒,提醒我們大家看到極樂世界這麼美好,別忘掉這一樁事情,就是極樂世界還有『胎生』的狀況。這裡講的胎生,不是真的由父母胞胎,胎是比喻,是比喻苦。那極樂世界怎麼還有苦?苦還能叫極樂嗎?還是有,這個是屬於極樂世界的邊地。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是化生的,蓮花化生,邊地也不例外,所以這裡講的胎生,實際上還是蓮花化生,只是說這一類人,他有苦,他不自在,所以是做比喻來講。

 

  佛問彌勒菩薩,你見到了極樂世界人有胎生的嗎?彌勒菩薩回答,『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真見到了,他看到了這一類生到極樂世界邊地的人不自在,為什麼會不自在?因為他見不到佛,見不到菩薩聖眾,也聽不到法音,所以就好像在一個禁閉的空間裡頭,他不自由。可是,雖然他不見佛、不聞法,生活享受還是很快樂的。這裡講到,『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夜摩天是欲界第三層天,比忉利天還要往上,這個快樂那是我們在人間沒辦法比擬的。這麼快樂的生活,他們還是有苦處,這個苦處就是沒辦法聞到佛法,沒有辦法覺悟,所以他們就感受到苦惱,這是極樂世界邊地唯一的苦惱。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天天都能夠聞法。

 

  我現在也感覺到跟著師父上人身邊,那是很快樂,天天聞法,幾乎就好像在極樂世界一樣。不過跟極樂世界還是比不上,為什麼?極樂世界是晝夜六時不間斷的聞法。你想去聽阿彌陀佛講法,阿彌陀佛現身給你說法,你要是覺得想休息一下,阿彌陀佛變個鳥給你說法。總之你聞法不間斷。在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師父老人家現在勇猛精進,你看給我們每天四個小時講法。四小時以外,你想聽法,當然你可以開著光碟,或者打開MP3機也能聞法不斷,但是你總要睡眠,所以還是有很大差距。

 

  邊地裡面的這些眾生,他們雖然生活享受很不錯,這也是佛力加持的,但是沒有聞到法就是苦惱。所以我們要樂於聞法,你才有可能到極樂世界,你要是不想、不喜歡聽法的,估計你跟極樂世界沒什麼緣分。極樂世界他們天天乾的就是聞法,或者在極樂世界聞法,或者遍游十方剎土,到十方諸佛國土那裡聞法。所以不愛聽法的,可能去不了極樂世界。這一類眾生雖然精進念佛,但是因為聞法不夠,理不明,信就不深,有疑就生到了邊地疑城裡面。

 

  彌勒菩薩又說到,『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這個世尊沒有問,彌勒菩薩自己說出來。這一類眾生是生到了極樂世界裡面,不在邊地,正常往生的人,他們有三輩九品,統統都是蓮花化生。他們化生都是在蓮花裡面,「結跏趺坐」,盤腿打坐這個姿勢,自然的化生。這個化生就沒有苦,「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都是自然化生,都是沒有苦。我們這個世間有八苦、有三苦,極樂世界統統沒有。佛跟我們講八苦,生老病死這是四種苦,極樂世界都沒有,生是化生,不像我們這裡父母所生。父母生的時候,其實我們把這個生的苦忘了。神識入胎的時候,那是什麼?自己做不了主,業力推動。你造了什麼樣的業,就要投生到哪一道,遇到有緣的父母,你投進去了。你到了人道,算不錯了。可是要經歷十月懷胎,這個胎獄之苦,在母親的肚子裡面不自由。你入胎了之後,動彈不得,就好像被關在監牢獄裡面。母親要是發了脾氣,你就感覺到好像大地震、火山爆發了那個痛苦;母親喝一口冰水,你好像像到了寒冰地獄裡面的痛苦。胎獄,這個獄是地獄。時間有多長?十個月。可是你在子宮裡面的感覺,那就好像是很長很長的時間,所謂是度日如年。生出來的時候,夾山地獄,出來也是夠受的。特別是嬰兒的皮膚非常的細嫩,生出來之後,接觸到了空氣,那種刺激就好像身上很多的針在扎一樣。一出來之後,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非常的恐懼。

 

  前幾天,陳高老師給我們在這講到的,他能夠恢復到剛剛出生時候的記憶,當時出生之後,真的就是有一種恐懼感,為什麼?所有的人都不認識,而自己又是那麼樣的弱小,所以他害怕,他哭,孩子一生出來沒有不哭的。你見到過哪個孩子一生出來之後笑咪咪的嗎?沒有。為什麼他哭?他苦!極樂世界沒有這些苦,為什麼?他化生。一到極樂世界,你的樣子、你的身形立刻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不用循序漸進這樣生長,不用。他也沒有衰老,也不會生病,也不會死,生老病死都沒有。

 

  我們這個世間還有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極樂世界都沒有。極樂世界它不像我們這裡由父母所生,有血緣家族等等這些關係,所以產生了親情、情愛,有情愛就有愛別離。怨憎會這是講冤親債主,極樂世界人心都是清凈的,行為都是凈行,沒有冤親債主,也無求。極樂世界即使有求,剛剛去的時候還有習氣,想吃飯的時候,馬上百味飲食自然現前,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得苦。所以那個世界三苦八苦都沒有,那是無比的殊勝美好。我們聽了想不想去?你要是想去,必須要深信、發願、念佛,對這個世間一切都要放下。真正想去的人,他的思想、見解、行持跟一般普通人就不一樣。對這個世間他沒有絲毫的執著,沒有絲毫的留戀,沒有放不下的。心裡只有一樁事,就是早一點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如果你心裏面還有想要做的事,想要親近的人,你就還是有放不下,這種執著往往就是往生的障礙。有些人說,我想做好事,好事也不能執著,也不能放在心上,一切隨緣。我們身體現在還留在這個世間,還沒走,跟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切就隨順,隨緣而不攀緣。隨緣的心清凈,攀緣的心就不清凈了。即使是攀的善緣,你想做好事,利益眾生的事,也不可以攀緣,那心也不清凈。所以極樂世界一切人都叫凈行之眾,他的心就是清凈的。

 

  彌勒菩薩在這裡給我們講述,他見到了極樂世界有化生的人,有胎生的人。他就在這裡代我們請問世尊,『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這是什麼原因?極樂世界的人民,為什麼有的人能夠九品往生,有的人還有苦?他不能見佛、不能聞法。彌勒菩薩在這裡把問題提出來了,引發世尊為我們做非常重要的開示,這就是下面一品:

 

  【邊地疑城第四十。】

 

  這一品經文,世尊為我們解答,往生極樂世界一個很重要的障礙就是疑,有疑心,哪怕是這個疑很輕微,都會障礙我們見佛,所以往生極樂世界只能到邊地,在疑城裡面。不過雖然往生到邊地疑城,這個不是永久在那裡,它有期限,它的期限就是五百歲。所以你只要一心念佛,哪怕你有一點點小疑也不錯,你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你還能夠在邊地疑城,五百年之後你能見佛,這跟化生的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一樣,那也是算大成就!所以這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就重要了。當然現在還沒往生,就應該多聽經聞法,把道理搞清楚,把疑徹底斷掉,將來你往生,就能直接入品,而且品位會很高。請看經文: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

 

  這裡是一小段。佛在這裡一開端就給我們把問題解答,為什麼有一類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到邊地疑城,這是因為有疑惑心。這個疑惑心,就是講他的信心不純,不能說沒有,沒有他就不會念佛,他既然念佛,還是有的。可是雖有,但是信不純,他也修戒定慧,在凈土法門裡面,講信願行三資糧,這就是『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他也修信願行,也念佛,也發願求生凈土,可是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對自己的善根總存在著一些的疑惑。下面就講到『不了佛智』,他們對如來果地上的智慧不甚了解。因為不能真正的了解,所以疑就很難免。實在講,這些人多半都是知識分子,跟我這種人一樣的,讀書讀得多,有文化了,往往就很喜歡懷疑。懷疑佛講到的這些境界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這個佛的智能能有這麼高嗎?經上講的佛是萬德萬能,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能力,到底真的嗎?會不會這是佛講讚歎話,鼓勵我們的吧?佛大概也有所不能吧?他有疑,這種人即使是努力的念佛,最後也只能生邊地。那要是他不肯努力念佛,他這個極樂世界就去不了。

 

  這種情形很多人會有,我自己反觀內省,我也是其中一個。真的,我們師父講的,即使是教下的一些大德、大法師,對這種疑惑都會有存在。所以我為什麼發願一門深入《無量壽經》?因為我自己知道,知識分子的疑是很重的,如果不努力的深入經教,徹底的斷疑生信,將來我們恐怕往生都會障礙。這裡「不了佛智」,這一句是總說,對佛的究竟圓滿果地上的智慧有疑惑。下面為我們開出四句、四個方面,講到佛的智慧有哪四種。

 

  第一種,『不思議智』,這就是成所作智。佛大智慧,能成就一切圓滿的事業,就是我們講的無所不能,這就是成所作智。譬如說阿彌陀佛他成佛了,他發願只要你真信切願求生凈土,當你往生的時候,他一定能來接你,這他一定能的,沒有不能的,這個要相信。也曾經有人問過我,是我爺爺問過我,他說,阿彌陀佛很慈悲,他都想接大家去極樂世界,可是這麼多人要往生,譬如說一個人在上海,一個人在北京,一個人在廣州,他們同時要往生,阿彌陀佛怎麼接得過來?你看看懷疑阿彌陀佛的能力。這就是疑心,信得不夠,所以念佛就很難懇切了。我們要堅信佛是有圓滿的能力,一切眾生願意來往生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一定能來接。他的真身在極樂世界,化身來接引,化無量無邊身。就好像月亮在空中高掛,地上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影現月亮,無量無邊的水就能影現無量無邊的月亮,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不可稱智』,這是講妙觀察智,這種智慧就是無所不知。佛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任何的障礙,一切了知、一切通達,這就是不可稱智。

 

  第三種,『大乘廣智』,這就是唯識裡面講到的平等性智。佛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都是平等的,沒有一絲毫的差別,無二無別,全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所以佛心平等。

 

  第四種,『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這個智慧是講至高無上,沒有跟他相等的,這個「倫」就是同類,沒有跟它相等,沒有跟它同類的。真是究竟圓滿,至高無上,這就是大圓鏡智。

 

  所以這四種智,唯識裡面講到的名稱跟這裡講的名稱雖然不同,實質是一樣的。一般知識分子,有文化的人,往往有自己的成見,所以對佛的智慧會有疑惑,這是自己障礙了自己。反而那些善根深厚的老人家,他們不會有疑惑,他們雖然也不理解,但是佛這麼講了,他完全相信、完全接受、完全肯定,不會起一念疑情,這個知識分子比不上。知識分子自作聰明,自以為很有頭腦,很能夠思考,實際上善根不足。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辛辛苦苦,為什麼?就是為這些知識分子講。我們信不夠堅定,所以世尊只好苦口婆心天天講,講到有一天我們真正覺悟了,死心塌地,肯念佛了,求往生了,世尊就完成任務了。對那些善根深厚之人,一聽就相信了,世尊還用什麼這麼麻煩嗎?直截了當就告訴他們,你就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他就能成就了。

 

  這一類有疑惑的眾生,『於此諸智疑惑不信』,他不能夠深信。但是他們也學佛,也修行,『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這個罪福實際上就是相信因果,一個人能夠相信因果,他就不敢造惡,他就能夠成為一個善人。這裡講的罪,就是講娑婆世界六道輪迴的罪苦,六道輪迴真的是遭罪,他們知道,他們也有心發願出輪迴。福就是講往生不退成佛,他們對這個也相信,他們也求往生,也願意去極樂世界,所以他們能夠「修習善本」。

 

  善本,在本宗裡面就是講正助雙修,正修是本經講到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正修;助修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是善本。我們不能夠忽略斷惡修善。為什麼?凈土法門雖然說是帶業往生,但是我們要清楚,帶的是舊業,不是帶現行。如果我們現在還在造惡業,對不起,往生不了,即使念阿彌陀佛也往生不了,所以要懺悔業障。懺悔就是首先認識到自己有什麼樣的惡業,然後要把它改過來,後不再造,這就是懺悔。

 

  怎麼知道自己造了什麼惡業?一定要讀經,尤其是我們師父上人提倡的紮根的經典。師父提倡四個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這四個根都要努力做到,這就是戒律,所謂持戒念佛。這四個根要常常看,最好每天都能看一遍,對照自己身口意三業,看看有沒有犯經典里所說到的這些惡業,有就改過來,沒有以後要更加謹慎注意,不能犯。這是修凈行,它幫助我們念佛得清凈心。

 

  凈宗雖然不需要我們斷煩惱,但是也要伏得住煩惱。如果煩惱伏不住,就是還會常常起現行,遇到境界還忍不住,煩惱會跑出來,這就不行,這往生沒有把握。所以要往生有把握,需要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屬於正修。但是如果我們還有惡業,還常生煩惱,就擾亂我們的正念,念佛三昧就得不到。所以要想念佛功夫得力,要借重持戒、修善,用這個幫助我們念佛,才能夠達到功夫成片。

 

  師父老人家常常提到的深圳的黃忠昌居士,三十多歲念佛往生,預知時至走的,他念佛念了兩年十個月走了。這兩年十個月當中,除了念佛聽經以外,就是每天檢點反省。前兩天,向館長來這裡還談起來,說他看到黃忠昌往生兩天之前,還在他的小筆記本上做記錄,記錄自己《弟子規》、《感應篇》這些犯了哪些,還在記錄,還在反省。這個功夫就用得純熟,真懺悔、真改過,所以心行就清凈。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復有眾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凈佛國。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

 

  剛才上面經文談到的是對於佛的智慧德能有懷疑。這裡面經文所說的,另外一類的眾生,他對於佛這個智慧德能他不懷疑,但是對自己的善根他懷疑,這是另外一類人。他對佛沒話說,相信佛智慧德能,真的崇敬到極處,知道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究竟圓滿的智慧。可是他對自己沒信心,他覺得自己造的業障太重了,往生不了。真有這樣的人,我遇過不少。跑來問我,我造了很多很多業,譬如說墮胎,墮了好幾個,這個業造的重,甚至還有造了盜三寶物,心裏面非常的恐慌,將來要下地獄,怎麼還能往生?這是有疑惑,不相信自己的善根。聽到世尊講的這個當生成佛的法門,他更不敢接受,我這麼樣的罪業深重的人,還能夠當生成佛,能不下地獄就不錯了。

 

  有一位老師,他說他兒子能通靈,跟阿彌陀佛還能夠有交流,阿彌陀佛給他信息。於是他就問他兒子,你幫我看看,這個無間地獄裡面有沒有我的過去生的親人。兒子就通過阿彌陀佛給他指點,說真看到有,前世他的哥哥掉到地獄裡,無間地獄。為什麼掉無間地獄?過去生殺過他母親。我們知道殺父害母這是五逆罪之一,決定是墮無間地獄。《地藏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受的苦無量。結果在地獄裡面的這個人受苦,當時還能跟他交流,跟通靈的人交流,他告訴那個通靈的人說,我業障太重了,念佛都沒用。這是什麼?他把這個事說出來給我們師父聽,師父說,實際上念佛管用,問題是他不肯信。這是什麼?『於自善根,不能生信』。大概他不懷疑佛的智慧,但是他懷疑自己,自己造這麼重的業,怎麼可能靠念這幾句佛就能出地獄?不敢承當。實際上這就是懷疑,懷疑障礙了他出離惡道,障礙他往生凈土。如果他能夠深信,佛智慧無所不能,佛有能力救我出來,我現在一心念佛求生凈土,能不能夠直接從無間地獄一下子到西方極樂世界?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能。阿彌陀佛有願,講得很清楚,你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第六品的經文,一開始就講到,「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焰摩羅界就是地獄),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阿彌陀佛發的願,他實現了。

 

  墮到地獄裡面的眾生,無間地獄的眾生,只要你能夠有信願行,你念佛願意求生凈土,一樣可以得生,一樣能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成佛。阿彌陀佛說,得這個願,就是這個願要是實現了,我才成佛,不實現,我不成佛。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十劫了,換句話說,這個願已經實現了。所以我們的業,過去造的業即使是再重,現在只要我們深信不疑,發真心、發大願求生凈土,什麼業都擋不住你。為什麼?這是靠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能夠接引你往生。不能懷疑,懷疑,自生障礙。對自己要有信心,自己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即使是無間地獄的眾生,他也是本來是佛,只是他有迷惑顛倒,不認識自己是佛,不敢承當,信不及,願不切。

 

  這一類眾生,他們也修行,對於佛的智慧也非常的深信。這裡講到的智能,跟前面所說的智能大同小異,換種說法,『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他能相信。但是對自己善根不能夠生信,聽說往生極樂世界很好,他也願意往生,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反正自己業障這麼重,不念佛也不行,我這樣念佛能往生那固然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反正也不怪佛菩薩,不怨天不尤人,他是這麼個心態。修行非常用功,就是信心不足,這種人生到極樂世界邊地疑城。所以由於他有這個疑惑,他『故於往生清凈佛國,意志猶豫』,他不能夠生起決定心,對於凈宗的理論、境界,他有懷疑。這種人要怎麼樣克服疑的煩惱?唯有深入經教,通過深入經教,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從而斷疑生信。

 

  深入經教,最好的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不要搞雜了。搞雜了,就怕你時間來不及。特別現在災難多,你萬一還沒搞明白,就到命終了,那你就麻煩了。所以一定要專,專在這一部經上。這部經,凈土五經一論裡面第一經,它講得比較詳盡。《阿彌陀經》跟這部經是同部,但是篇幅小,經文太短,說得就不夠透徹,不像這部經講得很透徹,可以把我們的善根補足,把我們的疑心斷掉。

 

  真正不懷疑,對凈土生起決定心的,不管什麼人勸我改修其它法門,有一個法門比凈土法門更殊勝,我也聽了笑笑,絕對不動搖。這是善導大師他對於我們末法時期的狀況就很了解,他在《觀經》批註裡面講到,如果是地前菩薩來勸你,說釋迦牟尼佛教你這個念佛法門不可靠,你改修其它法門。你要是善根深厚,聽了之後不動心,還是老實念佛。那變作一個地上菩薩來給你講,這個法門不行,不可靠,你改修其它法門,或者你得兼修其它法門。你要不要聽他的?還是不能聽。善導大師最後講,如果是十方化佛都來到你面前,異口同聲告訴你,釋迦牟尼佛教你去極樂世界,這不是真的,你會不會動搖?一個真正信心清凈的人,決定不動搖。因為他知道,佛佛道同。假如真的是佛再來給你講,一定是跟釋迦牟尼佛講的是一樣。如果講的是跟釋迦牟尼佛不一樣,這個佛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一定是妖魔鬼怪變現的,來動搖你的信心。

 

  所以我們要真正相信佛陀的教誨,聽佛的話。如果是菩薩來講,菩薩比佛還要差一些,如果跟佛講的話不一樣,那我們也不能聽。這是我們師父講到的,《大藏經》裡面你看有論藏,論很多菩薩造的,菩薩所造的論如果跟佛說的經有不同、有出入,那我們要相信經,不能相信論。經是佛講的,這是第一標準。一切經中,《無量壽經》為第一標準,所以我們一切就要依《無量壽經》來修學。

 

  如果我們看到有祖師大德,他們的講法跟經上有講得不一樣,我們也不能相信,只能是什麼?我們也不要去批評,存疑。也不去宣揚,也不去批評。因為這些祖師大德,他們這個說法,我們不知道當時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可能他要度特定的眾生,他有特別的用心,所以他故意這樣說,我們不了解,他說這個話契什麼樣的機,我們可以不用採用,也不要批評,我們一切以經典做依據,這就對了。所以《無量壽經》這就是我們殊勝的指導,我們的指路航燈!

 

  已經有了堅定的信心,那麼對於經教也可以放下,你就注重在念佛修行,因為佛法重實行,不重知解/枝節。但是信心要是還會動搖,也就是說還有疑問、還有疑惑,那麼經教就不能離開。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的絕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會有疑惑,那個信心還沒有到堅定,那就不能離開經教。這就是為什麼師父老人家每天給我們講經說法,就是為了度我們這些信心還不清凈的人,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個恩德就太大了。如果沒有他老人家給我們每天講經說法,我們自己自悟自修,很難說會不會出偏差。

 

  一定是有堅定的信心,修行達到三昧了,這才是有真實的智慧。如果沒達到三昧,那個知解往往都是邪知邪見,不叫真智慧。所以又要聞法,深入經教,又要努力的念佛修行,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動蕩不安,我們自己更要將往生極樂世界當作第一使命。即使是弘法的人,肩負弘法的責任,也要首先解決自己生死大事。因為弘法,如果沒有得到三昧,度眾生往往會耽誤了自己的修行。所以不要急於一時。我們自己弘法就專弘《無量壽經》,雖然可能攝受的對象不一定很廣,如果你能夠通宗通教,佛法都通達了,你能攝受無量無邊的眾生。但是你要是沒有通達,你攝受眾生有限,但是不要緊,因為我們現階段以自度為主。等到自己拿到往生把握了,才開始廣學多聞,那就是專門為眾生。

 

  所以有疑,對自己善根有懷疑,抱著僥倖的心態,也認真努力的念佛,這是『然猶續念不絕』,這是真念。『結其善緣為本』,這個善願是往生凈土的大願,他有信有願有行,『續得往生』,臨終佛還是來接引,但是由於他的疑,只能夠生邊地。這是講到另一類,總共講了兩類的眾生,有疑心,疑惑不斷的生邊地。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德、諸位同修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從柏拉圖到馬克思(五)——為什麼說有利於弱勢群體的「不平等」才是公正?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  (第十六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16
這兩個詞,在江湖中最重要
如何理解「所有動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動物莊園》」?
平等性智

TAG:平等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