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慧下律法師講《楞嚴經》說三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三空(第十套 8-2)下部
清凈圓融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12-03-10 15:38上慧下律法師講《楞嚴經》說三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三空(第十套 8-2)下部
1060頁,「汝設方便,云何解成」:你想看看用什麼方法,才可以把這結給解開。這就是所謂的觀機逗教,佛不直說,而令阿難自思自解。
「當於結心,解即分散」:「心」,指問題之所在。此言,應當在結心之處,只要一解,此結就分散了,意涵不用左右牽來牽去,作一些不相干的動作:若不直攻問題的癥結所在,怎能解得開?若直攻問題之癥結,當下即解。所以這個「當於結心」也就是隱含了「直指人心」之義。(須知阿難乃大權示現,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便紹如來正法眼藏,為宗門之二祖,所以講起來,阿難也是我的師父,我也是接禪宗法脈,他是二祖。故言外亦即是影射宗門心地法門,有以致之。)又,解從「結心」也是表遠離左右二邊的中道正見實義之修法,不作左拉右扯、二乘凡夫之「空、有」無益之行,直趨中道了義之處。
【義貫】
「阿難」問「言:此」由「勞」病所見的空華相「同」內心之根「結云何」可得「解除」?
於是「如來以手將所結」之「巾偏牽」拉於「其左」邊,而「問阿難言:如是」能「解」結「不」?
「不也,世尊」。阿難答言。
1061頁,第二行,如來「旋復以手偏牽」有結之巾於佛自己的「右邊」,於是「又問阿難:如是」能「解」諸結「不」?
「不也,世尊」。阿難又答。
「佛告阿難:吾今以手」向「左右」兩邊「各牽」拉此巾,「竟不能解」諸結,「汝」且「設」一「方便」,看「云何」能令「解」結之事「成」就?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欲解結,應「當於結」之中「心」一「解」,結「即」便「分散」。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一點也不錯,「若欲解除」諸結,應「當於結心」上動手解除。
【詮論】
有人也許會問說:要解巾上之結,當然是要直接在結上動手,這還用問嗎?而且,這麼明顯的問題,佛為何把一條手巾左右牽來牽去,這很顯然並非解開結縛之方法,只有越扯越緊;而如來為何這麼作呢?愈扯愈緊,諸位!這個就是眾生,眾生想要修行,但是愈扯愈緊,心結打得愈深、愈大!就是剛剛師父所舉的那個居士,他也認真在念佛、修行啊,但是,有不同的看法,就完全攻擊,要燒毀,你看,這個心就愈扯愈緊了!這個不是佛法,哪一個佛弟子說要把《楞嚴經》燒掉的?聽都沒聽過!
而如來為何這麼作?當知:佛以巾為例的時候,是把問題簡化,且就近取譬,令我們一看就明了什麼是解結之方,而什麼不是解結之方;這也是如來「深入淺出」的教授法。這以巾結為例,淺顯明白,但若用在眾生自身的根結上,可就不是那麼單純明顯了,除非是得了無漏道眼之人,或已得法眼、慧眼之大菩薩,其他一切凡夫、外道、二乘,並不能一眼就看出那樣作、那樣修,究竟對不對?能不能究竟解除九界之根結?而佛大慈大智,設如是方便,讓我們一看,馬上就明白:左牽右扯、偏左偏右、墮空執有,不只是白費精力,而且把結越扯越緊了,所以,在座諸位!修行愈修愈煩惱,就是表示你走的路愈錯!修行還有那種攻擊別人的心態,還有不滿別人,那麼就表示你的心沒有自我降伏。所以,這個想要修行的人,愈扯就愈緊,心就愈捆死,記得!你走錯路了,要冷靜一下,再找一個大善知識,好好的來解開。如果你修行,看到的法,每次看,每次法喜;每次看,每次喜悅;每次看,每次解脫一點點,這就表示你走對路了,你走對路了!
所以知道凡夫、二乘之墮空執有之種種修行,實在是「錯用心」,「虛費工夫」,不能解除九法界「二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之根結。所以知道佛智實不可思議,能以如此平實簡單的事例,而來解說開發世界上第一等困難、隱晦難了的問題,令有智眾生一望即得比量之知見,因而心開悟解。所以知道佛之為「無上士、調御丈夫」者,誠然不謬也。
底下,結心在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
經文:【「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粗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注釋】
「我說佛法」:指我以上所說的從根解除,而達到圓通,以至成佛的法門。
「從因緣生」:這個「因緣」是指最勝上的因緣,是如來自證的「如來密因」的因緣,而非凡小所解的因緣。
1064頁,「非取世間和合粗相」:如來之最勝上密因,於此法中,乃不取著世間的任何和合的粗劣之相,以和合就是無常,無常即有生滅;然如來法為離生滅心而修,不得依生滅心而修;若依和合生滅之心或法而修,則所得之法也是無常生滅,所以知道和合之法是粗劣之相;但是如來之法,為依湛然精明之性。所以要依性而修,不要依相而修,諸位要了解這個,緣起法還是粗相,湛然精明之體才是。所以其法為至精純勝上。又,二乘所依粗劣和合之法,(因為二乘是了解緣起法),皆是二法,如依空破有,依凈破染等。然如來之法系令體入本自莊嚴,非空非有,本自清凈,不可染污,究竟離諍,遠離二法。
離諍,這個是功夫,沒有是非就離諍;沒有對錯就離諍;沒有空有就離諍;沒有能所就離諍,諸位!這個離諍就是功夫。你跟朋友吵架,這表示你的離諍功夫還不夠到家。你說:那個人實在是可憐、可惡,我不理他,他卻一直來惹我!還是遠離,眾生就是這樣子,有時候沒辦法遠離!是不是?有時候,夫妻之間怎麼遠離?孩子都生了三個了,變成怨偶了,那你怎麼遠離?所以,有時候很無奈,我們出家人講,是出家人的事,我們可以離諍,你跟我也沒什麼關係,我為什麼要跟你吵架?對不對?那是我們出家人,講是這樣,很方便,你在家居士不一樣啊,孩子都生三、四個了,夫妻之間吵到。。。對不對?所以,人家有一句話說:夫妻之間,愛起來如膠似漆,夫妻吵起來驚天動地!(笑)愛起來如膠似漆,吵起來驚天動地,真的是這樣子。所以,這個離諍,是指你的立場有辦法的,那麼,在家居士就會很難了!
遠離二法,離一切戲論,以一切戲論皆是粗相,為「眾生知見」之本。
「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來以自覺聖智而開發明了世間以及出世間一切諸法,皆了知其本起之因(此即如來藏,為一切法之究竟本因),眾生依此本因,而各隨其所遇之緣,出生十界依正、染凈一切法。
「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甚至一滴雨水,如來之智也能確知其中由多少小雨滴組成,因為如來已得正遍知覺,如實了知眾生以何因緣,而可得多少雨水之滋潤。我比較認同下面這一句,我認為這一句是表法的。那我也很厲害啊,對不對?一滴之雨,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外所下的雨,我慧律法師也知道啊,多少雨?不是奇數就是偶數啊!(笑)不是135,不然就是246,我也知道它。對不對?用猜的也猜得。。。不是奇數就是偶數,亦知頭數啊!
1065頁,「松直、棘曲,鵠白、烏玄」:「棘」,就是荊棘。「鵠」,就是天鵝;體長三尺餘,形狀跟鶴相似,頸長,上面的嘴有黃赤色之瘤,全體是白色的。「烏」,就是烏鴉。「玄」,就是黑。此謂,松樹以何因緣而挺直,荊棘以何因緣而彎曲,鵠何以生來就是白色,而烏鴉何以生來就是黑色。
「皆了元由」:如是等一切依正之法,如來皆了其元由。
「根結若除,塵相自滅」:「根」就是能取。「塵」就是所取。能取的六根之纏結若解除,則所取之塵自然不生。
「諸妄銷亡,不真何待」:「諸妄」,指「能所」諸妄。能所諸妄既皆銷亡,則不證真更何待?此即是:妄銷真顯露是也。
【義貫】
「阿難,我」以上所「說」的從根解除而達圓通,乃至成「佛」之「法」,系「從」最勝上之「因緣」(本源心地)而「生」,然此勝因緣「非」同凡小「取」著「世間」虛妄「和合」而生之「粗」劣之「相」;此乃「如來」依自覺聖智開「發明」了「世」間以及「出世」間一切「法」,了「知其」究竟「本」起之「因」(就是如來藏),所以這個如來藏有無量的種子,種子會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隨」眾生「所」遇之「緣」而現「出」十法界依正一切分齊之相。(以佛智正遍知覺,普知十法界一切總別之相),「如是乃至」即使是「恆」河「沙」數的世「界」之「外」的處所,其「一滴之雨」水,諸佛如來以其智「亦」能如實確「知」其「頭數」(滴數——以佛如實能知彼世界眾生以何因緣,而得受用多少雨水之滋潤故);又,如來之智也對「現前種種」依正之相,皆悉了知其因緣,例如「松」樹以何因緣而得挺「直」、荊「棘」以何因緣而彎「曲,鵠」何以生來即「白」,而「烏」鴉何以生來即「玄」黑,如來於如是諸法「皆了」其「元由」。
「是故阿難」,你今欲修無上菩提,而達佛之境界,即應「隨汝心」性之「中」所近,而「選擇六根」中之一圓通根去修,逮你修到能取之「根結若」得解「除」,則所取的「塵相自」然「滅」而不生,能取以及所取之根塵「諸妄」既皆「銷亡」,此時若「不」現證「真」如實性,更「何待」乎?
所以,在座諸位!要取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並不困難,但於能緣的識心分別、執著,徹底放下;於所緣的相,了知如幻,空無所有,諸位!能所一亡,真如自性自然就顯現,也是在當下,也是在當下,識心當體即空,就是識性,它是不二的。所以你不必跑、不必追、不必尋,就在當下!
1067頁,解結依次第——解後得人空以及無生忍
經文:【「阿難,我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綰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諸位!這個無生忍是最重要的功夫,這個無生忍就是:所有的法都了解無生,同時沒有能忍、所忍,叫做無生忍。已經完全除去能所,心二六時中都在三昧當中。所以,這個無生忍,就是佛成佛的功夫,他的忍辱不是說:我要硬忍!他的忍辱是與空相應,與畢竟空相應的,才能夠達到無生法忍。所以,在座諸位!有人常常講說:師父啊!我怎麼知道我修行有所成就?很簡單!用這個無生忍,印證看看你自己的功夫,你碰到順境,人家讚歎你的時候,你會不會一直心花怒放,忘記了自我?碰到兄弟姊妹為了財產,分的時候,你有沒有怒目相視、惡言相向?你忍得住嗎?或者是你碰到無理取鬧的那一些陌生人,孰可忍,孰不可忍?對不對?
【注釋】
「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不」:「六結現前」,即現前的六結。1068頁,「縈」,就是纏、就是結。這現前的六個結,如果同時去把它們解開,能不能在同一時間內都解除呢?
「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同體」,指同一個巾體。這六個結雖同是一個巾體,但並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內結成的。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初」,就是第一步,第一個層次。解脫有許多個層次,此是第一個層次的解脫:先證人空,表示我們這個四大本空,五陰無我,也就是「人無我」,此是小乘所證的。
「空性圓明,成法解脫」:一切法不住著,叫做成法解脫,空性圓明,就表示完全放下,根、塵、識一十八界所有的萬法,統統放下!空性圓明,圓明就是不缺陷了,不會著此執彼、執此著彼,都不會!
所以,「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證得「人空」之後,若上上增進,則悟此人空之空性本自圓明,無空相可得,即證得「法空」,也就是「法無我」,而成就法解脫。「法解脫」,就是於法得解脫。此所謂的「法」者,一切法也,指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十法界、凡聖、染凈一切法;此為菩薩所證以及所行之境界。菩薩所得法解脫已,也就是一切法而得自在,故得遍法界虛空界,游諸佛土,度脫眾生,成就甚難稀有、不可思議之事。
「解脫法已,俱空不生」:「俱空」,指人空以及法空之二空。這又是更高一層次的證悟:菩薩在得到法的解脫,證得法空之後,又更進一步,證得人空與法空二者俱是無有自性,本不生,也就是所謂二空不生,「二空亦空」。這也就是《大般若經》所說的「第一義空」,或者是「第一義諦大空」。第一義諦大空就是絕對空。
所以簡單講:沒有一種事情、沒有一法、沒有一知、沒有一見不放下,這個就是佛!沒有一相不放下,沒有一知不放下,沒有一見不放下,沒有一法不放下,統統放下!這個放下,知、見、法、相,統統放,這個就是佛!佛法很簡單,著就是眾生,不著就是聖,就這麼簡單,立竿見影!
「從三摩地得無生忍」:「三摩地」,正定;定慧等持,譯為三昧。這裡特別是指首楞嚴三昧。
「忍」,就是安忍,忍可,持心不動。
「無生忍」,也就是菩薩於三摩地中,觀一切法本不生,而忍可於心,並以此忍智持心而不動,稱為「無生法忍」;因為雖然菩薩以定慧力照了,了知一切法本不生,然諸法也常隨種種因緣而如幻現起一切相,猶如空華、水月;菩薩自住三摩地中,觀了一切空華、水月之相,雖有眾相而無實性,雖然無實體性而仍隨緣而現種種相,如幻如化,皆不可得;菩薩以甚深智如是如實觀了,得成於忍,心不動搖,此境界稱為「無生法忍」。
當你了解這個萬法如夢如幻,你就不會一直在這個身體做文章,你就不會,以心最重要。所以,美德比美貌更迷人;智慧比刀劍更有力!
又,為何此「無生法忍」定要從三摩地得呢?因為無生法忍是諸佛菩薩所證最殊勝的無漏智之一,是與定心相應,與首楞嚴三摩地相應之法,非凡愚居散亂境得窺其奧,亦非二乘沈空滯寂之所能入,故唯能從以如來藏為根本的首楞嚴三昧中得。
翻過來,1070頁,【義貫】
「阿難,我今問汝:此劫波羅」天所奉之「巾」,今有「六結現」在目「前」,若欲「同時解」除其「縈」纏之結,可「得同」時都「除」去「不」?
「不也,世尊。是」諸「結本」來是「以次第綰」系而「生,今日」若要解除之,「當」仍「須」依「次第而解,六」個「結」雖是「同」一巾「體」所成,但其縈「結」並「不」在「同」一「時」間,是「則」欲令「結解」除「時,云何」可以於「同」一時而得盡「除」?
「佛言」:眾生修行欲令其「六根」之結「解除,亦復如是」,須依次第而行。「此」六「根」最「初解」脫時的境界為「先」證「得人空」(此為二乘所證境界);其次,若得上上增進,即證悟此人空之「空性」本自「圓明」,因而遠離諸相,亦無人空之相可得,於是即證法空,而「成」就於「法」得「解脫」;複次,得「解脫」於「法已」,再上上增進,如實照見人空與法空二空本身也是「俱空」無自性,其體本「不生,是名」為「菩薩從」首楞嚴「三摩地」中而證「得無生」法「忍」。
諸位!我們第十套到這一個段落。
那麼,我們休息二十分,不能走,我們一定要。。。師父還會下來,一起誦這個楞嚴咒、十小咒。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修學楞嚴的人,就是要實修,實修,我們很久都沒有誦了,很久都沒有誦了。所以,在座諸位!不管你有什麼重要事,統統要放下,也不準走;走了的人,下次不要給他聽,來了就把鐵門關起來,把鐵門關起來。聽《楞嚴經》,就算你家發生火災,你也不能走,楞嚴,首楞嚴大定啊!說:師父!我家失火了!失火是消防隊的事,跟你有什麼關係?你雙手空空能洒水救火嗎?講得也沒錯,好!再坐下來!(笑)對不對?
請合掌,要迴向一下,願以此功德,消災在座諸位法師;消災在座諸位護法居士大德;迴向本講堂消災點燈及亡靈牌位一切亡靈;消災文殊講堂分院南投養德禪寺納骨塔一切亡靈;迴向文殊講堂分院花蓮佛興寺納骨塔一切亡靈,一起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生西方凈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下課!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的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高雄文殊講堂
台灣高雄市806前鎮區嘉陵街6號
TEL:886-7-3327833
FAX:886-7-3362077
資訊網址www.wenshu.org.tw
台灣·高雄文殊講堂
台灣地區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前鎮分行)
賬號:853-62-028898
戶名:林益謙
附註:林益謙系慧律法師俗家名
若欲發心供養慧律法師或助印 助錄法寶
其他海外地區TAIWAN BUSINESS BANK CHIEN-CHEN BRANCH
SWIFT:MBBTTWTP850
賬號:853-62-028898
戶名:Lin e-chien
附註:林益謙系慧律法師俗家名
若欲發心供養慧律法師或助印 助錄法寶
香港九龍觀塘 開源道72-80號 溢財中心7/F01室
<觀塘地鐵站B1或D3出口邊>
TEL:852-3106-4426 852-3106-5133
FAX:852-3106-4436
香港·慧律法師佛經流通處
本講堂絕無派人對外募款·若欲發心·助印·助錄。。。等 請利用劃撥或親洽講堂
鄭重聲明 版權佛陀所有·歡迎翻錄 監製 文殊講堂弘法會
(本集講座到此結束,視頻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0941466i120036798.html?refid=b016843ad9e44a05感恩花旦師兄提供本講座文稿!2012年3月9日校對。)
#《楞嚴經》第十套 分享到: 舉報 瀏覽(5) 評論 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