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男孩的責任心
責任使人成長,責任使人超越。責任就像鈣,沒有社會責任的男孩永遠難以擔當大任。
責任心是培養起來的,是從小鍛鍊出來的。
培養男孩的責任心,應該從三個方面著手:
對自己負責
對家庭負責
對社會負責
1
對自己負責
責任心的培養有一個起點,那就是先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礎,連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無法承擔更大的責任。要想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男子漢,就要讓男孩學會承擔責任,首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抓住機會,讓孩子對自己負責
1922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前夕,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搞到了一些禁放的煙火爆竹,其中包括一種威力巨大的鞭炮,叫做「魚雷」。一天下午,他走近一座橋邊,朝橋邊的磚牆放了一個「魚雷」大鞭炮。一聲巨響,讓男孩神采飛揚,可就在這時,警察來了,把男孩帶走,去了警察局。
儘管警長認識這個男孩以及他的父親,他依然嚴肅地執行對煙火的禁令,判定交美元的罰金。這在當時可算是一筆大錢。這個男孩自然交不起,只好由父親代交。讓人感慨的是,這位名叫傑克的父親雖然沒說太多的話,卻讓11歲的兒子打工掙錢還罰金。
後來,這個小男孩成了美國的總統--里根,他在*中寫道:「我做了許多零工活才還清了我欠爸爸的那筆罰金。」顯然,這件事情讓里根懂得了什麼叫責任,那就是一個人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逼男孩對自己負責
如果男孩已經依賴成性、不願對自己負責,那麼父母需要採取堅決的做法。「逼才是愛」,父母要勇於要求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下面一位「絕情」父親逼兒子獨立的做法值得效仿:
兒子郝丁,在父親眼裡依賴成性、不自立、不勤奮,中專畢業後耗在家裡指望父母幫忙找工作。父親,郝麥收,在兒子找工作的關鍵時刻,讓兒子第二次「斷奶」,狠下心來,逼兒子簽訂了一個雙向獨立協議,讓兒子為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將來負責。
簽訂協議後,父親認真履行協議,堅持三點:一不幫忙找工作,二不給錢,三不替他做決定。兒子最終沒有了依靠和指望,在家裡熬了幾個月熬不下去時,開始外出找工作,先後做過打字員、文員,賣過包子、醬牛肉,開過小店,當過「掃街」的廣告員,做過一年沒有工資報酬的「廠長助理」。
在經歷了一系列挫折以後,兒子終於找到了自信,發現了自己的特長,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廣告人。最後,兒子也理解了父親的一片良苦用心,雖然協議上約定兒子不用承擔父母的贍養義務,但兒子已明確表示他會「違反」協議,當父母真的不能自理那天,他會盡自己的贍養義務。
慈善家余彭年公開表示:30億家產一個子兒也不留給兒子。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兒子強於我,留錢做什麼?兒子弱於我,留錢做什麼?
2
對家庭負責
每一位男孩身上都寄託著家庭對他的無限期望,要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男孩要學會對家庭負責、對生養他的父母負責。愛心應該是雙向的,父母應該讓男孩知道他對家庭,對父母還負有責任。
對家庭負責的意願和能力,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放手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這極有可能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打下一生的基礎。
父母過於強大,男孩就可能會愈加軟弱。父母包辦代替,其實是剝奪了男孩為家庭承擔責任的機會,不利於男子漢氣慨的獲得。為了讓男孩堅強起來,父母有時要心「狠」一點,讓男孩在承擔責任中磨練自己、成長自己。
3
對社會負責
每一位男孩除了肩負家庭的期望之外,他更屬於社會。一個真正想有作為的人,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古今中外,無數仁人志士,正是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驅使下,為國家、為民族、為人類而奮鬥不止。宋朝的范仲淹,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表達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就是他的志向,就是他克服困難的勇氣與韌性,就是他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動力之源。
在北美,大學錄取新生,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志願者服務時間」。加拿大規定:高中生在校期間要完成40小時的社區服務(義工),否則不準畢業。這種做法的背後是這樣一種認識:一個孩子是否關心他人的命運,是否關注社會的需要,是這個孩子今後能有多大造詣的前提條件。
哈佛大學特彆強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把「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服務社會走出去」作為自己的校訓。
責任使人成長,責任使人超越。責任就像鈣,沒有社會責任的男孩永遠難以擔當大任。
推薦閱讀:
※nnnnnnnnnjgddxvyres?
※哪些人註定一生只生男孩,與女孩無緣
※教養男孩與女孩的差異
※等一個男孩成長要多久?
※第一次被別人追求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