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相關推薦 記住鄉愁秦安鳳山村
05-31
通訊:兩岸有「鄉愁」年輕人:從回到鄉村到再造鄉村
2015年05月07日22:3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廈門5月7日電 題:兩岸有「鄉愁」年輕人:從回到鄉村到再造鄉村 作者:閆旭「這個時代是國民旅遊權利日漸彰顯的時代,我們不僅去看山、看水、看城市,去看雨後廈門的風景,也願意回到鄉村,去尋找過去的記憶。」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7日在廈門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天大陸的鄉村,依然承載著美好記憶和傳統風貌,許多古老村鎮經過多少滄桑依然堅守,寄託了無數人的記憶和鄉愁。 兩岸美麗的鄉村,都在吸引著越來越多遊客的到訪。 在城市化、工業化不斷推進,年輕人不斷從鄉村湧入城市的大趨勢下,兩岸亦有一些年輕人,帶著「鄉愁」從城市回到故鄉,打造獨具特色的民宿,讓帶著「鄉愁」而來的遊客在住宿體驗過程中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屆兩岸鄉村旅遊圓桌會議和海峽兩岸鄉村(民宿)項目對接會7日在廈門舉行。許多兩岸民宿業者作為從城市回到鄉村的年輕人,了他們的經驗和經歷。
台灣藝術進駐交流協會會長劉國滄,被台灣媒體稱作「具活力的台灣新生代建築師之一」。他說,民宿精品可以帶動鄉村旅遊,而好的民宿一定要有城市的經驗,城裡的年輕人回到鄉村,會帶動民宿有更好的發展。 經營「戀戀小站」民宿的台灣人林佳民則認為,唯有青年返鄉,才可以活化農村、創新生活,更好地帶動鄉村觀光旅遊的發展。 出生在浙江盧茨村的黃偉舜在北京生活了近20年後回到故鄉,成為了蘆茨土屋創始人、石舍香樟營主、富春江慢生活發起人。 黃偉舜的設想是,建一個富春江慢生活區,打造一種新的鄉村生活模式,將城市生活方式引入鄉村。如今黃偉舜帶著妻子、女兒在蘆茨過著躺在露天可以看到星星,出門能聞到田野氣息的生活,他把他的工作稱作「勞作」,每天種花、讀書、迎接客人。
從僅7個房間、由自己的家整治而來的蘆茨土屋,到營地式樣的、10個木質建築一路向山裡延伸的石舍香樟,再到成立「慢生活基金」,打造佔地千畝的鳳溪玫瑰特色產業農場集群,帶動觀光農業、農家樂等產業發展,並打造文化創業產業基地。 黃偉舜說,這是他「從回到鄉村,到再造一個新的鄉村」的過程。 「回到」鄉村,在劉國滄看來,不一定是回到故鄉。他提到,台灣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些人因為喜歡、認同某個地方就搬過去,把自己當成在地人,在那裡經營民宿,他覺得這也是一種「回歸」,是值得鼓勵的。 陳書毅就是這類「回到鄉村」的年輕人之一。在台北眷村出生的他說,生活在台北市時有一種「失落感」,這種失落感來自於人口密集、交通擁塞、快速的生活節奏。從事景觀建築規劃的陳書毅因為工作常常往鄉下跑,第一次到金門就愛上了這個地方。雖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金門對陳書毅來說卻成了一個嚮往、一個仙境。「說它是鄉愁也可以,它是一個我腦中對原鄉的夢想。」陳書毅告訴記者,結婚以後,他就帶著妻子來到金門,妻子姓李,二人用姓氏諧音命名了他們創辦的設計企業—里埕工坊。
從經營民宿到做設計顧問,陳書毅同時富有城市和鄉村的經驗。「我知道鄉村的人缺乏什麼、城市裡的人要什麼,可以做一個好的糅合」。 被陳書毅稱作「築夢的家」的自宅「里院」的設計,金門古厝民宿的修復,頹屋整治,傳統聚落的打造等,都是里埕工坊的成功案例。 而對他來說,最有成就感的卻是2014年被選為金門珠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這是我融入在地的一個標的。」陳書毅說。分享到:0本文相關推薦
相關新聞
- 15-05-02紀錄電影《美麗鄉愁》觸及農村空心化等社會現實受
- 15-04-30兩岸共創新曲《鄉愁·岸》在廈門首發
- 15-03-24「鄉建」與鄉愁
- 15-03-23狄公故里整村拆遷前不忘「鄉愁」(圖)
- 15-03-20「兩個人的村莊」與最大的「鄉愁」
- 15-03-20在水鄉古村,邂逅鄉愁(組圖)
推薦閱讀:
※找得到靈魂家園 記得住美麗鄉愁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紀念余光中先生
※鄉戀,鄉愁
※鄉愁 勾文靜詩詞一組
※中國人的鄉愁情懷之舌尖上的記憶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