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武術功法簡述--- 羅鐵江
中國武術中常說的功法,是指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攻擊與防禦能力的訓練手段和方法。傳統的梅山武術功法從其本質來說也離不開這個目標。但由於梅山地域的歷史原因,深受梅山本土宗教影響的梅山傳統功法,有著大量的「玄學」因素,如「畫符」、「練水」等,這些帶有巫教特色的修練與使用方法,有些能用現代科學進行解釋,有些不能用現代科學進行解釋卻又有實際的功效,更有一些神秘玄幻的內容,讓人說不清道不白,我們只能秉著科學的態度,批判性地加以繼承與發展。
梅山功法可分為樁功、硬功、軟功、氣功,是梅山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搏鬥致勝的保證,也是衡量練武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在梅山武術中有「先練功,再學打」的說法,梅山地域對高明武者往往用「功夫好」來稱讚,而對那些拳套表演得漂亮卻不能在搏擊中取勝的武者則用「花架子」來評價,因此,也就有了「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拳諺。
樁功是梅山功法的基礎,也是梅山武術中最為重視的訓練方法,有「學四十天打,站三十夜樁」的說法。樁功訓練也就是俗話說的「站樁」,有坐樁,箭樁,釘樁三種樁法,訓練時以坐樁為主,共有三步練法,依次是練形、練氣、練勁。
練形:所謂練形,指的是通過站樁的訓練,練成正確的形體姿勢,使全身上下,形成一個整體,為進一步學習梅山武術的其他功法與技術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樁功的第一步訓練屬於靜力性訓練,以長時間地維持樁式不變來達到訓練效果,從而增加練習者的腿部力量以及下盤的穩定性和平衡性。
練氣:過去梅山地域的拳師們在開場教武時,對樁功的傳授大都只教第一步的練形,後兩步的練法只傳授給正式的入室弟子,而不經師傅的指點,外人很難從站樁的訓練中看出練形與練氣的區別。在武術中所謂的「氣」指的是人體內氣,它是一種只能通過自身體悟而又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認為:「氣衛於外,血營於內,氣血相資,如環無端,內達於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外達於四肢九竅,百節萬毛」。按照武術和中醫的說法「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中國傳統的醫學養生和修道練武的理論中,都有「練精化氣」之說,認為「氣」是人體內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元氣、宗氣、內氣、真氣等不同的名稱,起到聯通經絡,調理臟腑的重要作用,梅山功法的練氣術,就是通過人的神識意念,去調整人體的呼吸,再將呼吸過程中接收的後天空氣轉化為先天的內氣,通過「意領氣行」引導這股修練出來的內氣通過體內經絡系統貫通到四肢,從而達到養生健體,提高運動效率的作用。
梅山樁功的練氣之法,是樁功的中堅功法,也是許多硬功、軟功的基礎功法,在練習時分為兩步,第一步是養氣,第二步是行氣。
養氣,就是培養內氣,又分採氣和聚氣。以培元固本為主要目標,樁功中的養氣訓練,需要第一步練形有成,也就是能堅持站樁一柱香後才能開始實行。
行氣,就是運行內氣,將丹田養成的內氣轉化為武術中所需要的內力,使丹田內氣能運行達四肢,以為搏擊之用。
練勁:在武術上,勁與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二者雖有相似之處,卻有本質的區別,力是人一生下來就具備的本能,哪怕是再弱小的人都會有一絲自己的力量,這種人體本身具有的力量,我們稱之為本力,現代體育運動則稱之為絕對力量。這種本力可以通過勞作與運動得到增長,並能轉變為不同類型的力量,如臂力、腕力、握力,腰腹力,腿力。速度性力量,持久性力量等等。這些不同的力量只是武術功法與技擊訓練所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離搏鬥所需要的勁力尚有一定的距離,武術博擊所需之勁力是在打鬥中破敵之用,要發於本體而作用於敵身,並在敵人身體上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作用。使敵或退或傷或殘。因此,根據不同的打鬥需求就產生出不同的勁路,如透勁、鑽勁、化勁等,梅山樁功訓練的前二步訓練,可以練精化氣,練氣化力,使人氣力大增,這種氣力尚停留在自己體內,於打鬥時仍難以之破敵,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將這種氣力通過武術技術而發放於體外,使敵受到破壞。所以,才有了樁功的第三步「練勁」,將功法溶進武術技術中,以神引氣,以氣催力,以力生勁。
練勁之法是動功,由練形的不動,練氣的暗動,到練勁的明動,將功與勁緊密結合起來,由靜生動,以動圓功。其練法共有八式,有:坐地三拳、橫斷五嶽、閉門推月、迎風舞柳、雙龍鬧海、牽牛下水、雙掌開碑、環抱日月。這八式動作為梅山樁功練勁的基石,稱為「梅山大八式」,分練八種不同勁路,即直勁、橫勁、震勁、脆勁、抖勁、化勁、透勁、合勁。練習時可分練也可合練,分練單式可細心體會各種勁路和氣息的運行路線,八式合練時要認真體會勁路之間的轉化,練到手起勁生,則梅山樁法功成。
梅山硬功相對於內功而言又稱外門功夫,是取外壯之法,增加肌體的強度與硬度,從而抗擊抗打,並使人體在格鬥中用於進攻的部位得到最大限度地強化硬化,從而增大破壞效果。根據其鍛煉部位和功效有鐵桶子功、鐵臂功、鐵掌功、鐵腿功、神力抓功等。
鐵桶子功:是以功成後全身上下渾元一體如鐵桶一般能抗擊抗打而得名,是梅山武術功法中「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典型代表,通過對人體肌膚骨骼的不斷刺激,從而減輕肌體的痛感,增強肌膚的韌性和骨骼強度,以及內臟器官在大力打擊下的震蕩性適應能力。從而提高人體的抗擊打能力。
鐵臂功又稱筒子功,所謂「筒子」是傳統梅山拳中對小臂部位的稱呼,以廣東南拳為代表的南拳對這一部位稱之為「橋」。這一部位是梅山拳中的重要攻防武器,能格、能擋、能掛、能掃。因此,以提高小臂部位的強度和硬度以及增強手臂力量為目的的鐵臂功功法也就成為梅山硬功中的重要內容了。在鐵臂功的訓練中,增強手臂力量的訓練有石鎖練習和石擔練習二種,而提高小臂的強度和硬度,可以在鐵桶子功訓練中以黃荊枝條和棍棒抽打小臂時打下基礎,另以單人木樁練習和雙人靠臂練習作為主要訓練方法。
木樁訓練所用的木樁有兩種,一種是特製的木樁,一種是簡易木樁。特製木樁又稱木人樁,可以進行各種技擊手法的模擬訓練,而簡易木樁則專門用於鐵臂功與鐵腿功的訓練,如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在樹上纏一層草繩用來代替簡易樁,在簡易木樁上的手臂練習有,掃、斬、掛、橫四種方法,用於提高小臂四個位面的抗打擊力度和硬度,在進行簡易木樁的手臂擊打訓練時,用力應由輕到重,切忌一上手就猛力擊打,以免對肢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同時在練功完畢時可用洗手藥水塗抹手臂。
雙人靠臂訓練是由倆人進行配合性訓練,同樣以掃、斬、掛、橫四式為主要方法,在訓練時用力也要由輕到重。
在小臂的硬度訓練中,除了打木樁和雙人靠打訓練外,另有一種輔助練習法謂之「搓棒」。乃是以長約50厘米,直徑約為8-10厘米的黃荊枝束棒或圓木棒置於堅實平滑的桌台之上,以小臂按壓於黃荊枝束棒或圓木棒上,用力前後搓動。
石鎖是許多武術流派通用的傳統訓練器材,梅山武術中的石鎖練習共有8式練法,分別為:霸王舉鼎、二郎擔山、開弓放箭、雞公啄米、梅香拋球、乳燕穿林、張網捕雀、追星趕月。初練時石鎖的重量不可過重,以每隻十五斤左右為』宜,待動作熟練,力量增大後再更換更重的石鎖,如能輕鬆自如地練習每隻重50斤的石鎖,則手臂力量非常可觀。
石擔:以長約2米,粗為一握的竹桿,在兩端各穿上一塊石制圓盤製成,初練時石擔的重量以能雙手舉起二十次左右為宜,其練法有提舉與舞花二大類。
鐵掌功與鐵拳功:拳掌是梅山拳法中的主要攻擊武器,拳掌的打擊力度和硬度直接影響到搏鬥的勝負,梅山武術在格鬥中講求一擊必殺,有拳諺雲:「容情莫出手,出手不容情。」因此,拳掌的硬功訓練幾乎是每一個梅山傳人的必修科目,有以練掌為主的,如清代的伍再明,其插掌能洞木,拍掌能碎碑,劈掌能斷活牛角;有以練拳為主的,如劉春山、劉紹賢師徒,皆有一拳斃敵之說,其雄勁拳力使人嘆為觀止。在梅山功法中,鐵掌的訓練有劈擊、拍擊和插擊三種。
劈擊與拍擊的訓練主要是以掌刃、掌根和掌背,在特製的工具上進行劈、拍、摔打。插擊則是用掌指在盛滿綠豆(根據練習的進度逐步換成稻穀、河沙、鐵沙)的籮筐或水桶中進行插擊。
鐵拳的訓練主要是打千層紙,再輔以拳面支撐的俯卧撐與手倒立練習拳面硬度,另外,可以用大理石板或鋼板制一塊比拳面略大的練拳板,帶在身邊隨時以拳面不停地敲擊,對提高拳面硬度具有很好的效果。
大力抓功:在梅山拳法中,有一門以鎖拿對方肢體關節為主要手段的技法稱為擒拿解手,而神力抓功則是擒拿解手能夠成功實施的基本保證。本門凡以擒拿解手著稱者必精練大力抓功,使手指的抓扣力量遠超常人,其練習方法以抓提水瓢為主,輔以卷棒,提石筍,解繩結,拋接鐵沙袋、抓梁吊行等。
軟功:古語云:「孤陰不長,獨陽不生。」而梅山武術的技擊理念也認為,在格鬥中決定勝負的因素除了手法好壞,功力的高低這些外在的陽性條件,還有攻防距離、時機的把握,出手的方法、角度等潛在的陰性條件。因此,在梅山武術功法中,既有代表著陽剛的硬功,也有代表著陰柔的軟功,二者陰陽互濟,相輔相生。
梅山軟功有眼功、耳功、柔身術、輕身術、葯功、神打、符水等。其中藥功、神打、符水是梅山門秘而不宣的守山絕技,主要是以藥物或巫術符咒進行攻擊與防禦,已不屬於武術運動體系。而眼功、耳功、柔身術、輕身術則是正常的武術功法,主要通過對人體感覺系統,身體關節、韌帶,以及腳步的移動與彈跳進行訓練,從而提高反應能力、移動能力、平衡能力和身體的柔韌性、敏捷性。
眼功:眼睛是人體最為重要的感覺器官,敏銳清明的視覺是武術技擊的保證,本門《梅山拳譜》稱:「眼為心之苗,練眼即練心,心慢則手慢,神散則拳亂。」因此,練眼之法也就是將人的視覺與反應結合而成,有凝視、泛視、活視三種練法。
耳功:人的視覺範圍要小於聽覺範圍,在眼看不到的方位,耳卻能聽到,因此,也就有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說法。耳功的訓練就是為了在增強普通聽覺的基礎上,增加可用于格斗的特有聽覺,其訓練方法有辨微察異和聞風避器兩種。
柔身術:梅山柔身術主練身體的柔韌性與靈活性,雖然動作簡單,卻比現代武術中壓腿、劈叉、壓肩、倫臂、下腰等柔韌性訓練更有針對性,其練習方法有:懶龍伸腰、轅馬回頭、腳夫甩擔、老藤纏樹、銀蛇亂舞、插花舞柳等。
輕身術:俗稱輕功,以吐納之術配合跑跳翻騰求身步之矯健輕靈。傳聞本門第十七代掌門游石命因其子游國華在臨終前想吃長沙德園包子,他只用二個多時辰就從新化跑至長沙並買回包子,其練習輕功所用的鐵袍重達一百二十斤。筆者的恩師晏西征先生在隨游本恆老師練習時曾親見實物,可惜後來毀於文革之中。輕功的練法有矮子跑山,八步趕蟬,旱地拔蔥,倒掛金鉤,倒卷珠廉,老鼠鑽洞、跑水缸等幾種方法。在進行輕功練習時,須穿上特製的鐵沙衣,小腿上系沙綁腿,沙衣與沙綁腿現在的體育器材商家均有出售。過去在練習輕功期間,沙衣和沙綁腿除了洗澡平時都不準摘除,但現代科學表明,長時間的穿著沙衣和沙綁腿,會導致血液環循受阻,因此,筆者也不提倡在訓練時間外穿著沙衣和沙綁腿。
推薦閱讀:
※【少林武術】7
※《武神血脈》控劍術是什麼?
※武術界秘中之秘:丹田開合樁功
※「傳統武術家」20秒被KO,還有人敢接受挑戰嗎?
※《武林風》中一龍被KO背後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