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老虎弟子張磊

(2011-06-05 09:32:11)標籤:雜談成都陳式張磊坐在陽台聽雨

張磊,男,漢族,法名雲風散人,江蘇徐州(睢寧縣官山鎮楊懷村)人,1970.8出生,1990.12入伍,大學本科畢業;國際特級太極大師朱老虎先生親傳弟子,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正宗傳人2008年創辦成都雲風太極工作室,以弘揚太極文化為事業。自幼崇尚傳統文化,尤鍾武術,1986年始自習氣功,未果;1998年隨南京市太極拳協會副會長任友強老師始習太極拳;2000年師從太極大師竇漢東先生專攻陳式太極拳,先後赴各地向多位太極名師求成都市光華村街20號3-2—301(610000)張磊因病痛與太極拳結緣,歷時多年尋訪多位太極名家、大師,最終拜入國際太極大家、內功技擊大師、陳式太極拳第十代正宗傳人朱老虎先生門下,隨侍師側,苦心修習,深得大師口傳身授,完整地繼承了各類技法,從而略窺太極堂奧,為第十一代正宗傳人。現被南京陳式太極拳研究會聘為副秘書長,並擔任四川省電視台《西部珍藏·太極養生》欄目總顧問。著有:《陳式太極拳答問》《太極猶龍》《游龍36式》

2005年秋,有幸於不意間見到朱師老虎先生的視頻,其渾然天成的拳態與雄厚的發力讓筆者瞠目結舌!驚嘆不己!覺得這就是傳說中的太極拳!在朋友的引薦下,欣然拜入朱師老虎先生門下,從頭學起!並於2005年至2007年9月中旬,一直侍師身側,得朱師身傳心授,在河南溫縣苦練兩年,遵師囑日練功夫架二十遍,終於略窺太極古意。雲風太極工作室系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正宗傳人張磊創辦,工作室教學內容為陳式太極拳傳統老架拳械繫列,除一路、二路及刀、槍、劍、桿、春秋大刀外,還兼授秘傳陳式太極拳游龍架,練習者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練習,漸至「太極五身」:健身祛病、養身延年、瘦身養顏肥、強身禦敵、修身合道。雲風太極工作室輔導站如下:浣花公園總站   總教練:張磊(雲風)15308225668  周一到周五晚七點到九點授拳新華公園站     主教練:冉  老 13880931749 028-80970671九里堤訓練室   主教練:姜自義 15928055847雲風散人《陳式太極拳答問》為什麼練習太極拳要放鬆?答:松是生命最舒適的狀態。從養生的角度來講,身松,人體內氣才能自然流通,也能減少體力的浪費;心松,即精神放鬆,人才神清氣爽,才容易入靜,進入生命愉悅的狀態,故無論佛門道家,都講究松靜無為。從技擊的角度,簡單地講,松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一、可以使勁力達到最整的狀態,松,才能沉,太極拳的勁力初步要求即是松沉勁,渾身松透,才容易做到節節貫穿,否則勁力會一節一節躍升。二、行拳者松下來後,才能充分地「聽勁」。聽勁是太極拳推手及實戰必備法門之一,是做到懂勁的前提,只有松下來,才能充分調動神經細胞,以皮膚甚至毛髮感知對方的勁路走向,從而懂勁,繼而化勁,在動手過程中卸去敵方的來力,最終達到捨己從人引進落空的目的。三、身松神靜,氣機容易發動,太極拳是高級氣功拳,只有松到位,才算做到用意不用力,內氣才能有效地通流周身。若以水喻內氣,則松下來的身體如泥土,未松下來的身體如磚石,水浸透泥土易,浸透磚石難,故楊式太極名家楊澄甫論曰「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有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生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則』也」。四、松極沉極即實極,所謂真空妙有虛盡實來即是此意,《易》曰否極泰來,太極拳取其物極必反之理,如是「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這也是太極拳名為「太極」神拳的原因之一。松,於練習及技擊上皆可節約「成本」,減少體力及精神上的消耗《太極拳論》「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怎樣理解?答:「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指太極拳對敵過程中對勁路、勁力速度變化的要求。太極不以力強取,而走以弱勝強的路線,如此則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成果,這個方針路線是極其科學的。在武術技擊上達到以弱勝強的目標,必須避實擊虛,這也是兵法強調的重要方略,太極拳種即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形成並漸漸完善的,至今漸成一個博大精深的學科,謂之太極拳學毫釐不過。在太極推手練習中,雙方粘依各自施力並相互互走化,練習日久,漸漸改變原有用力習慣,從恃力強取漸至養成人剛我柔的走化習慣,習慣養成後,尤須加快速度,不論彼施力速度如何,皆能應力而走,速度勁力毫釐不爽,到此境界,方能應敵。不到此境,敵力強大,必於不留意間以力對頂,達不到小力勝大力的要求,故拳論強調「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這要求練習太極拳者勁力達到水性,即如水一般,倒在碗里為碗狀,倒在杯里呈杯形,如此敵方找不到我方勁路,必枉費勁力,我方則可乘虛而擊,一擊而得手。〈孫臏兵法.威王篇〉有一段話,威王問孫「以一擊十,有道乎?」孫臏對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太極拳攻其無備,即是粘依的結果;「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則是粘依的方針,即動急急應,動緩緩隨。故太極拳推手練習,也要講究快慢相間。《太極拳論》提到陰陽,怎樣認識這個陰陽?答:陰陽是傳統中國文化對一對樸素矛盾的概括,如遠與近,上與下,來與去,左與右,前與後,男與女,水與火,好與壞,大與小,生與死,天與地,等等,都是一對陰陽。在人體上,則又可以細分:左手為陽,右手為陰;背為陽,腹為陰;手背為陽,手心為陰;以此類推,則左手背為陽中之陽,右手心為陰中之陰,左手心為陽中之陰,右手背則為陽之中陽……全身上下里外無處不分陰陽。所以說,陰陽是無處不在的。陰陽是對立統一的,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與陽必須同時存在。在太極拳盤架中,要求前去之中必有後撐,有前即有後,以此類推,有上即有下,有里則有外,如陳式太極掩手捶式,右拳向前擊出時,並非單純向前擊出右拳,而要求左肘同時向後放勁,形成一對對開勁,對開勁即是陰陽二勁的對方統一;再如金雞獨立式,雙手一上一下,形成一對對開勁,身法方能穩固;在對身法的要求上,虛領頂勁與氣沉丹田,也是一對陰陽,腰以上的勁往上拔,腰以下的勁往下沉,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這也是一對陰陽。故武禹襄〈太極拳論〉提到「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在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及壞之速而無疑。」此論即是對陰陽的描述。在太極拳打手上,引進落空合即出,即是陰陽相濟的結果。如雙人推手,對方向我方施力按出,我方以右手牽動對方的右腕,左手則向對手右肘部施以上合之力,對方如不加以變化,身法必前仆。對方向我方施以雙按,此為對方之陽;前按之中必有後撐,此為對方之陰;對方被牽動,力被向前延長,則是陽過,此時身法前探,不能實現自身的陰陽相濟,故前仆。我方在對方的肘部施力,此為我方之陽,我以右手牽動方腕部,沉左肘避其鋒芒,不丟不頂之,此我方之陰。陰陽是無處不在的,如在牽動過程中,我方必須沉肘方能實現右手的牽動,此處沉肘下行的勁為陰,而右手腕牽動的勁則為陽。如我方不能實現陰陽相濟,單純地牽動或撥動是不能實現引進落空的目的的。太極拳行功日久,全身松透,即實現了極柔軟和極堅剛的陰陽,陰陽二勁在拳勢勁路的任何時候都能隨勢變化,打手時又能做到如水遇物,不丟不頂,謂之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如何理解陳鑫於《陳式太極拳圖說》中所說的「打拳之道,不外一圈?答:簡單地講,太極拳講究八門五步功夫,即八門勁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五步,即: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八門勁別中,掤勁即如水負舟之勁,是最基本的勁別,如單手纏絲圈中,以右手沿順時針方向運行為例:右手向外運行,掌心外翻時,此勁即是最鮮明的掤勁,如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攬扎衣式,右手向外運至肩外,此段勁路即掤勁;運至肩外後,松肩落胯,掌心外吐之勁,即是單手按勁;翻掌下行內運的過程(此時與左手合力向內向左),此段勁路即是捋勁;內運下行至腹,上向欲外翻、掌背向外的勁路,即是擠勁;這四個勁路是四正勁。同樣一個纏絲圈,反過來運行亦是如此,同樣以右手為例:自胸前向右下外運行,即是捋勁;捋至勢末,掌心向上翻轉之前,體現的即是下按之勁意;右掌翻掌上行,向里合的過程,即是鮮明的按式;在捋勁過程如向右微轉身,即為小臂向前擠動,為擠勁;整個過程掤勁不丟。採、挒、肘、靠四個勁別為隅勁,也是在一個圈中體現的。同樣以右手為例:右手向右外運時,以肘領擊,即為陳式太極拳之順鸞肘;運至勢末以肘領勁下行,肘尖微里合,即可向前擊出,為陳式太極拳之迎門肘;同樣此運行過程,若不以肘領勁,在捋勁中下抖,即是採勁;反之則為挒勁;右掌外運時,以肩領勁外運,則為靠勁,若右手下運時以肩勁領,則為迎門靠法;以上四門勁別為四隅勁。八門五步是太極拳最基本的練習方法與使用方法,在一個基本的太極圈裡都可以隨勢演變使用,即使是演手捶式,也是這個圈的一個纏法,所以太極拳無非一圈,練習者不管行拳過程如何千變萬化,都離不開一個基本的圈。故陳鑫謂「打拳之道,無非一圈」的說法是一語切要,直指人心,見圈成拳。

三心二意太極拳根據太極拳練習的方法步驟和效果,總結了「五身」,即養身祛病、強身健體、瘦身減肥、防身禦敵、修身合道,這幾點除了養身祛病必須排於第一位外,其他幾條本無次第,皆因人悟性與體質定,然許多道友在練習過程中,一旦體質好轉,即想到太極拳防身禦敵之效,往往因想一蹴而就而一蹶不振,由滿心熱情變成了大失所望,殊為可惜。為了更好地把握太極拳的內在,今將練習太極拳所需之心態略以說明,以期共享:恭敬心恭敬心是掌握任何一門學問的必須心態。拳雖小道,而理合大道。太極拳如同自家一畝三分田地,認真耕耘灌溉除草施肥防蟲,土地自然地力肥厚,莊稼自然鬱鬱蔥蔥,收成自然豐厚。只有敬拳,才能認真練拳,認真練拳,功夫才可以與時俱進,漸入佳境。恭敬拳,才會恭敬師;恭敬師,師亦如拳,方能教學相長,從而「不知不覺藝成功」。恭敬師恭敬拳,練拳時才能做到「身雖動,心貴靜」,心靜,則拳近矣。能敬拳,能敬師,亦能敬友,師友同敬,心態謙和,方不至於固步自封;方能海納百川,進步不止。心不敬,即便恆心如初,練到千變萬化由我運的程度,最多只是手熟,不能叫作太極功夫——太極拳不是手上的事。恆心恆心是掌握任何一門學問的必須心程。練拳不是背幾道小詩,寫幾個小字,記下來就可以了。從字而論,練拳是練書法,從學詩而論,練拳是與詩人溝通心靈。拳架盤熟,及至千變萬化由我運,皆因恆心支持進行,不管練熟練好,離開恆心,一切皆為空談。因恆心恭敬心而生專心,專心練拳,猶如挖井,倘心不專,隨手亂挖一通,到處是挖過的痕迹,許可以種些玉米黃豆,如同練拳什麼拳都學都會都不精一樣;若稍專精,則坑少些,可以植樹;若專心如一,而且方向正確,則可能挖出一眼井來,此謂源頭活水來,到得此境,不管左挖右掏,皆現水來.方向不正確,即便把山掏空,最多打個隧道而已,不能活水來----這是老師的事.平常心平常心是修身合道必須的心態,功夫到此,方能見道。前人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同樣一畝三分地,有的人收成多些,有的人收成好些,有人的因素,也有地的因素。從玄學的角度來講,人的根器不一,不可能人人都成為領袖或某一行業的典範,就太極拳論,不可能人人成為「楊無敵」,人人成為太極大師,但高山仰止,景行景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有此心態,終是離目標越來越近。若急功近利,往往傷了自家田地也未可知。至於二意,無非平常心,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此「二意」,實是平常心的表現,這是進入太極聖境絕不可缺的心態。三心二意,一不可缺,方能達到「五身」的目的。分享:
推薦閱讀:

[轉載]「無牙老虎」為何欲說還休(評論)
為什麼貓和老虎長得那麼像?
老虎看到貓會怎麼想?
多少個赤手空拳的特種兵可以打死一隻東北虎?

TAG: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