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闖王陵

                    通山縣九宮山闖王陵

   闖王,是老百姓對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的稱號。當年西北農村流行一首民謠:「說闖王,道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成為大順軍所向披靡,摧枯拉朽的一道咒符。不過,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後來並不順利,在剛剛打下北京之後,就被吳三桂與清軍打敗,輾轉逃入湖北九宮山中,最後孤身一人被當地鄉勇殺害,就地埋葬。

11月23日下午參觀過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便駛上大廣高速﹙大連至廣州﹚,至洪港鎮下高速轉106國道,到了九宮山鎮再駛上南行的縣道,過了闖王鎮道路更小,路面剛拓寬,還不能行駛,好在車輛不多。過了小源口便是盤山路,山上多竹林,山勢陡峭,道路狹窄。有段路猶如掛壁公路,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只得放慢車速,謹慎駕駛。到了山頂卻又要順著盤山路下山,道路依然狹窄。山谷里是一片狹長的平地,建有一座古村,闖王陵就在古村後面。

到達景區停車場,一座花崗岩牌坊立於山腳,坊額刻著「闖王陵」三個隸書大

字。石坊旁邊有段矮牆,牆上鑲有兩塊石刻。走近細看,一塊刻的是郭沫若於1955年11月25日寫的一篇文章: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的一位偉大人物。他從陝北

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1644年3月推翻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的戰友們,特別是丞相牛金星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滿人既佔北京,暫時和南明妥協,集中力量攻打革命勢力,致使李自成不得不輾轉南下。1645年5月李自成率部到達通山,不幸在這九宮山為地主的黨羽所殺害,年僅39歲。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另一塊刻的也是郭沫若的文章,題目是《關於李自成死難地點問題》:1955年湖北通城縣將修建傳說死於九宮山的農民革命英雄李自成的墓,曾約我為該墓題詞。鍾龍保先生將這件事的經過在《光明日報·史學雙周刊》第十八期﹙1956年3月15日﹚作了介紹,並附有新墓照片。近據《歷史教學》編輯部、湖北師專歷史系、武漢大學歷史系及金毓黻先生的考證,認為李自成死難地點應為湖北通山縣,而非通城縣。這一考證確實有據,是可以信賴的。我為通城縣所作的題詞,及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說李自成犧牲於湖北通城九宮山,都是依據舊有傳說,應予註銷並改正。現由《歷史研究》編輯部將《歷史教學》編輯部等的考證材料彙集發表,以供參考。看了這兩篇石刻,對這處李自成墓更確信無疑了。

接著,走過石坊,踏著石階朝山上走去。登上第一級平台便是李自成墓,條石圍起的圓形墓冢高高隆起,墓前立有一塊高大的墓碑,碑額雕刻著盤龍雲紋。墓碑

上刻著郭沫若寫的碑文:李自成之墓。碑陰刻有一篇《李自成小傳》:李自成﹙公元1606—1645﹚名炎,號鴻基,陝西米脂李繼遷寨人。念過私塾,粗識文墨,自幼牧馬放羊,後當酒佣,作驛卒,生活貧苦。明崇禎二年,投身農民軍高迎祥部,因驍勇善戰被稱為「闖將」。崇禎九年,高迎祥遇害,李自成被擁為闖王,繼而率義軍縱橫半個中國,屢敗明軍。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順國,改元永昌。同年三月十九日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明王朝滅亡。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率軍攻打山海關,因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大軍喋血。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倉促即皇帝位。翌日,退出北京向南撤退。由於清軍追來,失西安,棄襄陽,敗武昌,清順治二年五月初,於通山九宮山牛跡嶺被當地鄉勇頭目程九伯殺害,棄屍荒野,年僅39歲。李自成遇害後,當地鄉民不忍其慘狀,以石為棺,收葬於此。

墓後面的山坡上建有李自成紀念館,再登上數十級石階,石砌平台上建有五間

廊式殿堂。房屋右側立有一塊石碑,上刻「李自成殉難處」,石碑旁邊是一片岩石斜坡,岩石上刻著「激戰坡」三字,表明那是李自成被鄉勇殺害的地方。

走到紀念館門前,抬頭看,屋檐下掛著兩塊匾額,前面一塊是茅盾先生題寫的「李自成陳列館」;後面一塊是歐陽中石先生題寫的「李自成紀念館」。廊柱上

掛有對聯:弔民伐罪興義師,橫掃中原直搗燕京,圖乾坤再造,堪稱一代豪傑;運籌迭失擁驕兵,忽視外侮棄置吳越,致江山易手,嘆為千古悲歌。落款:劉紹熙撰聯,曹立庵謹書。

大門兩邊另有一付對聯:雄師奮起,義幟高張,星火燎原,功敗垂成緣底事;忠骨有情,名山何幸,鄂湘爭寢殿,地存信史豈容疑。上聯為疑問句:李自成率義軍所向披靡,攻下北京,明朝滅亡,卻很快就失敗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下聯為肯定句:湖北通山、湖南石門都說有「闖王陵」,此地闖王陵已由歷史學家考證屬實,還有什麼可懷疑呢!

走進紀念館,大廳中央立有一尊李自成半身金色雕像,但見他頭戴斗笠,身披大氅,雙目圓睜,一付威武不屈的樣子。大廳四壁陳列有大量圖片、文字,介紹李

自成壯烈而短促的一生。陳列內容分四個部分:第一,晚明暮日,官逼民反。明朝萬曆年後,朝政日趨腐敗,土地高度集中,田賦租課年年增加,至天啟元年增至650萬兩。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妻,吃樹皮、草根,甚至人相食,神州大地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明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白水縣農民王左桂等率百餘人殺澄縣縣令張斗耀,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崇禎三年﹙1630年﹚李自成率其親屬、驛卒和饑民參加農民軍,到崇禎十三年底的十年時間,屢敗屢戰,以堅毅、智慧、勇武的稟賦,在眾多農民軍中脫穎而出,成為農民起義軍領袖。第二,襄陽稱王,長安建國。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李自成佔領襄陽,改名「襄京」,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並開始建立根據地,從「流而不守」走向「守而不流」的道路。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長安建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明朝秦王府為大順宮殿,封功臣五等爵,鑄永昌錢。李自成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均田免賦」口號,苦難中的老百姓如久旱逢甘霖,李自成進長安城時,百姓焚香禮拜,跪迎闖王。第三,攻克北京,明朝滅亡。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初二,李自成率軍渡河東進,克太原,佔全晉,兵鋒直指北京。三月十五日抵居庸關。十九日凌晨,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開正陽門,迎接大順軍劉宗敏。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進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至此明朝滅亡。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吳引清軍入關,大順軍大敗而歸。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皇帝位,並怒殺吳三桂一家大小34口,次日倉促撤出北京,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及北京部分建築,七月渡河敗歸長安。第四,東進悲歌,魂喪牛跡嶺。清順治二年﹙1645年﹚

正月,延安、潼關相繼失守,李自成被迫退出長安,直奔湖廣。李自成的謀略是「西北雖不定,東南詎能再失。」「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清英王阿濟格率旅尾追不舍,李自成從襄陽、承天、荊州、德安、武昌一路奔逃,四月下旬在富池口﹙今湖北黃石市﹚被清軍追及,遭受重創。清軍乘勝追擊,在九江洗心橋又一次重創李自成。據阿濟格奏報及有關史料記載「至九江破賊眾二十餘萬,所獲馬、駝、船舶各數千計。」「俘自成二叔偽趙侯、偽襄南侯,並自成妻妾二口,獲金印一顆,又獲偽汝侯劉宗敏,並一妻二媳,自成養子偽義侯張鼐之妻,偽齊侯谷英之妻,偽總兵左光先,並一妻三子,及術士宋矮子。」至此,李自成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後來,李自成是怎樣被殺害於九宮山牛跡嶺的呢?據清代《甲申歲弋闖志》記載:清順治二年,清軍密探跟蹤李自成殘餘,「遁李家鋪飲馬,清軍突至遭遇,從者敗亡。僅剩身邊的養子張鼐、劉伴當等親隨護駕逃生。」又據民間《荒書》記載:「李自成與隨行十八人在小源口遭遇程九伯等鄉勇,將其視為打家劫舍之土匪,而聚眾圍殲。之後,李自成為孤身一人。遇大雨,自成拉馬登嶺,山民程九伯者,下與自成手搏,遂輾轉泥淖中,自成坐九伯於臀下,抽刀欲殺之,刀為血漬,又經泥水,不得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鏟殺自成。」「程九伯因滅闖有功,被清廷授予德安府經歷。」參觀過「闖王陵」回到牛跡嶺下的中程村,路邊看到一座「程氏宗祠」,牆上鑲著一塊「通山縣文物保護單位:程氏宗祠」的石刻,想必程九伯便出自這座宗祠。停下車來進門參觀,裡面的

房屋幾近倒坍,庭院中長滿雜草,只得驚嘆世事紛繁,一切都成過眼煙雲。

參觀過李自成紀念館出門時,見大門內檔還有一付對聯:縱橫半中國,銳意北伐,渡河入晉,過太原,破燕京,何其盛也,終因人謀不臧,山海關大軍喋血,前功盡毀,黃塵萬里無歸處,唯有英雄殉社稷;苦戰十七載,殺羽南來,離陝奔楚,棄襄陽,敗武昌,亦云慘矣!畢竟圖讖難憑,牛跡嶺巨星落地,宏願皆空,青史千秋悲志,何曾怕死遁空門?落款:姚雪垠於無止境齋,1985年10月。姚雪垠,長篇小說《李自成》作者。2011年9月我們在陝北米脂縣遊覽「李自成行宮」時,看到姚雪垠寫的一付長聯,其中也有「……應嘆人謀不臧,九宮山空留悲風」等句。姚雪垠在闖王陵題寫的這幅長聯,為李自成功敗垂成感到惋惜,是什麼原因,對聯文字未作解釋。在李自成紀念館中,看到對李自成失敗的幾點教訓:第一,流寇主義,根基淺薄。李自成過分重視軍事上的勝利,而忽視政治、經濟建設,征戰十幾年沒有一處穩固的根據地。遇到清軍的追剿,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大順朝的政權紛紛倒戈投降清軍;第二,追臟助餉,貽害無窮。大順軍一直實行「追臟助餉」政策,是大順政權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進入北京後更是登峰造極,不分貪廉,不分官民,一律嚴刑逼餉,義軍官兵則乘機中飽私囊,造成「士忿」「民忿」沸騰,最終失去民眾的支持;第三,同室操戈,骨肉相殘。從襄陽稱王到長安建國、直至攻佔北京,大順軍內部屢屢文武爭功,將相不和。李自成曾將大順同盟軍將領羅汝才、賀一龍斬首,兼并其軍隊。丞相牛金星曾向李自成進讒言,將大順政權功臣李岩、李牟兄弟殺害,使大順軍隊伍「大嘩」。

陳列室最後有篇《後記》,道出了李自成悲壯歷史的深刻教訓:……對於李自成及短暫的大順朝,毛澤東同志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大順帝李自成將軍所領導的偉大的農民戰爭就是二千年來幾十次這類戰爭中極著名的一次。」在全國解放前夕,從西柏坡進京的毛澤東反覆告誡全黨:「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李自成勝得輝煌,敗得慘烈的歷史,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大書。李自成是敗於滿清?敗於南明?敗於自身?「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自有後人評說。習近平同志語出驚心:「全黨要牢記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記兩個務必,牢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古訓,著力解決好『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性課題。」國如是!家如是!人如是!

讀著習近平同志這段話,進一步理解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所開展的反腐敗鬥爭的深遠意義。

推薦閱讀:

如何融入武漢這個城市?
湖北荊州的這個縣,人口超百萬,有著「全國水稻第一縣」的美譽
這裡被稱為中國最孝順的城市, 湖北綜合實力第六!
行政區劃改革設想(6)——武漢都
楚國古都 三國名城---魅力荊州

TAG: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