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會戰:揭開了正面戰場戰略大反攻的序幕
「日本投降那一天,74軍51師正好駐守在湖南省漵浦縣龍潭鎮。那一天,51師的官兵們對天鳴炮,打了很多發信號彈。信號彈像煙花一樣,照亮了夜空。」79歲的吳盛墉老人,坐在漵浦縣城的家中,回憶起70年前的勝利日,露出滿臉的微笑。他還記得日軍在龍潭打仗,年幼的他躲在一個茅草棚中,距離全副武裝的「東洋鬼子」僅幾十米,心撲通撲通都快跳了出來。
「感謝打死鬼子的51師,他們及時趕到,我們得救了。」吳盛墉老人說。1945年5月8日,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戰場上徹底潰敗,宣布投降。此時,在戰火紛飛的中國戰場上,華南地區的湘西會戰(又稱「雪峰山會戰」和「芷江作戰」)正在激烈進行,日軍兩萬餘人被全副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圍殲。戰役以中國軍隊大勝告終。
70年後重返湘西會戰的戰場,雪峰山綠意盎然,森林中流泉飛瀑,如今已成為戶外愛好者探險旅遊的天堂。龍潭、江口、武陽等交戰地成為當地的經濟重鎮,處處洋溢著和平安寧的氣氛。唯有聳立其間的湘西會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和肅穆的紀念陵園,依然訴說著當年血火紛飛的故事。
慶祝勝利的爆竹灰至少兩尺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湖南省芷江縣也沉浸在狂歡中。晚上,航空第9總站無線電區台報務員劉道民與另外3名戰友結束芷江機場的值班任務後,便急不可耐地衝上街頭,加入狂歡的隊伍。
「當我們趕到街上時,地上的爆竹灰至少已有兩尺厚了。」劉道民老人回憶起當天的情景,眼神中折射出興奮的光芒,「我們抬著機場的發報機和擴音器,大街小巷到處跑,反覆地播放著電台的廣播。」劉道民和他的戰友在街上「瘋狂」了一夜。
幾天後,當他們再回到區台當值時,另一個消息已散播開來:中國抗戰勝利之後,談判受降的地點確定為芷江。
這絕不是一個巧合:日軍從妄圖侵佔芷江開始湘西會戰,最終又在芷江低下了不可一世的頭顱。
湖南芷江縣是進出黔、川,威逼貴陽,迂迴重慶的軍事要衝地帶。而且,當時芷江機場是盟軍重要的空軍基地,擁有當時最先進的P-51「野馬式」戰鬥機,還有B-24、B-25轟炸機和C-43、C-47運輸機。日軍企圖一舉搗毀芷江空軍基地,解除空中威脅,並伺機進逼四川,威脅重慶,以此挽救失敗的命運。
為此,中日兩軍在雪峰山展開了湘西會戰: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同年6月7日。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當時,日軍以第六方面軍第二十軍(軍部駐衡陽)坂西一郎部及第十一軍三十四師團為主攻部隊,共五個師團,另配屬三個獨立混戰旅團,總兵力約8萬餘眾。
中國軍隊以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為總指揮,會同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部擔負正面防禦作戰;第三方面軍湯恩伯部擔負桂穗路防務;以第九十軍為戰役機動兵團,控置於湖南省靖縣、綏寧一線,以策應第四方面軍右翼作戰;第十集團軍王敬久部接替湘北防務,原防守湘北的第十八軍調湖南省沅陵、辰溪集結,作為第四方面軍的機動兵團;新六軍廖耀湘部為總預備隊(從雲南空運到芷江)。空軍有第五、二、三等四個大隊各一部,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一部,參戰飛機400餘架,參戰陸軍20個師,總兵力20餘萬人。
湘西會戰最終以日軍徹底潰敗而告終。共擊斃日軍12498人,傷23307人;7737名中國軍人為取得會戰勝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一寸國土一寸血」的真實寫照
位於漵浦縣龍潭鎮的鷹形山下,是綠油油的稻田。走上山路,只見一條條壕溝從山麓盤旋上山頂;一個個掩體彼此相連,布滿山上。細心尋找,還能從泥土裡找出生鏽發綠的炮彈殘片。
「湘西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龍潭戰役是湘西會戰關鍵一戰,而對鷹形山的爭奪又是龍潭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漵浦縣史志專家、《龍潭戰役》主編張昌竹說,「龍潭戰役是整個湘西會戰中最漂亮的殲滅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和志氣。」
推薦閱讀:
※諮詢顧問常用的分析工具-標杆分析法 Benchmarketing
※高嘉:茅台喊話青花郎,醬香酒沒有之一,只有茅台
※聚商圈生態戰略媒體發布會在京舉行
※中國為什麼要控制北京上海的人口
※中國戰略7.1.2中華文明輸出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