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背後的職場哲學

奧運冠軍背後的職場哲學

時間: 2008-8-25 下午5:26

用戶: orchids

    奧運冠軍的光環總是特別耀眼奪目的,他們成功的背後能帶給我們一些怎樣的思考?我們能像奧運冠軍那樣成功嗎?日前,《職業》雜誌從中挑選了幾位頗有代表性的奧運冠軍,並特別邀請到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先生,從冠軍們的職場經歷、成功與失敗、挫折與挑戰等方面進行專業解讀,希望給大家以啟迪和感悟。

    「承受挫折,堅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代表人物:劉璇

    職場軌跡:8歲進湖南省隊,13歲入選國家隊,參加了兩屆奧運會。曾兩度申請退役又兩度重返賽場,以年齡最大的體操運動員身份拿到奧運冠軍。

    所獲榮譽:1998年,第一次獲得世界盃賽單項冠軍,2000年全國錦標賽平衡木冠軍、全能亞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平衡木冠軍。

    人物聚焦:中國體壇美女劉璇,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體操女隊全盛時期的主力隊員之一,她服役時間之長創下中國女子體操隊年齡最大紀錄。她大器晚成、經歷不平凡,曾兩度申請退役,又兩度重返賽場。她在北大讀書時,幾乎申請退學,最終還是堅持拿到了學位。她是特別的運動員,她經歷了從奧運冠軍到北大學生、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歌手、裁判等多重角色的轉換。然而,在她心底銘刻著的,仍然是滲透了汗水與淚水、傷痛與微笑、孤獨與榮耀的體操歲月。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在代表中國隊參加體操團體賽時,16歲的她在自己最擅長的動作中失誤了,12年的努力換來的是失敗的苦澀。回國後,國家隊解散了其所在訓練組,面對這樣的情況,劉璇選擇了退役。但她沒回老家而是留在國家隊。

    2個月後,國家隊決定讓她繼續參賽。保持了主動心態和穩定技術後,劉璇又陸續在國內外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在離2000年悉尼奧運會只剩不到半年時間,為再次證明自己,她作為女子體操隊當時年齡最大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選拔大合練。悉尼奧運會上,面對俄羅斯選手洛巴斯紐克的9.787分。劉璇必須拿到9.8分以上的超高分才能獲金牌。她最後一個出場。對21歲她來說,這將是她的謝幕之戰。

    「到上場舉手時挺緊張的,但是當我的手碰到平衡木那一剎那,我的心一下子放回來了,反而平靜了。」最終,劉璇以9.825分摘取女子平衡木金牌。從1983年到2000年,整整17年,劉璇不僅創造了中國女子體操隊訓練時間最長的記錄,同時她也拿到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塊平衡木項目的金牌。

    在成為北大新聞學院的學生前,她小試牛刀,以艷麗造型為《舞台與人生》雜誌封面作秀,之後繼續在廣告圈內搏殺,上鏡率遠遠高於做運動員時的她。此外,2002年,她在湖南衛視的大型體育文化節目《我的2008》中擔任「奧運連線」主持人。在雅典奧運會的賽場上,她手執話筒,成了中央電視台的特邀記者。2006年,她終於如願考取了國際級體操裁判資格證書,2008北京奧運會上,劉璇以TVB特約記者的身份,全程報道奧運會賽事。

    專家點評:在劉璇身上,我們看到職場人士特別需要的抗挫折能力,也看到她努力之後的柳岸花明,並最終成就一番事業。8歲到21歲,13年的汗水,希望燃起又破滅,如此重複,這是怎樣一個艱苦的過程?劉璇卻是越挫越勇,最終以21歲的高齡獲得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塊平衡木項目的金牌。

    劉璇為我們證明了,摔倒了,可以再爬起來,繼續前進。而對於更多的職場人士來說,摔倒了怎麼辦?是輕風雲淡重振旗鼓還是破罐子破摔或一走了之?數據表明,有近20%諮詢者跳槽的理由遇到輕微的挫折就直接選擇離開,而其中職場80後人群佔到90%之多,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為什麼他們的抗挫能力如此脆弱?

    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承受能力越強,挫商也就越高。而職業規劃是提高職場人士挫商最重要的手段,只有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職場中的失敗與挫折才能理智看待,一時的失利並不代表永遠的失敗。挫商的提高需要接受挫折的考驗,而坦然接受考驗的前提又必須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迄今為止,劉璇以一名運動員為起點,經歷了多重職業角色的轉變,也在各個領域獲得了優異成績,但最終她的主要貢獻仍是在體操,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其個人,都是最具優勢,最有價值的。她也創造了中國女子體操隊訓練時間最長的記錄,完美詮釋了「一切皆有可能」。

    劉璇的經歷,在運動員群體里是特殊的。從職業生涯管理的視角來看,劉璇是屬於多樣化型職業定位類型的人。她具備職場典型的多樣化特性,有創造力,喜歡有變化的工作,善於轉移注意力。這一類型人,具有鎖定目標即不放鬆,有拼勁,敢於以身試險的特點,但往往當任務完成了前期開發或創新趨於維持狀態時,多樣化職業定位群體的激情馬上就會降下來,此時轉移注意力是最佳選擇,要不企業內部輪崗,要不直接跳槽,尋找下一個的激情點。一般來說,這一類型的大多數人沒有什麼明確的跳槽動機,也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沒勁、無聊、不想浪費青春等可能就是他們跳槽的理由,而這類人群卻佔據職場跳槽人數的50%。

    職業規劃專家認為,清晰的職業定位是個人職業選擇的重要依據。職場中多樣型的人士往往都是綜合素質較高的複合型人才,具備多項能力,但方向不確定,一生想從事多種不同的職業,變換不定。在企業中,很容易充當救火員的角色,哪個部門有急事,哪個項目缺人手,最先想到的都是他們。作為領導如何把他們安排在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將更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成功需要努力、勤奮、不懼怕失敗。但成功更多地取決於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職業定位,對所從事職業的價值認同感,願意接受挑戰。一個人只有真正認同自己的價值觀,相信自己的選擇,即使遭遇多重打擊也不會輕易放棄對目標的執著。

推薦閱讀:

港台邊緣化的背後
女權分子背後的洋大人,是不是該管管了?——女權主義者都是神經病(6)
背後支持如此強大,希拉里究竟輸在哪裡?(圖)
【愛情】「破鏡重圓」的背後:忠貞的公主被擄做妾 仍不忘約定尋找破鏡

TAG:職場 | 哲學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