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語堂編藏】李尚信:孟喜卦氣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論
【自語堂編藏】
孟喜卦氣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論
李尚信
(山東大學 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濟南 250100)
孟喜卦氣中,十二辟卦反映了一年十二月陰陽的消長變化。這一點,研究孟喜卦氣學說的學者,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整個六十四卦,除去四正卦震、兌、坎、離配四季,其餘六十卦是如何反映一年十二月的陰陽消長的,恐怕就很少有人去問個究竟了。本文的主題正在於對這一問題做一初步研究,並且欲通過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闡明古人所創製的各種卦序,都不是雜亂無章的(或如有人所說是無序的),而是有象數的規律蘊含於其中,是以象數的方式來表達古人對自然之理和人文之理的認識。雖然這種象數不無牽合附會之處,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地曾經在歷史上存在過並發生過重大作用的,單是這種現象就值得研究,它作為一種曾經發生過重大影響的思維方式更值得研究。一、六十卦的陰陽爻數分布反映上、下兩個半年的陰陽消長
卦氣表有兩種排列方式:一種是依卦氣起中孚的說法,上半年自中孚卦起始至井卦,下半年自咸卦始至頤卦的排列;另一種是按月的排列。
卦氣起中孚的排列
中孚、復、 屯、 謙、 睽
升、 臨、 小過、蒙、 益
漸、 泰、 需、 隨、 晉
解、 大壯、豫、 訟、 蠱
革、 夬、 旅、 師、 比
小畜、乾、 大有、家人、井
咸、 姤、 鼎、 豐、 渙
履、 遁、 恆、 節、 同人
損、 否、 巽、 萃、 大畜
賁、 觀、 歸妹、無妄、明夷
困、 剝、 艮、 既濟、噬嗑
大過、坤、 未濟、蹇、 頤
卦氣依十二月的排列
子月:未濟、蹇、 頤、 中孚、復
丑月:屯、 謙、 睽、 升、 臨
寅月:小過、蒙、 益、 漸、 泰
卯月:需、 隨、 晉、 解、 大壯
辰月:豫、 訟、 蠱、 革、 夬
巳月:旅、 師、 比、 小畜、乾
午月:大有、家人、井、 咸、 姤
未月:鼎、 豐、 渙、 履、 遁
申月:恆、 節、 同人、損、 否
酉月:巽、 萃、 大畜、賁、 觀
戌月:歸妹、無妄、明夷、困、 剝
亥月:艮、 既濟、噬嗑、大過、坤
1.中孚至井(上半年)與咸至頤(下半年)以陰陽爻數變化象徵的陰陽消長。
按卦氣起中孚的排列,我們經過統計可以得出:上半年自中孚至井卦,有89陽爻,91陰爻;下半年自咸至頤,有91陽爻,89陰爻。按照「陽卦多陰,陰卦多陽」的思想,上半年陰爻數比陽爻數多2,屬陽;反之,下半年陽爻數比陰爻數多2,屬陰。這與上半年本身屬陽(陽氣上升時期),下半年本身屬陰(陰氣上升時期)的性質是一致的。
中孚至井:89陽爻,91陰爻
91陽爻,89陰爻
為什麼上半年陰爻比陽爻多出的是2數而不是1數,下半年陽爻比陰爻多出的亦是2數而不是1數呢?我們看,若六十卦的陰陽爻由上半年與下半年均分,則應各得90陽爻,90陰爻。現在,我們知道,上半年屬陽,按「陽卦多陰」的原則,則上半年至少應從90陽爻中減去1個陽爻,同時陰爻也就隨之增加了1個,這樣,只要減少1 個陽爻或增加1個陰爻,上半年就變成了89陽爻,91陰爻,陰陽爻的差數就成了2。下半年的變化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在這裡,上半年與下半年實際上只有1個爻的變化,即上半年減少了1個陽爻,隨之也就增加了1個陰爻,下半年增加了1個陽爻,隨之也就減少了1個陰爻。因此,這裡以1個陰爻數和1個陽爻數的變化,象徵性地體現了上、下半年一陰一陽的陰陽消長變化。
2.子月至巳月(上半年)與午月至亥月(下半年)以陰陽爻數變化象徵的陰陽消長。
卦氣卦序依月的排列又是如何體現上、下半年陰陽消長變化的呢?我們同樣還是先做一統計:
子月至巳月(即十一月至四月):84陽爻,96陰爻
午月至亥月(即五月至十月):96陽爻,84陰爻
自冬至一陽生所在的子月(十一月)始,至立夏陽盛所在的巳月(四月)止,為84陽爻,96陰爻,陰爻比陽爻多12個;而自夏至1陰生所在的午月(五月)始,至立冬陰盛所在的亥月(十月)止,為96陽爻,84陰爻,陽爻比陰爻多12個。依前面探討的規則,這裡實際上是只有6個陰爻數和6個陽爻數的變化,也就是一卦之爻數,同時也可體現平均每月都有生一陽、消一陰,或長一陰、剝一陽的陰陽或消或長的變化。故這裡是以一卦的陰陽變化或平均每月一個陰爻數和陽爻數的變化,象徵性地體現陽生的子月至巳月與陰生的午月至亥月一陰一陽的陰陽消長變化。
二、六十卦的陰陽爻數分布反映十二月氣候的陰陽消長
卦氣卦序按卦氣起中孚的排列,規律性不強;而按月的排列則相當有規律。下面主要以按月的排列來論述。
丑寅兩月,自屯至泰十卦,為24陽爻,36陰爻;卯辰兩月,自需至夬十卦,為32陽爻,28陰爻;巳午兩月,自旅至姤十卦,為36陽爻,24陰爻;未申兩月,自鼎至否十卦,亦為36陽爻,24陰爻;酉戌兩月,自巽至剝十卦,為32陽爻,28陰爻;亥子兩月,自艮至復共十卦,為24陽爻,36陰爻。列表如下:
丑寅月:24陽爻,36陰爻
卯辰月:32陽爻,28陰爻
巳午月:36陽爻,24陰爻
未申月:36陽爻,24陰爻
酉戌月:32陽爻,28陰爻
亥子月:24陽爻,36陰爻
可見,陰陽爻的分布是很有規律的。冬至以後,自丑寅月始,至巳午月止,陽爻數以每兩月增加8個或4個的速度遞增,同時陰爻數以每兩月減少8個或4個的速度遞減;而夏至以後,自未申月始,至亥子月止,陽爻數則以每兩月減少8個或4個的速度遞減,陰爻數以每兩月增加8個或4個的速度遞增。這與十二月氣候的變化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可以斷定,孟喜卦氣說,除四正卦外,是要以六十卦陰陽爻數的消長變化來反映一年十二月氣候陰陽消長的變化。這正是卦氣說的主旨之所在。那些反對對各種看似無序的卦序圖做排序規律研究的人,恐怕很難反駁,為什麼看似毫無規律的卦氣圖,其陰陽爻數的分布變化,正好與卦氣說的思想相一致。
順便指出,上表中陰陽爻數的變化,其取值正好與大衍筮法中四營以後所得蓍數的四種情況相符。24、28、32、36除以4後,分別得6、7、8、9,正是老陰、少陽、少陰、老陽之數。而亥子、丑寅月正是陰極生陽之時,可用老陰數6示之;卯辰月為陽氣茁長之時,可用少陽數7示之;接下來,巳午、未申月,為陽極生陰之時,可以老陽數9示之;再接著,是酉戌月,為陰氣盛長之時,可以少陰示之;然後,又是亥子、丑寅月陰極生陽,周而復始。這裡,以每兩月為單元的陰陽消長變化的情形,是否與大衍蓍數有內在聯繫,可做進一步研究。
孟喜卦氣說中的六十卦陰陽爻數的分布,除依每兩月為單元有序變化外,依月為單元的變化也是較有規律的。可以下表示之:
丑月: 11陽爻,(19陰爻)
寅月: 13陽爻,(17陰爻)
卯月: 15陽爻,(15陰爻)
辰月: 17陽爻,(13陰爻)
巳月: 16陽爻,(14陰爻)
午月: 20陽爻,(10陰爻)
未月:(19陽爻),11陰爻
申月:(17陽爻),13陰爻
酉月:(15陽爻),15陰爻
戌月:(13陽爻),17陰爻
亥月:(12陽爻),18陰爻
子月:(12陽爻),18陰爻
由上表可看出:自丑月始到午月止,陽爻數基本上呈增長的趨勢(唯巳月略有反覆);而自未月始到子月止,陰爻數呈上升趨勢。這與一年十二月冷熱氣候的變化也是基本一致的。特別是丑月至辰月,其陰陽爻數的分布不僅與十二月氣候的變化一致,而且,其陰陽爻數的分布極有規律,如,其陽爻分布分別為11、13、15、17數,以每月增加兩個陽爻的速度遞增;而與之對應的未月至戌月,其陰爻數的分布也有極強的規律,亦分別為11、13、15、17數,也以每月兩個陰爻的速度遞增。亥月與子月相鄰,皆為18陰,也可算是對應的。唯有巳月與午月,一為16陽爻,一為20陽爻,少了一點對稱。但處於對應位置的巳午兩月與亥子兩月一為36陽爻,一為36陰爻,仍有對稱性。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有意的人為排列,孟喜十二月卦氣表中陰陽爻數的分布不可能這樣有序。
孟喜卦氣表中,若將巳月的旅卦與午月的大有卦,或者將巳月的師卦或比卦與午月的井卦相調換,則巳月與午月皆為18陽爻,正同處於對應位置的皆為18陰爻的亥月與子月相對應。這樣自丑月始到午月止的各月陽爻數的分布和自未月始到子月止的各月陰爻數的分布皆依次為:11—13—15—17—18—18,整個卦氣卦序的陰陽爻數的分布更有規律,也更符合自然界一年十二月陰陽消長的變化。那麼卦序的創製者為什麼不作這種排列呢?這很可能與卦序的創製者所運用的一些易學的基本原則有關。如,若將巳月與午月調整為皆為18陽爻,則子月至巳月為86陽爻,94陰爻;而未月至亥月變為94陽爻,86陰爻。這樣上、下半年就各只有4個陰爻數和陽爻數的變化,可能卦氣卦序的創製者認為,4數在此不具有特殊的意義,既不能以一個爻數的變化或一卦之數的變化代表上、下半年陰陽消長的變化,也不能代表每月皆有陰陽氣的消長,故不取此數。當然實際的情況可能要比這更為複雜,即是說卦序的創製者可能要考慮更多的因素。此處不擬詳細探究。
而若將子月的蹇、頤分別與巳月的師、比調換後,則子月至巳月各月陽爻數的分布與午月至亥月各月陰爻數的分布皆順次為10—11—13—15—17—18。這一調整同樣很有規律,且不影響子月至巳月(十一月至四月)與午月至亥月(五月至十月)上、下半年的陰陽爻總數的分布(十一月至四月仍為84陽爻,96陰爻;五月至十月仍為96陽爻,84陰爻)。但它卻影響了中孚至井與咸至頤上、下半年的陰陽爻總數的分布,尤其是影響了中孚至井與咸至頤兩個部分的陰陽屬性——中孚至井原為89陽,91陰,本屬一陽,現在卻為91陽,89陰,從一陽變成了一陰,陰陽屬性發生了逆變;反之,咸至頤原為91陽,89陰,本屬一陰,現在卻為89陽,91陰,陰陽屬性也發生了逆轉。所以,子月之卦與巳月之卦也是不可以隨意互換的。
還有另外的調換方式也能使各月陰陽爻的分布更有規律,但同時也會影響其他的排序原則,所以,卦氣卦序的排列不可能絕對完滿。此處亦不擬詳論。
三、六十卦上、下卦的陰陽爻數分布反映氣候的陰陽往來與消長
1.子月至巳月與午月至亥月的上、下卦的陰陽爻分布反映了上、下兩個半年的陰陽往來。
子月至已月與午月至亥月的上、下卦陰陽爻數分布情況如下:
子月至巳月:上卦39陽/下卦45陽,上卦51陰/下卦45陰。下卦比上卦多6陽爻,隨之亦少6陰爻。
午月至亥月:上卦51陽/下卦45陽,上卦39陰/下卦45陰。上卦比下卦多6陽爻,隨之亦少6陰爻。
卦氣卦序中,分配至十二月的六十卦,共有360爻,其中陽爻180,陰爻180。若均分至上、下半年中,上、下半年應各佔90陽爻、90陰爻。又均分至上、下卦中,上半年上、下卦應各佔45陽爻、45陰爻,下半年上、下卦亦應各佔45陽爻、45陰爻。然實際情況是,子月至巳月(上半年)與午月至亥月(下半年)的下卦皆均分了45陽爻、45陰爻,但對於上卦而言,子月至巳月(上半年)卻多分配了6個陰爻,少分配了6個陽爻,即上半年的上卦為陰多陽少,反過來,午月至亥月(下半年)的上卦則少分配了6個陰爻,多分配了6個陽爻。為什麼要作如此安排呢?
《程氏易傳》解泰卦卦辭「小往大來」曰:「『小』謂陰;『大』謂陽。『往』,往之於外也;『來』,來居於內也。陽氣下降,陰氣上交也。陰陽和暢,則萬物生遂,天地之泰也。」(轉引自李光地《周易折中》)可見,子月至巳月(上半年)上卦陽少即為下卦陽多,下卦陽多即為陽來,上卦陰多即為陰往,陽來陰往,即為陽氣下降於地,陰氣上交於天之時,此時正是陰陽和暢,萬物生長之時。反之,午月至亥月(下半年)上卦陰少即為下卦陰多,下卦陰多即為陰來,上卦陽多即為陽往,陰來陽往,即為陰長陽消,萬物衰敗之時。此同子月至巳月與午月至亥月節氣變化的趨勢基本是一致的,故是對客觀實際的反映。
2.中孚至井與咸至頤的上、下卦陰陽爻的分布亦從另一角度反映了上、下半年的陰陽往來。
中孚至井與咸至頤的上、下卦陰陽爻數分布如下:
中孚至井:上卦40陽/下卦49陽,上卦50陰/下卦41陰。下卦比上卦多9陽,隨之少9陰。
上卦50陽/下卦41陽,上卦40陰/下卦49陰。上卦比下卦多9陽,隨之少9陰。
與前同理,中孚至井的下卦陽比陰多為陽來,上卦陰比陽多為陰往;反之,咸至頤的下卦則為陰比陽多為陰來,上卦陽比陰多為陽往。故中孚至井與咸至頤的上、下卦陰陽爻的分布也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下半年的陰陽往來。
3.六十卦上、下卦陰陽爻在各月的分布反映了十二月的陰陽消長
各月所有卦的上、下卦陰陽爻數分布情況如下(斜杠前代表所在月所有卦的上卦的陽爻數或陰爻數分布,斜杠後則代表下卦的陽爻數或陰爻數分布):
子月: 6陽/ 6陽, 9陰/ 9陰
丑月: 3陽/ 8陽,12陰/ 7陰
寅月: 6陽/ 7陽, 9陰/ 8陰
卯月: 7陽/ 8陽, 8陰/ 7陰
辰月: 9陽/ 8陽, 6陰/ 7陰
巳月: 8陽/ 8陽, 7陰/ 7陰
午月:10陽/10陽, 5陰/ 5陰
未月:11陽/ 8陽, 4陰/ 7陰
申月: 9陽/ 8陰, 6陰/ 7陰
酉月: 8陽/ 7陽, 7陰/ 8陰
戌月: 7陽/ 6陽, 8陰/ 9陰
亥月: 6陽/ 6陽, 9陰/ 9陰
由上表可看出,自丑月始至午月的基本趨勢是,上卦與下卦的陽爻同時都在逐漸增加,而陰爻逐漸減少,表明地上陽氣正在悄然上升,陰氣正在悄然消退;相反,自未月始至子月的基本趨勢是,上卦與下卦的陰爻則同時在逐漸增加,而陽爻在逐漸減少,表明地上肅殺之陰氣開始悄然形成並逐漸流行,而陽氣逐漸衰退。這從大體上亦基本符合中國所處地理位置的氣候特點。
由上表還可看出以下特點:
(1)地上陽氣舒展,萬物復甦的春之月(正、二、三月),上卦之陽與下卦之陽同步增長,而且下卦之陽居於主導(三月上卦陽氣增長過快,略有例外),表明陽氣已回復大地。而萬物成熟、開始收穫的秋之月(七、八、九月),上卦之陰與下卦之陰開始同時增長,且下卦之陰居於主導,表明肅殺之陰氣已經降臨。
(2)陰盛陽復之十月、十一月,上卦之陽與下卦之陽、上卦之陰與下卦之陰處於均衡;陽極陰至之四月、五月,亦與此同,表明此時陰、陽二氣處於轉換主導地位的交接時期。
(3)十二月,為冬至後,下卦之陽開始增長,表明地下陽氣開始生長,而上卦之陽繼續減少,表明地表之陽還在繼續散去,故此時雖已然一陽來複,但氣候卻最為寒冷。相反,六月,為夏至後,下卦之陰開始增加,表明地下陰氣開始凝結,而上卦之陽繼續增長,表明地表之陽還在繼續積聚,故此時雖已過一陰剝陽,但氣候卻最為炎熱。
四、卦氣卦序中的九、六數,大衍數,洛書數與參伍數
1.卦氣卦序中的九、六數
子月至巳月,上卦39陽,下卦45陽,上下卦之差數為6;上卦51陰,下卦45陰,上下卦之差數亦為6。午月至亥月,上卦51陽,下卦45陽,上下卦之差數為6;上卦39陰,下卦45陰,上下卦之差數亦為6。此六即為九、六數之六。為何說此六即為九、六之六?為何不理解為上半年平均每月上卦比下卦各少一陽、多一陰,下半年平均每月上卦比下卦各少一陰、多一陽,等等?回答是:此「六」當然可作多種理解,但此「六」必有九、六之六義。這一點等我們明白九、六之九是怎麼回事就清楚了。
再看九、六之九。中孚至井,上卦40陽,下卦49陽,上下卦之差數為9;上卦50陽,下卦41陰,上下卦之差數亦為9。咸至頤,上卦50陽,下卦41陽,上下卦之差數為9;上卦40陰,下卦49陰,上下卦之差數亦為9。此九即為九六數之九。為何說此九就是九、六數之九?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九在此沒有其他特殊的含義,九的特殊意義只有九、六之「九」義。
為何按月的排列取「六」數,而按卦氣起中孚的排列取「九」數?六為老陰,為坤;九為老陽,為乾。《繫辭》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故乾主「變易」,坤主「簡易」「易簡」。而卦氣卦序按月的排列更有規律,故為易簡,故取「六」數;卦氣卦序按卦氣起中孚的排列更為零亂和無序,故為變易,故取「九」數。
2.卦氣卦序中的大衍數,洛書數
中孚至井,上卦40陽,下卦49陽;上卦50陰,下卦41陰。咸至頤,上卦50陽,下卦41陽;上卦40陰,下卦49陰。此處49、50當與大衍數有關。
中孚至井為陽,以陽為主,故主要看陽;而中孚至井為陽來,陽來指來到內卦,故又主要看內卦之陽,即內卦之陽為主導。故中孚至井,取下卦49陽數為主導。又中孚至井,亦為陰往,故陰爻主要看上卦,故中孚至井亦次取上卦之50陰數為輔。之所以49為主,50為輔,當因49主變,為用,50不用。即所謂「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此為猜測之辭,但應並非空穴來風。咸至頤亦依此理。
而子月至巳月,上卦39陽,下卦45陽;上卦51陰,下卦45陰。午月至亥月,上卦51陽,下卦45陽;上卦39陰,下卦45陰。依以上方法,亦可取45數,而此數正為洛書之和數(此處不用次取)。
3.卦氣卦序中的參伍數
十二月(丑月),上卦3陽,下卦8陽,上下卦差數為5;上卦12陰,下卦7陰,上下卦差數亦為5。此5即參伍之「伍」數。六月(未月),上卦11陽,下卦8陽,上下卦差數為3;上卦4陰,下卦7陰,上下卦差數亦為3。此3即為「參伍」之「參(叄)」數。
按月排列的卦氣表,除十二月和六月,上下卦陰(陽)爻數之差數較大外,其他月份都或為均等,或只差1數,而且排列都較有規律。唯十二月與六月上下卦差數較大,而此兩月又為正相對應之月,故其差數當非任意取定。而此兩差數恰與「參伍」之數合,故此兩數當即為「參伍」之數。又《繫辭》曰:「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即「參伍」之數亦為主導變化之數,而十二月與六月(且只有此二月)之陰陽爻數分布恰為不規則之分布,與「參伍」變化之義同。此當不為巧合。
由此可見,看似雜亂無章的卦氣卦序的確是有意識地按照一定的規則有序地組織起來的。卦氣卦序的排列規律與卦氣卦序所要表達的思想是那麼的吻合,我們沒有理由說這種吻合是偶然的巧合。由此,我們也想到其他卦序的排列及其所要表達的思想問題,是否也有嚴格的排列組織呢?答案是肯定的。以象出義是《周易》的傳統。所以,卦序要表達一定的思想,就不能沒有象數的結構。《周易》講「易簡」,易簡就是象數的變化規則。這種規則又不是絕對整齊劃一的,故又「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但總之,「易簡」即象數的規則是不能否認的。任何一個卦序都是從某一特定角度來反映古人所理解的世界整體,而這個整體雖然也是一個意義整體,但首先它應該是一個象數的世界、象數的整體,故必有象數的規則和象數的規律。這是絕對不能否認的,因為古人既然如此的看重象數,他們就不會不從象數的角度來構造和理解世界的整體。
對於卦氣卦序排列規律的研究,本文還只是初步的——並沒有解決卦氣卦序的完整的構造。另一方面,卦氣卦序蘊含的思想也是相當豐富的,由此一卦序探討古人對於曆法的認識,肯定會是很有幫助的,對於探討古人的宇宙觀和思維方式等也會具有很大的價值。
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易學論文發表會論文發表會參會論文發表於《江漢論壇》2001年第4期推薦閱讀:
※幼稚的表現是什麼?什麼是思想幼稚不成熟呢?如何做一個思想成熟的人?
※帕斯卡爾:我們終將孤獨地死去
※中國人面對壓迫為何逆來順受?
※在思想上你是否也貧窮過?
TAG: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