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毛澤東為之傷感落淚的女人!

歷史上的今天:1984年4月19日17時17分,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在上海病逝,終年75歲。

晚年的賀子珍。

上世紀六十代初曾志與毛澤東的合影。

曾志,湖南宜章人,陶鑄的妻子,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的老戰友,與毛澤東關係至深。曾志同賀子珍也是閨蜜,二人無話不談。

1959年,毛澤東主動同曾志談起賀子珍:

「 我同賀子珍還是很有感情的,畢竟是十年的夫妻嘛!」 

曾志問:「 那為什麼要離開呢?」

毛澤東:「 不是我要離開她,而是她要離開我。她脾氣不好,疑心大,常為一些小事吵架。有一次一位外國女記者採訪我,美國女人無拘無束,我也愛開玩笑,我們又說又笑,這就激怒了賀子珍,不僅罵了人家,兩人還動手打了起來。我批評她不懂事,不注意影響,她不服,為此我們吵得很厲害。一氣之下賀子珍說要去西安,然後到蘇聯治病,她身上有十一處彈片,我希望她能回來,寫了封信,派警衛員送去到西安接她回來。但賀子珍不回,卻捎回一方白手絹,上面寫了訣別信,不久她就去了蘇聯。但我還挂念著她的,她在長征中吃了不少苦,跟我十年生了十個孩子(註:六個孩子),年頭一個,年尾又生一個。我最懷念的還是中央蘇區生的毛毛,部隊出發時,孩子在路邊送行,那時毛毛才四歲,沒想到一別就再也見不到了。」

毛澤東談起賀子珍,談到毛毛時流露出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傷感,這傷感,過去的我從未在毛澤東身上發現過,看到的都是歡天喜地的大丈夫氣概。 據曾志的回憶

******************************************

(一)永新一枝花

江西西部的羅霄山脈中段。

賀子珍的家鄉位於江西西部羅霄山脈中段,春秋時屬吳越,戰國時為楚疆,自古有吳頭楚尾之稱。險要的山勢和水陸兩便的交通,使它成為通往寧岡井岡山、吉安的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09年賀子珍就出生這湘贛邊陲的永新縣禾川鎮。

湘贛邊陲的永新縣禾川鎮。

賀子珍故居。

賀子珍的父母。

賀氏祖屋的復原場景。

賀子珍出生於1909年9月28日中秋月圓之夜,其父賀煥文為其取名桂圓,賀子珍上學後自起學名自珍,取善自珍重之意。

和毛澤東相識後,他曾請毛澤東自己取名。毛澤東說,自珍這個名字就很好。後來在中央蘇區保管文件時,她把自珍寫成子珍,於是,子珍沿用至今。但她簽名時仍寫自珍,毛澤東給她寫信也稱她自珍。

賀子珍的簽名手跡。

1922年夏,賀子珍入福音學校讀書。此時,13歲的賀子珍,己經是一個大姑娘了,她繼承母親姣好的面容,腳穿白襪黑鞋,腦後一根黑亮的大辮子,人稱 「永新一枝花 」。

賀子珍在蘇聯填寫的個人履歷。

歐陽洛,賀子珍革命的引路人。

歐陽洛時任中共永新臨時縣委書記,永新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國民黨永新縣黨部書記長。

江西青年,隨父讀書。師範畢業,執教吉安。加入中共,播火永新。創辦夜校,成立組織。指揮農軍,收復縣城。奔赴南昌,參加起義。上海滬東,堅持鬥爭。湖北工作,武昌犧牲。 歐陽洛短暫的一生

1927年7月,賀子珍參與組織策劃寧岡、安福、蓮花縣農軍圍攻永新,史稱 「永新暴動」。暴動的農軍曾一度佔領縣城,但敵人旋即發動反攻,賀子珍帶領農軍把守永新南門,留下了手持雙槍的一段傳奇故事。

******************************************

(二)井岡杜鵑紅

1.井岡山上。

井岡山,地處湖南東部與江西北面的邊界地區,南嶺北支,羅霄山脈中段,據傳在東漢年間就已有人在井岡山居住了。秦朝設郡縣制時,井岡山為九江郡廬陵縣屬地。

井岡山位於江西吉安吉州區約130公里處,北邊有中國最美鄉村婺源,南邊有中國最美的蓮鄉石城,東面有中國最美的高山草甸兔兒嶺。森林覆蓋率為81.2%,年平均氣溫14.2度,至今仍保留眾多人跡罕至的大片原始森林。

鳥瞰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 (采自《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地圖集》)

井岡山在大革命時期,附近的寧岡、遂川、永新和湖南酃縣都建立中共組織和農民自衛軍,群眾基礎比較好。山上由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莊,周圍各縣的農業經濟可供部隊籌措給養; 這裡離中心城市較遠,交通不便,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 崇山峻岭,地勢險要,森林茂密,只有幾條狹窄的山路通往山內,進可攻,退可守。

這裡過去有 「山大王」,現有兩支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式武裝,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槍。王佐部駐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處,袁文才部駐井岡山北麓的寧岡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井岡山上武裝袁文才(圖左)和王佐畫像。

-----------------------------------------------------------------

2.井岡杜鵑紅。

被譽為 「杜鵑花」 的筆架山是井岡山杜娟花的最佳觀賞點。每年五、六月間,各色的杜鵑花沿著筆架山山脊兩側竟相開放,在高峻的山崖間形成一道亮麗的 「十里杜鵑長廓」。

「 她長得美麗動人,一張瓜子臉,美麗的大眼睛,潔白的皮膚,個子不高不低,再加上文化水平在當時算是比較高的,是有名的才女,她的性格很好,可以溫柔可人,也可以熱情勇敢,而且她是當時永新城裡最早剪去自己辮子的,這讓她在當地有很高的人氣。」

賀怡眼中的姐姐

井岡山上盛開的杜鵑花。

-----------------------------------------------------------------

3.山下來了毛委員。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及上井岡山示意圖。

油畫作品《秋收起義》。

這是1927年9月袁文才在井岡山親筆寫給毛澤東的信札原件,寫在兩張白宣紙上,筆跡流暢,用辭文雅。時間當在秋收起義失敗以後,全文如下:

「 毛委員:敝地民貧山瘠,猶狂池難容巨鯨,片林不棲大鵬,貴軍馳騁革命,應另擇坦途。敬禮。袁文才叩首。」

----------------------------------------------------------------

4.井岡山之戀。

井岡山茨坪的一個院子,賀子珍與毛澤東第一次見面的地方。

「 第一次與袁文才見面,我當時還以為她是袁文才的女兒,看她好年輕。」

賀子珍給毛澤東的第一印象

「 個頭很高,很消瘦,顴骨突出,頭髮很長,從中間向兩邊分開,好像還有腳傷。」

毛澤東給賀子珍的第一印象

毛澤東養傷的茅坪八角樓。

紀錄片《賀子珍》對毛賀相識的記載:

 

在八角樓幾個月的時間裡,賀子珍為患有腳傷的毛澤東擦洗換藥,體貼入微,讓毛澤東倍溫暖。毛澤東的學識、氣質,也吸引著這位永新姑娘。

毛賀之間最初的相識、相知直至相愛,在歷史文獻中少有記載,其實這種艱難困苦中的心心相印,是腥風血雨中毛賀二人的並肩戰鬥,不也正是常人之間那種患難之中的生死相依嗎?

今天的江西永新塘邊村。

1928年6月,毛澤東與賀子珍在永新塘邊村,結為了伴侶。這一年,毛澤東35歲,賀子珍19歲。

井岡山茅坪象山庵---毛澤東與賀子珍舉辦喜宴的舊地。

「 我們終於結合在一起,沒有舉行什麼儀式,熱心的袁文才做了幾個菜,大家熱鬧了一下。」

                                    賀子珍的回憶

-----------------------------------------------------------------

5.八角樓的燈光。

八角樓的燈光。

八角樓的室內景。

「 毛澤東寫文章,喜歡一面寫一面改,他為了寫好湘贛邊界黨代表大會的決議,大改了幾次。他每改一次,我都用毛筆正楷謄清一遍,有時我剛抄完,他有了新的見解,又大改一稿,我再替他抄一遍。」

                                         賀子珍的回憶

毛澤東這些重要著作,正是在井岡山的那些寒夜中寫成。

賀子珍晚年曾這麼回憶說:

「 物質生活雖然貧困,但我們精神生活卻是富有的。主席博覽群書,肚子里的墨水很多。夜深人靜,他寫累了,就給我講他讀上的故事,講他的詩文。他的話,把我帶入一個五光十色的書的世界。我盼望有一天,也能像他那樣,在書的世界遨遊,常常是一個講著,一個聽著,不知不覺迎來新的一天。」

******************************************

(三)中央蘇區

三十八歲的毛澤東。

二十二歲的賀子珍(圖後排右一),這是她留下的最早的一張照片。

1932年11月,賀子珍在福建長汀的這個教會醫院生下了她和毛澤東的第一個兒子毛毛。

福建長汀-毛澤東與賀子珍曾經生活過的院子。

「 有時父子坐在屋外,毛澤東出神地看著還不會說話的兒子,並不言語。」

賀子珍的回憶

******************************************

(四)長征途中

瑞金五陽橋-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第一橋。

油畫作品《毛澤東與賀子珍》。

賀子珍於長征途中負傷的地方---貴州盤縣豬場村。

得知賀子珍身負重傷、昏迷不醒,休養連準備將她留在當地消息後,毛澤東斷然說道:

「 不能把賀子珍留在老百姓家,一是無醫無葯,二是無法保證安全,就是要死,也要抬著她走。」

             

「 是老毛救了我的命,我當時昏迷著,不知道連里曾決定把我留下,放到老鄉家裡。當然,連里這樣決定,也是一片好心,但如果那時候毛澤東同意了,我就沒命了。」

                                 賀子珍的回憶

油畫作品《毛澤東與賀子珍》,作者李慶。

這是1951年上海華東醫院給華東局組織部出具的證明,記載著因那次負傷後留下的傷殘,同年頒發的《殘疾軍人證》將傷殘等級定為三等甲級。

-----------------------------------------------------------------

(五)窯洞風波

1.初到陝北

陝西保安炮樓山下的紅砂石窯洞,毛澤東與賀子珍在此生活了七個月。

四十三歲的毛澤東。

二十七歲的賀子珍。

斯諾為毛澤東與賀子珍拍攝的合影。   

1936年夏天,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黃土高原上見到了賀子珍,他在《西行漫記》中寫道:

 

「 在外表看來,毛澤東夫人賀子珍女士,簡直是一個弱不經風的少婦。其實,她的性格非常活潑的,十年來,總是穿著那一套紅軍的制服。她曾與國民黨中央政府剿共軍隊對過陣,在前線上運傷兵,到後方去調護病人,組織女軍,而且在北上戰役中曾受過傷。甚至幾乎送了性命。」

1936年,毛澤東與賀子珍在保安。

毛澤東與賀子珍的女兒 「嬌嬌」。

圖右為賀子珍。

賀子珍與康克清在陝北的合影。

----------------------------------------------------------------

2.負氣出走

1938年毛澤東在寫作《論持久戰》。

中共到了延安,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時局的變化,毛澤東每天都在繁忙地工作,而賀子珍由於受傷和產後造成的不適,賦閑在家做些文秘工作,越發覺得孤寂而倍感苦惱。

在賀子珍的性格中,即有柔弱也有剛烈。結婚十年,這對夫妻也有矛盾和拌嘴,如賀子珍倒掉丈夫愛吃但己發霉的辣椒,毛澤東會頓時火起。一次在中央蘇區,賀子珍因為毛澤東讓她熬藥而耽誤書也十分不快。

毛賀是患難夫妻,他們結合於井岡山最艱難困苦的歲月,歷經磨難,並肩走過長征,他們之間不乏濃烈的情感和生死考驗。也許,正是如此,彼此間十分關注,作為女性的賀子珍更是如此。也許,整日忙碌的毛澤東沒有注意到生性強的賀子珍內心會有那麼多的憧憬和渴望,她想獨立工作,想學習,想治癒自己身體的傷病,毛澤東也許沒有意識到,這一切正悄然拉開他們之間的距離。

生性剛強的賀子珍,從井岡山起,就飽嘗十年的艱難之旅。作為女子,她跟男人一起征戰; 作為親人,她與父母生離死別; 作為母親,她與骨肉天各一方; 作為妻子,她與丈夫生死相依。這一切讓她承受了太多的傷心與委屈。在那些歲月里,為了工作和生活,賀子珍與毛澤東會有常人夫妻面的爭論,直率的賀子珍有時口無遮攔,生氣的毛澤東也會反唇相譏,經於有一天,鬱悶的賀子珍看不慣正在延安流行的交際舞,與一名美國女記者發生了口角和衝突。                                     據紀錄片《賀子珍》

1937年毛澤東與賀子珍在保安的合影。

「 我們兩個人,一個是鐵,一個是鋼,誰都不讓誰,鋼鐵相撞,響了叮噹。」

毛澤東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賀子珍告訴水靜同志,她當年為什麼離開毛澤東。她說:

「 有些事情我看不慣,火氣特別大。我認為他變了,和井岡山、瑞金的那個毛澤東不一樣了,於是就經常跟他吵。起初他不理我,後來乾脆就搬到另外一個窯洞去住。

他要是陪我吵、跟我吵,我還會好受些,而他採取這樣的態度我就傷心透了,這是以前不曾有過的,我認為他對我淡漠了、疏遠了……」

確實,賀子珍敏感、好強、患得患失。她希望毛澤東能像普通人的丈夫一樣陪他生活,甚至陪她吵架,她恨自己身體太不爭氣,想要多做些工作卻往往力不從心。因此,她想動手術把身體的彈片取出來。

可是,延安動不了這樣的手術。她決定去西安,從那裡轉赴上海去做手術。就在這時,她突然發現自己又一次懷孕了,這更堅定她要走的決心。她生孩子生怕了,想同毛澤東分開一段時間,減輕一下身體負擔。

毛澤東知道賀子珍要走,急忙挽留妻子,他說: 「 我這個人平時不愛流淚,只在三種情況下流過眼淚,一是我聽不得窮哭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淚;二是跟過我的通訊員,我捨不得他們離開,有的通訊員犧牲了,我難過得流淚;三是在貴州,聽說你負了傷,我掉了淚。」接著,他又動情地說:「 我現在的情況同在王明路線時期不同了,我有發言權了。以後,不會再讓你像過去那樣,跟我受那麼多苦了。」毛澤東的這些肺腑之言,賀子珍都沒有聽進去,她認準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就這樣,一對患難夫妻只能共苦而不能同甘,十年的恩愛情緣從此終絕。

賀子珍到了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同屋的楊子烈(註:張國燾的夫人)勸她回延安,她謝絕了。毛澤東仍然希望她能回來,寫了封信,派警衛員送到西安,並想從那裡接她回來。

毛澤還給賀子珍捎去一個小木箱,裡面放著賀子珍沒有帶走的日常使用的小東西。其中有一把延安的小刀,是賀子珍經常切水果和小食物用的。警衛員就要出發了,毛澤東想起這把小刀,親自放了進去。

毛澤東給賀子珍捎去了他希望互相諒解的誠意。但賀子珍仍不回頭。她讓警衛員毛澤東捎回一方白手絹,上面寫著 「從此訣別」 四個字。

潔白的手絹,向毛澤東宣告他倆的夫妻情緣到此結束,家庭到此解體。

「 她到蘇聯去的時候是去學習的,(那個)是懷了孕去的。到了新疆,主席還給她打電話,叫她回來,叫她不要去。」

                           賀子珍身邊工作人員回憶:

賀子珍去蘇聯前夕在蘭州的留影。

賀子珍談到她與毛澤東分手的這段歷史時,充滿了悔恨:

「 我不怨主席,一切都怨我。我當時太年輕,不懂事。我一心想把身體養好,再學習幾年就回來。我還想為黨做點工作,沒想到事情並不是我想得那麼簡單。」

-----------------------------------------------------------------

3. 「窯洞風波」

《史沫特萊傳》。

一次激烈的爭吵起因為跳舞,史沬特萊是引火人,女翻譯也是導火索。關於他們夫妻兩人最激烈的一次爭吵的原因,《史沫特萊傳》曾轉引了斯諾所著《毛澤東的離婚》日文版。是史沫特萊親自告訴斯諾的。

 

有一個晚上,史己經睡下,窯洞外面有布鞋走路的聲音。她聽到毛澤東輕柔的南方聲音。他是去隔壁的莉莉的窯洞,洞里的燈還亮著。史沬特萊聽到敲門聲,門打開又關上。她剛想入睡,忽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衝上來。接著吳的窯洞被撞開,一個女人尖利的聲音劃破了寂靜:「 混蛋!你想欺騙我,溜到這個資產階級舞女家裡來。」

史跳下床,披上外衣,跑到隔壁窯洞。毛的妻子正用一個長長的手電筒打毛。他坐在桌旁的板凳上,仍舊戴著他的棉帽子,穿著軍大衣。他沒有制止他的妻子。他的警衛員立在門旁。毛的妻子狂怒地大喊大叫,不停地打他,一直打到她自己上氣不接下氣才停手。

毛最後站起來,他看上去很疲倦,聲音沉著嚴厲: 「 別說了,子珍。我和吳同志之間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我們只是聊聊天。你作為一個黨員,正在毀掉自己,你乾的事情你應該覺得可恥。趁別的黨員還不知道,趕快回去吧。」 毛的妻子突然轉向吳莉莉。

吳背靠著牆,像一隻嚇壞的小貓。賀罵道: 「 舞廳的臭婊子!你大概和什麼人都勾搭,還想欺騙主席?」 接著,她走近吳莉莉,揮起手中的手電筒,另一隻手抓她的臉,揪她的頭髮。血從莉莉的頭上流下來。吳跑向史沫特萊,躲在她背後。

毛的妻子又轉向史: 「帝國主義分子!」 她叫道: 「都是你鬧出來的,回你自己窯洞去。」 接著她用手電筒打這個 「洋鬼子」。史沫特萊可不是好欺負的,一把將賀推倒在地。毛的妻子躺在地上尖聲喊道: 「 你算什麼丈夫?,還算是個男人嗎?你是共產黨員嗎?我就在你眼皮底下挨這個帝國主義分子的打,你一聲也不吭。」 毛責備妻子:「 她沒有惹你,是你打她的。她有自衛的權利,是你羞辱了我們,你的行為簡直象美國電影里的闊太太。」 毛氣憤已極,但儘力克制著,他命令警衛員扶起他的妻子送她回家。賀不甘罷休,不肯起來,毛不得不叫來另外兩、三個警衛員,最終使歇斯底里的賀離開了。

1937年史沫特萊(圖中)和吳莉莉(左一)在陝北。

1937年毛澤東(左一)、朱德(右二)和吳莉莉(右一)在陝北。

史沫特萊的翻譯吳莉莉。

吳莉莉原名吳宣晨,也叫吳光偉。1937年作為史沫特萊的翻譯到延安。因作為毛的舞伴,捲入毛與賀子珍的感情危機,賀夜鬧吳窯洞的事件。此後被送出延安,在西安被捕。經軍官張研田搭救出獄,以後吳嫁給了張研田,1949年去台灣。

賀子珍(後排左二)與蘭州八路軍辦事處人員的合影。

1937年12月25日,賀子珍從蘭州坐飛機到迪化(今烏魯木齊),然後飛往蘇聯,從此離開了自己的祖國。

******************************************

(六)異國時光

賀子珍在療養勝地蘇聯克里木的葉夫帕托里亞市的留影。

1938年時的賀子珍。

賀子珍和女兒李敏。

1947年5月,離別祖國十年之久的賀子珍帶著十歲的女兒姣姣回到了哈爾濱。

賀子珍與大嫂李立英及家人的合影。

賀子珍回國後,見到大嫂李立英和侄子 。大嫂告訴賀子珍:

「 她去蘇聯後,母親溫吐秀便到了延安,毛澤東一直盡著女婿的孝道,後來母親病故,毛澤東為她料理後事。胡宗南佔領延安派人挖墳,延安收復之後毛澤東拿出十塊銀元,請老鄉重新修墓立碑。」

1942年妹妹賀怡在延安動手術,需親屬簽字,毛澤東知道後說:

「 賀怡是子珍的妹妹,又曾是澤潭弟的妻子,這個字由我來簽。」

******************************************

(七)廬山一面

廬山見面前的賀子珍。

1959年毛澤東在廬山。

1959年7月的一個夜晚,毛澤東與賀子珍在廬山見了一面。

夜色中,水靜陪同賀子珍到 「美廬」。當水靜將賀子珍領進客廳時,賀子珍抬頭一看,不覺一驚,裡面坐著的那個人竟是毛澤東!毛澤東見她來了,站起身,微笑著同她打招呼,請她坐下,然後很客氣地對水靜說: 「 謝謝你。你可以了!」 衛士封耀松倒了兩杯茶,一杯放在賀子珍面前,一杯放在毛澤東面前。毛澤東對衛士說: 「這裡沒你的事了,你也走吧。」

 

「 我做夢也沒有想到,能夠見到毛澤東,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不停地突。毛澤東說,我們見面了,你不說話老哭,以後見不到了,又想說了。」

賀子珍回憶當時見面的情景

水靜回憶:

「 那晚,興奮的賀子珍一夜未眠!」

毛澤東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合影。

廬山一面之後,毛澤東為女兒操辦了婚事。

*****************************************

(八)晚年的賀子珍

1.天倫之樂。

賀子珍和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

1960年李敏、孔令華的兒子孔繼寧出世了,賀子珍抱著外孫子喜上眉梢。

1979年賀子珍和李敏及女兒孔冬梅。

-----------------------------------------------------------------

2.北京之行

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報》刊載了賀子珍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報道。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三年後,賀子珍終於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進京。她瞻仰毛澤東遺容,在毛主席紀念堂毛澤東的坐像前,深情地獻上了一個1.5米高的桃形絹花編成的花圈,緞節上寫著:

永遠繼承您的遺志

戰友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敬獻。

事前,花圈的形狀、緞帶的文字,賀子珍都親自過問。

過去的戰爭歲月給賀子珍留下一身的傷痛,己經70歲高齡的她因兩年前的一次中風只能坐在輪椅上,口齒表達也不太清楚。但銀白的短髮整齊地梳在腦後,仍然明亮的眼睛,雪白的衣領,藍灰色的外套,乾淨樸素的裝扮,處處透出當年 「永新一枝花」 的風采。

在毛澤東坐像旁邊,賀子珍凝重地坐在輪椅上,目光望著前方的天安門。她想到了什麼?

是42年前的延安之別,還是20年前的廬山勿匆一會?抑或是女兒李告訴她的最後一次見到父親毛澤東的情形: 毛澤東發現女兒站在面前,但己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就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做了一個圈給女兒看。這個圈,是否就是指要照顧賀子珍呢?因為賀子珍的乳名叫 「 桂圓 」。

賀子珍和李敏、孔令華在毛主席紀念堂。

離開毛主席紀念堂之際,在李敏也進入車裡剛剛坐下那一刻,賀子珍忽然轉過頭來,望著紀念堂,微微發紅的眼眶裡噙著淚水,嘴唇顫動著,似乎想傾訴什麼; 女兒也不約而同地側望頭望去,臉上淚水縱橫。

攝影師呂相友及時按動了手中快門,雖然在拍攝那一刻,他也同樣被淚水磨糊了眼睛。照片上,賀子珍和李敏的眼神都落在了一個方向,那是毛主席安息的地方。

-----------------------------------------------------------------

3.魂牽夢繞

病床上的賀子珍。

 

賀子珍和毛澤東共生有六個孩子,長大成人的只有李敏。

長女楊月花(1929年3月),原名毛金花,生於福建,據說失散到1973年才找到,但未能和賀子珍以及毛澤東相見。

四子(1930年),生於江西,出生後夭折。

五子毛岸紅(1932年11月),乳名「毛毛」,生於福建,長征開始後由毛澤潭撫養,毛澤潭犧牲後,下落不明。

次女(1935年2月),長征途中生於貴州,下落不明。

三女李敏(1936年),原名「毛姣姣」,生於陝北。

六子(1938年6月),生於莫斯科,十個月後夭折。

王行娟和賀子珍合影。

賀子珍,這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這位最早上井岡山的女共產黨員終於走完了她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含著微笑離開了人世。她的一生中有慷慨激昂、英勇悲壯的戰鬥歲月,有遭受磨難與不幸的艱難時光,更多的是心裡流著血、眼裡流著淚的沉默的悲苦日子。

但是,人們不會忘記她,因為她為中國革命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她-一位平凡的女性,為中國革命幾乎流盡了身上最後一滴血……是她,伴隨毛澤東一起渡過了中國革命歷史上最艱難的階段,也是她,在革命勝利之後,為了大局默默忍受個人的悲苦,過著孤寂的生活。然而,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上卻鐫刻著一個不朽的名字: 她就是賀子珍!

「 楊開慧、賀子珍、江青三個人,賀子珍對我最好,長得也很漂亮。她後來有病,老懷疑別人害她,誰都懷疑,但不懷疑我。」

毛澤東1970年

1954年毛澤東在得到賀子珍生病住院的消息……李敏回憶說:

「 他提到我媽媽的時候承認錯誤,說他要負百分之五十的錯,他承認這個,過去不都說我媽媽不對嗎?我爸爸說他要負百分之五十的責任,一半對一半,兩個人。」     

賀子珍---一個讓毛澤東為之傷感落淚的女人!

******************************************

根據相關資料收集整理,部分圖片采自網路。2017年11月15日三稿於津門。

推薦閱讀:

痛心不已的語句,最傷感的句子
傷感日誌(523)
金秋時節婉約唯美傷感的相思句子
昔日多病不貪杯,而今卻恐杯未滿——【宋】錢惟演《玉樓春》
獨屬寂寞的QQ個性簽名 很唯美的傷感簽名

TAG:傷感 | 女人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