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間]了解世界的十本書

我們生活在這個紛繁的世界,面對變幻莫測的大自然和熙熙攘攘的人類,豈止有十萬個為什麼要問?因此,下面這十本書或許能幫助我們真正理解所身處的這個世界。

一、闖入神秘的世界 ——《夢的解析》(作者:弗洛伊德)

這本書原本計劃於1899年出版,但是,一位頗富眼光的出版商看出了此書的價值,將它的出版定在具有紀念意義的1900年。

《夢的解析》作為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作,其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對「性」的驚世駭俗的探討,而恰恰是那些關於夢的獨特、新穎的見解,引導人們推開「夢」這扇大門,第一次真正走進人類深藏的內心世界,發現無法被意識所控制的潛意識,竟然蘊含了如此豐富的心理內容和巨大的創造力。弗洛伊德用一種最理性的聲音訴說了人類的無理性,從更深的層次上闡述了人類的生存狀況。

有人評價說,儘管在弗洛伊德之前,潛意識問題就已若隱若現地在一些作品中流露,但就像利夫和布倫丹曾觸及到美洲海岸一樣,只有弗洛伊德證明了潛意識確實存在,並對其豐富多彩和驚恐可怖加以揭示,是這個領域的哥倫布。

弗洛伊德對20世紀人類的焦慮和夢魘從人性上進行了探討,他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學派成為20世紀最流行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是哲學上法蘭克福學派「批評理論」的重要淵源,今天,在超現實主義、自然主義、抽象主義的文學藝術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影響。

二、靠推論創造奇蹟——《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作者:愛因斯坦)

1905年,一位供職於瑞士國家專利局、名叫愛因斯坦的26歲德國人,在德國科學雜誌《物理年報》上連續發表了三篇論文。其中《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提出了根本有別於傳統觀念的空間、時間理論。

在《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中,愛因斯坦一改以往人們頭腦中的觀念,論證了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只有獨立於觀察者之外的光速是個常數。愛因斯坦證明,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其長度就會減小,質量就會增加,時間就會放慢。由此推論,假如物體的速度與光的速度相同時,其長度為0,質量不會再增加,而且時間也就停止了。

愛因斯坦根據這種不可能性得出了一個結論:任何物體都不會以光速和超過光速運動。這項被稱為「相對論」的理論彌補了牛頓物理學長達兩個世紀的不足,愛因斯坦將時間與空間相結合,創立了新的四維宇宙空間的學說。

1916年,阿爾貝特&S226;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完成了他對牛頓物理學的修正。這一次,愛因斯坦把「物質」的概念引入了他的相對論中,他認為,物質也是空間的一種屬性,同樣與時間密不可分。

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時空觀的認知,帶來了整個物理學的革命。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相對論顯然是一個艱深的理論,但愛因斯坦卻一直沒有放棄將它介紹給普通大眾的努力。

相對論被認為是「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其中人們最熟悉的著名公式,E=mc2,為人類掌握核技術打下了理論基礎。在愛因斯坦的一生中,他一直被公認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

三、因思考而更迷惘 ——《太陽照樣升起》 (作者:海明威)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歐內斯特&S226;海明威

1926年,歐內斯特·海明威的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出版後,「迷惘的一代」這一稱呼迅速被人們接受,這部小說被奉為當時青年人的《聖經》。使用海明威式的簡短而厭世的語言成了人們交談的時尚,而那種粗獷而敏感的敘事風格,同樣為人們所喜愛。

《太陽照樣升起》是作者最敏銳地捕捉到社會脈搏的作品。作為一位自傳性很強的作家,海明威本身就是那些在戰爭嚴重摧殘的道德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中的一員。他參加過那場令人刻骨銘心的戰爭,他目睹了軍功章在戰後市場上被廉價出售,他身邊的年輕人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這使海明威更加迷惘痛心。

《太陽照樣升起》的原型是作者所處的包括作家、藝術家和需求刺激的社會名流的圈子。但它卻寫出了普通大眾的真實的生存狀態。

他筆下的人物,無法投身於任何偉大的事業,而只能在英勇的、壯美的、有時甚至是殘酷的場景中尋求生存的意義。

「迷惘的一代」並非渾沌的一代,正因為思考,才會迷惘。縱觀海明威一生作品中創造的主人公,也經歷了一個由迷惘空虛到勇敢抗爭的過程。事實上,「迷惘的一代」 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十幾年後,又投身到了為正義和生存而戰的反法西斯鬥爭中。《太陽照樣升起》敏銳而準確地捕捉到了時代精神,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文學的範疇。

時至今日,讀者仍然會被其中蘊含的蒼涼所打動。

四、掙脫漩渦的方舟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作者:凱恩斯)

「有一個基本心理法潁頤強梢勻沸挪灰傘R話愣郟彼迷黽郵保嗣牆黽悠湎眩訓腦黽櫻揮釁淥迷黽擁媚敲炊唷?#8221; ——J.M.凱恩斯

1929 年,一場空前的經濟危機席捲西方,使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嚴重的蕭條和失業的漩渦之中,股市的崩潰,使人們終生的積蓄在頃刻間化為烏有。但是,經濟學家們仍然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自我調節的系統,任何干預都是有害的。因此,在最初的幾年,西方各國政府都採取了一種袖手旁觀的態度,甚至堅信「繁榮近在咫尺」。

危機一發而不可收,1933年,西方國家的失業人口已達3千萬,是1929年的5倍多。對於普通人而言,30年代初,找到一份工作,是最為迫切的一件事。人們在問:這場大蕭條何時能夠終結,怎樣才能制止經濟衰退?

在苦苦的期待之中,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在其《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終於為挽救資本主義經濟開出了「藥方」。在書中,凱恩斯對各國政府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進行了猛烈的攻擊。凱恩斯斷言,市場不是萬能的。在對大蕭條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後,凱恩斯提出了一國總產量和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的理論。

他認為,增加資本的關鍵是增加需求,而這需要依靠大量、穩定的就業。失業的直接原因是社會對企業生產產品的需求不斷減少,導致資本家不再增加投資,而引發就業減少,造成工人失業。消除失業的辦法,在於實行國家干預。當貨幣政策刺激投資增長的力度不足以完全實現市場調節時,國家必須使用財政政策,把資金直接投資於「公共工程」,以便擴大內需。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西方經濟學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西方國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迅速被各國廣泛採納。凱恩斯甚至被譽為「經濟學領域的哥白尼」。有人說:「如果不讀凱恩斯的著作,就沒有資格談論經濟學。」事實證明,凱恩斯的經濟學觀點不但避免了大蕭條中的資本主義經濟所遭受滅頂之災,而且在高經濟增長、低失業率的五六十年代,凱恩斯主義及其衍生的宏觀經濟理論,被驚人地證明富有成效。

作為現代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凱恩斯的《通論》在西方同《物種起源》和《資本論》相提並論,直至今天,它仍在為西方經濟學提供著學術源泉。

五、存在著並自由著 ——《存在與虛無》(作者:保羅·薩特)

「我的位置將不是一個聚焦點,而是一個出發點。」 ——讓-保羅·薩特

1943 年,法國思想家讓-保羅&S226;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一書,樹立起存在主義的大旗,號召人們在危機中尋求自由和光明。從30年代起,薩特就被認為是一個社會的反抗者,一個「不斷地以個人的名義和人們自由的名義向現代世界提出抗議,想恢復人的價值」的哲學家。

薩特的思想一生都在變化,但「人」和「自由」一直是他理論的出發點。在薩特看來,人之所以比物高貴,就是因為人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本質。薩特說出了那個時代許多人的心理感受:世界令人失望,人生充滿荒謬。但薩特並不因此絕望。他告訴人們,人類的希望在於,用自己的行動反抗荒誕的世界。因為人是自由的,人是一切價值的創造者,沒有上帝,沒有任何超人的力量,更沒有任何他人能改變你的命運。人是成為英雄還是成為懦夫,全靠你自己去選擇。每個人都應該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道路,為自己的生活創造獨特的價值。

在《存在與虛無》中,薩特以人為中心,號召人們在無法改變的情境下,通過自由選擇不斷創造自己的存在,承擔自由的重負,對自己、對整個世界承擔責任。這種哲學引起了飽受戰爭創傷、目睹人性慘遭踐踏的迷惘的一代的強烈共鳴。成千上萬的青年人自封為「存在主義者」,身穿「存在主義服裝」,過「存在主義人生」。人們在咖啡館裡談論存在主義、在劇院里觀看存在主義。此前,還沒有一種哲學思潮能夠如此深入人心,存在主義運動從哲學和文學運動,擴展成了一場群眾運動。

七、指出社會發展方向————《資本論》( 作者:卡爾·馬克思)

《資本論》的出版時間是1867-1894年。

馬克思生前只看到「資本論」這一大部頭著作的第一卷得以出版,他的贊助人恩格斯編輯出版了馬克思起草的另外兩卷。《資本論》揭示了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醜陋階段,資本家不可避免而且毫無道德的通過工資剝削壓榨工人,來獲取最大利潤。馬克思在這裡深入地分析了商品,揭示了價值規律。

雖然馬克思沒能具體預知21世紀的資本主義和現代議會制政府基礎上的自由富裕的社會,他沒想到資產階級也在學習<資本論>並正在克服自身危機和矛盾。但他通過分析商品社會後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等觀點是多麼有先見之明!

八、揭示危機的本源 ——《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 )

「人們十分自然地歡迎和採納那些能提高生產率和生活水平的新技術,但是,人們卻拒絕接受新技術所必需的社會變化。」 ——斯塔夫里阿諾斯

世界文明是全人類的共有財富,然而,世界史研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卻始終沒有擺脫以西方為中心的研究角度。因此,1970年,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出版時,格外引人注目。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

《全球通史》分為《1500年前的世界》和《1500年後的世界》兩部分。作者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他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的歷史事件,著重分析了各種歷史事件之間的有機聯繫和相互作用。作者在記錄西方文明發展的同時,同樣對在儒家文化、阿拉伯文明等影響下的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作了全面的分析,充分肯定了各民族對世界文明進程所作出的貢獻。作者認為,1500年以前,各種文明是相對平行發展的,而在這之後,隨著「發現新大陸」,各地區文明才真正走上了相互交流之路。

《全球通史》並不是簡單地對人類文明的進程加以總結,它的精華在於,通過對歷史現象的分析,對歷史的發展提出了自己創造性的見解。作者對20世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至70年代的這段歷史給予了格外的關注。對於人類所面臨的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作者認為,其根源在於技術革命在全球範圍內突飛猛進地發展,而社會革命卻相對沉寂。正是這兩種革命之間的時間滯差,使整個世界陷入了空前的危機。由於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深厚的社會責任感,《全球通史》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被譽為當今社會的「救世箴言」。

九、破解時間的咒語 ——《時間簡史》(斯蒂芬·霍金 )

「時間-空間在大爆炸奇點處開始,並會在大擠壓奇點處或黑洞的一個奇點處結束。任何拋進黑洞的東西都會在奇點處被毀滅。」 ——斯蒂芬·霍金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988年出版的一本科普讀物《時間簡史》,使他們開始知道斯蒂芬&S226;霍金,這位英國物理學家和宇宙論學者的名字。其實,早在1974年,霍金就曾使人為之側目。當時他提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的結論。他斷言,黑洞能夠釋放放射線。而根據科學界的「常識」,黑洞是一種假設的衰弱星體,其吸引力極強,甚至連光都無法擺脫其作用,怎麼可能釋放放射線呢?據說,霍金在牛津大學附近舉行的一次天文學會議上所做的這番講話曾把他的一位同行氣得暴跳如雷。

事實上,霍金一直試圖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同量子理論綜合起來,這也是愛因斯坦和其他科學家一直未能獲得成功的領域。霍金提出的方程式有助於揭示,為什麼宇宙在150億年的時間裡由一點擴展成無限,以及為什麼它又以一種被稱為「宇宙險境」的方式對其本身進行收縮。

因為他的研究,霍金被譽為本世紀繼愛因斯坦後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學者和宇宙哲學家。

《時間簡史》是一部講述宇宙奧秘的科普讀物,試圖解答人類最古老的命題: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宇宙是無限的嗎?在霍金展示給人們的新的宇宙圖景中,他在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內,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而在量子物理學的框架內,他研究的黑洞輻射理論證明,大爆炸的奇點不但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十、聆聽未來的召喚 ——《未來之路》(比爾·蓋茨 )

「這是一個絕妙的生存時代,從來也沒有過這麼多的機會,讓人

去完成從前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比爾·蓋茨

20 世紀90年代,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實在是太近了,近到來不及仔細地回味,近到看不清我們昨天所親歷的一切,會對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因此,選擇比爾 蓋茨的《未來之路》,更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其非同凡響,而是它代表了對人類必將跨入信息時代的信念和對未來的憧憬。

提起蓋茨,有人會帶著複雜的表情說:「哦,那個沒有讀完大學的傢伙。」但是沒有人會否認,這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45歲的蓋茨已經在世界首富的寶座上坐了很長的時間。在短短20年內,從白手起家到擁有150億美元的個人財產,與其說這是蓋茨創造的奇蹟,不如說是信息技術創造的奇蹟。

簡單的生產工具的運用,使人的手足得以延長;蒸汽、電力的使用,增強了人的體力;而信息技術的革命,拓展了人的視野,使個人的智力得以延伸。與工業時代相比,在信息時代,社會的生產和財富的積累方式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世紀之交,人類也正在完成這兩個時代的跨越。

在《未來之路》中,這位微軟公司的總裁希望把他「對技術前景的展望,以及時不時冒出來的想法與這個時代共享」。蓋茨詳盡的闡述了「信息高速公路」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對技術進步的優缺點都加以廣泛的探討,以便讓社會成為一個整體……」。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一個紳士?你的西裝穿對了嗎?男人都該了解的4點技巧
您了解嗎?「熱力貼」並不是適合所有的人
我們了解嗎:用風水寶物打敗小三 婚姻保衛戰決勝必知
可怕的不是病,是缺少了解和預防
必須了解的國外習俗(側重於信仰和禁忌)

TAG:世界 | 時間 | 了解 | 讀書 | 了解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