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習古人游吉

今天我們說一說關於楚國楚靈王的故事,於平常小事中見點滴智慧。

晉、楚二國曾在同一時期爭做霸主,並且各自有一群附屬國,周景王四年,這兩國糾集了各自的附屬國,計劃要在虢地會盟。

楚國公子圍是楚共王庶出的兒子,年紀最大,為人桀驁不馴,欺負楚王熊麇勢力微弱,楚國政事多由他獨斷專行。他舉薦心腹,又設計殺掉與他不是一隊的那些大臣,因此在朝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外出還經常擅自用楚王旗號,簡直是逆天了的節奏。

楚國將去虢地赴會時,公子圍要先出使鄭國娶豐氏女兒。鄭國公孫僑十分了解他狼子野心的性格,怕他進入鄭國城中惹是生非,於是就提前派游吉用城內客館損壞,沒來得及修好為託辭,把公子圍安排在城外。

想拒絕他人可以借鑒一下公孫僑的做法,即在客觀上設置一些合理的障礙條件,拒絕對方要求的同時,又能讓對方和自己臉面都過得去。

公子圍到鄭後果然產生了偷襲鄭國的心思,想要借迎親為名義,多用車輛,乘機起事。鄭國公孫僑知道他沒安好心,於是派游吉再勸阻。以下是游吉和公子圍的對話。

游吉:「聽說令尹將用大批人馬迎親,敝城狹小,沒法容納眾多的隨從,請在城外準備地方,以聽憑令尹迎親。」

游吉這話的意思很明白了:你們來的軍人太多了,我們不樂意,怕你搞我們口子。

但不能直接這麼說,得委婉的將話說的好聽又合理一點,同時又能讓公子圍知道他的話中話。這裡游吉說怕鄭國城區小,容不下楚國這麼多人,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因為堂堂一個鄭國怎會裝不下這點楚人?再來十倍都塞的下。這就好像你帶了幾個朋友去拜訪同學,你同學回復家裡沙發太小坐不下這麼多人是一個道理,這樣一說誰心裡還能不明白?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不管我們如何看破世事、看穿他人,都要掌握這種說話的藝術,切勿氣急敗壞的戳穿別人真實想法。讓自己說出來的話詞句體面,這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因為既能讓對方了解你的想法,又不至於當場在言語上與對方製造衝突。

公子圍說:「承蒙鄭國國君降福於我,賜給我豐氏的婚姻,如果在野外迎親,怎麼成禮數呢?」

公子圍自然是早就準備好了說辭,一頓馬屁拍過去想讓鄭國就範。如果你是公孫橋你怎麼反駁他呢?人家帶兵進你家名義還說是為了尊敬你。

游吉說:「按著禮數,軍隊不進入都城,何況結婚儀式呢?公子一定要用多人以壯觀瞻,請除去兵備。」

既然你和我談禮數,那我也和你談禮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按禮數軍隊不能進入他國都城,你如果如你說的只是為了人多排場大,那就脫下盔甲放下屠刀進去吧,這樣的人進來多少我們招待多少。

這下輪到楚王沒有話說了,「禮數」二字是從他自己口中說出,如果不答應就是在打自己臉,如果答應了則偷襲鄭國的計劃也就落空。

這一回合,鄭國勝。我們總結兩點處事智慧:

1.知道對方壞心思,也不要把話說絕

無論對方真實心思有多齷蹉,也無論他們的目的多明顯(哪怕半眼就能看穿),和他們就此爭辯討論時,還是要盡量把話說的更好聽更體面,如此,進,可沒有任何衝突的達到自己的目的,退,可避免言語結怨與冒犯,這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智慧。

2.學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辯駁他人觀點

他人用A論點反駁你,你可以順著他的論點說說A論點的本質意思,或者包含的其他與之相反的意思,就可反撲他了,這個技巧的前提是要掌握對方論點的本質,才能恰到好處的反駁。

比如這裡公子圍的論點是「禮數」, 游吉則繼續接他的「禮數」論,告訴他禮數還包含與他的說法相反的內容,從而堵住了對方的嘴。

一般情況人們說話都是選取一個論點,然後找到利於自己的論據讓自己的話站住腳,要反駁這樣的人,就是找到他提出的這個論點下的其他與之相反的論據來反駁對方。

比如公子圍說的自己的行為是「禮數」,所以帶那麼多人進城。游吉則找到「禮數」的另一層與公子圍相反的意思反駁他。

只要你能在對方的論點裡,找到與他說法相反的東西反駁他,就可達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了。公子圍說自己是按禮數尊敬鄭國所以舉兵過來,游吉則告訴他禮數還包含不準帶兵進他國城池一項。

有點拗口,不容易懂,下面給大家舉個通俗的例子。看有些人是如何利用對方自己提出的論點,反過來說服對方的。

一對兄弟,經常給年邁的母親買水果和補品什麼的,母親自己基本不吃,卻喜歡拿出來分給附近的小朋友吃並樂此不彼。弟弟知道後很生氣,不準母親再給別人家的小孩子吃,而且每天盯著母親要她吃一定的量,以便更好的補身體。可是母親從此整體皺著眉頭不開心。

哥哥勸阻他不要這樣做,弟弟認為自己是孝順,他希望母親能吃上他買的東西,讓母親吃了身體更強壯多活幾年。哥哥說:「既然你說孝順,那麼讓母親從內心感到高興和滿足也是一種孝順,如果把食物分給小朋友能讓老人家感到快樂,為什麼要阻止呢?阻止的後果是母親整天不開心,讓母親不開心就是不孝順。」

弟弟想明白了這個道理,默許了母親的做法,從此母親又開心了起來。

弟弟以「孝順」來讓自己的做法站得住腳,哥哥指出「孝順」包含的與弟弟理解的相反的含義來說服他。

再回歸到這個故事,當游吉說按禮數楚人應該卸去兵甲時,公子圍只好就範,結親後就去虢地赴會。

晉國上卿趙武和宋、魯、齊、衛、陳、蔡、鄭、許各國大夫,都已先到達。

公子圍派人向晉國說:「楚國、晉國有盟約在前,現在這次就不必重立誓書再行歃血,只把在宋國訂立的舊盟約宣讀一下,讓各位不要忘記就可以了。」(上一次舉辦的諸侯會盟,晉國為了和楚國講和,避免衝突引起戰亂,當時晉楚兩國是最大的諸侯國,就把第一個歃血的資格讓給了楚國)。

祁午對趙武說:「公子圍這話,是怕晉國爭先歃血。前回讓楚國在晉國之前,這回理應晉國在先,如果宣讀舊盟約,楚國總佔先了。您以為怎樣?」

趙武說:「公子圍來會盟,住處修得像王宮,威儀和楚王沒兩樣。他的心不只是抗外,而且要在國內謀反,不如姑且聽他的,讓他更加驕傲。」

於是又讓楚國佔領了先機,會盟結束,公子圍急急回國,各國大夫都知道他將要作楚國國君。

趙武心裡終究以宣讀舊誓書、讓楚國佔先為恥辱,怕人議論,把守信義的話,向各國大夫再三分辯,說了又說。回國時經過鄭國,魯國大夫叔孫豹和他同行,趙武又說了這事。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一類人,做了有損顏面的事,生怕別人說他,於是不斷的見人就講述他這樣做的高大上原因,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人,心裡就要明白,他是心虛的,他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信心,他很在意別人因為這件事對他的看法。說不定你還可以利用他這一弱點成就你的一些想法。

在這裡再提一點,齊桓公稱霸九次會盟諸侯,晉文公稱霸也是多次會盟諸侯,楚國更甚,這在古代那個通訊靠吼的年代,諸侯國君主帶著浩浩湯湯人馬會集某地實在太不容易了,為什麼他們不找使者輕車快馬代勞通知簽署協議書呢?

有些事情形式是很重要的,它有助於推動整個事件的輿論走向和凝聚人心,尤其是對於一些結盟、合作類,可以說沒有形式就沒有實質。比如電話通知合作夥伴然後各自簽署意見書快遞給相關人員,和大家現場坐一起簽字效果絕對不同,古代的諸侯尚且懂這個道理,現在人就更要明白了,所有的團體性質活動,該注重的形式、該有的禮節必須要到位,不要圖簡單方便省事一切從簡,否則十之八九大大小小的事都會不了了之。

公子圍回到楚國後,正值熊麇有病呆在宮裡。公子圍入宮殺了熊麇和他的兩個兒子。然後自立為王,成為楚靈王。

作者微信公眾號:dushu02

古人云:讀史明智,這裡的所有的文章,都是通過對歷史故事的總結,提煉古人的經驗智慧,開闊大家的見識。

查看本頭條號其他精彩歷史文章

  1. 學習晉文公——離間他人關係的超高手段

  2. 學習管仲——如何輕鬆誘導別人跟你道歉

  3. 學習古人——如何瓦解對我們不利的聯盟勢力

  4. 學習齊桓公——如何在一個團體中提高自己的威望

  5. 一代良相管仲——那些不道德的智慧

推薦閱讀:

學習八字算命:貧之看法
知識圖譜與知識表徵學習系列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34集】
不妨學習、學習
你認為毅力是天生的嗎?不!毅力能夠這樣養成

TAG:學習 | 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