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戀,那些見形能讀明義繁體字
05-31
懷戀,
那些見形能讀明義繁體字
以往,台灣、新加波、馬來西亞等華人反感大陸人的「簡筆字」,舉出許多例子,調侃其荒繆,無不有些道理和愛國情結在。如果一個海外的華人,不關心代表民族文化的文字興盛衰亡,沒有華夏民族的血性和責任,怎麼會關心日漸消亡的繁體漢字?!
但轉而又想,漢字的起源應該說伏羲時代就開始了,古人造字的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等,後來通過倉吉的整理,秦始皇的「同文」,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根據文字的形體,創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
數千年演變,到康熙字典的規範了40735個,還有中日韓收錄的加上擴展區據說上7萬字。繁體字據說繁,很多是包涵了音形義,看到一個字,都能讀出音,繪出形,名了義。只是筆畫多了,寫起來就不易。後來就有人想變化,據說蘇軾就在他的詩詞里簡化過上50個字,他不但是文學家,而且是書法家,他都帶頭寫了,後來的人也就跟進,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的手稿中,也有不少簡化字,不知是他沿襲他人的呢,還是他創造的呢?他曾經嘲諷孔乙己,「回」字有四種寫法。據說:他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不是中國脊樑麽?我不知道他真的說了呢,倘滅了漢字,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後來民國政府教育部還是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新中國成立後,大底是配合掃盲,確定了2235個.。
在簡化字中,有的簡得好,
如「龜」繁體字有16畫,「龜」 異體字:亀。龜,舊也。外骨內肉者也。從它,龜頭與它頭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鼈之類,以它爲雄。象足甲尾之形。凡龜之屬皆從龜。簡化字「龜」可能是從異體字而來「亀」,不過筆畫更少了。雖說筆畫少了,但見「龜」明義,還像個「烏龜」。再如「從」繁體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