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評委馬悅然現身上海談「為什麼是莫言」
中新社記者 鄒瑞玥
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諾獎評委中唯一精通漢語的漢學家馬悅然21日下午攜夫人陳文芳現身上海。「為什麼是莫言」現場媒體當天紛紛把問題拋給這位88歲高齡的瑞典人。
馬悅然師從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多年致力於漢學研究。他最先將中國的古典名著《水滸傳》、《西遊記》譯為瑞典文,並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詩經》、《論語》等先秦諸子的著作。
在馬悅然看來,莫言之所以能獲得諾貝爾獎,與作品翻譯傳播有很大關係。「翻譯聯通了各國文學,沒有翻譯,就沒有『世界文學』的概念。」
馬悅然認為,中國文學早就站上世界文學之林,只是過去翻譯成外文的作品太少,因為過去甚少有外國人學中文,高水平的譯者太少。他同時指出,作品的翻譯與譯者的喜好有關,這中間有很多偶然性。
「文學質量是唯一的標準」,在談及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過程時馬悅然如是說。他透露,今年的諾獎候選人從最初的200多人篩選到5人,討論過程很激烈,但最後評委的意見相對一致。
「他的作品實在太長」,馬悅然坦言,莫言並不是讓他一見傾心的作家。
直到2004年,時任《上海文學》主編的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著名學者陳思和就莫言作品向他約稿,馬悅然重讀其中短篇才改變看法:「他很會講故事。」
馬悅然認為,莫言的作品裡充滿《西遊記》、《聊齋志異》式的魔幻,雖然他受過福克納和馬爾克斯的影響,但講故事的能力主要得益於中國民間文學的熏陶。
對於海內外質疑莫言獲獎的聲音,馬悅然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有幾千個,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卻只有一個,不可能囊括所有最好的作家。諾獎評選很主觀,選出莫言不代表他就是中國最好的作家。」
他稱,「許多媒體沒讀過(莫言)小說瞎質疑,讓我很生氣,這是『知識分子很可怕的懶惰』。」
馬悅然本人也因莫言獲獎受到一些質疑。有媒體稱,他用瑞典語翻譯的莫言作品即將出版,或有不菲收益,而根據瑞典文學院的規則,與諾獎候選人有相關利益者應迴避諾獎的評選。
對此馬悅然回應說,他是應瑞典文學院的要求才翻譯莫言作品的,他只對瑞典文學院負責,從沒有拿過出版社一分稿費。(完)
推薦閱讀:
※莫言《生死疲勞》讀書筆記
※日本網民如何看待莫言獲獎村上落選
※諾獎評委:莫言至少被提名過兩次
※為什麼莫言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後,他的作品才廣泛被閱讀?大眾選擇閱讀物的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