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中國文第五冊》(1991版)

國民中學國文 第五冊

一  弘揚孔孟學說與復興中華文化  蔣中正

二  論讀書  劉真

三  一隻白鳥 王志健

四  習慣說  劉蓉

五  詞選(一)

(一)南鄉子  李珣

(二)相見歡  朱敦儒

※六  詹天佑  佚名

七  寄弟墨書  鄭燮

語文常識一  文法簡介

練習一

※八  與宋元思書  吳均

九  運動最補  夏承楹

十  文天祥從容就義  胡廣

十一  智慧的累積  揚宗珍

※十二  幽夢影選  張潮

十三  我心目中的世界  愛因斯坦著 劉君燦譯

十四  勤訓 李文炤

語文常識二  修辭法舉例

練習二

十五  詞選(二)

(一)西江月  辛棄疾

(二)滿江紅  岳飛

※十六  故鄉的桂花雨  潘希真

十七  孝經選  孝經

(一)紀孝行章

(二)廣要道章

十八  失根的蘭花  陳之藩

十九  與荷蘭守將書  鄭成功

二十  論自我實現  羅家倫

語文常識三  文言常用虛詞淺釋

練習三

 

 

 

 

 

 

一、弘揚孔孟學說與復興中華文化(略)  蔣中正

 

 

 

二  論讀書 劉真

 

    由於出版事業的發達與國民教育的普及,讀書幾乎成為今天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也可以說,一個人不能一天不吃飯,也不應該一天不讀書。吃飯為「維持生命」所必需;讀書為「充實生命」所必需。作為一個「現代人」,兩者同樣重要。

    自然,廣播和電台可以使人增廣見聞,獲得新知;而一個不常讀書的人,也不一定就被人感覺到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可是,一個人如果想吸收系統的、正確的知識,仍不能不在書本上多下工夫。

    一般人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尤其在今天所謂「知識爆發」的時代,更使人有「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感覺。所以,培養一種普遍的讀書風氣,實在是學校和社會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

    讀書的重要,固屬盡人皆知的道理。但事實上,卻並非人人均喜讀書。目前坊間一般出版物銷路之不如理想,即係最具體的證明。很多人之不讀書,往往自稱由於工作太忙;實則真正肯讀書的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能做到忙裡抽閒,手不釋卷。國父中山先生嘗謂:「革命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故其生前雖在顛沛流離之中,經濟拮据之時,仍不忘讀書和購書。淮南子一書有言「謂學不暇給者,雖暇亦不能學。」宋代歐陽修則云:「最佳讀書時,乃為『三上』,即枕上、馬上、廁上。」可見只要肯讀書,是不愁沒有時間的。晉代陶淵明曾有詩勸人及時讀書云:「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一般有暇讀書而不肯讀書的青年,讀了這首陶詩以後,似應知所警惕吧!

    讀書一方面要選擇優良的書籍,另一面也應採取適當的態度和方法。中國的古聖先賢,有的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有的說讀書可以不求甚解,可見古人的讀書態度,並不完全相同。

    近代的西方人常說:「懷疑與好奇為科學之母。」他們認為研究任何一門學問,都必須具有懷疑的精神。如此始能不為以往的「成見」所囿,而由所創新。清代大儒戴震更主張學者必須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善於懷疑,無徵不信。可見勇於懷疑,乃是一種最符合科學精神的讀書態度。國父中山先生在所著孫文學說第三章中有幾句話,可以表明他對讀書態度的看法。他說:「如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則載籍皆似為我調查,而使古人為我書記,多多益善矣。」國父著這幾句對我們實在有很大的啟示。

    至於談到讀書的方法,我認為「博覽」與「專精」,實屬同等重要。對一般學生而言,在某一個階段,是不宜完全隨興之所至而讀書的。必需勉強自己先學好語文的工具,奠定主要學科的基礎,然後才可以專攻自己所最喜愛的學科。尤其研究任何一門學問,都必須全力以赴,不是僥倖便可成功的。古人嘗言:「讀書有三到:心道、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我想古人所說的這種讀書方法,今天仍具有參考的價值。

【題解】

《劉真先生文集》

【作者】

劉真,字白如,民國二年生。 2、事蹟:現任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著有劉真先生文集。

 

 

三、一隻白鳥  王志健

 

太陽從山巔昇起,

展開在無涯際的海面。

一隻白鳥,

貼著翅子像背著雙手,

從金色陽光下走過,

他踱來踱去,

選定了一個適當地方,

面海而佇立。

海上閃爍波光,

早潮舐著沙灘。

小小的他,

只專心地瞭望著

遠方。

他看到了什麼?

渴望的藍色的眼睛,

脈脈地 凝視出神;

他的眼睛把夢想燃亮,

燦美如星。

熱血亦如踴躍的旭日,

凌空而飛騰,

他毫不猶豫,

展開那長帆似的雙翼,

微微向上傾斜,

在藍空滑行;

一瞬間 翻出雲端,

向遠天逸去。

【題解】

【作者】

王志健(1924~2006),字天行,筆名筆名上官予、舒林、林恆等。籍貫山西五寨人。創作生涯始於中學時代,1940年在《黃河文藝》上行表新詩,後主編《帶槍者》、《今日新詩》詩刊。1944年參加青年軍,任政治幹事、軍報編輯,組織軍中文藝創作會。1948年赴臺,先後任軍中《精忠報》主筆,並在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兼課。1951年退役,入台灣大學政治係執教。潛心新詩創作,受中國傳統詩風影響頗深,具有較多民族風格。曾獲「中華文藝獎」、「中國文藝獎」,並在佛羅倫薩國際文藝交流會上受到讚譽。在劇本創作及文學理論研究上亦有成果,所著《文學論》獲嘉新文化基金會學術優良著作獎、第一屆金筆獎。因其詩歌成就,被選入英國康橋國際傳記中心出版的《國際詩人名錄》、《國際作家名錄》、《當代名人錄》、《國際名人傳記》。

四  習慣說  劉蓉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俛而讀,仰而思:思而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命童子取土平之。

後蓉履其地,蹴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慎始。

【題解】

《養晦堂文集》

【作者】

劉蓉(1816年-1873年),字孟容,號霞仙,清代湖南省湘縣人,是桐城派古文家,他做過曾國藩的幕客,與郭嵩燾、羅澤南有往來。著有《思辨錄疑義》、《養晦堂詩文集》等書。

 

 

 

 

 

 

 

 

 

 

 

 

 

 

 

 

 

 

 

 

 

 

 

 

 詞選(一)

(一)南鄉子  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

游女帶花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二)相見歡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題解】

《漁歌子》,詞牌名。單調,27字,三平韻。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李珣

避世垂綸不記年,官高爭得似君閒。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

《相見歡》詞牌名,本為唐代教坊曲。雙調三十六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異名

因南唐後主李煜詞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句,改名《秋夜月》,又名《上西樓》、《西樓子》;康與之詞名《憶真妃》;因張輯詞有「唯有漁竿,明月上瓜州」句,故又名《月上瓜州》。或名《烏夜啼》。

詞牌格式

註:平表示平聲,仄表示仄聲,仄表示本仄可平,平表示本平可仄,粗體表示韻腳。

正體

雙調三十六字,上闕三句、三平韻,下闋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作者】

李珣(約855~930)字德潤,先祖為波斯人。居於梓州(今屬四川)。其小詞婉約清新,為李後主所激賞。其妹為前蜀主昭儀,蜀亡,珣不仕。有《瓊瑤集》,今佚。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靖康、建炎年間,朝廷數次召喚都未答應。紹興三年(1133年)被推薦補右迪功郎之職,五年(1135年)賜以進士出身擔任秘書省正字。《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七《朱敦儒傳》稱:「敦儒素工詩及樂府,婉麗清暢」。有詞三卷,名《樵歌》。有人把朱的詞風分為三段:即早年詞風濃艷、麗巧;中年詞風激越慷慨;閒居後詞風婉明清暢。後人比之李白,譽為詞仙。代表作有《鷓鴣天·西都作》,《水調歌頭·淮陰作》等。)

 

 

※六  詹天佑  佚名

 

詹天佑,號眷誠,廣東南海人,生於清咸豐十一年。他從小就是個非常聰穎的孩子。同治十一年,滿清政府選派各省聰穎子弟往各國留學,他被選中了,跟留學監督到美國,年紀才十二歲。

詹先生在美國留學十年。起初進的是威士哈芬學校,五年後考入耶魯大學,修習土木工程和鐵路建築。光緒七年回國時,已經是個二十一歲的青年了。

學了鐵路專科回國的詹先生,被政府派到福州的船政學校,學習駕駛。之後,歷任揚威兵輪教練、水師學堂教習等職,前後七年之久。

光緒十四年,伍廷芳氏當津榆鐵路總辦,任詹先生為工程師,詹先生才得應用他的專長。從此以後,他便專心在鐵路事業上服務,一直到死。其間三十多年,可說沒有一天和鐵路斷絕關係。國內鐵路如津榆、萍醴、潮汕諸線的成功,都是由他經營擘畫的。他的專一,他的奮勉,使他不久便得到國際間的聲譽。光緒二十年,他被英國的工程師協會選為會員。我國人被選入這個會的,他是第一個。

詹先生一生事業的最大成就,是築成從北京到張家口的平綏鐵路。平綏鐵路在光緒三十一年開築,詹先生擔任總工程師。在鐵路工程上用本國人擔任總工程師,這還是第一次。可是這條平綏鐵路雖然全線只有三百五十多里,而沿線山嶺重疊,要經過八達嶺、居庸關等處著名的天險,工程上必須穿山越嶺。全線有四個山洞,最長的八達洞長三千八百餘尺,比起在平地建築,不知要艱難幾百倍。當時世界輿論,都不相信我國能自己築成這條鐵路。英國的報紙甚至輕蔑地說:「中國建築這條鐵路的人才還沒有產生呢!」詹先生卻在這種空氣之下,毅然受命,擘畫經營,夙夜匪懈,終於成功了,在我國的工程史上留下了光榮的一頁。這條鐵路從光緒三十一年九月興工,到宣統元年八月全線通車,歷時不足四年。築成之後,素來輕蔑我國人能力的外國輿論也就平息。並且由於敬佩心和好奇心的驅使,外國人特地跑來參觀的,絡繹不絕。詹先生是世界第一流的工程師,於是確定了。

民國八年一月,參加歐戰的協約各國,因俄國內亂不已,有共同管理俄國東方鐵路的提議,開會於哈爾濱及海參崴。我國派詹先生為技術代表出席參加。在會中他為我國爭回不少權利,尤以中東鐵路任用中國工程師一事為最重要。不幸他受不住北方嚴寒氣候的打擊,宿疾復發,只得南歸就醫。四月二十日回到漢口私寓,家屬把他送入仁濟醫院。然病根已深,終於無法挽救。到了二十四日,這個世界聞名的中國工程師與世長辭了。那一年他五十九歲。

【題解】

【作者】

篇名:詹天佑

出處:中學中國語文課程綱要(1978)建議採用

 

 

 

 

 

 

七  寄弟墨書  鄭燮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書,知新置田穫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後,堪為農夫以沒世矣。

我想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之末。農夫上者種地百畝,其次七八十畝,其次五六十畝,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穫,以養天下之人。使天下無農夫,舉世皆餓死矣。吾輩講書人,入則孝,出則弟,守先待後,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所以又高於農夫一等。今則不然,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人,中進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起手便錯走了路頭,後來越做越壞,總沒有個好結果。其不能發達者,鄉里作惡,小頭銳面,更不可當。夫束修自好者,豈無其人?經濟自期,抗懷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為壞人所累,遂令我輩開不得口。一開口,人便笑曰:「汝輩書生,總是會說,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說了。」所以忍氣吞聲,只得捱人笑罵。工人制器利用,賈人搬有運無,皆有便民之處;而士獨於民大不便,無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愚兄平生最重農夫。新招佃地人,必須待之以禮。彼稱我為主人,我稱彼為客戶;主客原是對待之義,我何貴而彼何賤乎?

吾家業地雖有三百畝,總是典產,不可久恃。將來須買田二百畝,予兄弟二人,各得百畝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畝之義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產業,莫大罪過。天下無田無業者多矣,我獨何人,貪求無厭,窮民將何所措手足乎?

【題解】

《鄭板橋全集》,作者在山東范縣作知縣時曾給堂弟鄭墨寫過五封信,此為第四封,寫於乾隆九年(1744)

【作者】

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的書法揉合行書、草書,自成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後人稱為「板橋」體。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八  與宋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題解】

選自《吳朝請集》,描述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沿途百里的旅途風光。

《藝文類聚》(第七卷) 劉孝標有《與宋玉山元思書》,宋玉山即宋元思

【作者】

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時官吳興主簿。明人輯有《吳朝清集》。《隋書·經籍志》錄有《吳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吳朝請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注《後漢書》90卷、《廟記》10卷、《十二州記》16卷、《錢塘先賢傳》5卷、《續文釋》5卷、《文集》20卷。已佚。志怪小說《續齊諧記》1卷

 

 

 

 

 

 

 

 

 

 

 

 

 

 

 

 

 

 

 

 

 

 

 

 

 

九  運動最補  夏承楹

 

  「運動是健康的源泉」,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可是,在我國的成年人中,長期鍛煉身體的還是很少,而講求進補的卻越來越多。一般人所謂「進補」,包括了「藥補」和「食補」兩種。就我個人來說,除非醫生極力推薦,否則我是不吃補藥的。至於食補,我認為應當適可而止。為甚麼呢?因為食補過量,反而會帶來反效果。

  從學生時代到現在,我很少生病,難道是我對疾病有特別的免疫能力?絕對不是。這幾十年來,我始終沒有停止過運動。我深信我能有充沛1的精力,每天工作八小時而不覺得累的主要原因,就是運動。我向來堅信:「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運動補。」

  在現代社會裏,人們的生活節奏快速。有些人為了工作或學習,日夜忙碌,變成一台不停操作的機器,連睡眠的時間都不夠,也就沒有閑暇去運動了。他們感到健康狀況欠佳的時候,只好求諸保健補品或營養食物,以為可以藉此增強體質,減少疾病。其實,這種看法是似是而非的。

  醫生和營養學家指出,人只要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麵包、穀類、豆類等,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至於藥補,如果濫用的話,反而對身體有害。惟有運動,才是治本的方法。西方有一句諺語2說得好:「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藥物不能代替運動。」因此,人們無論怎樣忙碌,都應當抽出時間來運動,如游泳、跑步、做健身操等。最好是每個星期三次,每次至少半個小時。如果覺得一個人運動枯燥乏味,難以持久,那就選擇有競爭性的運動,如踢足球、打羽毛球等,因為競爭能使人增進對運動的興趣而持之以恆3,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美國俄亥俄州坎頓城有位名叫康度斯的人,在慶祝八十七歲生日時,當眾做了一千次仰臥起坐的體能運動。他對記者說:「我每天都做體操,飲食毫無禁忌。我從來不吃補藥,運動是我的最好藥方。」新加坡一位七十五歲的陳老先生,過去十八年來,參加過很多次的越野賽跑和馬拉松賽跑。他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一再強調藥補和食補都不如運動補。他在年輕時就堅持每天鍛煉身體,絕不懈怠4,所以現在仍然那麼硬朗。

  總之,現代人應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醫生說,運動可以增強人體生理器官的功能,消除緊張,振作精神,使生活更加充實,身體更加健康,甚至可以延年益壽。這些話的確是真知灼見5。因此,我在這兒鄭重地向大家提出「運動最補」這句話,希望大家將運動列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經常鍛煉體魄,享受健康生活。

【題解】

本文改寫自夏承楹的同名作品,說明了「運動最補」的道理,鼓勵人們經常運動。作者針對一般人講求吃補品的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運動是最好的補藥,鼓勵人們經常運動。

【作者】

夏承楹(1910年-2002年),筆名何凡,在《聯合報》副刊續寫「玻璃墊上」,前後長達31年之久,共完成了五千五百篇,五百多萬字。著有《何凡遊記》、《包可華專欄》等書。

【注釋】

1充沛:充足。沛【粵音】配,【國音】pèi。

2諺語:在民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諺【粵音】現,【國音】yàn。

3持之以恆:有恆心地堅持下去。

4懈怠:鬆懈懶惰。【粵音】械殆,【國音】xièdài。

5真知灼見:正確而透徹的見解。灼【粵音】雀,【國音】zhuó。

 

 

 

 

 

 

 

 

 

 

 

 

 

 

 

 

 

 

 

 

 

 

 

 

 

 

 

 

 

 

 

 

 

 

 

 

 

十  文天祥從容就義  胡廣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長揖不拜。左右強之,堅立不為動。極言宋無不道之君,無可弔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權臣誤國,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將、叛臣,入其國都,毀其宗社。天祥相宋於再造之時,宋亡矣,天祥當速死,不當久生。

 上使諭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為中書宰相。」天祥曰:「天祥為宋狀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願一死足矣。」又使諭之曰:「汝不為宰相,則為樞密。」天祥對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遂命之退。 明日有奏:「天祥不願歸附,當賜之死。」麥朮丁力贊其決,遂可其奏。

天祥將出獄,即為絕筆自贊,繫之衣帶間。其詞曰:「孔曰成仁,孟雲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過市,意氣揚揚自若,觀者如堵。臨刑,從容謂吏曰:「吾事畢矣。」問市人孰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則死矣。見聞者無不流涕。

【題解】

本文節選自《文文山先生全集附錄》,寫文天祥刑之前忠君愛國的表現及成仁取義的事蹟。先記敘文天祥自兵敗被俘後,始終堅守己志,不受利誘,決心殉國。再敘說元世祖見他不肯歸附,才決定處以死刑。最後引述文天祥在獄中寫的絕筆自贊,並描述他臨刑從容的氣概。

【作者】

胡廣,字光大,明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生於太祖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0年),卒於成祖永樂十六年(西元一四一八),年四十九。為人忠厚謹慎,是明初的名臣。著有胡文穆雜著等書。

【附錄】

正氣歌並序

作者: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

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

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

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

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

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

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

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

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

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

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十一  智慧的累積  揚宗珍

 

    記得念中學時,國文老師告訴我說:「你的文章應該在修辭上多用功夫,所以應該多讀一點舊詩詞,學學它的意境與辭藻。」當時,我不但對寫作興趣濃厚,而且更衷心地崇拜這位老師,所以聽完了他的話以後,便立志每天熟讀詩詞十首,很努力了一些時候。但囫圇吞棗,毫無興趣,不久我便把這些東西完全丟開了。多少年後的一天,我正在繞室徬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李清照的「尋尋覓覓……」那首聲聲慢的詞,忽然脫口而出,越咀嚼越有滋味,越欣賞越切實際。我立刻丟開滿腔愁緒,把過去讀的詩詞,都拿出來翻了一遍,才發現往日皺眉苦吟的東西,如今念起來,簡直芳香溢齒,

不忍釋卷了!我想,假若我能有他們一半的才華就好了!

    這是我常常想起的一段讀書往事,研讀的東西完全相同,而所引起的趣味卻不一樣。何以呢?顯然地,以前我的讀書是被動的,並且懸有一個熱切的實用目的。那時,我是恨不能即刻把古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血肉。今日讀了十首,明日我的文章就該比過去好上千倍!事實上,當然不會這樣快速如意,於是目的既不能達到,熱情也為之大減。多少年後,我拋開了實用目的,把握一個適當距離,走上了純藝術的欣賞境界。這種讀書的過程,是由被動的變成自發的,痛苦的變成快樂的,刻意的變成欣賞的。換言之,以前是為另一個要求而讀書,如今是由於讀書的興趣引發。不能不讀書。你為考試或文憑而讀書嗎?考試以後,文憑到了手,你將怎麼辦?我看見過多少焚膏繼晷為爭取第一名的學生,畢業以後,俗務使他連看報的習慣都沒有了;我也看見過多少在書本中能自得其樂的人,即使顛沛流離,還每天必勻出來一點讀書的時間。所以,有興趣作後盾的讀書,譬如一棵大樹,深入沃土,盤根錯節,因此能枝葉茂密,生意盎然。為外在目的而讀書,書本對你只像是一堆無根浮萍,一陣風來,把它吹向你,又一陣風來,把它吹向了別處!由此看來,如何培養我們讀書的興趣,該有多麼重要。但是,讀書興趣的領會,不像一碗可口的菜,一襲美麗的新衣,那麼易於被人接受,無疑地,需要一個不可更改的讀書習慣來支持、培植。

    讀書習慣的養成,先是人為的,然後才能習慣成自然,不要讓俗務的鎖鍊

束縛了它。無論你多麼煩,多麼忙,但不要忘記必須勻出讀書的時間。這樣,才能靜靜地發現你的愛好,不至於到升學時,你還徬徨歧途,不至於稍遇困厄時,就中途投降!於是,習慣培養興趣,興趣支持習慣,你才能發現,在我們日常柴米油鹽、你爭我鬥的現實世界以外,還有一個多麼廣闊的天地,足夠我們留連忘返。

    人類的生理發展,有衰歇的時候;有些人在生理衰歇的時候,一切也跟隨著衰歇下來。也有一些人,在他斑白的鬢髮後面,隱藏著一種渾圓、通達的智慧;無疑地,他們該都是曾經真正享受過讀書之樂的人。因為書本的功用,本來可以

淨化一個人的靈魂,沉澱一個人的俗慮,昇華一個人的塵思,所以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意即在此。

【作者】

孟瑤,本名揚宗珍(孟瑤1919-2000.10.06),漢口市人。民國八年出生。現代文學作家,曾任國立中興大學教授。著有給女孩子的信、心園等書。

【.題解】

本文節選自《給女孩子的信》。主旨在論述藉讀書以累積智慧的道理。作者以自己在中學時代的讀書經驗為列,說明讀書必須自動自發,並且拋開現實功利的目的,才能獲得真正的趣味。但是書中的趣味不易領會,所以在開始的時候,先要勉強自己養成讀書的習慣,由習慣培養出興趣,再以興趣支持習慣,然後才能在書本的天地中累積智慧。

 

 

 

 

 

 

 

 

 

 

 

 

 

 

 

 

 

 

 

 

 

 

 

 

 

 

 

 

 

 

 

 

 

 

 

 

 

十二  幽夢影選  張潮

 

(一)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二)人非聖賢,安能無所不知?止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復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止知其一,惡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三)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四)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癡,若行善則不可不癡。

 

【作者】

張潮,字來山,號心齋、仲子,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八年(1650年),曾著有《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幽夢影》等書,其中以《幽夢影》最聞名。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文學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購買了同鄉張潮的《幽夢影》抄本,林語堂看後也很喜歡這本書。隨後章衣萍將此書校點後交上海中央書店出版社出版。其實早幾個月千秋出版社出版史天行註解的《幽夢影》219則。

【題解】

《幽夢影》清代文學家張潮著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

 

 

 

 

 

 

 

 

 

 

 

 

 

 

 

 

 

 

 

十三  我心目中的世界 愛因斯坦著 劉君燦譯

 

    我們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短暫的過客,但不知為什麼,常又自以為此程有什麼神聖的意義。

    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知道有1件事是千真萬確的:人是為其他的人活著──主要是為了我們所關心的人的笑靨和生活,此外也為一些並不相識的靈魂,因為同情的絲帶把我們與他們的命運繫在一起。每天有許多次,我都體會到我的內在生活和外在生活,建構在有關的人們身上,無論是去世的還是健在的。我必須急切地努力,將他們給我的一切還回去;我從他人那兒得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每想到此,便心情沉重,為之不安。

    人總要有某些理想,來作為他努力和判斷的指南;常常閃耀在我面前,使我的生活充滿快樂的理想是真、善、美。我從未想到把舒適作為標的,因為建築在這種基礎上的生活,和禽獸並沒有什麼不同。

如果我不感到我是和1群心智相近的人,合作去追求藝術和科學永難窮盡的目標,我的生活將是空虛的。我從來就看不起庸俗事物加諸人類雄心的限制;財富、虛名和權勢,我永遠是不屑一顧的。我相信1個純樸而謙虛的生活,對每1個人身心都有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每個人應該被看成1個「個人」來尊敬,但不必被人們奉為偶像。我已被許多人過分稱羨與尊敬,這真是與我心願相違的命運。或許這種過分的稱讚,是因為我微弱的力量,曾改進了幾許觀念,而這些觀念,正是大家想去理解卻未能如願以償的。

    我很清楚地了解,要達到1個確定的目標,必須有人出來領導,啟發思想,從事指揮,並負擔大部分的責任;但被領導的人卻不應該被驅策,他們應被允許選擇他們自己的領袖。在我看來,把社會分成許多階級的種種區別都是虛假的;這些區別,分析到最後,都是依靠強力的。我相信每個寡頭的暴力制度,一定造成墮落;因為暴力無可避免地會引來一些道德低下的人。由於這些理由,我堅決反對專制的軍國主義。

    我們所能獲得的最美經驗是奇奧與神祕,這是真正的藝術與科學的泉源。如果1個人對宇宙的這種奧祕所引起的情緒,感到陌生,不再感到驚異與惶恐,他又與死何異──他早閉上眼了。這種對生命神祕的透視,固然常伴隨著恐懼,但也產生了宗教。

    有人想像上帝對他自己創造的東西會加以賞罰,這麼說上帝似乎又具有某些目的,這真令我無法想像;一言以蔽之,這樣的上帝只是人類心靈的弱點的反映而已。我不相信人在軀殼死後,還能繼續活著。然而有些脆弱的心靈,因為恐懼和自私,的確抱有這種想法。對我來說,只要能夠做到下面的事,就不再感到遺憾了:去沉思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祕密,去思考那宇宙奇妙的構造,並謙卑地試著去了解那在大自然中展現的知識的最小部分。

/人類存在的目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語: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20世紀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也是相對論的創立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譽為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及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

 

 

 

十四  勤訓 李文炤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無如人之常情,惡勞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愒歲。以之為農,則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為工,則不能計日而效功;以之為商,則不能乘時而趨利;以之為士,則不能篤志而力行;徒然食息於天地之間,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故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誠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與力,何獨不然?勞則思,逸則淫,物之情也。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賢聖不若彼者乎?

【題解】

《恆齋文集》

【作者】

李文炤(1627--1735) 清經學家。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字元朗,號恆齋。年13為縣學生員。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舉人。授穀城教諭,未赴任。從此潛心程朱之學,任嶽麓書院山長,與同邑熊超、甯鄉張鳴珂、邵陽車無咎、王元複等友善,相與切磋問難,湖湘理學興盛一時。著《學庸講義》,論篡宋五子書,解《春秋》,訂《禮》正《詩》、《樂》,釋《易》卦象,皆有創見。通經史百家,輿地象緯、內經、參同契諸書,被稱為繼王夫之而後的大學者。雍正初年,朝廷令湖北、湖南分闈鄉試,湘撫魏廷珍有拖延意。李作《南闈賦》以諷之,並代擬解決辦法,事遂定。其後兩省又以名額分配問題互爭,李向廷珍建議,兩省平均分配,魏廷珍據其意疏請朝廷,遂成定製。卒祀鄉賢祠。著述宏富,尚有《周禮集傳》(《四庫全書存目》)、《家禮拾遺》、《春秋集傳》、《中庸講義》、《恆齋文集》、《道德經釋》等多種。

 

 

 

 

 

 

 

 

 

 

 

 

 

 

 

 

十五  詞選(二)

(一)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箇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二)滿江紅  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作者】

辛棄疾(1140- 1207)撰。辛棄疾生平詳見《美芹十論》辭目。本書有四卷本和十二卷本兩個系統,四卷本題為《稼軒詞》,分甲乙丙丁四集。十二卷本題為《稼軒長短句》,在元大德三年(1299)廣信書院刊本中收詞五百七十三首。而四卷本收詞雖少於廣信書院十二卷本,但也有若干首詞為廣信書院本所未收。辛棄疾的詞自成體勢,形成豪放為主導的多樣化藝術風格。善於熔鑄詩辭歌賦、經史百家的語言入詞,並且如同己出。並吸收民間口語,增強了生動性和通俗性及賦於新鮮活潑的生活氣息。還採用比興手法,衝破音律束縛,進一步擴大了詞的表現力。辛棄疾是中國南宋的著名詞人,現存詞626首,是兩宋現存詞最多的作家。

岳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河北(指黃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中國南宋時期的著名將領、民族英雄。岳飛一生與中國北方女真族金國作戰,抵禦外來侵略,但是最後由於受到統治者的猜忌而被監禁、殺害。宋孝宗淳熙六年(1169年)追諡武穆,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故後人也稱「岳武穆」或「岳王」。

【題解】

西江月是一個詞牌名。亦稱《步虛詞》、《白蘋香》、《江月令》、《西江月慢》。取自李白的詩句《蘇台覽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唐教坊曲,用作詞調。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兩平韻,一仄韻,同部平仄互押,前後闋起首兩句例用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滿江紅為一詞牌名,此調為雙調九十三字,前闋四仄韻,後句五仄韻,前闋五六句、後闋七八句要對仗。後闋三字四字也用對仗。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為宋朝名將岳飛所作;但亦有不少人如余嘉錫、夏承燾等懷疑作者另有其人。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十六  故鄉的桂花雨 潘希真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裡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豔。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是近海縣分,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就是颱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裡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溼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釘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布,雲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佔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裡,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裡,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瓏,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瓏賞桂花。「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瓏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栗子,和著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為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尤,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

    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

    於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題解】

《桂花雨》,1976年爾雅出版社出版。

【作者】

潘希珍(1917-2006),筆名琦君,又名潘希真,浙江永嘉瞿溪鄉人,知名作家。

 

 

 

 

 

 

 

 

 

 

 

 

 

 

 

 

 

 

 

 

 

 

 

 

 

 

 

 

 

 

 

 

 

十七 孝經選  孝經

 

(一)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事親者,居上不驕, 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 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 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二)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

【題解】

【作者】

 

 

 

 

 

 

 

 

 

 

 

 

 

 

 

 

 

 

 

 

 

 

 

 

 

 

 

 

 

十八  失根的蘭花 陳之藩

 

    顧先生一家約我去費城郊區一個小的大學裡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蔭,綠藤爬滿了一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

    花圃有兩片,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樹叢裏,還有閃爍著如星光的丁香,這些花全是從中國來的罷。

    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的想起北平公園裏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然而,我怎樣也不能把童年時的情感再回憶起來。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裡。它們的背景應該是來今雨軒,應該是諧趣園,應該是宮殿階台,或亭閣柵欄。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

    十幾歲,就在外面飄流,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的流過。在異鄉見過與家鄉完全相異的事物,也見過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從未因異鄉事物而想到過家。到渭水濱,那水,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我只感到新奇,並不感覺陌生。到咸陽城,那城,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我只感覺它古老,並不感覺傷感。我曾在秦嶺中揀過與香山上同樣紅的楓葉;我也曾在蜀中看到與太廟中同樣老的古松,我並未因而想起過家。雖然那些時候,我窮苦得像個乞丐,但胸中卻總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勵的精神。我曾驕傲的說過自己:「我,到處可以為家。」

    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裏的夢中,常常是家裏的小屋在風雨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髮一根一根的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均不可以為家了。

    美國有本很著名的小說,裡面穿插著一個中國人。這個中國人是生在美國的,然而長大之後,他卻留著辮子,說不通的英語,其實他英語說得非常好。有一次,一不小心,將英文很流利的說出來,美國人自然因此知道他是生在美國的,問他,為什麼偏要裝成中國人呢?

    他說:「我曾經剪過辮子,穿起西裝,說著流利的英語;然而,我依然不能與你們混合,你們拿另一種眼光看我,我感覺苦痛……」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這時候才憶起,家鄉土地之芬芳,與故土花草的艷麗。我曾記得,八歲時肩起小鐮刀跟著叔父下地去割金黃的麥穗,而今這童年的彩色版畫,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繪圖。

    在沁涼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織女的故事,才顯得星光晶亮;在群山萬壑中,有竹籬茅舍,才顯得詩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顯得純樸可愛。

    祖國的山河,不僅是花木,還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詠的詩歌,是兒童的喧譁笑語與祖宗的靜肅墓廬,把它點綴美麗了。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總還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宋朝畫家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土,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形枯萎了。

    我十幾歲,即無家可歸,並未覺其苦,十幾年後,祖國已破,卻深覺出個中滋味了。不是有說,「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應該是,「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亡。」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五日於費城

【題解】

本文摘錄自《旅美小簡》

【作者】

陳之藩(1925年6月19日2012年2月25日[1][2][3][4]),字範生,河北省霸縣人,英國劍橋大學電機哲學博士。雖然他是電機工程學者從事科學教學研究,著有電機工程論文百餘篇,《系統導論》及《人工智慧語言》專書兩冊,且深具人文素養,擅長寫作散文。散文作品入選兩岸三地的中學國文課本。

 

鄭思肖(1241-1318),字憶翁,號所南,又號三外野人。宋末元初畫家、詩人。)

 

 

 

 

 

 

 

 

 

 

 

 

 

 

 

 

 

 

 

 

 

 

 

 

 

 

 

 

 

十九  與荷蘭守將書  鄭成功

執事率數百之眾,困守城中,何足以抗我軍?而余尤怪執事之不智也! 夫天下之人,固不樂死於非命。余之數告執事者,蓋為貴國人民之性命,不忍陷之瘡痍爾。今再命使者,前往致意,願執事熟思之。 執事若知不敵,獻城降,則余當以誠意相待;否則我軍攻城,而執事始揭白旗,則余亦止戰,以待後命。我軍入城之時,余嚴飭將士,秋毫無犯,一聽貴國人民之去。若有願留者,余亦保護之,與華人同。 夫戰敗而和,古有明訓;臨事不斷,智者所譏。貴國人民,遠渡重洋,經營臺島。至勢不得已,而謀自衛之道,固余之所壯也。然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若執事不聽,可樹紅旗請請戰,余亦立馬以觀。毋游移而不決也。 生死之權,在余掌中。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唯執事圖之。

【題解】

《台灣通史》

【作者】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儼,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南明桂王永曆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荷蘭等西洋國家根據「國姓爺」的閩南語發音Kok-sèng-ia,稱之為「Koxinga」。鄭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將,父為海盜出身的南明將領鄭芝龍,母為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祖籍福建泉州石井(現拆分為晉江安海鎮,南安石井鎮),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他在鄭芝龍投降清朝而被俘後,領軍和清朝對抗十五年,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勢力,期間一度以大軍包圍南京,但功敗垂成。他並率軍渡過台灣海峽,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並接收其領地,建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史稱明鄭時期。

 

 

 

 

 

 

 

 

 

 

 

 

 

 

 

 

 

 

二十  論自我實現  羅家倫

 

     我們若問人生有什麼目的?人生有什麼意義?這個回答是:整個的人生,目的在求自我的實現。什麼是自我的實現?自我的實現就是充分地表現自己,以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原來人類的天賦很多,一種是無知的天賦,如肢體感官之類。一個人要實現自我,必先使他的肢體感官得到健全的發展,必先充分發展自己的體魄,這就是充分發展物質的天賦。但是物質的天賦之外,人還有情感、情操的天賦。人類相互間的情感,就是根據這種天賦而來的。更進一層的天賦,就是心靈,也就是理性。亞里斯多德說:「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人類因為有天賦的心靈,所以有理性的活動,所以有種種的思想和理想。而且往往為了這些思想和理想的實現,雖犧牲一切,在所不惜。這都是自我實現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當然,自我的實現,要身體感官的健全發展,要感情、情操的充分培養,要心靈、理性的高尚活動;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非在社會中實現不可。所以我們對於大社會,就是整個的大我,要有正確的認識。自我實現,並不是為了自己,排斥他人、侵犯他人的意思。若是如此,自我也就斷難實現。人生在世,依靠大我的幫助太多了。比方各位在這裡讀書,不要以為自己能到學校讀書,完全是自己奮鬥出來的。難道你幼小的時候,不靠大人的扶養,只要在母親懷裏奮鬥就能生存嗎?各位現在坐在這裡聽講,也是享受了旁人許多的工作結果。由你所坐的椅子,可以想到造椅子的木匠、造斧鋸的鐵匠、運木頭的商人和工人、種樹木的農人;必須經過許多專門職業者的努力,才造成這些椅子,各位才能夠安坐而聽。又如一件衣服,固須經過裁縫的剪裁和縫紉才能成功;但是縫衣要布,說到布就不能沒有紡紗的工人;紗由棉花紡成的,也就不能沒有種棉的耕作者。也是經過許多人的工作,才完成一件衣服。所以說離開了大我,要實現自我是不可能的。就是魯濱孫漂流荒島,也幸而帶了斧頭和繩子去;否則一無長物,他在荒島中就一命嗚呼了。所以自我的實現,非恃大我來實現不可,非恃整個的大我來實現不可。至於自我的發展,能夠到什麼境地,一方面要看大我發展到如何地步,一方面要靠投身在大我裡面的自我,能替大我盡到如何的力量。大我是無數自我構成的,自我的力量盡得多,則大我的實現愈大;大我的實現愈大,自然自我的實現也因之愈大。

     一個偉大人物,尤其是大政治家之所以能夠成功,正因為他能抓住為大我服務的機會,不肯輕易放過,以努力自我的實現。譬如法律規定每人每日工作八小時,在一般人看來,超過八小時就不是我所應該做的了。而大人物則每天做十小時,甚至十六小時工作,也毫不埋怨。如拿破崙有時晚上只睡三小時,在一般人看來,豈不以為這是自尋苦惱?但是他們甘心如此,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責任,也就是他們的權利。惟其負責愈多,所以自我的實現也愈大,愈能使自我的實現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

【作者】

羅家倫(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教育家,歷史學家,「五四運動」的命名者。字志希,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西進賢。著有?《新人生觀》《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觀》。

【題解】

以上粗黑字體節選自《新人生觀》,作者是羅家倫。讀了以上文章我即刻想起了兩句話。第一句是「Try your best , and God will do the rest.」第二句是「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這兩句話的大意是「我們自己需要先盡力、努力,然後上帝才會幫助你」。     文章裏說到「當然,自我的實現,要身體感官的健全發展,要感情、情操的充分培養,要心靈、理性的高尚活動;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非在社會中實現不可。」主要說的就是一個人不能離群,一個人一旦離群就難以自我實現。所以作者就提了魯濱孫說「也幸而帶了斧頭和繩子去;否則一無長物,他在荒島中就一命嗚呼了。」我就想了想,一個人要自我實現是不能自己跑到一個荒島,還是深山裏頭去實現自我,因為不管你怎樣做都不可能在一個無人的荒島,無人的深山裏頭來實現自我。

    大我是無數自我構成的,自我的力量盡得多,則大我的實現愈大;大我的實現愈大,自然自我的實現也因之愈大。」這正說明了自我的實現非靠大我的實現不可。兩者的關係有如我們的唇齒一樣,不管誰離開了誰都無法真正的實現自我。


推薦閱讀:

「中國跳和馬來步」學會任意一招就能讓你後場突擊快人幾倍
中國最好的風水羅盤
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和什麼有關?
扒一扒世界各國法定結婚 中國結婚偏晚 伊朗居然只要滿9歲即可
日本遇首次沙塵暴賴中國,中國覺得冤不冤?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