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松功
太極松功
楊澄甫說:「要松、要松、要松凈,全身心鬆開,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少候說:「太極拳就是因為鬆鬆軟軟的,打出的勁才非常大呢!」
楊澄甫說:「一個松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松凈,余者末事耳!」又說:「松,要全身筋骨鬆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只有筋耳,筋能鬆開,其餘尚有不松之理乎!」
所以,太極拳的「松功」應包括以下幾點內含: 1、要在思想意識上,神意內含以存靜養;勁道始有收藏。一拳一動不忘松凈,靈慧才能生長。 2、從形體上,在思想意識的引導下,逐步達到最大限度的鬆柔。日日以松沉之心意去灌輸,久之自能得到真正的放鬆。 3、在松的標準上,要求不僅從精神、肉體、關節、筋絡等內外俱要松凈、松透,而且要松得一絲都不能承受外力,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松到沒有一毫雜念。盤拳如夢遊一般。
周身鬆開,上下完整是太極拳必需的條件。如動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光肩松而腰、胯、筋、背不知如何松,或肘、腕、指節等不知如何松……此皆非正宗傳授也。可見,松對於練好太極拳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鬆軟是太極拳的寶貝、是靈魂,懂得什麼是正在鬆軟,練拳和推手才會進步。非鬆軟純凈內勁不生,如不鬆軟,反不如不練內功。極鬆軟,然後極堅剛。
其次,松是練習內功太極拳的基本要求,「一舉手、一投足,稍一用力即落旁門。」可見,「一分松、一分功,松到一無所有得真功。」
再次,松是練習內氣的基礎。不能徹底放鬆,內氣在體內永遠也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確實不易,全身入松非下一定功夫不可。一心想松,久之身勢自能放鬆,動以心氣為主,四肢跟隨自然會整,呼吸純任自然,內外自能合一,拳意才自能上手。總之,太極拳練到老,不外一個松字,如有一點不松,不節不松,到老仍是不通。
怎樣修鍊「太極松功」?
太極拳在行功走架中,要遵循「先在心,後在身」的原則,即「意氣君來骨肉臣」,練「太極松功」也如此,放鬆先松心,心松則一松百松。也就是整體的松,是通過思想意識的作用,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盤拳練推手都是如此。盡量從心意開始松,隨著心意的松,神才能松,體也隨之而松。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心松—-精神松 心松—精神松是放鬆的關鍵,精神是松的靈魂,精神如緊張,全身就都緊張了。練拳時在松、穩、慢、勻的基礎上,根據內功太極拳的要求,逐步學會運用內氣,達到鬆散通空。要順其自然求自然,從精神、骨節、肌肉都要放鬆。
推手時,精神更是要保持松,對方進攻時,身手都不要動,特別是接觸點要鬆柔,對方來力過猛時,我們把內氣向左或向右後劃圓,對方即墜深淵。對方來力觸及我身體任何部位,我意念一--想該部位,即為意之雙重,對方來力我不反抗,接觸部位不動,意念隨其來勢微微後撤,對方即落空。如果想發放對方,隨彼之後撤,我用心意輕輕跟隨即可,也即是發,對方必跌出丈外。拳決云:「發勁意何解,有如敬賓朋,用手輕相扶,所指絕無空。」總之,練內功太極拳,在精神上不要一味的追求功夫,精神自始自終保持松,這才是「順其自然,求自然。」
2、骨節松 用意念把全身的骨節,都對拉拔長,是用意念使它慢慢舒展開。
上肢,先從手指一節節的松,一節節舒展,然後再鬆手腕,把腕關節鬆開後,松肘關節,肩關節,最後意念想兩個肩井穴放鬆,此時肩關節以下至手指全放鬆了。
下肢從腳趾開始放鬆,先把兩隻腳的腳趾放鬆,舒展開,再把膝關節放鬆,舒展開,松膝關節時要注意,是使膝蓋微屈,不屈不成,屈大了也不成,再松胯關節。最後把頭頂虛領起來,頸椎也鬆開了,此時意念放鬆會陰穴(在襠下大小便之間),會陰穴一松,全身就都松啦。
骨骼的舒展,使全身有膨脹感使身體內的潛在的功能量得以充分發揮,此能量屬身體內部能量,它沒有動感,它不會體現出動作來,這種潛在的能量,只能形成在自己的感覺上,外邊人看不出來,對太極拳有一定素養者來說,由於體內各關節都舒展開,達到鬆通。在發勁時要符合「根松催、中通順、稍發透。」的要求。
以上所談的骨松,還是一般意義上的松。從太極拳的應用功能來說,它所要求的骨松,主要是九大關節的整體放鬆。上肢包括肩、肘、腕;下肢包括腿、膝、足;中間胸、腰、胯。對此,在「太極拳對身法的要求」一章里已有所論述。本章作為「松功」也要加以說明。我們認為,太極內氣或內勁的運行是發於腳、行於腳,主宰於腰,運化在胸,靈活於腕,行於手指。可見,只有把九大關節放鬆乾淨,放鬆勻稱才能形成整體。所以,有的拳家把肘和腕的放鬆看成是運氣運勁的鎖匙。腰為主宰;胸為運化之關,胯為承上啟下、胯不落、腰不松、肩也不松,胯也是一關。
3、肌肉鬆 全身的肌肉都不要用力,精神不支持它,但要注意松不是弱、也不是疲塌,而要求肌肉永遠保持鬆柔,由於有意識地長期令肌肉放鬆,肌肉反而能形成膨脹,肌肉膨脹骨節鬆開,身體內的濁氣、病氣就能不斷地由身體內散發出來,濁氣散出一點,體內的元氣就佔據一點,因此練習太極拳,每天都在不斷的放鬆舒展,這對於保健養生、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特別是練內功太極拳,從練第一乘功夫開始,就應該注意在演練全套內功太極拳的過程,自始至終都要保持全身的松靜,因為第一乘功要練「腰功」,身體外形每一動都需要用腰來支配,「腰功」歌決要求:「太極腰功豈可無,缺腰何必費工夫,腰功畢生研不盡,身手兩忘腰勁出。」肌肉緊張練不出內功太極拳。
4、五臟六腑松 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一般運動只能運動心、肺,各種運動及跑步,只能使肺活量加大,心臟耐受力增強,對於腎臟基本活動不著,腎臟在身體內是生命的根源,穩定之為「先天之本」,它的主要功能是:一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作用,推動這一作用的動力叫「命門」,又叫「腎陽」或「元最」而這一動力基礎叫做「精」,因此有「腎藏精」的說法;二是對身體內的水液代謝平衡起著主要作用。腎藏精,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臟腑是內氣的發源地,因此用意念去放鬆臟腑,令內氣慢慢地擴散,舒展到全身。只有放鬆臟腑才能使內氣在體內鼓盪,體內的內氣越多,向四肢擴散舒展的也越多,在體外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場。五臟之中只有腎臟放鬆時有形態的表現,因為它在腰肌的上方,我們所練習的「腰功」,即腎臟上邊的兩塊肌肉,訓練有素者它可以上下劃圓,左右劃圓。它可以統領著手和腳,在盤拳和推手中做出各種各樣動作。
六腑包括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前五種在放鬆時無形態表現,只有三焦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
中焦相當中脘(胃脘)部位,包括脾胃。中脘以上至胸腔部位,(包括心肺)為上焦。中脘以下至小腹部位,(包括肝腎等諸器官)為下焦。「焦」就是熱的意思,這種熱能的表現叫做「氣」,所以三焦總的功能是主持諸氣,疏通水道,但上、中、下三部的功能又各有特長。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宣發積於胞中的「宗氣」,將其輸送到全身,供給體內各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轉輸飲食物,蒸化精液,把營養物質通過肺脈的傳化作用,以化生營氣。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把人體內消化後的殘餘物質加以分別,食物殘渣通過大腸排出體外,代謝的剩餘水分通過膀胱排出體外。
綜上所述,三焦總的生理功能,是身體內幾個臟腑在食物消化、吸收、營養、排泄等功能方面的總合。而這一總的作用,又是元氣(命門)、中氣(脾胃之氣),宗氣三者相輔相成的集合體。
六腑的放鬆,使五臟在體內好像懸浮起來,由此而產生一種虛靈頂勁。
從以上分析可見,太極拳要求的松,但不是弱,也不是懈,更不是疲蹋。對肌肉神經來說,實際是要求保持鬆弛狀態。對骨節來說,則要求鬆開,即我們常說的「對拉拔長」,通過練氣,以氣層為介質,自然就能做到如同球樣的六面松扌朋勁。松,是內功太極拳的基礎,不能徹底放鬆,內功在體內永遠也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確實不容易,全身放鬆非下一定功夫不可。要明白放鬆的重要性,逐漸練好「松功」。在練習中,當與對方接觸時,馬上即僵時,即自己不知不覺進入強力範疇時,必敗無疑。此時,不要說人家力大,應從自己身上找毛病。你自己不用力,怎麼知道對方力大呢?或有的人在對方進攻就往後轍,這不是松,更不是化,而是跑,是弱手,形成兵敗如山倒。違反了太極拳放鬆的目的和太極拳走圓的要求。在發勁時,自己的內勁發不出,說明自己沒有松透,內里還有堵截的地方,也因為違反了發勁的「根松催,中通順,稍發透。」原則。太極拳內功的中級功要求是注意松和通的要求,歌決云:「勁源跟著手走,身手鬆凈勁自有。」松,除了要下功夫練外,必須要悟,在練中悟,在悟中練。光練不悟,是傻練,長功不快,當然也不能光悟不練,那是嘴上功夫。
總之,練拳時須靜心體會周身是否松凈,是否沉穩,是否舒通。每動要靜想須如何始能將意送到彼身,如何始能入里透內,久之當可進步。為此,一定要走輕靈虛無、穩靜鬆軟的練功之路,不可犯頂抗之病,更不可在心中存有一個剛柔相濟的思想。試想,前輩們全心全意去想放鬆,而尚不能將身勢放鬆乾淨。如果你在練拳中老有一個「快慢相間」、「鬆緊適度」、「剛柔相濟」的思想,那樣是不能將身勢松乾淨的,當然也就永遠練不出來大松大軟的上乘功夫,更談不上太極勁了!
推薦閱讀:
※太極雜說61-61-62-63-64-65-66-67-68-69-70
※陳健侯太極九手
※太極拳之內篇/問答
※tjboyue的【太極】5
※太極拳技擊基本功:滑如冰粘如膠 軟如棉硬似鐵-搜狐體育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