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內戰,竟因一座山開始,又因一項高科技結束

到了炎帝時,神農部落已走向沒落。

在神農氏族統治的十七代里,許多部落都是接受其家族的統治,那麼,神農氏為什麼會衰弱呢?推想其原因,大約是技術優勢已經蕩然無存。神農氏所倡導的耕種法已經被各部落所掌握,這個家族的權威已是搖搖欲墜。更重要的是,金屬冶煉業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軍事變革,在這一方面,神農部落已經落後於其他部落了。

武器的變革,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木製兵器、石制兵器與金屬兵器。《太白陽經》中有這樣的說法:「伏羲以木為兵,神農以石為兵,蚩尤以金為兵。」蚩尤的年代,正是神農氏部落統治的末期。

精良武器的出現,使得武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一個混戰時代出現了。

當神農氏族強有力的統治不再時,各部落之間的相互攻伐越來越多,每個部落都想擴張自己的力量。儘管神農氏新的首領炎帝幻想用武力重新奪回政治話語權,可是他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有兩個強有力的部落後來居上。這兩個部落的首領,分別是蚩尤與軒轅(即後來的黃帝)。

蚩尤與軒轅兩股新勢力的崛起,印證了軍事技術革命的深刻影響力。

軒轅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部落首領,他姓公孫,是少典氏族的首領。據說軒轅生下來才七十天就會說話了,比起王陽明五歲都不會講話,他可以算是十分早慧。軒轅似乎是一個天生的領袖人物,因為他不僅智慧超群,辯才無礙,還見多識廣,對事情有著敏銳而獨到的判斷力。

根據《管子》一書的記載,軒轅雄心勃勃,試圖取代神農氏成為天下新的領袖。他曾經請教一位名叫伯高的智者:「我想要把天下融合為一家,有沒有辦法做到呢?」言下之意,是要統一諸部落,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政權。

伯高回答說:「有辦法的。」

軒轅問道:「您可以說來聽聽嗎?」

伯高答道:「關鍵是要控制礦山。怎麼知道哪裡有礦石呢?有丹沙的山地,下面就埋有金礦;有慈石的山地,下面就有銅金礦;有陵石的山地,下面就有鉛、錫、赤銅礦;有赭土的山地,下面就有鐵礦。對於這些礦山,應當將它們封存起來,設立邊界,不允許私人隨意開採,如果有違令的,就處以死刑。」

這則對話讓我們很吃驚,因為五千年前的中國人就已深刻地認識到經濟對政治的決定性作用。對當時的人來說,礦業就是新經濟,誰掌握了新經濟,誰就掌握了政治的話語權。從伯高的話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對金屬礦產的認識已經頗多。這位智者敏銳地察覺到金屬將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誰的金屬武器更多、更先進,誰就可以稱雄天下。為了把這些金屬礦產收歸公有,必須以嚴厲的刑罰制止私人隨意開採,這樣才能確保軍隊的武器供給。

軒轅聽從了伯高的建議,大力探礦,並且牢牢地控制開採權。十年之後,一座大礦山被開發了,這座礦山名為葛廬之山,礦藏十分豐富。

不料就在這個時候,軒轅卻遭到悶頭一擊。這座大礦山被人奪走了!

奪走礦山的人,正是蚩尤。

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領,他的出身很成問題。據《大戴禮記》中孔子的說法:「蚩尤,庶人之貪者也。」庶人,說明他的出身是低賤的,並沒有貴族血統。出身低賤怎麼能當上部落首領呢?孔子的話,實際上是暗示蚩尤的首領地位,可能並非來自繼承,而是來自武力篡權。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蚩尤是一位奇才,他堅強而悍勇,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他的部落曾經臣服於軒轅,他可能為軒轅的崛起立下過汗馬功勞。蚩尤是一個對武力十分著迷的人,十分熱衷於新的武器技術,他自己可能就是這一方面的專家。他與軒轅同樣認識到金屬武器的革命性意義,因而也認識到金屬礦產的重要性。以他高傲的個性,註定不可能長久地屈居他人之下,於是他密謀背叛軒轅,自立門戶。

當葛廬之山的礦產被大規模開採後,蚩尤突然叛變了。

他用武力驅逐軒轅派往礦山的人員,將礦山據為己有。利用豐富的金屬礦產,蚩尤製造出大量的武器,迅速使自己的部落成為諸部中的最強者。儘管金屬武器的運用,不一定始自蚩尤,但在他之前,金屬武器從來沒有被如此大規模地運用過。

在中國兵器變革史上,蚩尤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其實他並不是第一個意識到金屬武器重要性的人,軒轅、伯高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蚩尤捷足先登了。

對於蚩尤的背叛,軒轅有沒有試圖給予猛烈的還擊呢?史書上沒有明說,不過就算還擊,也未必獲得勝利。此時的外部環境對蚩尤是有利的,因為神農氏的沒落,導致了諸部落的戰爭日益加劇,有心取代神農氏的軒轅把打擊的重點放在了對諸弱小部落的征伐上。在蚩尤奪取葛廬之山的這一年,共有九個部落被兼并,其中多數應該是被軒轅與蚩尤瓜分的。

蚩尤的實力還在不斷地增強,在奪占葛廬之山後不久,他又開發了另一座大礦山,這座礦山名為雍狐之山。當時這座山的礦石被流水沖至山麓地帶,因而發現了豐富的礦藏。蚩尤利用雍狐之山的金屬礦,製造出雍狐之戟、芮戈等兵器,這些兵器在當時可能算是最先進的武器。這一年,又有二十個部落在戰爭中被兼并。部落戰爭的結果,出現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這三足分別是炎帝的神農部落、軒轅的少典部落與蚩尤的九黎部落。

從三強的分布格局來看,炎帝的神農部落與軒轅的少典部落位於北部,蚩尤的部落位於南部。倘若只看武力,三強之中,蚩尤似乎最為強大。但是他有一大弱點,過於迷信武力,他四處征伐,擴張自己的勢力,但論起政治眼光,卻遠遠遜於軒轅。

在古史的記載里,蚩尤是以殘暴者的形象出現的,他四處掠奪、破壞,其他部落畏懼他的威力,卻不甘心屈服於他。相反,軒轅則更注重於軍事打擊與政治宣揚雙管齊下,恩威並施,這種策略使他獲得了多數部落的支持。

再來看看神農部落。

神農部落在諸部中的領袖地位已經延續了十七代之久,炎帝實際上就是那個時代的「天子」,儘管當時沒有這樣的稱謂。可是神農部落威風不再,對於風起雲湧的部落間爭鬥,炎帝根本無法制止,更談不上征伐以維持天下秩序。在這個時候,明智的軒轅打著支持神農政權的旗幟,這有點類似於春秋時代的「尊王」,對不服從炎帝的部落逐一征服。

韓非子曾經說過:「上古競於道德。」那個時代總的來說,民風比較樸實,不像後世那麼多爾虞我詐,比較率真。軒轅意識到,爭取人心才是勝利的不二法寶,從這一點看,他比蚩尤徒有蠻夫之勇要更加高明。軒轅征服諸部落,卻不濫施暴行,而是安撫民眾,施行德政。他以武力手段制止各部落間無休止的爭鬥後,輸出先進的種植技術,改善當地民生,並且訓練他們的軍隊,以為自己所用。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軒轅實施德政的背後,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英雄人物,他打著「尊王」的旗幟掃蕩不服從炎帝的部落,實際上並非是為了重振衰落的神農政權,而是要建立一個新的政治秩序。

炎帝對軒轅的意圖十分清楚,作為神農部落的最後統治者,他不甘心把統治諸部落的大權拱手讓出。為了重樹神農氏的權威,炎帝企圖對各個部落採取更為嚴厲的控制,他試圖以武力手段逼迫這些部落承認神農氏的統治權柄。可是諸部落寧可歸附於新興的軒轅勢力,也不願意接受炎帝的統治。

軒轅儼然成為諸部落擁護的新領袖,這樣他與炎帝之間的衝突就不可避免了。

我們中國人都自稱為「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是華夏二祖,可有趣的是,在四千多年前,這兩人卻是陷入了你死我活的戰爭中。

面對炎帝的步步緊逼,軒轅必須應戰。儘管軒轅已經得到諸多部落的支持,可是他的形勢還是不容樂觀,因為他隨時可能陷入與炎帝、蚩尤的兩線作戰之中。蚩尤的武力是恐怖的,炎帝憑藉著十幾代的積累,也有不容小覷的實力。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軒轅決定先對付炎帝的神農氏軍隊。

軒轅把軍事力量集中於北面,與炎帝的軍隊多次交鋒後,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特別是在阪泉一戰中,炎帝的軍隊大敗,戰爭的天平已是完全傾向軒轅一方。只要再給一點時間,軒轅便可以完全擊敗炎帝,用武力征服神農部落。就在這個時候,蚩尤卷到了這場大戰之中,使得局勢變得撲朔迷離。炎帝、軒轅、蚩尤三雄之戰,究竟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呢?

此時的蚩尤征服了南方諸多部落,是無可質疑的南方霸主。軒轅與炎帝之間的戰爭,對他來說,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只要軒轅與炎帝兩敗俱傷,到時他出動自己的精銳武裝,必定可以一鼓作氣消滅兩大對手,成為天下至尊無上的戰神。

蚩尤的參戰,打亂了軒轅的部署,他被迫放棄對炎帝的深入打擊,轉而迎戰蚩尤的部隊。但是蚩尤確實有著項羽一般的驍勇,特別是他的部隊在武器裝備上佔了上風。在交戰中,軒轅被打敗了,只得向北逃竄,一直退到了涿鹿這個地方。涿鹿大約在今天北京西北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在五千年前,這幾乎是中國的最北界,十分荒涼。

此時的軒轅十分狼狽,據《逸周書》所記:「蚩尤乃逐帝(黃帝),爭於涿鹿之阿。」這裡用了一個「逐」字,可以清晰地表明,蚩尤的軍隊是進攻的一方,來勢洶洶,而軒轅的軍隊是被追得一路北逃。戰場上的優勢,已完全落入蚩尤一方。

據軍事學家的估計,在軒轅與蚩尤大戰的時候,戰車已經有了,但數量是很少的,軍隊仍然以步兵為主。可以想像,倘若軒轅的軍隊繼續後撤,勢必要退到荒漠地帶,而步兵要穿越荒漠,可想而知是凶多吉少的。因此涿鹿便成了軒轅與蚩尤決戰的最後舞台,這是一場關係到中國歷史的決戰。

歷史經常是很戲劇性的。

就如同後世戰國時期晉國的內戰,智瑤在與趙無恤戰爭中取得了絕對的優勢,眼看勝利的果實就要到手,卻由於魏、韓二氏的反戈,反而落了個身亡族滅的下場。蚩尤與軒轅的戰爭同樣如此,蚩尤完全相信自己很快就會獲得最終的勝利,他迫不及待地想把帝王尊號加諸己身。

可是蚩尤的勝利卻引起了中原諸部落的驚慌恐懼,部落的首領們都知道,倘若由這個殘暴者來統治,他們的悲慘命運可以想像。甚至連神農部落的領袖炎帝也不得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在與軒轅的戰爭中,神農部落已遭重創,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蚩尤的進攻。炎帝的神農部落與軒轅的少典部落代表著中原農業文明,而蚩尤的九黎部落則更多地帶有野蠻的色彩。在共同文明的感召下,炎帝做出了一個重大的選擇,他決定聯合軒轅,捍衛中原文明,抵制南方的蠻族軍隊。

《逸周書》中有這樣的說法:「赤帝大懾,乃悅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赤帝就是炎帝,他與軒轅的聯合,是扭轉戰局的關鍵所在。對於軒轅來說,他也不是坐以待斃,事實上,他已經發現了蚩尤的弱點所在。

儘管蚩尤可能對戰局相當樂觀,可是有一個風險始終存在:他過於孤軍深入了。蚩尤的地盤究竟在哪裡,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在長江流域,有的認為在淮河流域。不管怎麼說,他的軍隊挺進到了華北平原的最北界,這種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大進軍,發生在五千年前,而且是在車馬缺乏的條件下進行的,確實令人瞠目結舌。我們站在公正的眼光而不是古史偏頗的立場來看待蚩尤這個人,可以發現他確實是一個奇才,膽力絕倫且有著高超的軍事才能。

在戰術層面上,軒轅或許不如蚩尤,不管在武器裝備還是勇猛上都較為遜色。可是在戰略層面上,軒轅則成了一個巨人。作一個不十分貼切的類比,軒轅類似劉邦,而蚩尤更類似項羽。蚩尤的敗亡與項羽也有相似之處,戰術上的勝利無法挽回戰略上的失敗。

軒轅一方面在涿鹿頑強地頂住蚩尤的攻勢;另一方面,他把外交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憑藉著多年來所建立的巨大威望,他不斷地派人遊說中原諸部落,召集他們的武裝,開赴涿鹿戰場。特別是在神農部落的炎帝轉向支持軒轅後,諸部落更是踴躍參戰。我懷疑炎帝之所以屈服於軒轅,也可能是軒轅外交活動的結果。

諸部落的參戰,使得涿鹿戰場的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深入北地的蚩尤陷入了諸部落的包圍之中,遠離南方大本營的他,沒辦法增調後備武裝以支援戰場。

關於軒轅與蚩尤的決戰,正史並沒有詳細描述其過程。但在許多近乎神話的傳說中,則寫得繪聲繪色。在這些傳說中,蚩尤與軒轅幾乎都是仙魔一類的人物。比如說:蚩尤會呼風喚雨作霧,而黃帝則得到了上天的相助,上天派玄女幫他渡過難關等。此類故事,在許多文明古國的神話傳說中也屢見不鮮,譬如古希臘奧林匹斯山的神祇們總是捲入人類的戰爭,而人類英雄身上也閃耀著神的光輝。

在神話中,蚩尤是一個法力頗高的魔頭,他能「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他施法「作大霧,彌三日」。制五兵之器是一個事實,《管子》一書中就有記述,這得益於蚩尤擁有葛廬與雍狐兩座礦山,他的軍隊武器裝備實現了金屬化,即青銅武器。那麼他為什麼被描寫成為一個可以「變化雲霧」的魔頭呢?筆者推測,在這場關係到中國歷史命運的決戰中,確實出現了雲霧天氣。雲霧的出現,原本對雙方軍隊都會產生影響,可是為什麼神話故事中,似乎對軒轅一方產生更大的危害呢?原因恰恰在於蚩尤的軍隊更習慣於在雲霧中行軍作戰,因為他們來自潮濕的南方,南方出現霧氣的時間比北方要多,因而南方軍隊更能適應霧天的戰爭。

這些神話傳說當然是後人牽強附會,但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這場戰爭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即便得到炎帝及諸多部落的支持,軒轅仍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戰勝蚩尤。神話雖然荒誕,可是詳加考察,我們仍可以理出若干可能的史實。

儘管有諸落部的協助,黃帝在這場戰爭中仍然打得十分艱辛。在神話故事裡,黃帝「九戰九不勝」,他只能「仰天而嘆」。這個時候,「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這已經成了一場中國的「特洛伊戰爭」了,與荷馬史詩所描寫的那場英雄戰爭類似,中國的神仙們也紛紛插手塵世的爭鬥,這豈止是人間的戰爭,這是神魔之間的決鬥。有了神女的相助,軒轅逆轉了戰局。

與所謂的「玄女下凡」傳說相比,另一個傳說可信度稍高。在這個傳說中,黃帝軒轅逆轉敗局的法寶是指南車,這大概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指南針的記錄。黃帝利用指南車,在雲霧天氣下,得以辨別方向,利用人多勢眾,一舉擊敗了蚩尤。這就成了科技的勝利,而不是天神的勝利了,榮耀復歸於人世英雄。

有一些軍事史學家認為,軒轅之所以能在涿鹿之戰中打敗持有先進且精良武器的蚩尤,是因為他在戰爭中使了密集隊形的弓箭部隊。這種說法,恐怕難有確切的證據。影響歷史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結果就是一路北上的蚩尤沒能凱旋,而是有去無回,成為戰爭中失敗的一方。

推薦閱讀:

有哪些廣為人知的科學原理其實是存在錯誤的?
正盟集團:榮獲2018年中國服務業品牌奧斯卡金典獎
微軟豪擲262億美元收購LinkedIn,我們不看好的5點理由
如何看待去年引起轟動的塔比星(KIC 8462852)疑似戴森球結構現在又開始出現的新聞?
投資了攜程的Priceline,為什麼又投資了美團旅行?

TAG:中國 | 歷史 | 科技 | 中國歷史 | 高科技 | 第一次 | 內戰 | 開始 | 高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