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調理「月經不調」的實用教學

  

  月經不調,也稱月經失調,是一種常見婦科病,表現為月經周期出血量異常,或者月經前、經期時腹痛。從中醫的角度講,月經不調與肝、脾、腎及沖任等臟 腑功能 失常、氣血陰陽失調有關,與婦女的「氣少血多」的生理特點也有聯繫。

  艾灸運用經絡原理,從以下穴位中取3~4穴,進行溫和灸,可以調經止痛,疏經活絡。

治療月經不調的主要穴位

  三陰交穴、血海穴、腎俞穴、湧泉穴、氣海穴、歸來穴、太溪穴、肝俞穴、脾俞穴

準備工具

  艾條、葯灸、隨身灸

施灸1艾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的位置: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3寸(4橫指寬)、脛骨內側緣後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採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或者直接使用艾灸罐艾灸三陰交穴)。

  施灸時間:經期或經後施灸,每日灸 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作用功效:調理氣血。

2艾灸血海穴

  血海穴的位置: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骨內側邊緣往端上2寸(3橫指寬)、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經期或經後施灸,每日灸1~2次,每次灸20分鐘。

  作用功效:養血潤燥。

3艾灸腎俞穴

  腎俞穴的位置:腎俞穴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採用溫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距皮膚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經期或經後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鐘。

  作用功效:調和氣血。

辨證加灸

癥狀1月經提前加灸湧泉穴、氣海穴

  1湧泉穴的位置: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第3趾趾縫紋前端與足跟連線的前 1/3處,左右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選用艾灸盒艾灸湧泉穴。

  施灸時間:經期或經後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

  作用功效:溫陽益氣,通絡活血。

  2氣海穴的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以下正下方1.5寸(2橫指寬)處。

  施灸方法:用藥艾柱艾灸氣海穴

  施灸時間:經期或經後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作用功效:溫陽益氣,扶正固本。

癥狀2月經延遲加灸歸來穴太溪穴

  

  歸來穴的位置:歸來穴位於臍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3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於內腳踝骨頭突出部位的正後方的凹陷處,左右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溫和灸。分別取仰卧位與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

  施灸時間:經期或經後施灸,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

  作用功效:調和氣血,滋陰補腎。

癥狀3經無定期加灸肝俞穴脾俞穴

  1肝俞穴的位置:肝俞穴位於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 有一穴。

  施灸方法:使用艾灸罐艾灸肝俞穴

  施灸時間: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鐘。

  作用功效:促進血液循環。

  2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選用艾灸罐艾灸脾俞穴。

  施灸時間: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鐘。

  作用功效:利濕升清,濡養氣血。


推薦閱讀:

月經不調有什麼影響呢
月經不調的性激素六項檢查
非疾病因素讓女人月經不調

TAG:月經 | 教學 | 調理 | 實用 | 艾灸 | 月經不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