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刻字記事 浙江日報

5000年前刻字記事

良渚古老文字比甲骨文還早

 

 

石鉞上的文字(正面)

 

石鉞上的文字(反面)

出土石鉞之二(正面)

石鉞上的文字(正面)

  

石鉞上的文字(反面)

  本報記者 劉慧

  大約5000年前被歷史塵埃和時間泥土掩埋的物事,一旦被發現,那些久遠的故事,便如厚重的帷幕徐徐拉開——7月6日,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宣布,首次在平湖庄橋墳遺址石器上發現良渚文字,這也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最古老文字。

  位元組:某種含義

  無疑,3600年前埋在殷墟里的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文字的學術觀點將被改寫——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已經開始使用文字了,這也意味著華夏民族已步入文明時代。那片水草豐滿、衣食自足的生活常態,被智慧的良渚先民用文字記錄下來,如今在專家們手中的放大鏡中顯現……

  一件殘缺的石鉞上端,有個雙面管鑽孔,刃部弧,刃緣有疤痕,表面經拋光。正面除個別線條略呈弧外,其餘筆畫均為直線或折線,依筆順方向和字形應該自上而下釋讀。右上角刻有4個單元的「位元組」,除2筆的線條稍長外,其餘均為短線,筆畫簡潔明了。從筆畫的布局看,可認為是一個字,也可理解為多個字。這4個單元的「位元組」無論是一個或多個字,都相對完整地表達著某種意義。

  其左上角的字也由直線組成,似乎難於拆分「位元組」。從筆順和布局看,正面其餘筆劃組成了一個酷似某種動物的象形文字,這個象形文字較為抽象。但反面的右側共有6個文字,依照正面的釋讀順序,這組文字可自上而下成列,但也不排除橫向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成排。筆劃刻得較淺且簡單,雖然字形略有不同,但從字體結構、刻劃方法看,系2個字重複出現3次,連字成句。

  另一件殘存的青灰色板岩石鉞,一側保留打制痕迹,另一邊則有殘缺。正面筆順和筆劃組合布局似可分成3個字,筆畫繁複,多直線,少弧線,這3個字也可拆分成多個單元的「位元組」,也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釋讀。反面上端的2個並列的單體字,可能表達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

  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說,石鉞上出現的字元排列有序,重複出現,符合文字的一些特點,而且從原始文字的發展階段來看,這些文字已經處於高級階段。雖然目前將其完整釋讀較為困難,但其具備文字特有的表意功能。

  遺址:遺存豐富

  人們知道,原始社會末期,我國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分布著一支極為重要的史前文化,這就是1936年發現,1956年正式命名的良渚文化。20世紀70年代以後,良渚文化的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改變了對中華5000年文明起源的認識,良渚成為中華文明乃至東方文明的聖地。而庄橋墳則是本世紀初發現的又一處讓世人驚嘆的良渚文化時期遺址,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良渚文化墓地。

  地處平湖林埭鎮群豐村的庄橋墳遺址,向南5公里即是杭州灣。因在地理位置上處於杭嘉湖平原的東北部,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所以這裡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土地肥沃,物產豐饒,非常適宜古代先民的生息與繁衍。但多少年來,群豐村的村民在這塊土地上春種秋收,似乎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這並不深的地下,竟有著大約5000年前先民們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

  順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庄橋墳遺址考古領隊徐新民指引的方向望去,庄橋墳遺址南距平湖市所在地當湖鎮13公里,總面積逾10萬平方米。2003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平湖市博物館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兩期發掘,總發掘面積2600平方米。陸續出土了許多石器、玉器,還有一隻中國最古老的木質犁。

  幾年間,隨著挖掘的深入,在群豐村六組這片原本不起眼的田野上,考古隊員每天都有驚喜發現。在對147號墓進行清理時,發現了一件較為完整的半透明玉鉞。鉞是良渚先民的重要禮器,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徵。在當時的製作工藝下,做一件玉鉞可能要花上許多年的時間。對玉琮、玉璧和玉鉞等的追索與注重,表明在當時就已有著一些不勞而獲的特權階層。在發掘過程中,如此完整而又玉質精美的鉞,實屬難得。

  一連串的驚喜,在挖掘面積不斷擴大中延續,殉葬的動物遺存在形狀與種類上也漸漸清晰。一具狗的骸骨清晰完整,身體側卧,齊整的牙齒清晰可見。墓主人的頭枕在南端,狗則靜卧在北端。據專家解釋,狗骸骨至今能保存完好,實屬難得。在國內已經發現的眾多墓葬中,動物殉葬屢見不鮮,像這種狗與主人在同一墓的葬俗,實屬罕見。

  誰也沒料想到,這些沉睡於地下5000年的生活場景,早被智慧的良渚先民用最原始的文字,大致勾勒出來。

  發現:原始文字

  一晃幾年過去了。一天,徐新民與助手正對發掘的文物進行整理分類,忽然,一片手掌大小的石鉞上,幾個刻划出來的「字」吸引了他的目光。「這些字必須在側光下才能看到,側轉石鉞,就能看到其表面有極淺的劃痕,這些劃痕比較集中,並非雜亂無章,有些字單個存在,筆劃較多,顯得較為複雜,還有幾個組成一組,筆劃相對簡單。」

  將刻劃痕迹在紙上摹下來,就看得很清楚,那些單個的符號很像一件件事物,比如旗幟、魚蟲等,還有連接在一起的6個符號比較簡單,每個符號的筆劃不超過5筆,有兩個像現在的「人」字。徐新民和同事方向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這應該就是當時先民的文字了!」

  為何會有如此判斷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表示,如果是普通劃痕的話,一般整個石鉞表面都會出現,而不會集中在某個區域。另外,普通劃痕不會如此規整,一定是雜亂無章的。「最主要的是,這連在一起的字,其中有3個是相同的,這明顯是表達某種意思的一句話。」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量出土文物中除2件殘石鉞的兩面均發現原始文字外,庄橋墳遺址出土的器物上,有刻劃符號的達240多件,但大多是單個符號,無法連接想像,發現可連句的文字還是第一次。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庄橋墳遺址距今約5000年,這些刻劃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千餘年。庄橋墳遺址研究表明,當時的先民已達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需要用某種方式來交流溝通,出現了這類刻劃符號。

  古老的良渚文字,正如甲骨文一樣,是象形文字,不是會意文字。

  「文字與甲骨文是否一脈相承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從目前來看,兩者可能不是一個系統的文字,庄橋墳的良渚原始文字或許是一種地域文字、部族文字。」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常務院長、古文字專家曹錦炎說,這就給我們在文字研究領域開拓了新的方向,對文字史的研究意義重大。他說,文字體系是多元的,這種多元是隨著中華大地上各部族、各民族的融合和語言的融合而進行的。

  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發明——文字,隨著漢民族的形成而逐漸生成。可以說,探究文字生成、演化的過程,也就是尋覓中華文化形成、發展軌跡的過程。這裡面還有很多難解的謎,但探索無疑是引人入勝的。

  期待能夠釋讀這些文字,讀懂先民的思想和情感。


推薦閱讀:

15億美元買個「便宜貨」:360和崑崙收購Opera值不值
四柱八字精斷婚姻吉凶口訣,流傳5000年,奇准無比
歷史上真正的梁山好漢 一戰殲滅5000金兵 被施耐庵寫進《水滸傳》!
一周精彩太空照:5000光年外藍色瀉湖星雲(圖)
劉德華悄悄捐款5000萬???

TAG:浙江 | 刻字 | 日報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