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一五集)
佛講宇宙,首先說一個單位世界,就是我們生活在這一個世界裡,這個單位世界多大?單位的中心稱為須彌山。須彌山取「妙高」的意思,它很高,非常奇妙,真是妙不可言。日月就是說我們太陽系,我們太陽系是圍繞著須彌山旋轉的,現在我們知道,我們太陽系確實是圍繞著銀河系旋轉,那這一個單位世界我們就能夠理解到,單位世界就是銀河系。銀河系的核心是黑洞,科學家稱為是黑洞,這個黑洞引力非常強大,連光都逃不過去,光都會被它吸進去。明年二0一二馬雅的預言,是銀河系的核心,佛講的須彌山、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直線。這個機率不大,二萬六千多年才有一次這樣的排列,它有周期性的。這是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稱為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小千世界是一千個銀河系,中千世界是一千乘一千,一百萬,一百萬個銀河系是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恰好十億個銀河系,一個大千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我們地球在這個大世界裡頭真正是一個小島,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島。但是佛在經上說得非常好,「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星球上的人,有人能信,有人能理解、能修行,佛一定會出現在此地。什麼身分?那要看這個地方人的根性,根性利的人,絕頂聰明的人,佛是以法身來度他;根性次一點的人,佛以應身,從法身變化成應身;再次一等的,從應身變成化身,來教化眾生。所以我們這個地球上,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應該是化身。通常我們講應化身,把我們的身分提升一層,是不是真的應身?化身是絕對正確的。
也非常難得,佛法傳到中國兩千年了,還差幾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傳入中國,二0六七年就是剛好兩千年,現在才二0一一,還有五十六年就滿兩千年了。這兩千年來在中國的成就不可思議,中國人學佛真正成佛了大概有多少人?我相信絕對不會少過三千人,不得了!如果要把凈土包進去之後,那我想不是三千,三萬都不止。為什麼?凈土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掉的。我們講三千人講禪宗、教下、密宗,禪、密、教估計應該有三千人,禪特別多。凈土不在內,凈土放進去那就太多太多了。所以古德有說,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也有道理!這麼短的時間,幾千年在宇宙當中是很短的時間,能有這麼多人成就,這是稀有,這很少見的事情。 「十萬億土」,這就是我們的世界跟西方阿彌陀佛的世界當中有十萬億個佛國,這個距離就非常遙遠。所以西方不是我們地球的西方,是我們銀河系的西方,還不恰當,應該說是娑婆世界的西方,這才說得正確。娑婆世界十億個銀河系,西方到底是在哪裡?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我們太渺小了。所以現在就把我們太陽下山的地方當作西方,這在理上可以講得通,理上就是下面所說的,「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我們把太陽下山的地方看作西方,行,能講得通。實際上不是真正有一個方向,而是你的心念能夠集中在一點,這個最重要。佛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的心是散亂的,像光一樣,光你看遍照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它都照,如果把光把它收縮成一點,那個力量就很大了。它普照十方,隔一張紙它都照不透,它都無法透過;如果把光縮成一點,現在講的激光,它的力量就很大,它穿透的力量就非常強,能把光集中成一點。我們用放大鏡把這個焦距,把太陽光集中在一點的時候,就產生火,就能把底下的這些物質燒掉,它就有這麼大的力量。縮得愈小,力量就愈強。所以佛告訴我們,我們把意念集中在一點,這個力量太大了,無事不辦。 對自己來講,可以自己身體治療所有的疾病,你能把意念集中,縱然得了癌症,也沒有關係,你自己的心光能把那個癌細胞裡面的病菌全部消滅,它真有這個能力。你就是沒有辦法集中,心散亂的,自己有這個東西,不能用。修禪定的人他就有這個本事,不但能治療自己的,也能治療別人。他的治療方法,你眼睛看不到,他也沒有聲音,你六根接觸不到,他已經把你的病治好了。不但治病,能治山河大地,這些自然災害都能產生作用,這個力量多大!現在地球病了,災難頻繁,佛在經上教我們,我們能把意志集中,集體的意識會產生很大的效果,一心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這經典上講得太多,這個題目講十個小時都講不完。這一句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大家統統都念阿彌陀佛,這個災難就化解;縱然不能化解,大幅度的減輕,念佛有這麼大的效果。 念佛是什麼?念佛是一念心性,特別重視這一念。什麼叫一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我們一般人心裡有個念頭,這個念頭我們清清楚楚能夠覺察到我動了一個念頭。佛說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多少細念?這個細念裡面有幾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識?識是精神現象。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這一彈指時間很短,一彈指裡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中國人演算法,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現在科學都是用秒做單位,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至少可以彈五次。要彈五次,一秒鐘多少個念頭?一千六百兆,也就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叫一念。這個一念裡頭「念念成形」,念念都有物質現象,你能看得見的,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是什麼?就是受想行識,有感受、有分別,它有活動的能力,就是它有見聞覺知。這種現象,就是物質有思想,物質會看、會聽,它沒有眼耳鼻舌身,它沒有這個,但是它能看、能聽,懂得人的意思。 這樁事情被近代日本一個科學家江本勝博士,他用水做實驗,發現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的念頭對它,它會給我們一個很美的回應,以不善的念頭對它,它的回應就非常難看。做了幾十萬次的實驗,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是兩次到東京參觀他的實驗室,他給我做報告。我告訴他,你這種實驗的效果,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佛經裡面就講過。他聽了這個話都嚇呆了。我說一點都不稀奇,我聽到你這個信息,我說我來看你,我把佛在經典上這個事情告訴你,你繼續努力,不但水能看、能聽,它現在回應你的只是這個圖案,是結成雪花,善的念頭對它,這個雪花非常美麗,不善的念頭,它變現的這個結晶是非常難看,它懂得。它還有香,還有香味,你也沒有測出來,它有妙音,這個聲音,你沒聽到,它能現色、它有聲音、它有味道,這些你還沒有繼續發現,你應該努力,肯定有。最近台灣剛剛開始做實驗,想實驗水能夠聞味道,他們給醋給它聞,酸味,辣椒,辣味給它。我相信實驗會有成就,證明它有意識。所以精神跟物質永遠分不開。 物質怎麼來的?物質是從意念變現來的,就是剛才講的,這一念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細念,每一個細念有物質現象、也有精神現象。那個一念我們是沒法子發現的,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太遲鈍了,它太快了,你說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我們怎麼能覺察得到?我們看到的物質現象就是這種快速現象累積的,我們看到是一大堆堆在那裡我們才看到它,它是單獨一個一個的是決定看不到的。但是今天被科學家發現了,我們不能不佩服。科學家說這個最小的小物質現象稱它作量子,也稱它作微中子。黃念老在這個註解三百三十八頁,倒數第四行,三百三十八頁,你們翻過來看看。他說「自一九八0年後,科學家發現微中子,它在空間所佔之區域,只等於一個電子一百億分之一」。一百億個微中子才造成一個電子,這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的。這種微中子散布在太空當中,微中子能夠穿透十億公里厚的鋼板。十億公里比我們地球還大,我們地球的直徑沒有十億公里,從我們中國東海岸飛到美國的西海岸,就是太平洋,一萬公里,十億是十萬萬公里,比太陽還大,它有能力穿透。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是意念累積的幻相,它不是真的。 意念是不是真的?意念也不是真的。意念從哪裡來的?現在科學家說不出來,科學家只說無中生有。無中生有說得不錯,佛經裡頭有解釋,它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自性就很難懂了,自性科學家永遠探測不到,科學探測得有個對象,自性不是他的對象。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科學家對它沒辦法。真有,它一切時、一切處無所不在,你就是沒法子發現它,你看不到它,聽不到它,接觸不到它,也想不到它,用思想都沒辦法。佛告訴我們,「唯證方知」,你要證入這個境界,你就知道了,你就發現它真存在,這個在佛法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的人知道了。什麼條件才能明心見性?佛告訴我們,我們六根對六塵境界,六根,眼耳鼻舌身,六根的對象,眼見是色,耳聽是音聲,鼻聞的是香,口嘗的是味,身體是接觸,有現象我們才能夠感受,但是自性沒有現象,所以五根感受不到。它不是思想,思想是第六意識可以能想得到,它不是的,所以第六意識對它也不發生作用。佛告訴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了。佛說得真簡單! 我們能夠在這些現象裡頭,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了,這個放掉,一切法不分別了,你就證阿羅漢果。這是佛法的小成就,你能夠見到六道輪迴,你就有這個能力,上面能看到二十八層天,下面能看到地獄,六道裡面的時空維次全突破了,阿羅漢的境界。再提升一層,菩薩的境界,菩薩做到不分別了,阿羅漢不執著,他有分別,沒有執著,他見的範圍就更大了,菩薩能見三千大千世界。菩薩的級別很多,高等的菩薩那個神通廣大,確確實實他在我們這個地方如如不動,他見西方極樂世界了如指掌,清清楚楚,見華藏世界。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成佛了,你所見到的是圓滿的,宏觀宇宙,大而無外,微觀宇宙,小而無內,你全都見到了,這明心見性。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是要我們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叫成佛。成佛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了,完全通達透徹了,這個境界叫成佛。 所以佛它的本質是教育,佛、菩薩、阿羅漢是三個學位,佛是最高的學位,像現在學校里博士學位,菩薩是第二個學位,像碩士學位,阿羅漢是第三個學位,學士學位,三個學位的名稱。佛菩薩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這些名詞裡面的意思你要是懂得它,你就了解,佛是覺悟,徹底的覺悟,菩薩覺悟沒徹底,阿羅漢是剛剛覺悟,是剛剛入門,所以他算是正覺了,這是覺悟等級不一樣,有這三個名稱,可是它的根都是自己現前一念心性,這是一切眾生統統有的。所以佛在大經上常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了不起,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中國人也知道了。中國的老祖宗、聖人說了一句話,本性本善,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意思是一個意思。《三字經》上一開頭,「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讚歎的意思。讚歎什麼?你一切圓滿,沒有絲毫欠缺,就是你的智慧圓滿、你的德能圓滿、你的相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找不到絲毫的缺陷,這叫本善。佛就是本善的意思,得大圓滿,這是一切眾生統統是相同的,而且是一切眾生同一個心性。真搞清楚、搞明白了,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的關係搞清楚了,什麼?一體!不是一家,一家還相當疏遠,一體。一體,就像我們人身,在外面,眼耳鼻舌身,在裡面,五臟六腑,一體,你說這個關係多麼親切。所以慈悲心就從一體當中發生了,叫無緣大慈,無條件的,慈愛是無條件的。憐憫是同體,大悲心是憐憫眾生,眾生有苦難就是自己有苦難,自己沒有明心見性就是苦難。明心見性那大徹大悟,所以這是現前一念心性。「以心性本無外故」,心性裡頭沒有內外,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相對的不存在。我們能想得到,不起心、不動念是什麼境界?那就是一體。起心動念之後就產生分別,就有你我他,從分別裡面就起執著,這就迷得一層比一層迷得深。起心動念是剛剛迷,還沒有分別,還沒有執著。這個境界是什麼?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在這個境界裡頭。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在十法界裡面上面四層,聲聞、緣覺、菩薩、佛,他們有分別沒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這六道凡夫。佛把這個原理講得這麼清楚。所以修行修什麼?沒有別的,放下而已。你看放下執著,就成阿羅漢,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功德它就透出一分出來。為什麼?本有的,不是學來的。學來的東西是知識,自己本有的是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知識解決問題有局限性,有後遺症。
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也就是全世界最近這兩百年,科學興起了。科學興起,只著重在物質,換句話說,只著重在求知識,而不說智慧,把智慧丟掉了。古代的人求智慧,知識是其次,知識是補助智慧的。特別是中國跟印度,在求智慧這一層,理念、方法、經驗、效果都是全世界之冠,其他的地區族群都比不上。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里本來具足的,向外求就錯了,不需要向外。好好的修自己,自己修好了,外面的環境自自然然就變好。為什麼?境隨心轉。念力,你看頭一個,能轉自己身體,第二個,你居住的環境能轉。這就是中國世俗所說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心好的人有福,他住在這個地區,這個地區少災少難,這個地區五榖豐登,人民安樂。 古今中外你看一些聖賢人,沒有一個不著重教學。為什麼?聖賢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中國人懂得教學。春秋戰國的時候,至少距離我們現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那個時代,《禮記》是那個時代完成的,就知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中國教學,在記載裡面,堯王的時候,堯舜,堯王、舜王的時候,政府就正式設立一個官員來推動教育,來主管教育、推動教育,這個官員叫司徒。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人要從小,中國人教小孩是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叫胎教。小孩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這是最關鍵的時候,為什麼?先入為主,這個時候教好了,一輩子都不會變壞。中國人重視紮根教育。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所以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他的學生四處宣揚,有些地方二、三百年,有些地方六、七百年,唯獨在中國,兩千年不衰。什麼原因?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人孝道的基礎太厚了,超過印度。所以佛教在印度消失了,在中國茁壯、開花、結果,成功了。它一定是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個地區不講孝道,佛法就不能生存,佛教育一定是建立在講孝道的這個社會,它才能發揚光大。原因非常簡單,一個人孝親他就會尊師,他學習東西那個心(心態)是真誠,他有真誠心、有恭敬心,他真能學到。如果心浮氣躁,對父母沒有孝心,對老師沒有尊重心,佛菩薩、神仙來教他都沒用,他只能學到一點皮毛、常識,真實的智慧他領悟不到,難就難在這個地方。今天聖賢的典籍在,印刷術這麼方便,流通量很大,到哪裡去找一個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的人來學,這就難了。不是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的,孔子來教沒用處,釋迦牟尼佛來教也沒用處,收不到效果,這才是真正的難題。 我們要想將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起來,絕對不在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不會成功的,至少要三代到五代以後,才有辦法復興,三、五代之後。這個三代的人要非常辛苦,要真正懂得教育,從小孩培養聖賢教育,教他將來做聖人、做賢人,不是做大官、發大財,教他來救世救人。在現前這個社會,唯有一個方法,找到很偏僻的地方,距離都市遙遠的地方,交通不方便的地方,閉塞,在那裡辦私塾,辦一條龍的學校,從小到大不讓他受到污染,他才能夠接受,他才能得定,他才能開智慧。要沒有這樣的一個環境,教不成功。今天你教得再好,看一場電影就完了。 早年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我們老師辦了一個大專佛學講座,很難得。這個講座是短期的,兩個星期、三個星期、四個星期,最長四個星期。學生人數不多,一百多人,都是大學生,還有研究所的學生。四個星期學下來很像樣子,真的有很明顯的改變。老師說了,你們在這裡受了四個星期的訓練,你們結業了,電影院看兩場電影就完了,完全恢復原狀了。你就知道這個事情多難,只是給他們種一點善根而已。這個班上的同學差不多一半以上都作古了,五十年前的事情。那個時候念大學都二十幾歲了,換句話說,七十多年,有很多人活不到七十歲,都走了。所以真的是不容易,沒有真正認知的人、慈悲心的人、真實智慧的人,誰願意干這個工作? 大乘佛法中心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沒有內外。佛的示現,佛來接引,「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這個意思說得深,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心裡頭變現出來的,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蕅益大師,明朝末年人,他老人家過世是在清朝,出生在明朝,過世在清朝。中峰禪師,元朝,比他早很多。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裡面說,他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看看跟蕅益大師這個話完全相同。「凈土即此方,此方即凈土」,這是中峰禪師說的,肯定心性是一不是二,也證明佛在大乘教里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整個宇宙,「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真的是一不是二。這個東西要學習需要非常冷靜、安穩,清心寡欲,徹底放下,一塵不染,你才能體會,你才能契入,這個契入就是證得。大乘經上講的完全是事實真相,契入之後受用無窮。那是什麼?真正過佛菩薩的生活。心裏面還有雜念這個不行,這是把你的功夫統統破壞掉了。 今天這個社會找一個心裡沒有雜念的人,你去找,恐怕一百萬人裡頭找不到一個,你就知道這個事情有多難。不具足這個條件,大乘不容易契入,學習也只學習常識而已。我是兩次參觀英國倫敦的漢學院,我看到了,他們在學佛學、儒學、道學。我告訴他們,我說我學的跟你們是相反。怎麼相反?我學的是學佛、學儒、學道。外國人的文字我們看,從我們的左手到右手,佛學、儒學、道學。中國的文字是從右到左,用中國的來讀就是學佛、學儒、學道,不一樣。學儒要學得跟孔子一樣,學道要學得跟老子一樣,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真得受用。搞儒學,孔子是孔子,你是你,你不是孔子,孔子也不是你,你學的是儒家的常識、道家的常識、佛家的常識,不得受用。不得受用,用佛法來講,不解如來真實義,你所研究的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解釋的經是你的意思在解釋,不是佛的意思,差很遠。我們看了之後就很清楚、很明白。 學校還邀請我,我很感激,我婉拒了。為什麼?到那邊去也是搞知識,它不是智慧。搞知識,那不如我現在這個講經教學好,現在用這個方式,這叫現代化。有沒有真正成就的人?肯定有。在電視機面前,在網路面前,有人在真干,少數,有人真干,有人真的成就了。學校沒有我們這個範圍大,我們這個全球有緣人,他在這個時候收看網路、收看衛星,我們在一起學習,真能夠悟入。只要具足真誠恭敬,就能悟入;沒有誠敬,當面教都沒用。所以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百分誠敬就得百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你能得多少,與老師不相干,與你自己的真誠、恭敬心有關係,古今中外教學沒有例外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想真學東西,真正得到佛法,我們對佛菩薩不恭敬怎麼行?不真誠,學不到。具足真誠、恭敬,沒有老師教,你也成功。面對著經書就是面對佛菩薩,一遍一遍的讀,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開悟了,千遍念下來,定得到了,定是清凈心,清凈心起作用是智慧,這開悟了,不需要別人講,自己就通達明了。這要很有耐心,一遍一遍的讀,十遍不開悟,百遍,百遍不開悟,千遍,千遍不開悟,二千遍,二千遍不開悟,三千遍,你就一直念下去,決定開悟。所以這個說明現前當來見佛都是自心之佛力接引,哪有不去的道理?阿彌陀佛不是外人,極樂世界不是別人的家,是自己的家,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家人,你要能肯定。 「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次宛然,實無遠近。」這個比喻,古人比喻,那個時候只有鏡子,現在有電視,現在有網路,都在屏幕上看,真的沒有遠近,遍法界虛空界都在當下。「一照俱了,見無先後。」我們照鏡子,一照,統統在裡面,沒有先後。實際上整個宇宙的發生,也是這麼個現象,也沒有先後,一念當中同時發生的。賢首國師講得好,你看《妄盡還源觀》這一篇論文當中,一共只有六段,前面三段講宇宙的源起,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講得多清楚、多明白。真正參透你就曉得,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關係太親密,我們起個念頭,無論是善念、是惡念,都影響到遍法界虛空界。你這個念力要堅固、堅強,影響力量大;這個念力很微弱的時候,影響力量就小,這也是事實真相。善念感應三善道,三善道是善念構造成的,三惡道是惡念造成的,你不能說它有,你也不能說它無。早年章太炎老居士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他是虔誠的佛教徒,非常慈悲,聽說地獄裡頭有炮烙的刑罰,他聽到都不忍心,向東嶽大帝建議,能不能把這個刑罰廢除。東嶽大帝就派了兩個小鬼帶他到現場去看,他說你去看,看了回來再說。小鬼把他帶到現場,他看不見,這個時候恍然大悟,一切唯心造。章太炎沒有造這個業,地獄在面前看不見,這才曉得,地獄不是閻王設的,是你自己不善業力變現出來的,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你在那裡受罪,你要怪閻羅王,那你罪上加罪,你罪加一等,你不知道完全是自己不善業所變的。同樣一個道理,天堂是善業變的,極樂世界是凈業變的,阿彌陀佛的願力,我自己的願力跟阿彌陀佛的願力集合在一起就變成極樂世界的願力。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明白了,真正相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有分,你也有分,大家都有分。只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問題就解決了。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就像前面所說的道理是一個樣子,像這個鏡子照見外面的景觀,層次宛然,沒有遠近。「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亦如是」。自性彌陀在說法,我們用自性相應心去聽就聽懂了,要用與自性相違背的,那就是煩惱、妄念,用妄心去聽你就聽不懂了,你要用真心去聽,你沒有聽不懂的道理。「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亦如是」。蕅益大師這個話說得好,這個念佛人在臨命終時,他一生唯一的一個希望,就希望死了以後靈魂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臨終的時候他真去了,阿彌陀佛真的來接引他,現在其前。這個現在其前,這都是屬於現前見佛,他沒斷氣,他可以跟旁邊的人說話,「我看到阿彌陀佛,佛來接引我了」,別人看不見,他能看見,這都屬於現前見佛。這個人臨終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心不顛倒,這非常重要,就是心裡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就往生了,他到極樂世界去了。 「當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這幾句話是蕅益大師對《彌陀經》上的讚歎,這一部《彌陀經》字字都是海印三昧。海印三昧是比喻,像大海,比喻作自性像大海,所有一切景觀都影現在海中。如果這個海沒有風浪、沒有染污,這個海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大圓鏡照得清清楚楚,比喻作海印三昧。三昧是清凈心,清凈心就像大海,清凈心生智慧,世出世間法都能通達明了。大圓鏡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大圓鏡智裡面流出來的靈文,這是指這一部《阿彌陀經》。「以上靈峰讚歎經文之言,亦復字字皆海印三昧」。蕅益大師的讚歎不可思議,蕅益大師所說的跟佛所說的經沒有兩樣。這兩句是讚歎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能說出這些話,跟佛沒有兩樣,同一個境界。 「以上三釋」,上面舉的這三個例子,蓮池大師說的、《圓中鈔》說的、《要解》說的,「皆與禪凈諸祖一鼻孔通氣」,這就是所說的意思完全相同。「正是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者也」,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大般涅盤,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所以佛法從哪裡來的?佛法是從自己真心本性裡頭流出來的,不是從別的地方來,明心見性了他就自然流出。沒有見性的人,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言論,我們寫出文字,從哪裡流出來的?從阿賴耶流出來的,不一樣。阿賴耶是什麼?習性,是我們所學,記憶裡面,我們記得很多,博學多聞,我們是從這個地方來的,不是從自性流露的。可是明心見性之後就不一樣,也就是說他不是分別心、不是執著心,不是從這個心裏面。世間的東西全部是從分別執著裡頭流出來的,只有諸佛菩薩他們講的東西,從清凈心流出來的,從平等心流出來的,從真正慈悲心流出來的,這叫靈文,這叫聖經。 底下說,「蓋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自是自己,他是指諸佛。從經文上說,這個自就是諸位祖師,他是諸佛如來;從我們來講,自是我們自己,他是諸佛如來跟這些祖師們。跟我是什麼關係?不二,從心現上來說,不二;從事相來說,自他宛然,這是從相上說。「因自他不二,故來迎之佛即是自心之佛。」你所看到的這尊佛,是你從自己心裡心想而生的。「復因自他宛然,故於佛實不來、人亦不去之中,宛現臨終佛迎,往生極樂之事。」這個事好像是真的,像在演戲一樣,演得很逼真。逼真是個現象,這個現象怎麼能夠跟不二會合起來?宛然跟不二是一不是二,我們在電視畫面上就能看出來,這個現象你就能夠體會到。我們電視屏幕打開,現象出來了,它來了沒有?我們把頻道關了,這些現象是不是去了?我們知道,頻道按下去,色相現前,它沒有來,關了之後,不看了,它也沒去。在我們現前,這個不二跟宛然是一不是二。 所以這個電視,會看的,開悟了,成佛了;不會看的,都被它迷了,你就在造業。會看的,這個屏幕就是真心,為什麼?它不變。裡面的色相它是妄心,它剎那剎那在變。你看真跟妄不二,變跟不變是一,會變的是假的,不變的是真的,真不礙假,假也不妨礙真。我們現前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所以學佛的人貴在認識真妄,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妄。妄的要放下,可別執著它,真的我們得把它證得,那你現前就得自在,你就得解脫。解是什麼?你許許多多的煩惱、憂慮、牽掛統統解開了。為什麼?全是假的,你多操了心,白操了心,全是假的。真的是什麼?真的裡面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現,雖現,還是沒有。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電視畫面看到,剎那剎那在變滅,沒有一個現象是相同的。現在的電視是數碼,不是用膠捲放出來的,膠捲放出來就非常明顯能看見,數碼的速度比較快,但是還是達不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達不到。 佛說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是我們現實的環境,不是真的,何必要在這個裡面生起控制、佔有,這造罪業。你真的能控制嗎?沒有。真的能佔有嗎?也沒有。首先就是身體,最貼切的,這身體我能控制嗎?我要真有能力控制,我讓它年年十八,那就我真控制住了,我要把它佔有的時候,我讓它不生不滅,做不到,它還是剎那剎那生滅,你對它一點奈何都沒有。明了事實真相了,這個身體為我所用的時間不長,也不過幾十年而已。我現在明白了,好好的利用它積功累德,多做好事,帶得走的我要做,帶不走的決定不幹。名聞利養帶不走,你的地位帶不走,你的財富帶不走,這全是假的。能帶得走的是什麼?是你的業,你的善業,幫助你生三善道,你的惡業,幫助你墮三途。我們今天明白了,我要利用這個身體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你就真的會用了。你把這樁事情看清楚、看明白了,好好利用這個假身體,借假修真,極樂世界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你到了極樂世界,你看,去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之前佛來通知你,這是一般最常見兩次見佛,最常見的,往生的人都有這種境界。 生到極樂世界,佛來接引你。佛先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功夫提升一倍。我們念佛的功夫沒有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把我們提升到成片;如果真的念到功夫成片,佛光這一照就提升到一心不亂。事一心,方便土;理一心,實報土,不一樣!善導大師說,「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緣我們可以掌握,這才叫大事因緣。這個事情是真的,為什麼?你能帶得走的。其他的事情都是業報,你要去干,你的虧可吃大了。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這一加持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我們作夢都想不到的。因為阿彌陀佛有這一願,把極樂世界就變成一個非常特殊的境界,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了。變成一個什麼世界?變成一個平等的世界。有沒有四土三輩九品?有,確實有,可是在相上呢?相上看不出來,相上完全平等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平等的。阿惟越致本來就是指實報土的,換句話說,同居土、方便土都跟實報土沒有兩樣,融成一片了,這是極樂世界一個特殊的現象。 這對我們煩惱習氣沒有斷的人有大利益,你在這個環境裡面修學非常容易斷煩惱、容易開悟,是個最好的修學環境,為什麼不去?還沒有發心,不想去,這個心態我們明了,為什麼?對極樂世界不認識,沒搞清楚。真正認識了,真正搞清楚了,恐怕什麼力量都擋不住你,你一定非去不可,你要真搞清楚的話。為什麼?這是無量無邊無與倫比的大利益!你去作佛去了,你在遍法界虛空界,你得大圓滿,你得大自在了。末後這幾句,這四句非常好,臨終佛迎,「事理圓融,自在無礙,但能仰信,獲益無量」。這是黃念老至誠懇切的在這裡勸我們。事是極樂世界的事相,理是自性理體,理事圓融到極處,自在無礙,這是真正解脫。理事圓融是法身德、般若德,自在無礙是解脫德,三德秘藏。末後,但能仰信,仰是敬仰,真誠恭敬信這樁事情,你真信,你得到的利益無量無邊,真實利益。 「上三輩往生是一類。」這是極樂世界的常規,上輩往生、中輩往生、下輩往生。記住,三輩九品它基本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三輩九品裡面都是把這個擺在第一條,所以它這是一類。「下」,是底下一段經文,是另一類。「明」什麼?「一念凈心,十念一念往生之類」。它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清凈心。理論是什麼?心凈則佛土凈,也就是不是修大乘的人,修其他法門的,臨命終時也想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行不行?行,阿彌陀佛心量廣大。不是說你一生修我這個法門,我才來接引你,你不修這個法門,你的心清凈,符合他的標準,臨終往生佛也來接引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我們要問,信基督教行不行?信伊斯蘭教行不行?行,阿彌陀佛統統歡迎,決定沒有障礙。無論你信什麼宗教,你要是真信,你有真誠、有恭敬,你把這個真誠恭敬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最後臨終一念是阿彌陀佛,都能往生。法門平等廣大,你不能不佩服,沒有成見,沒有分別。為什麼?別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知道,不管是什麼宗教,都是一家人,不是一家,一體,比一家還要親,那哪有不能往生的!決定沒有門戶之見,凡是有門戶之見的,即使修凈土法門的,如果有門戶之見,我不能包容別的法門、不能包容別的宗教,能不能往生?他不能往生。我們中國古人常講「量大福大」,阿彌陀佛的量太大了,什麼都包容,什麼都歡迎,只要你肯去,他就來接引你,五逆十惡他都包容。只有一個不能去,他要不相信的就不能去了,不相信,他不願意往生,阿彌陀佛來接他,拉也拉不動他,不想去,這個就不行。只要想去的,五逆十惡他也來接引你。
所以蕅益大師解釋這個發菩提心解釋得妙絕了,印光大師讚歎備至。他的解釋很簡單,我們一聽就懂了,恍然大悟。什麼叫菩提心?真相信,真願意去,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相不相信?真相信。願不願意去?真願意去。那你菩提心足了,這個條件具足了,下面你只要肯念佛,就行了。往生確確實實就在臨終的一念,臨終的正念,正念就是這個念頭,真信真願。人在臨命終的時候,真信真願就能往生。念佛功夫,那是你的品位。蕅益大師講,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只要能往生,品位不要去計較。像蕅益大師一樣,人家問他,你老人家往生凈土,什麼品位你就滿意?蕅益大師答覆人,我下下品就滿意了。這個話說得好,只要往生,一生就作佛,不要去計較這些品位,讓你的心更專更一。更一更專,你往生品位一定很高,肯定的。特別計較品位的那些人可能品位很低,你不計較的時候反而高了。世尊為我們介紹當然要詳細一些,把它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所以這個一念凈心重要,實在講,我們在平時用功夫,也要把這個當作目標。活在這個世間,心清凈多自在,心清凈沒煩惱。心清凈就是正念,用這個心來念阿彌陀佛就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一念清凈,跟阿彌陀佛就像一條熱線一樣,通了,沒障礙了。十念、一念往生,這就屬於一類。 「或名一心三輩」,這個一心三輩,這是這一品經裡頭最後一段,「一心三輩見於北京凈蓮寺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師之《佛說大乘無量壽經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科判》」。這一部經就是夏蓮老會集的,第一次印出來的。他說得很清楚,他會集這一部經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第一次印出來這個版我們有,我們得到了一冊,我在台灣把它複印了一千冊,做紀念,有慈舟法師的《科判》。最初會集的是三十七品,我想夏老是用三十七道品這個意思,三十七品。以後又用了七年的時間,年年修改,成為一個定本,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我們現在這個本子是十年修改過的定本,四十八品,增加了一些。這是蓮老一生住在世間第一大事,為世尊末法九千年做出最偉大的貢獻,把《無量壽經》整理成為一個完善的本子,大家歡喜了。 這個本子沒有出現之前凈宗都用小本,小本都用三家註解,我們前面所讀的,蓮池大師的《疏鈔》,幽溪的《圓中鈔》,蕅益大師的《要解》,這是《彌陀經》三種最重要的註解。《疏鈔》我好像講過兩遍,《要解》也講過好幾遍,《圓中鈔》我讀過,沒有用他的做講演,三個註解注得好。慈舟法師跟夏老也是老同修,當代的大德,「法師乃我國(現代)華北三大高僧之一。曾在濟南及北京專講本經,並作科判(於一九三九年己卯年印行)」,我得到的本子就是這個本子,己卯年的這個本子,現在我們印了一千本。 「慈老所判一心三輩,與會集本之夏師」,夏蓮居老法師,「同一心眼」,對這個經文的看法一致的,「同一手筆」。我對於這部經有科判,《科判》做得很詳細,我的科判參考了慈舟老法師的《科判》,他的科判比較簡單。「發前人未發之精蘊」,前人是古大德,對這些經文的經義沒說,他把它說出來了。像這段經文,他判的一心三輩,判得好,古人沒說過這個話。「彰凈門久隱之妙諦」,凈土法門,《無量壽經》這一種微妙的義理前人沒說,連日本凈宗大德也沒說出來。《無量壽經》在日本研究的人多,註解有二十多種。中國古大德註解只有兩種,日本有二十多種。 「禪凈不二之旨,於茲益顯」,禪凈是一不是二。在夏蓮居跟慈舟法師他們心目當中,看到禪凈是一不是二。這一種見解可以破除這兩宗門戶之見,有些禪宗反對凈宗,凈宗也反對禪宗,錯了,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做。為什麼?這叫破和合僧。因為禪是釋迦牟尼佛傳的,凈也是釋迦牟尼佛傳的,學禪,反對凈,不就是反對釋迦牟尼佛嗎?學凈,反對禪,也是反對釋迦牟尼佛,反對釋迦牟尼佛是反對老師,大不敬,這真正叫破和合僧。佛對某一種根性的人說某一個法門,沒有反對的。所以學佛一定要學善財童子,你看善財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所學的法門完全不一樣,善財童子個個去參訪,都是他的老師,他都是做學生的姿態,完全接納,圓融自在,沒有障礙。我們今天不但對我們自己的宗派知道是一個,一個老師,一個根源,決定不許可反對,一個老師教的,對於所有不同宗教也不能反對。我們知道什麼?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佛的化身。在基督教呢?我就告訴他,一切宗教最初創教的人,我說都是上帝的化身,這就自在了,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世界宗教是一家,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可以和睦相處。大家要把宗教教育辦好,廣度眾生。信仰宗教不同,我們都用一個真誠恭敬心來對待、來接納。我提倡我們不但要團結,還要真正互相學習,這才是團結真正的基礎。要是不去研究彼此的教義,就會產生疑惑,會產生矛盾,會製造衝突。統統了解,統統明白,全都化解了,這個事情我們做了十年,確實沒遇到障礙,大家都能接受。我在南洋,首先團結新加坡九個宗教,以後團結印度尼西亞的,澳洲的,跟現在馬來西亞。我們宗教都能和睦相處,組團在全世界旅遊,旅遊是非常好的互動,平常不相往來,旅遊這十多天從早到晚都在一塊,什麼都可以談,什麼問題都可以研究,是團結宗教最好的一種方法、一個方式。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推薦閱讀: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八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七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八二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八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0一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