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非遺與人文圖典:狗年說狗

2017年1月21日筆者在黑龍江「雪鄉」逗狗,略顯緊張的神情

清末富家千金手持摺扇留影,面前有一隻寵物狗

去年的今天我參加中國民協的雪鄉考察活動,轉眼之間一年了。

「神犬哮天守戊戌,國泰民安人人旺」。狗年到了,咱也不能免俗,狗年說狗。狗是人類最古老的朋友,因為原始人生產力低下,靠狩獵為生,而狗以獨特的生理功能扶助了人類,人類因愛狗而敬狗,甚或把狗當作圖騰來崇拜。年前晚報記者採訪我,我就說了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傳說原先人類沒有稻穀, 只有天廷有胚珠, 好心的狗在玉皇的穀倉里打了一個滾, 毛里就沾滿了谷種, 可惜返程情節天河時,身上的胚珠都掉在河裡, 僅剩狗尾巴上的胚珠帶到達人世。偶合的是,谷穗的式樣毛烘烘的, 與狗尾巴竟有幾分相仿。於是, 人們就把這種賴以為生的穀物稱為「狗尾巴稻穗」。

在十二生肖中, 狗尤其以勤勞、勇敢、忠實、機靈、警覺而著稱。俗語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不管主人家多麼清貧,狗都會泰然處之,永恆與主人同甘共苦,榮辱與共。這就告訴我們,不管社會形態處於怎樣的進展階段,私人生計處於怎樣的面貌,積極的「狗文化」啟示我們,要忠於自家的理想,不以背信棄義的方式換取事物生計的改善。

關於狗的故事說不完,我就貼幾張民國之前人們養狗的老照片,對於老照片,我一直主張要有人的情景,「人文」嘛,不然成了「狗文」就顛倒這種關係了。如今進入現代社會,現代社會狗的看家護院功能基本喪失,特別是在城市裡,成為許多人打發寂寞時光的心愛之物,養狗的功用已由「看家」變成了「寵物」。在中國漢字里,一個「伏」字,便是人對狗尊卑態度的體現,狗與人的關係始終像「伏」字一樣:狗永遠只忠心於它的主人,但對外人則或多或少「潛伏」著危險。所以自家養狗的人們也要尊重不喜歡養狗的人的心態,遵守一種公序良俗和社區的和睦與平安,不然的話,弄得雞犬不寧,也會麻煩叢生。

好了,大過年的不說這些了,還是請大家看點圖。

 

1910年2月5日,陝西長武縣兒童與狗,莫理循攝影

1918年間四川成都一大戶人家待起運的行李與狗,美國攝影家甘博攝

          蘇格蘭著名攝影家約翰·湯姆森鏡頭下的台灣男人、小孩和狗

1925年湖北沿江帶著兩隻狗的男孩

1943年新疆一位牧羊人與他的狗

民國年間上海一牽著狗的摩登女郎

1930年代上海的賽狗場,當時人們通過下注博彩取樂

1949年上海跑狗場,傑克-伯恩斯 Jack Birns 攝

 

         2018年2月18日於上海五角場凝風軒


推薦閱讀:

德勒茲電影理論里時間影像(time-image)和運動影像(movement-image)到底是什麼?
漢語詩歌是否有散文化加大的趨勢,為什麼?如何看待它?
為什麼 2015 年初,上海有衛計委官員呼籲大家生二胎?
如何評價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
你最自戀的時候自戀到什麼程度?

TAG:人文 |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