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融餘額突破9000億 券商多渠道擴充資本(14.12.12)
編者按
信託業從設立到規模餘額1萬億用時28年;券商資管從設立到規模餘額1萬億用時9年;基金業從設立到規模餘額1萬億用時8年、證券保證金餘額從設立到1萬億用時17年。而融資融券,這一2010年才設立的業務在今年年內很有可能實現餘額過1萬億,歷時只用4年。截至12月10日,融資融券餘額已經高達9358億元。
伴隨著融資融券快速發展,券商視之為今年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有測算,這一業務為證券行業帶去250億元的可觀利潤。為了分食這塊蛋糕,券商內部進行資源傾斜,外部進行融資。但同時,它們必須控制可能發生的風險。
但競爭的結果是,在融資融券這塊業務上,集中程度遠超過經紀業務,前10大券商融資融券餘額已經佔據半壁江山。
21世紀資管中心 張小蓓 上海報道
儘管市場傳出管理層檢查兩融業務,但沒有妨礙這項業務繼續發展。
12月10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935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融資餘額9289億元,融券餘額69億元。較之11月末兩融餘額8253億元,凈增加1105億元,增幅13.39%。
華泰證券沈娟認為,按照目前兩融規模計算,預計兩融業務年貢獻可達250億元營業收入,迅速成為券商支柱性利潤來源。
於是乎,券商調兵遣將發展兩融業務,同時為了控制風險,券商紛紛通過提高保證金比例、降低股票折算率等手段防範風險。
兩融成業務之重
券商的中報已經能夠反映出兩融的趨勢。WIND統計,兩融業務上半年為宏源證券帶來的利息收入增長率達到了77.25%,東北證券的增長率為204.34%,國元證券增長率153.82%。
而這輪牛市,讓券商的兩融業務量節節高升。採訪中,券商無不表示對此的重視。多家券商均向記者表示,公司已經從上到下全面加強兩融業務發展,成為業務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我們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全方位向兩融業務方面傾斜,積極推廣該業務,重點保障融資融券業務發展。」上海一家中小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表示。
華南一家券商兩融業務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公司近期對兩融業務增加了人手,同時內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動這項業務的發展。東方證券上海一
家營業部投顧也表示,目前公司全力支持兩融發展。
媒體報道了券商在兩融業務方面政策的各種調整。比如有報道稱,華泰證券已經兩融開戶門檻從20萬元降為零門檻。華泰證券客服向記者證實了這個事情,並介紹此業務於9月22日開展;另有報道說,部分券商承諾兩融業務的客戶交易傭金從萬分之五降低至萬分之三。上海一家券商的投顧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件事情。
「我們對客戶分層管理,普通客戶傭金會高一點,大客戶傭金會低。」上述上海一家券商兩融業務部門人士告訴記者,但總體走勢是走低的。
多位券商兩融人士表示,兩融傭金率都是雙方協調的結果,剛推出來時是千分之幾,現在一般是萬分之幾。
在兩融之爭中該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上海一家本地券商兩融部門負責人認為,融資儘可能滿足客戶需求,槓桿高一點,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分析。
前述華南一家中小券商兩融部門人士則稱,該公司盡量降低融資利率,以吸引客戶。「我們賺的融資利差不是很大,也就一個點左右,主要為了滿足客戶需求。」
在政策上,兩融業務的發展也獲得支持。有消息稱,兩融業務新規有望在年底推出,新規放寬了開戶門檻要求,將合約期限由不超過6個月延長至12或18個月等。
多渠道融資助力兩融
對於券商來說,除了前述的人、財、物的支持,發展兩融業務最重要的是擴充資本。
「融資融券我融不到,營業部查了半天也不知道,最後通過總部了解到,該部的融資額度用完了。」 12月10日,一位融資客向記者表示,他開戶的券商是上海一家中大型券商。
在這輪「瘋牛」行情中,融資融券的迅猛發展早已出乎券商預料。兩融餘額頻頻告急,中國證金公司的額度早已不能滿足券商。各家券商紛紛通過多渠道募集資金,包括H股上市、非公開增發、短期公司債、次級債、受益憑證、融出資金資產證券化等各種方式迅速補充資本。上海一家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券商融資很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融資融券業務發展的需要。
日前,廣發證券、華泰證券董事會先後通過了《關於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上市的議案》,發行數量都將不超過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0%(超額配售權執行前),並授予簿記管理人不超過發行股數15%的超額配售權。雙方將在有效期內選擇適當時機和發行窗口完成發行。
11月20日,光大證券拋出了非公開發行預案,擬發行不超過60000萬股,發行價格不低於10.42元/股,募資總額不超過80億元,全部增加公司資本金;此前,西部證券計劃非公開發行數量不超過40000萬股,發行價不低於9.95元/股,募資不超過50億元。
除了股權融資方式,各種債券也成為券商頻用的融資工具。
廣發證券於11月17日和11月24日剛剛完成兩期短期公司債的發行,總發行規模90億元;中信證券於10月24日完成了70億元次級債的發行,12月4日,發行了總額為50億人民幣的短期融資券。
興業證券在12月份審議通過了擬發行短期融資券,最高不超過公司凈資本的60%;擬發行公司債券,總規模不超過發行前最近一期凈資產額的40%;擬發行次級債,最高待償還次級債券總規模不超過200億元。
而一些創新的融資方式也開始受到券商青睞。方正證券12月3日公告,董事會通過了《關於轉讓融資融券業務債權收益權進行融資的決議》,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在不放棄融資融券資產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轉讓融資融券業務債權收益權進行融資,融資餘額不會超過融資融券業務實際餘額。
「債券收益權轉讓,年初就有但是現在開始很多券商使用,其對接銀行的理財資金或者資管。」上海一家本地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與大券商相比,中小券商資金告急更為普遍。「股市這麼火爆實在出乎預料,所以導致公司資金急缺。」華南一家中小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的次級債已經在募集之中,公司債也已上報。
除了這些傳統的方式,部分券商將兩融資產進行轉讓。如將資產轉讓給基金子公司,後者對其進行包裝成理財產品,然後在銀行進行銷售。通過這種方式可實現快速募集資金,周期一般在兩個星期左右。
「募資最快的方式是自己包裝一些理財產品對自己的客戶進行募資,從產品發售到募資完成五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上述華南某券商兩融業務部門負責人稱。
融資槓桿防風險
兩融業務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定風險。
12月10日晚間,有報道稱,管理層下周將檢查兩融業務。廣州一家券商的兩融部門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管理層確實會下來檢查,重點是銀行配資和違規融資等行為。北京一家券商人士也向記者確認了此消息,但檢查哪家以及如何檢查尚不清楚。
然而,兩融給股市帶來的高槓桿背後蘊藏的巨大風險值得警惕。此前,部分券商開始採取行動。按照交易所規定,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比例不得低於50%。
12月4日,中信建投和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為控制風險,上調融資保證金比例。國聯證券調整後保證金比例為各ETF類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60%、大盤股類標的比例65%,中小創業板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70%。中信證券將信用賬戶融資保證金比例由60%上調至70%。方正證券將信用賬戶保證金比例由此前的50%-55%調高至60%。
此外,券商通過調整折算率、控制客戶集中度等方式控制兩融風險。
前述廣州某兩融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最近對兩融客戶的集中度進行提醒,比如不建議客戶重倉某隻股票等。
東莞證券相關人士表示:「我們每個月都會評估一次股票折算率,如果市場漲得過快,折算率就會相應升高。」
假設券商維持50%的保證金比例不變,將某隻股票折算率從65%下調至55%,可融資買入的股票市值為100萬×55%/0.5=110萬,融資槓桿從1.3倍下降至1.1倍。光大證券戚海鵬認為,與調整保證金比例對交易槓桿影響較大不同,調整折算率對融資客戶影響較為溫和。
融資帶來的槓桿作用導致股市暴漲暴跌,其給股市帶來的風險也引發市場擔憂。不過,上海一家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依然較為樂觀,他稱:「目前市場還是相對健康,資金面也相對寬鬆,一切都在合理範圍內健康發展。」(編輯 曹元) 兩融馬太效應:十券商份額佔半壁江山21世紀資管 張小蓓 上海報道
券商業內有種說法,2014年,誰得兩融,誰得天下。
就具體券商而言,根據wind統計的89家券商數據,截至11月30日,國泰君安兩融餘額達到了523億元,居所有券商之首。五礦證券以3.4億元的兩融餘額居末位。11月份,融資買入額最大的為華泰證券,達到了1052億元,較排在第二位的銀河證券多出了215億元。
另根據Wind數據,12月9日,兩市融資買入額佔A股成交額的14.66%。而這一比例,在11月24日達到了18.24%。兩融業務給資本市場與券商業績帶來的影響日益明顯。
十家券商兩融餘額佔總規模1/2
根據Wind數據,截至11月末,國泰君安兩融餘額523億元,居於所有券商之首。其中,融資餘額為517億,融券餘額6.3億元。緊隨其後的廣發證券,兩融餘額為502億元。融資餘額496億元,融券餘額5.4億元。
華泰證券、招商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五家券商的兩融餘額超過400億元,光大證券、安信證券、齊魯證券的融資餘額超過了200億元。
記者統計,排名前十的券商融資餘額總規模達到4302億元,幾乎佔據了兩市融資融券餘額的半壁江山。70家券商的兩融餘額不足百億,14家券商兩融餘額不足十億。
在11月份,累計融資買入額最多的為華泰證券,為1052億元。華泰證券在第三季度,信用業務也出現了爆髮式增長。三季度實現凈利息收入6.1億元,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86%,截至11月末,華泰證券兩融餘額已達471億,環比增19.85%,根據中報,華泰證券兩融利息收入佔比21.2%。業務貢獻比重僅次於經紀業務、自營業務。
近期,華泰證券又拋出了五項融資計劃,按照最高融資額,其最高可融資達千億規模。業內人士認為,其將進一步提升公司資金實力,保證資本中介業務的高速發展。
上市券商中,11月底,中信證券(未計算中信證券(浙江)、中信證券(山東)子公司)融資融券餘額為442億元,環比增加22.10%,增速居上市券商之首。此外,11月份廣發證券兩融餘額環比增加19.29%,光大證券兩融餘額環比增加15.81%,招商證券環比增加20.31%。
銀河證券與國泰君安在11月份也分別實現了837億、835億元的融資買入,位列89家券商同類數據第一和第二。根據Wind數據,一些大券商在11月份均實現了較大額度的融資買入。部分中小券商或由於資金限制,融資買入額度偏小。最少的為日信證券,其間融資買入金額為5.2億元,居於89家券商之末。
兩融業務助力券商業績
華泰證券近期報告認為,按照目前兩融規模計算,預計兩融業務年貢獻利潤可達250億元,迅速成為券商支柱性利潤來源。有券商人士介紹,兩融業務收入佔比由2013年的12%提高至2014年上半年的18%。
實際上,在今年前三季度,兩融業務對券商的業績貢獻率就可窺見一斑。
券商三季報顯示,海通證券兩融業務從274.65億增至444.2億,增長61.73%,相應利息凈收入從16.99億增至25.77億,增長51.68%;廣發證券融資從204.9億增至360.7億,增長79.04%,利息凈收入從2.84億增至3.69億,增長29.93%;招商證券融資從200.87億增至348.53億,增長73.51%,利息凈收入從5.03億增至12.77億,增長153.9%;興業證券融資從42.94億增至79.66億,增長85.51%,利息凈收入從2.16億增至5.54億,增長110.4%;
在半年報中,17家上市券商的兩融業務利息凈收入就實現了翻倍增長。上半年,華泰證券融資融券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7.63%,是公司所有業務中收入增量貢獻最高的部分,其凈收入貢獻佔比也達到40%。
在兩融利率方面,根據Wind數據,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西南證券、招商證券、國海證券等幾乎所有券商的融資利率為8.6%,融券利率為8.6%或10.6%,大同證券與湘財證券的融券利率為9.6%。
不過,記者了解到,在券商實際操作過程中並沒有嚴格按照此利率實行。一家券商兩融負責人表示,會根據客戶實行不同的利率水平。(編輯 曹元)
推薦閱讀:
※如何查找競品的廣告投放渠道?
※如何看待分銷與直銷渠道之爭,利弊有什麼?
※耐克、阿迪、H&M 各地不同的店面,商品是怎麼管理,怎麼分配的?
※瓜姐談管理 | SP如何向上管理資方,獲得更好的產品?
※身為渠道的管理人員,應該學習什麼書籍知識提高自身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