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光拳頭,手腕、肘、肩、胳膊等都要訓練硬度,所以,拳擊運動員經常通過俯卧撐等方式來進行這種訓練,當然,還有更科學見效的方式,在此不再細說。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硬度並不會影響速度,相反,它只是在打擊的一瞬間的緊和硬。如刀子扎人。我希望大家能幫我解釋一下我左右手出現的這種現象。說明一下,我沒有專門練過硬度,主要時間是練習形意拳。我從不打樹,更不打牆,只是在專業隊有時打打牆靶。在拳擊隊,他們教我纏紗布時,都說,你這手,手指短粗,手掌寬,手心厚,跟平常人的手型明顯不一樣,像個鴨子掌,一看就是經常打拳的主。
鞭腿等腿法也要具備硬度。泰拳在這方面就很受益。我的鞭腿也是非常硬,尤其是低鞭。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我清楚發寸勁的技巧,拳腳一理。二是由於經常站樁和跑步,我的腿部肌肉非常有力,兩條小腿的後面,在我非常放鬆地站著與別人閑聊時,如用手摸摸,也像石板一樣硬。再加上我也常有意識地踢踢沙袋。說到鞭腿,我想強調一點,泰拳的掃腿力度雖大,但扭動幅度太大,有時幾乎把半個胯扣過去,一旦落空,只有挨打的份兒。現在許多練散打的,把鞭腿也這麼練,遇到轉換快、速度快、靈活性好的,只有挨揍的份。我的鞭腿也是在專業隊練的,人家就不這麼干,胯絕不那麼扭。當然,我是先練的泰拳掃腿,具備了力度,然後又練的鞭腿,鞭腿靈活,轉換幅度小,小了自然快,也容易踢高腿。先掃腿後鞭腿,相得益彰,我無意間受益大焉。
有人問,打到人會怎麼樣?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訴你:足以一下重殘對手。
我也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用形意拳的方法練硬度絕對比打樹強百倍。 我經常開玩笑似地拿手敲敲別人的手背,只輕輕一敲,對方就會疼痛難忍。有時也會拿拳頭在他們臉上蹭一下,他們說,像個小鐵鎚似的。 有時也用拳頭砸砸他們的肩和大臂,他們說,勁全進去了,實際我只是敲一敲而已,幾乎不用什麼力。如果用力,人肯定廢了。最欣慰的是,我一些弟子勁雖還沒有我練得好,但也很透了。進步之快讓我都有點吃驚。 練拳最快樂的是跟小兒子在家裡比劃摔跤,不知他為什麼喜歡快摔,我們倆就經常地摔一摔,他掌握得很快。 拳擊的直拳是平拳,形意的崩拳是立拳,切莫小看了這點小區別,在直線拳轉擺拳、翻背拳等非直線拳法時,靈活度卻有差別。大家不可不察。前輩們對此也多有研究。 拳擊里有交叉拳,躲開自己頭部同時反擊對手。形意拳卻是不須交叉,直接逼著就打進去,據老師說,郭雲深先生當年就極善此技。獨流通背拳的斬對此也有極好地訓練方法,不比形意拳差,甚至訓練方法更快捷。 今天與朋友聊天,他說,現在的武術圈假大師滿天飛,真東西沒人學。 像我老師一樣,我喜歡給那些來找我學拳的人看看目錄,至於裡面的內容,我可能要對此人有深入的了解和認可之後,才會考慮教。而那些看過一點目錄就認為我一定會教他的人,顯然是你還不了解我。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徒弟不須多,郭雲深先生也沒幾個出息的徒弟,關鍵是得有三兩個撐得住的, 何謂好徒弟呢?一要真練,二要刻苦,三要悟性好,四要跟老師真心真意,五要有膽識,六要個人素質好。 最重要的還有一條,就是謙虛低調。我平生最討厭那些驕傲而自以為是的傢伙。讓人看著就生厭。我相信,沒有任何人跟這類人大交道。我當初跟任何一位老師學拳時,包括在專業隊跟那些比我小很多的運動員學技術時,都是恭恭敬敬。我認為,這是做人最起碼的道理。相反,有人來找我,練了沒三天就大言不慚地問老師,你看看我還有沒有缺點。民間習武者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總認為自己練得東西最好,不肯吸收別家的長處。這樣的人進步不了。
有朋友問到八極拳,我在此說幾句:張克儉老師和群炎師爺都給我講過一些八極拳的東西。尤其是李書文的猛虎硬爬山和閻王三點手。對八極拳的勁力練習原則也教得比較細。大家不妨在此討論一下猛虎硬爬山。
據說,李書文與人動手多是劈掛八極兼用,劈掛長,八極短。先用劈掛接手或拋擊,然後近身就是八極,爬山與劈拳是比較相似。 最近聯繫我學拳的人非常多,限於時間和精力,多數我都拒絕了。昨天我告訴一個想學拳的濟南某大學的大學生,我教拳的條件很簡單:看上的就教,看不上的堅決不教。選弟子的條件我已在微博上寫得很清楚。 有人經常說,濟南是形意拳派別最全的地方,似乎各門派都有。我卻認為,多無大益,關鍵是水平。實戰的水平。有些人整天忽悠著收徒,收徒是好事,但有個前提,你自己得懂拳,不能光為了一點小碎銀子,什麼都不顧了。三體式都整不明白,還好意思教人。其中有個大師的弟子給我相熟,他告訴我,拜師七八年,就學了一套五行連環和一套棍。拳打得沒法看。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朝里擠呢?據他說,學拳不是主要的,關鍵是大家想湊個圈子,裡面五行八作的人都有,進了這個圈子,多幾個朋友,好辦事。這就是我們的武術圈子。 說實話,我對此圈子嗤之以鼻。對這些所謂的大師和門派不屑一顧。我只相信實力和真東西。 大家也來說說濟南的武術圈子吧。很多時候,我看到那些年輕人在那兒可著勁兒地瞎練,真覺得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我甚至想,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要成立一個真功夫訓練基地,讓他們不走或少走彎路,別在瞎練,浪費了大好年華,還被人白白騙了銀子。我不靠武術掙錢吃飯,所以不存在餓不餓的問題。我來濟南這十多年,對這裡的武術圈子總體上有一個認識:就是太假,太能裝。 在濟南這個練傳統武術的圈子裡,十多年來,坦率地說,我就沒見過幾個懂技擊的。但嘴上都挺厲害。甚至有個老先只學了半年形意,就敢忽悠著到處教人,學費是拜師兩千,去年居然收了20多人,一下進賬四五萬,都是些外地打工的小夥子,不諳世事。真慘。他自己都一知半解,能教人家什麼東西呢? 還有的大師,一批批地收徒,每次還都在媒體上廣為宣傳,看看他練的拳,連我的學生都覺得可笑,整個拳一點靈性都沒有,直梆梆的。如跟運動員技擊,一點門也沒有。這樣的大師在濟南卻是聲名顯赫,連許多圈外人都知道。 我現在的態度是:無論你們怎麼忽悠,我本著一個知識分子做人的良知來教拳,只要我認為可教的,我絕不教假的,而且我正在逐步摸索出一套高效率的武術與現代搏擊的教學方法,以形意八卦心意等為根基,以現代搏擊為技術參照,各取其長,有機結合,以實戰為終極目標,在這個浮躁逐利的時代,打出一個回歸本真回歸良知的天地來。實踐也證明,在我這兒練過的弟子,一兩年出去就很可觀了,對付那些練了幾十年的大師,一點事不費。
今天一好朋友因脂肪瘤做了個門診小手術。我去年後背上也長過一個脂肪瘤,去濟南最好的醫院——齊魯醫院看醫生,那位女醫生告訴我,可以做個小手術切掉。我怕疼沒有做,過了不到兩個月,脂肪瘤自行消失了。其時右腋窩也有個小脂肪瘤,歷經一年左右的時間,前段時間用手一摸,這個小脂肪瘤也沒了,我不知道這是否與練形意拳有關係。但有一點可以確證:就是練形意拳腎氣充足,我現在四十年的年齡,腎氣絕不比二三十歲的小夥子差。醫生說我的脈搏跳動像重鎚打夯似的,特別有力。單位有些久坐辦公室的同事,常喊腰疼,有些人甚至腰椎、頸椎都有毛病,有時我教他們站站三體式,他們的共同體會是,站三體式比按摩管用多了。經常有人說練拳健身,我原來不太關注這些,現在通過實踐證明,練內家拳確實非常有益。我不愛講那些大而無當大而化之的理論,只是把自己真實的體會告訴大家。但為什麼會有此效果我解釋不清楚。
我體會,形意拳的健身主要的表現就是充沛腎氣。腎氣足則固本。腰疼之類疾病如腎氣足則會得到緩解。我之經驗,站三體式是培養腎氣非常有效的手段。事實是,三體式比之渾圓樁難度大得多,尤其是孫氏形意的三體式,一般習武者站標準了,估計也就一兩分鐘,甚至連兩分鐘都站不了,確有上刑之感。 我一般是站個五六分鐘,兩邊一次站十多分鐘,各站兩三次,時間在半小時左右,站到十幾分鐘,後背和腿部就開始發熱,繼而出汗,非常舒服。需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放鬆身體和精神,自由自在地站。除非特別忙,我幾乎每天都站。再就是,形意的龍形、雞形、猴形我經常練,孫存周師爺當年說,這是練身法的關鍵。我對此有深有體會。在實戰時,我常打高低起伏,拳擊上叫潛泳戰術,就得益於這些東西。側身法則得益於八卦掌的單雙換和砍掌等。孫氏八卦掌,除了擺扣步,還有錯綜八字步,實戰中也非常有效。步子關鍵是要走開了,走小了,讓對方摸不著,脫不開,如影隨形,八卦掌叫脫身換影。關於八卦掌的脫身換影,各派有各派的練法說法,所以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固定的招式,而只是一個大概其的大勢。大家可就此式發表一下高見。在下願洗耳恭聽。 只是在快速的搏鬥中,這種脫身換影的旋轉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至少在擂台上我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戰例。 虎撲就是前腳邁,後腳跟,至於能撲多遠的距離,我沒計算過,但估計沒有人能邁多遠,我也沒見過能邁出多遠的。 在實戰中,從我的經驗教訓而言,有兩點要注意。其一,要有預判能力,像下棋能一眼看穿對方三步一樣,有了預判就主動了,可以從容地走步眼;其二,兩手相合,手足相合,關鍵是意要合得上。於伯謙老前輩說,實戰中招數沒用,功力有用。要切記這句話。我不是於先生門人,這句話我一個老師經常講起,遂牢記於心。與各類人等打來打去,越打覺得東西越簡單,這一年多,我與人動手覺得最好用的竟然就是一個炮拳,卻幾乎少人防得住、躲得開。當然,我很偏愛這一拳,於此下過大工夫,反覆揣摩實踐,覺得好用。但我的炮拳用法與規矩的練法已有不小的差別,是結合了我在拳擊、散打、泰拳等各種搏擊經驗體會下的一種運用。 炮拳其實很簡單,我有好幾個形意拳老師,主要練的是李存義先生和孫祿堂先生兩支的東西。說實話,越練越感到形意拳博大精深,無邊無涯,越感到好多東西自己沒有練透。也越感到深鑽其中的樂趣。孫家的炮拳比之其他形意拳,多了點腿上的東西。這是必須注意的。也非常實用。 老武術家們常說,形意拳打實不打虛,硬打硬要,對此我原來頗有腹非,認為第一實虛不好判斷,所以打實很難,還容易中對方誘騙之計;其二,打實處理不好容易糾纏在一塊,起不到任何效果,成了扭斗;其三,形意拳里還有句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所以,我形成了慣於打游斗的戰術,而且效果頗佳,許多交過手的常說摸不著我,我承認,我這裡實際是大量借鑒了拳擊的東西,是解放軍拳擊隊主教練孫師兄數年培養的結果,包括功力訓練、打穿透力等,我都得益於他和他的那些高手隊員。尤其是對鄒市明的東西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領悟。有了這些基礎,這一兩年,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我開始不自覺地朝打實上轉化了,原來覺得打實很難,現在覺得不那麼難了,甚至覺得老前輩的話真是至理:打實更易於戰勝對手。但有一個問題,沒有那個漫長的過渡,是到不了打實的功夫的。 我曾系統地習練過心意拳,既學過尚學禮先生一支的,也學過盧嵩高先生一系的。最近,有個叫顏紫元先生在網上著文說盧先生打了孫存周先生幾個跟斗,並說連孫祿堂先生的功夫也不及盧先生。顏先生的說法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一個上海武術老前輩曾多次給我談過此事。老先生今年80多歲,他與盧先生很熟,因為曾跟褚桂亭先生學過形意拳,因此與孫存周先生也認識,見過多次。老人家是武術大家,功夫很深,但非常低調。對上海武林界的事情非常熟稔。按照他的說法,盧先生與孫祿堂先生應該沒見過面,自然談不上比武論技了,自然也談不上誰的功夫高低。至於存周先生,他也從未聽說過其與盧先生比試過,甚至沒聽說過倆人有過任何交往。他對盧先生和褚桂亭先生的武功倒有過評價,說倆人各有千秋。他說,盧先生是個非常規矩的人,很謙和,絕不是現在傳言的盧先生在上海踢過多少場子。他說,盧先生只在自己場子里教弟子,從不串別人的場子,更沒踢過別人的場子,他也多次看見過盧先生練拳、教拳, 但從沒聽說過盧先生找人比武打過這個那個,他沒聽說過盧先生打過哪位名家。他對盧先生的評價就是:很規矩的一個人。他說,現在的一些傳聞把盧先生都異化了,實際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盧先生實際就是在民間教拳的一普通拳師,一個很普通的可愛老人。 有個網友問我對俄式擺拳怎麼評價,說實話,我還真不清楚俄式擺拳是怎麼回事。請明白者示下。謝了。
戳腳講飄、點、擰、轉,這句話對我最大的啟發是,我明白了連環踢是怎麼一回事了,也會踢了,實戰中也會用了。
在實戰中,腿的連擊能力非常重要。如雙腿連擊,過去叫鴛鴦腿法,現在運動員常常使用的左右鞭腿,我常用的是左前踢接右鞭腿,有時也用左低鞭,右蹬腿,但我更喜用暗腿,或通過走步眼,找機會出腿,而不是像武術連賽(剛看完央視5套播出的該節目)那樣明著拼腿,那不是中國武術的東西。 此外,單腿的連擊能力更重要,像連拳一樣,可以連續出擊,如左鞭腿,一旦落空,落地馬上可踢左側踹,可上步踢,好的運動員多是身子帶著步子踢,速度快。也可退步踢,這個可能有些難度,但打迎擊很有效。踢腿的距離判斷要儘可能留有富餘,否則容易落空,因為腿畢竟不如拳靈活,也不如拳快。什麼叫距離有富餘,就是半尺按著七寸打,這樣才容易擊中。現在的民間武術問題是出腿太慢,更缺少連續變化,專業的是明腿多,暗腿幾乎沒有,能打上對手靠的多是突然性,如高鞭腿、下劈腿,本是路線很長的腿法,躲與防守理論上講應該不難,像下劈腿的防守實際很簡單,因為該腿法重心高,防得好對方一下就完。為什麼防不住?一是實戰時雙方精神高度緊張,反而不知所措,不進不退,僵在那兒,當然挨打。二是現在的散打比賽靈動不足,硬拼有餘,儘管所有教練員都在說,打時要進去出來,但沒幾個隊員做得到,基本是雙方在打拉鋸戰,僵在那兒拼,缺少有效率的移動、起伏,民間更是如此,儘管練時講吞吐起伏但一到真打,往往就用不上了。為什麼?打的太少,打的能力需要慢慢的磨,要磨許多次才能把一個技法磨熟,再到用得上就更難了。絕不是會練就能用得上。差遠了。我一直在說,出腿一定要快,快到像快速伸縮的彈簧一樣,即使踢空了,也讓對方不好接,接上也不要慌,破接腿的方法有很多,武術里叫接梢動根,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散打隊員現在運用此技非常自如。練出腿的速度沒有什麼好法子,首先是胯要松得好,然後腿放鬆多踢,多練空踢,時間長了就出來了。 鑒於傳統武術實戰能力日漸式微,更鑒於武術與現代搏擊有機結合面臨窘境的狀況,本人願意為改變這一尷尬境況獻微薄之力,招納一批有志於武術與實戰的青年才俊,進行傾力培養,待時機成熟之際,去驗證擂台。特別是濟南及周邊的年輕人,因交通便利,更便於教學培訓。有意者請在QQ上跟我聯繫。我的QQ號是1527572300。希望有志於武術實戰的同道多交流。最近,單位事兒太多,忙得不能再忙。簡單寫點實搏的體會吧。經常聽人說到實戰中如何接手,大成拳或意拳專門有接發力的訓練,有人說接手要短,有人說要一手打倆手,這些都是接手的好方法,但我認為,接手最關鍵的不是手法,而是意識,只有你的意識能夠有效地干擾對方的意識,使其逐漸被你控制,這時的接手才是比較有效的。比如,對手急於跟你接手時,你恰恰不必跟他接手,因為你已經把他的意識調動到手上來了,那你就完全可以用腿去攻擊他了。我們常說:一心不可二用。就是這個理兒。至於真接上了纏鬥起來怎麼辦?形意的優勢是樁功,那就用樁功來跟他斗,破壞他的重心,而不讓破壞你的重心。大成拳常講:身輕點重,實際就是不讓你控制他的重心。大成拳也常說,意識叫人,精神叫人,實際形意拳一直就是這麼說的,並非大成拳的專論。纏鬥時還要注意意識跟他走,但意在人先。太極拳所謂沾粘連隨是也。這也是摔跤取勝的法則。順力借力,沒什麼神秘的。但形意接手有其特點,就是手重,倆人一接手, 練形意的往往一個前叨手,對手就受不了,甚至連重心就被打動了,焉能不敗?形意與拳擊不同之處還在於,拳擊是擊虛找漏,形意是打實硬進。擊虛往往是你擊中我時,我可能也擊中了你,無非多寡的問題,所以拳擊往往是互毆,武術則盡量使自己免受打擊,而只打擊對手。打實一旦解決得好,即能取得此效果。但不會打虛,也很難打實。武術缺的就是這一點。 不會打虛,你就接不了手,也就無從打實。若只想一味地打實,往往就造成反遭挨打的局面。就像蒼蠅亂撞一樣。因為我的實戰宗旨就是武術的自己盡量少挨打而多打重擊對方,所以我的拳擊與純粹的拳擊又不一樣,我不主張互毆。但借鑒了拳擊的距離、速度、找漏、變向等方法,尤其在長、中、短距離的掌控上獨有心得。 今天上午看女子拳擊世錦賽,對王國鈞先生的評點頗有同感。一段時間以來,受鄒市明海盜式打法影響,我國部分拳擊隊員開始在靈動性上劍走偏鋒,變現為拼拳少,過分地追求躲閃、打冷拳,主動地進攻太少,不敢壓著對方打,也沒有這個能力,拳光追求靈活性了,打得太軟。舉個例子,這就像成年人與頑童斗,頑童再活,但你的攻擊缺乏力度,成年人也不會怕你。相反,他一跟你死磕,你由於缺乏這方面的充分準備,可能就一潰千里,被打得滿天飛。所以,過去我們講求穩准狠,與對手死拼,這固不可取,但過分地走向靈活,不注重硬度力度,特別是瞅空子打冷拳,缺乏連擊能力,更為可怕。有些隊員打一拳就跑,投機性太強,碰到硬朗的對手,這種打法頂不住的。應該是把靈活與硬朗結合起來,拼也能拼,躲閃得巧,巧而是遠,遠了沒用,他打不著你,你也無法馬上反擊。你能硬抗,心裡上就能給他造成壓力,他可能就垮了。在硬拼上,形意拳恰恰最有優勢,不光有樁功,底座重而靈,而且小臂和拳頭都足夠硬。
最重要的是,形意拳的勁力不像拳擊只是一個勁,而是直中有橫,橫中有直,有鑽有摟,崩拳似連珠箭,打得是個挫勁,極其好用,炮拳顧打齊到,倆手打一手,一手打倆手,鑽拳類於勾拳,但勁力不同,鑽中有橫。如閃電,尋隙即進。如是不戴拳套搏擊,劈拳的優勢就出來了。抬手就是。掌比拳長且活。
橫拳的特點則是隱蔽,對手很不好防。所以,如能把形意拳的硬和霸氣融入拳擊訓練,絕對不失為一種良策。惜拳擊教練懂拳擊者鮮,甚至也未必看得起日漸衰落的傳統武術。我一直固執地認為,無論拳擊還是散打,都必須把根深植於中國的傳統武術中,而不是一味地向洋人靠攏。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練形意的許多人都喜歡弄玄,把很簡單的東西說的神乎其神,總給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實際,形意是很單純的一種實用拳法,用句時髦的話說,是個不飾粉黛的最清秀的女孩子,連淡妝都不飾。譬如崩拳,先是郭雲深、後是尚雲祥,因他們喜用崩拳,後來練形意者就把此技吹上了天,再譬如身法,因一本《逝去的武林》的渲染,把薛顛的身法描述為「身如鬼魅」,何謂「身如鬼魅」?這是個描述性詞語,具體表述很難,以至於給人無窮之想像。我的安老師曾多次見過薛顛,並跟他學過一個虎撲,此虎撲也叫雙虎撲,沒什麼神奇。我們這些安老師的弟子基本都會練。安老師也從沒說過薛顛的功夫身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回到主題,我的幾位形意老師都曾多次告訴我,崩拳實際就打一挫勁,韓國珍老師曾多次給我示範講述其用法。韓師是1915年生人,在津門形意圈裡見過的前輩很多,並親授過定興三李李子揚的教導,因其能打,曾被稱為「天津獅」。他多次說起,尚雲祥動手的崩拳就是上步一碰對手就倒。當然前提是上步崩拳之前的環節得解決好,比如前手控制對方的技巧能力,包括角度、功力、步法等,這跟現代拳擊是很相似的。韓師說,當然,崩拳打上不上步,對方也得倒。韓師當年練崩拳時,家離上班的工廠兩里多地,總是打著崩拳來回,一件新棉襖,穿不幾天,就磨破了。張烈老師也詳細給我講過孫存周師爺的崩拳用法。按說,這都是些大師級拳家留下的崩拳絕技,學會之後出門去自當縱橫一番,但實際我在拳擊隊用崩拳與人對博時,根本用不上,一是接不住人家的手,二是打不上人。我非常苦悶,就邊與他們打拳擊,邊琢磨怎麼用上我的崩拳,打得多了,虛實清楚了,距離感有了,最關鍵的是,有控制對手的能力了,意識練出來了,能經常做到意在人先了,漸漸地形意的東西無形中就用上了,但我會用的是炮拳,後來打得多了,把崩拳也逼出來了,而且發現還非常好用,至於用法就是韓、張等幾位恩師所教的用法,非常簡單,至此才相信,前人所言不欺人也。昨晚看了一下中央10套的走進科學欄目,該欄目恰好播的是詠春的寸勁及日字沖拳之類。其中王先生所表現的寸勁方法,與形意拳的劈、崩求勁練習方法基本一致。我認為,這可能也是不少拳種的求勁方法,沒有什麼神秘之處。但遺憾的是,現在不少練形意的已不是這麼練習求勁方法了。也許,他們有更高明的法子。我想請大家討論一下,如果形意跟詠春打,應該怎麼打?那麼,拳擊或散打該如何對付詠春呢?我還是想請網上高人發表一下高見:形意拳對付拳擊、散打該如何打? 這幾天看了各位的高見,我覺得很受啟發。我認為,在實戰中打實與打虛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而且非常值得深研,大成拳在這方面高人多矣,實際形意拳也講究打實,還有人說大成拳高於形意拳,事實果真如此嗎?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很值得探究。
今天有一大成拳高人告訴我,王薌齋先生搭手飛人的技術是「驚彈抖放」。我說餘生也晚,王先生的功夫咱沒見著,現在大成拳門裡還有無人能做到這一點。他竟然說:有很多能做到。我有點無語。在下眼界寡陋,從未見過此等高人。我的確不知道這種搭手飛人的功夫在真正的實戰搏擊而不是說手中究竟有多大效果。在大成拳的一些書籍里,經常寫到:王薌齋先生與人搭上手,一上整步對方就出去了,有時把對方發出一丈多遠。何謂「上步」呢?後步變前步也,也就是上後步。我很迷惑的是,在實戰中我從未遇到過此類高手,不知此說真假。第二種情況是,我認識一個水平很高的老前輩,他說在搏擊的纏鬥中,比如倆拳擊手打鬥中纏抱上以後,基本是裁判給分開,然後倆人再打。而他卻可以在纏抱時零距離發力,把對手打出去。因而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只可惜,我只是聽他說,卻從未見他作過此等發力。自然也不知真假,成為懸案。
據說,當年盧嵩高老先生當年最常練的是十大形的單把和龍形裹橫,單把各派的練法大同小異,龍形裹橫各派略有差異。老前輩告訴我,盧先生的單把勁得益於抖杆子。我曾在十大形上下過不少於形意拳的工夫。在此我想請各位談談單把的用法和龍形裹橫的各自的練法用法。 也許,大家對心意拳的話題並不太感興趣。說實話,儘管許多人都說心意拳的單把好用,且說盧嵩高先生善用單把,我曾無數次與師友好朋探討過這個問題,恕在下愚笨,我至今也未弄清單把在現代實戰搏擊的應用方法。總覺得不如形意五行拳來得方便。這個問題也讓我很苦惱。首先,單把簡單,應該很好上手,但防到目前的技擊背景下,如何去用卻不得法。很希望有高人指點一下迷津。既然要用,肯定要能顧能打。單把我練過好幾種形式,稍有區別。說實話,十幾年前我就很迷戀單把,也練得很熟稔,但到現在也沒徹底弄明白。有時想想,武術比高數還難。我至今仍很喜歡單把,幾乎每天都練。但一到打實戰就覺得不好用了。 我自己的感覺,心意也是短拳,單把要用得上,首先就得能進去,因為現代運動員多是以腿控制距離,而且多用長腿法,腿法既可擊人,也可打迎擊,所以古人說,打法容易上法難,打人容易控人難。對於上法,我的確有自己的一套,是在長期的實戰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行之有效。但上去之後,往往拳法更直接,所以單把用得少。至於刮地風,實際是很簡單的一種低腿腿法,但其妙處是手足齊到,是一個整體。不理解這一點,就不懂刮地風。單把打的是擰裹起落的勁兒,形意打的是擰裹鑽翻的勁兒。實際是一回事。但用擰裹起落表述起來更清晰。單把動手也是這四個字,研究透了就會用了。擰裹是束,起落是展,束展二字一命忘。就是這麼簡單的理兒。心意拳的核心是打起落。但起落不是外形,而重點是內勁。 現在的形意拳,能打對的沒幾個,看看網上滿目的視頻,沒幾個真懂的,打的根本不是那麼個勁兒。看看劈拳崩拳,有幾個打對的?真的沒幾個。所以,別看練形意的很多,真正懂形意的卻實在寥寥無幾。形意拳失卻真義的原因主要多數人不明細節。比如,腳應該怎麼邁出去,到底何為趟勁?肘回時應該怎麼回?兩手如擰繩或撕棉,究竟是什麼個意思?呼吸怎麼呼?驚胯怎麼驚?什麼叫「一面過,螺旋力」?何謂「支力、頂力」?手的鷹爪力怎麼練?如何把勁力合到一個「點」上。所謂「身成六合」。等等。
實際有關的細節還有很多,這些細節不明,就無標準可依,自然也就出不來那個勁力。其實單單就全身勁力合到一個「點」上就需要有明師指點自己苦練很多時日。形意拳絕對速成不了。而一旦練出來了,則在實戰中非常可怕。若再結合現代搏擊之手段,更是如虎添翼,我走的就是這條路子。
我的孫氏形意拳學自張烈老師。張老師跟隨孫存周師爺十餘年,對孫氏形意的標準掌握得非常細緻準確。實事求是地說,張老師基本就教了我和劉金華師兄倆人,而我雖不才,但跟張老師學拳的時間是最長的。至於其他人練的孫氏形意拳,我了解甚少。實際說一千道一萬,形意首先要練好的就是協調力。身體協調不了,其他都是妄談。形意拳講一順二合三炸。順就是協調,協調不了,就合不了,更不必說炸了。劈崩練的就是協調能力。協調力不僅僅指外三合,外三合只是大框架,而是身體各個細部都要協調,比如劈拳手足肩胯都有極嚴格的要求,不明了這些細活,就協調不了,即使明白了這些細緻的規矩,也需要下極大的工夫才能練出協調力來。協調力練點有點意思了,合力自然就會慢慢具備。 今日有閑,翻看了一下這幾年去解放軍拳擊隊的練拳筆記,滿滿五大本,都是其總教練孫洪棋師兄和其他一些冠軍隊員的教誨和心得,也有一部分自己的心得。今日重讀,另有體悟。有些東西也許當時並沒有完全消化得了,但僥倖的是用文字和手機視頻記錄了下來。這就挺好。 這段時間一直有武友問我,既然山西宋家形意沒有打贏詠春拳,為什麼作為宋家形意一系的田家形意拳不挺身而出,去戰勝詠春拳呢?據說,田家形意可是老厲害了。我說,這個問題你們得去問田家形意的人。別人誰也回答不了。我並不保守,但在微博上不可能講得太具體。我只能講一些方向性的東西,也許會對大家有所啟發。這兩年來找我的人很多,凡是人品好而又真心愛好形意拳及實戰搏擊的,我都教。怎麼能叫保守呢? 我當然知道濟南也田家形意,而且據說還老厲害。至於此說法真假,不得而知。但山西宋家形意沒打贏詠春確實千真萬確的。 形意拳練到最後練得是什麼?以在下之拙見,八個字:本能反應,一觸即發。 但我看過一些田家形意的博客,說得可神了,比之散打拳擊可厲害多了。應該把這本事用到跟詠春那個夥計的比試上。那可比寫博客有影響多了。窮文富武,我這些年為求得真正的武藝,前後花費不止十萬八萬,當年我的老師——河北涿州的史建華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說過,他的老師劉文華(八卦翠花劉——劉鳳春之子)說,下米的吃飯,添水的喝湯。跪著來的不能站著出去。所以,自古至今,沒有人會輕易把自己跪著花重金求來的東西說出去。這個很正常,是人之常情。包括專業隊,他們實際更保守。包括一句話往往都是千金不易。比如,就「一面過,螺旋力」這句話,是我學了多少年老師才肯告訴我的。當時我興奮得好幾晚上都睡不著。當然,練不到份上,把這句話說給你,你也可能不過腦子。武術、技擊的關鍵處就在細處,往往就是幾句開竅的話,才能引領著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我這些微博不是為初學者寫的,而是為練至一定境界的同道而寫。我自信,對他們會有啟發。但要細琢磨。如果願意,碰巧又有機會,大家可以來找我,咱們一塊研究交流。
我並不保守,前段時間安徽、河北、南京等地來了六七個學形意拳的,濟南當地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建築大學、山東中醫藥讀大學等高校也來了不少人,我教他們都是一絲不苟,非常細緻。走之後,他們練得很刻苦,有不明白之處,經常打電話過來。我也很希望能把真東西傳給更多的人,只要他們人品好、真練。
形意拳是國之精華,拳之精品,其實戰性、健身性在傳統武術的大家園裡,絕對是出類拔萃的,所以,我真切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練習、掌握它。實際,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考量,形意較之太極,都要優良得多。然遺憾的是,練形意者卻遠不如太極者多。甚至連詠春也大有超越形意之勢。我時時為形意而惋惜痛惜。我也說過,形意拳在實戰中我偏愛用的就是崩拳和炮拳。鑽拳我經常當勾拳用,可上勾、平勾、直勾,可長勾、斜勾、短勾。女拳王張喜燕愛用直加勾,我跟她很熟,她是我孫師兄的弟子,我也很喜歡用這兩種拳法。我一直認為,如我形意老師所言,崩拳是個丑,丑角在戲曲行當里是個萬能角,就是說,崩拳是個萬能角,隨時隨地可用。而且崩拳力大,挨上就完。炮拳的好處是顧打合一,即使打不上別人,也不至於輕易挨打。劈拳是手長,掌也靈活,但戴上拳套就沒法用了。我每天至少練一小時左右的劈崩,越練越覺得值得深挖、深撈。樂此不疲,興味盎然。這夥計亂講,我從來沒覺得什麼不好意思,我教形意從不欺人,當然我也一直說我教拳是有償勞動。暑期將至,為傳承光大形意拳術,我計劃在暑期對高校和中小學有志於學習形意這門技藝的學生,進行根本性的培訓。有意者可在QQ上告知我。昨天在專業隊重點練了一下中國跤,為什麼要練這個呢?因為我發現散打的快摔有個搶把的問題,而一旦搶不到有利的把位,雙方纏抱上之後怎麼摔呢?此種情況下中國跤就可以發揮作用了。我在與人實戰時經常遇到這類情況,形意拳胳膊有勁、腳上樁功好,但不會摔的方法,光會亂掄顯然不行。所以我決定重點學一下中國跤,所幸專業隊有我一幫好弟兄,他們無私地傾囊相授,昨天重點學了潑腳、抱摔等摔法。有了基礎這些東西學起來並不難。但要多練。有人問我QQ號,我在此再說一下:1527572300. 形意在實戰時與拳擊散打相比,有兩點比較可取:一是驚勁,此勁快而疾;二是出拳隱蔽,不像拳擊的直拳那麼明顯。這是我在多次的實戰體會中所感覺到的。再就是形意的打實比較直接,貼身即進,摧毀對手。太極拳講接引化發,形意是直接接發力,更直接有效,形意靠什麼擊潰對手,一是可怕的勁力,二是腳下的樁功,摧毀對手的重心。重心一丟,他就無法發出力來了,無論是拳還是腿。而且形意的拳不必收回再打,可近距離連續出拳,崔師叫:隨發隨有。實際真打上兩個重拳就完。這就是形意真正的優勢。但現在練形意者面臨的問題是:對距離、虛實、身法、步法的把握遠遠不夠,所以面對專業隊員的靈活多變,把握不住該怎麼出拳,更把握不了節奏和時機,所以單單打實反而挨揍。 在實戰中,散打和拳擊的跳步、滑步是非常有效的步法,傳統武術很少用跳步,即使用,也是偶爾為之。跳步的好處是像一隻晃動的球,讓對手不好尋找攻擊點,再就是能不斷干擾對手的意識,破壞對手對距離和方向的判斷,一些有經驗的散打隊員,經常是一拳晃進去,然後迅速地跳回來,也就是教練員常說的進去出來,他這樣作的目的是干擾對手的意識,讓對手的意識跟著他走,從而獲得控制權和主動權,藉機尋求戰機。再比如,專業隊員還經常運用環繞步(但不是走,而是跳。)來調動對手,也是讓對手跟著他的節奏走,進而尋找機會。跳的好處是速度快,晃來晃去,讓對手不好適應和判斷。 武術講以靜制動,這個也很有道理,你再跳,我也不管,你自個兒浪費體力吧。你再跳也得靠近我才能打我,我以逸待勞,我就是不被你干擾,等你一靠近我正好打你。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事實上卻難以做到,特別是實戰打得少的人,往往是三兩次就判斷不出真假了,當然也就無法以靜制動了。所以,武術的理很好,講起來頭頭是道,實際一打起來就無所適從。我之所以要把武術與散打拳擊結合起來,互相融合補充借鑒,也正是出於此種考慮。別看散打的技術簡單,但還真不好對付。但武術也不是百無一用,相反,武術用好了,散打也很難適應。但武術的用法要善於推陳出新,不要守著老祖宗的固有手法不變,要尋找適應現代搏擊的武術手段,以此來對抗散打。比如形意的崩拳、炮拳、鼉形、蛇形、虎撲、橫拳、鑽拳等,拿這些技法去與散打對抗,哪怕一開始老挨打,打得多了就摸出門道來了。有些練散打經常對我說,張老師,我原來認為形意拳沒什麼用,你看看形意拳的武林大會,根本不堪一擊,比之散打差得太遠了。但跟你打過以後才發現形意拳還真不好對付,真狠毒。我的形意用法基本都是自己對實戰中摸索出來的,沒用一點說手的東西,全是拉開距離的真打。但我用的全是形意的真東西。我用形意的技法與拳擊散打高手都較量過,好用得很。好用在什麼地方?既能打實,也能打虛,這兩者缺一不可。大成拳有些名家講, 王薌齋先生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會打實,一接手對方就給扔出去。我認為這話不全對,如果王先生不會打虛,他就打不了實,甚至連對方的手也接不住,打虛與打實是互為條件的,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沒打過實戰的人才會把兩者分離開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也是不可忽視的至理。
就像走步與跳步一樣,都要會,孫氏形意的猴形就是跳步。
說點不該說的實話,昨天有人說太極拳多厲害,這個我也相信。但這些年練太極的找我比試的不少,我卻沒有發現一個高手。我指的是純粹練習太極拳的。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吧。呵呵! 網友雪山飛狐說想練練,怎麼個練法?請在qq上通知我,我一定奉陪。但千萬別光說不練。我討厭這個。前段時間濟南有個網友給我打電話,要見我談談,當時我家老太太正在醫院治病,我說沒有時間。他居然說我怕了,我說你先別吹,等有了時間我先讓我的學生找你摸摸,你再吹也不遲。再說點八卦掌吧,儘管經常有人說八卦掌不實用,甚至拿八卦掌與太極拳作比較,說太極接手原地即能化發,而八卦掌還要通過動步子化打,不如太極更簡潔更近。我認為,這種比較沒什麼道理,因為實戰會出現各種情況,每種拳術有一利往往就會有一弊,太極拳原地化發是直接,但也會帶來一個直接的問題:面對那些靈動的對手,尤其是善於打游斗的專業隊員,你這種原地化發的能力往往是用不上的,而八卦掌的長處恰恰也是游斗,所以他會不懼那些善於游斗的拳擊或散打隊員。而對付像詠春、形意,甚至像太極這類不太游斗的拳類,八卦掌的「滑」恰恰是不好應付的。我練過多年的八卦掌,高義盛一系、劉鳳春一系、孫祿堂一系,三家的八卦我都下過數年的工夫,練來練去,打來打去,對八卦掌多少有所開竅,八卦掌在實戰中的重要性或者說優勢是什麼呢?我覺得有兩點不可忽視:一是以斜擊正,其目的是我順你背,攻其不備之處,讓對方難以預判和防守,比如,形意和拳擊上手就是正面你來我往,八卦上手可能就斜上後步後掌打了,這個角度是很難刁鑽的,有時甚至是你還來得及反應就中招了。而且它的兩手通過推託帶領搬攔截扣始終如蟒蛇一樣纏著你,讓你有點無暇應付。這個打法有點纏人,不像形意那麼乾脆,這種糾纏人的戰術有時是很麻煩的,很不好適應。而八卦掌有時恰恰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第二是變。八卦以縱橫多變著稱,但它的變更多是干擾你的意識,最可怕的不是它走來走去,而是它的意變,所謂「意在人先」,控制你,調動你,進而打你。 我計劃暑假期間培訓大中小學學子的消息在微博上公布之後,不斷有人在QQ上問我相關的培訓內容。我在此說明一下:培訓內容以形意為主,兼及拳擊、散打,實際這些東西都是想通的,一門精,門門通。尤其是形意和拳擊,在許多方面都有相通之處。且能相互補充。我現在的著眼點是年輕人或青少年,從他們抓起,把形意拳等國粹技藝傳承下去。特地聲明一下:我教人或辦培訓班絕不以賺錢為宗旨,旨在發揚光大日漸衰落的武術。希望各位同道幫我把該信息傳播一下,尤其是在各校園相關網站上。不勝感謝。 特別是濟南及周邊區域,條件比較具備的地方,我希望對武術及實戰技藝有興趣的莘莘學子及社會同好,大家能利用假期及其他空閑時間,一起坐下來學習研究一下武術這門國粹藝術,把祖宗們留下的好東西繼承下來。關於這個培訓班怎麼辦?需要教哪些內容?我也沒什麼經驗,大家可以多提提建議。當然是當面教學生。對有一定基礎的我計劃從武術與現代搏擊相結合這個角度,我們一塊進行研究,因為這幾年我一直致力於這方面的實踐,有點心得和體悟,願意麵對面地與大家分享。對青少年,我想應該從基本功抓起,讓他們扎紮實實打下良好的基礎。我至今認為,我所有的實戰能力主要來自三體式和劈崩拳這些基本功。這是技擊的第一要素。但就拳而言,形意的崩拳、炮拳比之拳擊、散打的直、擺、勾,更快捷而隱蔽,更難以防守得多。前提是,你必須能接上手,會接手,這是我通過反覆實戰驗證得出的結論。拳擊或散打運動員可能不怕我用拳擊或散打技術跟他們打,因為在這些方面他們更有經驗,技術更熟稔。但當我用形意跟他們打時,他們確實很不適應。今天有兩個學生過來,我重點教了他們一下帶步鞭腿和側踹,以及如何在跳步移動中使用這兩種腿法,拳腿如何配合。我告訴他們,最關鍵的心法是:有了合適的距離你就打,不要有所顧忌,否則機會就逝去了。第一輪進攻打不上,第二輪可能就能打上,要善於攻擊。我帶著他們打距離,打拳腿結合,怎麼把假動作做得逼真,怎麼控制對手。首先要敢打,不要怕挨上,真正的實戰不可能你打他三下,你一下也不挨,挨一下兩下是正常的,擂台賽也都是如此。你得三分,他得5分,這都很正常。打拳要注意敢上,但要有技巧,要變換角度去打,直、勾、擺,就是上下左右不同的出拳角度,擺拳有大小之分,這些都是技巧,需要在實戰中多磨合,但更關鍵的是,你的拳要重、狠。要做到這一點,我的體會是練形意和拳擊,拳擊打透,形意能拔對方的跟,這兩者的勁力結合是很可怕的。怎麼對付善於踢低腿的對手第一波的攻擊呢?我的經驗是,你跟任何對手打都要腳底下先動起來,就像車的發動機,先打開但不一定啟動車就在原地小幅度地耗他,抓機會,破壞他,他一空你就有。然後是摧古拉朽地連擊。傳統武術不像散打,武術講「打不死不打」。要一口氣將其摧毀,不使其有任何反擊機會。最後,我又重點教了他們一些纏抱住摔跤的方法。我告訴他們,這個必須會,應該真正的實戰打著打著往往就抱在一起了,又沒有裁判給你拉開,所以必須會抱摔,而且還要會多種方法,以適應不同的情況。但關鍵是掌握其原理。 拍視頻能教得了人嗎?我不知道。但我覺得,形意拳的東西不但不複雜,反而很科學很好明白。至少我能把每個要領講得很清楚。按照這些標準練,就能練出形意的勁力和速度、反應等。至於如何用形意動手,雖然我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但你們還要自己到實戰中去體悟,未必全適合你們,但肯定會有作用。抱住以後問題是你的雙手都未必能掙脫開,這個也需要方法和技巧,專業隊對這個研究得也很透。這是抱摔的第一步。 我現在遇到一難題,我的QQ號是1527572300,但密碼不記得了,在單位那台電腦上QQ能上得去,密碼是自動記取的,家裡的筆記本就上不去。網上有高人嗎?幫我找回密碼。今晚,聊城有個自稱叫張大能的夥計,在QQ上說聽說我很厲害,想跟我過兩招。我說,你有時間可以隨時來找我。他推三阻四不來,還說自己是專業拳擊,可以論秒打敗我,我說,還是那句話,先別吹牛,先動完手再吹也不遲。別說專業拳擊,拳擊散打泰拳冠軍我都對壘過,我不怕這個。我就一個要求,先動動,其他都是廢話。 這個張大能故意把形意拳叫作「意形拳」,又自稱專業拳擊,眼下之意,拳擊要比形意厲害得多,我明確地告知這類人,我就用形意拳跟你們這些西洋人的玩意打。看看究竟誰厲害。 對於拳擊,我在專業隊系統地練打過幾年,包括現在也幾乎每周都去練。但我不迷信西洋的這個玩意兒,我清楚拳擊的優勢,也知道其軟肋。我知道形意拳的優勢,也清楚形意拳的不足。我不認為,任何一種格鬥方式都是十全十美的,這不可能。就像古語所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針對當下有些人學了拳擊、散打、泰拳這些東西,就反過來看不起傳統武術,甚至想欺負練傳統武術者,我採取鄙視的態度。如果這類人找到我頭上,我絕對會跟他挑戰到底。對於一個習武者,輸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勇氣。我認為,中國武術的勇氣就是不怕一切舶來者的挑戰,像霍元甲、李小龍等,既然選擇了練武術,就必須有這個膽氣。 既然談到拳擊,那就說說我的一點淺薄的體會吧。我起初去市拳擊隊練過一段時間,後來這幾年去過省隊,更主要是在解放軍拳擊隊訓練。接觸過拳擊界的各類高人,在此不一一列數。先說拳擊的力量,我是在練了好幾年拳擊之後,才真正明白其勁力練習的方法的,這個人家也很保守,或者是有些人並不明白,拳擊的力量是什麼呢?不是拿拳頭搗,也不僅僅是扭腳送胯,或壓肩送胯,而是整體的一個身體撞擊力,或者說把整個的重心打過去,而身體並不前傾,是正的。這樣的拳打出去才重,以重拳著稱的韓磊等全國冠軍的拳的力量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這與形意拳、獨流通背拳等武術的勁力訓練基本是一樣的。 張群炎老師爺曾多次告訴我,獨流通背拳的核心就是前拳、後拳和橫拳(類似拳擊的擺拳,與形意的橫拳是兩碼事。),其前拳的打法就是這種整體撞擊力,形意拳當然也是這種發力,孫存周師爺有句名言,形意拳就是撞石碑的勁兒。可惜現在練習拳擊的,包括專業隊,懂這種勁兒的並不多,基本是使勁扭腳送胯發出的勁兒。不是「扎」的勁兒,是「撞」的勁兒。既透又重,還能拔人的根。而且打起來自由輕快,隨手自由的出拳,抬手就有,不用去使勁地扭腳送胯,很簡單靈活。 當然,這種「撞擊」勁兒並不是不扭腰轉胯,而是幅度極小,過去那些形意拳高手發力時,據我師講,基本看不見什麼幅度,力量卻很驚人。既然是撞擊,當然還要有一定的硬度。關於拳擊,我會陸續說一些自己的體認和高手的經驗。但我實在是太忙,忙於工作和生計,而習武又掙不到什麼錢,所以只能先為稻粱謀。有一點必須說明,對付拳擊並不那麼可怕,只要你的腿法好、摔得好,照樣打他們。 我這裡有一本拿過拳擊青錦賽亞軍的小兄弟的拳擊筆記,裡面詳細記錄了他們的訓練過程和比賽經驗總結,對現代拳擊的理解非常精闢。 俄式拳擊打的是"捅「勁,不是我說的這種整體撞擊勁兒。我的師兄解放軍拳擊隊總教練去俄羅斯訪問過,對此了解得很清楚,專門給我講過這個問題。拳擊以往推崇的是穩、准、狠,發展到鄒市明時代,開始向連、變、全方向演進。但穩、准、狠是前提。我認為,這種演變趨勢是非常必要的,與西方拳擊手相比,我們在力量、速度等方面有著某種先天不足,但靈活多變是我之特長。鄒市明的勝出絕非偶然,而是這種正確理念指導下的結果。 所謂連、變、全,就是連續、多變、全面。把這6個字吃透了,你的拳擊才算入境了。光會打兩下重撇子,實戰起來根本沒戲。以此6字對照一下武術,如形意拳,也頗能引人思考。許多練形意拳者,勁力不錯,但不會打連續拳,總想一下把對手拍死,遇到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這是絕不可能的,變化呢,平時說起手來咋試咋行,一拉開距離,根本變化不了,甚至連距離感都缺乏,還怎麼變?至於全面就更無從談起了。有許多練拳擊的實際對這6個字也研究得很不夠,就會發狠,發狠是打不了高手的,掄拳頭更是瞎扯。曾有人說,大成拳崔有成能打是因為拳頭掄得狠,這完全是不懂拳的瞎說。 朋友那本拳擊筆記是他在專業隊這幾年訓練與參加全國幾次比賽的真實記錄,他拿給我看是因為看我喜歡拳擊。我自然不能將人家的東西公之於眾。但其拳擊思想我可以闡述一下,因為我經常去他們隊,所以,他那些練法和打法我基本都清楚。我也看過他們與其他拳擊隊的比賽,上屆全運會我還去現場看了他們的比賽。都是在現場看的,還用手機當場拍了視頻。他們打法的核心就是「空」。 在拳擊隊里,我注意看了一下他們平時喜歡閱讀的書,很奇怪,竟然甚少拳擊類的專業書,而多是太極拳、孫子兵法、曾胡治兵語錄等書籍。從他們的訓練要求到戰術安排,明顯可以看出其受中國古人智慧的影響,太極、陰陽、虛實、動靜、鬆緊等古代文化已深深植入其拳擊練打的過程。 每晚8點,當別人老婆孩子圍坐著看電視或聊天的時候,有人卻要匆匆離開家朝單位趕,直至深夜兩三點方能身心俱疲地回家,整整六七個小時,而且活非常緊張而勞累。這就是夜班人的生活。一干就是八年多。討生活真真不易啊!每次8點走出家門的那一瞬間,他的心境之蒼涼可以想見。但要生活,掙錢養家糊口,不這麼干又怎麼干,有時想想,比起沒活乾的還強不少呢。儘管辛苦,還多少能掙點糊口錢。 拳擊練「重拳」有個類似打棒球或「扔石頭」的方法,效果不錯。我曾練過很長時間。但回過頭來想想,總覺得還是形意求整勁的方法更科學,更見效。實際拳擊也好,形意也罷,無非是要把「勁」合到一個「點」上,爆發到極致。 把現代搏擊與武術相結合這項工程,實際專業隊也在作。比如我經常去的一散打隊,在接對方前手拳和防守時,所用的動作技術既有形意的,也有獨流通背的,以前連我都以為這些技術在對付散打時未必好用,但這些專業隊員卻能輕鬆作出來。我常問他們這些技術是跟那位武術老師練的,他們笑笑說,是自己琢磨出來的。這話絕對不假,因為他們基本沒學過武術,甚至看不起武術。但他們從實戰中琢磨出來的東西卻跟老祖宗傳留下來的好東西基本一致。正應了張群炎師爺那句話:造原子彈的材料都是一樣的。 拳擊打連擊,練肌肉定型的方法都非常好,至今我仍然認為受益很多。但我以為,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是指在你有了一定基礎之後,要想提高水平,除刻苦習練之外,最關鍵的是,心要能沉浸進去,要反覆琢磨,把自己與拳融為一體,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常有朋友推薦我看看武林風上一些大腕的比賽,比如方便和一龍。前者外號「死神」,我在濟南現場看過他的比賽,水平確實很高,打法硬朗。但我此前也反覆看過他與穆里斯穆和邊茂富的比賽,尤其是與穆的比賽,完全沒有現在在武林風這個娛樂加商業化的武術平台上這般瀟洒。也根本稱不上「死神」,與穆相比,他完全處於下風。在散打界,我覺得穆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一個俄羅斯人,能夠把中國的散打、武術技法理解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值得稱讚。 大家還可以看看一龍的轉身後蹬,至少我在專業隊不是這麼練的。穆也不是這麼踢的。還經常有人說到形意拳李存義參加義和團殺洋人,參加義和團是真,但李先生真正殺了多少洋人存疑。我認為應該不多。因為整個義和團也沒真殺過多少洋人。我曾經想寫過一部關於義和團在山東的書,因而看過大量這方面的資料,我的老家山東聊城冠縣就是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地點在梨園屯,當時屬冠縣管轄,現在歸屬河北。還有程廷華究竟殺了多少洋人而後被洋人開槍打死,實際基本都是傳說,並無可靠的史料。實際即使在那個時代,單靠拳術和冷兵器與洋槍炮對壘,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在此情況下,說他們殺死了許多洋人未必可信,這在邏輯上很難講得通。就像現在的兵器高手去與持槍的軍人去打,怎麼打?但他們的民族精神可歌可泣,值得後人景仰,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民族的脊樑。但是練武術首先的一點就是要講真話,求真藝。不能老拿故事和傳說當話題。要實事求是,否則,求不到什麼真經。對任何高人,都不能迷信和盲從。 恕我視野淺陋,康李的東西我看得很少,目前還沒有發言權。我老家聊城市莘縣1861年代曾發生過一次很知名的農民起義——五大旗造反。其中就包括黑旗軍宋景詩。宋景詩是冠縣人,是跟莘縣西王村孫汝敬學的功夫,練的是大洪拳。但當地人都說,宋的功夫遠不如紅旗軍的蘇洛坤,蘇是莘縣富裕集村人,富裕集村與西王莊村只有幾里路,蘇練的功夫是六八步拳,據說功夫甚高。我曾多次去拜訪過蘇先生的後人,仍練拳,據說也有功夫。但他從不當著外人練,所以我見過他多次,卻從未見他練過拳。據說六八步拳非常狠毒實用,但我從未能一窺廬山真面目。拜託網上高人能否搜索一下六八步拳的有關資料,或了解這方面的信息,麻煩告知我,不勝感謝。 據說,六八步拳屬於少林拳,在河北大名、館陶一帶應該還有人練。我沒看見過蘇家的後人練,但見過一年輕人練過一趟,一派外家拳的路數,已看不出什麼功夫。古人功夫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功力大,拳有內涵。現在往往成了套子。看看形意拳就清楚了,那些表演者練的形意拳還有多少內涵? 有朋友推薦我看一下萬維網上的形意拳交流視頻,我今天抽時間看了一下,印象就一條,就這水平,與拳擊、散打專業隊員打,根本沒法玩。古人的形意拳也不應該是這個打法和水平。否則,就沒法在江湖上混了。但我一直認為,現在的拳擊散打專業隊最應該作的一件事是,聘請那些真掌握傳統武術精髓的老拳師作技術教練,哪怕高點薪。不能只讓會拳擊的教拳擊,會散打的教散打,更不能把眼光盯在國外的技術上。不錯,現在的民間武術是打不過專業散打,但並不證明國人千百年來積澱的武術精髓不可取。 一定要深挖國術的好東西,這樣拳擊散打才能打破目前的藩籬,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現在可能我們覺得散打挺牛的,特別是一些散打高手也覺得很不得了。十年以後回過頭來再看看,就會覺得十年前的散打缺陷太多。絕對是這樣。就像我們現在反觀十年前的散打一樣。怎麼快速提高,根還得扎在民族的土壤里。現在散打和拳擊的一個突出問題仍然是,技術太單一,缺少武術的圓融和豐富,特別是圓融,這是中國武術的精髓所在。太極、八卦、形意等拳種都是簡約與圓融的統一。有人可能要說,散打的高明之處恰恰在於簡單實用,動作一複雜就用不上了。我接觸的運動員常常這麼講。這是一個誤區,圓融絕非複雜。 圓融與簡約,實際就是圓與方的統一。孫氏拳講:空而不空,頂而不頂,丟而不丟。我師爺孫存周說,這是孫氏拳的最精髓之處。看看現在的拳擊、散打高手,不都是朝此心法努力的嗎?特別是鄒市明的拳擊,集中體現了這一點。古人今人在大智慧上總是心有靈犀的。但我並不認為古人的水平比今人高。看看過去那些錄像就清楚了。有些人總迷信古人,抱著那些傳說不放,這很不高明,不利於自己的提高。甚至有點阿Q「我家祖上可比你闊多了」的味道。比如形意拳,多好的求勁力的拳種啊,八卦的身步法也是一絕。為什麼不能打?老拳師雖然有功夫,嘴上硬,但實戰經驗殊少,沒法跟運動員打。於是,為了不使本門派在擂台上丟臉,就搜羅一些非著名專業隊員代表本派去打,這些非著名隊員,在專業圈裡不好混,在非專業圈裡就像狼跑到了羊群里,顯出來了,學點傳統門派的套子遮人耳目,打的還是散打的技法。試想,這樣下去即使取勝,對武術技法真正融入散打拳擊,又有何幫助呢?所以,就要讓本門派的年輕人敢用本派的武術技法,去與專業隊員去拼去打,輸了又何妨?輸的多了,就會用了。就知道武術那些東西該揚棄了。 非常希望館陶那位朋友能幫著問一下,當地有沒有練習六八步拳的。不勝感謝。 上午碰巧看了一會武林大會,看後的確無語。從比賽開場前的本拳種演示,到比賽中的技法應用,哪還有一點本門的神韻?比如那個非常張揚的陳志誠,他的打法里我的確看不出有多少太極拳的東西,真不這到他又何以能代表太極拳參賽?他應該去跟我們山東的李康去打,他們差不多是同一級別的。 就是說,他應該去打錦標賽,為迎接全運會的召開,這兩年散打的專業賽事比較多,前不久剛剛在黑龍江打完,7月份在安徽又要打。真希望陳志誠到散打錦標賽上能露一小臉。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一下武林大會上多次亮相的陳志誠這個夥計,其打法和個性?沒什麼意思,我在專業隊見過的大型比賽的冠軍多了,包括全運會和功夫王冠軍,但沒見過他這麼張揚的。 今天去我省專業拳擊隊練了一下午拳擊,愈加發現,他們的拳擊力量訓練與形意拳基本一樣,都是打的整體力。我打了一會兒靶子,其教練說,中規中矩,力量跟他打的一樣,都是自然的穿透力。我們又重點交流了一下前拳的打法和用法。他的前拳在業界是出名的好。發力好,用得好。 我的前拳(左)與後拳(右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通過今天的交流,我明白了癥結所在,我會抓緊把前拳練得更好。其實,拳擊也好,散打也罷,最主要的能力還是掌控對手的能力,包括打鬥中的轉換、節奏、迎擊、反擊等等。其中,轉換和節奏的把握要細細琢磨,多打實戰。 練了這麼多年武術,打了這麼多次實戰,這兩年到專業隊去練去打,心裡才有底,才漸漸融入專業隊,才摸出一些門道來。可見,把武術與現代搏擊的融合是多麼難。老家王林來濟南做生意,在聊城時學過數年拳擊,經我學生介紹前來找我,來了自然要動動手,此君身高一米八,體重近200斤,在老家時打架是家常便飯,膽量很足。一動手他才知道差多遠,我說,這不奇怪,我是一直在專業隊訓練,你畢竟沒上過大操,你只能打兩個小混混,遇見高手你們就不行了。 就說力量吧,他那麼大的塊頭,力量卻比我差很多,拳腿的力量自不必說,他的拳勁都憋在身上了,根本發不出來,我的拳勁他完全承受不了,拳拳到肉。就是兩個人抓上抱住,他的力量也不行。因為我有深厚的樁功。因為是老鄉,他還說跟我親弟弟關係不錯,非賴著要跟學,我就跟他說了說拳擊的勁力, 接連來了數次,現在直拳的勁力有點意思了。通過教他我才意識到,別看會比劃直拳的不少,實際真打出勁力的沒多少。甚至連基本的姿勢都做不標準。我告訴他,實際我的直拳能打出力量,當然,我的擺拳力量更重,這個來找我的多數人都體會過。主要得益於形意拳,因為形意與拳擊的發力時完全一樣的,都是整體發力。可惜現在連很多練拳擊的也不知此意,更不懂應如何練。至於擺拳,專業隊已有所變化,類似於意拳的栽捶,崩拳也有此用法。這樣更好用。實際拳擊運用的關鍵,也散打是一理。即「以我為主」,此為最重要心法。拳擊有幾個要點必須仔細研究琢磨:一是轉換。遠近之轉換。包括從遠至近,由近忽遠;正側之轉換。包括從正面向兩邊扯動,由兩邊轉向正面;快慢轉換。時快時慢,時慢忽快;輕重轉換。包括拳腳的輕輕忽重,重而忽輕。二是節奏。節奏之快慢在於控制打擊對手,如何掌握節奏,要以我為主,有經驗的高明選手均深諳此心法。在節奏把握上一定要控人而不受人控。我當初並不理解此點,後來才領悟其重要性。在專業隊常聽高手們說,我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這幾句看似平常的話,其實是實戰之要法。三是心要沉。無論遇到何等情況,斷不可心浮氣躁,更不可心中慌亂,否則,再高的水平也發揮不出來。內家拳講「動中求靜」即是此意。四是要注重前拳。現在許多拳手把前拳僅僅當成了刺拳,這是一大誤區。前拳的攻擊性一定要打出來,而不能僅僅作為挑逗格擋的手段,我有好幾個專業隊的朋友,都是業界的頂尖高手,他們的前拳都打得非常好,而且前拳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拳擊和散打的另一重要問題是時間差和空間差。武術是特別講究時間差的,古人常講後發制人,實際就是對時間差的最好應用。後發制人的高境界是後發先至,其實這個也並不難,關鍵是時機要抓得准,拳擊里的迎擊往往就是這個意思。但觀看現在的比賽,發現專業隊員對時間差抓得多數不太好,其原因主要是規則問題,比如我的分數佔優,此時我就要重點防守,以防對方再扳回點數。或者我一個直拳得了一分,即使有機會,我也會打得保守一點,以免把這一分再丟了。我們看到的比賽跟高考似的,分數就是運動員的命根,當然KO除外。而武術則不同,在真正的實戰中,沒有打點一說,上來就是要拚命的,當場不讓步,舉手不留情嘛。這種情況下,抓時間差尤其重要,在你的進攻被我破壞之後,往往是你再想回防就來不及了,我就要抓這一秒兩秒的時機,連續攻擊,武術上所謂犯了招架,就是十下,打不死不打,正是此意。因此真正的武術實戰不同於擂台比賽,它更加狠毒。當然,要抓住這個時間差,一靠平時科學有素的訓練,二靠經驗。經驗尤其重要,拳擊上謂之「拳感」。這種感覺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在對方快如閃電疾有驟雨的攻擊之下,這種感覺是最重要的。感覺是什麼?其實就是本能反應,古人叫一觸即發。實際很多時候遇到實力超強的對手,你發不了,只能先摸摸底子,再打防守反擊。這就需要你的身法步法特別好。 步法身法其實也沒什麼神秘,原地的有順逆擰轉起伏,移動起來平面上無非三條線,立面上還是起伏擰轉。但武術的起伏與拳擊的下潛完全是兩碼事。我非常善於用起伏擊人,但由於不發力,對手往往感覺不到其威力,實際我只用五指插對方的胸部,對方也會受不了,這是形意拳站樁的效果。我的指力少有人承受得住,尤其是在快速移動的情況下。如果攥指成拳,對方的胸部一下就完了。我這人心善,從未下過此等黑手,都是點到為止。 立拳比平拳跟自如一些,更易於變化。 今天去專業隊重點練了勾踢和左鞭腿,以及擺拳。勾踢不可輕用,因為它很容易傷了自己的關節,如果對手腿很硬的話。而且被傷的關節不易恢復。我的左鞭靈活性上較右鞭稍差點,右鞭非常自如靈活。擺拳我們現在是兩種練法,一是傳統的老擺拳,另一種是類似於栽捶或蓋拳的新擺拳。看比賽,許多運動員喜歡用大擺拳狠勁掄,但常常掄空,老擺拳大了不好發力,小了又太短。新擺拳出拳角度更合理,對手也不好防。擺拳的發力比直拳更難掌握,因為肩部更難處理。今天上午,我在樓下教一新來的大學生小付,有個當初在宋江武校與邊茂富為同班同學的哥們,看見我教小付就湊過來,他說,他看見我出拳,以為我是專業練拳擊的,因為散打隊的拳擊沒這麼正規,後來見我踢側踹和轉身後蹬,才知道我又練散打,再後來見我作形意的發力,才明白我還練武術。他說,我基本沒見過這麼脆的爆發力,這麼快的速度。他又說,如果打比賽,我可能沒那些專業隊員得分多,按他們那套規則,如果摘了拳套打野架,那些隊員可能不行。因為我有好多動作是直接進去打後腦的,一下就完。還有我的前踢,運動員不許用,我卻最擅長,真踢上一下就完。一句話,我這套東西打架更實用。他一直在說我把搏擊與武術結合得好。雖然他現在散打練的少了,但搏擊的熱情仍在。一朝學武,終身難忘啊。 拳擊的空間差主要是指搶點找漏。武術把找漏或找點稱為避實擊虛。八卦掌等拳常用此戰術。形意拳則喜歡打實,要知實處便是虛。形意的打實在許多情況下實際更能見奇效。我的觀點是,打實打虛都要會。都要能行。我熟識的拳擊高手有好幾個都是前拳得分,實際也是打實的一種,但此與形意的打實不同,比如崩拳,前手回掛,我就這一掛,多數人的手脖子和前臂基本就受不了,掛的同時,我的後手崩拳也到了,這一崩,打上就得吐血。而且不光這一下,形意是連環崩。比拳擊快。我這一下,溯根求源,是受了張克儉老師的影響,他當年教我的翻子拳里有此用法。在打拳擊時,我結合形意的特點稍稍變化了一點。 使之更切合自己。披掛拳的「勒」與此也有相通之處。只是形意的勁力、速度更可怕。我講了這麼多拳擊的技擊要點,實際最最關鍵的還是意識。意識的鬆緊轉換、超前意識、下套意識等等才是制勝法寶。有人說,若碰上硬打硬進的硬手一味猛攻怎麼辦?拳擊高手有句話:一個迎擊他就不會沖了。 這話對,一個迎擊重拳肯定讓他沒脾氣。前幾天有幾個拳友一直在說,形意的優點是避過稍節制根節,比如避過對方的手肘,直接攻擊對手的肩或胯。道理不錯,實際在實戰中操作性不強。特別是遇到專業高手,想攻擊其根節是很難的。相反,劈掛拳的斬稍擊面到可以一用。我就經常用。效果還很好。 本來計劃在假期里對大中學生進行強化培訓,但不承想各學校放假時間太不一致,有的已經放學,有的還要等些時間。因此,我只能打破原計劃,見縫插針地進行教學。好在我並不計劃教多少人,人多了我也忙不過來,教學質量也不能保證。目前已有四五個學生來此學習。我對他們的要求是:一定要正確掌握形意拳最基本的要領。把無極、兩儀、三體式站對,時間允許的話,練個劈拳。總之,切實保證質量。在此前提下,穿插著適當訓練一些現代搏擊的東西。如拳擊的拳法,散打的腿法之類。培養他們基本的實戰能力和技能。我前後教過幾百名弟子,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根據我之經驗,只要練習得法,他們一年即可練出不錯的實戰能力。如小喬、小林、小葉、小徐等人均如此。說實話,我對武術挺悲觀的,在市場經濟和唯權錢是瞻的當下,真正潛心練武的鳳毛麟角,武術早已被邊緣化了。世風如此,其奈何也! 這兩天有一練散打的小夥子來找我,他自認鞭腿踢得挺狠,結果比我的力度和硬度差了很多。他很不解。我解釋說,我的力度和硬度來自於我在站樁上下過大工夫。對於鞭腿,多年前我就會踢,最初是一散打專業的大學生給說了說要領,自己就狠勁兒練,但沒練出多大成效,踢得又僵又笨,速度也沒有。再後來在泰拳館裡練泰拳的掃踢,力度增長了不少。但沒有自如的感覺,胯太靠前。不適合快節奏的實戰。後來站樁比較多。又經過幾個國內散打頂級高手的指點,對鞭腿有了新的領悟,再經過反覆苦練,驀然發現鞭腿與打拳實際沒什麼區別,發力機制實際是一樣的。就是把腿膝腰胯協調好,整體發力。想想擺拳的發力,也是腳蹬、腰胯、抖肩(扣肩)協調順當地整體發力呀。關鍵是要做到順、合,近乎同動,瞬間把全身之整體力扔出去。這跟形意的順、合、炸是一個理兒。我之經驗是初練鞭腿,要慢,要自然,要順為第一要素,慢慢體會幾個關鍵部位的「合」,發力實際就是瞬間的爆發,形意叫炸力。名字不同而已。最後的發力要如大海汪洋,要放任不阻。當然,要想透,硬度也是必須的。我高鞭腿用得少,因為一分長一分險。對付高鞭腿,一般不要去格擋,要閃避為主。同時要拳攻擊。專業隊員常說,不怕腿,就怕拳。這話不無道理。 剛才我把一個粉絲移除了,這是第一次,原因是我不習慣在自己的網名前掛別人的頭像。似乎那人還是個形意大師,這年頭,大師太多,我還是躲躲吧。有人網名是自己的,卻掛個別人的頭像。很沒意思。真定老人的博客別人薦我看過,基本是說手的東西。真打起來,可能一手也未必用得上。就像公園裡那些常年樂此不疲地玩推手的,實際與實戰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但自己卻渾然不知,總以為自己練的這東西就能實戰。豈非自欺欺人也! 我甚至一直懷疑,民間這些玩拳的,包括不少武痴,可能一年也沒打過一次實戰,更沒與專業隊員打過,為什麼要提到專業隊員,因為他們代表了當下的最高水平,就像當年的郭雲深、董海川等人,其實現在的散打高手水平應遠在他們之上,這一點無須質疑。從身體素質到訓練的科學性,實戰的經驗性,對外來技術的融合性,訓練的強度等各個方面,都是前人所無法比的。 孫祿堂先生的功夫我不敢評價。但由於多年習練形意拳,對多家形意對接觸或系統深入地習練過。以我愚見,孫氏形意的確是能出大功夫、高功夫的。然我所練的孫氏形意與世面上大家在視頻里看到的其他人所練的孫氏形意又確實很不一樣,其原因我解釋不了,反正張烈師教我時總說,孫存周就這麼教他的,他就又原汁原味教了我。前幾日給北京的孫婉容(存周師爺女兒)打電話,她告訴我,張烈先生還是很受師爺的喜愛的,尤其是形意拳,那是師爺一點點細扣出來的。就我而言,真正打生死之戰時,我最拿手的肯定還是用形意,一拳足以廢了對手。我敢斷言,真正的孫家形意,能見過的沒多少人,懂得的就更少了。現在但凡來找我學拳的,張口就聲稱要學形意,我就很認真地告訴他們,我練了解都不了解你,怎麼會輕易教你孫家的形意。想當年,我跟張烈師學孫家形意時,是孫寶安先生(孫祿堂先生嫡孫)親自引進的門。用張師的話說,我是寶安的二叔學的拳,寶安領你來,我沒法拒絕。否則,我不會教你。我的師兄趙世昌、劉金華也是寶安領進的門。 傳統武術有現代搏擊所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我們決不能神話它。這就像中醫和西醫。顯然西醫遠居主流地位,任何地方的西醫影響力都要遠高於中醫,但在某些慢性病等疾病的治療上,中醫卻有西醫比不了的優勢。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要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我之所以提出既要繼承傳統武術的精髓,又不神話它,正是基於這種辯證觀點。我一直在說,實際專業隊已經融進了大量的武術精華,人家也在吸收武術的優良成果。而且他們的吸收是建立在擂台實踐的基礎上的,也可以說是實用主義者,現實主義者。而不像一些民間習武者,只悶在公園之一隅,不去進行任何交流。不交流的武術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是進步不了,同樣也提高不了的。我今天正好看了一篇今年《中華武術》第七期的文章,內容也是要破除武術的神話外衣。此君在加拿大生活工作,對此問題看得更透徹。文章的觀點主要是:武術在境外影響力的主要渠道是成龍、李連杰等人的動作影片。而敗也在此,這些片子把武術極端地誇張,老外們看了根本不信。 甚至很反感。老外們的科學素養相對較高,你吹牛的這些東西人家根本不信。他提到一份資料:李小龍的拳力只有360磅,而泰森、阿里隨意一拳就可打出500磅。這可能傷了「龍」迷,但確是事實。我再說一份資料:山東散打隊一好朋友告訴我,前不久他們隊里也測過力量。付高峰的後直拳是近300公斤,後鞭腿是400公斤。比李小龍高得太多了。像付高峰這種力量,國內散打界不在少數。李小龍不可神話,古代那些大師們也未必能打出付高峰這種拳腳力量。我不明白的是,有一部分習武者寧可相信這些子虛烏有的神話,也不願面對現實。 比如我老家山東莘縣的六八步吧,我曾數次勸說他們要多與其他門派交流,但他們從來不,就這麼父傳子地教三兩個人,其拳怎麼能繁榮興旺,其人之水平也只能江河日下。他們卻渾然不知。 真是扯,沒有肌肉何來力量? 夢囈般地神話我們的祖師爺,恰恰是對他們的諷刺、嘲笑和不尊重。 義和拳號稱刀槍不入,吃砂念咒,在洋槍炮面前一下就顯了形。在這個科學的年代,我們你、不能再愚昧下去了。造神只會誤人害己。 我只是說了自己的觀點:現代散打高手要勝於郭雲深、董海川等近代宗師,就有一批人罵聲咧咧,還給我上綱上線,說我吹噓和傲慢。還不讓人說話了?這樣吧,像當年的李存義一樣,因為說形意拳優秀,就招來眾多門派要比試。你們不用耍嘴皮子,是跟我比,還是跟付高峰這類散打隊員比,都可以直接約我。如果光耍嘴皮子,拿不出真東西來,恕不奉陪。直接刪帖。就像當年魯迅先生說中醫不可信,遭致攻擊一樣。我只是說功夫是在發展的,上世紀80年代的散打與當下的散打水平沒法比,就是五年前的水平跟現在也要差不少,看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些名家的錄像就清楚了,跟現在有法比嗎?我並沒有說武術不行,只是說,不能把武術和古人神話和無限誇大,就影響了一些人的生計和飯碗了。這樣吧,我願意手下見真章。我說過的話我負責。不管哪路神仙,我都奉陪。 我認為,武術要想發展、提高,首先要正本清源,破除神話,解放思想。這絕非虛話、套話。什麼獨得尚雲祥半步崩拳之秘、丹田氣打,什麼太極、八卦之內勁,什麼心意之抖絕勁,等等,不一而足。拳擊和散打只講爆發力和穿透力,沒有那麼多的花花哨哨。什麼祖師爺打過外國人,打過多少或顯或隱的高手,翻來覆去倒騰個沒完,在雜誌書籍上連篇累牘地宣傳。君不見,現在有多少運動員在擂台上戰勝過各類老外,已成為很平常之事。如柳海龍,國內外高手打過多少,業界也沒人神話他。更沒人認為他是天下第一,相反,不少現役隊員已不服氣他。顯然,他現在的狀態肯定不如付高峰、白近斌這類當打隊員。 反觀我們對古人的宣傳,一輩子都是天下無敵。這可能嗎?即使你可著勁練,年老之後體能、反應肯定都要走下坡路,怎麼會永遠第一?看看體育界的賽事,有永遠的天下第一嗎?這都是常識。柳海龍號稱「柳腿劈掛」,但光憑一個劈掛腿,柳海龍能贏得散打王嗎?看看他的比賽就清楚了:柳的鞭腿、側踹,拳法、摔法,哪一項不出色?柳是一個很全面的選手,劈掛腿只是其擅長而已。崩拳也是如此,郭雲深先生以半步崩拳著稱,但崩拳也只是特長而已。他的技術也應該是全面的。拳擊界一直在講三個字:連(續)、變(化)、全(面)。不全面咋行?如果你有絕技,但技術單一,第一局可能佔優勢,但接下來對方和其教練在後面的幾局裡馬上就會找到對付你的方法。更可怕的是,現在有不少人打著教授祖師爺這個那個絕技的幌子,實際是商業性在大行其道。我曾愚見過好幾個據說繼承了尚先生崩拳絕技的人,我讓他們在我身上試試,結果一點兒透勁也沒有,比那些拳擊隊員差得遠去了。這就是現實。該醒醒了。 實戰是玩命,沒有過硬的技術,玩什麼命?玩完還差不多。現在有些人不講道理,邏輯混亂。我之所以說當代散打高手水平要高於古人,這絕非我一人之觀點,我的一些老師、師爺雖年歲已高,且見過大世面,他們也持此觀點。實際有一部分國人最大的問題是,不說真話,不直面現實。自從習武以來受攻擊多矣。總有一些人聲稱能輕易打敗我,或對我的功夫很不屑。我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啥水平,僅一愛好者而已。偏偏來找在下的也不少,僥倖卻都輸給了我。不知那些吹噓說可以輕易打敗我的人,何時給在下露一小手。我也仔細看過他們的帖子,用幾個字可以概括:墨守成規,書生練拳,眼高手低。直到今天,經常有不怕誤己的各類人等來找我學拳。他們來的第一次,甭管你以前在哪兒練過,身體條件多好,我照例都要和他們先拉開距離打一打,當然,我不會發力,只是點到為止。我說,你們要能贏了我就不必跟我學了,輸了再學。來找我比試的,我一律拉開距離真打,從不採用說手方式。他們卻從無一人能贏我。不是我多優秀,是我真練、真打、真鑽研、真到專業隊找高手去學去過招。今天有網友說要請我到北京吃大餐,一副威脅的嘴臉。我告訴你們,北京我幾乎每年都去個幾次。別說在北京,去哪兒都行。怎麼比劃都行。去年8月初,比這個時候稍晚點,濟南一哥們欲請大連通背界的高手來挑戰濟南武術界,他去了不少名家的場子,結果這些大名家別看平時挺厲害,到這會卻一個個推三阻四不敢接。一致的理由是:自己有功夫,徒弟也不賴,但怕比起來出事,比如安全問題之類。只有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我心說,山東自古就是出好漢的地方,還怕這個。後來,大連的高手沒有來。濟南這幫名家卻顯了形。我熱愛和平,從不主動挑事。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從習武的第一天,老師就說,武術是個是非行。要麼不練,要麼練好,要麼混。老師說,習武者第一是膽氣。我的第一個老師是安叔寶。因為某檔子事,當時在天津名氣很足的八極拳名家吳秀峰,去找老師說道說道,吳秀峰先生帶著幾個人來到老師的場子里,大冬天裡,老師光著膀子磕樁靠樁。吳先生一看安老師這是要玩命啊,沒說話就回去了。 這事兒老師不知講過多少次。韓國珍老師比武就更多了,大小名家打了無數,包括外國拳擊手。兩位恩師對我期望很大,他們覺得我文化高,有悟性,練功刻苦。倆人常說的一句話是:當場不讓步、舉手不留情。心慈面軟終無勝。 今天是入伏首日。夏練三伏,伏天雖熱,卻正是出功夫的好時節,也是伸筋拔骨的最佳時機。同志們,努力吧。在這個武術衰頹的時代。 可以多跑跑步,踢踢腿,開開胯。腿要天天踢,越踢越活泛,越輕靈。群炎師爺多次說過,萬馬軍中不能少了腿部動作,沒有腿法是打不了實戰的。但腿法不可複雜,要簡單快捷,要連擊多變,中間的銜接節奏要短而快。當然,高境界的腿法應該是腿踢無形,防不勝防。 練的內容不可多,可以分項集中來練,比如集中一段時間練拳法,再集中一段時間練摔法,但腿法每天都要踢一踢。就我的體會而言,我認為腿法更難練一些,這可能跟我沒有腿法幼功有關。練所有東西切記要用心去揣摩,去體會,找一僻靜處,先靜下心來,在掌握基本要領的情況下,自己在練的過程中去演化,去找最關鍵的發力點。腿拳的理都是相通的,發力機制也相似,先慢後快,用心去體會快慢情況下的異同,先靜後動,體會其不一樣之處。要在自然輕鬆中體會這些東西,不可用一絲僵勁兒。要多發揮想像力,尋找一些反常規的東西,演化成自己的絕技。 最近有很多人想加張西可老師qq,張西可老師說本來只加培訓群里自己的學生,不加其他人,而且培訓群是收費的,但是最近一直有許多熱愛傳統武術的朋友想了解和學習國術,卻猶豫進不進群,張老師為了給更多武術愛好者交流學習的機會,特地申請了一個qq號2663489017。來與這些想學習和了解國術的朋友交流。不留實名和聯繫方式的,一律不加好友,直接拉黑。希望各位了解,謝謝!
推薦閱讀:
※測賭心得 驗證賭博
※不願分享乾貨的氣氛從何而來
※太極鬆柔心得 | 節節放鬆(下)?
※鐵萼奇蘭教學心得【21】根基統一論
TAG:內家拳 | 心得 | 實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