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分先富起來的資產轉移出國了【中國富人海外購買房產引發當地普通民眾對華不滿】

中國富人海外購買房產引發當地普通民眾對華不滿

2013年01月29日 03:19

來源:現代快報

分享到: 更多
49人參與 8條評論

原標題:中國富人海外置業引不滿 連計程車司機都警惕

「很多人以為,只有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才會反對來自中國的買家,大部分有房子的本地人會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因為他們的資產也在增值。所以當地報紙和政客的抱怨不會有什麼意義。」走過全球很多城市,並且擁有了諸多海外資產的盛明昌告訴記者,這樣的想法是不了解真實情況所致。

中國人海外置業在2012年迎來了一波新的高潮,但也遭遇到了普通民眾少有的「抵制」。

「連計程車司機聽到你來自中國,也會變得敏感而警惕,哪怕你根本沒有開口問當地的房價。」盛明昌說。

海外置業新高潮

中國人海外置業的第一波高潮發端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當時,歐美多國房價在危機中出現大跌,一些中國人在「海外抄底」的美好前景鼓動下出海。

2012年,一系列統計數據、報告的出台,鼓勵了國內投資者掀起新一輪的海外置業浪潮。房地產諮詢公司高力國際公布的報告顯示:多倫多、倫敦和新加坡等中國投資者海外置業熱門地區里,境外買家的20%-40%來自中國;中國買家在加拿大溫哥華購房者中的比例,從2011年的29%上升到2012年的超過40%,在這裡,華人移民已經占城市總人口的約30%;而在英國倫敦著名的金融區金絲雀碼頭,約1/3的新售房屋賣給了中國人,受熱賣的影響,2012年倫敦市中心核心地段及傳統高端居住區域的房價增長5%到10%。

「高回報」吸引力

「高回報」是支撐著國內一波又一波海外置業高潮的最核心要素。

例如,2009年到2011年,倫敦市中心房價增幅達到14.7%;加拿大溫哥華的普通住宅價格十年來已經上漲了3到4倍,多倫多的住宅價格在過去6年中平均年漲幅為7%;在澳大利亞,租金回報率約為6%到8%,而房價大約每7年翻一番。

除了物業升值的收益外,置業顧問還會格外突出金融槓桿的作用。

「外國人在澳洲購房,可以貸款的比例是公寓7成、別墅8成。在美國可以申請5到6成的貸款,貸款利率約為4%。在加拿大則可以獲得最高65%的貸款,貸款利率在2.2%到2.5%之間。考慮到金融槓桿、高額租金回報和物業升值的要素,海外買房的收益肯定會很高。」這是專門為浙江投資者提供美國、澳洲、加拿大置業諮詢服務的李春濤慣用的一套說辭。

但李春濤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演算法「忽略了」很多影響投資收益的要素,例如買入和賣出時高昂的稅費;持有環節不菲的支出;每趟來回的交通、住宿成本;通過地下錢莊將錢轉出國外的傭金和風險。

誰在「抵制」?

自2012年以來,中國買家越來越多地登上了國外媒體的頭版。但讓買家之一的徐輝不安的是,他感受到越來越激烈的「抵制」。

「前幾年也有抵制中國買家的聲音,不過大多是一些政客拉選票時討好選民的說辭,但2012年以來,媒體上不滿的聲音開始來自於普通民眾。」徐輝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些國家,如今的中國買家總是被拿來與30多年前的日本人相提並論。

不只媒體在渲染這種情緒。對加拿大樓市「非常熟悉」的置業者朱偉軍告訴記者,即使沒有媒體的推波助瀾,溫哥華當地人也把「中國人」和「高房價」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盛明昌則告訴記者,在他這幾年走過的國家裡,當地人極少有人有投資房產的心思,房產增值並沒有帶給他們中國人瘋狂追求的那種喜悅感。另外,高房價影響到了大眾的生活,因為西方很多國家都是按照房價來徵收房產稅的。

「當地人會覺得莫名其妙,因為外國人來買了房子,所以他們本地人得交更多的房產稅,只好去削減旅行的預算,減少去電影院的次數。」當地人在報紙和政客的引導下,很容易就找到了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罪魁禍首」。

據《瞭望東方周刊》


推薦閱讀:

越南今或再發反華遊行 越總理連發三簡訊吁民眾勿參加
甲午之前日本民眾起義抵抗徵兵
予龍:香港民眾為何不滿大陸客

TAG:中國 | 富人 | 資產 | 出國 | 買房 | 房產 | 海外 | 民眾 | 購買 | 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