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3)

《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3)(2006-10-25 12:13:28)

  分類:文史哲學(《論語》詳解)

                                                

                                                子曰:有教無類。 詳解:「無類」,就是「不相」,這一章,就是君子謀「聖人之道」所必須堅持的「不相」原則在上層建築領域的一個具體化表述。這裡的關鍵在「教」。「教」,不是平聲,而是去聲,在古代具有如下含義:教育、政令、法令、政教、教令、宗旨、學說或學派、宗教等。     用現代術語,這個「教」包括了整個上層建築領域。「有教無類」,不只是通常所理解的只是從教育的角度講,而是指行「聖人之道」,在上層建築領域、當然也包括一般所理解的教育,但按現代的術語,還包括法律、輿論、行政、宗教、學術、藝術等等一切的上層建築領域,相應地就要行「不相」之謀。只有這樣理解,才算真明白何謂「有教無類」。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詳解:「恥惡衣惡食者」,就是「相」,當然就「未足與議也!」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恥惡衣惡食者」究竟指誰?朱熹《論語集注》里,就把「志於道」之士和「恥惡衣惡食者」的人當成同一個人了。如果真這樣解釋,那這個「士」字就沒必要了,完全可以變成「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志於道之士「恥」惡衣惡食者,這個「惡衣惡食者」主要是指別人,就是「惡衣惡食」的人,當然也可以指「志於道之士」自己,因為如果他自己就是「惡衣惡食」的人,他自己也看自己不順眼,也「恥」之,也是可以的。     這樣,這句話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如果一個人,立志要行「聖人之道」,卻把人分為「好衣好食」、「惡衣惡食」兩類人,也就是以貧富劃分人,而選擇以「惡衣惡食」也就是窮人為恥,遠離他們,那這種人談論的「聖人之道」只是羊頭狗肉的勾當。為什麼?因為他不能「不相」。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詳解:本章是緊接著上一章的意思來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是典型的「惡衣惡食」了,「人不堪其憂」,這裡的「人」就是「人不知」的人,就是不能行「聖人之道」的人,他們對這種情況不能忍受,但「回」,顏回,孔子最出名的學生,也是孔子心目中立志行「聖人之道」的一個典型,他「不改其樂」,孔子因此給「賢哉,回也!」的讚譽,而且是一句話前後兩次。為什麼?因此顏回能「不相」,是真立志行「聖人之道」。     必須強調的是,顏回這個「安貧樂道」的典型,並不是故意去「貧」,並不是故意要「惡衣惡食」,也不是如某個歷史時期里有的所謂「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或者如某些宗教所教唆的故意去苦行,這些都是嚴重地「相」了,這些都是和君子謀「聖人之道」所必須堅持的「不相」原則背道而馳的。 (待續) 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4) 《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一) 瀏覽「纏中說禪」更多文章請點擊進入纏中說禪分享到新浪微博 閱讀(11156)|評論(63)|收藏(24)|列印|舉報 前一篇:教你炒股票6:本ID如何在五糧液、包鋼權證上提款的!

後一篇:《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4)評論    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信息,點擊查看詳情      新浪開獎汽車手機馬上領取[發評論]

  • 纏中說禪

    2006-10-25 12:20:54

    該簡就簡,該繁就繁,所以今天來三章。

    博主回復:

  • ASH

    2006-10-25 12:34:35

    好,繼續。

    博主回復:

  • AK47

    2006-10-25 13:00:28

    樓主妹妹其實可以很正經地寫,為什麼經常要損咱男人?

    博主回復:

  • 狂歌

    2006-10-25 13:34:03

    纏中說禪 

    2006-10-25 12:20:54 

    該簡就簡,該繁就繁,所以今天來三章 

     

    ==================================

    不急.文章千古事,慢慢來. 我昨天的帖子說了三點,現在就第二點仔細說一下.

    2. 汝所言之"大同",疑似"大不同"也.也有"同即不同,不同即同"之嫌疑.分析如下:

    您老ID在上一章說"「大同」的關鍵不是「同」,而是「大」".此語大謬.明顯思維混亂,如此之言,很難想像是出自您老ID之口."大同"的關鍵是「同」,而不是"大". 必須是"同",大了才有意義.比如說,我老人家喜歡豐乳肥臀之女,首先呢,必須是個女的,若是男的,或是半男女的,那就敬謝不敏了;要是個女猿人,那我老人家就要落荒而逃了.再往下說,豐乳肥臀之關鍵在於乳,臀,而不在於豐,肥.就是說,必須是乳,豐才有意義,若是豐腰乃至水桶腰,我老人家就不感冒了.又比如您老ID喜歡猛男(瞎猜的,猜錯莫怪),關鍵應該是男,其次才是猛,如果不是男,而是別的什麼生猛動物,就沒什麼意義了,對吧.

    至於下面的"如「天地」般,而不是讓花只有一種顏色、鳥只有一種叫聲。",就更不知所云了,有空我會祥解.

    您老ID視界宏闊,才思湧泉,出語不凡,我老人家很是欣賞.就是邏輯方面有點那個,若能加強一下,文章會更精彩.

    博主回復:

  • 黃偉風

    2006-10-25 15:29:37

    說得好。

    博主回復:

  • 狂歌

    2006-10-25 16:19:47

    關於"大同"之謬,這麼簡單的道理,這麼清晰的邏輯,我想就不必再爭了.

    照此推下去,恐怕要歸到老子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了.原來老孔出自老子門下,還深得其衣缽,在下實在孤陋寡聞之至.

    以後有時間會祥解"如「天地」般,而不是讓花只有一種顏色、鳥只有一種叫聲。",就更可以看出這種謬誤了.

    博主回復:

  • 纏中說禪

    2006-10-25 16:42:10

    [匿名] 狂歌 

     

    2006-10-25 16:19:47 

    關於"大同"之謬,這麼簡單的道理,這麼清晰的邏輯,我想就不必再爭了.

    照此推下去,恐怕要歸到老子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了.原來老孔出自老子門下, 

     

    ==============

    上面公子白的理解是正確的。「同而大同」是獨裁、專制的代名詞,真正的「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無其「大」,就無其「不同」。無其「不同」,就無其「大同」。

    博主回復:

  • tryrtytry

    2006-10-25 17:02:33

    孔子要建立的是大同世界,這個世界要比共產主義更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共產主義世界是未來世界,它的前提要求很高,反過來說對處於歷史階段上的現實的個體的人也是不現實烏托邦式的。看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的境界多高,共產主義社會的人能承受的了嗎?大同世界《禮記 禮運大同篇》也有此描述。

    博主回復:

  • MM

    2006-10-25 17:18:21

    樓主說得好:真正的「大同」是「不同而大同」。

    博主回復:

  • 狂歌

    2006-10-25 17:43:34

    纏中說禪 

    2006-10-25 16:42:10 

    [匿名] 狂歌 

    2006-10-25 16:19:47 

    關於"大同"之謬,這麼簡單的道理,這麼清晰的邏輯,我想就不必再爭了.

    照此推下去,恐怕要歸到老子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了.原來老孔出自老子門下, 

    ==============

    上面公子白的理解是正確的。「同而大同」是獨裁、專制的代名詞,真正的「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無其「大」,就無其「不同」。無其「不同」,就無其「大同」。 

     

    =====================

    說過不爭了,開個玩笑,調劑一下:

    知道你上面的話給我的感覺是什麼,可愛!這是真的感覺,沒有諷刺的意思(雖然我經常諷刺).具體原因有機會再說.

    但是,可愛歸可愛,該批還是要批.不過因為覺得可愛,這次就不用"您老ID"這個稱謂了.都知道白馬非馬的故事吧.姑娘出道以來,艷壓群芳以及群猿,技驚四筵,武功駁雜,似乎亦正亦邪,在下一直弄不清姑娘師出何人,看來莫非出自白馬門下?!在下看你身騎白馬,颯爽英姿,一路狂奔,然方向不明,萬一跑到老子哪裡去了怎麼辦?一哂.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表達時主題要明確,思路要清晰,連貫,論證時邏輯要嚴謹.不能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

    博主回復:

  • 老麻花

    2006-10-25 18:41:20

    敬告數女小妹妹:  老麻花於昨與今將第十二,十三篇轉去<<儒學聯合論壇>>  

     

    博主回復:

  • 4693k

    2006-10-25 20:06:47

    奴隸社會末期,孔子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孔子到底想要幹什麼?

    孔子想不想自己耕地種田,鋤禾日當午?

    孔子想怎樣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

    孔子的妻子對孔子有沒有影響?

    孔子周遊列國,登泰山小天下?

    孔子活了七十多歲,這個年齡要使換算到現代大概相當於百十來歲吧。老婆死了、兒子死了、學生死了、大王駕崩了一回又一回,……。你說孔子會想到什麼?

    如果把孔子換作恐龍,你得考證恐龍吃喝拉撒睡吧?然後還得知道恐龍的生活環境吧?這樣你才能說啊我了解恐龍什麼的吧?總不至於拿個恐龍蛋翻來覆去地看,就說恐龍如何如何高大強壯聖人君子吧?

    你看看人家大導演張一毛還是長二毛三毛的,人家就知道秦始皇是咋想的,人家就還原了歷史嘛…

    說多了都是廢話

    博主回復:

  • 白丁

    2006-10-25 20:15:30

    智慧和生命都要以「德」養育。「德」為「母」也,養育萬物。

    數女解《論語》,就有一種「天下為大」思想德行,大氣也。

    欲正解《論語》而推天下之大德也,所以要支持!

    天下有大德,人民就有智慧,國家就昌明。

    博主回復:

  • 白丁

    2006-10-25 20:22:34

    道學說「天人合一」,佛學說「性空萬有」。這裡要求的都是一種「無我」境界,延伸之意就是「無私」。越是無私越是「空性」。

    所以,很多有「私」的人要「成道」,其實很可笑。

    無私就是有「德」,能為天下犧牲的無私品質更加是「大德」。那種光喊口號的官僚當然還不能算是有什麼「德」可言,儘管他們的位置看來似乎在為大眾服務。

    「德」首先在於「心」,其次才為「行」,兩者合一就是「大德」。有「大德」的人,一定可以成就「道」的。

    沒有「德」的人是不可能「成道」的,為什麼千古得道的人那麼少,就是因為有「大德」的人實在太少了。有「德」的人心理是相對「安靜」的。

    教化別人「成道」,不如勸他們先「修德」,不修德欲談成道,就如緣木求魚。

    「道」雖然決定「德」的方向,但是,「德」也是「道」的基本組成,故無「德」,「道」不成。

    「德」是養育萬物的根本,是「生命」里的「糧食」,這裡的「生命」指永恆的生命本源,「道」是必需有「德」才能存在和實現的。

    我們的生命可以感覺到「德」的甜美,卻永遠體味不到「道」的味道。如捨棄「德」那麼你們的生命還能有什麼呢?

    「道」是生命的本源,「道」的功勞卻要展現在「德」里,通過「德」幻化出萬物。「道」是「元極」,「德」始分陰陽,然後「成萬物」。可見,如果說道是「父」,那麼「德」就是一切生命和萬物存在之「母」。即使是所謂「佛國」都離不開「德」的存在和生養。

    博主回復:

  • 勃勃

    2006-10-25 20:25:34

    白丁說得好,數女繼續。

    博主回復:

  • 窗外

    2006-10-25 21:24:58

    解釋的明快 ,開始喜歡論語了

    博主回復:

  • 水蜜桃

    2006-10-25 22:11:32

    煩不煩?

    博主回復:

  • Q

    2006-10-26 00:51:24

    QIANG REN

    博主回復:

  • 思儼思凡

    2006-10-26 01:50:09

    我看是半吊子水。

    博主回復:

  • 利樂有情

    2006-10-26 09:10:56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博主回復:

  • 勃勃

    2006-10-26 09:55:26

    哈哈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博主回復:

  • A類男人

    2006-10-26 11:01:34

    吹拉彈唱,吃喝嫖賭,

    是活人總要沾一樣吧?

    哈哈。。。

    樓主,我來這也學到:搞股票其實就跟搞女人一樣。她不騷動你不能搞。

    博主回復:

  • le

    2006-10-26 11:03:42

          問老麻花:(儒學論壇)網上可看嗎?可否告知網址?

    博主回復:

  • 徐開緣不開鎖

    2006-11-22 06:23:21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未足與恥惡衣惡食者議也。

    呵呵,看了先生對論語的見解,才知原來也是一雅人,為什麼要把炒股文章整得那樣的惡俗呢?炒股虧大了的原因嗎?

    另,先生看來是不太同意「道,不同不相,為謀」了?不然先生為什麼會流露出佛學高於儒道之類的想法呢?

    博主回復:

  • jh8113

    2006-12-25 13:47:46

    博主回復:

  • 小糊小舞

    2007-02-10 15:53:17

    樓主,看《論語》的時候有兩個問題想請教:

    1、關於你重新斷句「道,不同、不相為謀」。這裡我認為「不同」後面用逗號才符合你的邏輯。首先,用頓號就表示「不同」和「不相」關係並列,意思就是說,不以「同」、「相」為謀,表示不強行趨同、標準的意思。但在你的解釋里,明顯「道」是以「不同」為基礎的,是「不相」的現實。而且你說:只有「不相」,才可能「不同」,否則,前提就是「相」,就是以「相」相之,那麼怎麼可能有「不同」?所以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前兩者並列,後面的「不相為謀」是原則。打不恰當的比方就是,「道」和「不同」是同級別的中樞,而「不相為謀」是次級別的中樞,如果用頓號,就變成「不同」和「不相」是同級別中樞了,而你文中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這個問題的主要意思是說你文中的解釋邏輯和斷句邏輯似有矛盾)

    2、關於後面的「有教無類」。這裡你關鍵解釋了「教」,「無類」就是說「不相」,那麼這樣的話,只要把「有」刪掉就可以了,完全可以改成「教,無類」。所以問題是你沒解釋這裡的「有」字。如果這裡的「有」表示和「無」對立的意思,那麼也解釋不通;如果表示「有朋自遠方來」中通假「友」的意思,那麼這章你就解釋錯了。如果通假「友」,意思就應該說:志同道合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人,彼此之間的「教」並不應該以「相」相之,大家目的一致,殊途同歸,最終都是想匯進大海。這樣,這裡的「教」就應該是平聲。。。如果按我這樣解釋,和《論語》後面的對「君子和而不同」的解釋脈絡也是連貫一致的。。。

    博主回復:

  • 小糊小舞

    2007-02-10 16:53:29

    3、讀了「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這篇,根據樓主的解釋,可以這樣理解:現實中存在因「貧」造成的「怨難」,因「富」造成的「驕易」。這裡的「怨難」、「驕易」其實分別指「怨的難」和「驕的易」,「怨」、「驕」構成了一種修飾關係。有一個小建議,樓主在文中對「怨的難」的形成邏輯做了解釋,但是沒有對「驕的易」的形成邏輯給出解釋。文中說:富人,自以為自己的「富」是上天「賜給」的或者是自己的天賦、努力「交換」來的,因而產生「輕視、怠慢」,最終對立在社會上「蔓延」。「賜給、交換、輕視、怠慢、蔓延」,都包含在「易」里。就是為什麼會「蔓延」呢?文中少寫了幾句,就是因為富人中以「富」為「相」,互相攀比,因此而「驕易」。這樣或許對文章來說會更完美吧。。。

    博主回復:

  • 小糊小舞

    2007-02-10 18:31:04

    4、關於「放於利而行,多怨。」看了樓主的解釋,的確是覺得很精彩,很獨到。不過也有一點小疑問,還是集中在這個「放」上。查了一下,「放」一共有三種發聲,放fāng 1.並船,兩船並列;2.背逆,違背;3.副詞。正;當。放fǎng 1.仿效;模擬;2.依據;3.彷彿,類似;4.至,到;5.姓。《書.堯典》有放齊。最後一種是發fàng,也是釋義最多,用得也最多的一種。「放」的本義是驅逐,流放。「放,逐也。」――《說文》

    所以從「放」的本義看,「放於利而行,多怨」中的「放」如果指離開「利」的狀態,把這句話理解成指違背「利」的行為會造成「怨」也可以。因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逐「利」本是現實,這和「人不知」一樣客觀存在,否認的話就違背了儒家立足當下、積極入世的精神了。只是樓主你在原先基礎上新加了一層涵義,但並非前人的解釋就錯誤了。我是這樣理解的。

    博主回復:

  • 楚狂人

    2007-03-29 00:14:47

    繼續支持纏主·

    博主回復:

  • 石猴

    2007-09-14 17:53:20

       徐開緣不開鎖 刪除此人所有評論 

      

    2006-11-22 06:23:21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未足與恥惡衣惡食者議也。

    呵呵,看了先生對論語的見解,才知原來也是一雅人,為什麼要把炒股文章整得那樣的惡俗呢?炒股虧大了的原因嗎?

    另,先生看來是不太同意「道,不同不相,為謀」了?不然先生為什麼會流露出佛學高於儒道之類的想法呢?

    ===

    靠,用男女類比說股票就惡俗?是你自己惡俗,心裡淫,就只能看到惡俗淫穢,股票前幾課,都是戰略性的指導思想,可以受用終生,你這種色眼也看不到,離股市遠些吧。

    博主回復:

  • 秋天的風

    2008-02-11 21:35:21

    小糊小蝶的疑問發得好,我朦朧中也有類似的感覺.

    博主回復:

  • 逐月

    2008-04-06 02:15:06

    這兩句就應該是這麼解釋的。

    博主回復:

  • 十方三生

    2008-05-25 12:09:10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博主回復:

  • bbll

    2008-08-21 22:31:33

    不相,難!

    博主回復:

  • 愚蠢的人

    2008-09-18 21:20:36

    道,不同、不相為謀,有教無類,何以未足以議也,請教

    博主回復:

  • 新浪網友

    2008-10-19 01:41:00

    我似已猜出纏中說禪就是王孺童

    博主回復:

  • 新浪網友

    2008-10-21 12:51:38

    同請教:道,不同、不相為謀,有教無類,何以未足以議也,

    博主回復:

  • 新浪網友

    2008-11-27 15:33:06

    ddd

    博主回復:

  • 老實念佛

    2008-12-05 21:27:14

    賢哉,回也!

    博主回復:

  • 五分之一

    2009-01-09 23:38:11

    學習 受教了

    博主回復:

  • 失夢園主人

    2009-03-17 18:16:25

    修身修性之真意啊!受用非淺!如今政府出台這麼多利益農民的政策,這也是仁政的根本啊!但下面那些地方的小嘍羅,可否真正執行,難啊!中國什麼都不缺,就缺清官!什麼都缺,就不缺貪官污吏和漢奸!

    博主回復:

  • bbll

    2009-03-27 12:33:15

    相是不相

    博主回復:

  • 石猴

    2009-04-05 11:11:03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尤其是所謂清高知識分子,總是覺得比市場中的人高一等而恥之

    一種是自己沒能力在市場中生存,躲到小書樓里,自慰

    又一種是有機會比商人還商人的去逐利,看看那些天天忙著補習班,考研班的就知道了

    在書樓里自也有真正做學問的,但這種不會去恥惡衣惡食者吧

    博主回復:

  • 石猴

    2009-04-05 11:12:49

    。「貧富」都是「相」,對於行「聖人之道」的君子來說,對於「貧富」只存在一個如何面對的問題,而不存在好和不好的問題。

    博主回復:

  • 石猴

    2009-04-05 11:23:19

    另,先生看來是不太同意「道,不同不相,為謀」了?不然先生為什麼會流露出佛學高於儒道之類的想法呢?

    纏中說禪:

    2006-10-26 12:15:35 有人留言提到「不相」是一個佛學概念的問題,但「相」的去聲用法,在佛法東來前早有了,現在還流行的「看相」之類的,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把「不相」往佛學上扯,既不懂佛學的「無相」,更不懂儒學的「不相」,「不相」不是「無相」。站在佛學的角度,儒學所說都是世間法,非究竟之法。但對於世間法來說,儒學已經足夠究竟了,所以本ID才會詳解這論語。

    博主回復:

  • 新浪網友

    2009-04-05 14:42:51

    以纏的意思,應該這樣斷句:道不同、不相,為謀!

    博主回復:

  • 股道瘦馬

    2009-04-09 01:14:16

    這一章,就是君子謀「聖人之道」所必須堅持的「不相」原則在上層建築領域的一個具體化表述。

    必須強調的是,顏回這個「安貧樂道」的典型,並不是故意去「貧」,並不是故意要「惡衣惡食」,

    博主回復:

  • 珍珠

    2009-04-11 09:46:43

    對於「貧富」只存在一個如何面對的問題,而不存在好和不好的問題。 

    博主回復:

  • 珍珠

    2009-04-11 09:47:18

    石猴:

    2009-04-05 11:12:49 。「貧富」都是「相」,對於行「聖人之道」的君子來說,對於「貧富」只存在一個如何面對的問題,而不存在好和不好的問題。 

    博主回復:

  • bbll

    2009-04-11 19:35:56

    另,先生看來是不太同意「道,不同不相,為謀」了?不然先生為什麼會流露出佛學高於儒道之類的想法呢?

    --------------

    本人理解:不同而大同,並不是把所有的人都可以看成一樣的,把所有的學說都看同等的;人是有善惡之分,有境界高低不同,學說也有境界寬廣之分,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對於立志行「聖人之

推薦閱讀:

孔子是否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人?請舉例說明?
青籽雜談——《萬世師表孔子》之四
三重世界-曹公的志趣
為什麼孔子的思想對後人起著重要影響?
孔子易學水平有多高

TAG:孔子 | 論語 | 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