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卷】守住人生底線

《李斯列傳》是《史記》中寥寥可數的人物大傳之一,司馬遷用了九千餘字的筆墨精心結撰了一代名相李斯的傳奇人生。李斯的人生有理想,有奮鬥,有開拓,有進取,有成功,也有私心,有異化,有墮落,有悲哀。李斯跌宕沉浮的命運留給後人太多的感慨,也留給我們無限的思考。

太史公在傳中細緻勾勒了李斯的人生髮展軌跡: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郡一個平民出身的小吏,觀倉鼠和廁鼠的不同境遇觸發了他對人生的思考:「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於是李斯決定改善生存環境,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毅然從上蔡來到蘭陵,投在博學鴻儒荀子的門下,學習經世致用的帝王之術。學成之後,李斯告別師友家鄉,懷揣理想,審時度勢,選定秦國作為展示自己才華和實現人生理想的平台。李斯入秦之後,一路打拚,踏踏實實奮鬥,從舍人—郎—長史—客卿—廷尉,一步一個腳印登上政治舞台,其間也經受到逐客等政治風波的考驗,但李斯憑著過人的智慧逐一化解。李斯在奮鬥之路上始終將自己的才能與秦王的統一大業融為一體,他施展畢生絕學,縱橫捭闔,大展宏圖,協助秦嬴政謀划了脅韓,弱魏,敗燕、趙,滅齊、楚的策略,竟並天下,為秦國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李斯受到秦始皇的賞識,被拜為秦國丞相,作為大秦帝國的奠基人,李斯不斷開拓進取,制定了一系列大政方針,他明法度,定律令,議定帝號,設立皇帝制度,設定郡縣制、官吏制,統一文字和度量衡,焚《詩》《書》,禁私學,統一思想。至此,李斯的政治事業達到了巔峰,李斯的人生也攀升到了頂點,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秦帝國丞相,李斯徹底擺脫了窮困之境卑賤之位,此時的李斯位高權重,顯赫一時,他的兒子娶的是秦國公主,女兒嫁的是皇室諸公子,可謂極富極貴極盛。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第五次出遊,突然病死於沙丘,李斯擔心遠在咸陽的諸公子為爭奪皇位引起天下大亂,秘不發喪,這就為中車府令趙高發動沙丘政變提供了可趁之機。趙高策動陰謀政變,欲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於是截留了秦始皇給長子扶蘇的璽書,控制了胡亥,進而說服李斯參與政變。一向剛毅自信大權在握的李斯是如何被趙高說服的呢?在趙高與李斯的較量中,趙高緊緊扣住利害得失和生死前途來威逼利誘李斯 :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

趙高抓住了李斯的軟肋,李斯最喜歡的是功名利祿,最怕丟掉榮華富貴,一旦扶蘇即位,必用蒙恬為相,且不說扶蘇與李斯政見不合,光是丟掉相位不再擁有權勢這點,就是李斯極不情願的。當李斯的內心在臣子之道和個人利益之間掙扎時,趙高又使出對付李斯的殺手鐧,他說自己進入秦宮二十餘年還沒見過被秦罷免的丞相功臣能把爵位傳到第二代的,最終都是被誅殺而死,你也不可能再帶著通侯之印返歸鄉里,何況當今天下權力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中,不從胡亥將禍及子孫。趙高徹底斬斷了李斯的最後退路,與功名利祿相比,李斯更怕死。儘管李斯以「非臣子之言」,「奉主之詔」,「聽天之命」,「感恩不背主」等作抵抗,但當自己的家族利益與帝國利益同時放在天平上時,當面臨選擇是做倉鼠還是廁鼠時,對富貴權勢的渴望,對貧窮卑賤的恐懼,對前途命運的擔憂,使李斯怯懦了。論當時李斯的地位和權力,遠遠高於趙高,對趙高的倒行逆施,李斯作為主持國政長達27年的重臣完全有能力制止。但是身處高位的李斯深知富貴權勢來之不易,他只想保住榮華富貴,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在趙高軟硬兼施,威脅利誘之下,李斯以私心權衡利弊:遵照遺詔,扶蘇即位,必重用蒙恬,自己相位難保;背棄遺詔,聽從趙高,助胡亥篡位,可借新皇安身立命長享富貴。在生死名利、高官厚祿的誘惑之下,李斯倉皇失措,喪失了理智,選擇以對胡亥的阿諛和趙高的退讓來保全自己。最終李斯違背先君之命,違背自己的良心,篡改了始皇遺詔,立胡亥為秦二世,繼而逼死公子扶蘇、大將蒙恬。他不但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胡亥和趙高,而且還出賣了自己的人格,為保一己私利,他不顧國家利益,聽任趙高指使胡亥滅忠臣殺骨肉;當被指責治政無力時,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他為了保住自己,竟然上書告訴皇帝督責吏民,再次以出賣人格求自保。李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的利令智昏,恰恰葬送了自己。趙高政變成功後,清除了外圍,架空了胡亥,離間了秦二世和李斯的關係,將屠刀舉到李斯頭上。此時的李斯已無計可施,他的步步退讓最終並沒能保全自身。李斯被趙高羅織罪名,嚴刑拷打,受盡屈辱,逼供坐成謀反大罪,最後遭到最嚴酷的刑罰——具五刑腰斬於咸陽市。李斯為保住自己的地位做了小人,卻被比他更卑鄙的小人所殺。一失足成千古恨,百身莫贖。

李斯從一介布衣而封侯拜相是何等的榮光,到頭來卻身首異處招人非議又是何等的凄慘。從楚國上蔡的一介平民到風光無限的客卿,從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有功之臣到貪圖榮華富貴、助紂為虐的歷史罪人,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到任人宰割的階下囚,李斯的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李斯的命運令人唏噓感慨。掩卷而思,歷史不僅展示時代的風雲變幻,也燭照出人性之善之惡。李斯的奮鬥與結局穿越兩千年的歷史塵埃,仍能給今天的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李斯的人生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首先是如何堅守自己的人生底線。縱觀古今,任何時代,人都要堅奉自己的原則,守住自己的人生底線,不能輕易動搖。李斯的人生底線是不背主,可他放棄了自己的職責,向趙高、胡亥屈服,這是沒有道德原則的充分表現。對富貴爵祿的追求是他的榮身之道,也是亡身之由,他沒有把人生之路走正、走好,貪戀富貴,喪失理智,結果葬送前程,身死名辱。李斯的悲劇也讓我們深思,當我們面臨利益與道德的抉擇時,我們是為了利益而做出有損人格的事,還是堅守道德底線,抗拒利益誘惑?「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 菜根譚》上卷)李斯不懂得這個道理,但他的人生已為這段話作了最好的詮釋。

李斯的人生之失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建構自己的人格,安頓好自己的心靈。李斯曾意識到「物極則衰」,但他缺乏獨立的人格,不知道怎樣「稅駕」,他締造了秦帝國,卻也成了封建帝王的附庸。他處處迎合秦始皇,他隨秦始皇出巡到處立碑刻石,歌功頌德,對秦始皇的暴虐行為,不加任何阻攔。為了討好皇帝,李斯「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司馬遷批評的「阿順苟合」 實際上就是李斯的一種失職行為。李斯將自己綁架在高速運轉的國家機器上,失掉了自我,他不能像其師荀子那樣專註於學問之道,也做不到范蠡那樣知止不殆。李斯一旦有貪權戀勢這個心魔,就再也放不下丞相的權柄,割不斷官場的牽連,其行止進退必然失據,想要安身立命幾成奢望。面對屠刀時,李斯才明白平平淡淡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多麼可貴,但為時已晚。正如唐代詩人胡曾在《詠史詩·上蔡》中寫道:「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咸陽血染衣。」我們在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功名利祿是體現人生價值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一味追求功

名利祿,只能將自己推向慾望的深淵。其實人生有多種活法,立德立功立言皆能不朽,在眾聲喧嘩的浮躁年代,如何安頓好自己的心靈,知足不辱,淡泊寧靜,敬業本分地做好崗位工作,也是現代人必須正視的。

(作者:任群英,單位 :紅河學院人文學院,原標題:讀史閱世 守住人生底線,原文見《博覽群書》2015年6期,本社責編:一正)

推薦閱讀:

分手後不可觸碰的底線
經典感悟:做人,不棄為人原則,固守尊嚴底線
媒體從業者必須守住該有的底線
女人請記住,不管你們多相愛,你都要記得這4個底線!
「放養」vs「底線」,家長你真的搞清楚了嗎?

TAG:人生 | 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