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感悟人生哲理(918--900)

                               (918)

今天我不再等著被愛。我們太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懷疑自己能力不行,懷疑自己不被人愛。無形中,我們疏遠了自己,疏遠了朋友,疏遠了心靈,這讓我們對生活不滿。傾聽他人,分享自己,是愛的開端。我們要學會去愛。敢於在未收穫愛以前給出愛,讓我們得到解脫,我們不再執著地在對方眼睛中追尋愛的痕迹,而對自己的付出戰戰兢兢。今天,我不再等著被愛。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人生的福報有定數,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人要珍惜自己的福報,也要警戒貪心,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取,否則不僅造作罪業,折損福報,也違背了社會道德,甚至觸犯國家法律遭致懲罰。只有努力修行、種下善的因,才能增長福報。

 

     寬恕眾生是為了寬恕自己。其實我們不只是為了眾生才寬恕眾生,而是為了自己想要享受那一份安祥寧靜的內在,體會那種知足而清心自在的快樂。所以,你一定要寬恕眾生,這樣我們的智慧就會慢慢啟發出來,心地也會漸漸地廣闊開朗起來。

 

    完美主義其實並不完美。被完美主義理想控制的生活其實並不完美,甚至是暗淡無光的。它阻擋了我們成長的道路,讓我們不能感受幸福。這種阻隔是情感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有時甚至是身體上的。事實上,生活中的智慧大多是從失敗的教訓中獲得的,而非源自成功的經歷。失敗教我們學會謙卑,讓我們學會向他人尋求幫助和指導。同時,我們也懂得允許他人犯錯。

 

    堅定信念才能主宰自己。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就很容易對自己妥協。如果不清楚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立場,就難免被別人更堅定的聲音所左右。我們心中的價值觀含糊不清,我們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這時我們就很容易被別人說動。在人生的經歷中,我們一步步認清自己是誰。每一步的努力讓我們的信念更堅定。

 

對幸福的理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去化解生活的浮躁、扭曲、偏見,在那些不經意間讓生活充滿生機,溫暖代替寒冷。生活沒有在逗誰玩,所有的糾纏和折騰,都是自己拿自己開涮,在內心世界裡,和自己糾纏不休。那些不期而遇的煩惱,許多都是自己對自己的懲罰。活好心底的樸素與平和。#延參法師水月集#

 

禪是禪非:1、把心放平,你就上善若水;把心放輕,你就自在的如雲。2、讓別人舒服,你就是經營者;別人讓你舒服,你就是消費者。3、想要優秀,你要接受挑戰;想要儘快優秀,就要尋找挑戰。4、修行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看你放下了什麼。5、慈善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高貴的品質。

 

佛教微博經典:你不清楚為什麼而忙,就會忙不到點子上而浪費時光。你沒有大事可做,就會在小事上糾纏不休而忘了前行。你心中沒有夢想,就會把蠅頭小利當成追逐的對象。你不知道心中的嚮往,就會心裡沒底越走越心虛。你不能成為心靈的主人,就會淪落為外在情物的奴隸。

 

佛教微博經典:時間很短,天涯很遠。往後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自己安靜地走完。倘若不慎走失迷途,跌入水中,也應記得,有一條河流,叫重生。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長;任何去處,都是歸宿。那麼,別來找我,我亦不去尋你。守著剩下的流年,看一段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延參法師:看世事,別堵了。看人間,別冷了。看別人,別矮了。看自己,別高了。看古今,別淺了。看人生,別窄了。

 (917)

 

用禪的精神去承擔。的精神是承擔,禪的精神是當下,禪的精神是不二。當下、承擔,這個問題是我們眾生、我們所有生命所共有的,所以我們必須共同來面對,共同來解決,共同來負責任,誰都沒有權利去指責別人,誰也沒有權利去推卸責任,所以這個世界的凈化、生命的升華跟我們每個個體息息相關,這就是禪的精神,禪的承擔。

 

      人生難得是無為。人生苦短,百年一瞬,我們無法要求大家都有一樣的成就,卻可以希望人人都不把生命和精力,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最最不應該有的行為上。沒有這些本應該沒有的行為,沒有這些劣跡和笑柄,沒有這些罪過和低級下作,即使你的成就極有限,起碼你還是正直地正確地正常地從而是心安理得地度過了一生。

 

      看淡自我心態決定生活的質量。世態炎涼,無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靜聽大海潮起潮落,笑看天邊雁去雁回。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以平常心對待無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榮辱與成敗。在紛擾喧囂的紅塵,亦能簡單明約,空靜安然地享受生命與生活。

 

      逆境是鍛造生命的熔爐。在逆境中,我們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弱點。這是我們身陷逆境的原因之一。我們被弱點擊中,脆弱的品質完全暴露,這正是我們審視人生缺憾的好時機。即使產生一時的抱怨,不要緊,這時的抱怨是我們吐故納新所吐出的廢氣。當廢氣釋放完畢,我們仍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人生的拐點便很快出現。

 

      道不同不必強求。人與人,往往不過一個緣字。有些人你說了千言萬語他還是不能理解你;有些人你一言不發他還是和你心心相印。所以,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道不同,那麼,各走各的道,何必非要說服對方?人與人,不必強求,不必刻意,不論如何,乾淨利落,最好。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為懂得,所以慈悲。這個懂得,其實就是高出一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所以,你可以俯看別人。因為懂得,所以,無論你是窮困的,還是富有的,無論你是老師,還是服務員,你都能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心存悲憫。

     禪是禪非:人生何必太清醒?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處事要三分為己,七分為人。對朋友要三分認真,七分寬容。對家庭要三分愛,七分責任。看文章,三分在看,七分在品。人生就是掂量著來,適時的糊塗會讓你的生活樂趣無窮。

 

恆唯法師:包容是一種美德,忍讓是一種豁達,善良是一種給予,這些都讓我們的生活定義為清凈的幸福,吉祥。擁抱吉祥,是生命真摯的迴響。踏實地走在歲月紅塵,呼吸之間,已見生命的安詳。

 

禪是禪非:以出世的心態做人,以入世的心態做事。「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裡還會有什麼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恆誨法師: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寬闊之心,包容對不起你的人。以不變之心,堅持正確的理念。以喜悅之心,幫助須幫助的人。以放下之心,面對難割捨的事。以美好之心,欣賞周遭的事物。以真誠之心,對待每一個人。以感恩之心,感激擁有的一切。

 

釋道成:能容納萬事萬物的人,一定平靜,胸中亦存萬千氣象,此謂有容乃大。其實光有容還不夠,還要善化,化一切在自己的語默動靜里,無論所遇的好壞順逆境緣,都以智慧而化為能力,以慈悲而化成修為,以品格而化為光輝;兼收並蓄其養分,如蓮花一般靜靜盛開,在世如花,芬芳自他。

 

 (916)

佛緣是一種美好的信念。佛緣,是心中的信念。佛祖有言,地獄天宮,皆為凈土,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當你痛苦的時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恆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戰勝痛苦,這是一種信念。可以說信念主導著我們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間。擁有美好的信念,便是與佛有緣。

 

     做人如斯者上善若水。水是謙虛淡泊的,她始終低到塵埃里走路,從不張揚。她隨圓就方,謙虛安定,韌性十足,從容面對外界的打擊與壓迫。她內勁十足,奔跑不息,勇往直前,為實現目標持之以恆。她的謙虛圓融,她的勤奮執著,她的隨緣就勢,她的利於萬物的服務精神。她容納百川的深沉淵遠,她立身處世的持平正衡,似乎至私而起無私,如天地之道。思之,仰止。

 

     信息化讓我們變得更被動。信息化和全球化讓我們馬不停蹄地去了解我們沒有必要了解的東西,知道得太多了,所以我們不停地忙碌奔走。我們的眼睛沒空,我們的嘴巴沒空,我們的鼻子沒空,我們的耳朵沒空,我們的大腦更沒空。當我們被這些不必知道的事情攪得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我們已經停不下來了,最終,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失去了自己。

 

     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人生。面對同樣一件事,我們可以有非常多的心態。如果我們選擇了包容和安祥,我們的日子就被「定格」在包容和安祥的狀態;如果我們選擇慈悲,我們的日子就被「定格」在慈悲的狀態;如果我們怨恨,我們的日子就被「定格」在怨恨的狀態;如果我們嫉妒,我們的日子就被「定格」在嫉妒的狀態。

 

禪是禪非:人和人本是一種緣。疼愛你的人,你的冷暖他樣樣皆知;牽掛你的人,你的苦樂他感同身受;懂得你的人,你的舉手投足他深深領會。有緣的人,縱使天涯也如咫尺;無緣的人,近在咫尺遙如天涯。緣是前世修來的。今生相遇相知的緣份,不可思議。珍惜,把握。善待與你有緣的人。

 

延參法師:對生活客觀的認識,才是對生活的尊重和理解,能夠在煩惱中覺醒,擺脫世俗的紛擾,達到一種平和的心境,相逢人生是善緣,了卻紛紛虛妄心,生命刷新著生活的活力,不管旅途如何艱難,拓展自己戰勝困難的能力,一份心地的樂觀和寬闊,才是人生真正的保障,就算是逆流而上。

 

禪是禪非:1、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棄」。我們不是以慾望來禪坐,而是為了放下。2、惟有當你能夠使你的心超越樂與苦時,才會尋找到真實的平靜,那才是真正的平靜。3、無論你多喜歡某件東西,都應該反觀它是不穩定的(無常的)。--- 泰國高僧 阿姜查

 

恆唯法師:幸福人生是生命之樹成長的過程,每一次挫折都是豐富的養分,坦坦蕩蕩的經歷,明明白白的度過,隨之就會有挺拔的氣質、無畏的勇氣、不屈的個性和堅強的鬥志;幸福人生是生命之火燃燒的過程,經歷過的每一次喜悅都是蓬勃的火苗,淡然自若而處之,平和安靜的忘卻。

 

禪是禪非:做人要一半聰明一半糊塗,把聰明的眼光對向自己,對自己的缺點錯誤,一定要心如明鏡明察秋毫,一點不能馬虎放過;把糊塗的目光對向別人,眼中看不到別人的對錯得失。即使還做不來看不到,那至少要學會心裡有數嘴上不說。說了,就是傷害;不說,那是寬容。

 (915)

 

幸福應該是可持續性的。長久的幸福並不是短期滿足感的副產品。那種取巧的嘗試並不能為我們賺取幸福。那幸福究竟在哪裡呢?當我們安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我們就能觸摸到幸福。當我們更少地為個人問題苦惱,更多地去關注別人的需求時,我們就能感知幸福。

 

      痛苦是必要的歷練。痛苦來自於恐懼,是我們極力想要避免的情緒,但它又是我們必要的歷練。有時,我們被它徹底打敗,有時,它又幫我們充實自我。它讓生活的質地變得厚實。我們自己經歷過的痛苦可以作為別人的前車之鑒,我們的經驗可以作為別人的渡海之舟。

 

      勤奮拓展生命的寬度。勤奮不只是針對某一件事情的行為狀態。勤奮貫穿於我們的行動始終,甚至每時每刻。勤奮讓我們在每一瞬間都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就像辛勤的蜜蜂,忙碌於花叢中,不斷釀造著人生營養豐富的蜜。勤奮為普通人所擁有,為奇特人所開發,為享樂者而拋棄。

 

      做快樂的普通人。尋找做普通人的快樂,就是讓智慧作暫時休息,不要有太多的思想,想像一個農人剛忙碌完一天的農活,回到家,溫一壺酒,炒幾樣可口的小菜,除去風塵勞頓,然後美美地睡上一覺。這就是普通人快樂的意境。忘記時間的存在,快樂就時刻相伴在你的左右。

 

      對他人寬容 你能收穫愛的禮物。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現狀,放手那些我們想去改變的人,這需要成長,需要耐心,需要寬容。我們總是禁不住遐想聯翩,「要是他能改變」,「如果我有一份更好的工作」,「如果我的孩子能成家立業」……以為這樣自己就會更幸福。事實上,每時每刻,我們心中都裝著幸福的種子。學會對一切寬容,就會滋養這枚幸福的種子,讓它成長。

 

恆愚法師:淡泊的人生,如一株幽蘭,靜靜地生長,默默地開放。綻放不與百花爭艷,只為不辜負了這一趟寶貴的生命。遠離塵世的喧囂,獨居幽處而從不寂寞,與世無爭而又從不孤芳自賞。無論你看與不看,我都在那裡,不悲,不喜。做人如蘭,煩惱和憂愁會隨風飄散,幸福和快樂會到處瀰漫。做人如蘭,淡泊無爭。

 

恆愚法師:人生無常,成敗榮辱,起伏跌宕。每個人在成長中都避免不了受一些傷。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在風雨中成長,在磨礪中堅強,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它往往是一點一滴的累積。失與得之間的感悟也是一點一滴的品嘗。

 

延參法師:生活的所有提醒,不是把人生活成陌生,用一種心地的寬厚和溫和,去面對這世間的變幻莫測,去突破那些自以為是,或者說自己總以為。用一種平和,活出人生的冷靜和思考,能送遠的送遠,能看淡的看淡。

 

佛教微博經典:年復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復一日你放下了多少,千方百計你得了多少,精打細算你失去了多少,求而不得你煩惱了多少,斤斤計較你結怨了多少,貪心不滅你造惡了多少,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臨命終時你帶走了多少。

 

禪是禪非:懷善念,行善舉,必得福報。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修菩提心,做好人,說好話,行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一念之慈,萬物皆善;一心之慈,萬物皆慶。心懷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遠離邪惡,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改命、修福、避禍。

 

 (914)

 

幸福應該是可持續性的。長久的幸福並不是短期滿足感的副產品。那種取巧的嘗試並不能為我們賺取幸福。那幸福究竟在哪裡呢?當我們安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我們就能觸摸到幸福。當我們更少地為個人問題苦惱,更多地去關注別人的需求時,我們就能感知幸福。

 

      痛苦是必要的歷練。痛苦來自於恐懼,是我們極力想要避免的情緒,但它又是我們必要的歷練。有時,我們被它徹底打敗,有時,它又幫我們充實自我。它讓生活的質地變得厚實。我們自己經歷過的痛苦可以作為別人的前車之鑒,我們的經驗可以作為別人的渡海之舟。

 

      勤奮拓展生命的寬度。勤奮不只是針對某一件事情的行為狀態。勤奮貫穿於我們的行動始終,甚至每時每刻。勤奮讓我們在每一瞬間都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就像辛勤的蜜蜂,忙碌於花叢中,不斷釀造著人生營養豐富的蜜。勤奮為普通人所擁有,為奇特人所開發,為享樂者而拋棄。

 

      做快樂的普通人。尋找做普通人的快樂,就是讓智慧作暫時休息,不要有太多的思想,想像一個農人剛忙碌完一天的農活,回到家,溫一壺酒,炒幾樣可口的小菜,除去風塵勞頓,然後美美地睡上一覺。這就是普通人快樂的意境。忘記時間的存在,快樂就時刻相伴在你的左右。

 

      對他人寬容 你能收穫愛的禮物。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現狀,放手那些我們想去改變的人,這需要成長,需要耐心,需要寬容。我們總是禁不住遐想聯翩,「要是他能改變」,「如果我有一份更好的工作」,「如果我的孩子能成家立業」……以為這樣自己就會更幸福。事實上,每時每刻,我們心中都裝著幸福的種子。學會對一切寬容,就會滋養這枚幸福的種子,讓它成長。

 

延參法師:別把煩惱看得如此傷人,人生需要承擔這些責任,在負擔之中超脫,在迷惑當中覺醒和超越,那些突如其來的閑言碎語,無時不在的是是非非,何嘗不是生活的另一種親近和滋味,人生旅途皆如此,人我是非懶得聽,活好人生的平常:心安,氣順,忘懷。

 

恆庄法師:這世間從來就沒有適應腳走的路,每個人向前,從心地到生活,需要去磨平那些磨難,歷練那些憂患,是路都需要用腳去踩出,有了腳,才有了路。一份良好的心態去迎接生活的忠告,更要鼓勵自己生活的信念,面對任何煩惱,也不必要動搖。

 

禪是禪非:人要有水的性格:至高思遠,及低有容,靜乃自清,動則奔放,心有所向,可滴水映日,也海匯萬源,潤澤萬物,滋養生命,通達八方,融貫天地,寒可冰清,烈火升華,雨能傾灑,雪有潔白,入地思噴涌,在天意飄泊,博大不拒涓流,卑微充滿靈性,百轉千回,寒暑不畏,不失目標,海是方向。

 

佛教微博:隨遇而安,這是佛教的心態,隨緣,不強求。心常安穩,不執著。楊冪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其實我們的煩惱都是因為我們強求來的,如果不去強求什麼,心裡就少了煩惱。不強求,並不是不努力,一樣的努力,只是不強求。心平氣和地去做。

 

佛教微博:有希望的人,是對命運不屈服的人,總會給自己一個希望:沒有什麼大不了,明天還要很多的希望,總是給自己一個活著的理由和希望。但是人世間總是有很多懦弱的人,用淚水、埋怨去面對命運,結果那些悲觀消極的思想只是讓自己的命運更加灰暗。人生啊,來也一笑,歸也一笑。

(913)

 

運氣再好抵不過實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可能會坐吃山空、長相好的人抵不過歲月的流逝、氣場再好沒有真本事隨從也會走光的、運氣並不會永遠站在一個人的左右,但是靠紮實的頑強獲得的成就卻是最實在的,也是最能讓人心安的。

 

     對他人的態度影響你的生活品質。對待每一個人的態度,都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品質。不管他是可愛的人,還是自私的人,是卑微的人,還是尊貴的人,我們用心展現出自己應有的姿態。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給生活一個微笑,給出我們心中的愛,我們將會發現,生活的道路上隨處都有值得我們去微笑、去愛的事物。

 

     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緣,是心與佛的交流。學佛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無處不在,修佛不在表象,而在內心。佛不是要我們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並不能代表本質的相同。佛是心靈打造的幻象,太過於執著外在,反而會迷失其心。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

 

     行善源自向善之心。行善源自向善之心而見諸一言一行之間;真心行善,當是無所挑揀、時時處處地動善念、講善言、行善事。佛教《金剛經》講,行善濟貧當「無相布施」,做善事助人,心中不要有我在幫助別人的念頭。他人的誇獎,不過是過眼雲煙;金字招牌終將腐朽。真正行善之人並不在乎這些功名利祿,相反,他們行善不僅不圖回報,甚至在因行善而被人詬病、誤解、詆毀時,仍能行善不止。

 

      痛苦是自己招來的惡緣。待人處事,必定要「聲色柔和」,不可誇耀自己的才華或驕傲自大。若不謹言慎行,往往會招來他人的嫌怨,明明在群眾中,卻會被人排斥、距離拉得很遠,因此覺得孤單寂寞。像這樣實在是很不快樂的人生,也是失敗的人生;而這都是因為自己的過失,所招惹來的眾怨。

 

禪是禪非: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所謂放下,就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慾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風起時,笑看落花;風停時,淡看天際。懂得放下,生命才會更加完美,不以得為喜,不以失為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恆唯法師:不要漠視自已的平凡,也不要小看生活中的平凡,心態平靜下來,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想問題,做事情,及時清掃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慾望,輕裝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和辛勤工作中找尋快樂,這樣你就會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品嘗到平凡中那成功的甘甜。 

      禪是禪非: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鏡。其實人生何必太清醒?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處事要三分為己,七分為人。對朋友要三分認真,七分寬容。對家庭要三分愛,七分責任。看文章,三分在看,七分在品。喝酒要到三分醉,七分醒。三分…七分…,不過是人生的掂量。

 

禪是禪非【人生三得!】「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1、沉得住氣,是睿智的彰顯,是理智的沉澱,是成熟的標誌。2、彎得下腰,就是做人要低調謙卑,海納百川,能屈能伸。3、抬得起頭,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中,都要保持一種樂觀進取的心態。

(912)

 

 成功把握命運的秘密  虛懷若谷的心態。一個真正懂得珍惜生活的人,不會因一時的失敗或勝利而自卑或自傲。失敗了,他會尋找機會,會在實踐和現實生活中學習;勝利了也會以一種虛懷若谷的心態不斷學習,所以他會成功地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人生的啟示來自希望的鼓舞。對生活而言,與生命所企求的只有希望。同時要堅定信心,尋求樂趣,在痛苦中表現剛毅,在逆境中表現勇敢。從工作求經驗,從事實求進步,培養深厚的力量,努力地使自己的心智充實,超越世俗的一切,自求安定。

 

       為他人的利益而高興。我們為什麼難以做到隨喜功德呢?原因是嫉妒心、自私心理在作怪。為他人的利益往往高興不起來,主要是我們的心胸太狹窄了。普賢菩薩的第五大願「隨喜功德」,就是對治嫉妒、自私、狹窄心量的最好方法。菩薩道為什麼說難行了呢?因為菩薩道的特點是完全犧牲個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去成就別人。

 

      讓心靈先抵達目的地。當你覺得沒有安全感的時候,當你覺得前途未卜的時候,不要停下來,向前走吧,盡自己的所能努力奮鬥,去看看未來究竟會怎樣。如果你有夢想或願望,那就先讓心靈到達那裡,然後就朝著那個地方,腳踏實地,採取出行動。

 

      否定與自我否定。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擁有很美好的理想,但因為種種原因,總有人不斷掉隊、迷失。只有那些不斷修正、不斷重新發現自己的人,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強者。否定,是壓力,也是動力。它在讓人沉淪的同時,也能讓人更加清醒。所以說,一個人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是需要否定和自我否定的。

 

生活的質量,不是去追逐心地以外的附加條件,去經歷那些生活的悲喜和哀傷,不要讓煩惱障礙,用一份豁達,去化解那些煩惱的傷害,並不是擴大那些煩惱的不安,平靜的看待生活,有冷就有暖,有雨就有傘,有鳥就有樹,人生不是機關算盡,而是心地敞開。#延參法師2015開示#

 

生活的每一天都應該是一種新的收穫,這一天天的經過何嘗不是一天天的啟程,打破自我限制的思維,我們並不是去征服生活,而是找到自己生活的更好方法,化解那些生活的複雜,而不是讓那些煩惱在生活里瞎鼓搗,活出生活的活潑,能承擔承擔,能放下放下。#延參法師微禪話#

 

禪是禪非:當今社會沒有推行因果教育。如果真正讓每個人都知道因果是真實的,那犯罪率可能一下子就降低了。現在我們的道德教育,這個道德里如果沒有因果關係的話,那道德就是空洞的。講道德的同時明白因果,種什麼種子就得什麼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明白這個道理,那我們的道德就不是空虛的。

 

延參法師:生活的方向總是向前,當自己無法承受壓力的時候,最不可以選擇逃避,記得告訴自己,不和往事糾纏,不和閑事較勁,選擇相信努力,選擇能夠堅持,人生就是一場實踐,樂觀代替悲觀的信念轉換。觀自在,能夠積極與覺醒,才是自在。

 

我們時刻都在失去,失去時間,失去生命,失去財富,失去機會。我們努力的想去擁有更多的精彩,可惜只有兩隻手,所以必須學會選擇,學會放棄。要清楚哪些是我們不需要的,如果心的慾望太大,什麼都想抓,可能最後什麼也抓不牢。選擇和放棄,輪迴路上始終與我們如影隨形。

 (911)

      有三種東西必須注意:有三種東西必須控制:情緒、語氣和行為;有三種東西必須思考:生命、死亡和永恆;有三種東西必須摒棄:罪惡、貪婪和背叛;有三種東西必須避免:懶惰、野蠻和嘲諷;有三種東西必須挽救:信仰、和平和快樂;有三種東西必須尊敬:宗教、自尊和仁慈。

 

 以積極豁達的心態面對命運的安排。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旦你的心門打開了,心態調好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捫心自問,怎麼樣舍才是最好的?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扭轉思維,順境也好,逆境也罷,現在我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如果我們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始終以積極豁達的心態來面對命運的安排,就能法喜充滿,日日是好日。

 

       把握現在會成功。人常沒來由的為自己的健康、家人、收入、名聲及財產煩心,他們想掌握變化萬千的事物,愈是擔心自己的未來,愈會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信心,養成自私的慾望。一個老是想改變自己生活狀況的人是無法領悟何謂平靜安寧的心。與其浪費多餘的精力為將來擔憂,不如把握此刻可以做的事以充分發揮潛能。

 

       用奉獻的態度獲得感情才是最崇高。真正的感情應該不是佔有,而是一種奉獻。但是,一般人卻不容易做到,總是以一種嫉妒的心理來擁有感情,甚至於用一種永不滿足的態度來爭取感情。這種感情並不純潔,真正的感情應該從奉獻中獲得,因為用奉獻的態度獲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自己。人的一生,誰身上都難免會有缺陷,誰都難免會有失誤,誰都難免會遇上尷尬的處境。有的人喜歡諷刺不幸的人,越是譏諷別人的人,心理越失衡。當別人遇到不幸的時候,人們要學會伸出友愛之手去幫助他人。這樣,當自己遭受不幸的時候。別人才會幫助自己。

 

#延參法師新春普茶開示#生命的責任並不是要比誰強,而是要學會生命的獨立,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所有經歷的生命狀態,不必要計較,更不必要加重生命中痛苦的成分,生命雖然不拒絕眼淚,但不能再悲情中沉默,生命需要擔當,需要笑對人生。

 

學誠法師:智慧是調伏自己的煩惱,慈悲是調伏他人的煩惱。執著於他人的事,是智慧不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是慈悲不夠。當自己心力不足時,談不上自利,也無法利他,要做的應該是好好培養自己內心的善法力量。佛法不是說出來的,更不是想出來的,而是修出來的。

 

學誠法師:我們內心中佛法的力量不夠的時候,就容易隨著煩惱而轉;往往,煩惱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又著急去對治眼前的問題,執著於一點,急求果相,卻覺得用不上功。猶如戰士與敵人斗,實力差距很大時,失敗的原因不是某一招式,而是整體水平不夠,所以要去努力的方嚮應是踏實訓練,讓自己更具實力。

 

恆唯法師:善良是一筆無價的財富,美德本身就是一種豐厚的報酬,行善積德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人們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而我們自己也需要善良。讓我們用善良來豐富人生,用善良來標示我們的人格魅力,用善良來撰寫我們生命的歷史。

 

恆誨法師:別讓煩惱支配了自己的生活,要時刻記住生活的主流是開心。不要為某件事或某個人而錯過花開的季節。每天都有明媚的陽光,每天都有花兒開放,世界一直都很美麗,感覺不到美麗,是心情不夠明朗。

(910)

 

1.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2.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3.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慾。4.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未來同在。5.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起心緒波動,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聖嚴法師

 

與其華貴外表,不如高貴心靈;與其讓人艷羨你的位置,不如讓他仰慕你的人品;與其追逐萬千財富,不如修鍊橫溢才華;與其爭奪炙手權力,不如提升內在能力;與其凡事不濟靠撞運氣,不如夯實根基胸存志氣。心靈、人品、才華、能力、志氣是別人無法搶去的,你可以用來主宰自己,其餘皆是浮雲,不足為道。

 

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我不再為別人對我的看法而擔憂。此後,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我認為對自己最好的事。只有在我們不需要外來的讚許時,才會變得自由。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而不會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諷人之缺,責人之誤。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後,蘊含的是愛心和堅強,是挺直的脊樑,是博大的胸懷。

 

絲毫必爭,己對人錯,是很多人對某些事情的第一反應。但有時候吃虧是福,這福說的就是智慧,是一種大氣。人只有大氣才能達到心境通達,心境通達是一種通透的智慧,這種智慧能讓你擺托心靈上的束縛。何必在乎別人怎麼看,何必去跟別人解釋你為何代人受過,修鍊心境就是修鍊人生。

 

延參法師:人生向前,需要清楚一個道理,最輕的是煩惱,最重的是歲月。多少銘心刻骨的傷痛,在記憶里都是很淺很淺,在寬闊的世界裡,落花人獨立,自己人生信念的堅強,很重很重。

 

禪是禪非:人生如棋,繁華迷眼,面對名利的誘惑,面對是非的糾纏,需要一定的智慧,否則便會誤入歧路。有智慧的人,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巔不失態,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亂花中不迷路,能淡定從容地對待成敗得失、榮辱沉浮。有句俗話說的好,能駕馭自己的人,才能駕馭命運,駕馭自己的人生。

 

傳喜法師: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經》中說,柔弱乃尊貴之相,長久之相。中國古人對水的讚美,源遠流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海地勢低,故能海納百川。現代社會往往提倡強食弱肉,讓我們學做石頭,其實強硬是死之相。水雖柔,但能滴水穿石,而鋼刀易折。因此,心應調柔。

 

恆路法師:我們說「臉上無嗔真供養,口中無嗔出妙香」,不容易的。你要微笑待人,第一個訓練先微笑,不準發脾氣。如果老是看別人的缺點,那關係就越來越僵。要多結善緣,能夠消除惡緣。你給人歡喜,寬宏大度,什麼事都能迴光返照,懺悔自己的業障,那人際關係就會改善。

 

恆復法師:佛說:「一切法得成於忍」,忍得淡薄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憾。事來最要忍事過又要忍。不怕百個忍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雲消,一忍萬禍皆灰燼。貴在忍,記住百忍便成金。凡事應以忍為貴,大事化小小無蹤。能有修養謂之勇,處世溫柔最有用。

               (909)

 

煩惱如何傷人,在於自己的態度,是對生活彬彬有禮,還是對生活固執傲慢,更不要偏執的認為生活調侃了誰,與生活相處,是交流,不是拒絕,或者需要包容別人的過失,原諒生活的缺憾,能夠用內心的堅定支撐著人生向前活,不是消費生活,而是學會適應了生活。

 

心靜,是生活中自己平心靜氣的顯現、是自己笑看風雲的舒暢、是自己洗心革面的超然。靜心如水,不是波瀾壯闊般的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地駕馭風帆,而是猶如紋絲不動的潭水一樣,靜謐安詳卻慢條斯理的漣漪。如此,靜心如水。往往是靜水深流所表現出的一種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每條路都是一次冒險,每個地點都是一場奇遇。心態安好,則幸福常存。人生,依一份溫暖前行,該有多美。人與人之間,多一些關懷相隨,該有多美。於無聲處,拾一顆純樸的心,做一個善良的人,該有多美。寂寂流年裡,學會做一個感恩的人,又該有多美。

人達到了無欲無求的境界,就能夠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無為而無所不為,有所不求而又所追求,這才是「無求」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既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心態。這樣的心境需要時間的磨礪,也需要人生的錘鍊。

 

眼睛純凈,就能看到真的東西;心靈純凈,就能聽到真的聲音。惜緣、惜愛、惜情、惜己,凡事不求十分完美,差不多就行。慾望過多總會累心,越是看重的東西,往往越是成為牽制你的繩索。心要寧靜更要淡泊,淡泊才能做個真我。人之容顏在於心態,心態隨和,容顏才能舒展。

 

禪是禪非【人生十項修鍊】一、苦到舌根吃得消;二、煩到心亂耐得住;三、困到絕望行得通;四、屈到憤極受得起;五、怒到髮指笑得出;六、急到眉燃定得住;七、喜到意滿沉得下;八、話到嘴邊停得住;九、色到情迷站得穩;十、財到眼前看得淡。

 

佛教智慧:世界上有什麼是所有人永都需要的?幸福。因為無論時代如何進步,物質如何豐富,人的慾望永遠都無法得以滿足,煩惱、痛苦永遠都會伴隨著我們。我們誰都無法擁有了無煩惱的人生,我們最多能做到的是:面對一次次煩惱,超越一次次煩惱。人生就是一場路過,我們只需要身心無滯地走下去。

 

佛教微博經典: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坦然地去承擔。如果我們時時能用感恩的心來看這個世間,用慈悲的心來待人接物,那麼,這個世界無處不是美好。還是那句話說得好,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

 

恆誨法師: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包容性不強,想不通的看不透的太多。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自己的內心缺乏應有的包容,裝不下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放不下自己的知見和自以為是。即所謂,煩惱本來無,庸人自擾之。

 

恆唯法師:在生活里經歷那些千奇百怪的離離合合,用最溫和的善待,來理解這一切,不必要那腦袋去撞牆來表現生活的真實,適當的時候幽默去轉化命運的苦澀,生活的真的不是拍戲,所有的經過,終究成浮雲,智慧也好,愚蠢也好,何必那麼複雜。

 (908)

 

心態不好,說穿了就是眼光太短淺,心胸太狹隘。心態的態字,拆解開來,就是心大一點。心若每天都大一點,心態還怎會不好?任何事情,總有答案。與其煩惱,不如學會接受。心胸是被委屈撐大的,當許多的不滿都能咽進肚子時,你的心不知不覺就大了,倘若心包太虛,哪還有什麼痛苦和傷害。

 

古人有句話,叫做大道至簡,生活的洒脫在於內心的簡約、寧靜、平和,這是歷盡浮華後的一種覺醒,或者說是去除負擔後的一種輕鬆,也可以理解為是面對人生的一種坦率和真摯,生命原可以簡單的存在,迎接著光明,承擔著灰暗,去掉那些刻意,聽從內心樸素的召喚。

 

打開幸福之門有四把鑰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愛,行中有善。口中有德,就是說話要留有餘地,不對他人施加「軟暴力」;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將心比心,坦誠相待;心中有愛,就是要在心田種下愛的種子,並小心地呵護它成長;行中有善,就是人到哪裡,就把愛帶到哪裡。

 

      一個忙於工作的人,可能難以用整天來課誦及禪修,但可以利用工作期間透過自己的心去修行,例如:第一、以一個良好發心來看待自己的工作,工作時也要保持心不散亂,隨時都保持在對當下的覺知中;第二、具備慈悲的心;第三、千萬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蔣貢康楚仁波切

 

人到無求品自高,是清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撰的一副聯書,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裡說的「無求」,是告誡人們要捨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恆愚法師:人生在世難免會受許多委屈,別因此難過,一個人越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就越多。要使生命獲得極致與精彩,就不能太在意,別讓它們揪住你的心、擾亂你的生活。智者懂得隱忍,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你會在寬容中壯大。當你對那些無聊的事一笑置之時,你只要沒有被傷害,那些所謂的傷害也就不是傷害了。

 

生活中的煩惱,本身並不能把生活怎麼樣,真正產生傷害的是揪住煩惱不放,甚至增加了生活的曲折,讓心無處安放,真正把人生活成了苦海無邊。清醒的認識人生在世總有那些傷感的坎坷分布在旅途,生活的佛法,在於如何去對待如何去認識,活出對生活的責任,讓心地成為一種光明效應。#延參法師開示#

 

人生這一程山水,所有的經歷都是對心地的歷練,如何化解痛苦,如何積澱厚重,這人生不是活給誰看,那些過往的是非糾纏,早已化作內心的淡然,守好自己的心地,規範好自己的笑容和眼淚,生活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平靜的能力,是一種平衡的能力。#延參法師禪話人生#

 

恆唯法師:來著世界走一趟,活了一場自我,到最後不得不面對無我,如果說自己對自己好一點,莫過於勸自己大度一點,生活的意義就在於自我心態的完善,就如同什麼樣的眼光看待人生,你就會收穫什麼樣的人生質量,生活不應該是一場沉重,那麼所有的壓力,應該是人生向上的台階。

 

佛教微博經典:一花一世界,一夢一輪迴。念念觀自在,煩惱即菩提。每一天都是開端,每一分鐘都是起點,從現在開始,每一個念頭中去掉自私,去掉一點嫉妒,去掉一點是非,去掉一點得失,每一念都會給你培積無量功德。

(907)

 

 

諸事放下,一切皆勝。放不下,自掙不脫。一個人,能釋懷,才能釋然,能在內心修籬種菊,自不必避車馬喧囂。走千里萬里,逃不出自我的喧囂,就逃不開塵世的喧鬧。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

 

隨緣心令我們洒脫;平常心讓我們從容;慈悲心幫我們積善;感恩心使我們幸福;因果心讓我們明理;忍讓心令我們快樂;超脫心使我們淡然;修行心給我們智慧;質樸心讓我們純粹;自知心使我們清醒。2015年,願大家都能修持一顆隨緣、平常、慈悲、感恩、忍讓、超脫、質樸、自知、自在的心。

 

一件事情的發生,衡量不出一顆心的淡定,而一顆心的淡定,卻能影響一件事的解決結果。一個人的深度,衡量不了一顆心的從容,而一顆心的從容,卻能彰顯一個人的深度。

 

淡定從容,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意時不自傲,失意時不自卑。面對別人的誇讚和外來的誘惑,能保持清醒的頭腦付諸一笑;面對朋友的背棄、希望的破滅也不會有過多的痛苦。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不為明天是否下雨而憂慮,只是心平氣和地過好今天。因為淡定,所以從容;因為從容,所以優雅。

 

回到適當的位置,回歸一種秩序,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時,就不會去妨礙別人,系統中的每一個人,都得到自己的位置和空間,就可以自在地運作;沉澱下來,不斷回歸秩序,越來越整齊有序,回歸秩序如同經歷一場凈化,朝向更大的空間。

 

禪是禪非:人生最寶貴的不是時間和金錢,不是權力和地位,不是名譽和事業,而是親情和友情。親情和友情是千百年修來的緣,在大千世界紜紜眾生中,能相親、相愛,相見、相處,是多麼難得的緣份,願每個人都能珍惜這份緣份!緣到,報之以歡笑;緣散,報之以不厭。

 

佛教微博: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謂「心如虛空」,就是放下頑強固執的己見,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讓心柔軟,這樣我們才能包容萬物、洞察世間,達到真正心中萬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隨心通達,運用自如。

 

禪是禪非:智慧由聽而得,悔恨由說而生;沒有口才又不守沉默的人,會有大不幸。記住,蒼蠅飛不進閉著的嘴裡。君子話簡而實,小人話雜而虛。不必說而說,這是多說,多說要招怨;不當說而說,這是瞎說,瞎說要惹禍。多思考,少發言。勿過於依賴語言的功能,卻忘了沉默的力量。說話出自天性,沉默出智慧。

 

恆唯法師:生活永遠是一種教育,而不是教訓,在生活里去實踐那些曾經的疑問,或者是來修正從前的誤差與偏激,減少那些盲目茫然和盲從,就像這歷史,從來是以動態的方式前進,所以從來也不適合那些僵硬的理論,生活就是現實的具體,知之不如行之。

 

恆誨法師: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何必事事那麼在乎,更不必處處那麼計較。人這一輩子,不過百年,沒必要過份苛求什麼,奢望什麼,做你想做的,愛你想愛的,努力過好每一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遠望天邊雲捲雲舒。苛求太多,煩惱就多,奢望太多,痛苦更甚。

 

 (906)

 

 

人生是一種承受,我們要學會支撐自己。人的成長,在於學習,也在於經歷。人的修養,在於領悟,也在於靜修。人的幸福,在於得到,也在於放下。人生秘訣,在於別人,也在於自己。對於過去,不可忘記,但要放下。因為有明天,今天永遠只是起跑線。

 

路徑窄處,留一步讓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品。與人方便,也就是與己方便;給人餘地,也就是給己餘地。能受苦乃為真志士,肯吃虧不是痴愚人;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

 

讓自己自私的心一次又一次地死去,換來的就是一次又一次靈魂的復活,因為,只有放下自己,才能夠看到境界中升華的滋味。如果,將過去抱的太緊,就會騰不出手來擁抱現在。與其傷心回憶,不如微笑遺忘。浮生若夢,浮塵如空,為歡幾何,百轉千折。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將過去抱的太緊,就會騰不出手來擁抱現在。與其傷心回憶,不如微笑遺忘。浮生若夢,浮塵如空,為歡幾何,百轉千折。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願我們都把自己的內心修鍊成愛心,付出才懂得一切的美妙!人生如茶,靜心以對。痛苦是一種毒,我們憎恨它,時間會毫不留情的把一切毫無痕迹的帶走,留給我們的只是回憶。誰也沒有能力留住自己想要的,趕走不喜歡的。我們只有學會珍惜、滿足和面對。

 

延參法師:誰的人生,也是歲月時空的一個過客,生命的意義在於,平靜和希望,在走過這段時空的時候,讓生命更有價值,人生是什麼?相見不易,相識更難,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學會規範那些灰色的思想、負面的情緒,人生在前,時光在後,讓這一場相遇,輕鬆而安穩。

 

恆誨法師:生活里需要快樂,需要幽默,但是,你若不好好學習,不努力去快樂,不努力去幽默,若讓生活幽默了你,那就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了。學著快樂,學著幽默,你幽默了生活,快樂著生活,你也就給大家、給這個社會帶來了開心和快樂。

 

評論古今:快樂的人不是沒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難免會和痛苦不期而遇,其實痛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背叛自己,成為痛苦的幫凶。整理下自己的心情,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不背負太多不必要的包袱,學會刪繁就簡,去除煩躁與複雜,返璞歸真,說能說的話,做可做的事,走該走的路,做想做的人。

 

悟演法師:無論過去發生過什麼,你要相信,最好的尚未到來。即使生活給你一千個傷心的理由。你也要找一千零一個開心的借口,不管這世界多麼殘酷,都要保持一顆釋然的心,用你的笑容冰釋所有冷漠,睡前原諒所有的人與事情,活在當下,少些依賴,照顧好自己,相信前往的路上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

 

恆靜法師:分享了非常好的一句話:當憤怒指責他人對己的傷害,卻恰恰是忽視了自己已經把自己否定。所以常關注別人的錯,莫如擔心自己的過。自已心中無過,眼中也就無他人的錯。他人是鏡,照的是自己的心。

 

 (905)

 

 

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失敗,也勝於在自己討厭的事情上取得成功。所以請把握機會,追逐自己心的夢想,屢敗屢戰,直到成功。勇於犧牲,勇於走出舒適的避風港,一次次搏擊人生。滿載勇氣和激情,直視你的恐懼。堅守自己的夢想,並努力把它付諸現實。

 

我們的情緒,就是那身上經常帶著的種子,不過,那些積極樂觀美好的人,他們的身上總帶著美好的種子,而那些消極負面的人身上卻總帶著糟糕的種子。我們總是不知不覺中,以自己的情緒狀態,在自己的世界中播種,這些種子,一個個發芽,最終長成一片蔥蘢,成為我們的世界。

 

智慧和善良是心靈的良藥,智慧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善良散發著關愛和友誼。用智慧不能尋找到平和的心態,善良卻保持心態的平和。人們都嚷嚷著要找平和,實際上平和就在內心深處。遇事不慌就是把心態放平和了,學會面對,奮鬥進取,把一切淡化,心態自然而然變得平和。

 

不是井裡沒水,而是您挖的不夠深;不是成功來的慢,而是您放棄的快。成功不是靠奇蹟,而是靠軌跡!美好生活要有四度空間:寬度,深度,熱度,速度。成功者的工作狀態需具備五動:主動,行動,生動,帶動,感動。與擁有夢想者同行!與堅定信念者同行!送給奮鬥在路上的每個人!

 

生活,其實很簡單。一份發自內心的微笑,對自己,對他人,對整個世界;一種清淡如水的心態,對苦難,對幸福,對整個人生;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有故事,有夢想,有難以言說的情懷。坐在陽光下,靜靜地凝望,靜靜地聆聽,靜靜地感悟,你會發現:生活,真美。

 

悟妙法師:我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們也期待著一年又一年,循環往複,輪迴不已。生命中有多少起起落落,留待在我們的記憶里和對未來的期盼中,只有接納了無常,我們才會更加珍惜人生的各種如意,新的一年願我們能成為快樂的人,我們快樂,就不會給他人製造痛苦,才能夠給予愛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最為可貴的禮物。

 

恆如法師:每一次和煩惱交鋒,並不是去承受一份痛苦,而是去接受一份領悟,這份領悟比任何東西都寶貴,它能提醒生活的積極,更能堅定對生活的信仰,所有那些受過的傷,包括流過的淚,得與失,苦與樂,都包含在整個生命的全過程里,生命的智慧也都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善待人生,人生才更加光明。

 

恆誨法師:生活中,做不完的事情,停一停,放鬆心情;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生不完的悶氣,說一說,心境寬廣;接不完的應酬,辭一辭,有利健康;盡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還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旅程,緩一緩,漫步人生。

 

恆唯法師:黃泉路上不牽手,奈何橋上自孤獨。要學會用智慧的眼光來洞察人生,思考人生,其實人生原本很孤獨。來孤獨,去孤獨,最後不過是「寂寞梧桐」走春秋。但要學會品味孤獨,享受孤獨。

 

恆秋:世間沒有什麼原因能把你束縛,真正傷害你的是你的貪念和執著,猜疑和嫉妒,生活是一場自我的解脫,真的沒有人能贈送你輕鬆,人生的路本來曲折,如果自己再慌了手腳,那麼等待你的又是一場跌落。

 (904)

 

沒有一個人不渴望別人的讚賞和鼓勵,因為有了讚賞和鼓勵,人們可以發展得更好。讚美別人,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在欣賞與讚美中得到凈化。在這個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學會讚美別人,人與人之間便會多一份理解,少一點戒備;多一份溫暖,少一點冷漠。

 

渡人如渡己,渡已,亦是渡人。看不開,就背著。放不下,就記著。捨不得,就留著。等有一天...背不動了,就看開了!記不清了,就放下了!留不住了,就捨得了!所以說有些事情不要太計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會過去的。珍惜眼前的人,做好眼前的事。一切都是美好的!

 

煩惱對生活的傷害,會讓生活更粗糙更傷痛,生命的覺醒就在於生命堅強的意志,去適應和改變那些苦難,不憂不傷,這一輩子的艱難就是一輩子的功課,不迴避,不妥協,讓生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讓生命的狀態開拓出一種高度和寬度,都說人生是一場緣,也就在於經歷生存之艱難時,活出了人生這一場豐富多彩。

 

一個有智慧的人,不需要太多的裝飾。實實在在地幫助別人,你只要讓眾生過得幸福,讓你的家庭、周圍所有的人過得幸福。你必定幸福啊!台長:你去講人家不好,就是你不好。這個世界上只要講別人不好的人,就是你不好。自己不好才會講人家不好。自己好的人,不會講人家不好。

 

自然地走,自然地忘,不牽強。人生是一種態度,心靜自然天地寬。不一樣的你我,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人生。

 

誰都是歲月長河中的過客,內心的謙卑和平和,才是觀察生活和為人處世的關鍵所在,人生中最大的障礙,來自於自己的固執和妥協,所以常聽人說,人生如戲,能把人生活成一片田園,何苦活成一場追逐,讓那些匆匆流年,有些故事還沒有展開,就已然成為陌路。尊重生活,從善待生活開始。#延參法師新春開示#

 

禪是禪非:不要悲觀地看待生活,更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以為剛開始就看到了結局,許多的一念之間,離結果還是非常遙遠,仔細想一想這人世間,沒有真正的痛苦不堪,也沒有真正的難以忍耐。把握住每一刻的心平氣和,你會發現人世間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值得生氣的事情。

 

人生在路上,壓力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人生可以遠行,是旅途的漂泊,不是心地的飄搖,平靜的觀察生活,正恰似漫步橋頭看水流,這是人生的一種清新,更是一種人生的揮灑,種種過往,隨它是到眼前,還是心頭,由它生動,隨它寂靜。#延參法師禪語人生#

 

六和文化:草木榮枯自有時,萬物從容皆自得。跑得再快,也快不過時光;走得再慢,時間也不會催促。人生活得不是那份風光艷麗,而是如何優雅從容地活著。忙到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的人,常常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忙中有閑、身忙心不忙的人,才是真正的洒脫。人生無需太匆匆,放慢腳步,好讓心靈有個停歇的機會。

 

禪是禪非:人生的幸福和煩惱是等量的,看你如何感受。就像在沙漠里發現半瓶水,如果你說:「太好,還有半瓶水。」你感受到的是幸福。如果你說:「糟糕,只剩下半瓶了」。你感受到的是煩惱。老天給予每個人同樣多的幸福,就看我們能感受到多少。如果你有知足、包容的心,你就會一直被幸福包圍。

 

恆復法師:如果你現在擁有幸福,那麼,請一定要倍加珍惜。今生相愛的人,或許是經歷千百劫才得以相遇。至交的朋友,或許曾在前世無數次共同患難。良好的人脈,是你生生世世結下的善緣。無論金錢財富,還是功名地位,都是輪迴路上行善積德的福報。請務必惜緣,惜福,為自己保持良好的因緣。

 

佛教微博經典:在順境中把握當下是一種功夫,在逆境中活在當下更是一種境界。固執己見,容易進入死角,產生心理壓力,增添身心包袱。轉變一個念頭,容易使人柳暗花明,轉變一個角度,則給思維留一點空間,轉變一下思維,就可使人絕處逢生,轉變一下心態,就可使人以心轉境。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恆路法師:心中澄明,則處處是凈土,心中有礙,則處處是煉獄。人間恩怨與困惑,由心所生。我們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需要一顆清凈之心。有了清凈心,則失意事來能治之以忍,快心事來能視之以淡,榮寵事來能置之以讓,怨恨事來能安心以忍,煩亂事來能處之以靜,憂悲事來能平之以穩…

 (903)

 

 

佛說:年復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復一日你放下了多少, 千方百計你得到了多少, 精打細算你失去了多少, 求而不得你煩惱了多少, 斤斤計較你結怨了多少, 貪心不滅你造惡了多少, 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 臨命終時你帶走了多少。

 

哲學是人生的精華。人生其實就意味著哲學。人生,是一段軌跡,一個過程,既如此,又何必在乎結果呢?而我們所要的其實也就是一個過程。流星划過天際,或許未到地面就已銷聲匿跡,但那剎那間的美麗就能夠震撼一顆心,就能震撼整個宇宙。

 

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覓一片草地,靜靜躺下,感受大地的柔軟,陽光的微笑,藍天的遼闊;掬一捧泉水,一飲而盡,感受歲月的平靜,生命的清澈,靈魂的凈然;擷一片秋葉,默默聆聽,感受風的旋律,雨的呢喃,感受這個人生,這個世界的美麗情懷。心簡單,活著就簡單;心自由,活著才自由。

 

不要帶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惱。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看別人,煩惱起;看自己,智慧生。體諒別人,就會做人;清楚自己,就會做事。人經不起考驗,故不要輕易考驗於人。走入人心很難,走入己心更難。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確定,則當下就定。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一件心事情的發生,衡量不出一顆心的淡定,而一顆心的淡定,卻能影響一件事的解決結果。一個人的深度,衡量不了一顆的從容,而一顆心的從容,卻能彰顯一個人的深度。

 

禪是禪非:有時我們走的太累,不一定是因為走的太遠,可能是背負的太多。有時我們活的太累,不一定是因為我們缺的太多,而是我們要得太多。其實幸福不是一個證明題,而是一個滿足感,因此不能用你的生活質量來證明你的幸福指數,但恰好你的滿足感能透露你的幸福感,所以佛陀言:知足為樂,少欲為福。

 

禪是禪非: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時候,執著於一件事或一個人,常常是自己一廂情願的付出,全然不管對方態度,以為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會有自己所期望的回報。殊不知,有些事情,只有等你漸漸清醒了,才明白它是個錯誤;有些東西,只有等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而時間會告訴你一切真相!

 

悟演法師: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最陌生的也莫過於自己;最親近的是自己,最疏遠的也是自己。 人有兩個眼睛看世間、看萬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看到別人過失,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能看到別人的貪慾,卻看不到自己的吝嗇;能看得到別人的邪奸,卻看不到自己的愚痴。一個人要解脫,首先要學會看清自己。

 

禪是禪非: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你太愛你自己、你太在意自己的感受,所以你始終放不下、執著於別人給與你的評價、傷害和痛苦。如果你是有智慧的,你不忘失你的慈悲心,你就會發現什麼都是可以原諒的、什麼都可以忘卻,原來你盡可以更慈悲。

 

遙遙一段路,苦樂向誰訴,矯情枉受傷,心堵皆自苦。煩惱是什麼,不刪還能等什麼,不要等到煩惱再複製出煩惱,成了心地一片回不去的負面情緒,那又何苦。#延參法師談人生#

 (902)

 

人生,看透不如看淡。不要刻意的模仿別人,做為這個世界上的匆匆行者,每一段人生,都賦予我們對生命的不同理解,也許我們走的並不完美,但也在努力綻放,也許會有迷失,但不要抱怨,沒有路可以重走,沒有人可以重來。

生命取向要高,生命力量要大,生命體驗要深。取向高則不肖於低級趣味,方能無窮盡地奮鬥下去;力量大則不輸給恩怨情仇,才能為天下蒼生謀福利;體驗深則不滯留膚淺貧乏,便可挖掘深邃豐富的生命內涵!高處著眼,大處處世,深處用心,心眼通明,處處自在!

尊重是一種做人的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姿態,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所以,做人一定要拋開自大的姿態,從高處走下來,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同時,做人處事六原則:一要守本分。二要守規矩。三要守時限。四要守承諾。五要重方法。六要重效果!

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不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就有這種厚實的歷煉做基礎,這樣,遇事待人,言語行動才不會輕浮,進而做到「矢不輕發。」 所以,不要跟品德惡劣低下的小人結仇,因為小人自然有人和他為敵;不要向品德高尚磊落的君子獻殷勤,因為君子不會為了私情給人私下恩惠。

得失存心知。人的成熟不是年齡,而是懂得了放棄,學會了圓融,知道了不爭。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沒感覺,而是知道說與不說都一樣;那些暗傷,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慢慢修復。平淡看得失,冷眼看繁華。

恆誨法師:生命是一種緣,你刻意追求的東西也許終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燦爛,反而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我們馬不停蹄地尋找幸福,暮然回首,幸福其實就在身邊,我們需要做的是停下來,慢慢感受這份幸福。一生中,想要追求的東西太多了,殊不知,有舍才有得,這是一種智慧,而我們更需要這樣一份心境。

禪是禪非: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讓自己活得累。

加措活佛-慈愛基金:人活一世,其實,有些東西,要學會思而勿亂;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捨得持中有棄;有些浮相,要甘於塵而不染。有時,參禪,只在一瞬間,一杯茶,一葉草,一尾魚,一粒沙,一株桃花,看一個繁雜的世界。世有千態,心有萬言,便可從中拾得一顆澄明無物的禪心。

恆誨法師:酸甜苦辣里活過,悲喜人生里經過。無論是繁華還是蒼涼,看過的風景就不要太留戀,畢竟你不前行生活還要前行。再大的傷痛,睡一覺就把它忘了。背著昨天追趕明天,會累壞了每一個當下。邊走邊忘,才能感受到每一個迎面而來的幸福。煩惱不過夜,幸福常隨身。

禪是禪非【禪悟】1.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做給別人看的。2.福報不夠的人,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總能看到美好。3.修行是點滴的工夫,需要日積月累。4.在順境中修行,你永遠不能成佛。5.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6.寬恕才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7.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901)

 

佛教微博經典:讓你煩惱的人,是來幫你的;讓你痛苦的人,是來渡你的;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貴人;讓你討厭的人,是助你成長的;他們都是你自己的不同側面,是另一個你自己。相反,你喜歡深愛的事物,常給你製造痛苦、帶來煩惱,它們是你的影子,讓你總也抓不住。因此,保持一個好心態去面對才是正道。

 

禪是禪非:「佛是一炷香,人是一句話。」說話要留口德,不出口傷人。開口譏誚人,不惟喪身,亦足喪德。行事之惡,莫大於苛刻;心術不正,莫大於陰險;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傷人之言甚於刀劍,語言切勿刺入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好。

 

六和文化:看人間,寬寬的是路,窄窄的卻是心,人世間最多的遺憾是缺少那顆包容的心,人間多少錯,最錯是執著,人生多少失誤,悲催還是耽誤,風雨來去,花開易落,人間走過,不要錯過。錯到盡頭還是回頭,苦海無邊,及早回頭,寬容不會錯,快樂又活過。

 

人生需要用一種尊重去和生命對話,自己的成見量不出世界的寬度,自己的脆弱更量不出人生的長度,人生也是一場且行且悟的旅途,用內心的平和去搭建思維的結構,去發現去分享生命和智慧的實踐,從迷惘中突破,在迷惑中反思,歷經生活的艱辛,活出生命的平坦,哪還有什麼紅塵去看破。#延參法師談人生#

 

生命的信念支撐著生活,讓生命的希望不至於泯滅與凋零,心地的清涼才是生命的清澈晶瑩,每個人在生命的旅途中漂泊遠行,有失落就有希望,有悲觀就有光明,就像這世間風景,山水樹林月光,那些所有讓煩惱困擾心地的活法,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愛生活,從理解生活開始。#延參法師談人生#

 

延參法師:紛紜生活百態,樁樁件件都指向人心,怎麼觀察,怎麼感覺,都來自於心地的見識,那些幸福可以理解為能夠為別人付出,自己也分享了幾分快樂。那些煩惱,最沉重處,莫過於揪住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死纏爛打磕磕碰碰,不知道從哪裡結束。

內心平和,才能洒脫。內心平和,才能在心裡裝下滿滿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開,放得下,想得明白,過得洒脫。能容,能忍,能讓,能原諒,平心靜氣。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活得洒脫,活得自在。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實安詳,雲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

 

生命的過程本來就是隨意的,我們在日復一日地生命之路上,說不定哪天就會有故事發生。生命的經歷,不管是從花開到花落,還是花香濃郁到花香淡去,都要平和地接受她的每一次賜予,美和不美的東西我們都得接受,不必抱怨太多得失。生活就是這樣無常,當我們不求全責備時,才會感到滿足和幸福。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無論是繁華還是蒼涼,看過的風景就不要太留戀,畢竟你不前行生活還要前行。再大的傷痛,睡一覺就把它忘了。背著昨天追趕明天,會累壞了每一個當下。邊走邊忘,才能感受到每一個迎面而來的幸福。煩惱不過夜,健忘才幸福。

 

認識一個人靠緣分,了解一個人靠耐心,征服一個人靠智慧,和睦相處靠包容。人,相互幫扶才感到溫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簡單;路,有人同行才不覺漫長;友,相互記掛才體味情深。與人為善,不遺餘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覺也成就了自己。

 

 (900)

     人生的路,總有幾道溝坎;生活的味,總有幾分苦澀。有些事,無能為力,就順其自然;有些人,不能強求,就一笑了之;有些路,躲避不開,就義無反顧。沒有陽光,學會享受風雨的清涼;沒有鮮花,學會感受泥土的芬芳。想要的多了,是負累;奢望少了,會滿意。微笑的眼睛,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簡單心境,才能擁有快樂心情。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有耐心,耐心做人,耐心做事,更要耐心生活,倘若一味地追求快,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急躁是絆腳石,是一望無盡的深淵,那麼耐心就是燈塔,是指南針,讓我們在生活中有源源的前進動力,帶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人生如路,需要耐心,走著走著,說不定就會走出一片繁華的風景。

 

做人要低調,不要太招搖!深藏不露是智慧 ,過分張揚,賣弄,不管多麼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打擊和攻擊。 才大不可氣粗,居功不可自傲,這才是做人的根本。懂得功成身退的人,是識時務的。做人要懂得感恩。為人要謙卑,恃才傲物是做人一大忌。

 

最好的人生,其實就是最有給予能力也最能奉獻的人生。學會與自己相處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必須適應的一種生活方式。學會與自己相處需要培養不被外界侵擾的一種定性、需要自律、需要心神合一。只要你學會了與自己相處,就會感覺天空總是那麼晴朗,陽光永遠那麼燦爛……

 

擺古論今:要絕交的四種人:1.開口借錢時,恨不得跪下來,拍胸拍脯,還錢時避而不見。2.幫他時高興,不幫就反臉,涉及一點利益就立馬黑臉。3.不懂得尊重別人、以自我為中心,覺得所有人都不如自己。4.10件事你對他做了9件,一件不如他意,就翻臉,不記得對他的好,只記得不如意他的地方。——有絕交,才有至交。

 

修行必須識得心。古人云:人若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要知為聖為凡,成佛做眾生,皆是此心。此心不明,修行無益。此心向何處找尋?但能放下萬緣,善惡都莫思,一念不生,即真心現前,此心一時現前,時時現前,永遠現前,不為塵勞污染,即我是現成之佛。——虛雲老和尚

 

恆愚法師:認識煩惱的真相,不過是浮雲過眼,夢中撓頭。佛法中的放下,是把煩惱、妄想、悲觀恰當的安排和處理,自然就會活出人生的一番新境界,新質量,新雅量。

 

禪是禪非:一個人若心胸狹窄,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那即使給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覺得這個世界太小,有諸多不滿;一個人若心胸寬廣,對任何事物都不執著,那即使他生活簡陋,屋裡只有一張床,他依然覺得天地很寬,心懷感恩。誠如日本夢窗國師所說:「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恆誨法師:一個人對生命的貢獻,就在於能夠用善意的聲音、寬闊的立場,來表達你對生命的守望,讓歡喜充滿內心,活成一種簡單快樂的生活,不孤僻,不失落,這就是自己活在這世界,也許還存在很多不認同,但始終要相信,友好和寬恕,才是生命的陽光,照亮共同的未來。

 

恆東法師:平靜的伴隨生活,不迴避生活的坎坷,不去奢求生活什麼,每一段故事也都講成為過往,每個過客也都將成為別人的回憶,生活的意義也就在這些曾經中,沒有在煩惱中迷失,恪守了自己的良知,認識到生活的簡單,沒有讓自己活的太累,或者麻木。


推薦閱讀:

父母的眼界真的決定孩子的眼界嗎?
冷暖人生
暴打熊孩子事件:洶湧澎湃的惡意是怎麼來的
如何把不能在一起的愛情變為可以相伴一生的友情?
那些滴酒不沾的人背後都有什麼故事?

TAG:感悟 | 人生 | 哲理 | 人生哲理 | 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