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隨筆]歷史上的劉陵、雷被和張湯世家

    咱這也是叫《大漢天子》給招的。你看人家編得多好,劉陵死於公元前126年,張湯死於公元前115年,硬能變成同日赴死了。

  要說劉陵和雷被,首先要從淮南王劉安說起。史記上說「淮南王安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而且經常在屬地行仁政,有「流譽天下」之稱。他並不是電視中的所謂陰謀家,反正打西漢開國起劉家各王爺儲備民馬隨時等著機會的已經是例常事了。劉安為人喜歡讀書,喜歡道家黃老之術,對中國上古文化的研究有卓著貢獻。他和手下的門客平時研究的不是謀反,而寫作《准南子》,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更有許多瑰麗的神話傳說。道應篇引老子語而以古事為例證,頗似韓非子的解老、喻老二篇。說林、說山、人閑諸篇多紀古事,亦類乎韓非的說林和內外儲說等篇。時則篇大概同於呂覽月令和禮記月令。地形篇可說是山海經的縮本。天文、兵略諸篇也可說是漢以前說天論兵的學說的會要。

  為了寫作《淮南子》,劉安養士數千,其中有高才者八人,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晉昌,號稱「八公」。

  史記上說:「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辯。王愛陵,常多予金錢,為中詗①長安,約結上左右。」劉陵聰明而有辨才,為淮南王在京城作間諜,賄賂大臣,刺探情報,深得准南王的寵愛。

淮南太子劉遷,自恃劍法高超。聽說郎中雷被劍藝精湛,便召他前來較量。雷被一次二次退讓之後,失手擊中了劉遷,結果得罪了劉遷,就經常在劉安面前說雷被的壞話。雷被就在准南呆不下去了,聽說跟著衛青打匈奴的人都能夠立功封候,就請求淮南王讓他去從軍。結果,更惹起劉安的懷疑。漢代是個特殊的時代,從呂后時代開始,諸王都會私下準備著一些兵馬,都有著哪天皇帝不成了我自己當的準備。這個時代劉遷一進讒,劉安覺得雷被有叛心,把雷被免職了。雷被心懷怨恨,於是逃出淮南,一路上歷經辛苦來到長安,狀告淮南王阻止他從軍。

  要知道這一狀告准了可不得了,當時朝中就有人說:「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抵搞匈奴,破壞了執行天子明確下達的詔令,應判處棄市死罪。」結果漢武帝就據此剝奪了劉安的封地。劉安也真是禍不單行,他的長子劉不害因為是庶出,不得他的寵愛,什麼位置也沒得,結果劉不害的兒子劉建很有野心也很蠢,他跑到京城告狀,想陷害劉遷,讓自己的父親做淮南王繼承人。

  當時漢武正準備削藩,苦無借口,正好淮南王窩裡反,出了一個雷被,又出一個劉建。這個案子,是酷吏張湯審的,結果定了劉安謀反實據。漢武派人去淮南抓人,淮南王劉安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劉遷和所有共同謀反的人都被滿門殺盡,其中也包括翁主劉陵。這是元朔五年(公元126年)的事。而雷被,也死在張湯的手中。

  張湯則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張湯是個有名的酷吏,他是擅長迎合皇帝的心意,如果皇帝想要哪個人落罪,他千方百計也能夠編實證據,甚至用種種酷刑得到口供,做成鐵案。因此整個漢武朝文武大臣們都恨他怕他,不知道哪天會被他陷害至死。因此樹敵極多,而張湯不知收斂,反而更加打擊報復對他不恭敬的人。但是張湯除了是個酷吏之外,其他方面都還不錯,或許是裝的,但是裝得很好,就算現在有這麼個當官的,也得向他學學。張湯為人多狡詐,玩弄智謀駕御他人。開始時擔任小吏,虛情假意地與長安的宮商大賈田甲、魚翁叔等人關係密切。及至官達九卿的職位,收納和交結全國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雖然並不讚許對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現出敬慕之情。

  皇帝喜歡儒學,他就請博士弟子們研究《尚書》、《春秋》,評判法律的可疑之處。每次上報判決的疑難案件,都預先給皇帝分析事情的原委,皇帝認為對的,就接受並記錄下來,作為判案的法規,以廷尉的名義加以公布,頌揚皇帝的聖明。

皇帝喜歡人謙虛清廉愛民,因此如果一件事得到誇獎,張湯就說:「臣我不知道寫這奏章,是正、左右監、椽史中某某人寫的。」把功勞讓給下屬,極力隱瞞他們的缺點,突出他們的優點;如果是不合皇帝心意,他就把過錯自己承擔下來,說自己下屬的好話,說:「某某下屬本來向我提議過,就象皇上責備我的那樣,我沒採納,愚蠢到這種地步。」他常常推薦官吏,表揚人家的好處,掩蔽別人的過失。因此就他手下不管是狠毒陰險的酷吏,還是自恃品德的士人,都對他死心塌地。他所處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給執法嚴酷的監史去辦理;要是皇帝想寬恕的,他就交給執法輕而公平的監史去辦理。他所處理的如果是豪強,則一定要玩弄法律條文,巧妙地進行誣陷。如果是平民百姓和弱小的人,則常常為他們進行開脫。因此皇帝覺得張湯是個很正直不依附權貴的人。張湯雖然權勢極大,但很能夠剋制自己,與賓客交往,同他們喝酒吃飯,對於老朋友當官的子弟以及貧窮的兄弟們,照顧得尤其寬厚。這些舉動讓他身邊的人對他死心塌地,都說他的好話。因此儘管恨他的人很多,但是找不到他的毛病來。

  據說他和下屬魯謁居有暖味關係,有人看到魯謁居生病時張湯親自抱著他的腳按摩等。

張湯每次上朝奏事,就談論國家的財用情況,故意一直談到傍晚,天子也忘記了吃飯時間。丞相無事可做,空占相位,天下的事情都取決於張湯。而某次丞相犯一點小過錯,怕案子交到張湯的手中,會弄成大案,於是張湯的仇人們朱買臣等聚集在一起,搜到許多證據,率先向漢武告發張湯的罪行。說他與商人們勾結,故意玩弄權術謀利。

  結果漢武叫人去審問張湯,張湯不肯認罪,另一個酷吏趙禹嘲笑張湯說:「你以前辦案,人家也是不認罪,你照樣有辦法辦成鐵案的,現在倒反而自己這麼笨了。皇帝要誰有罪,誰就有罪。皇帝把你下獄,就已經說明你完了。」張湯絕望自殺。張湯死於公元關前115年,距離淮南王之死,已經是十一年後了。

  張湯雖然是酷吏,但是很清正,他死後家裡居然連下葬的錢都沒有。結果漢武知道後,覺得自己冤枉了張湯,於是重用他的兒子張安世.

張湯有兩個兒子,長子張賀,次子張安世。張賀曾任掖廷令,曾收養皇曾孫劉詢,並教其讀詩書,又以家財為其娶許平君為妻。劉詢後來即皇帝位。稱漢宣帝。為報其恩,追封張賀為恩德侯,並令張安世的小兒子出繼為嗣,承續侯爵。又拜張賀年僅七歲的孫子張霸(其父已死)為散騎中郎將,賜爵關內候,食邑30戶。不久改封為陽都侯。許平君的兒子當了皇帝,張家又大大風光。

    張安世(?一前62),字子孺,以父蔭踏入仕途。漢武帝巡視河東,他作為尚書同行,歸途中發現掉了三箱書,下詔尋求而不得。安世由於平時細心,知道所有丟失的書名,就求購獻上,經過校對,竟沒有少一本。因此得到漢武帝重用。《漢書》稱:「上奇其材「,升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公元前86年。昭帝繼位,拜右將軍,封富平侯。昭帝死,與大將軍霍光共立昌邑王,因遭到張敞等人的反對,而改立宣帝。宣帝即位,因功封食邑10600戶。霍光死後,拜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成為當朝宰相,掌握軍政樞機七年(前68一前62),人稱謹慎周密。元康四年(前62)病逝。溢號敬侯。

    張安世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張彭祖出繼其兄張賀為嗣子。第二個兒子叫張千秋,漢宣帝即位,拜為中郎將侍中,與霍光之子霍禹一起率兵進攻烏桓,得勝還朝。霍光問起戰鬥方略,千秋口講兵事、手畫城池,對答如流,而霍禹則依賴文書記載。一問三不加。由此,霍光知道張千秋之賢能,而哀兒子之不材,曾慨嘆「霍氏世衰,張氏興矣「。後來的情況也確實如此,張家之興,曆數世而不衰。至東漢仍然如此。

    張安世的長子張延壽,宣帝繼位時,封為中郎將侍中,出任北地太守一年,以父親年老,內調左曹太僕。父死。嗣富平侯爵。當時候國在陳邑食邑在魏郡,田租收入每年千餘萬袒。他自認「身無功德「,請求減免食邑戶數。於是遷封平原,減去一半食邑之戶。卒謚愛侯。兒子張勃承嗣侯國,拜散騎諫大夫。元帝時,因他所推薦的陳湯犯罪又削去食邑200戶。但陳湯後來立功西域,人們由此都稱張勃知人善選。張勃死後,兒子張臨承襲富平侯國,以謙恭節儉著稱,曾將家財分施宗族故舊。張臨是當朝駙馬爺,娶妻敬武公主,但他不以皇親國戚自居,常以桑弘羊、霍光兩個家族之敗為戒。死後薄葬,不起墳堆。其子張放承嗣侯爵。張放深得漢成帝歡心,拜侍中中郎將,娶皇后侄女為妻,由皇帝為其操辦婚事,時稱「天子取婦,皇后嫁女「。他常常和皇帝同起同卧,並一同微服私訪。如此「寵愛殊絕「,受到群臣反對,被外放為北地都尉、天水屬國都尉、河東都尉等。綏和二年(前7),成帝駕崩,張放也「思慕哭泣而死「。


推薦閱讀:

史記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自己本家族有世交是什麼體驗?
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趙世家
三十世家之楚世家第十

TAG:歷史 | 世家 | 隨筆 |